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理概况

河北地理概况
河北地理概况

地理概况

河北省简称“冀”。说起河北省的简称,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在中国的远古时代,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到了战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中国有一部记载上古之事的书叫《尚书》,其中有一篇地理著作叫《禹贡》,对这件事作了记载。“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

河北省又以“燕赵”代称。说起“燕赵”这个代称,那是因为在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就主要的地理区域说,北有燕国之地,南为赵国之城,所以后世就以“燕赵”作为河北的代称。中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河北作为国都的屏护,倍受重视。古时把国都附近的地方称为“畿辅”,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辅之地”或“京畿”的美名。现在,河北省依然作为首都北京的屏护,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

值得一提的是,“冀”这个河北的简称,蕴含和寄托着美好愿望。如前所述,河北简称“冀”是由古冀州而来。那么,“冀”是什么意思?东汉时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来的书叫《释名》,它在解释“冀州”这个地名的由来时这样写道:“其地有险有易,帝王所都,乱则冀治,弱则冀强,荒则冀丰也。”“冀”是个多义字,在汉语里有多种含义,其中有一义是“希望”的意思。在汉语的书面语言中,就有“希冀”、“冀望”、“期冀”这些词。《释名》解释冀州这个名称的含义,就是在“希望”这个意义上使用的。这样,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那么,简称“冀”的河北就是寄予希望之地了。

地缘之便

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平原的北部,黄河下游之北。它东临渤海,有487公里的海岸线,内环京津,西依太行山与山西省联袂,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东北与辽宁省相连,东南与山东省相交,南与河南省为邻。河北省位于北纬36°03′~

42°40′、东经113°27′~ 119°50′之间,南北最大距离750公里,东西最大距离650公里,总面积为18.77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十四位。

河北省内环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成为首都连接全国各地的通道,沟通全国东南西北的纽带,同时也是连接北方内陆各省与海上门户——天津、京唐、秦皇岛、黄骅等港口的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河北省是全国唯一与首都北京和重要商埠天津接壤的省区,是承接京津经济辐射的第一梯度地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天津是全国的综合性

中心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经济发展的联系上看,京津的发展离不开河北,河北的发展也离不开京津,它们之间自然地形成了京津冀经济圈。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河北同京津在地缘、人缘和血缘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没有语言、习俗上的障碍,使河北与京津的经济往来、信息交流渠道既广泛又灵通。这种地缘、人缘优势,不仅可以密切经济关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减少费用,降低成本。京津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能源,尤其是生活物资、环境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河北。京津的需要,反过来对河北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京津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等优势,也是河北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从目前看,在河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元的15个县中,有9个分布在环京津地区。河北省自京津引进的资金、人才、技术、项目均占自国内引进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河北同京津这种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京津有利,对河北也有利。天津市与河北省进行的技术协作项目达一千几百项,仅天津夏利牌轿车就有157个零部件由河北的企业生产。北京投资1.2亿元和唐山共建的京唐港,既结束了北京没有自己港口的历史,也缓解了建港资金的困难。地处北京近郊的三河市燕郊镇,自觉承受北京的辐射,主动与北京接轨,已建设成首都北京的一个卫星城。

河北省为了充分发挥环京津的优势,着力实施两环开放带动策略,提出建设京津保、京津唐、京张承三个“金三角”,推进京津冀经济全面合作,加快河北现代化建设。

河北省在京津冀经济圈中的功能和定位是:京津的生态屏障,首都的“护城河”,京津的“后花园”,京津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工业配套加工基地。

京津保、京津唐、京承张三个三角地区,是京津冀的接合部,是河北连接京津的前沿,是京津冀经济圈的紧密层。河北省建设这三个“金三角”总的要求是:服务京津,发展河北,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交通畅达

环绕京津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河北省境内的交通十分畅达,交通优势使运输费用减少。

河北省境内有15条国家干线铁路通往全国各地,从北京通向全国的铁路干线,首先从河北这块大地穿行。北京至广州、北京至上海、北京至九龙这三条铁路大动脉纵贯河北南北;北京至哈尔滨、北京至包头这两条铁路线像两条长长的触角,经过河北省,伸向东北和西北,然后延伸至俄罗斯的伊尔库次克交汇,可达莫斯科进而至欧州;此外还有京通、京秦、京承、京原以及大秦、石德、石太、邯长、邯济等铁路

线,联结着四面八方。河北省的省辖市,还有一半以上的县(市)都在铁路沿线上。

2001年12月19日,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朔黄铁路西起山西神池,东至河北省黄骅港,正线全长588.42公里,它与神朔铁路一起组成全长860公里的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它的建成通车,把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的新兴能源基地与渤海湾新兴出海口黄骅港连接起来。

公路以北京为起点的国道,以省会和省辖市为起点的省道向外辐射,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络,全省有17条国家干线公路,2002年全省通车里程6.3万多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3.6公里。由于河北省的特殊地理位置,有人把河北省的高速公路比喻为北京的“门户”,形象地称之为经济、文化流通的大动脉。到2002年年底,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91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石家庄、天津为枢纽,辐射10个中心城市和秦皇岛、京唐、天津、黄骅4个港口以及大同、阳泉两个煤炭基地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已建成高速公路12条(段)。目前,京福(北京至福州,经河北省廊坊、沧州)、丹拉(丹东至拉萨,经河北省秦皇岛、唐山、张家口)、京珠(北京至珠海,经河北省保定、石家庄、邯郸、邢台)、石黄(石家庄经沧州至黄骅港)、保津(保定经廊坊至天津)、宣大(宣化经张家口至大同)、唐港(唐山至京唐港)等高速公路主骨干,纵横交织。外商对河北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巨大变化。为了方便旅游,河北省还修建了一条长城旅游公路。这条长城旅游公路全长1754公里,将老龙头、金山岭、黄崖关、慕田峪、八达岭、大境门等长城40多处景点联接起来,贯穿河北省北部4市、19县,连通河北省11条国、省道干线公路,不但为长城旅游带来极大方便,也使长城脚下400多个村镇的百姓出行不再困难。

京津与其他省份的交通,均须经过河北省,河北在京津与其他省份的交通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减少河北与京津及其他省份的运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这不单对河北的经济发展有利,也有利于外商降低投资成本。

河北省还是山西、内蒙古和广大西北地区通往我国南方和海外的海上门户。自北而南,有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等较大出海口岸。具有百多年历史的秦皇岛港拥有生产泊位29个,年吞吐量在亿吨以上,是我国第五大亿吨港口和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多年来,秦皇岛港为我国北煤南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国民经济的一颗重要棋子”。1989年兴建的京唐港,经过13年的发展,港口吞吐量始终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2002年完成吞吐量1465万吨,跻身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二十强行列,成为河北省实施两环带动战略的重要战略支撑。1997年开工建设的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出海口,用4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年吞吐量3000万吨的煤炭大港。2001年11月16日黄骅港试运行,现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吨,跨入我国输煤大港行列。

省会石家庄建有空港。石家庄民航机场是国家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自1995年开

航以来,先后开通46条航线,通达国内36个大中城市,连通香港特区,还开通了至俄罗斯的航线。秦皇岛山海关机场累计开通29条航线,通达全国18个城市。

地形地貌

河北省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差别很大,高原在1000至1500米,山峰在2000米以上,平原不足50米。境内既有巍巍的高山,又有山间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又有广阔的平原;既有许多洼地,还有大量湿地,地貌类型比较齐全,类型特征也比较鲜明。这种复杂多样的地型地貌,自然要素组合类型较好,有利于多种经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在全省地表总面积中,位于西北部的坝上高原面积为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13%。坝上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平均海拔1200至1500米,地势高耸,起伏不大,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高原上多湖、淖、滩、梁,有广阔的天然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地。

河北省的山地主要由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组成,如果把丘陵和山间盆地计算在内,总面积约有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燕山山脉横亘于北部,呈东西走向,岩性复杂多样,山地因岩性不同而形态各异,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太行山脉在西部,其主体部分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天然界限。由于太行山脉地质条件复杂,使这里的地表形态千差万别。主体山脉海拔1000至1500米,小五台山位于太行山北端,海拔2882米,为河北第一高峰。这里水分条件较好,适于森林和多种生物生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太行山以东和燕山以南的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地表总面积的30.5%。平原地区地势不高,海拔多在百米以下,低于50米的占绝大部分,是河北的粮棉主要产区。在河北平原上,分布着许多洼地,总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在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是河北平原北部低洼地分布中心,著名的白洋淀、文安洼和大洼就分布在这一带。在河北平原中、南部,滏阳河、子牙河与卫漳河之间,也是一片面积广大的低洼地,这就是历史上以多灾著称的黑龙港地区。著名的大陆泽、宁晋泊、永年洼等洼淀就分布在这里。

另外,在河北省还有大量湿地资源。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它还为人类提供水和食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河北省是一个缺水省份,湿地资源相对较少,但湿地类型多样,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均有自然或人工湿地分布,湿地总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9%。其中列入国家林业局“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有昌黎黄金海岸湿地、滦河河口湿地、白洋淀湿地、北戴河沿海湿地、沧州南大港湿地、张家口坝上湿地(张北县安固里淖)、衡水湖湿地。为了保护湿地的生

态环境,河北省已建立了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河北省的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经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涞源白石山、秦皇岛柳江和阜平天生桥三处名山胜迹成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涞源县境内的白石山地质公园,主要包括白石山、十瀑峡和拒马源,园区面积60平方公里。位于秦皇岛市境内的柳江地质公园,面积186平方公里,主要由柳江盆地地质遗迹景观和燕山花冈岩风化地质地貌景观组成。在地质地貌景观中,著名风景旅游区祖山、长寿山、角山和燕塞湖都位列其中。位于阜平县境内的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面积32平方公里,园区由太古界天生桥瀑布景观区和龙泉关标准地质剖面组成。这几处地质公园,不仅具有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是地质科学研究和普及的基地。

水系水利

河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300多条。主要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

海河水系是河北省最大的水系,流域面积12.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它由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等五大河流以及众多的支流组成,像一把巨形扇子铺展开来,最后在天津附近汇集于海河入渤海,全长1090公里。滦河发源于本省丰宁县,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条。众多支流汇集于滦河,经昌黎、乐亭两县的界河入渤海,全长877公里。此外,还有一些小河、湖泊、洼淀所组成的内陆流域。河北省的河流,除内陆水系外,都注入渤海。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它的外面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对峙,像一双巨臂把它环抱起来。河北省是全国12个沿海省市之一,有长度487公里的海岸线。濒临渤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是河北的海上门户,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3月在这里设立了秦——唐——沧经济开放区。

平原区的河流,如海河等多为扇状水系,夏雨时,上游来水多,下游泄水能力小,水流不畅,易泛滥成灾。同时河流入平原后,河道坡度减小,流缓沙沉,往往形成“地上河”或“半地上河”,洪水时易决口破堤,而水少之年常水干见底,在旧中国加上人为破坏,致使河北平原区水旱灾害不断。

为了兴利除害,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人民就对海河加以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对河流的治理掀开了新的一页,特别是1963年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以后,不仅加强了对海河的治理,也使全省的水利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先后修建了官厅、岗南、王快、黄壁庄、岳城、西大洋、庙宫、潘家口、大黑汀、洋河等大中型水库和众多的小型水库;开挖和疏浚了漳卫新河、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独流减河、徒骇河等;扩挖和新挖

了北排河和南大排河等,从而使洪涝分家、尾闾畅通;在骨干河道上修建了大小桥梁、闸涵、扬水站等多项工程;修建防洪大堤长达几千公里;修建、改建、配套万亩以上灌区多处。此外,防涝治碱、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梯田建设、植树造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等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了解决天津、唐山等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1983年9月工程建成通水,入唐工程也在1984年12月建成。此外,从支流青龙河引水入秦皇岛市的“引青济秦”工程也在1990年4月通水。引滦工程以潘家口水库为源头,入津工程全长234公里,入唐工程全长52公里,潘家口水库按75%保证率可年供水19.5亿立方米。引滦入津前,天津市严重缺水,且水质很差,引水后不仅使工农业生产受益,且使千家万户居民喝上了清澈甘甜的日用水,从而结束了饮用高咸、高硬度、苦咸自来水的历史。

海河各项工程对保卫京津也发挥了巨大作用,1963年和1996年的大水足以证明。1963年、1996年当大暴雨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入海河支流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等河道时,河水骤涨,其水量之大、水势之猛,远远超过1939年的大水。1939年那次大水使天津市成为一片汪洋,街上行船达两个月之久,损失惨重,而1963年、1996年的大水,市区安然无恙,生产生活正常进行,街上人来人往,呈现着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足以说明,在党的领导下,河北省多年来修建的水利工程,对战胜洪水、减少灾害起了很大作用。

气候条件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虽然面临渤海,但受亚欧大陆的影响很大,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河北省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全省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季风现象显著,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全省冬季南北温差很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

气温河北省全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北部坝上地区年平均气温4℃以下,而中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2 ℃以上。就全年来看,全省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降至–3℃以下,坝上高原气温可达-21℃;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18℃—27℃,西南部平原地区气温最高,可达39℃—40℃。全省四季分配不均,春秋较短,均为两个月左右,冬夏较长,均为4个月,坝上冬季可长达7—8个月,而夏季仅为1个月。平原地区无霜期在180天以上,高原地区无霜期平均不到100天。由于河北坝上及北部山区地势高,纬度低,气温普遍偏低,昼夜温差大,适宜特种植物生长;中南部地区气温偏高,光能潜力充足,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日照河北省全年阳光总辐射量为112—146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和

西北高原。年实际日照时数24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69%。0℃以上积温在4000℃—4800℃,而坝上地区0℃以上积温不足2000℃。

降水河北省平均降雨量为350—76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部降雨量的60%—80%,冬春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0%左右。在降雨地区分布上,坝上及西北山区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南部平原不足500毫米,而太行山迎风坡的低山丘陵与山前平原、运河以东地区可达600毫米。由于河北省降水集中在6—9月,与光照佳期3—9月大体吻合,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和草木生长。

物产资源

河北省幅员辽阔,具有海洋、内陆、山区、高原等多种形态的自然资源系统,各类资源结构完整,种类齐全,组合良好,优化程度较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矿产资源河北省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地热资源河北省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着手地热资源调查,根据地质普查和石油勘探资源证实,河北省地热资源储量十分丰富,11个省辖市均有分布,是我国东部开发中低温热水最优越的地区之一。...>>详细内容

植物资源河北省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目前,全省共有生物资源3000余种,其中植物资源2800余种,动物资源800余种。...>>详细内容

动物资源河北省现有动物资源800余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资源530余种,约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鸟类400余种,约占全国种数的三分之一,兽类90余种。

海洋资源河北省是全国沿海12个省市之一,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海岸线长达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1379.88平方公里,其中浅海和潮间带海域面积7623.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2732.2平方公里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 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 于_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 陆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 居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 家: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4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水量水位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大上涨、形成汛期无 冬季风盛行时小下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 东北黑龙江、松 花江水量丰富(流经湿 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 汛、夏汛) 少(森林茂 密) 长(纬度高,位于 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 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 湿润、半干旱地 区) 汛期短(雨季 短) 大(植被 少,水土流 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水量丰富(降水量 大,流经湿润地 区) 汛期长(雨季 长) 小(流域内 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 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分布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第14单元中国地理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 考点一|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考向1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2017·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4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2018·湖北重点中学二模)秦岭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 000米以上。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不同。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1—12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5~6题。

水闸。据此完成7~9题。 7.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 8.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9.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水贫困测度,简单而言即对水 贫困程度的测算。下图为“我国农 村水贫困测度空间格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世界地理概况填图完整

世界地理概况填图完整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重要地理事物 大洲和大洋 1 ?读图1-1-1,填图并回答: (1) 将下列七大洲填写在图上: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南极洲 E 大洋州 F 北美洲 G 欧洲 (2) 将下列四大洋填写在图上: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2 .读图1 — 1 — 3,填图并回答: (1) 将下列大洲、海峡、岛屿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 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白令海峡 E 冰岛 F 格陵兰岛 亚洲 世界地理概况填图完整 40* 60" HU" 11XF iiu 円 圈1-1-3北凉洋及關曲地区圈 40* 64T 80* 100" 12『 14『 闻 西经]BO 东经 160 2O U 两经 O B 东经血

读图1-2—1回答: B1-2-1 豪為團 (1)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半岛和高原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半岛: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D __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 , F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G _______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J 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水域(湖泊、海、海湾等)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 。 (4)将图中代号所表示的河流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L _______________ ,M ________________ ,N ________________ ,O _________________ ,P ________________ , Q ___________ , R ____________ , S ___________ , T ___________ ° (5)把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台湾海峡、曼德海峡、朝鲜海峡、苏伊士运河填在上图中。 答案:(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 (2)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大兴安岭乌拉尔山 (3)地中海北冰洋日本海阿拉伯海里海贝加尔湖孟加拉湾黑海咸海 (4)卾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世界地理概况练习(提分专用)

世界地理概况练习(提分专用) 一、选择题 (2019·齐鲁名校联考)“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3题。 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1.B 2.C 3.A第1题,中国古代商船为实现顺风顺水航行,一般选择冬季从南方沿海出发,夏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夏季索马里附近海域由于吹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索马里寒流),鱼类饵料丰富,是捕鱼的好时机;从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新加坡正午日影朝北;加尔各答并不盛产棉花。第2题,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经过中亚地区,铁路沿线没有冻土分布。第3题,“一带一路”主要发展的是铁路和港口交通系统,②错;欧洲国家没有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④错。 (2019·武汉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 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 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D.板块的内部 5.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高度数值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 解析:4.A 5.C第4题,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世界最深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都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第5题,仔细读图,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约为海洋面积的40%,A错;全球陆地近2/3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B错;图中明显表明,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 000 m,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 000 m。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C对;大陆架的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 m,而全球海水平均深度为4 000 m,两者相差很大,D错。 (2019·郑州联考)如图为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天津市地理概况

天津市地理概况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介于北纬38°34ˊ至40°15ˊ,东经116°43ˊ至118°04ˊ之间。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北起蓟县古长城脚下黄崖关附近,南至大港区翟庄子以南的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盐场洒金坨之东陡河西排干大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畔的王迸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市疆域周长约9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2.8公里,陆界长700多公里。天津距北京120公里(从天津市中心向西北行137公里即达北京),历来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天津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处渤海西岸,海河水系与蓟运河水系尾闾,是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地带,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其范围东起陡(涧)河口,南至岐口,从最高潮线向陆域推进10公里,至海域负20米等深线。位于北纬38°20'~39°30',东经117°17'~118°20'。海岸线延伸方向是呈西北弯凸的弧形,全长153.33公里。海岸带总地势自北、西、南向渤海缓倾,坡降0.1‰~0.6‰,面积6867.44平方公里。海岸带主要由陆域堆积平原、潮间带(滩涂)、水下岸坡3个地貌基本单元组成。天津海岸带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海岸带是联系东北、西北、华东的咽喉要道及枢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广阔的海岸环境容量,丰富的渔业、矿产、海水等资源;以京津两大城市为依托,有雄厚的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港口海运、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纤维等工业基础,是推动天津经济发展,发挥首都门户作用的重要条件。 天津市总面积为11919.7平方公里,疆域周长900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天津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4%。流经天津的河流有海河干流及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构成丰富的天津水系。 天津最高峰八仙桌子海拔1052米,最低处大沽口海拔为零。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四类。山地面积约6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5%,主要分布在蓟县北部。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100米,分布在蓟县的燕山南侧。平原是天津陆地的主体部分,有106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分布在燕山之南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 天津市地理概况 (2011-05-07 10:31:41) 转载▼ 分类:工程概念 标签: 杂谈 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介于北纬38°34ˊ至40°15ˊ,东经116°43ˊ至118°04ˊ之间。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北起蓟县古长城脚下黄崖关附近,南至大港区翟庄子以南的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盐场洒金坨之东陡河西排干大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畔的王迸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组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 A. a B. 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 A. a B. 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 )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占亚洲面积的21.8%,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位于亚洲的东部和中部,濒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国土北起漠河附近黑龙江主航道,南达南沙群岛南缘的曾母暗沙,南北伸延约5500千米,西起帕米尔高原,冬至黑龙江省抚顺县境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西相距约5200千米。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拥有14个邻国,东临朝鲜,东北部、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部和西部和西南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南接越南、老、缅甸。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总长1.8万多千米。中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和台湾岛东面的太平洋。沿海分布65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岛屿海岸线长14000千米。 海洋与屿 中国大陆所濒临的海洋,由北至南分为海,东海和南海三个海区,渤海为中国的内海。这四个海区中,除外南海具有大洋海盆地特征、深海较大外,大部分为深度较浅的大陆架,最适于鱼类繁殖回游,为海洋水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有广阔大陆架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思。沿海分布着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大小岛屿共有6500多个,其中约85%分布在杭州湾以南的大路近岸

和南海之中。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面积约3.39万平方千米。钓鱼岛、赤尾岛等岛屿,南海共有200多歌岛,礁滩、暗沙、分属东沙、西沙、中沙、南沙4个群岛,南沙群岛则是中国最南的岛屿群。另外,还有长山群岛、舟山群岛、澎湖岛等。 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有低平宽广的平原,有起伏和缓的丘陵,有峰峦高耸的山地,有海拔较高、面积广大的高原,有周围高、中间低的盆地。中国的地形,从总体上看,山地多,平地少。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2\3以上,平地不足1\3。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4(其中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占26%),在500米以下的占1\4。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海拔多在3000~5000米;第二阶梯是海拔在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准格尔、四川等盆地;第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东的三大平原以及江南、东南低山丘陵,平原和丘陵海拔分别在200米和500米以下。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这种地势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东部的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温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使海流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蕴藏有利于多级开发的丰富水力资源。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练习题

不能降低或缓解北京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祖国的首都一一北京 一、单选题 读文字资料及图,回答小题。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 化大都市。 1. 关于北京市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②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方案 的终点城市③北依燕山、 西临太行山④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⑤历史文化名城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 2013年1月份以来,北京多次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空气能见度低,质量下降,给人们的生产、 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F 列行为中, A. 增加城市绿地 C.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 B. 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 D.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 3.伴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的影响 是①交通压力将有所减轻 一些非首都核心功能部门将迁往周边城市, ② 政治中心地位将大幅度降低 这对北京 ③ 城市空气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④ 住房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年2月19日至20日晚,“紫禁城上元之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 观众可以欣赏灯 光,观赏艺术灯光投影于建筑屋顶上的绘画作品, 聆听戏楼传来的戏曲,参观“紫禁城里过 大年”展……下图是紫禁城上元夜观灯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4. 5. 紫禁城观灯 A.路线是由午门进入沿中轴线行进 B.路线与筒 子河平行绕紫禁城一圈 C. 登上 南城墙向东走至①处前方是东北角楼 D. 走到②处向西望,可见灯光点亮的太和殿 “紫禁城上元之夜”把“紫禁城里过大年”的活 动推向了高潮。下面在“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 展出的老字号商品与其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 是 A.南京桂花鸭 ----- 浙 C.泰山桃木雕刻 陕 6. 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下列图片中所体现出的设计功能描述 错误的 r || B D a Q □ :州丝绸——苏苏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

2017年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复习.doc

2017年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概况复习 [知识]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领土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四至点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东临四海-洋{北f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一一约300万KH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f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海岸线与岛屿 V 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 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陆上邻国< (14 个)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国家J东:韩国、日本 (6个)1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空格处请学生自己填写)

北京市综合概述

北京市综合概述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总面积16,800多平方公里。平原地区有“北京湾”之称,从地理位置上看,其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濒渤海,南向华北大平原,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纵横,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这里是沟通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地形地貌:北京的西、北、东北面群山环绕、连绵不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原。西部山地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两条山脉在关沟附近交汇。东北部平谷县境的造山为燕山的西缘,与军都山交会于潮白河谷。西、北、东北面连绵不断的诸山岭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山区面积为10,41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最高峰为位于西境的东灵山,海拔高度2,303米。 3、水系状况:境内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4、气候特点:“四季俱可喜,最佳新秋时”,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在8—12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时有风沙;夏季潮湿多雨。年均降水量600多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好的季节是4月下旬—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底。 5、土壤特点:北京地区成土因素复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可划分为9个土类,20个亚类,64个土属。其空间分布特点是,全市土壤随海拔由高到低表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土壤亚类之间反映了较明显的过渡性。其分布规律是: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间有山地粗骨棕壤)—山地淋溶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普通褐土(间有山地粗骨褐土、山地碳酸盐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潮土—砂姜潮土—潮土—盐潮土—湿潮土—草甸沼泽土。由于不同地区的成土因素的差异,土壤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 6、矿产资源:北京已发现的矿种共67种,矿床、矿点产地476处,列入国家储量表的矿种44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5种。共有产地300处,其中黑色金属产地49处,有色金属产地3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产地43处,化工原料非金属产地6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地75处,煤炭产地30处。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形象地称北京山环水绕的形胜是“山川峙濯,险甲寰区”,“山水一大交汇”,“诚万古帝王之都”的“天府”、“神京” (二)人文社会概况 1、行政区划: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1]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等16个区县。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2]。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多次调整,直到2010年形成了今天16区的格局。截至2010年,北京共有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