超声科培训计划

超声科培训计划
超声科培训计划

超声科培训计划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超声科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打下扎实的超声医学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超声医学临床工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地展示超声声像图并鼓励学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运用辩证唯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适当的临床实践,使学生初步理解超声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熟悉超声波检查的应用范围,实现以下培训目标:

1.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熟练操作超声仪器,并掌握正确检查手法。

2.熟悉或了解相关的其他影像学知识,包括其适应症、检查方法及主要刘闯价值。

3.熟悉或了解与超声医学相关的临床知识,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认识超声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培训要求:

(一)了解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诊断价值、局限性以及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

(二)了解常用的几种超声检查方法(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超声波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和应用范围及价值。

(三)理解观察超声声像图的方法及诊断原则。

(四)了解主要腹部、心脏、妇产、外周血管的正常超声声像图表现,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典型声像图特征。

三、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1个月(预计15课时)

1.观摩学习,了解超声波的定义、基本特性、超声波的传播及与介质的关系。

2.超声波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超声波的发生、接

受与显示,基本诊断基础、检查步骤和图像分析方法。

3.常用超声诊断仪的类型(A型、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声),重点介绍B 型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4.不同类型超声波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了解超声

的临床应用范围及价值。

第二阶段:4个月(预计60课时)

1.掌握各部位组织器官检查前准备。

2.熟练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检查手法。

3.学习超声解剖学和常见病的超声表现,学习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以黑龙江省超声报告规范为基准。

第三阶段:22个月(预计220课时)

学习腹部、心脏、妇产、浅表器官科常见疾病的病理超声图像表现。

时间安排:腹部6个月、心脏4个月、妇产5个月、浅表器官3个月、介入超声1个月。重点介绍以下常见疾病典型的声图像特征:

(一)腹部:

1、脂肪肝、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肝囊肿、肝脓

肿、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

肝癌与肝脏转移瘤。

2、胆囊结石、胆囊良性隆起样病变、急、慢性胆囊炎,

胆囊癌、肝内外胆道梗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3、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癌。

4、脾脏弥漫性肿大、脾外伤、脾囊肿、脾血管瘤、脾

转移瘤。

5、肾脏先天性异常包括孤立肾、异位肾、游走肾,肾

结石,肾囊肿、多囊肾,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癌、膀胱

癌,肾积水。

(二)心脏:

1.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

2.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心脏肿瘤等。

(三)妇产:

1.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癌;卵巢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良性、

恶性肿瘤。

2.正常妊娠包括早孕、中孕及晚孕,病理妊娠包括异

位妊娠、葡萄胎、绒癌,胎儿畸形。

(四)浅表器官:

1.浅表器官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乳腺等的正常

的声像图表现。

2.甲状腺炎性疾病、甲状腺肿、结甲、甲状腺癌等。

3.甲状旁腺疾病。

4.乳腺增生、炎症、良恶性占位。

5.涎腺炎症、肿瘤,淋巴结良恶性疾病。

6.阴囊急症、睾丸肿瘤、鞘膜积液、斜疝等。

(五)周围血管:

1.颈部、四肢动脉、四肢静脉的正常及异常的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特征。

2.腹部血管,腹主动脉、门脉病变、肾静脉疾病等。

(六)介绍超声:

1.肾囊肿穿刺硬化疗法。

2.甲状腺、乳腺穿刺活检。

超声科培训组织结构

总负责人:原丽萍

组长:雷通光王磊

组员:李艳梅李红梅于淑玲于丹丹肖喜梅周伟马艳刘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