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圣才出品】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圣才出品】
许燕《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圣才出品】

第2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学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根据自己临床治疗的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治疗和改变。除弗洛伊德之外,荣格、阿德勒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产生的背景

经典精神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1.精神分析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及社会生活的产物。

(1)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贫富分化更加明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和不信任,导致人心动荡、社会不安。

(2)当时的宗教气氛浓厚,两性交往存在诸多禁忌,人们自然的性冲动受到强烈的禁锢,正常的性欲望得不到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精神上的巨大紧张和冲突。

2.同时代的各种哲学、心理学及自然科学的思想直接影响到了精神分析的产生及其基本观点。

3.心理病理学研究的成果与发展是促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

对精神病成因的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

(1)生理病因,精神病的主要原因是躯体方面的病变,特别是大脑的器质障碍。

(2)心理病因说,应该从精神的或心理的方面寻找精神病的原因。

弗洛伊德接受了心理病因说,强调了性的因素在心理疾病形成中的作用,并在治疗技术

上采纳了当时颇为盛行的催眠术。

就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精神分析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2.1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一、理论观点

(一)人性观

1.具有决定论的论调,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

2.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是遵循了守恒的原则,一处能量消耗多,其他能量消耗就会减少;一处能量释放受阻,它就会从其他途径中释放。

3.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受潜意识的本能所支配,而本能与社会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本能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是基本的和普遍存在的,而且原则上也解决不了这种矛盾。

(二)人格界定

弗洛伊德并没有对人格进行明确的界定,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精神分析一直被叫做深度心理学,即潜意识的心理学。潜意识是某些被排斥于意识之下的心理内容和过程。在他看来,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着人的大部分行为。

(三)人格结构

按弗洛伊德的看法,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部分。

1.地形学模型

(1)人格结构的构成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这一人格模型被称为地形学模型。由于意识和前意识在功能上接近,常把它们连在一起称为意识-前意识系统,与潜意识系统相对。

①意识

意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

②前意识

前意识指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潜意识进入意识领域必须经过前意识领域,借助前意识的某种形式才能实现。由前意识进入意识是容易的,但由潜意识进入前意识或意识,却很困难。前意识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履行“检察官”的职责,即不让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之中。

③潜意识

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是弗洛伊德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被压抑或排斥到意识域下。但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仍然活动着,以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

(2)地形学模型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只代表

人格的外表方面;潜意识才是人的精神主体,处于心理深层。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这一关系。

①人们所感知到的意识,只是显露在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

②随着海水忽隐忽现的冰山部分,是加以努力可以被重新提取的前意识。

③永远隐没在水面之下巨大部分,虽然不为人所见,却是冰山的主体,人的潜意识恰恰也是如此,沉于内心,却主宰精神。

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二者虽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用波浪线来表示。而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在弗洛伊德看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因此,用水平实线来表示(如图1-1所示)。

图1-1 弗洛伊德的心理冰山模型

总之,弗洛伊德确信潜意识是支配个体行为的主体,是精神生活的普遍基础。潜意识理论因而成为精神分析的中心理念。弗洛伊德不仅以它作为精神分析治疗的基础,而且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他的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理论。

2.结构模型

人格结构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这三者之间有各自的功能、性质、活动原则、动力结构,彼此联系且相互制约。

(1)本我

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是原始的潜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包括性、攻击等本我过程是潜意识的,是人格中模糊而不可及的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非理性的方式工作,发动冲动,寻求表达和直接满足而不考虑愿望是否有现实可能性、社会接受性和道德性。本我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

(2)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分化而来,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是在本我的冲动与实现本我的环境条件之间的冲突中得到发展的一种心理组织,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中现实性的一面。自我不能脱离本我而独立存在,但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以满足其欲望。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决定着什么行动是合适的。

(3)超我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随着儿童对父母及其他成人规定的、针对不被社会接受行为的禁忌的内化,并在克服自我的要求中发展。超我代表着人的心理结构中道德和伦理的一面,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和权威严格控制着人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期望的要求,是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理想内化的结果。

①良心和自我理想

充分发展的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

a.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

b.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遵循“道德原则”活动,只求道德的完善而不求快乐。

②主要功能

a.抑制本我的各种冲动,特别是性方面或者攻击和侵犯性方面的冲动,因为这两方面的冲动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甚至要受到谴责。

b.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

c.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是在不断的冲突与平衡间转换的。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表1-1所示)。本我与超我是势不两立的对立体,自我在其中要不断地调节二者的关系,以保持人格的平衡。

表2-1 三我结构的比较

人格结构中的三个成分各行其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