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一. 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

二. 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三. 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

GDP为核心

1.GDP概念及核算 y=min(AD,AS)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

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 加入货币市场

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

5. 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

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

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

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

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

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

&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

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

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

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

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

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

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

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

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

10.社会影响力

&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

Y=C+I+G+NX

C如何被决定?

I如何被决定?

G如何运作?

NX如何被决定?——具体分析开放经济部分需熟练背诵国际金融学

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财政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分析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概念组成调控规则

何时财政政策优于货币政策?(涉及斜率分析、利率弹性、繁荣与萧条)

何时货币政策优于财政政策?

运用微分法推导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必须掌握数学推导)

面对不同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进行财政货币政策搭配?

四象限推导IS、LM曲线!掌握IS、LM曲线图形推导出AD曲线及斜率

掌握短期分析的框架IS-LM 长期分析AD-AS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LM-BP

影响IS、LM、AD、AS、BP曲线斜率的因素及影响其移动的因素Keynes\Friedman\Lucas是如何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

简单Philips曲线、附加预期的Philips曲线、长期Philips曲线

掌握政策临界点调控理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斟酌权衡)

影响上述Philips曲线移动的因素掌握Philips曲线的数学表达并运用Philips 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重要)掌握在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上一系列重要的概念!!

通货紧缩理论!! Fisher的债务通缩理论尤其重要,其次分析Keynes与Friedman

经济周期理论——Keynes主义的乘数加速数理论,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解方程、Keynes主义的哈多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Solo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理性预期)的AK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宏观经济学目前的共识、如何从供给角

度分析经济运行(重要)

名词解释:

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区分实际与名义)

2 存量与流量

3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4 国民生产净值

5 利率

6 消费与储蓄

7 投资(存货投资和重置投资)

8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

9 隐蔽性失业和隐蔽性通货膨胀

10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11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2 结构型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型)

13 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14 总量生产函数

15 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

16 消费函数

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b、相对收入论

c、生命周期论

d、恒久收入论

17 储蓄函数

18 资本边际效率

19 加速系数

20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

21 IS曲线和LM曲线

22 自动稳定器

23 财政政策(增支和减税)

24 累进所得税

25 货币政策

a、一般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

b、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道义劝告)

26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

27 菲利普斯曲线

28 凯恩斯陷阱

29 奥肯定律

30 需求管理

31 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和单一规则

32 经济周期(长波、中波、短波)

33 乘数-加速数模型

34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过度论

35 挤出效应

3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37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只需掌握哈罗德模型即可)

3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39 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分割率

40 滞胀

41 乘数

42 货币幻觉

43 货币乘数

44 系统性风险

45 效率工资

46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

47 货币乘数

a、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

b、卡甘分析

c、乔顿分析

48 托宾的货币供应新论

49 李嘉图等价定理

50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

51 卢卡斯批判

5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

a、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b、鲍莫尔模型

c、惠伦模型

d、托宾模型(托宾曲线)

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

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a、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分析、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的发展)

b、货币供应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分析)

c、信贷配给传导机制

d、汇率传导机制

54 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55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

56 非均衡理论

57 托宾的q理论

58 AD-AS模型

59 潜在产量

60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

国际金融逻辑框架

国际金融三大支柱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货币体系

一国际收支理论

1. 分析开放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

2. 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账户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组成国际收支的判断贸易收支经常账户收支资本金融账户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平衡和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偶然性临时性周期性收入型结构性货币性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古典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以及后来新古典学派加入对短期资金流动的分析纸币本位下的固定汇率主要是货币价格机制货币利率机制货币收入机制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导致对内部均衡的冲击MS直接影响P Y R画图解释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官方汇率法定升值贬值改变汇率制度以及政策协调(如备用信贷互惠信贷支付协议)浮动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是名义汇率机制画图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导致名义汇率自动上下浮动汇率政策自发调节外部均衡国际收支不会影响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名义汇率变动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导致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变动导致进出口变动同时浮动汇率制度下也存在利率机制和收入机制的影响对利率机制的影响还要具体区分资本流动的弹性问题画图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政策调节机制主要是外汇市场干预(管理浮动)

3. 汇率决定理论

流量理论

e=f(p,i,BP) 分别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

总论框架:第一个理论侧重中长期分析货币供应量-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汇率注重商品市场上供求的流量均衡几乎不考虑国际资金流动第二个理论侧重短期分析货币供应量-利率-资本流动-汇率注重货币市场上的流量均衡第三个理论根据凯恩斯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也是侧重分析短期各个宏观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动的影响e=f(y y* p p* i i* Eef) 分别分析各个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三个方面经常账户资

本金融账户预期)

购买力平价理论掌握要点

第一理论基础货币数量说和一价定律掌握货币数量论和一价定律解释第二数学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推导

第三优点最基本的理论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从货币具有购买力这一根本属性出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货币数量角度解释汇率的深远的理论

缺点不足:理论基础是货币价值决定货币购买力而不是购买力决定价值

苛刻的前提一价定律未必成立存在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计量检验上的困难不同的物价指数会导致不同的购买力平价物品主观分类上的差异性会影响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隐藏了基期年为均衡汇率的假定

忽略的重要事项忽略了国际资金流动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与实际不符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汇率应当是不变的但实证表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且实际汇率变动很大没有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趋势第二很多因素都可以导致汇率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如国际资金流动生产率的变动消费偏好的转移第三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高通胀时代比较成立其余实证均不支持

最后理论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决定相对物价水平决定汇率但汇率也会影响相对物价水平并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

利率平价理论掌握要点

利率平价理论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不同可以分为CIP 和 UIP

推导CIP 和 UIP成立的条件

指出投机者对远期汇率的投机活动使得CIP和UIP统一

利率平价理论的优点:

把汇率分析的视角从产品市场转移到货币市场适应了国际资金高度流动和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具有进步意义指出了利率和汇率存在的关系为中央银行政策调控提供参考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实证研究除外汇投机极度剧烈时期一般情况下利率平价均可以很好的成立

不足:理论前提假定完美资本市场无摩擦不考虑交易成本假定资本完全流动

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只是指出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利率通过资本流动决定汇率但汇率也可以影响资本流动对国内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产生影响利率平价理论并没有做出严格的说明

国际收支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产品市场上的价格-物价水平考查汇率决定利率平价理论是从货币市场上的价格——利率考察汇率决定国际收支说放弃了从货币数量角度分析汇率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实质上是汇率的供求决定理论

理论假定;浮动汇率制度汇率自发变动使国际收支维持均衡政府不加以任何干预资本可以完全流动

数学公式 CA+KA=0

CA=f(y y* p p* e) KA=f( i i* Eef)

结合 e=f(y y* p p* i i* Eef)

分析上述自变量变动对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预期的影响

优点:开辟了新的分析角度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如消费投资收入利率价格预期等宏观经济变量考察这些变量时如何影响汇率供求流量变动进而决定汇率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短期来看理论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不足:不是一个完整的汇率决定理论只是指出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而没有深入分析最多只是其他理论的基础和补充并且流量理论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国际资金的高速流动而变得更加不足比如当一国利率上升时未必会引起资金的流入并且汇率在短期之内就会大幅度波动这就启示我们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应该是由存量决定于是出现了第二代的汇率决定理论资产市场说

资产市场说

存量理论的代表三个假定 1资本可以完全流动 UIP 始终成立 2 是存量决定汇率而不是流量 3 预期对汇率决定具有重大影响 4 本国居民不持有外国货币外国居民不持有本国资产

按照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否可替代(本质上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问题)可以分为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按照价格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资产组合分析法认为投资者风险厌恶风险使得UIP不成立投资者需要风险补贴把一国财富总量引入汇率决定采用的模型是MM-BB-FF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要点阐述:

前提假定;三点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保证实际产出不变购买力平价成立

数学推导

接着分析本国货币供应量利率收入以及国外三变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明确为什么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结论和国际收支说不同

理论优点:存量理论引入货币供应量利率收入宏观经济变量具有较高的政策意义同时是一一般均衡分析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维持货币市场均衡UIP和资金完全流动使得外汇市场平衡价格完全弹性使得产品市场始终保持平衡

不足:针对三个理论假定进行批判

货币需求不一定是稳定的价格短期内未必充分弹性失业现象就是明证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购买力平价成立

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提出者多恩布什

前提假定浮动汇率资金完全流动购买力平价在短期不成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图形阐述

理论阐述解释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长期等同于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来抵消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以维持实际货币供给不变来保证货币市场的均衡短期由于价格具有粘性在资金完全流动情况下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在价格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名义利率下降实际汇率贬值资金大量流出名义汇率出现超调偏离正常均衡水平利率下降带来投资的增加实际汇率贬值在符合马-勒条件下会到来净出口增加二者共同增加总需求国民收入增加超出充分就业水平随着总需求不断增加价格水平慢慢回升导致名义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增加会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削弱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出口下降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回到充分就业水平利率的上升吸引资金重新流入汇率也回到均衡水平

MS-e-I,NX-AD-Y-P-MD-r-i-y

理论优点:汇率动态化一般平衡分析在货币主义分析框架内综合了凯恩斯主义吸收了价格粘性这一符合事实的假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对现实的说服力较强是解释汇率变动的一个重要理论

不足:模型过分复杂很难区分汇率变动时货币性冲击还是实际因素冲击对某些现象的解释力还不足没有纳入流量分析没有对经常账户做出单独的考虑

资产组合分析法

提出者布朗森

理论特色存量+流量长期+短期动态加静态一般均衡分析将一国财富总量引入汇率分析中由于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不可完全替代有必要区分

本币市场和外币市场汇率是由三个市场决定本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市场将经常账户这一流量因素纳入模型分析中弥补了多恩布什之不足

前提假定; 1 本国资产和外国资产不可替代风险因素使得UIP不成立投资者风险厌恶 2.将汇率决定视为资产选择一国财富总量分布在本国货币本国债券和外国债券之上3.外国债券短期内是外生变量不考虑利息因素

模型的建立解释MM BB FF三线

构造MM-BB-FF模型

分析相对量的变动和绝对量的变动

理论优点和不足阐述

三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是三个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牙买加体系背熟以上三个体系尤其是后两者三个体系除了第一个是自发形成的以外后面2个是国际政策协调形成的那么就要考察国际政策协调国际政策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国际政策协调的六个层次国际政策协调的三个方案托宾税麦金农的恢复固定汇率制还有威廉姆森汇率目标区理论最后还有一个OCA理论只需要掌握蒙代尔的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标准和GG-LL模型学过国际金融之后你就会掌握政府央行所掌握的所有政策手段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支出增减(财政货币)、支出转换(汇率政策、直接管制、关税及贸易补贴政策)供给政策(科技产业制度创新)外汇缓冲政策(包括国际储备政策和国际信贷便利)这也是姜波克分章节详细论述的建议熟练掌握上面所有的理论包括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争论 M-F模型分析等

货币银行学部分:重点是从第三章开始重点是四个理论利率决定理论货币供求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2个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 1个市场金融市场简单的说四理论二机构在市场利率决定理论部分古典的都不用看马克思的也忽略重点是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然还有其他三种但是不是最重点的但是可贷资金和IS-LM 也要适当关注关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要和宏观、货银有机联系起来,达到宏观金融融会贯通的地步。宏观金融无非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y、p、r、e、q、Ms、Md、C、I、G、NX、资本流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要记住,对经济起实质作用的都是实际变量real variable(剔除掉物价水平影响)。举例:决定名义利率的是实际货币供应量、决定投资变量的是实际利率、决定进出口的是实际汇率q。央行运用 Ms→r→i→或直接E→AD→y、p、r(内

部均衡核心三变量)ps:前者是凯恩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后者是货币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Ms在控制y、p、r之后,此时足可实现内部均衡。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均衡(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总量平衡。当然具体分析分别的顺逆差对国际收支调节也有重大意义)。如果外部均衡即国际收支不均衡,在固定汇率下央行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下会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导致货币供应量内生性的增减变动,从而通过货币收入、货币利率、货币价格机制对内部均衡y、p、r造成严重冲击;在浮动汇率下,则国际收支不均衡不会引起Ms变动,但是会导致名义汇率e变动,e的变动导致q同方向变动,进而决定NX影响CA,当然q的变动也会引起资本流入或流出而对KA产生影响。至于资本流动究竟是流入还是流出,取决于该国经济的基本面、贬值或升值幅度、投资者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等。正是由于国际收支不均衡对内部经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才要追求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那么财政部和央行如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呢?这就需要开放条件下进行政策调控的政策工具和搭配政策。前者工具包括需求管理政策(支出增减和支出转换)、供给政策、外汇缓冲政策,后者搭配方案包括丁伯根原则、蒙代尔的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和政策指派模型以及斯旺支出增减和支出转换政策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IS-LM-BP模型以及MM-BB-FF模型也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下政府应当采取的政策搭配。财政部和央行所能控制的工具无非是货币供应量、信贷量、政府支出、税收、转移支付、公债政策,这些政策均可控y、p、r,而y、p、r又分别可以对CA、KA、expectation产生影响,也就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中的收入机制、价格机制、利率机制。这就给财政部央行联手采取政策工具控制内部核心变量进而调节国际收支产生可能。这里面有很多条路径,大家可以自行分析。

货币银行学框架

主要是四理论二机构在市场部分。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是货币供求理论和利率决定理论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学的货币演绎

一.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起源、定义、本质、形式、职能

2. 国家货币制度定义、分类

3. 国际货币制度定义、分类

4. 我国的货币制度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二.信用

1.信用定义、工具、分类、作用

三利息与利率

1.利率定义、分类、作用、利率机制

2.我国利率制度介绍

3.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可贷资金论 IS-LM模型

4.利率的风险结构(税收、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市场分割、优先集聚地理论)

四.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定义、分类、工具、功能

2.货币市场及其工具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回购市场、国库券市场、票据贴现市场 CD市场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3.资本市场及其工具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

4.衍生金融工具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掉期利率上下限票据发行便利

五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定义、分类、作用

2. 我国的商业银行制度

3.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

4.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5.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真实票据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主动购买法和潜力养成法)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缺口分析和敏感性分析)GSA GSL

6 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 6C 监管机构对银行的评级体系CAMEL

7. 比较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联系和不同(09复试题)

六.其他金融机构

重点掌握投资银行、证券投资基金

1. 投资银行的定义、主营业务

2. 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分类、对资本市场的作

3. 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封闭型VS开放型公司型VS契约型

4. 特殊的投资基金品种 ETF LOF 伞形基金基金中的基金

七.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定义、形成的原因、分类、职能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分析

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业务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八.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定义、货币需求函数

2.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交易方程式现金余额方程式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九.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定义

2.货币供给的方程式 2个重要概念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3.货币供给的主体中央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信贷创造存款货币

4.货币乘数模型的分析 k rd e t rt 分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是如何共同决定货币供给的

5.通过Ms=m*B=(1+k)/rd+e+t*rt+k *(C+R) 以及Ms=m*B=m*(D+R)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分析双顺差下外汇占款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

6.货币供给内生论和外生论之争

十.货币政策理论

1.货币政策定义、货币政策特点、货币政策分类(一般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弗里德曼、托宾、财富效应)

3.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因素(经济形势、货币流通速度、理性预期、国际投机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微观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时滞)

4.货币中性与非中性之争结合AD-AS模型分析

十一.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理论

1. 失业定义分类及原因重要概念自然失业率

2. 解决失业的政策措施

摩擦性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为工人提供信息

需求不足型失业——需求管理政策

结构性失业——供给政策(人力资本政策)培训劳动力

自愿失业——降低社会保障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

周期性失业——反周期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3. 失业的损失重要概念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理论

1. 通货膨胀定义、衡量指数指数优劣评价

2. 通货膨胀分类按原因分按是否被预期到分按引起价格上涨幅度分按市场机制是否发挥作用按对所有商品价格影响区分

3. 通货膨胀的成因重点画图讲解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区分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三阶段论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工资推动利润推进进口成本推动)

混合型通货膨胀(工资价格螺旋)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需求移动论不平衡增长模型工资效率论相对劳动供给理论信息不对称和菜单成本论)

4.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产出效应收入再分配

描述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的重要理论——菲利普斯曲线

1. 简单菲利普斯曲线

2. 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

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种曲线的经济含义和对应的政策建议

十二金融创新、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

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进行着他们的金融体制改革前者称之为金融创新后者由于固有的金融抑制战略导致经济停滞于是也在大规模的推进金融深化成败参半

金融创新理论

1. 金融创新的定义、原因、表现、类型、后果了解金融创新理论

2. 金融抑制的定义、原因、表现、手段、后果

3. 金融深化的定义、原因、表现、手段、后果了解金融深化理论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

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学校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但政府转移支付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并不直接用于交换产品和服务,所以不构成GDP的一部分。 国际部门,为衡量国际部门对一国产品和服务的支出,通常引入净出口(NX)=X-M 净出口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对国际部门而言,只有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GDP在衡量一国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时存在着哪些不足? 答: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它等于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在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GDP只计算了那些在市场中存在并能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无法反映非市场活动及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 (2)GDP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GDP水平高并代表居民生活质量高。 (3)GDP可能反映了一个国家总体的产出水平,但是它与这个国家居民的富裕程度却没有必然的联系。GDP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结构,贫富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情况无法通过GDP 衡量。 (4)GDP没有考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带来的成本,不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GDP提供了衡量一国经济活动总体水平的方法,但这仅仅构成社会总体福利指标的一个部分,因为它没有能够考虑生产GDP时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成本。 2.名义GDP、实际GDP与潜在GDP这三个概念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名义GDP衡量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它剔除了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是以当年的市场价格作为尺度计算出来的社会总产出。 实际GDP是指规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年价格,以此作为尺度来计算其余各年的GDP。与名义GDP相比,实际GDP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实际产出的变化。 潜在GDP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该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在该时期内的最大产出能力。 3.宏观经济学的三大主要目标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对于产出增长的探讨有什么特点? 答:(1)在封闭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的三大目标包括: ①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产出的增长(实际GDP的增长),稳定且高速的经济增长不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也显示了一国的综合国力正逐步获得提升。经济增长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在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②维持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对于维持一个经济的健康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减少了一个市场化国家以货币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时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物价的不稳定通常是与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经营,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用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5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算是投资?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5.GDP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6.CPI: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 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1.GDP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2.GDP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

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4、你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内需不足;(2)通货膨胀压力大;(3)外汇储备急剧增加;(4)流动性过剩。 5、简要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各流派的争论将会持续下去;(2)新古典综合派仍占正统地位;(3)宏观经济学的精密化、实用化与微观化。

宏观经济学脉络图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加入时间:浏览:3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0 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经济学类、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本科 开课分院、系:经济分院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宏观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经济类本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类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所以该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过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后果作为研究对象,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课程研究涉及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说明决定国民收入、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危机的根源,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宏观经济学还对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进行介绍。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以人们日常的经济行为和我国经济改革实践为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内容、要求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国民收入各个总量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国民收入各个总量之间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前提。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国民收入的各个总量中,最基本的总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本章说明的是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各个国民收入总量及其关系、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 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 四、名义GDP和实际GDP 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其他消费理论,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掌握投资乘数等乘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原理。 【教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包含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四个市场,只涉及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关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者总收入如何被决定的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说明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其内容包括

完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一、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社会(一个国家、地区)总体经济运行及其后果核心问题:经济波动与就业、价格与通胀、经济增长与发展

页1页,第10共. 二、各章知识点分析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了解与识记 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即均衡国民收入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 2、GDP的内涵,(知道什么项目计入GDP,GDP与GNP的关系,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关系)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增殖法需要了解) 4、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区别 5、GDP折算数 二、理解与分析 1、国民收入各个核算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一、了解与识记 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含义及简章经济的假设条件 2、均衡产出的含义及条件 3、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理解与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4、其他消费理论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重点) 2、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略)的各个乘数(重点) 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经济学投资的概念、投资函数、投资的影响因素 2、IS曲线的含义 3、货币需求函数、交易需求及投机需求 4、凯恩斯陷阱、古典极端 5、LM曲线的含义 6、货币的供给(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二、理解与分析 1、两部门、三部门IS曲线(方程)及其移动(IS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2、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形分析)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及均衡的变动 4、失衡的区域及失衡的恢复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点章节) 页2页,第10共. 一、了解与识记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二、理解与分析 1、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2、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一般情形、极端情形) 3、挤出效应的内涵、图形分析、影响因素。 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重点章节) 一、了解与识记 1、自然失业率(结合第18章充分理解) 2、财政政策、政策工具(哪些是扩张性的,哪些是紧缩性的?)、局限性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的总原则是什么?——“逆经济风向行事” 4、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价格决定,买空(多头),卖空(空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可以略看) 二、理解与分析 1、经济政策的目标及相互关系 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关系:四个目标是矛盾统一的。矛盾:(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不能同时实现;统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统一体,(根据奥肯定律)降低失业率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如何发挥作用? 3、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局限性是什么? 4、利用货币创造乘数的计算。 5、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的区别(了解) 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了解与识记 1、总需求的含义及构成

A《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Ray_Dalio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世界最大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如何描述经济运行 英文原版在这里: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1606846.html,/zlWDiol 。这是一篇近15000字的长篇文章,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读完。但作为一篇符合实际的,而又比较通俗易懂的《宏观经济学》教程,1万5千字不算多。文中表达的很多观点,在我的两本免费电子书里都有以不同视角,不同的行文阐述过。 有趣的轶事:Ray Dalio 是从高尔夫球童开始对投资产生兴趣的,富达基金历史上最牛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也做过高尔夫球童。 作者背景:Ray Dalio,全球最大的宏观对冲基金Bridgewater(规模1200亿美元)创始人兼CEO,,2010年管理的基金收益同行业第一,收益率高达44.8%;在2011年经济以及股市动荡中,该基金依然获得了23%的投资回报。Bridgewater过去20年年均回报14.7%,成立以来给客户赚了500亿美元以上,是累计给投资者赚钱最多的对冲基金(排名第二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第三是做空美国房地产的约翰鲍尔森基金)。 翻译人:徐治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硕士,国泰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 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戴利奥.雷(徐治彪译) 作者完成于2008-20-31 更新于2012年 经济的运行如同机器的运行,而且本质上来说是经济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机器,然而并不总是非常好理解。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描述经济这台机器是怎么运作的,跟传统的经济学家们描述的不一样,你需要自己加以判断并吸收利用。下面跟随我描述这座简单的经济机器。我相信如果你耐心的读完,你会更好的理解经济的运行。 经济如何运行:“基于交易的理解方法” 经济是大量交易的总和,而每个交易都很简单。交易包括买方和卖方,买方支付货币(或者信贷)给卖方以换取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交换同一种商品,这就构成了市场,例如:小麦的市场包含了各种持有不同目的的买方和卖方,他们进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种交易的市场便组成了经济。因此,现实中难以理解看似复杂的经济,其实仅仅是大量的简单的交易组合在一起而已。 对于一个市场(或者对于经济),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货币以及信贷的总额、所卖商品的数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经济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说,既然任何商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等于所有买方花费的支出(total $)除以卖出的总产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预测商品的价格,你只需要预测出总支出($)以及总产量(Q)。然而,每一个市场有都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并且这些买方和卖方交易的动机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买卖动机总是很好理解,这样考虑理解经济就变得不那么困难。可以用下面的一个简单图表来说明。这种解释经济的视角比传统的解释方式要更容易理解,传统的解释视角是基于商品的供给、需求以及价格弹性。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二十三章 1.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C+I+G+NX 消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投资:是对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服务的物品的购买。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GDP平减指数P15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平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 GDP平减指数= 第二年的通货膨胀率= =

二十四章 1.计算消费物价指数P30 消费者物价指数= 2.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两个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映消费者 购买的所有物品的价格 2.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的是固定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 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3.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 今天美元的数量= 4.指数化和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地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这就称为通货膨胀化的指数化。 衡量美元数量变动的利率称为名义利率 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称为真实利率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二十五章 生产率时如何决定的4个点

人均物资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称为物质资本。 人均人力资本:指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一个术语。人均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GDP:Y=C+I+G+NX 国民储蓄:Y-C-G=I 储蓄等于投资S=I 或S=(Y-T-C)+(T-G) 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 如果T大于G预算盈余;如果G大于T预算赤字,公共储蓄是负数。 对整个经济而言,储蓄必定等于投资。 可贷资金市场 储蓄是可贷资金供给的来源,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 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上考察国民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它是用总量分析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已解决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最终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 整个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四大理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国民收入变动理论,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下面对这四种理论简要分析。 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的核心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就是紧紧围绕着GDP来分析的,主要是GDP的定义,GDP的核算方法(即支出法和收入法),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即储蓄-投资)。名义GDP和实际GDP这四个方面。 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涉及产品市场,讨论的是储蓄和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出均衡国民收入。中间又引出了一个乘数原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就是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之上加上了货币市场,最终推导出了IS-LM模型,这个模型给出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作用下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求法。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则是引进了供给方面,讨论的是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关系。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可以说明产品

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即三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1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包括四大目标,财政政策(工具、扩张收缩、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三大法宝、选择性工具、传到机制等)。重点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以及两个政策的配合使用。 2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主要是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政策实现宏观经济四大目标。 四、国民收入变动理论 国民收入变动理论是讲述致使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包括通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前者两个问题是宏观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通胀方面,主要有三种情况;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失业方面有奥肯定律,而且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也有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后者的经济增长理论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模型,而经济周期主要包括繁荣、危机、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以上便是整个宏观经济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参考:万仁刚)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 作者:魏杰 编者按:本文是著名经济学家、捷盟首席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先生给清华MBA09S1班讲课提纲,本刊全文刊登,与读者朋友共赏。 在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一套分析宏观经济的最基本思维框架。现在人们分析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时,大都是依据这套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来进行的,因而要分析一定时期的宏观经济状态,就必须把握这套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维框架。 一、分析宏观经济首先要关注的三个指标 1.价格 这里讲的价格不是指某个产品的具体价格,而是指价格总水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价格。 ①消费品价格 国际上将消费品价格称之为CPI,包括食品价格、服装价格、家电价格等,一般来说,消费品价格上涨过快,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而消费品价格下跌过快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就中国现在来讲,我们国家消费品价格的指数取值范围是3%-5%,超过5%会出现通货膨胀;低于3%会出现通货紧缩。 ②投资品价格 国际上称之为PPI,我们也称生产资料价格,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包括钢材价格、水泥价格等。一般来说,投资品价格上涨过快就会出现经济过热,而投资品价格下跌过快,就会出现经济过冷,我国目前PPI指数取值范围是4-6%,超过6%就会出现经济过热;低于4%会出现经济过冷。 ③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在我国主要是指股价和房价。资产价格升幅过快,会出现经济泡沫,而资产价格跌幅过快,慢会出现资产缩水,导致信用体系破裂。目前中国没有对资产价格的取值范围达成一致。现在理论界有人认为资产价格就股价来说,应以2006年为基数,上海股市为蓝本,每年上涨1000点左右,自2009年之后的未来5年内达到1万点以上为正常;资产价格就房价来说,应以2006年为基数,每年上涨幅度5%-10%,15-20年翻一番为正常。

宏观经济学框架

宏观经济学逻辑框架 一.宏观经济学演变、分析对象、分析方法、流派 二.对比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三.宏观经济学复习总纲 GDP为核心 1.GDP概念及核算y=min(AD,AS)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 只考虑产品市场 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 加入货币市场 4.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 加入劳动力市场 5.开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BP 加入国外经济部门 6.封闭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财政货币效力政策搭配 7.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区分N种情况画图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经济短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2-8点为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注重国民收入的短期决定和波动分析解决的是一国国民收入是如何核算的?一国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哪些是经济决策者可以完全控制的哪些是部分控制的?一国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萧条?政府应当如何进行政策搭配控制经济变量来干预经济?干预的规则应当是什么?干预的机制和效力又是如何?AS究竟是短板长板还是恒定?针对AS情况需求管理政策的运用分类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的第二部分是国民收入的长期决定理论 1.经济增长的概念、核算、原因及经济增长理论运用经济增长理论解决一国应如何实现稳

定的增长?稳定的涵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稳定增长的条件?经济决策者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变量控制的规则应该是什么? 2.经济周期的概念(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和原因运用经济周期理论阐述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重点包括RBC和乘数—加速数理论前者是外生的代表后者是内生的代表掌握其他的外生周期理论和内生周期理论 另一种宏观经济学梳理框架: &熟练推导书上所有的几何模型和数学方程掌握四大流派之理论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1.前提假定、基本主张、代表人物 2.对市场机制内在稳定性的看法(自由主义or干预主义) 3政策规则调控的看法(财政货币政策) 4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分析(财政货币政策) 5对总供给曲线斜率的观点及重要的理论! 6统一于IS-LM、AD-AS框架分析,短期+长期 7对于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看法(短长期Philips曲线) 8对于经济波动之原因及采取的政策干预 9对经济增长的看法 10社会影响力 &重点掌握Keynes理论的基本框架图(书上) Y=C+I+G+NX C如何被决定? I如何被决定?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宏观经济学》总复习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框架。 2、试述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GDP、NDP、NI、PI、DPI之间的关系。 (1)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GDP中扣除了折旧后的产值。(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的概念) 国民收入(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的各种生产洋提供者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货币价值之和。 个人收入(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之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最后归个人所有并能直接支配和使用的全部收入。 (2)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GDP-折旧(资本消耗)=NDP NDP-企业间接税=NI 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PI PI-个人所得税=DPI 3、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那些? 凯恩斯提出的基本心理规律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 性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

加的多。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是指由于资本家普遍对未来存在信心不足,从而导致资本 的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指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而使人们对货币的 流动性产生偏好。 4、凯恩斯理论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何时达到均衡?如何调整以实现均衡? (1)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当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经济社会的收 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经济达到均衡。 (2)如果投资大于储蓄,经济社会的总支出大于总收入,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大 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增加,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储蓄大于投资,经济社会的总收 入大于总支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零,即企业的存货会减少,于是,企业会扩 大生产。通过以上调整,最终达到均衡。 5、试用图解法导出IS曲线,并分析IS曲线变动的因素。 (1)利率的敏感程度d、边际消费倾向影响IS曲线的斜率。 (2)在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和边际消费倾向不变的条件下,自主性支出的变动 会引起曲线的平行移动; (3)如果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发生变动,曲线的斜率也会发生变动。 6、“增加储蓄将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增加消费会增加国民收入,引起经济繁荣。因此,节俭对经济不利”。(1)用凯恩斯理论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分析以上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离开了具体的条件很难判断一种理论的正误。凯恩斯理论是以有效需求不足的萧条经济为背景提出来的。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储蓄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下降,从而加深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投资需求不足,由于储蓄率的上升而带来的投资品供给的增加只能导致产品的积压,所以储蓄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节俭对经济不利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从长期来看,一个经济的繁荣还取决于社会的总供给能力,即经济的发展要受到资源的限制,那么,增加储蓄,增加资本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2)过去我国的传统美德是节俭,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长脚步的放慢使很多人认识到消费的重要性,政府也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用将息、增加收入,甚至放长假等方法来刺激消费。 但是,我国现在的经济环境并不是凯恩斯理论中的萧条经济,我国的经济资源也还比较缺乏,再有,我国经济增长的缓慢部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在鼓励消费的同时,还要刺激投资、增加政府支出和出口。从长期来看,我们还要主义制度变革、资源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这才是长期繁荣之路。 7、财政政策效果与IS、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案:从IS-LM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得IS曲线变动对国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5、8、11) 基本要求掌握四个基本概念:GDP、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掌握一个恒等式:Y = C+I+G+NX GDP——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 真实GDP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 通常用Y代表GDP因此,Y既代表总支出也代表总收入。由于一个国家的所有产出都参与了交易(剩下的——即“存货”,假定被老板自己买下了),因此,Y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产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从基年到现年物价水平的变化。 计算方法:(名义GDP/真实GDP)×100。 Y = C+I+G+NX ——用“支出法”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的总产出被分成四类:家庭支出C、企业支出I、政府支出G、外国人的支出NX 。 —1—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4、6、7、9、10) 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消费物价指数CPI、名义利率、真实利率 两个关系: CPI与GDP平减指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一个计算公式:$现在=$T年×(现在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CPI定义为:(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其中“一篮子”的物品与劳务典型消费者经常消费的那些物品与劳务(我国大约是700余种),不是全部的物品与劳务。其“种类”和“数量”是固定在基年的,而不管“当年”的实际消费的种类和数量。 消费物价指数CPI和GDP平减指数,都是衡量物价水平的。 不同的是。CPI只按基年已经固定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物品与劳务;而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实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计算的。 名义利率是银行挂牌的利率,是用货币衡量的 ——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钞票数量变化的比例。 真实利率是购买力变化比率,是用产品数量衡量的 ——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能够购买的产品数量变化的比例。 两者的关系: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