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哲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技术哲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技术哲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技术哲学》课程思考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1理论知识,形而上学(第一哲学)_神学;物理学(自然哲学)研究可感理象学问;数学研究可

数和形关系学问2实践知识,伦理学,政治学3制作知识;生产技术,技艺,艺术品的制作

其中理论知识是最高贵的知识,其次实践知识,最低等制作知识,故制作知识不是以科学理论位基础,而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理论知识高高在上,工匠、工程技术遭到贬低

2、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程蒸汽机机械工程和铁路工

原始的蒸汽机,最早是在十八世纪纽柯门的一个雏型技术中诞生的。以后英国工匠瓦特应用布拉克的“比热”和“潜热”理论做指导,改进

了纽柯门蒸汽机,解决了汽缸漏水的问题,发明了冷凝器把旧式车床全部改为铁制的,并于1797年制成带滑动刀架的车床,这是机床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此以后,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人手可以不直接握持刀具,而只要操纵刀架就行了。车床能够按指定尺寸自动加工圆柱体或螺丝,这是机械加工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造,它标志着切削加工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从此形成了机械操作的金属切削机床,使机床迅速得到发展,推动了机器的进一步完善。

3、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依赖于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是理论与技术结合的结果,主要有电力工程、电力技术、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其中电力工程和电气化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一)电机的产生和电能的应用

1832年法国的皮克希按照电磁感应定律,用永久磁铁做转子,制成了发电机1867年德国的西门子首先制成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4、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现代工程技术。

第三次工业革命响应了科学革命的结果,以爱因斯坦相对论和微观物理学中得量子力学为先导,先后出现了生物技术、微电技术、网络技术、无线电技术、原子能技术、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从此工程技术从地面扩大到空间,从非生物界扩展到生物界.生物技术、微电技术、网络技术、核技术、无线电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等,重大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无线通信网络工程核电工程

二十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出现以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的内容比前两次技术革命更为丰富,影响更为深远。它还包括自动控制、遥感、激光以及合成材料等技术,同时又产

生了新型的综合性的基础理论一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等

5、简述生态文明中工程技术的特征。

1)不是某一单一的、范围涵盖人类全部技术(三种基本形态:实物、知识、活动(技艺,技能))2)是动态的3)多层次性从社会的多层次考虑:○1产业规划○2企业经营○3工程技术生态4)多元性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

观念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

行为方面:工程技术采用中间技术和适宜技术、强调生态伦理,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技术,追求低能耗、循环利用、零排放。强调协调与自然之间关系。

另一方面,工程技术复杂化,不仅要节约成本,降低能耗,循环利用。与自然协调,坐到经济性、生态可持续性。还要和文化协调,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6、简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视域下的工程观。

工程是事物本身,以制造为核心,以人工物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科学知识,并涉及技术和非技术因素。

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构架下, 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作为科学、技术、工程相应的知识形态, 由于三者本质属性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特征。

工程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建造人工物, 而不在于工程知识本身的创造, 工程活动本质上不是创造知识的活动。工程知识在此仅仅是作为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环节、要素而被创造的。因此, 从本质上说,工程知识不是工程活动的目的, 而是实现工程目的的手段, 它的创造由目的决定, 是中介性的知识。工程是为了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综合集成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经验的社会活动。

1工程有综合性和创造性

2工程有系统性和协调性

3工程知识的集成性,其优化问题没有最优解。没有最优可能,而只能在综合各方面条件下,改进优化。

4工程有场域性和情景性。可以借鉴,不可转移。工程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5工程活动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6工程活动的结果有双刃性,评价标准有多维性。

7、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工程价值以建造人工物为核心,科学以发现为核心,技术以发明为核心。2成果的性质和类型看,科学成果是科学定理和理论。为人类共有知识不能私有。技术发明的成果主要形式是发明、专利、技术诀窍。工程活动成果一般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等人工物。工程人工物不是公有而属于特定主体。

3活动主体上,科学活动的主角是科学家,技术活动的主角是发明家,而工程活动的主角是企业家、工程师和工人等组成的工程共同体。

4对象特性上和思维方法上,科学的对象是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规律,技术对象是有一定可重复性的技术方法。而工程具有唯一性,个体性,一次性。

工程可以借鉴却无法复制和重复。

5工程和技术科学相互联系统一,一般意义上将工程知识的来源是由科学向

技术转移,而后技术又向工程转移形成工程当中的技术。在工程中三者并存,通常工程是综合科学、技术、和工程经验完成的。

区别:发明以规律为核心,技术以规划为核心,工程以制造为核心。

工程与地方联系具有唯一性,技术是普世快。

工程以人工物为对象,技术以知识为对象。

工程具有和某个地方联系的唯一性、独特性地域性,技术没有边界。

技术灵活性比科学强。

技术知识才能申请专利,科学不能申请专利属于全人类的。

联系: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

8、简述技术人工物的双重性。

a.物理性:物理结构

b.意向性:意向功能(满足意向性需求)通过设计寻找该结构,产生某种意向

性功能,而满足某种功能

传统物理讲的都是自然之物,是客观的,与人的喜怒无关。

荷兰学派将此产生的功能与人的意向联系起来,把自然之物置于人的欲求之中,

人通过设计制造使其产生人想要的来。

1人工物同时具有物理结构和意向性功能。

2当物理结构与人类意向性的功能需求联系起来就不再是自然物。

3同一结构可能产生多个功能,不管是意向性的和非意向性的,同一功能可以由多个结构来满足。

设计情境下结构对于用户来说是黑箱化的。而结构对于设计者而言是预选设计的,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则是黑箱化的。

这一概念用来研究技术人工物与使用对象的关系并基本分为符号学、物品知觉感觉、文化多样性三个层次。

9、试分析工程的行动结构。

参见第五章表格

10、试分析工程共同体的复杂构成。

工程共同体不同于科学共同体,更像一个利益共同体,实际工程是工程共同体内各利益共同体博弈的结果。因此:

1、从社会组织的层面看,它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军事团体、政府等等

2、从个体人员的层面看,它包括决策者、投资人、企业家、管理者、工程家、科学家、技术人员、设计师、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工人等等。

1工程共同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以利益为核心包括决策者,投资者,企业家,管理者,工程师,工人,会计……2其构成多元复杂,不同的专业,职业,目的,相互影响,牵制又工程将他们联系在一起。3他们的合作性质数以异质性合作,相互间有协调,沟通,博弈,其中沟通协调能力更为重要,4暂时性,由工程的特点所决定。为一个目标在一起营建人工物,在工程结束后消失。

11、简述文森蒂(Vincenti)的设计“反复模型”的五个层次。

。美国学者文森蒂(Vincenti)

提出了设计的“反复模型”,将设计分为五个层次:

1)项目界定;2) 总体设计;3) 主要成分设计;4) 按照工

程学原则的要求对第三层次的成分设计区域进一步

细分;5) 进一步将第四层次上的类别细分成高度具

有的问题。他认为“完整的设计过程就是这样反反

复复地、上下纵横地穿越各个层次而进行的

12、试分析工程知识的本质特征。

a.从本质上讲,工程知识是中介性、情境性的实践知识。

工程知识的建构不是工程活动的根本目的,它仅是实现工程目的的中介手段。工程开展的地域性与情境性,决定了工程知识的情境性与现场发生性,主要表现为:

1)现场发生性 2)主体间性3)境域约束性4)随机的变异性

b.从内容上讲,至少应包含四个方面:1)决策的知识;2)设计的知识;3)实施、操作的知识;4)评价的知识

c.从知识的性质上讲,是众多种类知识的综合集成。

工程知识要集成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技术发明、技术诀窍,但不能仅仅是它们的单纯应用或集成,还必须集成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美学、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多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但是,工程知识仅集成这些知识还不够,还必须集成相关的已有经验,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集成工程本身的独特性与地域性所带来的具体的情境性知识与经验。这就要求工程知识的建构不仅要有高度的综合性,而且还必须具有深入细微的具体性与可靠性,

d.从形式上讲,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相比较,是更难于形式化、体系化的零散知识。

工程知识中综合集成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可以进行编码,属于明言性知识。而在工程中随机发生的情境性知识是难于编码的,属于难言知识。工程知识的难言性、独特性、地域性等特征决定了它的难以复制性,致使它不能共享,更不能直接移植,简单套用。通过对工程知识特征的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工程知识的复杂构成可从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两个维度来展开深入讨论。

13、试论工程知识构成的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

工程知识的复杂构成,至少应包含四个方面:1)决策的知识;2)设计的知识;

3)实施、操作的知识;4)评价的知识。可以说,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的交织。但是从总体上讲,设计与实施操作的方面更加体现了科学技术维度的主导作用,而决策与评价的方面则更体现了人文社会维度的主导作用。

科学技术维度: a.工程设计与科学知识. b.工程设计与技术知识 c. 工程的实施、操作与科学技术知识

人文社会维度:a.工程的一阶决策与人文社会知识 b.工程的二阶决策与人文社会知识

c.工程的一阶、二阶评价与人文社会知识

d. 工程的场域、情境条件及环境评价与人文社会知识

14、简述工程思维的特点。

工程思维是一种筹划型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技术不同,强调综合、综合理论、工具理性、人文社科

工程思维就是在工程的设计和研究中形成的思维, 是一种以筹划为目的的实体思维,是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核心.

a.制作理性

b.综合性

c.异质性

不确定性,随机变化的情景中发生的

可靠性安全耐用工程并不追求科学的严密性,精确性,但必须可靠

复杂性

妥协性

15、试述工程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工程和科学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

a.系统方法论(70)

系统方法论是一项运用系统思考解决非系统问题的定性研究技术。它主要用以解决那些包含有大量社会的、政治的以及人为因素的问题。

b.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80).

具体地说,就是把人家的点滴的、定性的、不全面的意见综合起来,形成数学模型,输入边界条件,进行定量计算,最后得出结论。

c.从定性到定量的研讨厅体系(90) (Hallfor Workshop of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

它具有以下五种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出发,在讨论要素

2层次性原则:各种要素出于那个层次就在那个层次上

3动态性原则:工程系统充满弹性,变化

4协调优化原则:各要素间统筹兼顾

5综合集成原则.:三方面综合集成

把今天世界上千百万人的聪明才智和已经不在世的古人的智慧都综合起来。体现了它的构思者在长期的科研实践过程中受益于“讨论班”(Workshop)的心得与经验,及对当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的重要意义的了解。同时研讨厅体系还体现了它的构思者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三者相结合,所形成的观点。

应该强调的是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设想,一方面,是在系统中把以往只能体现出“个体”的经验知识上升为能体现出“群体”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是用语言和符号表达联接起来的知识体系来提高人的意识,并把意识提高到思维。语言在人意识中起着中心作用,研讨厅体系可以说是这一思想的进一步

发展。

16、工程的软系统方法论。

由英国的切克兰提出,软系统存在着两个基本维度,一个是逻辑分析的维度,与硬系统工程的逻辑维相当,{另一个是历史的、文化分析的维度。软系统方法论(机与机,人与机,人与人的关系)}软系统方法论考虑了人的因素对工程的影响。由于工程活动的复杂性,目标充满情景化,这是就要考虑人的多种因素,强调交流反馈和沟通在工程活动中的重要性,是对硬质系统的补充。

对于许多复杂工程是有情景的

17、简述工程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出发,再讨论要素○2层次性原则:各种要素处于哪个层次,就在哪个层次解决○3动态性原则:工程系统充满弹性、变化○4协调优化原则:各个要素之间统筹兼顾○5综合集成原则:三个方面综合集成

1、综合原则

要综合各种知识,因此要听取各种意见,取其所长,互相弥补,以帮助获得关于实践对象的可达的想定(scenario),这首先期望各方面相关人员的积极参与。

2、参与原则

全员参与,或不同的人员(或小组)之间通过参与而建立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理解相互的意图、设计合理的目标、选择可行的策略,改正不切实际的想法。实际中,常常是有些用户以为出钱后就是项目组的事,不积极参与,或者有的项目组有了大概的情况了解后就不与用户联系而去闭门造车,这样的项目十之八九会失败,因此成立项目小组和总体协调小组都需要相应的用户方的参加。

3、可操作原则

选用的方法要紧密地结合实践,实践的结果需要为用户所用。考虑可操作性,不仅考虑表面上的可操作,如友好的人机界面等等,更提倡整个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如目标、策略、方案的可操作性,文化与世界观对这些目标策略能否可操作的影响,最后实现结果是否为用户所理解和所用,可用的程度有多大。另外一定要教会用户自己亲自操作,往往有时由于开发方会操作而用户只看他们操作,这样项目一结题和通过鉴定后,开发方的人一撤,有些运作就进行不下去了。

4、迭代原则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交互的、循环的、学习的过程,从目标到策略到方案到结果的付诸实施体现了实践者的认识与决策、主观的评价、对冲突的妥协,等等,所以运用WSR的过程是迭代的。在每一个阶段对物理、事理、人理三个方面的侧重亦会有所不同,并不要求在一个阶段三者同时处理妥当。系统实践中对于极其复杂的没有经验的情况,需要“摸石头过河”,付出一些代价是难免的,不可能洞察一切,但实践人员应尽可能地作到事前想周全。

18、简述何为“技术创新”。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具体地说就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生产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这样理解的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技术的商业应用和创新产品的市场导向,它也关注技术开发本身。由此可以看到,从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与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来理解技术创新,在理论上吸取了上述两种观点之精华,这一理解应成为实践指导。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是一种经济学概念。

熊彼特五类1新产品的设计

2 采用新生产工艺和方法来生产已有的产品(新工艺)

3 开拓市场

4 控制和开发新材料

5 新组织

关键:把知识形态的技术转化为物质形态的商品获得经济利润以达到创新,创新会带来超额,垄断利润,对企业是最重要的手段。

19、简述何为“工程创新”。

工程创新是指通过制造特殊的人工物来实现创新,是人工物的建造能够降低成本,提升规模,加大效益,满足用户。关键点在于如何有效的创造出让用户满意的人工物,这其中包含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它具有不可重复性和唯一性,重要的是带来的效益,工程创新具有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例如审美角度的形式创,社会因素等。

20、简述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生态伦理观提出规整和协调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适应与协调,倡导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它强调生态自然是指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字宙的一部分;生态自然对人而言体现着某种生态伦理价值。后现代生态伦理观的核心观念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当代人中公平使用生态自然资源的问题;二是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如何处理好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司题;三是在人对生态自然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实现人的"善"与自然发展的"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问题。后现代生态伦理观可借鉴的积极思想可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整体性的观点。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包含在社会中,而且包含在自然中。后现代生态伦理观关于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系统性的观点。强调最好地维持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对地球上一切生命都存在,人应该按照生态学的模式,通过各种联系的网络将自我向外延伸。三是多元性的观点。推崇多元化,对多元的尊重。四是建设性的观点。建设一个适宜于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的优美环境,始终是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目标。

21世纪的科学技术把人类的文明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也使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已拥有了巨大的创造能力,甚至能够把地球未来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而,也随之出现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件生态伦理学试图在人类根深蒂固的价值与伦理观念中来一场新的启蒙,把权利和义务关系赋予非人类的物种、自然物和整个生态系统。在它看来,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确定有助于结束人与自然数百年的敌对状态。它还试图用道德来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表面看只是伦理的边界扩大,但实质上蕴含着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传统伦理学只关注人这个物种的福利,而生态伦理学关注的是千百万个物种的福利。生态伦理学向人们提出了全新的道德要求,这意味着人类的一次深刻的角色转变,即由自然的征服者变成自然的调节者,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强制性的政策法规,更需要道德的力量。生态伦理学便是要为人类适应这种新角色构建起系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作为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伦理观的挑战,生态伦理学还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欲望、奢侈消费和享乐观念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它倡导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活方式”,主张用节制物质欲望的“生活质量”来代替“生活标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称生态伦理学为“持续生存的伦理学”。因此,生态伦理学不是对现有伦理学原则的简单应用,而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创新。

使大学生初步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实践,也是开拓性的社会伦理实践,意识到科技力量带来的相应道德责任,初步认识有关科技的各种伦理关系的合理定位。初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研究的道德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科学研究的道德观、价值观,重视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关怀,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

回顾科技发展史,曾有四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冲击,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工业革命和生态革命。前三次冲击都以人心自我贬值转化为自我升值告终,只有生态革命才是对人的自傲的真正打击,使人从狂妄的“人类中心主义”摆脱出来。生态革命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导致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它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凸现在人们面前,这就使原先那种认为道德仅仅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显得捉襟见肘。即使以往的科技伦理所注重的,也只是鼓励科技人员征服自然界,向它索取更多的财富。而生态伦理学则不同,它认为人对自然也有伦理关系。对环境的态度,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伦理道德的评价问题。现代文明要求人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这不仅涉及到人类当前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问题,而且要求人类自身价值与自然界价值相统一,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界生存发展权利相统一,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人们认识到要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好,仍很难做得到。这是因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单纯是人对自然界的态度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人常说“科学无善恶,善恶全在人”。著名科学家约里奥·居里也曾说过:“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成就的人们。”爱因斯坦也认为,科学对人类从根本上说是善的。而技术应用于实际则有双重效应,由此产生了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和人生价值观。美国总统克林顿可以发布命令,禁止将政府资金用于人体无性繁殖试验,并呼吁全美所有科学医学组织、基金会、大学、私立机构等抵制此类研究,但是谁也无法阻止克隆技术的发展。要想降低克隆技术的负效应,最终还得依赖于科技工作者奉行的科学道德的自觉和自律来达到。

只要是自然界中的存在物,都具有内在价值,它都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人不仅对于人类负有商接的道德义务,人对于人之外的其它存在物也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类保护自然,既是为了人自身,也是为了自然存在物本身,人对自然存在物的义务不能完全还原为人对人的义务,持一种环境伦理学的观点就是土张非人类的存在和自然界其他事物的状态具有内在价值。

人类不能仅仅从人的尺度进行评价,要承认“人是自然界的‘部分”。“人与自然要和谐协调发展”,抛弃“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要征服自然,主宰自然,使自然界成为人的奴隶”的观点。,不仅承认人类这个物种的福利,而且要承认自然界中几百万个物种的福利;不仅展认人类自身的价值,而上L电要承认整个自然界有它自身的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是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人类对自然的存在和发展要承担责任与义务。要从承}人自然界的价值出发,把道德权利的概念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的其他实体

21、试论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工程师是工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该能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及观点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承担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他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

工程伦理准则包括五个方面: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工程师的社会职责事关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工程师要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全部的社会责任。

现代工程师应该能综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及观点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承担工程科学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他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相对于法律责任而言,伦理责任具有前瞻性,它是一种以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作为评判准则的社会责任。从哲学角度讲,责任和因果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责任的最一般、最首要的条件是因果力,即我们的行为都会对世界造成影响;其次,这些行为都受行为者的控制;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工程师能预见后果并可以按自由意志来行动。

美国工程师协会提出了工程师的五大基本准则。①工程师在达成其专业任务时,应将公众安全、健康、福祉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优先考虑,并作为执行任务时服膺的准绳。②应只限于在足以胜任的领域中从事工作。③应以客观诚实的态度发表口头或书面意见。④应在专业工作上,扮演雇主、业主的忠实经纪人、信托人。⑤避免以欺瞒的手段争取专业职务。我国台湾的“中国工程师协会”提出了四大“中国工程师信条”:一是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守法奉献,尊重自然;二是工程师对专业的责任:敬业守分,创新精进;三是工程师对雇主的责任:真诚服务,互信互利;四是工程师对同僚的责任:分工合作,承先启后。

我认为:瑞士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大师Eberle认为,建筑要具有高舒适度、可持续发展性,而且必须符合健康要求。建筑师肩负着社会责任与历史责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都要承担责任。建筑师要结合自己的文化,不光要考虑过去的历史、考虑未来,还要考虑当地的文化、考虑建筑技术,更要理解建筑技术,把这些都融合在一起来做建筑设计。

22、简述技术美学的兴起及特征。

技术美学是一门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技术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研究一切生产领域里的有关美学问题。最早使用这一名称的是20世纪50年代原捷克斯洛伐克的设计师佩特尔·图奇内。之后开始发展,但提法不一。

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国内后,基本上使用了“技术美学”这一概念。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技术美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技术与艺术的和谐和统一。”“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作指导,从现在的物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美学规律来。”技术美学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发展到现在,已扩展到建筑、环境保护、商业、交通、农业、园艺、商贸、管理、服务、医学、军事等领域。

从十九世纪就开始技术美学的思考,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思想越来越清晰。

以建筑领域为例:(笔记1p18)

1.19世纪,折中主义

2.20世纪,现代主义

包豪斯、柯布——“机器美学”(笔记2.p19)、后现代、高技派的建筑风格。巴黎蓬皮杜文化与艺术中心、香港汇丰银行大厦及伦敦劳埃德大厦都是高技派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充分坦露结构,暴露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人们在这类建筑的内外,看到巨大的梁柱,裸置的升降机,不加掩盖的多种管道线缆。这种做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检查维修,增添改造变动的灵活性,从而

提高使用效率,但是实际上设计者的出发点主要还不是此种功能性或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种美学考虑,它的基础是机器美学或技术美学。

形式美,艺术美,功能美,结构美,材质美,自然美

23、试论科学、技术、工程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近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敏锐地看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在社会有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准确概括。

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与水平;可以使劳动资料信息化,并实现快捷高效地存贮与提取;可以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其开发范围,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可以使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劳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功能与动作水平。总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变革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创造手段。

24、试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工程中的融合。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基础上,

从胡塞尔对/ 两种文化分裂的深层原因可以看

到, 这种分裂最深刻的原因在于现代实证科学对生

活世界的遗忘, 因此, 要把/ 两种文化融合起来的关

键就在于使客观科学重返生活世界, 重建生活世界

的科学。现代科学因其客观化、理想化的追求, 具有

了非境域化的特征, 重建的生活世界的科学必须重

获境域化。在生活世界的境域中, 境域化的科学才

具备与在历史中形成的并在境域中源源发生的其它

文化相融合的可能, 这种融合唯有通过人的境域化

行为才能实现。在胡塞尔的早期思想中, / 行为0

(Akt) 概念指称的不是现实的行动( actus) 、活动, 而

是意识行为, 它可分为/ 客体化行为0与/ 非客体化行

为0。/ 客体化行为0指包括表象、判断在内的逻辑)

认识的智性行为, 它们是使客体或对象得以被构造

出来的行为; 而/ 非客体化行为0则意味着情感、评

价、意愿等等价值论、实践论的行为活动, 它们不具

有构造客体对象的能力, 并认为/ 客体化行为0是/ 非

客体化行为0的基础, 但后来, 胡塞尔在他的伦理学

中承认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着/ 一条深深的鸿

沟01192 。不走出这种早期的意识哲学, 胡塞尔是不

可能超越这条鸿沟的。这也意味着仅在意识的、观

念的层面不可能超越/ 两种文化0的对立。

在后期转向生活世界的发生现象学中, 胡塞尔

的/ 行为0概念扩展为不仅指称意识行为而且包括身

体的行为, 现实的物质行动, 当然, 这种扩展是以暗

含的方式出现的。/ 由于旧科学( 指传统科学) ) ) 笔

者) 束缚在境域上, 因此它们与人的前科学的- 实践

技艺. 相联结, 如丈量术、治疗术等等。希腊人将立

足于这种技艺上的知识、熟知称之为- 技术.

( techne) 01202 这里, 胡塞尔暗示着重建的生活世界的

科学同样存在对境域化技术的依赖。美国技术现象

学家D1 伊德认为: 胡塞尔/ 他的后期著作, 5 欧洲科

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6( 1936) 发展了一种高度体

现的知觉现象学。他宣称, 科学, 特别是由数学化和

理想化所驱动的科学, - 遗忘. 了在文化和历史的生

活世界中的人类身体与知觉的存在。在分析这一危

机的过程中, 胡塞尔采取了暗含的期待技术哲学可

能作用的两个步骤。01212 这两个步骤指的是胡塞尔

以铭写技术和测量技术为例, 来说明生活世界的境

域化技术行动在扩展生活世界境域及知识文化水平

中的作用。海德格尔在5存在与时间6中的/ 工具分

析0、梅洛# 庞蒂对身体行为结构的研究、D1 伊德对

技术行为在人与世界境域关系中的居间调节作用的

分析等等, 都极大地推进了境域化技术行为的研究。

由于这些哲学家没有明确区分技术与工程, 他们对

技术行为的分析, 在相当的程度上也就是对境域化

造物工程行动的分析。

工程作为人在生活世界中构造出人工物的境域化物质性行动, 它与人类基于主动性的其它创造行为一样, 可称之为胡塞尔的/ 原促创0, 它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人的共同体的行为。当一项工程完成或一个新工具被发明时, 一个/ 原促创0 便形成了, 随着原促创0的被动/ 习性化0 (Habitualisierung) , 意味着原境域的改变, 新境域的发生, 人工物的建造与使用正是在境域中通过造物行动的/ 原促创0和使用过程的/ 习性化0, 从而构造出新境域的发生过程。任何主动的/ 原促创0, 都要以被动的/ 习性化0为前提,/ 正是主动和被动发生的现象学才系统地将所有构造发生统合为一个总体联系, 并且它坚定地提出这样一个思想: 意识不是孤立的对象, 而是境域并因此而构造着世界。01222 同样, 工程也不仅仅是孤立地应用科学技术的造物实践, 而是要把人类历史上所/ 原促创0并通过/ 习性化0 积淀下来的科学、技术、文化融合于境域之中, 构造出人类生存的人工世界, 科技与人文才能在工程中真正的融合起来。

25、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

1.科学、技术、工程都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重要中介

科学、技术、工程都是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重要中介,三者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及其成果,这是它们的共同本质之一。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它们都体现着这种关系的不断深化。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它使那些完全脱离于人的天然自然在实践中变成人化自然;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它使一种崭新的人工自然的诞生成为可能;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它使完全造福于人类的人工自然物成为现实。显然,科学、技术和工程是联结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桥梁,它们反映了由人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再到人工自然的能动关系及其指向,三者在这一过程中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都是不可割裂的一个基本环节。科学与技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虽然发现不等于发明、科学不同于技术,但它们都是由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在由人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再到人工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过程中,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发明是科学发现的延伸和发展。

同样地,技术与工程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虽然发明不等于建造,技术不同于工程,但它们都是人与自然作用的产物,并同属于改造自然的实践范畴。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技术是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技术就没有工程;而工程又是技术的深化和拓展,并为技术的成熟化和产业化开拓道路。

3.科学、技术、工程都与社会具有相互作用

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它们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

所谓科学、技术和工程的社会性,是指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互动。从这种影响和互动的总过程来看,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化。当代科学、技术和工程越来越摆脱了“纯粹”的形态,与社会诸多方面的联结越来越广、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和工程化。当今人们越来越按照科学、技术和工程的运行模式和操作方式来从事社会性的活动,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社会过程,以至社会发展与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社会工程”。在科学、技术和工程走向一体化的同时,它们与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出现了科学、技术、工程的社会化特征和趋势。

[1]295-297 这主要表现如下:

(1)科学、技术、工程活动的社会化。

19 世纪以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往往依从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主要以个体劳动为主。而对于组织化程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也主要以“暂态”存在,国家和民众的参与意识不强。而从19 世纪开始,特别是20 世纪以来,大量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活动已从分散的单纯的个人活动转化为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科学、技术、工程均已建制化。

(2)科学、技术、工程事业的社会化。

自20 世纪40 年代美国实施曼哈顿工程以来,世界上凡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都把科学、技术、工程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科学、技术、工程事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事业。科技专家、工程师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了科技专家、工程师、企业家、创新创业者

的有效结合。

(3)科学、技术、工程作用的社会化。

当代科学、技术、工程的应用领域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不断地转化为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威慑力、经济上的推动力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力。用科学、技术、工程新概念表述社会特征已成为一种新时尚,如网络社会、信息社会、数字化社会、希望工程、再就业工程、安居工程等,使人类社会基本上成为了科学技术化的社会。

科学、技术、工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全方位地影响着社会,社会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和工程已成为具有突出意义的国家资源。认真研究当代科学、技术和工程,自觉地把握、利用和开发科技资源,对于增强综合国力,加速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促进经济的全面繁荣,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作用方向的双向性或多向性。

即科学、技术和工程与社会互动已呈现出双向性或多向性。一方面,科学、技术和工程对社会产生影响。它们既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也会对社会发展的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如核物理技术的进展,既可以带来新能源的利用,也可以带来核武器引发战争。另一方面,社会对科学、技术和工程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这种作用也具有积极或消极的双重性,并导致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发生变化。

(5)作用效果的复杂性或不确定性。

有的科学、技术、工程的成果影响大,有的成果影响小,并不是均等的。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其他因素有着不同的关联度,有的涉及面宽,有的涉及面窄;有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的相对较弱;有的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比较突出,而有的则长期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因此,我们不可能用同一的、单一的尺度来衡量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互动的最终效果。

26、试论现代主义建筑的技术本质。

科学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发展,打开了建构和扩展人类世界的巨大可能性。然而,当人们从“科技神话"中惊醒过来,不能不重新评价过去的一切精神建设。在建筑领域,人们也开始从各个方面反思现代主义建筑。但许多人只是在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和形式上加以批评,没有把现代主义建筑纳入到科学技术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去加以分析,因而这些批判并未触及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想核心。而在哲学界,从技术哲学的视域来思考现代主义建筑本质的研究却极为鲜见。在这样的情形下,本文拟以技术与空间统摄下的结构、功能、形式这四大建筑要素之间的复杂的关系为分析框架,对现代主义建筑展开哲理性分析。除绪论外,本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里,本文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形成的历史概述,以及建筑理论界多种观点的比较和分析,抽象出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基本内涵。进一步通过分析现代技术及其发展在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试图揭示技术对现代建筑在其空间、结构、形式、功能中的全面渗透,由此澄明现代主义建筑的技术本质。第二部分里,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是以笛卡尔三维直角坐标系为背景,从牛顿经典力学的物理空间概念中演生出的;通过分析技术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现代技术不仅决定着现代建筑空间的具体构造及其实现,也影响建筑空间概念的形成。在第三部分中,本文分析

了在传统建筑中,技术作为手段仅通过“坚固”这一要素与建筑相关联。当现代技术为建筑提供新材料、新工艺和工程理论,使得作为手段的技术显现出来,建造过程变成了技术过程,结构变成了技术本身。第四部分里,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对功能(尤其是物质功能)的注重与强调,使在传统建筑中被遗忘功能要素突显出来,回归到建筑首要目的的本位上。技术使功能发挥更大效用同时,将人及其需要比拟于机器的功能主义,使建筑功能变为技术的功能。第五部分里,本文分析技术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在传统建筑中作为首要目的的形式,如今让位于基于技术的空间、结构、功能。现代主义建筑师们从新建筑本身的结构、功能中找到了新形式的源泉,传统风格形式的建筑美学转变成了技术美学。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总结现代主义建筑的历史贡献,并对其引发的问题予以思考。

27、试论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贡献与问题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极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注重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当强调创新的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滥觞时,现代主义创造一个全新世界的决心使人们在机器的丛林中迷失了自己。而当人们意识到人类古老悠久的传统和似乎已很遥远的过去时,后现代主义者出现了,他们企图连接起过去和现在及未来的链,找回在机器声中失去的自我。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设计领域中的探索性活动,具有明显的实验特点。其目的是要打破现代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单调乏味的沉闷气氛,表明了人类面临信息时代而惧怕"失去控制"的感觉,是一种乌托邦的构思与物质材料的结合。

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也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承认了被现代主义否定的传统,注意对各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吸收和借鉴,在综合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精华方面超越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风趣且充满怀疑,但不否定任何事物,也不排斥模糊性、矛盾性、复杂性和不一致性,从而使设计变得丰富多采。这种对新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干预,使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了。

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风格和一种表达意义的后现代主义已经受到了众多的批评,尤其是那些全部或部分还依旧怀着信仰现代主义目的的人。许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保留了现代运动中无节制的先锋性,导致绘画无人能懂、书籍无人能理解、建筑不忍目睹、产品功能模糊不清及缺乏感官感染力。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是不同风格和不同时期的历史主义和折中主义混合组成的"样品"。也有人认为,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仅仅是"颓废的"现代主义,其五光十色的外表只是一些乌托邦的幻想。但后现代主义设计所造成的声势和对现代设计提出的挑战也不可忽视,我们并不能因为书架不能放书,椅子不能坐就不理睬它们的客观存在,而消费者对它们表现出来热情,也值得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思考

29、试论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地域主义思想。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

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批判的地域主义将地方的地理环境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使用这种思想设计的作品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有地方建筑价值的感觉,因此这是一种富有同情心的建筑思维。批判的地域主义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因为它来源和植根于特殊地区的悠久文化和历史,植根于特殊地区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有赖于特定地区的材料和营建方式。

30、谈谈你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与看法。

工程技术哲学思考题

《工程技术哲学》课程 思考题 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2、简述“哥白尼革命”。 3、简述近现代科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4、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5、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近代工程技术。 6、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现代工程技术。 7、简述生态文明中工程技术的特征。 8、简述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视域下的工程观。 9、试论科学、技术、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0、简述“荷兰学派”关于技术人工物“物理结构”与“意向功能”双重属性的分析。 11、试分析工程的行动结构。 12、试分析工程共同体的复杂构成。 13、简述分析技术知识的本质特征。 14、试分析工程知识的本质特征。 15、试论工程知识构成的科学技术维度与人文社会维度。 16、简述工程思维的特点。 17、试述工程活动的综合集成方法论。 18、简述工程活动的软系统方法论。 19、简述工程活动的硬系统方法论。 20、简述工程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21、简述何为“技术创新”。 22、简述工程活动中的“非技术”创新。 23、简述何为“国家创新体系”。 24、简述技术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5、简述约纳斯的技术“责任伦理学”。 26、试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 27、试论加强工程伦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28、试论黑格尔美学的主要思想。 29、简述技术美学的兴起及特征。 30、试论现代主义建筑中的“机器美学”。 31、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观的问题与贡献。 32、试论科学、技术、工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3、简述“唯科学主义”的文化观。 34、试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在工程技术中的融合。 35、简述当代有关转基因生物工程安全性的公共政策。 36、试论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工程热力学 思考题

工程热力学第五章思考题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下列说法能否成立? (1)功量可以转换成热量,但热量不能转换成功量。 答: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功量可以转换成热量,热量不能自发转换成功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述强调的是循环的热机,但对于可逆定温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转换为功量,与此同时自身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自发过程是单向发生的经验事实出发,补充说明热不能自发转化为功。 (2)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但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 答: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但非自发过程不一定是可逆的。 可逆过程的物理意义是:一个热力过程进行完了以后,如能使热力系沿相同路径逆行而回复至原态,且相互作用中所涉及到的外界也回复到原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称为可逆过程。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第二定律。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逆过程只是理想化极限的概念。所以非自发过程是可逆的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3)从任何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取热,都能进行热变功的循环。 答:违反普朗克-开尔文说法。从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取热,才可能进行热变功的循环。 5-2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须是不可逆过程。 答:系统熵增大的过程不一定是不可逆过程。只有孤立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是不可逆的过程。 根据孤立系统熵增原理,非自发过程发生必有自发补偿过程伴随,由自发过程引起的熵增大补偿非自发过程的熵减小,总的效果必须使孤立系统上增大或保持。可逆过程只是理想化极限的概念。 (2)系统熵减小的过程无法进行。 答:系统熵减小的过程可以进行,比如系统的理想气体的可逆定温压缩过程,系统对外放热,熵减小。 (3)系统熵不变的过程必须是绝热过程。 答:可逆绝热过程就是系统熵不变的过程,但系统熵不变的过程可能由于熵减恰等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熵增,不一定是可逆绝热过程。 (4)系统熵增大的过程必然是吸热过程,它可能是放热过程吗? 答:因为反应放热,所以体系的焓一定减小。但体系的熵不一定增大,因为只要体系和环境的总熵增大反映就能自发进行。而放热反应会使环境获得热量,熵增为ΔH/T。体系的熵也可以减小,只要减小的量小于ΔH/T,总熵就为正,反应就能自发进行。 (5)系统熵减少的过程必须是放热过程。可以是吸热过程吗? 答:放热的过程同时吸热。 (6)对不可逆循环,工质熵的变化∮ds?0。 答:∮ds=0。 (7)在相同的初、终态之间,进行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则不可逆过程中工质熵的变化大于可逆过程工质熵的变化。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_)课后 习题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0==M R R =)/(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2739.296?==p RT v =kg m /3 v 1= ρ=3/m kg (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p T R 0=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2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为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 m 3的储气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m m t 2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的空气;或者说、 m 3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 m 3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 5.591 .05.87.01221=?==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的空气3 m 3,则要压缩 m 3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59τ 2-8 在一直径为400mm 的活塞上置有质量为3000kg 的物体,气缸中空气的温度为18℃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385289

浅谈科学技术哲学中的工程技术 摘要:本文从哲学、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以及所在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阐述和分析了科学技术中的工程技术环 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时讨论了工程技术人材应该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关键字: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观 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1] 。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工科研究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自身拓展逻辑思维,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所在的实验室所做的研究工作基本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的,然而什么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实验室所涉及的航空航天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1.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通信技术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 1、试举出若干个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例子。 答:模拟信号:语音信号等 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数据等。 2、请说明有线电视、市内电话、调频广播、移动电话、校园网等通信系统各使用哪些信道。答:有线电视:同轴电缆 市内电话:双绞线 调频广播:无线信道 移动电话:无线信道 校园网: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 3、试述通信系统的组成。 答:通信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1)信源;2)发送设备;3)接收设备;4)信宿;5)信道。 4、一个有10个终端的通信网络,如果采用网型网需要用到多少条通信链路?如果采用星型网需要有多少条通信链路? 答:网状网:45条;星状网:10条 5、试述传码率,传信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单位。并说明二进制和多进制时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相互关系。 答:1)传码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传送的码元数目,单位为“波特”或“B”。 2)传信率也称为比特率(bit rate),是指单位时间内通信系统所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bit/s”或“bps”。 3)误码率就是码元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Pe=传输中的误码/所传输的总码数。 4)误信率是指发生差错的信息量在信息传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Peb=系统传输中出错的比特数/系统传输的总比特数。 r=Rmlog2m(bit/s) 式中,r为传信率,Rm为m进制的传码率。 6、描述点对点通信的几种方式。 答:对于点对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7、线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在哪里?各有哪些优点?

答:线路交换:网上的交换设备根据用户的拨号建立一条确定的路径,并且在通信期间保持这条路径,从被呼用户摘机建立通话开始到一方挂机为止,这条线路一直为该用户所占用。线路交换的很大一个优点是实时性好。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与转发的交换方式,很适合于数据通信。它将信息分成一系列有限长的数据包,并且每个数据包都有地址,而且序号相连。这些数据包各自独立地经过可能不同的路径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然后按照序号重新排列,恢复信息。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 8、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每个码元占用的时间为1ms,1、0等概率出现,求(1)码元速率,(2)每秒钟的信息量,(3)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每秒钟信息量=Rmlog2m=1000*1=1000(bit) 3)r=Rmlog2m=1000*1=1000(bit/s) 9、同上题,如果码元速率不变,改用8进制传输,且各码元等概率出现,求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答:1)码元速率=1/0.001=1000(B) 2)r=Rmlog2m=1000*3=3000(bit/s)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完整版)(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沈维道 思考题 完整版 第1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否。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物质并不“拥有”热量。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⒊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⒋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 答:可能会的。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 b 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 ) ( )( b v b b e b P P P P P P P P P P <-=>+=;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 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4题图 9题图

工程哲学

浅谈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的关系 摘要:技术不同于工程,技术和工程之间存在着区别和联系。虽然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有不同研究范畴、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核心问题等,但是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技术;工程;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关系 一、技术与工程概述 在西方,技术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我国存在关于技术本质的观点认为:“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 [1]。陈昌曙教授在《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提到的技术是体现于工农业生产,工程,医疗和科学实验等过程中的技术。此处的技术是指对自然的加工制作活动,是设计、控制人工事物的知识技能,是指人们在解决自然方面,而不是社会方面的问题的方式方法,是自然技术而不是社会技术。 约瑟夫· C.皮特(J.C.Peter)认为,工程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实践活动,它通过组织设计,构建人造物来将人们周围的自然界,社会向人们需要的面貌转变,或者将一些通常不清楚的要求翻译成为标准而具体的技术问题。工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程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看作工程;这里主要讨论狭义的工程,它是指与生产、建设活动密切联系,运用自然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原理才得以实现的活动,是人工的改造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建造活动,如三峡大坝工程、铁路提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 二、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概述 一百多年来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使它在“哲学界的“位置”逐渐地从“边缘”转向“中心”的历史。与技术哲学相比,工程哲学是一个更加薄弱的研究领域[2]。 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历史却并不很长,1877年,德国新黑格尔派哲学家卡普(ErnstKapp,1808-1896)出版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这被看作是技术哲学诞生的标志,而中国技术哲学则走过了一条从自我反思到对外开放交流的道路。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专业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3]:酝酿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壮大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稳定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工程哲学是一个新兴的哲学分支,经历了三个时期[4]:“酝酿期”(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胚胎期”(20世纪90年代后), “开创与成长期”。在21世纪之初,工程哲学正式创立,并且开始有了初步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对于工程哲学这一

通用技术习题及答案

2010年河北省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答案 【单选题-1】 “汽车内部配备的安全气囊和成人安全带对儿童可能就是安全隐患”,汽车安全专家提醒“儿童乘客使用标准安全带最好配以儿童增高坐垫,坐在副驾驶位置时必须关闭安全气囊”。这说明技术具有(B) ①专利性;②两面性;③目的性;④创新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单选题-2】 具有MP4功能的手机要求能够长时间播放视频节目,这种设计要求电池的容量要大、体积要小,这促使电池生产厂家加快研发高能微型电池。这个案例说明(A) A.设计创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B.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无关C.技术总是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D.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设计 【单选题-3】 人类经历了使用简单工具进行零件手工加工、使用传统车床进行零件机械加工、使用数控车床进行工程设备的机械加工等阶段。这样的发展过程属于(B) A.技术产生B.技术革新C.科学发现D.技术跳跃 【单选题-4】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大力种植碳汇林,推广碳汇经济,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这(C) A.说明人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说明人们可以不要再种经济作物了 C.体现了人们依靠技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关系 D.说明碳汇林会给地球带来很大的污染 【单选题-5】 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由于技术具有(A),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 A.创新性B.目的性C.综合性D.专利性 【单选题-6】 某产品由拖把、洗涤桶,甩干装置组成(如图所示)。该拖把形态新颖,操作方便,握把舒适,但拖地效果一般。脚踩踏板经传动装置转动甩干筐可甩干拖把,但踏板与传动装置容易胶离,导致无法工作,而且损坏之后不易维修。因踏板与传动装置容易脱离,若要改进该部分结构,一般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D) A.湿拖把的最大质量B.脚踩力的大小C.传动装置的结构D.洗涤桶的质量大小 【单选题-7】 汽车贴防爆膜,其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当意外发生,玻璃破裂时可以粘合散裂的玻璃片,保护驾乘人员免受玻璃碎片的割伤。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中的(D) A.高效目标B.健康目标C.舒适目标D.安全目标 【单选题-8】 用一个等边角钢制作如图所示的直角型支撑架,右侧四种划线(细实线表示划线,按划线锯割)中,最合理的是(A)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T =常数(特征)PV =常数(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u ?=0、h ?=0、s ?=21p RIn p -=21 v RIn v 4)P ?V 图,T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4.4过程热量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 2 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 1.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答:温度计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6.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 8.答:(1)第一种情况如图1-1(a),不作功(2)第二种情况如图1-1(b),作功(3)第一种情况为不可逆过程不可以在p-v图上表示出来,第二种情况为可逆过程可以在p-v图上表示出来。 9.答: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为原来状态。系统和外界整个系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10.答:系统经历一可逆正向循环及其逆向可逆循环后,系统恢复到原来状态,外界没有变化;若存在不可逆因素,系统恢复到原状态,外界产生变化。 11.答:不一定。主要看输出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排斥大气功是否有用。

工程技术哲学

1、简述亚里士多德将关于知识的分类。 所有科学都称为广义的哲学,哲学又分类为:理论科学,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 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制作科学,包括制造工艺在内的一切艺术。三大学科中,理论之学最明确,制作之学最不完整,实践之学范围最不清楚。 A在《论题》篇中,亚里士多德以知识的目的为依据,将所有知识分成三类: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知识”;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制作知识”。在《形而上学》中,他又分别以知识的对象为和知识的性质为依据,将上述三类知识作了更具体的区分。 1)理论知识:以对象的不同再分为三种:研究运动而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物理学;研究不运动但也不分离存在东西的是数学;研究不运动又可分离存在东西的是第一哲学,亦即我们所说的“形而上学”。 2)实践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 制作知识:包括生产技术、技艺;艺术品的制作等。 2简述“哥白尼革命”。 首先对“哥白尼革命”这一术语下一个定义。即使在描述的意义上说,这个术语的应用也是含糊不清的。人们经常把它解释为“一般公众”对于我们行星系的中心是太阳而非地球这一信念的接受,但无论哥白尼还是牛顿都不坚持这一信念。无论如何,由一种流行的信念转向它种信念,并不属于科学史本身的范围。让我们暂时不管各种信念及心理状态,而只考虑陈述及其客观的(即弗雷格和波普尔意义上的“第三世界”的)内容。尤其是,让我们把哥白尼革命看成这样一种假说,即地球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运转,或更确切地说,行星运动的固定参考系是固定的恒星,而不是地球。这种解释主要被那些认为孤立的假说(而不是研究纲领或“范式”)是恰当的评价单位的人所持有。让我们依次看看这一方法的不同说法,并指出这些说法是如何失败的。 康德哲学是一个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以往的哲学都是关注外在于人

最新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五版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五版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 = M R R =296.9)/(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9.296?== p RT v =0.8kg m /3 v 1= ρ=1.253/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 p T R 0=64.27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 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 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101.325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 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 2 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188.9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99.3kPa ,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为0.1MPa 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8.5 m 3的储气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0.7MPa ?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 .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 m m t 2 19.83min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0.1MPa 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0.7MPa 的空气;或者说0.7MPa 、8.5 m 3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0.7MPa 、8.5 m 3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 5.591 .05 .87.01221=?== 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0.1MPa 的空气3 m 3,则要压缩59.5 m 3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 .59τ19.83min 2-8 在一直径为400mm 的活塞上置有质量为3000kg 的物体,气缸中空气的温度为18℃,质量为2.12kg 。加热后其容积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大气压力B =101kPa ,问:(1)气缸中空气的终温是多少?(2)终态的比容是多少?(3)初态和终态的密度各是多少?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1.家用冰箱的使用说明书上指出,冰箱应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以及不要把冰箱温度设置过低,为什么 答:为了维持冰箱的低温,需要将热量不断地传输到高温热源(环境大气),如果冰箱传输到环境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去,会使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从而使制冷系数降低,所以为了维持较低的稳定的高温热源温度,应将冰箱放置在通风处,并距墙壁适当距离。 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冷库温度愈低,制冷系数愈小,因此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没有必要把冷库的温度定的超乎需要的低。 2.为什么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采用逆向卡诺循环 答:由于空气定温加热和定温放热不易实现,故不能按逆向卡诺循环运行。在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中,用两个定压过程来代替逆向卡诺循环的两个定温过程。 3.压缩蒸气制冷循环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压缩空气制冷循环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为什么 答:压缩空气制冷循环不能采用节流阀来代替膨胀机。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是不可逆绝热过程,不可逆绝热节流熵增大,所以不但减少了制冷量也损失了可逆绝热膨胀可以带来的功量。而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工质的干度很小,所以能得到的膨胀功也极小。而增加一台膨胀机,既增加了系统的投资,又降低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为了装置的简化及运行的可靠性等实际原因采用节流阀作绝热节流。

4.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循环压缩比、循环制冷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为:()() 14 2314-----o o net k o q q h h w q q h h h h ε= == 空气视为理想气体,且比热容为定值,则:()() 14 2314T T T T T T ε-= --- 循环压缩比为:2 1 p p π= 过程1-2和3-4都是定熵过程,因而有:1 3 22114 k k T T P T P T -??== ??? 代入制冷系数表达式可得:11 1 k k επ -= - 由此式可知,制冷系数与增压比有关。循环压缩比愈小,制冷系数愈大,但是循环压缩比减小会导致膨胀温差变小从而使循环制冷量减小,如图(b )中循环1-7-8-9-1的循环压缩比较循环1-2-3-4-1的小,其制冷量 (面 T s O 4′ 9′ 1′ O v (a (b )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答案

习题及部分解答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状态量,哪些是过程量: 答:压力,温度,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2. 指出下列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量:答:体积,速度,比体积,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3. 用水银差压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产生,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 mm 200,水银柱高mm 800,如图2-26所示。已知大气压力为mm 735Hg ,试求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解:根据压力单位换算 kPa p p p p kPa Pa p kPa p Hg O H b Hg O H 6.206)6.106961.1(0.98)(6.10610006.132.133800.96.110961.180665.92002253=++=++==?=?==?=?= 4. 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2-27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 30=α,压力计中 使用3/8.0cm g =ρ 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mm L 200=,当地大气压力MPa p b 1.0=,求烟 气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解: MPa Pa g L p 6108.7848.7845.081.98.0200sin -?==???==α ρ MPa p p p v b 0992.0108.7841.06=?-=-=- 5.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2-28所示,其中C 为压力表,读数为 kPa 110,B 为真空表,读数为kPa 45。若当地大气压kPa p b 97=,求压力表A 的读数(用kPa 表示) kPa p gA 155= 6. 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去系统时,系统与外界见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 (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 (3).取图中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答案略。 7.某电厂汽轮机进出处的蒸汽用压力表测量,起读数为MPa 4.13;冷凝器内的蒸汽压力用真空表测量,其读数为mmHg 706。若大气压力为MPa 098.0,试求汽轮机进出处和冷凝器内的蒸汽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MPa p MPa p 0039.0;0247.021== 8.测得容器的真空度 mmHg p v 550=,大气压力 MPa p b 098.0=,求容器内的绝对压力。若大气

《建筑施工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建筑施工技术】形考作业一: 本次作业是针对第2章土方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以后虽然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2.土方边坡坡度: 土方边坡: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底宽b之比表示(图1.11),即 式中:,称为坡度系数 3.土层锚杆:土层锚杆是埋入土层深处的受拉杆件,一端与工程构筑物相连,一端锚固在土层中,以承受由土压力、水压力作用产生的拉力,维护支护结构的稳定。 4.土钉支护土钉支护:基坑开挖的坡面上,采用机械钻孔,孔内放入钢筋并注浆,在坡面上安装钢筋网,喷射厚度为80~200mm的C20混凝土,使土体、钢筋与喷射混凝土面板结合为一体,强化土体的稳定性。这种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称为土钉支护。 5.动水压力:流动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水压力。 6.流沙现象:采用集水坑降水法开挖基坑,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现象。 7.土的最优含水量:在压实机械和压实遍数相同的条件下,使填土压实获得最大密实度时的土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8.压实系数:压实系数是土的施工控制干密度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二、填空题 1.土方工程按照__土的开挖难易__,在现行预算定额中,分为松软土、普通土、坚土等_8_类。 2.流沙的防治途径主要是_减小或平衡_动水压力或__改变_动力压力的方向。 3.基坑坑壁的支护型式有_加固型支护_、_支挡型支护_以及两种支护型式结合使用的混合性支护三种。 4.基坑降水的方法有_集水坑降水法_和_井点降水法_两种。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 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 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 系? 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假如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 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p = p b+p e(p >p b),p v=p b?p (p b

工程哲学就是发展哲学_一个工程师眼中的工程哲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第21卷 J OU RNAL OF TSIN GHUA UN IV ERSIT 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No.2 2006Vol.21 科技与社会 工程哲学就是发展哲学 ———一个工程师眼中的工程哲学 沈珠江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 北京 100084) 收稿日期:2005-03-12 作者简介:沈珠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摘 要:人类发展是生物进化的继续,人类发展中的工程活动和生产活动与生物进化中的变异和遗传有相似之处。工程是有目的、有组织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动力。工程活动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策划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工程哲学的内容包括目的论、关系论和方法论。工程活动的目的是提高生产力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之间应是串联的关系,而不是并联的关系。 关键词:工程; 发展; 哲学; 改造世界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6)02-0115-05 李伯聪创导“工程哲学”,笔者十分赞同。[1] 但他把科学、技术和工程三者并立的“三元论”观点,却值得进一步商榷,而且把科学、技术和工程这三种活动的核心分别归之于“发现”、“发明”和“建造”的提法也不够全面。笔者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而技术是工程的基础,三者是串联的关系,而不是并联的关系。只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才能与工程并立,因为这三者都表示过程。科学研究可分素材收集、理论思维和实践检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活动内容是实验和观测,发现只不过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理论思维依靠抽象,因此科学的本质在于抽象。技术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发明。大家知道,现代技术一般由硬件、软件和运行经验三部分组成。根据这三种要素以何者为主的情况,技术分为经验型技术、实体型技术和知识型 技术。[2]229 所谓技术发明,大体上是针对硬件而言,知识型技术恐怕很难用“发明”概括。例如计算机软件的编制,恐怕没有人会称为“发明”。最后,工程也不是单纯地意味着“建造”,而应理解为“改进”、“改善”、“改造”等。例如环境工程改善了水质,很难与“建造”联系起来。特别是一些社会工程,例如希望工程,更应这样理解。 一、人类发展是生物进化的继续 耗散结构论和系统论成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之间的矛盾,说明物质世界中为什么存在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与一般变化不同,进化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生物进化正是生物朝着适应自然的方向的发展过程。人类改

通用技术习题2(word版含答案)

1.如图所示为魔方插座,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插座既美观又实用,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魔方插座不同颜色对应的功能是不同的,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性 C. 厂商需要支付一定的技术使用费,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第1题图 D. 除了提供4个额外的电源插座,魔方插座基本款USB 还提供了双USB 充电口,体现了技 术的目的性 2.如图所示是世界上首款内置传感器的游泳安全装置,它能够自动检测紧急情况,然后通过内置的智能系统触发机关,立刻在脖子上“吹”出两个气囊,让 我们的头部时刻露在水面上,挽救我们的生命。 A.该设计主要实现了安全目标 B. 该设计主要实现了健康目标 C. 该设计主要考虑了信息的交互 D.该设计主要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 第2题图 3.沃尔沃最近推出了一款便携式充气儿童安全座椅,下列关于该产品的设计分析与评价不正 确的是() A.放气后体积小,方便运输,考虑设计的经济原则 B. 采用真皮制做,主要是从“物”的角度考虑的 C. 座椅自带充气泵,可由蓝牙远程控制充放气,符合设计 的创新原则 D.座椅充气后柔软舒适,考虑了人的心理需求 4. A B C D 第3题图甲 第3题图乙 5.用一块矩形材料加工如图所示的连接件,加工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锯割材料时,锯割线要保持竖直 B. 连接件的圆角可以直接用平锉锉削产生 C.矩形凹槽不能直接由钢锯锯割得到 D.要在通孔内增加螺纹,在用圆板牙进行攻丝时,要经常倒转1/4-1/2圈,

第7题图 避免铁屑阻塞而卡住 6. 下列关于图中尺寸标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漏标1处 B、70标注错误 C、φ40标注错误 D、漏标2处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是一款夹紧机构,当手柄往下压时,下列分析中正 确的是 A、手柄受压,支杆受弯曲,销钉受弯曲 B、手柄受压,支杆受压,销钉受弯曲 C、手柄受弯曲,支杆受拉,销钉受剪切 D、手柄受弯曲,支杆受压,销钉受剪切 8.小明准备用一块钢板制作如图所示的发动机机座,下列工艺流程合 理的是 A.划线→弯折→锯割→钻孔→锉削 B. 划线→锯割→钻孔→弯折→锉削 C.划线→锯割→钻孔→锉削→弯折 D.划线→锯割→锉削→钻孔→弯折 9.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 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从系统 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联网能实现物品与物 统的目的性 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体现系 B. 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会相互影响,体现系统相关性 C.根据用户需求,物联网可以切换工作状态,体现了系统的动 态性 D.当网络不通时,会造成物物之间的联系中断,物联网功 能不能实现,体现了系统的整体性 10.山地车刹车控制系统采用线拉式碟刹,当你一按刹车把,连杆机构带动刹车片与碟盘进行摩擦,降低山地车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 C.被控对象是刹车把 B. 该控制系统是机械控制 D.执行器是连杆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