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王乃平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决定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对实验改进与创新,可以使实验更具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1. 实验本身的现状分析。在组织实验活动时,有时会碰到一些影响实验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如因实验时间、季节的因素而导致实验不能在适当时间内开展;或因实验成本过高、材料不易获得而导致实验无法实施;或因实验技能要求较高而使实验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或因实验方法不佳而使实验现象、效果不太明显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正常开展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2. 实验案例的现状分析。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种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苏科版、上海科学教材等)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这些素材各有特色,加之一些优秀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改进创新了许多实验设计,成果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网络上也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国外也有一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趣味实验,各种改进与创新的成功案例很多。但这些实验改进创新的的成果缺乏整合利用。学习优秀的实验创新案例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资源。

3. 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当前师生开展实验普遍以教材为蓝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活动,对实施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质疑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比较淡泊,习惯于重复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要么回避,要么绕道,失去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师生

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以上背景及思考,将问题提炼,上升为课题,于提出本课题,省实验教学研究中心于同年9月30日批准立项。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涵义:对初中生物实验本身的改进与创新以及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本身的改进与创新包括对传统或现有实验自主改进与创新,他人实验改进资源的开发和对原来没有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是在实验教学方法和程序上有新的改进与创新。

本研究通过开展实验活动,确定研究问题,通过资料检索以及实践活动,将一些优秀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案例加以整合,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的资源库,另一方面用创新案例激发教者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从而使教者大胆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建立起“实验中发现问题,对问题加以探索与创新,开展教学活动完善案例”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模式,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师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确定课程意识。教师要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要树立资源意识,有效开发利用资源。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要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要强调自我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

2.创新教育思想:人在创造性思想方面具有连续性的思维品质,对一个人来说它不是全有全无的,或突然出现的。创造性思维和其它形式的思维没有绝对的界限。每一个人都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没有

本质的不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新颖的东西。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应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重点之一。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专题研究,使初中生物实验的设计更科学、更切实可行;实验操作更简洁、更生活化;实验效果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2.在研究中转变教师的创新意识,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使生物实验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研究重点:实验本身的改进与创新。研究难点: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四、研究内容

1. 实验本身的改进与创新的研究。针对实验中材料、器材、药品、装置、方法、步骤、时间等存在的“问题”,找准创新点进行研究。

2. 实验改进与创新成果案例的开发与研究。他人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国外中小学科学学科中的一些创新的趣味实验活动。

3. 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研究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模式。研究一些抽象的理论性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模拟实验等来化抽象为具体。

4. 实验主体相关创新问题的研究。研究师生在实验中问题意识的产生、研究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实验改进与创新的评价等问题。

五、研究思路

1.从文献资料中获得启示。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实验文献,利用文献资料获得实验选题,利用文献资料提炼实验研究思路。

2.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创新点。从“问题”的实验情境中寻求创新点,在改进“缺陷”实验中产生创新点。

3.把改进案例进行前后类比论证改进的实效性。

4.把改进案例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加以验证,将优秀的改进案例加以推广,扩大受益面。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工作

一.研究过程

1.课题申报论证阶段(2009.8——2010.9 )

本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调研法开展研究活动。

主持人针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在省实验教学研究中心的课题指南的引导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合,提炼出研究的课题,确定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开展相关调研工作。组织部分人员进行研究前期准备工作,撰写课题申报议定书,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获批准立项之后,根据课题发展需要,优化组合课题组核心成员。组织课题研究小组会议,通过文献检索收集资料,制定细致的研究计划,准备课题开题论证的相关工作。

本课题在市教育装备中心及市教研室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研究成员由几所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姜堰教育局教研室生物教研员担任课题研究指导,省姜堰中学生物特级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理论指导,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以及建设高度提供了保障。几所骨干学校的研究团队也保障了本课题研究的宽度。

2010.11.6 在泰州教育局召开开题论证会。课题的前期研究准备以及课题详细的实施方案得到专家组的肯定,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正式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研究阶段2010.11——2011.10

本阶段主要采用实验法、案例研究法开展研究活动。

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集中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的思想认识。对课题的运作与要求进行指导形成制度。

在南苑学校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认真学习了整个课题研究方案,传达专家组成员的论证建议,对研究计划进行了微调。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几个子课题组成员认真制定了本组的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明确分工与研究任务,确定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特长,在课题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不分家,明确子课题第一责任人。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对每一个需要研究的内容利用文献检索查找其他人在该研究中所做的改进与创新工作,根据自己的实验设想,改进一些实验操作中的制约因素,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设计;对实验效果不明显,实

验成功率较低的实验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对成本较大或不易找到的一些实验材料,研究替代实验材料;对一些抽象理论性的内容,研究利用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对小组讨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探索,确保实验改进之后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把各版本教材中实验除特殊情况,做一次完整实验操作,获得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记录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各成员的实验记录收集汇总,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形成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思路:“问题——探索——改进创新”。

2011.4对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通报给每位课题组成员,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改进案例,分析改进的方法,带动学生参与实践,检验改进的效果。对部分改进案例又进行了补充性研究。在励才学校申明凤老师,高燕老师上了两节实验改进案例课,效果很好。

2011.5 课题主持人在泰州实验学校对参加省生物实验技能大赛的六位老师进行培训,将阶段性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在三次培训中又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积累一部分实验改进创新案例。所培训的六位学员中,有两人在江苏省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0.7-8 课题组成员利用假期阅读杂志等文献中相关实验改进案例,对相同实验的不同改进进行比较思考,实践,并在QQ上与课题组成员开展交流。

2011.9主持人对新学期的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对课题组的研究资料提出撰写研究论文。课题组的老师对自己研究的案例进行推敲整合,老师将前期研究资料报送。

2011.9.26-27参加省实验课题研究中心在扬州召开的课题研究中期评估现场会。

2011.9.28向课题组成员传达会议精神,要求对前阶段的研究成果加强整合和提升。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对前期研究资料进行审核。主持人对子课题一组资料进行审核、筛选、否定、评价等与各专题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反复修改和完善上报资料。主持人审核最后完成《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汇编》的中期成果汇报材料。并交课题组指导老师李鸿喜征求意见。

2011.11在省泰中附属初中通过专家组的研究中期论证,前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课题组高燕老师代表泰州参加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3.课题研究案例实践阶段(2011.11——2012.9)

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活动。

将各小组研究方案集中整理,集体研讨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对每项优化的实验方案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对实验改进前后进行论证分析。

分别在南苑学校、励才学校、二附中三所学校开设了六节实验教学改进创新的研讨课,研讨活动向全市初中生物教师开放,激发了广大教师对实验改进创新的积极性。并将优秀实验改进案例向全市推广,有效带动了我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课题组成员集中听课,比较实验方案,确定研究成果,形成书面文字,撰写研究论文。组织实验课观摩活动,参与主管部门的赛课活动,组织学生实验兴趣小组,评价实验改进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尝试探究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模式:“选题——自主设计——合作探究——撰写报告”。(该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深入研究不够。)

在全市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大赛中,课题组三位老师获得一等奖。申明凤、高燕老师的实验课在泰州市课堂教学评比中双获一等奖。

总结前期实验改进创新案例,整理汇编成册。

4.课题成果总结提炼准备结题阶段(2012.9——2012.12)

根据研究进度,将所有研究成果汇编(案例汇编、研究论文汇编、课堂教学案例汇编、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整理过程性资料完成结题报告。提请专家组鉴定。

这一阶段,主持人参与省教研室组织的生物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改进与修订研讨会,对苏科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四则实验进行了完善与补充。二.研究工作

1. 抓好常规管理,注重研究过程。

开展长期实验研究与定期研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课题研究中与省市级多所学校教师进行交流活动(南京、镇江、淮阴、泰州等),多次邀请市教研专家、高中生物学科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与指导。

关注课题研究全过程,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定期开展研究总结,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汇报工作。研究过程按序推进,不做表面文章,不流于形式,真正以研究带动教师成长,带动区域内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2.坚持团队研讨,注重改进论证

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明确自己的研究内容,通过检索、质疑、实验、发现、改进等活动形成改进与创新案例。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子课题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改进后的实验方案,反复进行实验探索,确保实验改进之后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再通过课题组的集中论证。

以团队作战,既分享了大家的研究成果,又分享了集体的智慧;既增加了研究的数量,又提高了研究的质量;既改进了实验,又推进了创新思维。

3.强化改进检验,注重教学实效

对每项优化的实验方案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对实验改进前后进行论证分析。课题组成员集中听课,比较实验方案,确定研究成果,形成书面文字,撰写研究论文。组织实验课观摩活动,参与主管部门的赛课活动,组织学生实验兴趣小组,评价实验改进效果。

改进与创新不是为了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使改进的效果真正落实在实验教学活动中。课题组成员18人次获得省市级各项基本功评比一等奖,与实验改进创新的研究成果密不可分。

第三部分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通过对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更易操作、更低成本、方案更优、成功率更高;有利于有效正常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2.通过成果推广,推动了区域内实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提升研究能力,激发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4.有利于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提高课堂教学与实验的实效性

实验教学本来就是生物课堂教学最精彩的部分。而材料易取、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效果显著的实验更是激活课堂的着力点。教材中的实验通常具有经典性,但因时、因地、因人、因物、因财等因素实验的实效性可能大打折扣。

从教学实际出发,借鉴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

情况所进行的改进与创新,这样具有“校本特色”的案例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许多微型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立竿见影(发酵实验改进过程),许多零成本实验的实验改进与创新(一袋一瓶一根枝条探究蒸腾作用),许多废物利用的实验改进与创新(眼球成像的实验改进),许多就地取材的实验演示(肾单位模型)对课堂的影响不仅是真知获得的快速显著,更是对时间的节约、材料的节省、方法的优化,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熏陶,创新思维的启发。

校本式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无论对课堂教学,还是对本身实验的实效性来说,其效果都是显著的。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做实验”,“改实验”与“创实验”对教师来说,是实验教学工作中不同的三个层次要求,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依教材而教,缺乏质疑,缺乏反思,缺乏行动。在本课题的引领下,推动了一个研究团队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查找资料,主动寻找创新点,主动探求新材料、新方法,一些成员在生活中寻找到创新和改进的灵感,在改进与创新中获得成就感,为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蕴积持续行走的力量。一些实验经过一改,二改,甚至十多次的改进;一天,两天,甚至一两个月的反复尝试才获得实验效果的最终改进;一个人,两个人,甚至一群人的智慧结晶才使得实验更趋于完善。在行走中,教师看似辛苦,却在享受乐趣,无形中提高了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装片中气泡的消除过程)

四、通过实验提高技能,通过改进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做实验体现的是技能,而改进实验则反映的是反思行动的过程,创新实验则可以看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创新教育从何谈起,就从实验开始!既包含了思维的创新,又包含行动上的创新。如果教师都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焉谈创新教育。通过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研究,其效果显而易见。实验改进创新的主体是师生,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参与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教育的过程。改进创新总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原有实验都不知道,哪谈改进?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向学生渗透教师创新的思维与实践历程,在分享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成果中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学生也经常会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也在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上动脑筋。在实验教学中,为了将一些单纯的验证转化为探究实验,启发学生小组自主设计方案,也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

五、研究的直接成果

1.自主开发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33则,实验教学设计与模型创新案例16则。

2.撰写实验研究性论文20篇,发表与实验相关省级论文10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1篇,获奖多篇。

3.课题组教师在实验技能赛及课堂教学比赛中有18人次获各级各类奖项。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1项,泰州一等奖2项,泰州三等奖2项,姜堰一等奖11项,二等奖1项。

4.研究成果推广指导教师参加省生物实验技能大赛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第四部分研究的后续思考

1.实验改进与创新是一项没有终点线的教科研工作。

一则成功的实验改进与创新案例的开发有些看似“得来全不费功夫”(灵感的瞬间显现,即使灵感,也离不开日思夜想),而大多数则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即使灵感,也离不开日思夜想)。当前开发的案例数量还是有限的,还需要持续研究下去,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教师团队创新意识有所转变,但这项需要创造智慧的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些人行走得非常缓慢。但是通过研究,对一个团队的开发创新意识的作用却是非常显著的。

2.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比对实验本身的改进创新更重要。

改进案例对学生的认知效率虽然有更大帮助,但真正创新的过程是在改进行动中。改进得再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作用并不显著。目前改进创新的主体还主要局限于教师层面。只有对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才能为学生开展创新搭建更大的舞台。那就需要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失败和纠正失败的机会。我们在此也做了点滴尝试,给学生研究的思路,对过程、方法、器材的选择,甚至条件都没有明确的限制,允许他们适度的不规范,指导他们的失败反思。我相信,经历了这些过程的学生,其体验一定是丰富的,持久的,甚至还是具有发展性的。

对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的主体是教师,与学校领导层关系不大。完全在于教师的学科意识、教育精神。对实验都不做的教师空谈实验教学的意义就毫无价值了。我们需要实验技能上的标兵,我们更需要坚持实验教学的标兵;需要实验改进创新的标兵,更需要把实验转化为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这一份责任无法用分数也考评。能够举证全校每班学生每学期做足十次实验的才是真实的实验先进学校,教师也才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科学教师。

3.实验教学的管理也是需要改进的。

省级花费巨资,当地政府投入资金,实验室建设得近乎完美,有些学校,人人都可以有独立动手的机会,然而真正的使用率有多少,几年前,我参与过一些调查,属于摆设的太多。上面的督查,结果皆大欢喜,做,未做,检查没有不过关的。其实上面知道,下面也清楚。为什么落实不到位。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做所获得的知识还不如通过讲解来得快和全;做实验是着眼长远发展,不做是图眼前方便;做对知识暂时掌握的效率未必明显,领导也懒得过问;实验教学过程太麻烦,弄不好还会惹安全麻烦;实验员近似于二线人员,或是不能做,或是不想做。所有的管理制度都成为墙上的制度。

把实验落实到位,我设想进行区域内资源整合,一是物质性整合,二是人员整合,三是实验教学过程性整合。将闲置的许多设备、仪器进行区域集中,实验人员集中,形成区域性实验中心,所有实验仪器、过程管理由中心落实,过程录像。这样设想的好处在于有利于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实验团队的协作行动形成实验研讨氛围,有利于对过程的监控管理,设备的保养维护等。采用工具箱(如美国POSS工具箱)进行流动化的区域内实验教学活动。

[创新生物实验]初中生物创新小实验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 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加碘的淀粉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加碘的淀粉溶液退色的程度越大 六、实验过程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管理制度中查看更多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本文关键词:改进,实验,创新,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本文简介: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动带来大收获。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生物学是一门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本文内容: 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动带来大收获。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生物学科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生物学》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与创新,以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改实验材料,实现实验教学的高效 实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要做个有心人,总能找到合适的实验材料。案例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中,通过验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可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教材中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将一枝百合花或一段芹菜插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在水中滴少许红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将材料纵切或横切,观察各部分颜色有什么不同。不足之处:在实际实验时,发现用芹菜做材料,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芹菜很快萎蔫;使用百合花做材料,现象明显,可实验成本较高。改进方法:发

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

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 【摘要】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随着教材的改进,实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但是因为课时等原因的限制,很多教师并不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需要通过提升教师的理解,改进生物实验课现状,同时广泛取材,从实验材料、方法上对实验实行创新,节省课堂时间,化繁为简;改变实验方式,从实验设计上实行创新,促动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实验改进生物教师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获得相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是其基本手段。新课标实施中强调了增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特别是注视实验教学的设计的多元化。本文就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实验教学中几个实验的改进。 一、植物蒸腾作用实验 (一)·实验探索目的 1、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的过程。 2、探索植物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3、探索植物叶片上下表面蒸腾作用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但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所以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2、蒸腾部位:(1)叶片:通过叶片表面上的气孔实行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约占总蒸腾量的90%以上。通过叶片表面的角质层实行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约占5%~10% (2)茎枝:从茎表皮的皮孔实行蒸腾称为皮孔蒸腾约占0.1%)。 3、不同植物的叶、同一植物不同的叶、同一片叶的不同部位(包括上、下表皮)都有差异,且受客观生境条件的影响。浮水植物只在上表皮分布,陆生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可能有分布,一般阳生植物叶下表皮较多,上表皮接受阳光,水分散失快,所以上表皮少。 (三)·实验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四枝粗细相近的阔叶枝条,如桃枝条;取四株大小相同且叶数相同的嫩枝。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_翟天智

第27卷第7期 2011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Vol.27No.7 2011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44-02 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翟天智(江苏省连云港东港中学江苏省连云港222046) 生物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和发现知识,在动手动脑中发展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加强改进与创新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仅介绍课标苏科版初中生物实验教科书中实验的几点改进与创新。 1实验改进 1.1实验材料的改进 实验材料的恰当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果所需实验材料的采集难度大或用了某种实验材料而实验现象不明显,则可考虑改用其他实验材料来替代。如,在“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如选用桃花,一方面桃花采集的难度大(果园的桃花,果农不给采,观赏用桃花,管理人员不准采,如采摘会影响结果或观赏效果),且桃花的胚珠不易观察到。如果选用扁豆花,则不仅取材方便,而且可清晰地观察到胚珠。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可分别选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六大器官进行探究,也可改用黄豆芽进行探究,改用黄豆芽后还可以不用遮光处理。如,在“观察河蚌”的实验中,如果买不到河蚌可以用海水中的贝类代替。如,在“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中,选用核桃仁鉴定食物中的脂肪并用食用油作对照,结果呈现在滤纸上效果更好;在“维生素C的鉴定”实验中选用维C片与柠檬汁对照,效果更明显等。如,在“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的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蚕豆叶效果明显,气孔周围的保卫细胞饱满。选择单子叶植物如水仙,吊兰的叶做实验材料也很不错,气孔排列有规则,一排排的容易找到。也可用清水、糖水对比观察气孔的开闭进行拓展探究。 1.2实验用具的改进 在某些实验中,有的实验用具不利于实验的观察,实验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可适当调整和改进。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水温保持在37℃是实验的一大难点,常用的方法是将冷、热水交替加入调节;也可以使用酒精灯对水浴烧杯进行间断性的加热,但这两种方法操作都很麻烦。 改进后可用保温杯来代替大烧杯,还可以请学生用手紧握试管来代替37℃水浴加热,实验效果都很好。如,在“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的实验中,教科书上用保温杯固定在铁架台上,这样很不方便。可改用家用的暖水瓶,在木塞上打眼,将温度计插入瓶中即可,暖水瓶也不用倒扣,温度的变化也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如不在木塞上打眼,可用棉花裹上温度计后塞口,实验结果同样容易观察到。如,在“观察蚯蚓的运动方式”实验中,将蚯蚓放在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做对比,往往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理论预设相反,如改用光滑的玻璃和毛玻璃,或用两块相同的薄木板,一块板上打蜡或抹上植物油做实验,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强,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1.3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一些小小的改进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如,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中,为了达到很好的观察效果,应该选择较小的金鱼,并且金鱼的尾鳍最好是扁平的两分叉尾鳍,放入培养皿后,将小鱼的尾鳍用载玻片压住,这样可避免观察和画图的过程中小鱼尾鳍的摆动,既可避免污染物镜,又可使较长时间地观察和画一个视野中的图像。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制备的糨糊要稀薄,碘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颜色会偏黑。如,在“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实验中,为了防止温度计倾斜碰到试管壁,可以将温度计插入带孔的大小适当的硬纸板中,再塞在试管口上,也可以在试管口上塞棉花,这样既固定了温度计,又可以避免燃烧过程中试管内热量的散失。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在试管里加入10mL水,用1g花生燃烧往往使水温超过100℃,因此,改用15mL的水效果较好。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制好装片后用碘液染色再观察,效果不佳。因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本身无色透明,在白亮的视野中观察效果不好,如果该实验在实验前,将洋葱从顶部十字形切开,再分成一片片放在通风处,4~5d内表皮变成紫色,这样既好撕取,又不用染色,而且观察效果很好。观察洋葱表皮可采用内表 44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创新之本,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平时观察到的新东西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平时发现生物奇异现象,要研讨要探索,就要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综合,可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实验器材不足。由于学校经费的制约,实验投入不足,个别实验开不起来。特别是乡村初中没法找到材料,没办法把实验做出来。如果结合当地的情況,就地取材,改变实验材料,简化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来达到所要的实验结果。也为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开拓一条新途径。通过实验改进,可以教育学生不盲目崇拜权威,迷信教材。敢于向权威、教材、教师挑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思维的潜力和段炼思维的缜密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实验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而实验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课程开发,鼓励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性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品德,我们知道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将教材作为参考,在教材设计的实验本身上拓展出更多的实验思维空间,延伸课本中有关探究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现在的教材中更重要强调的是设计探究性实验,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领悟科学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在随后的一些探究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迁移,则安排由学生自己设计部分环节的探究。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对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P 60的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有三个实验。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保温杯中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 的温度,实验室没有保温杯,我用毛巾包裹矿泉水瓶的 外面 ,瓶口用小刀钻一个小孔插上温度计即可。 实验二:验证萌发的种子要产生二氧化碳,教材用的 如右图的装置,此装置比较复杂,并且我校实验室没 有这种装置,我就简单地用矿泉水瓶,在瓶盖中钻小 孔插上一个软管子。如图,这样的装置只要把软管子伸入 澄清的石灰水就可验证,而矿质水瓶在生活中随时都 可以找到,乡村学生都能做出来。 实验三:验证萌发种子消耗的氧气,用的将燃烧的蜡烛入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看蜡烛是否继续燃烧来验证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摘要: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急着给学生灌输 知识,而是带着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的结论,让学生试着自己去总结知识,做 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也能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措施 初中生的课程体系是比较复杂的,学生要学的课程很多,生物课是其中重要 的一门。如何做好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师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生物教学是一 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运用实验法,带学生们 走进实验室,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当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并 不是盲目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予以相应的 指导,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让生物课堂生动科学、趣味横生。 一、目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1.实验课堂被新方式代替。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很多的初中老师在教授生 物时严重忽视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老师们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知识原理就行,至于实验过程就无关紧要了,所以老师就会极力简化教学过程,将实验过程省略了,直接将课堂内容复制在黑板或者多媒体上。虽然多媒体可以囊括更多的知识,但是多媒体和黑板教学会将原本鲜明生动的实验过程变得死板无趣。同时,近些 年来,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们便无视实 验教学的优点,直接将实验的所有过程运用视频等手段展示出来。殊不知,只有 亲手得来的,才最印象深刻。学生只有亲手参与实验过程,才能真正将实验原理、注意事项记在心底。这种看视频看听老师讲的模式,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心底里厌弃学习,对学生一辈子的学习心态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打 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授课的课堂效果,使老师的劳动得不到应有 价值。 2.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很久了,但实施的情况并不是 特别理想。初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程式化等问题,往往是完 全按照书本先介绍实验,再模拟实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想着如何去启发学生的 思考,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往往会抱着一 种看热闹的心理。如果老师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一些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的 思考,或者在给学生提供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这样应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也会更加灵活。 3.实验教学地位被忽视。初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比较大,老师们往往会占用 学生的实验时间来讲试卷、做题目,直接把实验当作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 做是得不偿失的。短期内学生可能会掌握一定的知识,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 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的成长。 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加快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各个领域 都需要创新,初中的生物教学也不例外。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这 点很重要。不少老师习惯于日复一日的重复教学,一本教案十几年不变,殊不知 时代在变,知识在不断地更新,适合以前学生的教学理念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学生。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要加快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除了在实验室里,其 实大自然是更好的天然实验室。在给学生们上动物植物的时候,仅仅依靠书本上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 1、实验材料的改进2实验方法的改进3实验创新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很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实验方法不够合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使得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多年来始终在低效的水平上徘徊。近年来我们组织本区初中生物教师对苏教版中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实践,积极改进,大胆创新,提高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1、实验材料的改进 A、观察种子的结构 问题分析:教材选用大豆种子作为观察种子结构的材料,由于大豆种子较小,胚芽、胚轴、胚根不易观察到;子叶中淀粉含量较少,用碘液鉴定淀粉时,实验效果不明显。 改进材料:选取颗粒比较大的芸豆种子替代大豆种子,观察前将芸豆种子浸泡24h,让芸豆种子种皮变软,胚芽稍稍萌发。在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时,肉眼即可清晰地观察到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对观察到的胚芽、胚轴、胚根进行着色标记,以便教师检测学生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用碘液对子叶中的淀粉进行鉴定时,淀粉遇碘变蓝现象明显。 B、外界溶液浓度影响细胞吸水的实验 问题分析: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材料为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将其分别放在清水和10%的盐水中,观察幼苗吸水挺直、失水萎蔫的现象,一般需要

20多分钟时间,由于不能及时观察到实验现象,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且培养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需要数天的时间。 改进材料:可选用黄豆芽或绿豆芽代替两对以上叶的豆类幼苗进行实验,把豆芽分别放在清水和10%的盐水中,2min后就会出现放在清水中的豆芽保持硬挺,放在盐水中的豆芽发生萎蔫的现象。教师可及时利用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且豆芽是人们常食用的食物,课前教师可以在菜场或超市购买到,方便快捷。 C、观察叶片的结构 问题分析:该实验一般选用菠菜叶做叶横切,观察叶片结构,但菠菜叶容易失水萎蔫,早晨买来的菠菜上午做实验时就萎蔫了,叶子卷成卷,很不好切。如用水将菠菜泡起来,叶子易变脆,切的切片多不完整,导致上表皮或下表皮缺失。 改进材料:可用绿萝的叶替代菠菜叶,这种叶很容易切出完整的叶横切片,而且不怕萎蔫,摘下来放置两天依然能做出理想的切片。绿萝在花卉市场很容易买到。 D、观察茎输导功能实验 问题分析:“观察茎输导功能”实验中,一般选用杨树带叶的枝条进行实验,但是根据课时进度,在进行该实验时南京地区已经是深秋,杨树的形成层已经停止活动,树皮很难剥,即韧皮部和木质部分不开,实验效果不佳。改进材料:可用大叶黄杨代替杨树,大叶黄杨是一种常绿植物,即使在深秋,它的形成层也在活动,树皮也很容易与木质部分离;用大叶黄杨做实验材料,把带叶枝条浸入稀释的红墨水中,至于阳光下,一昼夜红墨水即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王乃平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决定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对实验改进与创新,可以使实验更具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1. 实验本身的现状分析。在组织实验活动时,有时会碰到一些影响实验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如因实验时间、季节的因素而导致实验不能在适当时间内开展;或因实验成本过高、材料不易获得而导致实验无法实施;或因实验技能要求较高而使实验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或因实验方法不佳而使实验现象、效果不太明显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正常开展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2. 实验案例的现状分析。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种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苏科版、上海科学教材等)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这些素材各有特色,加之一些优秀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改进创新了许多实验设计,成果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网络上也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国外也有一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趣味实验,各种改进与创新的成功案例很多。但这些实验改进创新的的成果缺乏整合利用。学习优秀的实验创新案例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资源。 3. 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当前师生开展实验普遍以教材为蓝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活动,对实施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质疑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比较淡泊,习惯于重复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要么回避,要么绕道,失去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师生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并把“创新”列为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强烈呼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作业作为支撑。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锻炼场”和“试验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育兴趣、发现错误和锻炼能力。作业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作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有别于传统习题作业的创新作业类型及案例。 1 行动研究类作业 行动研究类作业是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或课题开展行动研究而完成的作业,也称为研究性学习类作业,常见的形式有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文献研究等。这种作业最大的亮点是能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思维,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同时有利于渗透科学教育。 在学习“生物和环境”专题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酸

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究废弃电池浸出液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分(温度)对霉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等作业。学到“近视”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在学生习得“生 物多样性”核心概念等知识后,笔者曾布置如下作业:4~6名学生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在校园内,也可以到学校旁边的寸金桥公园或到世界地质公园――湛江湖光岩开 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展示。选择湖光岩调查小组的学生如是说:“从小到大,我去过很多次湖光岩,但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去做生态环境的调查,我收获很大。首先,以前,我连校园里一些常见的树木,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次,在生物老师的辅导下,我知道了很多植物名称。比如,格木、见血封喉、桃花心木、美人树、蛤蒌、肾蕨等植物都是我这次认识的。同时,我还拍摄并认识了碧凤蝶等动物。现在,我更加喜欢生物课了。其次,我们还没学过论文这种作文体裁。但这次调查,我们要进行研究,还要写成论文,所以,我觉得自己像个科学家一样,在同龄人中这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在老师指导下,我懂得了论文的思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还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特别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们 的报告“湛江湖光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还获得了青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方案

演示实验“发酵现象”改进方案的设计 邵东县团山镇团山中学邓少坡 一、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本实验设计的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获得对发酵的感性认识; 2、理解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 3、让学生体验生物知识与技术在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它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三、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不足之处 1、反应材料不合理 原实验所用材料是白糖,反应速率慢,影响教学顺利进行。 2、缺少对照实验 原实验无对照组,说服力不强,需要增加对照实验。 3、未探究发酵产物 原实验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四、实验改进及创新设计 1、改进之处 (1)更改了实验材料,将白糖换成葡萄糖,加快了反应速率。 (2)设置了对照实验,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3)探究了发酵产物,证明了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同时也证明了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 2、实验仪器及用品 (1)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反应板、玻璃棒、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量筒、药匙、滴管、试管架。 (2)实验用品:葡萄糖、干酵母、澄清的石灰水、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酒精、重铬酸钾试剂。 3、设计思路及装置说明 (1)设计思路 依据实验原理,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检验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检验气体中有酒精 (2)实验装置: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文档资料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生物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开展的需要。 2011版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如何在实践中挖掘身边的资源,使生物学实验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呢?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安排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该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所以该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必做演示实验,(有条件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本文以此实验为例,阐述初中生物实验改进的方法与过程。[1] 一、实验原理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验证植物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学生可以探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 二、原实验装置的不足处 1.使用的器材多,组装费时。 2.操作繁琐。采用灌水排气法,从漏斗灌入清水,操作复杂,不够严谨。其理由是: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体积的水就能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2] (2)漏斗中用棉花塞住也会有少量二氧化碳逸出。 (3)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很难说明二氧化碳是萌发的种子产生的。

3.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复演示该实验(种子呼吸产生足量的二氧化碳至少需要1―2小时。如接连在多个班上演示该实验,就需要多准备几瓶萌发的种子,增加了教师的准备量。)[3] 三、实验装置的改进: 注射液瓶子、注射器、两只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操作方法的改进 1.方法的改进: 将灌水排气法改用注射器抽气法。 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即萌发的种子,炒熟的种子进行对照。 2.实验操作 演示实验: (1)取两个小烧杯,分别贴上标签。 (2)向两只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3)用注射器贴萌发的种子的标签瓶中抽取气体注入绿色标签小烧杯的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4)用注射器从贴炒熟的种子的瓶中抽取气体注入红色标签小烧杯的石灰水中,让学生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3.此实验方法的优势之处 (1)实验装置简单,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容易取得。既可作为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作为学生探究实验。 (2)实验操作很简便。 (3)实验效果更明显。 (4)设置了对照组是实验更为严谨。

创新实验大赛

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 作者:李之彤尚店中学初一二班临清市邮编:252662 一、创新实验目的: 1、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认识,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空果冻盒一个,白色果冻两个,粉色果冻一个,杏仁核一颗,绿豆10粒,透明塑料纸一块,挖勺一把。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四、实验操作: a)取出空果冻盒和透明塑料纸,将透明塑料纸平铺在空果冻盒内。 b)用挖勺将白色果冻取出放入铺有透明塑料纸的空果冻盒内,并用挖勺将其捣碎。(果 冻不要装得太满) c)用挖勺从粉色果冻中挖出一块形似圆形或橘子瓣形状的果冻。 金点子演讲 挖勺 白色果冻 绿豆 粉色果冻杏仁核

d) 将杏仁核放在白色果冻的一边,另一边放上刚才挖出来的粉色果冻,周围放7-8粒绿豆。 五、图解说明 六、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 1、本实验改进了初一生物课本中“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实验,用较为常见的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用果冻代替了琼脂,使材料更易得、更易操作,且可食用。本实验以果冻盒作为细胞壁,透明塑料纸作为细胞膜,杏仁核作为细胞核,捣碎的白色果冻作为细胞质,绿豆作为叶绿体,橘子瓣形状的粉色果冻作为液泡,形象直观,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2、实验用具及材料的常见化,使实验可行性提高。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创新实验名称 :动物的绕道取食 杜静云 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北校) 临清 252600 二、创新实验目的: 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本文关键词:改进,实验,创新,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本文简介: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 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 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 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动带来大收获。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本文内容: 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 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 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 动带来大收获。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生物学科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 力非常重要。《生物学》教材上的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与创新,以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改实验材料,实现实验教学的高效 实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要做个有心人,总 能找到合适的实验材料。案例 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 1 章第 2 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 法”中,通过验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可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教材中的 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将一枝百合花或一段芹菜插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在水中滴少许红墨水, 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将材料纵切或横切,观察各部分颜色有什么不同。不 足之处:在实际实验时,发现用芹菜做材料,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芹菜很快萎蔫;使用 百合花做材料,现象明显,可实验成本较高。改进方法:发动学生试用多种材料,最终选择了 八角金盘。首先,校园里栽种了八角金盘,材料易获取,可降低实验成本。其次,八角金盘的 形态结构特点很适合这个实验,它的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构成,其中维管束 和木质部导管发达,数量多,管腔大,排列密集,它的叶片面积较大,且数量多,叶中脉区域 相对宽阔,维管束数量多,木质部发达。实施实验时,将两片同等大小的八角金盘叶分别插入 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中,放置 1-2 天后观察,两者一对照,红墨水中的八角金盘叶片呈微红,将 叶柄作横切和纵切,可见到清晰的红色,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现象明显。在寻找并选取多种材料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当他们发现自己选择的 实验材料比教材上建议的还要好的时候,他们收获了惊喜,体验到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 二、创新实验设计,激发师生思维的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发现的惊喜,又能拥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 实验可以减少繁琐的叙述,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的探究会削弱学生探究的兴趣。案例 2:《生物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大赛 实施方案 一、地点:明德实验学校 二、时间: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三、竞赛分五组,52人,每组10人。 第一组:13人,第二组:13人,第三组:13人,第四组:13人 每组评委两人,共8名评委。 四、竞赛内容: 第一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叶片的结构 (二)实验用品:新鲜叶片(如菠菜、槐树的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第二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和解剖鲫鱼 (二)实验用品:鲫鱼(或其他的鱼),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盘,解剖针。 第三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二)实验用品: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新鲜的桃,刀片,解剖刀,放大镜,滴管,碘液。 第四组: (一)比赛内容:观察解剖蚯蚓 (二)实验用品:活的蚯蚓,玻璃棒,解剖盘,解剖剪,大头针,蜡盘,棉球,聚光小电筒。 说明: 1、知各组自带实验用品,可按各组的实验内容而定。以上各组所列实验用 品如不全,请教师自己添加。

所带实验用品不一定能自己用。注意不要损坏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 4、考点不提供任何实验器材。易损及耗材的实验用品应备足。实验所需的仪 器及药品必须保证实验效果。若因实验器材准备不当影响实验比赛的结果自负。 5、考点应安排专职实验员协助工作。 6、实验结束后,把自己带来的用品再带回去。 7、实验操作内容70分,实验理论考试30分。 五、竞赛流程: 1、选手8:30到考点报到。 2、9:00选手抽签定序号、组别。 3、9:10选手到考场准备、监考人员公布比赛内容。 4、9:30比赛开始,时间20分钟。 5、10:00进行理论笔试,分值30分,考试时间半小时。 6、10:30评委改卷并统计成绩,并按比例确定获奖名单。 7、评委8:40集中,统一评分标准。 六、评委人员推荐:建议从城区学校推荐。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本文关键词:改进,实验,创新,初中生物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本文简介: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动带来大收获。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生物学是一门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及创新本文内容: 摘要: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让实验活动的成本更低、方案更优、操作更易、成功率更高。本文通过巧改实验材料、创新实验设计、优化实验手段、构建实验模型四个方面,有效培养了师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变动带来大收获。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改进;创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生物学科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非常重要。《生物学》教材

上的实验进行了一点改进与创新,以此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改实验材料,实现实验教学的高效 实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只要做个有心人,总能找到合适的实验材料。案例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中,通过验证“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学生可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教材中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将一枝百合花或一段芹菜插入装有清水的锥形瓶,在水中滴少许红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花瓣和叶的颜色变化,将材料纵切或横切,观察各部分颜色有什么不同。不足之处:在实际实验时,发现用芹菜做材料,有时实验现象不明显,而且芹菜很快萎蔫;使用百合花做材料,现象明显,可实验成本较高。改进方法:发动学生试用多种材料,最终选择了八角金盘。首先,校园里栽种了八角金盘,材料易获取,可降低实验成本。其次,八角金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很适合这个实验,它的茎从外到内由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构成,其中维管束和木质部导管发达,数量多,管腔大,排列密集,它的叶片面积较大,且数量多,叶中脉区域相对宽阔,维管束数量多,木质部发达。实施实验时,将两片同等大小的八角金盘叶分别插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中,放置1-2天后观察,两者一对照,红墨水中的八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