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实验室分析原始技术记录

环境实验室分析原始技术记录
环境实验室分析原始技术记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仪器编号YQ-15 比色皿规格

仪器名称型号UV2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nm 调零介质分析方式标液名称标液浓度

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序号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加标

量ml

浓度

mg/L

吸光

度A

Y=aX+b a= b= r=

样品测定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吸光

A

样品

浓度

mg/L

结果mg/L 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吸光

A

样品

浓度

mg/L

结果mg/L

自控1

自控2

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

加标浓

度mg/L

加标量

mL

定容

体积

mL

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检定项目执行标准分析方法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

mL

定容体积

mL

稀释倍数

滴定溶液结果

mg/L

V始mL V终mL V耗mL

回收评价

本底编号

加标

体积

加标

浓度

定容

体积

理论值

实际

回收率

相对

误差自控mL % % 质控mL % %

计算公式:

标定记录标定溶液滴定溶液空白:V0= mL 基准物质V始mL V终mL V耗mL C=

定量体积

浓度C1

体积V1标定结果: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仪器编号:比色皿规格:

仪器名称型号:波长:nm 调零介质:

分析方式标液名称标液浓度

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序号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加标

量ml

质量

mg

吸光

度A

Y=aX+b a= b= r=

样品测定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吸光

A

样品

浓度

mg/L

结果

mg/L

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吸光

A

样品

浓度

mg/L

结果

mg/L

自控1

自控2

收率评价样品编号

加标

浓度

mg/L

加标量

mL

定容

体积

mL

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重量法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天平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分析项目天平型号FA200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执行标准仪器编号YQ-01

容器恒重温度103~105℃残渣加容器恒重温度103~105℃

分析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样品编号

取样量(mL)

容量重第一次

(g) 第二次

(g) 平均W1

(g)

总重第一次

(g) 第二次

(g) 平均W1

(g)

残渣重量

W(g) 样品浓度

(mg/L)

回收率评价本底编号

加标

浓度

加标量

定容体

理论值本底值实际值回收率

相对

误差自控

mL mL % %

质控

mL mL %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目测比色法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生化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分析项目执行标准

分析方法标液名称标液浓度

标准浓度配制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加标

mL

浓度

mg/L

样品测定样品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定容

体积

mL

样品

浓度

mg/L

结果

mg/L

样品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定容

体积

mL

样品

浓度

mg/L

结果

mg/L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浊度分析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生化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分析方式

仪器名称型号仪器编号

标液名称标液浓度调零介质

仪器校准溶液

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加标量

mL

定容体

积mL

NTU

样品测定编号

样品

体积

mL

测量

体积

mL

样品

浓度

NTU

结果

NTU

编号

样品

体积

mL

测量

体积

mL

样品

浓度

NTU

结果

NTU

收率评价样品编号

加标

浓度

NTU

加标量

mL

定容

体积

mL

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分析方式

仪器名称型号仪器编号

标液名称标液浓度调零介质

标准浓度及曲线参数

序号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加标

量mL

浓度

mg/L

仪器

读数

Y=aX+b a= b= r=

样品测定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定容

体积

mL

加入

试剂

量mL

仪器

读数

编号

样品

体积

mL

定容

体积

mL

加入

试剂

量mL

仪器

读数

回收率评价样品编号

加标

浓度

mg/L

加标量

mL

定容

体积

mL

理论值实测值回收率相对误差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pH 值检验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仪分室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名称pH510台式pH计仪器编号YQ-06 执行标准电极名称玻璃电极仪器运行状态

标准缓冲溶液的校正

理论值实测值

(1)pH

(2)pH

(3)pH

样品编号pH值样品编号pH值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电导率检验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电极型号执行标准

电极常数测定

氯化钾溶液浓度mol/L 氯化钾溶液电导率K μS/cm 氯化钾溶液温度℃实际测定氯化钾溶液电导率S μS/cm 电极常数Q=K/S

样品编号温度℃

电导率μS/cm

t℃25℃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菌落总数检验原始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

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

仪器型号

样品编号取样体积

V(mL)

各稀释度平均菌落数结果

(CFU/mL)

报告结果

(CFU/mL) 100101102103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

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

仪器型号

样品编号取样

体积

V

(mL)

稀释

倍数

结果判断结果

(CFU

/100m

L)

报告结

(CFU/1

00mL) 滤膜菌落数镜检复发酵

产气产

酸数

非典型典型

阳性菌

(G+)

阴性菌

(G-)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

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

仪器型号

样品编号取样

体积

V

(mL)

稀释

倍数

结果判断结果

CFU/100m

L

报告结果

CFU/100m

L

M-FC培养EC培养

非典型典型

阳性

(产气)

阴性

(不产气)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执行标准检测方法

培养基名称培养温度、时间

仪器型号

样品编号取样

体积

V

(mL)

稀释

倍数

结果判断

结果

个/L

报告结果

个/L

M-FC培养EC培养

非典型典型

阳性

(产气)

阴性

(不产气)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

仪器型号助燃气流量L/min 样品编号 A C(mg/L) 结果(mg/L) 灯电流mA 燃气流量L/min

波长nm 燃烧高度mm

狭缝nm 标准浓度mg/L

执行标准

序号标液浓度(mg/L) △吸光值A

空白

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标准曲线参数

备注

自控1

自控2

回收评价

样品编号

加标体积

(mL)

加标浓度

(mg/L)

定容体积

(mL)

理论值

(mg/L)

实际值

(mg/L)

回收率相对偏差自控% % 质控%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

仪器型号样品编号 A C(μg/L) 结果(mg/L) 灯电流mA 波长nm

狭缝nm 标准浓度mg/L

执行标准

序号标液浓度(μg/L) △吸光值A

空白

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标准曲线参数

备注

自控1

自控2

回收评价

样品编号

加标体积

(mL)

加标浓度

(mg/L)

定容体积

(mL)

理论值

(μg/L)

实际值

(μg/L)

回收率相对偏差自控% % 质控%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原子荧光法测定记录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

仪器型号载气流量mL/min 样品编号V(ml) I C(μg/L)

结果(mg/L)

灯电流mA 屏蔽气流量mL/min

负高压V 燃烧高度mm

进样量mL 标准浓度μg/L

执行标准

序号标液浓度(μg/L) 荧光值I

STD1

STD2

STD3

STD4

STD5

STD6

STD7

STD8

STD9

STD10

标准曲线参数

备注

自控1

自控2

回收评价

样品编号

加标体积

(mL)

加标浓度

(mg/L)

定容体积

(mL)

理论

(mg/

L)

实际值

(mg/L)

回收率相对偏差

自控% % 质控% %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臭和味检验原始纪录

方法依据:嗅气和尝味法(GB/T 5750.4-2006中3.1)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

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取样量

(ml)

强度

等级

说明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肉眼可见物检验原始纪录

方法依据:直接观察法(GB/T 5750.4-2006中4.1)

取样日期:检测地点:环境温/湿度:℃%RH 编号:样品编号样品类型取样量(ml)结果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标准溶液名称:

配制

试剂名称

试剂等级

试剂生产厂家及编号称量天平型号及编号

干燥温度

试剂重量

溶液名称

定容体积

配制温度

配制日期

配制浓度

配制人

失效期

标定标定用标液名称

标定用标液浓度

标定用溶液体积滴定管体积

标液消耗量(ml) 滴定次数终读始读消耗空白1

空白2

计算公式标定后溶液浓度

标定温度标定日期

标定人失效期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标准中间液配制原始记录表

标准中间液名称:

配制

标准溶液名称

标准溶液等级及编号

标准溶液生产厂家

标准溶液浓度

标准溶液加入体积

溶剂名称

定容体积

配制温度

配制日期

配制浓度

配制人

失效期

备注

标准中间液名称:

配制

标准溶液名称

标准溶液等级及编号

标准溶液生产厂家

标准溶液浓度

标准溶液加入体积

溶剂名称

定容体积

配制温度

配制日期

配制浓度

配制人

失效期

备注

检验:检验日期:校对:校对日期:审核:审核日期:

质量记录

编号:-440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室内环境检测全步骤学习资料

检测全步骤 (一)采样前一天准备工作 1.采样点的选取:氨、甲醛、苯、TVOC一层和顶层必测,其他均匀分布,氡在低层 2.现场检测方案的编写 3.应检查大气采样器是否运转正常,电量是否充足,电量不足或欠压及时充电。 4.检查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苯活性炭管、TVOC采样管是否完好无损,若有损坏及时更换;检查上述实验仪器编号是否完整、清晰、唯一,若有缺失,及时修补完整。 5.检查大型气泡吸收管、具塞比色管是否已经用蒸馏水洗净并烘干。 6.检查苯活性炭管、TVOC采样管(Tenax TA吸附管)在采样前是否已活化,苯活性炭管活化条件为 350℃ 10min,TVOC采样管活化条件为300℃ 10min。 7.采样管的核查记录。要求在标准大气压采样管的阻力在5-10kP 8.准备好采样记录、见证记录、委托书,现场采样描述,备案表,检测方案并放在文件夹中,采样时携带。(二)采样前一小时准备工作 1.首先记录化学分析室的温湿度记录表 2.配制氨吸收液并将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①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 a.已配制好的氨吸收原液[C(H2SO4)=0.005mol/L], b.100ml容量瓶(专门用于配制氨吸收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 准确度), c.10ml刻度吸管1支(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原液[C(H2SO4)=0.005mol/L] ), d.10ml刻度吸管1支(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液[C(H2SO4)=0.0005mol/L]), e.刻度吸管管架1个(用于放置刻度吸管), f.滤纸1张,撕成四等份, g.100ml小烧杯1个(盛放50ml蒸馏水的),胶头滴管1个(吸取蒸馏水的), h.洗瓶1个(装满蒸馏水), i.250ml烧杯1个(盛废弃液)。 ②配制氨吸收液[C(H2SO4)=0.0005mol/L]步骤 取出专门吸取氨吸收原液的10ml刻度吸管,用氨吸收原液洗涤2次量取10ml氨吸收原液→至100ml 容量瓶中→盖上氨吸收原液试剂瓶玻璃塞→将10ml刻度吸管放回刻度吸管管架→在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2cm,再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上玻璃塞,旋转15度,上下翻转10次,翻转时旋转容量瓶→配制完成。 ③将10ml氨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取出专门用于吸取氨吸收液[C(H2SO4)=0.0005mol/L]的10ml刻度吸管,用氨吸收液洗涤2次,在盛放氨吸收液的容量瓶中量取10ml氨吸收液→打开大型气泡吸收管管帽,注入10ml氨吸收液(注意,注入溶液时,将刻度吸管末端管尖靠在大型气泡吸收管下部内壁上)→盖上大型气泡吸收管管帽→继续盛装下一个大型气泡吸收管,直至达到采样所需数量,并多做一个试剂空白和一个室外上风向空白。(例如:若采样点为10个,则需加12个大型气泡吸收管的吸收液) 若是氨吸收原液数量不够,可多配几瓶或是在容量瓶中氨吸收液不够10ml时,倒掉剩余溶液,用自来水洗涤3遍容量瓶,再用蒸馏水洗涤3遍,用此瓶再配一次氨吸收液。 3.配制甲醛吸收液并将吸收液装入大型气泡吸收管 ①所需实验仪器和试剂: a.酚试剂[C6H4SN(CH3)C:NNH2·HCl,简称M BTH], b.100ml容量瓶1个(专门用于配制甲醛吸收原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有少量蒸馏水不 影响实验准确度), c.100ml容量瓶1个(专门用于配制甲醛吸收液,使用前用蒸馏水洗净,若内壁留有少量蒸馏水不影 响实验准确度),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 工程名称 )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 ( 上岗证号 ) 报告人: ( 上岗证号 ) 复核人: ( 上岗证号 ) 审核人: ( 上岗证号 ) 批准人: ( 上岗证号 ) ( 单位名称 ) 二○○年月日 注: 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 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 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 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 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 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 5 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封面起算

首页 (单位名称)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室内环境检测现场见证单(首页)

二、检测依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 2. GB 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测标准方法 ------ 气相色谱法》 3. GB/T 1820 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甲醛测定方法》 4. GB/T 18204.25-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5. GB/T 14669-93《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注 : 检测单位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列出相应的规范。 三、检测设备 注: 多台同规格可用一栏 四、检测概况 注: 应包括抽样方式、检测原理和方法 1.氡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24小时,然后进行现场检测, 检测方法采用无源扩散收集法,方法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不大于25% (置信度95%),方法探测下限不大于 10Bq/m3。 2.游离甲醛的测试:预先将检测点房间的门窗关闭1小时,然后进行现场 检测。将空气采样器架好, 放上气泡吸收管,管中加入吸收液,调节采 样器的采样时间和采样气体流量进行采样, 样品采集完后,加入显色

环境项目原始记录表格

目录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3 氯化物原始记录表 4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5 COD分析原始记录表 6 二氧化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7 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8 无机含氮化合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原始记录表 10 总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11 总硬度分析原始记录表 12 pH、电导率、水温分析原始记录 13 高锰酸盐指数原始记录 14 挥发酚分析原始记录表 15 甲醛分析原始记录表 16 全盐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17

总磷分析原始记录表 18 二氧化硫原始记录表 19 六价铬、总铬原始记录表 20 溶解氧原始记录表 21 氟化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2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25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6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2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9 地表水采样记录 30 污染源废水采样记录 31 大气环境采样记录 32 PM2.5、PM10、烟(粉)尘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33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分析者校核者审核 者 共页第页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项目名称项目编 号分析项目样品性质仪器编号 检测依据采样日 期收样日期 培养时间年月日时室温℃ 至年月日时室温℃ 培养箱温度℃稀释水制备日期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分析报告标准格式

(工程名称)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上岗证号) 扌报告人:(上岗证号) 复核人:(上岗证号) 审核人:(上岗证号) 批准人:(上岗证号) (单位名称) 二OO年月日 注: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 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工程概况 ............................................. 二、检测依据............................................ 三、检测设备............................................ 四、检测概况............................................ 五、检测结果............................................ 六、检测结论............................................ 七、附件:(共页)..................................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附件二测点分布示意图 注:页码编排从圭寸面起算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环境项目原始记录表格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目 录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 2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 3 氯化物原始记录表 .......................................................................... 4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始记录 ................................................................ 5 COD 分析原始记录表 ......................................................................... 6 二氧化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 7 氟化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 8 无机含氮化合物分析原始记录表 .............................................................. 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原始记录表 ........................................................... 10 总氮分析原始记录表 ....................................................................... 11 总硬度分析原始记录表 ..................................................................... 12 pH 、电导率、水温分析原始记录 ............................................................. 13 高锰酸盐指数原始记录 ..................................................................... 14 挥发酚分析原始记录表 ..................................................................... 15 甲醛分析原始记录表 ....................................................................... 16 全盐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 17 总磷分析原始记录表 ....................................................................... 18 二 氧 化 硫 原 始 记 录 表 ............................................................... 19 六 价 铬、总 铬 原 始 记 录 表 ........................................................... 20 溶 解 氧 原 始 记 录 表 .................................................................. 21 氟化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 22 氟化物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 2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 2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 25 水中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 26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原始记录 ............................................................. 27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 29 地表水采样记录 ........................................................................... 30 污染源废水采样记录 ....................................................................... 31 大气环境采样记录 ......................................................................... 32 PM 2.5、PM 10、烟(粉)尘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 ................................................... 33 建筑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4)

原始记录表格

PH值原始记录表 方法依据:仪器型号:样品类型:化验日期: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水温PH值备注分析:校核:审核:

SS 原始记录表 方法依据:重量法(GB/T11901-1989)仪器型号: 样品类型: 化验日期: 烘干温度:103~105℃烘干 1h 恒重要求:两次称重的重量差≤0.5mg 悬浮物含量的计算公式:C (mg/l )=V B A 6 10)(?-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式样体积 (ml ) 称量瓶号 (滤膜+称量瓶)恒重A (g ) (悬浮物+滤膜+称量瓶)恒重B (g ) 试样重量 (B-A ) (g ) 样品浓度C (mg/l ) 1 2 平均 1 2 平均 分析: 校核: 审核:

CODcr原始记录表 方法依据: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仪器型号:样品类型:化验日期: 标准滴定溶液硫酸亚铁铵浓度计算公式:C(mol/l)= 标 V 250 .0 00 . 10? CODcr的计算公式:CODcr(mg/l)= V 1000 8 C V V 1 ?? -)( 标准溶液名 称标准溶液浓 度(mol/l) 标准使用标 准溶液体积 V(ml) 标准溶液滴 定名称 标定中消耗滴定溶液体积V 标 (ml) 标准滴定溶 液浓度C (mol/l) 空白消耗滴 定溶液体积 V0(ml) 1 2 平均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试样体积V (ml) 稀释倍数F 标准溶液加入量 (ml) 消耗滴定溶液体积 V1(ml) 样品浓度 CODcr(mg/l) 备注 分析:校核:审核:

总N原始记录表 方法依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仪器型号:样品类型:化验日期: 硝酸钾标准溶液浓度(mg/l)消解溶液主波长(nm)基线波长 (nm) 比色皿 比色皿光程 (nm) 检出下限 (mg/l) 测出上限 (mg/l) 10.0 碱性过硫酸 钾 220 275 石英10 0.050 4 曲线方程:C=f(Abs)公式C=Kl*Abs+KD 校正方法:浓度法Kl= KD= R2= 样品编号样品名称试样体积(ml)定容体积(ml)稀释倍数Abs 样品浓度C (mg/l) 备注 分析:校核:审核: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式

建筑行业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及报告标准格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968T-XBB896&NNJ66弘

(工程名称) 室内环境质量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报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复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岗证号) (单位名称) 二OO 年月日 注:审核人、批准人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合为一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我单位相关技术资格证书章无效。 2.本报告无检测、审核、批准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字无效。 3.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无效。 4.报告中如有改动痕迹或有错页、漏页者即为无效报告。

5.未经本单位书面同意的检测报告复印件无效。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 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检测单位: 地址: 邮政编码: 监督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二、检测依据 .................................... 三、检测设备 .................................... 四、检测概况 .................................... 五、检测结果 .................................... 六、检测结论 .................................... 七、附件:(共页) ............................. 附件一检测房间位置示意图

实验室原始记录管理

行政管理 SOP-实验室管 理 长沙晶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原始实验记录管理 一、目的及使用范围为规范实验记录本的使用以及加强对原始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及中南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所有原始记录相关事项。 二、原始实验记录内容 2.1原始实验记录具体内容 2.1.1原始实验记录的统一标准格式,要求原始记录必须有下列主要内容:项目 (课 题)名称、实验目的、研究内容、实验日期、实验条件、参考文献、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讨论及记录者签名。 2.2实验过程内容 2.2.1封面填写:要求写明本项目或课题的全名、编号、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实验记录人、实验起止时间。实验记录超过一本时,须按实验时间顺序编册。 2.2.2原始实验记录题头填写:须注明实验日期、空气温/ 湿度、实验参与人、实验题目等。 2.2.3原始实验记录的详细内容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本次实验所需的实验条件及实验材料、实验具体研究内容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实验设计原理及研究方法、 2.2.4实验研究方法应根据近实验设计的方法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所要采取的具体实验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工艺流程等内容。 2.2.5任一实验都应详细记录本次实验最适需温度、湿度,动物实验应注明动物实验室的级别、合格证书及发证单位。 2.2.6任一实验应将其实验材料的来源、样品的取样时间、原料特性等内容进行

记录。其实验设备、仪器的记录应包括仪器及设备的名称、厂家、生产批号、规格型号等信息。其原料药的记录应包括原料药的厂家、生产批号、批文、规格等信息。 2.2.7实验过程:详细记录本次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及所观察到的反应过 2.2.8实验结果:详细记录实验所获得的各种实验数据及反应现象,并做简要分析不得在实验记录本上随意涂改实验结果,如确需修改应征得项目或课题负责人签字同意。修改内容不得覆盖其原内容并注明修改时间和原因。 2.2.9如有参考其他文献应详细记录文献资料文题、作者、刊物(出版社)、页码、发表时间及期号(卷)等。如有要求应保留参考文献的复印件。 2.2.10当天实验结束时,所有参加实验的研究人员、记录员均应签名,并于当天交项目或课题负责人审核。 三、原始实验记录的书写规范要求 3.1原始实验记录是指在实验室中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图片、照片、声像等原始资料,是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的直接记录,可作为不同时期深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 3.2实验记录必须用统一格式带有页码编号的专用实验记录本记录。 3.3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每次实验必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3.4实验记录必须做到及时、真实、准确、完整,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严禁伪造和编造数据。 3.5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统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其它易褪色的书写工具书写;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应符合实验要求;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注释;属外文译文的应注明其外文全名称。 3.6文字记录应以中文工整书写,不得使用中英文外的字体书写。避免因使用外文出现文理不畅等问题导致今后的技术或法律纠纷。

水质环境检测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色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1.1铂—钴标准比色法 (一)检测步骤: (1)本批次均取透明的水样于比色管中,如水样色度过高,可取水样,加纯水稀释后比色,将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2)另取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及5.00mL ,加纯水至刻度,摇匀,即配制成色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度的标准色列,可长期使用。 (3)将水样与铂—钴标准色列比较。如水样与标准色列的色调不一致,即为异色。 (4)标准系列: 铂-钴标准液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色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样品编号:XL2019— 检测项目:浑浊度 检验依据:GB/T5750.4-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2.2目视比浊法—福尔马肼标准 (一)检测步骤: A、浑浊度10度以上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浑浊度250度的标准液(吸取含250mg硅藻土的悬浮液,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纯水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mL,置于250mL 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后移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即得浑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及100度的标准液。每瓶中加入1g氯化汞以防菌类生长。将瓶塞塞紧以免水份蒸发。 (2)将振摇均匀的水样盛入成套的250mL具塞玻璃瓶中。 (3)将水样与浑浊度标准液都摇匀,同时从瓶侧观察同一目标(如报纸铅字或划有黑线的白纸等),根据目标清晰程度,选出与水样所产生的视觉效果相近的标准液,读得水样的浑浊度。水样的浑浊度超过100度时,可用纯水稀释后测定。 B、浑浊度10度以下的水样 (1)本批次均取 mL比色管11支,分别加入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溶液(吸取浑浊度为250度的标准液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纯水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即得浑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及10.0mL,各加纯水稀释至100mL,混匀,即得浑浊度0,1,2,3,4,5,6,7,8,9,10度的标准液。 (2)取100mL水样,置于同样规格的比色管中,与浑浊度标准液同时振摇均匀,并进行比较,比较时由上往下垂直观察。 (二)本批次检测结果(度):报告结果为中位数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样品编号 比色结果1 比色结果2 比色结果3 报告结果 检测者:检测日期:年月日 校核者:校核日期:年月日

实验室原始记录簿管控要求

“检测的时间可能就一个小时,但花在记录上的时间加起来却多得多,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你还在为实验室记录繁重的工作量而烦恼吗? 实验室记录到底都有哪些必写不可的?哪些可忽略的? 如何对实验室记录进行高效管理?原始记录为何如此重要? 为什么使用LIMS信息管理,却在CNAS认可时被开不符合项? 实验室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应做到每项工作均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有执行必须有记录。因此,记录作为质量体系运行和完善的证据,成为实验室认可评审专家进行审查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是评审专家评判实验室是否具有规定的检测能力、是否符合认可准则的主要参数之一。 LIMS可以解放我们的烂笔头吗? lims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基本上可以让实验室做到无纸化办公,那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NO!它有可能让你在CNAS认可时被开不符合项,原因是数据不原始! 为什么呢?

看网友现身说法: 我们在分析中,有许多数据如称样质量、移取体积都不可能直接录入到LIMS,而是先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再输入到LIMS中。这样一来,评审老师就认为,LIMS上面的数据就不是最原始的数据了,而是从小本子上抄下来的。 所以,后来,我们就又有许多记录了,比如天平、折光率、色度,粘度、水份等等,经常补记录,写错的还需盖更正章。 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如何炼成? 一个合格的实验室应该做到,无论从其试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发,从中抽取试验记录并根据手册的流程图和程序文件,向前或向后追溯都可以溯源到整个实验流程的端点,甚至对整个流程中所使用过的仪器、参与此流程并签字的人员都应可以进行追溯,比如:对仪器可以追溯其使用记录、期间核查记录、维修记录、周期检定记录、量值溯源等,甚至连该仪器购置流程中的记录都可追溯到。对人员可以追溯其上岗证明、培训记录、培训计划等。 告诉你:记录有多重要? 在认可准则中,“记录的控制”被列为15个管理要素之一,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室管理活动之中。由于“记录”能直接反映出实验室整个管理体系的活动情况,CNAL对实验室的评审将“记录”列为审核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欢迎阅读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1.3 1.4. 1.5 1.5.1 1.5.2 1.6 结束)、 1.7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2.采样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2.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口密封,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3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光线检查滤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停止使用。 2.4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的颜色,如果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作废。

2.5现场空白样的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的吸收瓶封口膜打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空气中,采样后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的颗粒物负载量,否则次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 2.6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的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子。 2.7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温度)。 2.8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止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 2.9 2.10 2.11 2.12 3. 3.1 3.2 1 ? ?2 ? ?3 ? 3.2.2 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 3.2.3排放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一般情况下,可向被测污染源所在地区的气象台(站)了解当地的“常年”气象资料,其内容应包括: 1)按月统计的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 2)按月统计的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 3)按月统计的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 如有可能,最好直接了解当地的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污染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了解当地“常年”气象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对监测时段的选择作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