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初中语文《走进散文——中考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案

走进散文

——中考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教学目标:

1、明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的考点。

2、掌握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3、学会散文语言类题目的一般表述方式。

教学重点:明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的考点。

教学难点:1、掌握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散文语言类题目的一般表述方式。

教学方法:知识梳理法、技巧训练法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一节课

教学步骤:

推荐佳作:

请一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不篇或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目的:一、促使学生提升自我,展示自我。二、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导入: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少不了要分析散文,分值大约在14到17分之间,我们怎样才能确保在考试中尽可能多的拿到分数呢?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散文。

投石问路:

1、散文知识知多少?

神聚:主题鲜明集中。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明确考点百战不殆:

中考散文语言赏析题怎么考?

烟台市中考真题再现

2009年《绝唱》(共17分)20题: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2010年《塞外的春天》(共16分)20题: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011年《江南柳》(共14分)21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狂颠的柳絮,点点白嫩的轻柔,让人无处逃避。

(2)品析下面句子:一株株柳,长成一首首妖娆的诗。

中考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的命题方向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温馨提示: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掌握钥匙临渊垂钓

欣赏句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

(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

答题思路: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偷梁换柱法)

例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

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

第二: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常见答题形式:

“”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

第三:从修辞的角度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

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

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反复————突出强调。

例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通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的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第四: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

陈述句:语气平稳,不瘟不火。

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还可以引起下文,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反问句: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表达强烈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感叹句:抒情强烈。

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句式:这是个句,,表达了……

例如:

《藤野先生》中第三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这个句子是设问句,也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表达了对东京的厌恶、失望,对其他地方的一点期盼,为下文遇见藤野先生做铺垫。

语言组织具体准确

南京中考卷《丁香赋》中的题目: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下列两位同学的回答,你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过于概括,不具体。)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一、哲理句: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

二、用词角度:“”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句式角度:这是个句,,表达了……

练习检测:《别踩疼了雪》

2、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踩疼”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对女儿梦想的呵护(1分),表现出他对女儿的爱(1分)。

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踩疼”一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雪以生命,写出女儿纯洁的心灵,表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1分)。

②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等,紧扣“黑夜”理解,1分),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紧扣“雪白”,1分),就能乐观地面对,就能战胜不幸(紧扣“压”理解,1分)。

课后加油站:

请将课堂小结的知识牢固记忆

板书:走进散文

______中考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一、哲理句: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

二、用词角度:“”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修辞角度: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句式角度:这是个句,,表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