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上海世博会馆简介.

(整理)上海世博会馆简介.
(整理)上海世博会馆简介.

中国馆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瑞士馆

从空中俯瞰瑞士馆,其轮廓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轮廓。瑞士馆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设计强调了对比,设计人员运用中国的阴阳原理,将缆车作为游戏的元素纳入到设计之中,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缆车每小时能运载3500人,每辆缆车可乘坐4人。缆车设有遮雨蓬,在雨天也能正常运营。

法国馆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从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参观路线的一侧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法国老电影的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无不在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只要将水排干,便是一个各式文化节庆活动的舞台。配合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这座“感性城市”即使在夜晚,也能展现妩媚的风采。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是可以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芬兰馆

“冰壶”形展馆宛若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外墙使用鳞状装饰材料,看似由许多冰块堆砌而成。来自芬兰的自然风貌,如海岛礁石、鱼鳞、碧波倒影,还有木头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种种自然元素经过重新诠释,以新的面貌呈现。美好生活的六大要素——自由、创造力、创新、社区精神、健康与自然都完美地融合在建筑、空间和功能设计中。

西班牙馆

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阳光可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设“起源”、“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间。参观者宛若置身西班牙城市的街道上,感叹西班牙光辉灿烂的历史、人民的智慧和创新,品味众多知名的城市规划家、社会学家、电影工作者和艺术家共同打造的盛宴。

英国馆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展区中的“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活力城市”和“开放公园”等几段参观旅程引导人们关注自然所扮演的角色,并思索如何利用自然来迎接城市面临的挑战。

澳大利亚馆

展馆流畅的雕塑式外形如澳大利亚旷野上绵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外墙釆用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幕墙的颜色随时间的推移日渐加深,最终形成浓重的红赭石色,宛如澳大利亚内陆的红土。展馆内设置“旅行”、“发现”和“畅享”三个活动区,讲述这片神奇大陆上奇异的物种、丰富的文化和宜居的城市。

香港馆

香港馆为一座三层高的钢结构建筑,外形优美并富有现代感。展馆中层通透,让观众感受到香港是个现代化、开放自由、高度透明的社会,凸显香港与世界各地的紧密联系和无限潜能:即与全球运输、信息、金融网络连接的发达和内在的可持续发展性。

沙特阿拉伯馆

展馆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重点展示四种类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识是沙特阿拉伯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澳门馆

如果说中国馆是一座神话中的南天门,那依偎其身旁的就有“玉兔”。澳门馆的高度19.99米,正合澳门回归的1999,含义隽永。双层玻璃薄膜作为外墙材料,夜晚的灯光下宫灯的颜色自然想变就变;不仅变颜色,还可以变内容——澳门馆外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屏幕。设计者说,兔子脑袋和和尾巴其实是一个气球,任意升降;不仅如此,尾部二楼还有一个滑梯,孩子的乐园。

以色列馆

展馆由两座流线型建筑体组成,似环抱在一起的双手,又似一枚海中的贝壳。三大体验区尽显“创新与未来”。在“低语花园”,参观者可以同自然对话;在“光之厅”,可以与犹太人的历史进行交谈;在“创新厅”,飘浮在三维空间里的光球360°呈现视听盛宴,展现以色列的科技创新成果。

浙江馆

展馆内主展项设计造型取自“青瓷碗”和“水”的意象符号,宛如一只青瓷巨碗,水波漫溢,“西湖揽胜”、“钱塘大潮”等场景投影在巨碗中心,循环出现。四个展区分別为“崇山曲水——山水与城市共生”、“宛若天城——家园与历史同行”、“群星璀璨——城市与乡村联动”、“水波潋滟——生活与理想互接”,展示浙江省以城乡统筹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发展

模式。

北京馆

北京的神韵,无法用单一静态的形象去表达,首都的魅力正在于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天坛、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鸟巢……变幻的展馆造型,充分演绎出北京充满人文、科技、绿色的城市魅力。在这里可以听到北京胡同中发生的故事,看到中华第一街——长安街的实时画面,观赏张艺谋执导的精彩影片《魅力首都》。其新颖的展示技术、别有情趣的参观方式多角度地展示北京充满活力、富有魅力、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城市形象。

海南馆

展馆围绕“度假天堂、宜居宝岛、开放特区”的特点,以先进的数字投影技术与仙境般的丝幕设计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使整个展馆外观晶莹剔透、神奇梦幻、纯美浪漫;通过展现天赐迷人的海滨风光、四季飘香的热带瓜果、质朴纯真的民族风情、绿色宝岛的宜居环境、敢闯敢试的特区精

神,让人切身感受和体验海南“阳光、休闲、度假、宜居、长寿、温馨、安全、和谐、创新”的精彩和魅力。

山西馆

展馆外形以山西最能体现古代智慧的元素——“门楼”为主要视觉符号,以节能环保的粉煤灰砖和LED灯为主要材料,组成变幻的外墙图案,

分别展示山西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黄河、太行等地的民俗、民情风貌。馆内分为“人文?城市之路”、“能源?城市之光”和“和谐?城市之梦”三部分,按照城市发展脉络,全面展示山西的人文历史、能源科技与和谐未来。通过山西传统元素与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山西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和未来发展的美景。

湖南馆

展馆外形是一个“魔比思环”。在这个无始无终的曲面环上投映湖南回顾历史与畅想未来的画面,寓意人类对未来的期盼和追求永不停歇。展示

分为“自然”区、“未来”区和“人文”区。“自然”区和“未来”区展示了湖南的自然风光,诠释了未来城市形态——生态环保、环境宜人、能源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都市桃花源”。在“人文”区,儿童可以在游戏中畅想未来城市的景象。

江西馆

展馆的外形犹如一个放大的青花瓷容器,让人在洁白的釉彩和古老的

青花纹中感受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魅力。馆内以“生态”为切入点,讲述江西绚丽的生态风光、厚重的文化积淀、强烈的科学追求、崭新的发展景象,并以“生态风光、生态工程、生态城市”为主线,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美好憧憬,展示江西正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正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生活。

上海馆

展馆以石库门造型为主要元素,设计风格简约但气氛浓烈,外观朴素但格调现代,非常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庄重而不失灵动、历史与现代交融、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展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通过外墙空间、等候空间和内场空间,展示一个更有魅力、更为融合、更加智慧的上海,以表达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理解。

云南馆

展馆以城、镇、村特色广场为载体,选择金马坊、白族民居、傣家竹楼等民族建筑艺术特色,以写实的方式还原建筑物,通过“牛虎铜案”和“建水紫陶”等云南元素的集合,构成开放、大气、特色浓郁的展示广场。馆内展示“六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及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并以“鸥戏春城”、“城市风貌”、“国际通道”、“村寨秀色”等主题,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云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和谐发展的城乡风貌。

2010上海世博会_德国馆展馆方案

展馆前的小广场?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和谐都市》方案 主题思想 在上海的德国馆内,联邦德国将以一个多面的、富有创意的民族形象,以追求创新、面向未来的国家风貌出现,同时它也非常珍视保护文化根基和维护传统文化。未来城市的特色应当既和谐且又各具千秋,避免千篇一律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德国城市是多姿多彩与各具特色的汇聚,才构成了它独有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力。因此,一定要保持城市发展的多样化,同时也不可放弃技术的发展与革新。联邦德国要实现德国城市风貌的这种独特性与个性化,而且要持久地、令人信服地保持它。响应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德国带给世博会的主题是: 和谐都市—一座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化与自然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争取平衡、求得和谐的城市。这一主题思想在德国馆里随处可见。“和谐”与“都市”这两个词的组合,恰好紧扣着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德国馆的建筑设计 城区生活领域自然景区 和谐都市 和谐都市的主题构思也在其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一座理想城市的标志是多样化与密集化均衡的融合。一座城市又是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积淀,它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不同生活区间,每个社区都对其周围环境以及生存于其间的人有着一定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它们各自特有的氛围。 工业变革后,经济发展的趋向从生产转向了服务。这使得很多城市中的大片工业领地回归于公众的手中,它们被改建为美丽的公园或者居民住宅区。这使得自然空间和自然景园得以重新进驻城区。历史上曾使得城区与田园风景区两极分化的发展,在现代欧洲城市建筑中重又被市民所关注,两者并举,而且渐渐地交融为市容的一体。 要追寻持久地和有效地利用能源的生活方案。这种意识的觉醒,引发了注重使自然的空间合流于城区建设,并在建筑设计方案中已得到了体现。德国馆的建筑被设计得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有机体,一座可漫步其间的、三维空间体的雕塑。它将德国城市生活或者田园风景的多姿多彩再现其间。 设计方案草图? Milla & Partner / Schmidhuber + Kaindl

【2019-202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阅读答案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X年上海世博会之后, 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 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 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 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 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 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 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 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 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 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 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 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 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 “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 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

上海世博展览馆

目录 一、上海世博展览馆简介 二、上海世博展览馆设计 三、上海世博展览馆2011展会日程 四、上海世博展览馆技术指标 五、上海世博展览馆历史 六、上海世博展览馆交通 编辑本段一、上海世博展览馆简介 上海世博展览馆即为原上海世博会浦东主题馆。上海世博展览馆是一座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节能环 保、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高规格、现代化、国际性会展场地。总建筑面积约12.9万平米--地上8万平米,地下4.9万平米,建筑高度约27.7米。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而屋顶则模仿了“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颇显上海传统石库门建筑的魅力。这一独特的造型,使得该建筑成为世博园区里的一大亮点。世博会后转为标准展览场馆,各个展厅可依据布展需要灵活分割和组合,可举办各类专业展会,与周边的世博中心、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轴、世博文化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编辑本段二、上海世博展览馆设计 顶级地域助飞梦想2010年上海世博展览馆傲踞2010年上海世博会顶级核心区域,是成就一流展会盛事的至优选择。

她毗邻黄浦江,位于世博轴西侧,紧临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五星级酒店,是高规格、国际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世博展览馆优越的区位,决定了其方便快捷的独特交通优势。她连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打浦路隧道等过江要道和浦东上南路、耀华路主干线,坐拥周边数十条公交线路,轨道交通8号线浦东周家渡站直达展馆,地铁6号、7号、13号线均可到达。非凡空间无限可能上海世博展览馆是一个多功能的场馆,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场馆,是一个可以任您驰骋的创意空间。上海世博展览馆占地11.5公顷,建筑面积17.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9.3万平米,由南、北入口大厅,中央大厅、一号、二号、三号展馆、贵宾接待区构成;地下建筑面积9.3万平米,由四号展馆、五号展馆、会议区域、洽谈用房、设备区域与停车库等组成。室外三个广场(南广场、北广场和下沉广场)和两个卸货区(东卸货区和西卸货区)。10万平米室内、外展览面积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相关空间可自由组合,十分便于参观,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展会及活动需求:8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分为五个展馆:——最小展览单元6千平方米,最大展览单元2.5万平方米(14米层高,为亚洲最大无柱展览空间)。 10000平方米的多功能中央大厅,空间可塑性强,宾客至上理念设计,遮风阻雨地一站式连接各个展厅与功能区域,是相关展览、活动、仪式的优选场地。3千平方米会议区域共有大、中、小13个会议室,最大可举行800人的高级别会议。9万多平方米的配套用房可用作高级办公区、商务服务区、餐饮区、设备区等。2万平米的室外展场,与室内场地交相辉映。优雅、独特的下沉式广场,任你创意飞翔。地上、地下停车区拥有近1500个停车位,物流便捷。高级场馆高端服务2010年上海世博展览馆秉承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高贵隽永风范,是集先进、前沿软硬件设施与优美环境为 一体的国际展会活动的梦工场。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渗透到高端服务的点点滴滴,相信我们的专业团队能与您共筑您的成功梦想。大跨度无柱空间亚洲最大

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国家馆方案图片及简介

上海世博各家片及介 2010会国国馆图简 德国国家馆(08.05.22)“和谐都市” 德国国家馆效果图 2008年05月22日 世博网5月22日消息:2008年5月22日,德国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并宣布将以独立展馆的形式参展上海世博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呈现一座“和谐都市”。德国政府于2006年6月13日正式确认参展,是第一批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国家之一。>>德国国家简介 德国国家馆展厅方位图

德国国家馆效果图 德国国家馆抛面图 德国国家馆的“海港新貌”展厅,这里以改建汉堡港区为例,介绍了在保留旧有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的建筑元素,赋予城区一种崭新的风貌和生活质量。

“发明档案馆”展示的是德国的设计产品,以及“德国制造”的、显示未来发展趋向的新发明,并且使都市生活显得更美好。参观者即可观赏也可以探究这些展品。 “动力之源”厅是展馆的磁场,它生成的能量维系着都市的生命力。最多可以有750名参观者进入展馆,分布在环绕着展厅中心的螺旋状回廊上,观看金属球。直径达3米、重量是1000公斤的金属球从大厅顶部悬垂直下,表面上装有3万根发光二极管。这里将有一个5分钟的节目。在这五分钟之内,球面上将显现不同的图像、各种色彩和图形。它将成为德国回应2010年世博会倡议的象征。要想使金属球做出回应,参观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金属球上的“hello”字样 金属球上显现的足球

未来规划室的地面和墙上都布满了巨幅设计图、建筑模型、设计草图和城市交通规划图。在展厅末端能够看到未来的设计:一种都市共同生活的新形式,一种人类未来如何共同生活的设想——不论年龄和社会地位的差异,不论国籍。 意大利国家馆(08.04.30)“人之城” 意大利国家馆效果图 2008年04月30日 世博网4月30日消息:4月30日,意大利国家馆展馆方案揭晓。意大利政府将在世博园区滨江地带建设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自建馆。意方表示,意大利馆设计方案通过层层遴选,从65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暂名为“人之城”。该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代表着意大利20个大区,犹如一座微型的意大利城市。从外观看,整个意大利国家馆如同分裂的马赛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关系。参观者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集上海石库门弄堂与意大利广场为一体的城区。

上海世博会馆简介27页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

瑞士馆 从空中俯瞰瑞士馆,其轮廓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轮廓。瑞士馆总面积为4000平方米,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设计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充分展现了如何开创性地结合自然和高科技元素。它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展馆设计强调了对比,设计人员运用中国的阴阳原理,将缆车作为游戏的元素纳入到设计之中,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缆车每小时能运载3500人,每辆缆车可乘坐4人。缆车设有遮雨蓬,在雨天也能正常运营。 法国馆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从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参观路线的一侧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法国老电影的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无不在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只要将水排干,便是一个各式文化节庆活动的舞台。配合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这座“感性城市”即使在夜晚,也能展现妩媚的风采。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是可以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芬兰馆 “冰壶”形展馆宛若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外墙使用鳞状装饰材料,看似由许多冰块堆砌而成。来自芬兰的自然风貌,如海岛礁石、鱼鳞、碧波倒影,还有木头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种种自然元素经过重新诠释,以新的面貌呈现。美好生活的六大要素——自由、创造力、创新、社区精神、健康与自然都完美

展示_创新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展示设计

01澳大利亚馆360°环幕剧场 02、03波兰馆将剪纸元素贯穿规划、建筑和展示 04荷兰馆八字形步道上富有荷兰建筑特色的微缩景观 工陶瓷

报 道世博专题 二、展示形式的创新 上海世博会相比前几届,在展示形式上有了更丰富的创新。大部分展馆都探索了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几乎每个馆都有展示形式上的亮点。但笔者认为,这些形式创新所围绕的关键点是参观者的体验,展示所关注的应当不仅仅是参观者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什么,这就需要在形式上找到与参观者交流和沟通的切入点,从受众的角度寻找到创新的方向。 瑞士馆将缆车作为参观者体验整个展馆的最佳手段,参观者可以惬意地闭起眼睛,像风筝一样“飞”到馆顶。从馆顶俯瞰下方,参观者不仅能观看到由360°环绕幕墙播放的瑞士风光,更有意思的是还能够触碰到馆顶种植的各种美丽的花草。想像蓝天下,一望无际的欧洲草原、冰凉清澈的湖泊、积雪覆盖的皑皑山峰及无边无际的花海,宛如身临其境般来到了滑雪胜地瑞士。缆车的形式对传统上游客参观展馆的方式进行颠覆,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元素融为一体。 德国馆内加强参观者互动体验的是一个名为“动力之源”的展厅。在那里,参观者可以与展厅内的直径达3m ,重量达1.5t 的金属球进行互动,由40万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金属球会随着人群的动作及呼声作出各种回应,哪里的动作及呼声越大,金属球就会向那里偏移,发光二极管也会随之形成不同的图案,其中就有孩子们的笑脸、欢舞的人群和蓝色的地球。通过互动体验的展示形式,参观者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展示的主题——和谐城市。 在展示形式上有所突破的展馆还有意大利馆,它在展示形式上最大的创新是将展示从平面转移到立面,通过构筑在墙面和顶面上的“乐队”、时装、椅子等展示内容将意大利的文化和特色展示给参观者。新西兰馆则将展厅以露天的形式进行展示,室外的阶梯花园、毛利人热情的舞蹈可以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西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和谐的人文环境。而墨西哥馆却恰恰相反,是世博园中惟一一座藏身于地下的展馆,展馆上方是一片由“风筝 ” 组成 的色彩世界。 024

目前收集最全的上海世博会馆展图及介绍大全

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元素。展示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香港馆的主题是“无限城市—香港”。香港馆“无限城市——香港”这个主题涵盖6个主要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建设,与世界和国内城市紧密联系;四通八达及高效能的境内交通网络;施先进,沟通无间断;资金、货物及信息自由流通,服务中国及全球;中西文化荟萃,多元兼容,展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及创意之都;继往开来,持续发展——展示如何在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及全民教育等方面取得平衡,以提升现代城市生活素质。

台湾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之一,它以“山水心灯——自然?心灵?城市”为参展主题,体、点灯水台、巨型玻璃天灯与LED灯心球幕组成,于2009年8月17日正式动工建设。在海峡两持与通力合作下,台湾馆仅用不到4个月就完成了钢结构的建造。

成都案例—活水公园,

秉承“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和“人水相依”的生态理念,收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通过对"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营造园林景观和公共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相融,启迪人们对水的珍惜和对活水文化的理解。 活水公园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 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总体造型,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简介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 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充满生机的宜居住城市: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 造型亮点:枫叶印象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加拿大场馆效果图 占地6000平米的加拿大国家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半包围的外型,在展馆中央圈起一片开放的公共区域,各种精彩的文艺表演将在这里上演。蜚声世界的太阳马戏团将成为这座展馆的主角,为加拿大展馆量身定做一套创造性的内部设计方案。 先进的展览技术、引人入胜的展示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节目编排,都将成为加拿大馆的亮点,此外,一群年轻、热情、博学的接待人员也将为加拿大馆增色。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让加拿大人对“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视,因此在建筑上处处都体现了可回收利用的技术。展馆外部的墙体上将覆盖一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雨水将使用排水系统进行回收并重新利用;展馆内将没有大型的展品或物件,以确保展示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同时展馆内还将营造一个无障碍和

无烟的环境。 加拿大是第一个同上海世博会组织者进行参展合同谈判的国家,同样,加拿大也是历届世博会的热情支持者。加拿大馆不仅浓缩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同时也是增进两国友谊的平台和契机。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 2007年9月2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设计团队:“Heatherwick” 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英国国家馆效果图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由托马斯?赫斯维克 (Thomas Heatherwick) 担纲设计,外型简洁,并创意无限,这就是英国国家馆所演绎的展馆。整个建筑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大量触须,展馆主体为六层建筑,由约 6 万只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向外伸展,随风摇曳。白天的时候,每根长达 7.5 米的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从而营造出敞亮肃穆的空间感。到了晚上,“触须”内含的光源会使整个展馆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 “种子圣殿”将不仅因为这个独特的设计而惊艳于众,它所带来的体验更加意义深远。参观者在进

上海世博会简介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 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新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吉祥物:海宝。 海宝的主题形象: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 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 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 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 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 谐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 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 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

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 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 “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才会让生活 更加美好。 “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 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 号和文化标志。 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 代表意义: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 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 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 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 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 场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 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 之态。 颜色:中国馆的“中国红”吸取了具有近600 年历史的北京天安门的故宫的红色表 现方式,通过提炼创新,针对中国馆特 殊建筑形态,精心设计而成。“中国红”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The China Pavilion represents the Chinese presence in Expo 2010. China Pavilion is located at the projecting area near the main entrance of Pudong Site, within Zone B of the Enclosed Area. It comprises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and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中国馆是代表中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场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世博会规划园区中围栏区的B片区,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The contour design of China Pavil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riental Crown”, to express the spirit and dis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Rising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is supported by traditional Dougong brackets fixed layer upon layer, concentrating Chinese elements and embodying Chinese spirit. The Chinese Provinces (Joint) Pavilion extends in flat under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serving as a reliable platform, to build an open, mild, compatible and rich layered city square.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and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will create a spectacular urban space series, with well-defined functions up and down, delicately fitted major and subordinate architectural formation、and the spatial layout focused on the main axis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ill be self-build pavilion.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想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中国港澳台馆为三地自建馆。 我要成为世博志愿者 The 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 global, non-commercial Expo. The hosting of the World Expo must be applied for by a country and approv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Expo committee. Expo aim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llow exhibitors to publicise and display their achievements and improv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Accordingly, the World Expo with its 150-year history is regarded as the Olympic Games of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 The World Expo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ever been held in Asia. So the 2010 World Expo is an honor for all of the Asians. Our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that it will be the best one. And Shanghai, as a host city, will have more chances to develop quickly. As a student in Shanghai, I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so that I can be a volunteer in the Expo to help foreigners know more In my opinion, the Expo is a huge and grand ceremony. I can imagine, in Shanghai, no boundari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s here, not

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目录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 (1) 第一章:国内馆 (2) 中国国家馆 (2) 1、香港馆 (4) 2、澳门馆 (5) 3、贵州馆 (7) 第二章:国家馆 (10) 一、亚洲 (10) 1、以色列国家馆 (10) 2、印度国家馆 (11) 3、阿联酋国家馆 (13) 4、韩国国家馆 (15) 5、日本国家馆 (16) 6、巴基斯坦国家馆 (17) 7、尼泊尔国家馆 (18) 8、新加坡国家馆 (19) 9、马来西亚国家馆 (21) 10、泰国国家馆 (23) 11、沙特国家馆 (24) 12、土耳其国家馆 (25) 13、印度尼西亚国家馆 (27) 二、欧洲 (29) 1、德国国家馆 (29) 2、芬兰国家馆 (31) 3、爱尔兰国家馆 (32) 4、丹麦国家馆 (33) 5、挪威国家馆 (35) 6、荷兰国家馆 (36) 7、瑞典国家馆 (37) 8、比利时国家馆 (38) 9、西班牙国家馆 (40) 10、卢森堡国家馆 (41) 11、意大利国家馆 (42) 12、英国国家馆 (44) 13、法国国家馆 (45) 14、俄罗斯国家馆 (46) 15、奥地利国家馆 (47) 16、波兰国家馆 (49) 17、瑞士国家馆 (50) 18、捷克国家馆 (52) 19、罗马尼亚国家馆 (53)

三、美洲 (54) 1、加拿大国家馆 (54) 2、美国国家馆 (56) 3、墨西哥国家馆 (57) 4、委内瑞拉国家馆 (59) 5、智利国家馆 (60) 6、巴西国家馆 (61) 四、非洲 (62) 非洲联合馆 (62) 五、大洋洲 (64) 1、新西兰国家馆 (64) 2、澳大利亚国家馆 (66) 第二章:主题馆 (67) 世博会主题馆 (67) 1、城市人馆 (68) 2、城市生命馆 (69) 3、城市星球馆 (70) 4、城市未来馆 (71) 5、城市足迹馆 (72) 第三章:企业馆 (73) 1、民营企业管 (73) 2、中国船舶馆 (74) 3、太空家园馆 (75) 4、信息通信馆 (76) 5、国家电网企业馆 (77) 6、上汽—通用汽车馆 (78) 7、石油馆 (79) 8、中国航空馆 (80) 9、日本产业馆 (81) 10、上海企业联合馆 (82) 11、震旦馆 (84) 12、中国铁路馆 (85) 第四章:国际组织馆 (86) 1、世界气象馆 (86) 2、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 (87)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用传统建筑元素诠释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用传统建筑元素诠释“天人合一”思想 2010-05-26李慧、李金桀光明日报点击: 1956 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工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何镜堂说。 “其实,这个建筑只是外形像斗拱,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栱等部件,它是一个整体。”世博集团董事长戴柳介绍说:“它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的话,也会发现它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也像一个装粮食的斗。它从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中直接获得了艺术灵感和精神依托。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 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围墙思维,内敛而封闭的文化暗示影响深远,但耸立在万国建筑群中的中国国家馆突破了这个数千年来的“城墙”,它的挑空设计为民众进入与穿行提供了极大自由与方便;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更没有“行人止步”的不便,红色的斗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包容,向全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亲和、自信和魅力。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规划

前言 2010世博会“都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所有国家和都市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进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心都市,上海从昔日小渔村到今天国际大都市的数百年变迁史,尤其是上海近20多年来巨大的变化,差不多为众多国家展示了都市进展的绚丽篇章。 都市是生活的载体,都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也为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机遇。正因为有了都市,人们才开始为制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建设它;正因为有了都市,人们才去考虑要如何生活才会使都市得以进展;生活是都市的灵魂,生活激发了都市的生命力,使都市能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假如只有都市,而没有人类没有生活,那么都市只是形同虚设。是生活让都市蓬勃地生长,不同的生活模式让不同的都市各具特色;而建筑是对都市生活的诠释,建筑作为一种专门的符号,阐述着独特的语言,人们往往本能的从建筑中解读出时代的特点和人的存在方式。 作为整个世博会的地理中心和要紧活动场所,B片区规划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们需要建筑如何样的建筑来诠释世博会这一专门时刻、专门地点进行的专门生活呢,

这确实是本次建筑策划的要紧目的和任务。 在本次策划中运用了多种方法,结合历界世博会的相关经验,针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要研究包括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建筑在内的B片区公共建筑群的功能定位问题;其次要查找这些建筑的临时功能和长期功能的契合点,即解决办博期间使用效率和办博后的后续利用问题。第三,依据这些建筑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要紧技术参数;最后,依照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设置等差不多设想对建筑的可能的造价进行了初步估算,以便给决策者提供依据。 百年前上海有了老城厢和外滩,至今仍然是那个都市的标志;过去十余年间建设了陆家嘴,也已成为了都市新的标志;以后十年以及往后,世博会地区中的建筑无疑将成为那个都市新的地标! 上海因世博会而蓬勃,世博会因上海而精彩。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阅读附答案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①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出现一座经典的建筑。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最可能成为经典的就是中国国家馆。 ②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③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④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⑤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⑥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九洲清晏”为北京圆明园40景中的一景。“新九洲清晏”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据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 ⑦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观众观众置身其间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 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大概用于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 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 ㎡,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 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

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基本色调由玫瑰和龙胆构成,它们艳丽的色彩将从整个博览会期间一直延续到十一月。 国际企业馆分设在浦江两岸,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余个国际机构和企业参展。在国际馆展区和公共馆展区之间,是一条公共服务设施带,这些服务设施总占地近30公顷,集中了各类餐饮、商店、问讯、安全急救和娱乐休闲设施,与展馆区的联系极为便利,同时与绿色走廊和运河有机结合,成为舒适亲切的公共活动休息空间。展区的参观线路简单明了,沿黄浦江、花桥、运河、植物走廊都组织了便于识别的坐标。场内交通以小型轻轨、电动汽车、自动步道等方式为主。世博会期间黄浦江两岸将建造多个渡口,配备经常性的渡轮。运河边也将建造渡口,使游客能坐船观赏所有景点。这些渡船兼具娱乐和休闲的功能,不仅能营造节目的气氛,又能为各国人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 浦西部分展示场地将建成城市实验室,占地约12公顷。介绍各国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市政经验。展示内容将成为在整个展览期间举办的’世界城市论坛’的主题。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将借此机会交流城市建设的经验,展示对城市发展的创想。

上海世博会项目介绍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 ----上海世博会项目规划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地点(Location):上海中心浦江两岸 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4.10.29---2010 风格(Style):体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风格。 规模(Size):528公顷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吴志强 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 管理公司(Managed by):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Designed unit):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英国APUP & Rogers 公司、美国Perkins Eastman公司、法国Architecture Studio公司、日本RIA & 黑川纪章事务所联合体、加拿大Bing Thom事务所等 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吴志强(图片1) 规划师简介(Chief planner brief introduction): 吴志强,男,1960年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群规划设计》(图片2)、《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图片3)、《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规划设计》(图片4)等。 一:总述(Context) 1.1上海世博会的目标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它的目标是:展示全球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时代”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对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城市化道路,交流城乡互动经验与范例;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1.2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自身的系统和发展规律,认识人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地球未来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