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论文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论文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结直肠癌预防(优选.)

结直肠癌 「疾病简介」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大肠癌生长很慢,潜伏期较长,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实际上大肠癌是最易自我筛查的病症,如能早期发现也是最能治愈的病症。虽然大肠癌可防可治,但是在我国实际上超过80%患者确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早期诊断率仅10-15%。 「流行病学」 2015年癌症数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数为37.63万人,死亡数为19.1万人。其中男性发病数为21.57万人,死亡数为11.11万人;女性发病数为16.06万人,死亡数为8万人。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1.5倍,并有连年上升趋势。

在年龄上,发病率主要集中在60~74 岁的年龄范围,占总体发病人数的41.23%,而45 岁以上发病的患者占所有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93.28%。 在死亡率方面,45 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为95.18%,整体表现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60~74 岁和75 岁以上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别为36.13% 和40.10%。 「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的相关因素;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二)遗传因素 大约5%到1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基因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家族癌症综合征,并导致他们患上疾病。遗传性结直肠癌分为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MUTYH- 相关性息肉病(MAP)、P-J 综合征、幼年息肉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阳性家族史结直肠癌。 (三)其他高危因素: 1、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一般认为绝大部分大肠癌均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样息肉看做是癌前病变。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2、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而病程长者。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三位和女性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男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746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10%;女性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614000例,占所有恶性肿瘤9.2%。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都非常大,这一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WHO的2012年数据,发病率最高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发病率最低的西非国家的10倍左右;死亡率最高的西非国家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是中东欧国家的6倍左右。 大肠癌作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1000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000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作为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开展积极的肿瘤防治对策,对降低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制定具有本国特色的防治特色时,既需要结合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又需要积极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在结直肠癌筛查普查中的既得经验,节省摸索时间和费用,因此对全世界、全亚洲、西方发达国家和本国的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帮助政府制定流行病学筛查普查策略、预算相关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的流行病学及临床基础研究。 可惜的是,目前整个中国在结直肠癌领域仍然缺乏足够完善的流行病学数据库及数据系统,对全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难以获得可信赖的分析结果,而难以获得在全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相关政策或筛查普查方案。而在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以地区为主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较完备,其分析结果具有局部地区适用性,由于结直肠癌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对其分析结论对周边或其他具有类似生活方式的地区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在亚洲及世界中的发病率变化情况,并重点依托上海市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与美国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上海作为中国的发达地区,近30年来生活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对上海,特别是上海市区人群(覆盖约619.5万市区居民)近30年来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对其他经济逐步发展、生活方式逐步西方化的地区制定流行病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大肠癌的发病率的变迁

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分析

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7-12-13T12:10:58.7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2期作者:王登基[导读] 结直肠癌在肿瘤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析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汇总新辅助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结直肠癌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直接手术,试验组则是先行新辅助治疗后再予以手术,比较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1.05%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11%,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情况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能使患者的病症情况得到改善。【关键词】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结直肠癌;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010-02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new adjuvant treatment of value analysis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treatment summary the clinical value of neoadjuvant therapy.Selec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84 cases of patients as research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rm of digital. It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of 42 cases, surgery directly to the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is a leading new adjuvant therapy after surgery,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studied.Results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fficient, 73.81% is control group 92.86%,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data contrast exist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Trial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f tumor siz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data contrast exists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oadjuva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its treatment effect significantly, can mak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d. 【Key words】Neoadjuvant therapy;Locally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Clinical effect 结直肠癌在肿瘤疾病中属于临床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易引发患者出现便血,贫血,消瘦,排便异常及肠梗阻等病症表现。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该病症的主要手段,术后再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如:化疗及放疗等,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主要实施姑息手术或者非手术治疗[1-2]。新辅助治疗不仅能使肿瘤局部复发率降低,手术切除率提升,而且还能将部分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分期降低。为进一步探究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患有局部晚期结肠癌7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单双号的形式对其分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区间29~76岁,平均年龄(52.3±2.6)岁;病灶平均大小(51.35±17.79)mm。试验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区间30~77岁,平均年龄(53.6±2.4)岁;病灶平均大小(52.27±18.31)mm。根据上述所述,把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情况对比(P>0.05),组间数据资料情况可比较。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3] (1)纳入标准:经检查,被选患者均与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病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无严重精神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内科病症患者;伴有肝功能异常症状患者;伴有血常规异常症状患者。 1.3 方法 予以试验组实施手术、术后放化疗及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1)放疗:选用6mv-X线,95%PTV 50Gy为总放疗剂量,每日1次,每次2.0Gy,每周五次。(2)化疗:放疗需和化疗同步进行,实施FolFox6方案:5-氟尿嘧啶(5-FU)300mg/m2静脉注射d1+5-氟尿嘧啶2.2至2.4g/m2微量泵入46至48小时;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200mg/m2CF(亚叶酸钙)注入患者体内,2小时,d1-6;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将85mg/m2奥沙利铂(L-OHP)注入患者体内,2小时,d1;三周重复。在行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予以扶正和止吐、对症和保肝等治疗,举例:若白细胞未超过3.0*109/L则需实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将白细胞提升。(3)评估:在化疗两个周期与放疗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通过对盆腔或者腹腔MRI/CT复查,对手术治疗效果实施评估,然后依照影像学情况和体查对手术予以决定。(4)手术:新辅助治疗完毕,休息14天后进行手术。行手术治疗时可选择单纯造瘘、姑息切除及根治性切除等方式进行。直肠癌依照肿瘤距肛门距离不同予以Miles术或者Dixon术,若无法根治切除,则实施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术+姑息切除,若无法切除则采取单纯乙状结肠双口造瘘;若左半结肠癌无法根治,则须予以单纯横结肠造瘘术或者姑息切除术,若可以根治可采取根治术;对右半结肠癌实施短路手术或者姑息切除术,以及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术后放疗:转诊至有放疗设备医院后回我院进行手术。在行手术期间,若医护人员无法完全切除肿瘤,或者不能切除肿瘤,可采取术后继续放疗,50Gy为放疗总剂量,每天1次,每次2.0Gy,每周五次。(6)术后化疗:化疗方案和术前FolFox6方案相一致,共六个疗程。予以对照组实施术后化放疗、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可参照试验组。 1.4 评价标准[4] 将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相关诊断标准作为依据,评定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与临床病症,相比治疗前,疾病症候积分下降程度不低于70%;有效:经治疗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相比治疗前,疾病症候积分下降程度在70%至30%区间;无效: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情况未改善,甚至加重,相比治疗前,疾病症后积分下降程度未超过3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 12.0软件进行,以卡方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

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内科治疗的亮点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ー。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自2017年公布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医生对结直肠癌标准化诊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结直肠癌的标准化诊疗水平。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已于4月25日正式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见面。对此,医脉通特别连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爱萍教授,从内科视角解读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更新的亮点。 周爱萍教授

主任医师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胃癌/智慧医疗专委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结直肠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道肿瘤MDT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CGOS)副干事长 胃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脉通: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您认为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方面有哪些亮点? 周爱萍教授:2020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于4月25日正式在线上发布。2020版指南基于近两年结直肠癌领域内科治疗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内结直肠癌领域的诊疗现状和基于专家经验的共识进行了更新。围手术期治疗方面,2020版指南基于IDEA研究的最新结果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长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增加了对高危的II 期结肠癌,可考虑3个月的XEL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II期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T4,低分化,脉管瘤栓,淋巴结切除数量不足12个、肠梗阻/穿孔。IDEA研究主要考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时长是否可以从传统的六个月缩短为三个月。研究结果显示对于III期和高危的II期结

2021年晚期结直肠癌年度十大研究进展(全文)

2021年晚期结直肠癌年度十大研究进展(全文)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其诊治仍然充满挑战。1月31日,由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与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0抗肿瘤新药研究及肿瘤治疗年终大盘点”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召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晚期结直肠癌年度治疗进展。 免疫治疗 1、KEYNOTE-177研究 KEYNOTE-177是一项旨在评估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治疗(FOLFOX或FOLFIRI化疗±靶向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用于一线治疗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终点是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安全性。 2020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位随访32.4个月后,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CR)依据RECIST v1.1评估的PFS数据证实,帕博

利珠单抗组的中位PFS优效于化疗组(16.5个月vs 8.2个月),并且ORR提高了10.7%。 2020年ESMO会议上更新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数据,由EORTC QLQ-C30、EORTC QLQ-CR29以及EQ-5D-3L三个问卷评估,共纳入294名患者。结果显示,与化疗组相比,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的QLQ-C30整体健康状况(GHS)/QoL评分和EQ-5D VAS评分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改善。与化疗组相比,接受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观察到GHS/QoL、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疲劳等方面的恶化时间(TTD)均显著延长。 2021年ASCO-GI会议上报告了PFS2(从随机分组至二线治疗出现进展或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的分析结果,与化疗组(23.5个月)相比,帕博利珠单抗组的PFS2未达到,帕博利珠单抗较化疗临床有意义地改善了MSI-H/dMMR型mCRC患者的PFS2。 数据支持帕博利珠单抗作为MSI-H/dMMR型mCRC患者新的一线标准治疗。 2、REGOTORI研究

局部晚期直肠癌精准治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精准治疗路在何方? 来源:丁香园作者:grazy33 近日来自纪念斯隆- 凯特琳癌症中心的Garcia-Aguilar 教授在JCO 发表了关于局部晚 期直肠癌(LARC)治疗的综述,文中总结了LARC 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这些争议可能正是未来LARC 研究的方向。 随着外科病理学的发展、外科技术和仪器的改良、新的成像方式的出现以及新辅助治疗的广泛应用,结直肠癌的治疗在过去30 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患者的局部复发(LR)减少,生存期和生存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沿直肠系膜筋膜锐性分离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术式。发生于肛直肠环附近的LARC 涉及肛提肌或肛门外括约肌,沿直肠系膜筋膜切除的术式会在肿瘤靠近环周切缘处形成「外科腰」(图1A 和1B)。 图1.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示意图。(A-B)蓝色箭头指示ELAPE 手术标本的「外科腰」,(C-D)橘色箭头指示没有「外科腰」的ELAPE 手术标本,(D)接

受放化疗的LARC 患者ELAPE 手术标本,白色箭头指示完整的直肠系膜,橘色箭头指示没有「外科腰」 但即便采用TME,与保肛手术相比,腹会阴联合切除(APE)的环周切缘残留肿瘤阳性率更高进而导致LR 增加。除了肿瘤生物学和侵袭模式不同,切除范围不够可能是重要原因。近年出现的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术式,切除范围包括全部肛提肌、直肠系膜和肛管。其优点在于明显降低了术中穿孔率、切缘阳性率及LR,而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目前仍然存在争议。该术式最早在欧洲被采用,但基于人群的调查分析并未显示该术式优于标准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尽管如此,肛提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强调了制定手术方案时完善术前影像学以及精准的外科技术的重要性。 微创TME 腹腔镜已经成为结肠癌治疗中的优选方法,但直肠癌手术操作空间狭小、难度更大,限制了腹腔镜的应用。 3 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腹腔镜操作与开放式TME(表1 和2),结果显示与开放式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操作手术时间延长,但出血量较少、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且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死亡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切缘残留肿瘤阳性率和淋巴结检出量两组无显著差异。 由于这些临床试验开展的时间、试验设计、纳入标准、随机化及新辅助治疗应用的差异,切缘阳性率在腹腔镜组差异很大。CLASICC 是在腹腔镜开展早期进行的,操作技术尚不熟练,而COREAN 则是在近期有了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后完成的。这些数据提示随着操作经验的累积,腹腔镜的一些技术限制可以被攻克。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 位,其中新发病例37.6 万,死亡病例19.1 万。其中,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结直肠癌诊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诊断技术与应? (?)临床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疾病史和家族史 1.结直肠癌发病可能与以下疾病相关: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息肉、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血吸虫病等,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病史。 2.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结直肠癌发病率的

6%左右,应详细询问患者相关家族史: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等。 (三)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评价、全身浅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的情况。 2.腹部视诊和触诊,检查有无肠型、肠蠕动波、腹部叩诊及听诊检查了解有无移动性浊音及肠鸣音异常。 3.直肠指检:凡疑似结直肠癌者必须常规作肛门直肠指检。了解直肠肿瘤大小、大体形状、质地、占肠壁周径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肿瘤向肠外浸润状况、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无盆底种植等,同时观察有否指套血染。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2.尿常规:观察有无血尿,结合泌尿系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侵犯泌尿系统。 3.大便常规: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 4.粪便隐血试验:针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5.生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 6.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治疗前、评价疗效、随访时必须检测C E A、C A19-9;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A F P;疑有腹膜、卵巢转移患者建议检测CA125。 (五)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适用于病变位置较低的结直肠病变。 所有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推荐全结肠镜检查,但以下 情况除外: 1.一般状况不佳,难以耐受; 2.急性腹膜炎、肠穿孔、腹腔内广泛粘连;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FOLFIRI方案[伊立替康(CPT-11)+5-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钙(LV)]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CPT-11 180 mg/m2,持续静脉滴入90 min,第1天;四氢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氟尿嘧啶0.4 g/m2,静脉推注(四氢叶酸钙之后用);氟尿嘧啶2.4 g/m2,持续静脉灌注(经化疗泵灌注) 46 h。每14 d重复。观察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1例(2.3%),部分缓解(PR)18例(41.9 %),稳定(SD) 12例(27.9%),疾病进展(PD) 12例(27.9 %)。不良反应主要为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胆碱能综合征。结论FOLFIRI 方案用于晚期结肠直肠癌一线治疗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有效化疗能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1]。伊立替康(CPT-11)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以其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经国外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疗效可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43例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18~70岁,中位年龄51岁。包括直肠癌11例,结肠癌32例,均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腺癌,并有影像学证实为晚期大肠癌患者,有可测量病灶,近1个月均未经化疗及放疗。转移部位:肝脏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18例,骨转移13例,肾上腺转移1例,其中多处转移者24例。有可测量病灶,CT检查病灶≥1 cm,其他检查(如临床检查、胸片) 病灶≥2 cm;体能状况评分(卡氏评分)≥70分;癌胚抗原(CEA)异常者14例,糖类抗原19-9(CA19-9)异常者11例。43例均无肠道炎症,亦无腹泻病史、肠梗阻(包括不完全性肠梗阻病史),无影响认知能力的神经或精神异常史,无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异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具体用法为:国产伊立替康(江苏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90 min,第1天;四氢叶酸钙4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氟尿嘧啶0.4 g/m2,静脉推注(四氢叶酸钙之后用);氟尿嘧啶 2.4 g/m2,持续静脉灌注(经化疗泵灌注) 46 h。每14天重复。 14 d为1周期。用药前预防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常规盐酸洛哌丁胺备用,并嘱避免进食奶制品、粗纤维食物及胡椒、咖啡等。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的患者,立即口服盐酸洛派丁胺4 mg,口服2 mg/2 h,并据情况予补液,直至症状缓解12 h停止。治疗后如症状未控制或加重,盐酸洛哌丁胺应用48 h后停用。同时补充电解质及液体,加强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化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每1周期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体力状况评分(卡氏评分),同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剂量或停止治疗。当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腹泻,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时, CPT-11和5-FU剂量应减少15%,治疗可以推迟1~2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