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知音
知音

文心雕龙。知音刘勰一、焦点问题 1、“知音”何以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和创作中的

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 2、《知音》篇何以成为一篇优美的骈体文论?二、背景材料

文本:《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之作。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集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其体系宏大、结构严密,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作者:书中刘

勰与佛结缘甚深。佛学宏深的理论思维和严密的逻辑能力深刻地影响到了《文心雕龙》的创作。轶事:刘勰巧扮卖书郎,向沈约推介《文心雕龙》。三、文本解析形式:1、说理严密而又不失优美的文风 2、文学作品批评和鉴赏的关键在于知音:知音难逢,文学鉴赏中的知音就更难寻。解决之道,一在博观,二在“六观”译文:刘晓林译《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译文:刘勰文知

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

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

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

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刘晓林译正确的评论太难了!(公允的)评论实

在是难以知料,(优秀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千年能出一两位吧!自古以来的评论家,大多轻视同时代的人而仰慕前代人。像(《鬼谷子》中)所说:“整天在眼前的

并不任用,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啊!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刚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以为是古

贤所著而非同代);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下狱、司马相如被冷落,这难道不显

然可以看出是同代人的轻视吗?至于班固和傅毅,文采不分上下,但班固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完没了。”到了曹植评论作别的才士,也贬低陈琳;丁廙

请他润色文章,他就称赞丁廙并把此做为(丁廙)的优点来(与他人)谈论;刘修喜

好批评别人,曹植就把刘修比作(战国时齐国善辩的)田巴。曹植的偏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魏文帝曹丕说“文人互相轻视”,不是虚妄的话啊。还有(西汉末年的辩士)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想要评论文章,就说:“司马迁著书曾向东方朔请教;

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楼护实在是轻贱之人,因乱说而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

个文人学者,怎么能(就更不能)随便乱发议论呢?所以细察深究,以古人为贵而轻

视今人的,秦始皇和汉武帝就是(这样的人)啊!才华实在是卓而抬高自己、压低别

人的,班固和曹植就是(这样的人)啊!毫无文才而误信传说、不明真相的,楼护就

是(这样的人)啊!。刘歆担心扬雄的《太玄经》会被后人用来做酱坛盖子(而不屑

一顾),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品读:千古文人,知音难遇为什么知音难求?原因有

三点:一是贵古贱今二是崇己仰人三是信伪迷真译文:刘勰文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

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刘晓林译麒麟、凤凰和獐、野鸡的差别极大;珠玉和碎石也不是一般的悬殊;阳光下显得清晰可见,目光正视就能够辨别它们的形态。然而鲁国的官吏把麒麟当作獐,楚国

人把野鸡当做凤凰,魏国的百姓把美玉做为怪异的石头(来看),(相反)宋国人把

燕国的碎石块做为宝珠。具体的器物本很好验证,就错误到这种地步;文章中的思想

情感非常不容易体察,谁敢说简单的就可以做出分辨呢?刘勰文夫篇章杂沓,质文

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

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刘晓林译文学作品十分复杂,内容与形式交织复加,通晓者大多各有偏爱,人没有样样全面的。性情激昂的人遇见激昂的声调就打起

拍子来,喜欢含蓄的人读到细密的作品(神思)就会紧跟着远去;有点小聪明的人看

到靡丽的文章就心动,爱好新奇的人听到怪异的事物就觉得爱听。符合合于自己口味

的作品就称赏,不符合的就(感觉)没劲而不加理会;各自以片面的理解,想来品衡

千变万化的文章,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只知道)向东望去,(永远)看不到西边的

墙啊!品论:“知音”本指识解音律者,亦可指知交好友,这里则比喻鉴赏文学,是“借喻法”。译文:刘勰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

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

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刘晓林译(人)只有习练过大量乐曲后才能懂得音乐,看过众多宝剑后才能懂得剑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

方法,就是必须先广泛地观察。见了高峰就更能看清小山丘,识得沧海巨浪就更知道

田间沟渠。在轻重上没有私心,在爱憎上没有偏见,然后才能(做到)对道理评判象

秤一样(公平),品察文词象镜子一样(清楚)。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

先从六个方面观察:第一是看采用体裁,第二是看遣词造句,第三是看继承创新,第

四是表现手法,第五是看用典意义,第六是看韵律(美感)。这种方法如能实行,那

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刘勰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

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

唯知音耳。扬雄自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不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

国华,玩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刘晓林译写作是(作者的)内心有所触动

才阐发文词;赏读者(却是)先看(作品)文词再深入到作者的内心。顺着波流方向

追溯到源头,即使(过程)隐微但一定可以(发现)显豁。年代久远而不能见到作者,但细品读作品就可以窥视作者的内心。哪里是写就的作品太深奥,只恐怕自己见解太

肤浅啊。那一门心思放在山水之间的(琴者),用琴声(自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怀,何况形成文字流于笔下,文理(包括心理)怎能隐藏呢?所以读者内心显照文理,就像眼睛显照事物的外形一样:视觉很好就没有什么形态不能辨别;内心聪慧就没有

什么道理不能明白。然而世俗的认识上不清的人,(常)抛弃深刻的作品而欣赏浅薄

的作品。这就是庄子讥笑(人们只爱听庸俗)的《折杨》,宋玉慨叹高雅的《白雪》(不被人欣赏)的原因啊。从前屈原说过:“温文质朴而不假修饰且不善于表达,(所以)人们不知道我的出众才华。”发现出众才能的,只有知音啊。扬雄自我评论“内心喜欢深刻、博大、绝顶华丽的文章”,他不创作泛泛浅陋的作品,也就(由此)可知了。只要是见解深刻、能看出作品涵义的人,就必能(在欣赏杰作)时得到内心

的愉悦;就像春天登台所见可以使众人舒畅,音乐与美味留住过客一样。听说兰花是

全国最香的花,(人们喜爱)佩在身上显得妩媚且弥漫着芬芳;文学书籍也是国家的

菁华,品玩才懂得其中的美妙。知音君子,希望特别注意(上述)这些。品论:1、

若想“知音可逢”首先要提高批评者的自我修养 2、再借由合理的批评手段,经由作品外在艺术形式,进入作家感情世界 3、“六观”作为批文入情的步骤与手段,

即可应用于文学批评,也可用在作文教学方面。译文:刘勰文赞曰∶洪锺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刘晓林译综论:三十万斤重的大钟,(只有)舜时的乐官夔和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师旷才

能定造。好书满箱,(必须)依靠卓越的鉴评来裁定。郑国的音乐流荡会使人误入歧途,千万不要被它迷惑听觉(而不知对错)。惟有(遵守)这(正统的)规则,才不

致走错道路。品论:骈文的形式来写理论文章,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本文文畅理顺,词采斐然,堪称典范。四、文本风格 1、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显豁 2、善于利用骈体的特长——对偶 3、句式多变,不拘泥于对偶 4、篇中穿插警策之句与适当

的清辞丽藻。五、思考讨论 1、就此篇分析骈体文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他是在“带着镣铐跳舞”? 2、除了“导读”指出的内容,刘勰对提高鉴赏力还有哪些主张?

扩展阅读

《知音》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之一。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962年至2005年,研究《知音》的论文,中国大陆地区一百四十篇,台港地区十六篇。[1]这些篇章虽不乏精辟的见解,但主要是把它作为“文学批评”或“文学鉴赏”专论来研究的,在某

种程度上“游离”了《知音》“教人如何成为作者的知音”的篇旨。而论述《知音》

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的,笔者仅见到台湾学者王更生的《文心雕龙新论·拾贰文心

雕龙在国文教学上的适应性·七从深究鉴赏方面看》一节谈到。[2]因此,从“阅读”的本位视角来研讨《文心雕龙·知音》,将“澄明”被“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所“遮蔽”的阅读理论,使之服务于今天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达到提高中学生阅读

能力的目的。《文心雕龙·知音》的性质《文心雕龙·知音》的性质,历来说法不一。

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曰“鉴赏论”。周振甫指出:“《知音》是

讲鉴赏的,是鉴赏论。”刘文忠也持同样的观点:“《知音》篇就其主导倾向来说,

是偏重于鉴赏的,因此,我比较同意《知音》篇是鉴赏论的看法。”[3]二曰“批评论”。缪俊杰认为:“整部《文心雕龙》都贯串着他对文学批评的见解和对作家作品

的评论,但比较集中谈到文学批评的专篇有《知音》。”[4]三曰“鉴赏—批评论”。王运熙在《<知音>题解》中明确指出:“本篇论述文学鉴赏和批评。”[5]詹锳也认为:“《知音》篇是专门讲文学鉴赏和批评的。”[6] 三种观点尽管不同,可思路是相同的:都是用今天的文学理论概念来“套”《知音》。要知道齐梁时代的刘彦和是

不可能想到今人所谓的“批评”、“鉴赏”等各种专论;假如他脑子里有“××论”,恐怕也写不出“笼罩群言”的《文心雕龙》。显然,三种观点的不足是“以今律古”,把《知音》“现代化”。而这种“用自己的理论武器把《文心雕龙》这个有机整体肢

解得七零八落,搞成几大‘块'几大条”做法,“都是远离了《文心雕龙》的根柢。”[7]事实上,正确的做法是:研究者对“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进行古今之间的“对话”,考察他“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和“为什么这样说”。即觇文见心的“居今探古”,不是张冠

李戴的“以今律古”,更不是高高在上的“居今责古”。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

试图重新研读《知音》,以探求彦和的“为文之用心”。《知音》是《文心雕龙》

第四十八篇,从彦和所用的题目看,是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作比,表明读者应当

成为作者的“知音”。彦和认为,读者和听者相似,后者是通过听乐曲来“解读”演

奏者的“乐心”;前者是通过读文章来“追寻”作者的“文心”。而读者要读“懂”

文章,才能称得上作者的“知音”。这种阅读是“譬目之照形”的“心之照理”,是“觇文辄见其心”的推己(读者)及人(作者),不是以个人爱好为中心的“主观鉴赏”,不是某种批评理念和批评方法的“演绎”。因之,《知音》不是“鉴赏论”,

也不是“批评论”,更不是“鉴赏—批评论”,而是一篇“教人如何成为作者知音”

的阅读指导。《知音》的结构和内容也证明了这一点。全篇围绕“知音”展开:第

一段指出由于人们“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导致“知实难逢”;之后又以“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说明形

器容易验明,还发生这样的错误,何况“文情难鉴”,优劣就更不好辨别。第二段批

评“知多偏好”的主观鉴赏态度,认为这种做法是“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进而提出“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的全面观点。第三段是全篇的重点,先阐述阅读的视点——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事义、宫商),后指出阅读的过程:披文—→见异—→玩绎。段尾指出,读者

注意这些问题,就能成为真正的知音。不难看出,《知音》的要义在于教人如何读懂

文章,做一个“深识鉴奥”的“知音君子”;它是一篇阅读指导,而不是今天文学理

论意义上的“批评论”、“鉴赏论”。必须说明的是,彦和讲的“文”是广义之文,包括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不是专指今天所谓的“文学”;或许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

那样,他主要着眼于诗赋等文学体裁立论,但毕竟还涉及了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等许多非文学体裁,故此,彦和所“披”之“文”应

该是包含文学和非文学的广义文章。此外,《知音》主张的“博观”、“六观”是《序志》中“弥纶群言”之“唯务折衷”的延伸,是《论说》所推崇的“义贵圆通”

的具体体现,符合彦和提倡的“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理论主张。《文心雕龙·知音》的阅读理论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彦和以“知音”为核心的阅读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要有四:一、确立“务先博观”的阅读原则。文章众多,有的偏于质朴,有的偏于华丽;而读者又有各自的偏爱,且都“各执一隅之解”,结果“人莫圆该”——没有人能全面完备地解读文章,在认识上产生“东向而望,不

见西墙”的片面性。对此,彦和提出“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的阅读原则。“博观”

即广泛的阅读。在他看来,阅读与听乐、观剑的道理是相通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者只有阅读面广,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才能提高文章的鉴别力,进而“圆照”文章。反之,阅读面窄,对文章的认识就会受到局限,怎么可能“深识鉴奥”?接着彦和指出了怎样“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这里的“乔岳”、“沧波”是喻指优秀的文章,“培塿”、“畎浍”是喻指平

庸的文章。彦和认为,读者应该先观“乔岳”、“沧波”,培养较高的鉴别能力,然

后再看“培塿”、“畎浍”,就能区分妍蚩,辨别优劣。与之相反,如果读者仅仅博

观“培塿”、“畎浍”,鉴别力不但无法提高,反而下降;久而久之,心态也随之“低俗化”,遇到“乔岳”、“沧波”,也不能见其美,甚至“发生拒斥的作用”。[8]彦和指出“博观”的要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学生一般是12至19岁的“才童”,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力相对较弱,容易为世俗、流行的东西所迷惑。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教师要指导“才童”“阅乔岳”、“酌沧波”,而“乔岳”、“沧波”就是享誉中外

的经典。因为这些文章经受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的“阅读考验”,历久而弥新,具有典范作用。“才童”如能进入“经典世界”,无疑

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在经典的熏陶、习染下,他们的鉴别能力则不断提升,就不

会被“培塿”、“畎浍”的东西所迷惑。彦和还指出,读者的阅读态度应该是“无私”、“不偏”的。其实只要做到了“博观”——“阅乔岳”、“酌沧波”,就会生

成“无私于轻重,不偏于爱憎”的态度,“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彦和“务

先博观”的阅读原则是“扼要之论,探出知音之本”。[9] 二、阐明“先标六观”的阅读视点。为了避免读者“各执一隅之解”的片面性,使之能对文章的“圆照”,彦

和进一步从操作角度提出了“六观说”。他指出,考察文章的文辞和情志,先从六个

方面入手:“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观位体”指考察《鎔裁》讲的“设情以位体”,看作者是不是明确所选体裁的体制

规格要求。如《明诗》有云,四言诗“则雅润为本”,五言诗“则清丽居宗”。就是说,“雅润”、“清丽”分别是四言诗、五言诗的体制规格要求。彦和以“雅润”、

“清丽”为标准,指出“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

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幹。”这就是“观位体”。“观置辞”指考察《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篇讲的造句用字问题,看文章的语言运用如何:丽辞是否精巧、允当,有异采奇气;比兴是否“触物圆览”,“拟容取心”;夸

饰是否“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练字是否“叁伍单复,磊落如珠”。“观通变”

指考察《通变》讲的“参古定法,望今制奇”,看作者撰写的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能

否有所变化、发展:是否遵循“叁伍因革”的通变原则,摆脱“竞今疏古”的讹浅之风;是否“规略文统,宜宏大体”;是否“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是否“拓

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是否“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

“观奇正”指考察《定势》讲的奇正,看作者怎样处理新奇和雅正的关系:是否“循

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是否能像“五色之锦”“以本采为地”;是否能避免“逐

奇而失正”,“失体成怪”;是否能“以意新得巧”,“执正以驭奇”。“观事义”指考察《事类》讲的“据事以类义”,看文章的用典是否恰当:是否“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人事”;是否能“事得其要,虽小成绩”;是否存在“微言美事,置于闲散”的错位之弊或“引事乖谬”的“不精之患”;是否能“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观宫商”指考察《声律》讲的音律声气,看文章的声律调配得是否得当:飞与沉的

运用是否如“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双声是否不隔字,叠韵是否不离句;是否做到“异音相从”,“同声相应”;是否“左碍而右寻,末滞而讨前”;是否具有“玲玲

如振玉”,“累累如贯珠”审美效果。笔者认为,彦和的“六观说”是指导读者如

何成为“内行”,看出“门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少有四点启示:第一,强调“观位体”,以培养学生的“文体感”。阅读对写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

来形成学生的文体感,将有助于他们写出“合格”的文章。因此,阅读教学应把“观

位体”放在第一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彦和指出:“才童学文,宜正体制”,“童

子雕琢,必先雅制”。第二,指导学生重视“观置辞”和“观声律”,以体会语言运

用之妙。学生在写作中常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够漂亮”。有效的办法是

指导他们阅读典范文章,看看人家是怎样遣词造句,调配声律,用心揣摩,然后借鉴、化用。第三,要求学生考察文章如何用典,学会“援古以证今”。用典与作者的学养

深浅有关,恰当的用典能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这是比较高的要求。第四,引导学生

进行古今范文对比,识通变、辨奇正。这种比较,即可以提升学生的文章辨别能力,

又可以使之学习古今作者是如何传承和创新的。后两点知易行难,教师要注意引之导之,循序渐进。三、揭示“披文”—“见异”—“玩绎”的阅读过程。彦和在介绍“六观”之后描述了读者成为“知音”的过程:“披文”的感性阅读(感读)。“披文”是阅读的初级阶段,是“感性阅读”(感读),即感受文本形式,获得对文

章的初步印象。彦和认为,尽管“世远莫见其面”,“文情难鉴”,但观察文章还是

能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弹琴者志在山水,琴声能表其情;更何况作者将心思形之笔端,其中的情理怎么能隐藏?因而,与“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相反,“观文者披文以

入情,沿波讨源”。宇文所安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论关于规范的阅读过程的一个

最清晰的表述。按照这种说法,阅读文本的过程与生产文本的过程正好相反,它的最

终目的是‘知'作家之心。”[10]可谓深得彦和的“文心”。“见异”的知性阅读(知读)。“见异”是阅读的中级阶段,它是“知性阅读”(知读),即读者在“披文”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与众不同之处(“照理”),“虽幽必显”。在彦和看来,读者只要心思敏慧,用“心灵之眼”去洞照,文章的情理就无不明白。而“俗鉴

之迷者”不接受深刻的文章而赞赏浅薄之作,是因为他们“识见之自浅”,识见浅陋,就无法理解高雅文章的精妙之处,更无法理解才士的为文用心。“此庄周所以笑《折柳》,宋玉所以伤《白雪》也。”“玩绎”的品味阅读(品读)。“玩绎”是阅读

的高级阶段,是在“见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品味、把玩。对此彦和作了生动的描绘:

夫唯深识鉴奥(即“知之”——引者注),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

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

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是说读者爱好它,对它产生感情,达到“好之”的地步;“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绎方美”是指读者由“好之”上升为“乐之”——他已不是恋慕它,欣赏它,而是与文章融为一体(“服媚弥芬”),与作者

的心灵相交融,真正做到了“知音”(见下图)。

披文(知之)—→见异(知之)—→玩绎(好之—→乐之)彦和对阅读过程的描述,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很有启发。其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文本细读”是指读者从“文本形式”入手去探寻意义。读一首近体诗,宜从诗的格律形式(五律或七律)入手;读一篇散文,宜从散文的文体样式(叙事、抒情或明理)研阅;读一篇小说,宜从小说的文体范型(情节型、心理型或象征型)切入。即先看文章“怎么说的”(披文),后看它“说了什么”(入情)。长期以来,中学语文阅读教

学偏重于从外部(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考察文章(这当然也是必要的),甚至对

某些名作进行牵强附会地“泛政治化”解读,忽视了对它的内部(文本形式)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刻不容缓。其二,提高学生的“见异”能力。提高“见异”能力,归根结底是“博观”。只有“操千曲”、“观千剑”,“阅乔岳”、“酌沧波”,学生才能“晓声”、“识器”,“形培塿”、“喻

畎浍”,分辨出《白雪》的高雅与《折杨》的低俗,不为“时流”所迷惑;才能准确

把握文章的特点——尤其是阅读题材(或文体)相同的文章,能同中见异,不为它们“题(或体)同”所遮蔽。其三,引导学生尽可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西方解释

学看来,任何一种解释都必然带有读者的“先入之见”(前理解或前见),客观地解

读文章似乎是不可能的。余英时则指出: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

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

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

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11] 既然如此,学生通过文章是可以“观”作者的文心,成为作者的“知音”。四、批评“贵古”、“崇己”、“信伪”、

“会己”的阅读错误。彦和指出,读者在阅读时应防止以下四种错误:一曰“贵古贱今”。指重视古人,轻视今人。“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

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秦始皇、汉武帝轻视与他们同时代的文人韩非子、司马相如,没有给韩、马二人以应有的待遇。二曰“崇己抑人”。指抬高自己,

贬低他人。班固与傅毅,“文在伯仲”,可班固却嘲笑傅毅:“下笔不能自休。”曹

植则极力贬低陈琳,把刘修比作古代乱说话的田巴。“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三曰“信伪迷真”。指把假的当作真的。楼护口才虽好,却荒谬地谈论文章,

说什么“史迁著书,咨东方朔。”结果“轻言负诮”。四曰“会己嗟讽”。指合乎自

己的爱好就称赏。“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

奇者闻诡而惊听。”他们所好不同,但在认知方式上却是惊人的一致:都是执一隅之解,见树而不见林,违背了“务先博观”的阅读原则。彦和列举的这些错误,至今仍

然存在。像“崇己抑人”、“会己嗟讽”是比较突出、普遍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

应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告诉他们“不该这样做”,以帮助他们树立“无私于轻重,不

偏于爱憎”的正确阅读观。综上所述,《知音》的阅读理论对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

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视《知音》为阅读指导,意在恢复其本来面目,使

之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并不是排斥从“鉴赏论”、“批评论”角度去研究。如果本文真能把笔者的想法表达出来,也算是“余心有寄”。

有关知音的名言警句

有关知音的名言警句 [标签:栏目] ,有关知音的名言警句 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3、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由于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5、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6、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 7、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8、说我们好话的不一定都是知音。 9、山上高松溪畔竹,清风才动是知音。 10、知音偶一时,千载为欣欣。 11、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就可以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和指责你的人交朋友。 12、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不惜弹者苦,但伤知音稀。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真正的友谊,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也会有人指责你。 18、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19、士为知己者死,友情也会一日往昔。 20、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1、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2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3、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24、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25、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26、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27、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28、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29、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3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1、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32、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33、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 34、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35、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36、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 3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8、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39、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4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41、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42、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3、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片荒野。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历史典故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历史典故 导读: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

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己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历史典故】 1.知音之交的历史典故 2.知音之交历史典故 3.元伯巨卿,鸡黍之交历史典故 4.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 5.关于生死之交的历史典故 6.历史典故:八拜之交 7.患难之交的历史典故 8.刎颈之交的历史典故 上文是关于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俞伯牙在蓬莱仙岛上学到高超琴艺后,被周天子拜为司乐太师之职。他奉命修乐谱,专程去楚地采风。 一天,俞伯牙带着琴僮顺汉水而下来到长江口,突然乌云盖顶,狂风大作。 霎时之间,波涌浪翻,惊涛怒吼,将俞伯牙所乘的船颠得起伏摇晃。 船夫急忙拉索,降下帆来。 不多时,暴雨倾盆,江面上金蛇狂舞。船夫速将船摇到山崖下江湾处抛锚系缆,单等那风雨过后,再行开船。 狂风暴雨直到天黑才停。 俞伯牙待风住雨停,站在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挂在崖顶,月影沉碧,波澜不惊,杜鹃啼鸣,更添幽静,不禁触动乐思,犯了琴瘾。他便回舱开囊取琴,对着明月和浩荡的江水弹拨起来。他一曲尚未弹完,突然琴弦断了一根,船夫和琴僮从沉醉中醒来,突然见有个樵夫也立在船头听琴。 船夫掂着一把桨喝问:“黑夜上船为的哪般?” 那人答道:“小人打柴贪晚,被暴雨阻于此崖。雨过之后,正要还家,忽听琴声一片,便冒失上船聆听。”琴僮冷笑道:“山野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 那人非但不走,反诘道:“若欺负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那么这夜静更深,荒崖之下,也就不该有弹琴之客了!” 俞伯牙见这位樵夫出言不卑不亢,便问道:“你既然听琴,可知老夫适才弹的是什么曲子?”

樵夫从容答道:“小人若不知,也就不来听琴了。” 俞伯牙听这口气,颇为惊疑,便道:“那就请讲吧!” 樵夫道:“方才大人所弹,乃是雨后江畔,羁旅愁怀,即景生情,随想之曲。其商声悲凉,使人听了后十分怆然,不过照全曲之意,那 末尾两声应是怕见秋月才好,可惜琴弦嘎不过断,不知是不是此意?” 俞伯牙一听,连忙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快别站立,坐下一叙!” 樵夫听了这话,爽然坐下。 琴僮见樵夫不谢而坐,忿然道:“山野粗人,真不知礼数,也不 看看眼前是何大官儿哩!” 樵夫白了琴僮一眼,朗声道:“我钟子期有个怪脾气,只看琴艺 高低,不问官阶大小。” 俞伯牙见自报家门的钟子期虽身为樵夫,却有一股傲气,便有几 分不满。他捋着银须问道:“你既能听得出琴声一二,想必也晓得一 点乐理吧?” 钟子期一听这话中有奚落之意,便索性傲然答道:“假若老大人 于乐理上有何不明白处,只管发问就是!” 俞伯牙听钟子期口出狂言,便道:“那老夫就彻夜不眠,来个打 破沙锅问到底了!” 钟子期点点头道:“大人请随便问!” 俞伯牙想:“若是挑太难的发问,算是欺负这乳臭未干的小儿, 只有拣个简单的难住他,才好叫他服气。他略一思忖,便问道: “《礼经》云:‘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书经》亦云:‘八 音克谐。’请问:这‘八音’作何解释?与‘七音’有何不同?”

关于改革开放歌曲资料

一:《走进新时代》 创作背景 《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这首歌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演唱于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江泽民)。 歌词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啊!带领我们走进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 二《春天的故事》 创作背景 《春天的故事》创作于90年代中期,她赞美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然而,这首歌的一大特点却是通篇没有一处出现邓小平的名字,代指他的词也不是“大救星”或“红太阳”,而是“一位老人”,细细体会,就会发现问题的实质。这首歌是把邓小平同志当作人而不是神来赞美的,因此,听起来让人感到十分亲切:“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

描写知音的名言名句

描写知音的名言名句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人生难易自徘徊,只是人影自阑珊。 3、虚伪的朋友,遇事常点头哈腰。 4、同声自相呼,同心自相知。 5、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6、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7、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 10、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 11、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只是难忆在江南。 12、无信之友,较之敌人尤为可恶。 1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4、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 15、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6、师以质疑,友以析疑。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7、忠诚是友谊的桥梁,欺骗是友谊的叛徒。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9、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1、益友百人少,损友一人多。 22、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 2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24、与君遥相知,不道云海深。 25、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26、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 27、观其外知其内,观其友知其人。 28、自惆怅,映黄昏,花自飘零水自流。 29、我有一壶酒,足以醉逍遥,我有一知己,足以诉衷肠,足以慰风尘。 3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31、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32、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十期《经典咏流传》57首诗词歌曲全集

1.歌名:木兰诗 歌手:尚雯婕 歌词: 翻山越岭 木兰从军 壮志豪情 不知归期 遥望故乡 无心惆怅 无所思无所忆扮男装 十余载英勇相把热泪洒战场理云鬓贴花黄赏月光 行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不枉我旦辞黄河去 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重回故乡 不为封赏 只愿对镜 吟唱 翻山越岭 木兰从军 不求功名 不知归期 遥望故乡 无心惆怅 十余载英勇相 行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不枉我旦辞黄河去 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重回故乡 不为封赏 只愿对镜 吟唱 行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不枉我旦辞黄河去 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行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不枉我旦辞黄河去 持刀枪剑戟破燕山胡骑 重回故乡

不为封赏 只愿对镜 吟唱 2真英雄张卫健 醉卧于沙场听呐喊的沙哑笑看人世间火树银花 数风云叱咤不过道道伤疤成王败寇一念之差 生死一霎那豪气永放光华江山如此大何处是家 过重重关卡看盛世的烟花赢尽了天下输了她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夸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 赤血染黄沙青春成白发若是真英雄怎会怕 快刀斩乱麻金戈伴铁马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不死的战马心不会崩塌若是真英雄怎会假 醉卧于沙场听呐喊的沙哑笑看人世间火树银花 数风云叱咤不过道道伤疤成王败寇一念之差 生死一霎那豪气永放光华江山如此大何处是家 过重重关卡看盛世的烟花赢尽了天下输了她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夸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 赤血染黄沙青春成白发若是真英雄怎会怕 快刀斩乱麻金戈伴铁马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不死的战马心不会崩塌若是真英雄怎会假 颠覆了天下贪一夜浮夸人生只不过一场厮杀 赤血染黄沙青春成白发若是真英雄怎会怕 快刀斩乱麻金戈伴铁马收拾旧山河再出发 不死的战马心不会崩塌若是真英雄怎会假

浅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的知音情结

浅谈《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的知音情结 [内容摘要]本文以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为切入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浅略分析,在更为大众化、民间化的话本中窥探中国传统的知音情结。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高山流水典故梗概;(二)话本情结分析;(三)何为知音;(四)小结。 关键词:知音俞伯牙钟子期话本文化 两千年以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世人所传颂,《列子·汤问》、《韩诗外传》、《淮南子》、《风俗通义》、《五知斋琴谱》、《大别山志》、《琴台纪略》、《说苑·尊贤》《荀子·劝学》、《淮南子·说山训》、《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乐府解题》、《醒心琴谱》、《双琴书屋琴谱集成》、《以六正五之斋琴谱》、《五知斋琴谱》、《琴苑心传全编》、《杨抡伯牙心法》、《神奇秘谱》、《玉梧琴谱》等史料中均有记载,可谓是史不绝书。虽版本各有差异且在细节方面有所出入,但其中或多或少流露出来的中国传统文人“觅知音”的情怀可见一斑。 (一)高山流水典故梗概 俞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氏,出任晋国上大夫,善鼓琴作曲(经考证,“俞瑞”一说乃冯梦龙杜撰,而历史上确有伯牙其人。《荀子·劝学》曾记载:“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①。”)。钟徽,字子期,楚国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相传其父是当时宫廷中的一位有名的乐师,精通乐理,擅长弹琴,对钟子期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此说法尚未经考证)。一日,俞伯牙奉晋主之命修聘于楚国,拜辞楚王后思念故国家乡的胜景,与随从一行乘坐两只大船游览楚地美景。八月十五月圆夜泊于山崖之下,醉心于雨后江月,琴兴大发掌琴奏乐。琴音悠悠间主弦促断,即偶遇听琴樵夫钟子期。俞伯牙欲试钟子期的才情,先志在泰山,奏《高山》;后志在流水,奏《流水》,钟子期每每得之,“辄穷其趣②”并把曲中意象说得穷极通透。由是二人结为知音之交,约定来年仲秋五六日相见。到了约定之时,伯牙未见子期,心存疑惑亲自寻往,路遇钟子期之父,得知钟子期买书攻读,白天樵采负重,晚上苦心读书,导致心力交瘁,病重亡故。俞伯牙痛失知音,认为世间再无知己,于是断琴绝弦,奉养钟子期双亲。伯牙与子期情深义重,演绎千古佳话。 (二)话本情节分析 在话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人的知音情怀。冯梦龙如此说道:“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③。”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所渴求的,无非是意趣相投的知己。这种交情无关身份与利益,无关权势与目的,是精神上的平等与互助。 有学者质疑,伯牙和子期,一个是身份高贵侍奉帝王的上大夫,一个是地位卑微出没于

2018年语文期末试卷

合江县2018年秋期学生学业水平检测第三次月考试卷29. 写一句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动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升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海面上,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两个句子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基础盘点(39分)。 (一)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在答题卡上涂“V',错的在答题卡上涂“ X”°(4分) 1. 《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 2. 《伯牙绝弦》这个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谊。 3. 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为了永恒的美丽的象征。 4.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句中的“扑”可以换成“飞”,不影响表达效果。 5.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故事中薛谭那高亢的歌声令秦青入迷。 6. 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是因为它既是对全文的概括,也是对美好、崇高感情的赞美。 7.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这段话表现了这头战象的善良 与忠诚。 8.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的遗像前后战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 守灵的白翼天使。”这两句话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与爱戴。 (二)读文段,在拼音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字、词(7分)。 9. 动物世界有情有意,与老人相y K)相su 1()的海鸥,千方百计ch 0()备冬粮的松鼠,英wt() h do()迈的嘎唆,久别chmg()f印g()的正太郎一家,经历pi cn()j 0)的军犬黑子,它们有智慧, 有C()z eng(),它们与人类共生共c tn(),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动物,与动物h e()xi <)相处吧。(三)写出画线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4分)。 10. 横遭不幸(h aig h eng)11. 曲高和寡(h e h e ) 12.排山倒海(d co d co)13. 应声而来(y mg y ing) (四)给“故”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括号里,并用剩下的两个义项组词。(3分)。 故:A.原因B. 故意C.事故D.原来的E.朋友F.(人)死亡 14.故作镇静()15.病故()16. 缘故()17.沾亲带故() 18. 组词:, (五)补充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7分)。 19. 余音绕()()笔生花引人()胜美不胜() 雅()共赏独具()心巧()天工脍()人口 20. 音乐会上,既有()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 令人回味无穷。 21. 小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构思(),内容()。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22. “碰翻了你的文具盒又怎么样?反正我不是故意的。”(改为礼貌用语) 23. 兄妹俩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兄妹俩家里太穷了。(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起来) 24. 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改为感叹句)25. 独脚海鸥只有一只脚,停落时得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双重否定句) (七)回顾、拓展(10分)。 26. __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 、阅读茶座(31分) 莫扎特的造访(赵丽宏)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燥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家列_______________ 外,那便是莫扎特。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 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真 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儿子。 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翅膀…… 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的孩子 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我看见一条小 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 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27.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这个成语是从___ 的故事流传而来的。28. 翻译句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 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 六年级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六年级语文学科月考第1页共4页 1 六年级语文学科月考第2页共4页

关于知音知己的经典诗句古诗

关于知音知己的经典诗句古诗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贫交行》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放言》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和合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高山流水遇知音》 ——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俞伯牙和钟子期 音乐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说到音乐就必须要提《高山流水》,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悠扬清婉,使人仿佛置身于俊朗高山、幽幽清风、澄澈流水之中。此曲也见证了伯牙和子期的“知音”友谊,他们也成为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至交典范。 俞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人,伯牙最擅长弹琴,从小就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造诣极深。荀子曾对伯牙评价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足以见得伯牙高超的弹琴技艺。钟子期虽是一介樵夫,但是他对音律却十分精通,因此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 1.?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善古琴,子期擅长听音辨意。伯牙从小就对音律有极高的天赋,他拜师名门,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琴师,但是没有人能懂他,没有人能懂他的音乐。一天伯牙行至山涧,晚上的江面风平浪静,伯牙兴致大发,携琴而弹,突然琴弦震颤,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有人在附近听琴,果然看到一个樵夫状的男子,他就是子期。伯牙与子期一见如故,伯牙邀请子期上船详谈,子期一见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接着,子期又把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伯牙心中暗暗佩服。伯牙又为子期弹奏,子期聚精会神聆听。伯牙弹奏一曲《高

山》,子期感叹道:“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奏一曲《流水》,子期又叹道:“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多么浩荡的江水啊)!”听到子期的评价伯牙既激动又佩服,终于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了,至此伯牙与子期惺惺相惜,成为生死之交,并相约第二年中秋在此江边,伯牙抚琴,子期赏琴。 2.?知音再难觅,伯牙终绝弦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而至,但是子期迟迟没有出现。伯牙用琴声召唤子期,子期依旧没有出现,伯牙失落而归。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下落,才得知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临终前子期留下遗言,让后人将他埋葬于江边,到中秋之时,他就能听到伯牙的琴声。知道实情,伯牙悲痛万分,他来到子期的墓前,弹奏了《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子期的墓前砸毁。伯牙悲叹道:“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伯牙认为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他的音乐,如今,子期已逝,就再没有人能懂他了。这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知音,人们因他们的故事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子期的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人生苦短,得一知音而无憾。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然而能遇到惺惺相惜的人是人生一大幸事。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知相惜的基础之上的。“伯牙绝弦”是结交知音的千古佳话和楷模。伯牙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琴声之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的伟岸情怀,像流水一样的深邃智慧,而钟子期的情操与智慧与他产生了共鸣。

甜蜜蜜 邓丽君的经典歌词歌曲大全_经典语句

甜蜜蜜邓丽君的经典歌词歌曲大全 精选歌曲: 一: 1、小城故事, 2、小路, 3、我和你, 4、逍遥自在, 5、心里梦里, 6、初恋的地方, 7、想起你,8、你在我心里,9、心事,10、诗意,11、一片落叶,12、奈何, 13、九月的故事,14、春风满小城 二: 1、甜蜜蜜, 2、你在我梦里, 3、翠湖寒, 4、古树下, 5、野生花, 6、秋光, 7、偿还,8、爱像一首歌,9、春在岁岁年年,10、又见炊烟, 11、四个愿望, 12、逃避行,13、心中喜欢就说爱 三 1、小村之恋, 2、雨不停心不定, 3、月亮代表我的心, 4、情人的关怀(原名:空港), 5、谢谢你常记得我, 6、爱的理想, 7、香港之夜, 8、我了解你, 9、又见雪花, 10、妈妈呼唤你,11、夕阳问你在哪里,12、冬之恋情(原名:1 / 12

雪化妆) 四: 1、一封情书, 2、我是你的知音, 3、夜色, 4、今天欢乐明天梦, 5、云河, 6、往事常挂牵, 7、让花儿为你开, 8、你可知道我爱谁, 9、忘记他, 10、爱人,11、在水一方,12、小小的秘密,13、爱的箴言 五: 1 千言万语,2、世界多美好,3、想你想断肠,4、向日葵,5、海韵, 6、路边的野花不要采, 7、南海姑娘, 8、丝丝小雨, 9、总有一天,10、凝望, 11、原乡情浓,12、你照亮我的心,13、黄昏里,14、今夜想起你,15、再见,我的爱人 精选歌词: 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梦里梦里见过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 晚风花香 2 / 12

以知音为题的作文5篇

以知音为题的作文5篇 不必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求友若渴,也不必说高山流水,人散琴碎的失友之痛,更不必说荆轲为燕太子丹知遇之恩,为友赴死的离歌,知音,似乎是人心底最真切的呼唤。 为什么?为什么曹操、子期、荆轲如此在乎知音? 因为,知音实在难逢。 一个人倘若不逢知音,一辈子也就像是在黑暗中等待。身为丞相之子,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又是多么寂寞,最可悲的是人们只知纳兰性德欢,却无人知其悲。殊不知,没有知音相伴,纳兰性德只能独自在郁郁中听落花之音。 旋转的星空,灿烂的向日葵,金黄的麦田里又有多少 人愿意陪梵高守望。孤独,悲恨,不满。大千世界,几乎 所有人的审美观和他相悖,没有知音,梵高的世界一片灰这些人,灿烂了历史的星空,而历史却没有派一位知

音灿烂他们的星空,于是海子走了,川端康成走了…… 知音难逢啊! 但世界总是不公平的,总有一些幸运儿获得了上天的恩赐。 苏轼与朝云便是这样,朝云一介女流,位居侍妾,却始终被苏轼视为知己,有一次,当苏轼问他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众人有恭维学问,才华……只有朝云说,他肚子里装的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喟然长叹道:“知我者,朝云也。”于是,无论贬谪何处,有朝云陪伴,苏轼这位旷世奇才不再孤独,不再寂寞,朝云这个知音,温暖着苏轼不平的一生。 不只朝云苏轼,李白也遇到了杜甫,马克思遇到了恩格斯,惠子遇到了庄子…… 知音难逢,并非不能逢。二 知音是心灵的港湾,是冬日的阳光,安慰和照亮了这 些受命运折磨的灵魂。 跳出历史的长河,回到现实。有的人思忖个人名利,有的人

在意个人得失,有的人热衷于钩心斗角,却沮丧地说:“这个世界,没有我的知音。”其实,虽说知音难逢,但往往我们不是没遇到知音,而是忽略了也错过了知音。 扪心自问,对待陌生人,你是热情地问候,还是冷漠以待?选择朋友,你是依据他的才情,还是他的权力?与友人相处,你是真诚以待,敞开心扉,还是暗藏一手,有所保留? 如果你都没做到,又何谈难逢知音?知音是难逢,但更重要的是珍惜身边的知音!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有一知己相伴何其快乐! 所以,不要再悲叹知音难逢,请静静地等待,好好地把握,总有一天,你会遇见一位懂你清音的知己。 篇二:知音 那天,他兴冲冲地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他很“崇拜” 我,因为他看到我的文章里“透着一种思想,一种对人生

新白娘子全部唱词

【第一集】 《情仇爱恨·观世音》 ——白素贞幻化人形后,飞身峨嵋山,适逢观音临世,见众信膜拜。 内唱:救苦救难观世音,峨嵋金顶现金身。 善男信女来膜拜,指航普渡有缘人。 《前世今生·峨嵋拜观音》 ——承上曲,白素贞祈求观音渡化。 白素贞: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 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 一心向道无杂念,皈依三宝弃红尘。 望求菩萨来点化,渡我素贞出凡尘。 《清明》 ——承上曲,观音答白素贞,点化她入世报恩了缘,缘在西湖。该曲是原声专辑中未收录的另一基本曲调。 内唱:三月三日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 《情与法·踏青》 ——许仙上山采药时的背景音乐。 内唱:烟华二月去踏青,风光无限少年心。 似水流年等闲过,如花美眷何处寻。 哎哎呀,哎哎呀,哎哎哟,哎哎哟…… 《前世今生·结拜定居》 ——白素贞收小青为妹后,布置裘王府,作为栖身之所。 内唱:慈悲心肠白素贞,刀下留人收小青。 二人结拜成姐妹,裘王府内把身存。 神通广大兴府第,法力无边造园林。 废园旧屋变新貌,犹如枯木又逢春。 《天也不懂情·庆余堂对策》 ——庆余堂中,师父王凤山考许仙的药识,许仙对答如流。 许仙:硫磺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是它对头人。 水银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呀生就烈火性呀烈火性, 最忌呀牵牛一路行呀一路行, 丁香丁香莫与郁金见, 这药性不同要小心呀要小心。 王凤山:啊……药性不同要小心, 用对了嘛可以救性命, 用错了那可就要了命,行!行!行! 【第二集】 《清明·上坟》 ——清明佳节,百姓上坟。此许仙随姐姐姐夫去上坟的背景音乐。 内唱:三月里来是清明,家家户户去上坟。 有的坟上飘白纸,有的坟上冷清清。

描写知音的名言名句

描写知音的名言名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4、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5、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6、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9、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 是一片片荒野……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1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4、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因为这种可贵 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15、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 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16、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8、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19、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21、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2、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相关交友的名言名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墨翟 伪装的朋友要比凶恶的敌人更坏。——普卡利西尔 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约翰·雷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张汪玉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罗高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卢梭 在欢乐时,朋友会理解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理解朋友。——科林斯 一个正直的人要经过长久的时间才能看得出来,一个坏人只要一天就认得出来。——索福克勒斯

有关知音的作文素材

有关知音的作文素材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钟子期听俞伯牙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间,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从此伯牙视子期为知音。二人谈诗吟对,举杯邀月,对影奏琴,《高山流水》曲罢,弹者动情,听者沉醉,好不惬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十分不幸的是,某一天钟子期仙逝了,俞伯牙自是伤心不已。 人死不能复活。俞伯牙将子期葬于村西的泾河旁,那里风景宜人,白色的水鸟栖息在河边,高大的垂柳扬枝吐绿,红色的玫瑰开向天边,子期的墓掩映其间。 伯牙长叹:“天下再无知音!”从此每天操琴于子期墓前,但奏《高山流水》,不再过问世间事。这自然引起俞伯牙老婆的强烈不满,整天抱怨他不懂赚钱,只会消费。俞伯牙心想妇人之见,实在俗不可耐,同床共枕几十载,却还不及楚人钟子期理解他,一个能达到心灵共鸣的知音岂是易得? 某日,伯牙和往常一样到子期墓前,忽然看到老婆追将过来,不禁摇头喟叹:“天下之大,知音却难觅啊!” 老婆这次却未数落他,只走到伯牙面前,取过他手中的琴,端坐下来。伯牙疑惑地看着她,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妻子奏琴,也未听

她谈琴,不知这回葫芦里卖什么药? 却见她已经开始弹奏,正是《高山流水》,他无数次弹给子期听的曲子!他不曾知道妻子的琴艺竟是如此之高,远在自己之上!时而玉拨金鸣,如大江东去,万马奔腾。时而灵动婉约,如小桥流水,燕过柳梢。一曲奏罢,万籁俱寂。 良久,夫人开口:“天下不只一个钟子期,也不只一个俞伯牙。所谓知音难觅,是自己的心难觅。” 伯牙颓然坐下:常慨叹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又何曾尝试过去理解别人?所谓知音,存乎一心之间也。

关于知音的说说

关于知音的说说 1.无论多见面之前的澎湃心情立刻被见面以后的平好像我们明明昨天就一起出来逛了街 2.如果我是姐,那你一定是妹,这世上又多了对绝佳姐妹。 3.对一个朋友信任的深浅,不是看你会不会对他笑,而是看你愿不愿意当着他的面哭 4.有时候,受了委屈,本来不想哭...可是只要朋友一问你“怎么了”,就会忍不住地流眼泪 5.生病时嘘寒问暖,是连到绝望时,陪我哭陪我疯,真的谢谢 6.我愿将我的一切无遗地袒露在阳光下,尽情地享受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而我的欲望,常常有关于你 8.姐妹,你最懂我的心,所以从来就没有伤过我心 9.别拿爱情比友情,比不起的、 10.我要的姐妹是不需要说太多她就懂我 11.友谊情深似海,闺蜜一生相伴。 12.那时陪伴我的人啊你们如今在何方我曾经爱过的人啊现在是什么模样 13.打不死的是小强,打不散的是姐妹 14.在我脑海里还有一幅画,画着那年我们唏嘘相依的浮华。 15.爱情叫什么两个灵魂一个身体,友谊叫什么两个身体一个灵魂 1.我的闺蜜是朵奇葩,搞定贱人绝代风华,就算有天我被人骂,她也会帮我干掉她! 2.如果没有迩们、那俄的世界还有谁可以给俄依靠︶ 3.朋友的新朋友请对我朋友好点 4.就算全部人离弃沵、沵也永远素我的姐妹 5.我有一个闺蜜推心置腹无话不说偶尔也心存芥蒂虽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好但在共同经历过的日子里彼此坚定的心。

6.内群一起2的死党们,谢谢你们在我最需要时候陪伴我,友谊万岁。 7.我爱和闺蜜们一起逃课,一起偷水瓶,一起夜不归宿,我一直忘了我说我真的很怀念。 8.闺蜜在我空间留言说,就算有一天我变得讨厌她,她都不会离开我。 9.即使你只是我生命拼图的一小块,但是没有你,我的生命便不会完整。 10.不见时挂念,见了时讨厌,自己能欺负,别人不能欺负的奇怪东西 11.我想,在我们都还没成为他人之妇时,一定要一起去拍一次婚纱照,只属于我们 的婚纱照 12.你跟她说话毫无顾忌,想骂就骂想甜蜜就甜蜜而且真的无话不谈,才是闺蜜。 13.最好的闺蜜,是你们毫无隐瞒,互相信任,她爱你爱到死。 14.最好的恋情是你可以彻底地做自己,她却依然迷恋真实的你 15.姐妹是永远拆不散的,别人也别想拆散我们。 1.有事没事就想骚扰你,想和你一起去环游世界,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 2.幸福就是我们相互凝望,一起肆无忌惮的大笑,看着彼此披上嫁衣,成为幸福的姑娘。 3.日久见人心,闺蜜就是那些看到你全部也没有走的人。 4.姐妹我陪你笑,陪你哭,陪你玩,你永远是我的好姐妹。 5.不知道闺蜜现在爱吃什么水果在听谁的歌用什么颜色的耳机,这让我觉得特别难过。 6.有一天我不用装,不那么累,该干啥干啥,而你又把我看的透透的,却依然不嫌弃,这应该就是闺蜜吧。 7.世界上不仅仅只有男人,还有一个词叫做闺蜜,爱你的疼你的闺蜜。 8.真正的闺蜜,不会从你身边凭空消失,不会在你危难时半路离席,更不会在你生命 里中场退出。 9.我虽然没有让人羡慕的爱情,但是我有让我值得自豪的友情。 10.最好的闺蜜,她哭的时候你也会哭,可是你却不能让她看见,因为你还要借给她 肩膀和纸巾。 11.好朋友见过你所有的样子,也爱你所有的样子。

关于知音的小故事

关于知音的小故事 舍命之交 春秋时期的燕国人羊角哀和左伯桃,不仅是好朋友,而且都是品德高尚、有才华的人。因听说楚庄王是一个明君,他俩一同到楚国去寻找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不料,在路途中遇到暴风雪,使他俩陷于茫茫荒原。在寒冷、饥饿中左伯桃病倒了,羊角哀说:“要死就死在一块,我扶你走吧!”两天后,羊角哀也精疲力竭了,好不容易才把左伯桃扶到一棵两人合抱的空心树下,暂避风雨。左伯桃气喘吁吁地说:“兄弟,荒原千里,风雪无边,与其两人冷饿而死,不如救活一个。”羊角哀说:“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楚国去。”左伯桃举起双手,搭在羊角哀的双肩上深情地说:“你的心意我领了,救民于水火之中是我俩的共同理想,不论这个理想是咱俩共同实现,还是你一个人去实现,都算达到目的了,你说是不是?”两人真诚相让,最后还是左伯桃说服了羊角哀。 羊角哀到楚国见到楚王后,立即带人回到荒原。这时左伯桃已冻死在空树洞里。他埋葬了朋友的尸体,痛哭而别。 每逢左伯桃的忌日,羊角哀总是朝着左伯桃遇难的荒原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默祷告:“伯桃,我一定要实现咱俩的理想。” 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两人同时在太学学习。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见见小孩。”于是两人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肯定不会违约。”母亲说:“如果是这样,我为你酿酒。”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拜见张劭的母亲,范、张二人对饮,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有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名句

有哪些关于知音的名言名句 1、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2、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4、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5、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7、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9、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0、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11、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2、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3、缺乏真正的朋友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片荒野…… 1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8、人与人的友谊,把多数人的心灵结合在一起,因为这种可贵的联系,是温柔甜蜜的。

19、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 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20、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21、不论是多情的诗顺,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 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情。 【相关交友的名言名句】 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 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有利可图而与你绝交。 义气之交,虽是真诚,总也失之太急。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须知胜友真良约,莫作寻常旅聚看。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外倾性格的人容易得到很多朋友,但真朋友总是很少的,内倾者 孤独,一旦获得朋友,往往是真的。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始信淡交宜久远,与君转老转相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