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概论试题集

生物工程概论试题集
生物工程概论试题集

生物工程概论复习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工程:是一门集生物学、医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以

DNA重组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工程技术手段改造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该

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3.蛋白质工程:是指在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有目

的的设计和改造,并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表达和分离,最终获得性能比自然界中存在的蛋白质更优良、更加符合人类社会需要的新型蛋白质。

4.酶工程:是指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即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发挥其

催化功能的技术过程。

5.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按照人们预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细胞的遗传特征和细胞培养技术以生产新的

品种,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

6.发酵工程:又称微生物工程,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

7.核酸分子杂交: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

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为之。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核酸内切酶。

9.克隆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酶基因的高效表达而提高酶的产量。

10.突变酶:是有控制地对天然酶基因进行剪切、修饰或突变,从而改变这些酶的催化特性、底物专一性或赴美专

一性,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社会生产、生活需要。

11.杂合酶:是把来自不同酶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或整个酶分子进行组合或交换产生出具有所需新酶活性的杂合体。

12.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呈闭锁状态存在的酶,能连续地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酶可以回收重复使用。

1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较天然酶简单的非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以这些

分子作为模型来模拟酶对其作用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

14.抗体酶:酶分子与底物分子结合后形成了一个反应的过渡态,而对过渡态特异的抗体就有可能通过与底物分子

结合而形成稳定的过渡态,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15.分子印迹酶:通过分子印迹技术产生的类似于酶的活性中心的空腔,对底物产生有效的结合和催化作用。

16.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器官,甚至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物的技术。

17.杂交瘤技术:把含有目的抗体的淋巴细胞与经变异的、已丧失形成自身原含抗体能力的骨髓瘤变种细胞进行融

合后,获得既能产生目的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的单克隆抗体。

18.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

19.胞质体:是指除去细胞核后由细胞膜包裹的无核细胞。

20.微细胞:是只有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和一薄层细胞质,外面包裹一层完整的细胞质膜的核质体。

21.细胞拆合:是指完整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用特殊的方法分离开来,然后再把同种或异种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重

新组合起来,培育新的细胞或新的生命个体。

22.细胞融合:是指人工方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体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而得到杂种细胞

的方法。

23.干细胞工程:利用干细胞的增殖特性、多分化潜能及其增殖分化的高度有序性,通过体外培养干细胞,诱导干

细胞分化或利用转基因技术处理干细胞以改变其特性的方法,以达到利用干细胞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24.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原始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高度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植

入性和重建能力等特性。

25.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26.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

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27.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以校正和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28.基因免疫:是指将含有编码特定抗原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载体上,制备成核酸表达载体,通过肌肉

注射等将其导入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质,从而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外源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29.生物增强技术:是指向污染体系中添加工程菌或酶制剂,以提高体系的处理效率。

30.生物修复:是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个受控

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31.生物安全: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所造成的对环境、人体和社会安全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

效的预防与措施。

32.基因武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武器,也叫遗传工程武器、DNA武器。它是按照军事需要、通过基因重组而制

造出来的新型生物战剂。

二、简答题:

1.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

1)基因工程;2)蛋白质过程;3)酶工程;4)细胞工程;5)发酵工程。这些技术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如:通过基因工程对细菌或细胞改造后获得的工程菌或细胞,必须通过发酵工程或细胞工程来生产有用物质。

2. 细胞分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分化工程的不可逆性;

2)分化水平决定细胞的生理状态;

3)细胞的分化潜能随分化的加深而降低;

4)分化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具有哪些特性?

1)它们都是由各自基本组成单位构建而成的多聚体;

2)生物体内一切有机大分子的建成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则;

3)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决定了它的属性。

4. 真核生物信使RNA的结构特征如何?

1)5′末端具有帽子结构;

2)3′末端具有多聚的A尾巴结构。

5. 转运RNA的结构特征如何?

1)tRNA分子含有稀有碱基;

2)tRNA分子3′末端具有氨基酸的接纳茎结构;

3)tRNA分子结构中含有反密码子;

4)tRNA分子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式茎环结构;

5)tRNA分子的三级结构呈倒“L”形。

6. 基因工程理论上的三大发现为何?技术上的三大发明为何?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遗传物质的载体是DNA;

2)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

3)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中心法则的提出与验证。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1)工具酶的陆续发现与应用;

2)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的成熟;

3)基因工程载体的成功改造。

7.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规则如何?

一般取三个字母,即三字母命名法:

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自微生物的属名;第二、第三个小写字母为种名。如果该微生物有不同的品系和变种,则要写上品系或变种的第一个字母,即限制酶命名中的第四个字母代表株。从一种微生物细胞中发现几种限制酶,则还要根据发现和分离的顺序用I、II、III…..等罗马数字以示区别。

8. 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1)在宿主细胞中能够稳定复制,目的基因的插入不影响载体的复制能力;

2)应具有一个以上的单一限制酶识别位点,以便目的基因的插入;

3)具有某些容易检测的遗传标记,便于克隆的筛选;

4)分子量小,拷贝数高;

5)插入目的基因的幅度要宽;

6)从生物防护角度考虑是安全的。

9. 重组体的常规筛选方法有哪些?

1)耐药性标志筛选法;2)标志补救法(功能互补法);3)核酸分子杂交法;4)PCR扩增筛选法;5)免疫杂交法;6)DNA序列分析鉴定。

10. 何谓α互补筛选法?

利用α互补筛选携带重组质粒的细菌属于一种标志补救选择方法。经改造的M13载体及pUC系列,它们是在M13基因间隔区插入E. coli的一段调节基因和lac Z的N端146个氨基酸残基编码基因,其编码产物即为β-半乳糖苷酶的α片段。突变性Lac-E.coli可表达该酶的ω片段(酶的C端)。单独存在的α片段及ω片段均无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只有宿主细胞与克隆载体同时共表达两个片段是,宿主细胞内才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是特异性作用物X-gal变为蓝色化合物。这就是所谓的α互补。其实验结果分析如下:如果插入的外源基因是在lacZ基因内,则会干扰lacZ的表达,利用Lac-E.coli作为受体细胞,在含有X-gal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会出现白色菌落;相反,如果在lacZ基因内没有外源基因的插入,则有lacZ的表达,转化菌在同样的条件下呈蓝色菌落。这就是经典的蓝白斑筛选。

11. 原核生物表达体系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1)由于缺乏转录后加工机制,因此原核生物表达体系只能表达克隆的cDNA,不宜表达真和生物基因组DNA;2)由于缺乏适当的翻译后加工机制,原核生物表达体系表达的真核蛋白不能形成适当的折叠或进行糖基化修饰;3)表达的蛋白质常形成不溶性的包涵体,欲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尚需进行复杂的复性处理;4)很难在原核生物表达体系中大量地表达可溶性蛋白质。5)真核蛋白质有时会被原核蛋白酶所降解;6)很多真核蛋白具有信号肽序列,其不能被原核细胞所识别和加工。

12. 蛋白质合成中三类RNA的生物功能是什么?

1)mRNA是蛋白质翻译的模板;

2)由rRNA为骨架组建的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

3)tRNA是氨基酸的转运合成载体。

13.试列举几种多肽链合成后加工的类别。

1)N端甲酰基及多余氨基酸的切除;

2)蛋白质内部某些氨基酸残基的修饰:例如,羟基化、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糖基化等;

3)切除功能蛋白质发挥生物活性所非必需的肽段:例如,酶原的激活等;

4)二硫键的形成以及在分子伴侣的参与下正确的折叠与组装。

14.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内容如何?

1)确定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

2)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15. 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分子设计主要有哪些方法?

1)用突变技术更换活性蛋白的某些氨基酸残基;

2)通过增加、删除和调整分子上的某些肽段或结构域或寡糖链使之改变活性,生成合适的蛋白质,产生新的生物功能;

3)将功能互补的两种基因工程药物在基因水平上融合;

4)对表达产物的后修饰也是改善蛋白质工程药物药理作用的手段。

16. 酶分子的表面修饰有哪些?

1)化学固定化;

2)酶蛋白的小分子修饰作用;

3)酶蛋白的大分子修饰作用;

4)酶蛋白分子内的交联和分子间的交联;

5)脂质体包埋技术的应用;

6)反相胶团微囊化技术的应用。

17.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固定化酶易于与底物和产物分开;

2)可以连续反应;

3)具有高的稳定性;

4)利于工业化管理;

5)酶在体系中无残留;

6)提高了酶的利用效率。

缺点:

1)酶活力的损失;

2)增大了生产的成本;

3)仅限于可溶性底物的应用;

4)不适用于多酶体系的应用;

5)胞内酶需提前分离纯化处理。

18.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固定化细胞的密度大,而且还可以不断增殖;

2)稳定性好,可以重复使用;

3)有利于后续产物的分离纯化。

缺点:可以产生不需要的副产物,给后续产物的纯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9. 细胞培养的特点如何?

1)可以排除体内各种因素的干扰;

2)能直接观察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动态过程;

3)失去体内细胞的制约和整体的调节作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4)可能导致染色体发生非整倍体改变,呈永生化或癌变细胞的特征。

20. 用于动植物细胞培养的理想微载体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其表面性质适于细胞附着生长;

2) 微载体对细胞本身没有毒性;

3)其密度应大于培养液,便于回收分离;

4)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易于显微观察检测;

5)基质应是非刚性材料,避免悬浮培养震荡碰伤细胞;

6)能够耐高温,适合于灭菌处理;

7)基质化学性质稳定;8)物美价廉,具有商业价值。

2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筛选原理。

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是筛选的关键。普遍采用的HA T选择性培养液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其依据是细胞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另一条途径是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途径”),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因此,在HA 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对于骨髓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缺陷型(HGPRT)细胞,因此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惟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

22. 发酵工程产品的类型有哪些?

1)以菌体为产品;

2)以微生物的酶蛋白为产品;

3)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产品;

4)利用微生物发酵转化或改造化合物的结构。

23. 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斜面冰箱保藏法;2)沙土管保藏法;3)石蜡油封保藏法;4)真空干燥冷冻保藏法;5)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24.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主要应用是什么?

1)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抗逆和耐除草剂性能;

3)改良农作物的特定品质。

25. 现代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有豆科作物接种剂向非豆科作物用肥方面的发展;

2)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方面发展;

3)由单功能向多功能方面发展;

4)由无芽菌种转向芽胞菌种,由于芽胞菌种能够耐高温,易于运输和施用。

26. 现代生物技术在经济动物的生产方面主要应用有哪些?

1)应用转基因技术改善饲养动物的生产性能;

2)改变代谢途径提高经济动物的产量;

3)利用胚胎技术加快家畜良种的繁殖;

4)转入抗病毒基因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27. 目前,在利用转基因食品方面涉及哪些内容?

1)利用已改良营养品质的植物转基因食品;

2)利用高产优质的肉、奶和畜类动物的转基因食品;

3)利用富含功能性分子的转基因食品;例如:抗衰老物质分子。

4)利用色香味独特的转基因食品添加剂;

5)利用不同品种杂交的转基因超级食品;

6)利用可延长储藏保鲜期的转基因果蔬食品;

7)利用植物生产可食性疫苗。

28. 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方法为何?

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2)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3)基因序列分析技术;

4)生物芯片和基因芯片技术。

26.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为何?

a)治疗性基因的选择;

b)基因载体的选择;

c)靶细胞的选择;

d)基因的转移;

e)外源基因表达的筛选;

f)将获得的目的基因会输到体内。

27.用于基因治疗的病历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a)已经确定为基因表达异常的疾病;

b)该疾病属于体细胞遗传病;

c)靶细胞可以从体内获得,转化后易于重新回输体内而发挥作用;

d)治疗效果不危害人体,且需前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分析。

28.目前应用于肿瘤的基因疗法有哪些设想?

a)导入细胞因子基因,以产生抗肿瘤效应;

b)导入细胞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性;

c)导入相应的抑癌基因;

d)导入特定的反义核酸,以抑制相应基因的表达;

e)导入适当的“自杀基因”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29.在现阶段,基因治疗还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

a)目前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基因很多,但难以获得预期的结果。原因是不易得到切实有效的基因序列;

b)如何使外源基因的表达随体内生理信号的变化而得以精确调控的机制尚无良策;

c)目前基因治疗的方案多数是间接体内疗法,但受体细胞经体外长期培养和增殖后,细胞生物学特征是否

改变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d)最后要充分估计导入外源基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随机整合造成的基因突变具有潜在的危险。

30.与单克隆抗体相比,基因工程抗体具有哪些优点?

a)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可以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使抗体人源化;

b)基因工程抗体的分子量一般较小,更利于穿血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

c)利用抗体库技术,不需用抗原免疫动物就能获得针对任何一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d)可以采用原核、真核表达系统以及转基因动植物生产出大量的基因工程抗体,减低了成本。

31.乳腺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理想器官,其原因为何?

a)奶汁可以有乳腺不断地分泌,而且产量很高;

b)易于采集和进行药物的提取;

c)乳腺分泌的蛋白质是经过正常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翻译后加工的;

d)成本低,研发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没有环境污染。

3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作为生物生理活动多必需的营养物质;

2)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3)活性污泥在池中呈悬浮状态,能够充分地与废水相接触;

4)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地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

5)没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进入。

33.生物净化有机废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污染物有气相转移到液相;

2)进入液相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

3)在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被分解,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质。

34.在生物修复的实际应用中需考虑的几个前提条件为何?

1)具代谢活性的微生物种类;

2)污染场地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微生物不产生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的物质;

4)技术费用应尽可能地低。

35.对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应该遵循的两个原则为何?

1)一是实质等同的原则,即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目的,不是要了解该食品的绝对安全性,而是评价它与非转基因的同类食品比较的相对安全性;

2)二是个案分析原则,这是在国际上已经广泛接受和采纳的两个原则。

36.在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上产生争论和抵制的原因有哪些?

1)国家之间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

2)商家与商家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

3)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37.国际上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性的管理现状如何?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生产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

1)一种是以产品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以美国、加拿大等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为代表,认为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无本质的区别,管理应针对生物技术产品,而不是生物技术本身;

2)另一种是以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以欧盟为代表,认为基因重组技术本身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要

与基因重组相关的活动,都应该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接受管理。

38.生物武器的特点为何?

1)致命性和传染性强;

2)生物专一性好;

3)面积效应大;

4)危害时间长;

5)难于发现和预防。

39.基因武器根据其原理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哪三类?

1)致病且抗药的微生物;

2)直接攻击人类的动物;

3)种族基因武器。

40.克隆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成活率较低;

2)克隆个体易于早衰;

3)个体产生畸形的比率较高。

41.伦理学家认为克隆人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1)克隆技术可能破坏组成人类的每一个体的唯一性以及人类遗传的稳定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2)克隆技术冲击了传统的家庭;

3)克隆人在社会学上也是不健全的,其社会地位难以实现;

4)克隆人会造成许多法律难题。

42.在哪些前提条件下,美国可以使用联邦政府拨款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1)用于研究的胚胎必须获得胚胎捐赠者事先认可;

2)干细胞来源必须是自然生育过程中“多余”的胚胎;

3)不得给予胚胎捐赠者以任何经济的“刺激因素”。

43.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1)利用和解释遗传信息是如何保护隐私和达到客观公正;

2)新基因技术整合到临床时如何处理知情同意的问题;

3)对于参与基因研究的人类受试者,如何做到知情同意,保护个人隐私;

4)对公众和专业人员的教育问题。

44.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1)利益分享问题;

2)遗传资源的主权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专有权问题;

3)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

三、填空题

1. 根据氨基酸的吸收光谱,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波长附近。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2. 蛋白质多肽链有两个末端,有自由氨基的一端称为氨基末端或N端;有自由羧基的一端称为羧基末端或C 端。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被称为氨基酸残基。

3.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种,且均属

L-α-氨基酸。

4. 1952年丹麦科学家Linderstrom-Lang建议将蛋白质复杂的分子结构分成4个层次,即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5. 国际互联网有若干重要的蛋白质数据库,如EMBL、Genbank和PIR等,收集了大量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及其他资料,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

6. 实验研究表明,蛋白质一级结构为空间结构决定因素,但空间结构的正确形成还需要一类称为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参与。它通过提供一个保护环境从而加速蛋白质折叠成天然构象。

7. 同源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及实用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

8. 核糖是核苷酸的重要组分。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核糖是β-D-2-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戊糖为β-D-核糖。这一结构上的差异使得DNA分子较RNA分子在化学上更为稳定,从而被自然选择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贮存载体。

9. DNA变性只改变其二级结构,不改变它的核苷酸排列。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在紫外线区260 nm处的吸收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称为DNA的增色效应。在一定的范围内,紫外光吸收达到最大值的50%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Tm值。

10. 近代生物工程的起始标志是青霉素的工业开发获得成功,因为它带动了一批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和新的初级代谢物产品的开发,并刺激了原有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

11. 目前,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分为三类:I型酶、II型酶和III型酶。其中,II型酶的识别序列具有180°的旋转对称,识别序列为回文结构,即以识别序列的正中为假想轴心,识别序列成反向重复,双链的切口是对称的。

12. 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反转录酶和DNA甲基化酶等。

13. 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DNA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黏粒载体、穿梭载体和人工染色体等。

14. 按照基因工程载体得到的产物分类: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15. 将外源基因导入原核生物受体细胞中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转化法和电击转化法;而将外源基因导入动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显微注射法等。

16. 影响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底物浓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温度、PH以及作用时间等。

17. 一般可以将酶工程分为两大类:化学酶工程和生物酶工程。

18.到目前为止,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核酶根据其催化的反应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剪切型核酶;另一类是剪接型核酶。而现有的脱氧核酶都是通过体外选择得到的,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发现脱氧核酶。

19. 工业化植物细胞培养系统主要有两大类:悬浮细胞培养系统和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

20. 我国在“八五”、“九五”和“863计划”中连续拨款资助工业化培养红豆杉细胞生产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研究,目前已达到60ng/L的世界先进水平。

21. 无血清培养基是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特殊种类的添加剂,诸如:激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贴附和伸展因子等。

22. 植物细胞培养的常见方式有: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

23. 植物激素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发挥生物学效力最强的培养因素,也是人工调控组织培养的“魔术棒”。植物激素包括五大类: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乙烯类和生长抑制素类。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4. 工业中常见的微生物类别有: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等。

25. 生物制剂的高度纯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的精制基本上依赖于色谱分离技术;而小分子物质的精制基本上依赖于固体结晶技术。

26. 目前转基因植物的操作方法:农杆菌介导法、植物病毒转染法和物理转化法。

27.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开发应用较为成功的一种细菌农药。白僵菌是得到较好开发和利用的一种真菌农药,其借助与孢子接触虫体和孢子萌发是产生的接触毒素使害虫死亡。

28. 当今世界生物工程产业最大板块仍然是医药生物技术产品。

29. 生物药物的主要类型包括:天然生化药物、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药物。

30. 基因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一个明确功能的基因将至少有一下6个方面的实际应用:基因检测、基因治疗、核酶或反义RNA、基因工程药物、免疫学诊断、基于基因的小分子药物。

31.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目前生命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完成此项工程需要绘制下列4种图谱:遗传图或称连锁图、物理图、序列图和转录图。

32. 后人类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33. 基因结构和表达的异常是肿瘤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34. 抗体作为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制剂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期的第一代抗体是多克隆抗体;由于其不均一性而限制了进一步的医疗应用;1975年首次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均一性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即第二代抗体。它在后来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是有鼠B细胞分泌而来的,因此具有鼠源性,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抗体反应。随着抗体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及DNA重组技术的应用,便产生了第三代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

35. 基因工程抗体大致有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抗体或单域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催化性抗体等等。

36. 在环境系统中,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得到不同程度的降解。不同的降解途径中,生物降解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往往是污染物质的最终降解途径。

37. 根据生物的降解能力,有机污染物可分为:可生物降解物质、难生物降解物质和不可生物降解物质。因此,防止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

38. 现代废水处理技术按其原理和去除对象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生物处理法。

39. 为了提高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能力,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手段: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高效工程菌和改善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40. 通常根据微生物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的不同而分为好氧处理与厌氧处理两大类。

41. 好氧生化处理法又以微生物生长形式不同而分为两种。一种叫活性污泥法,其实质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化;另一种叫生物膜法,其实质是土壤的人工化。

42. 活性污泥处理废水中有机物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生物吸附阶段和生物氧化阶段。

43. 农村广泛使用的沼气池就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最早的运用实例。

44. 近年来人们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

45. 当前发达国家中城市生活垃圾中作为资源再利用的分率高达40%,其余部分,最常用的方法是焚化法、卫生填埋法和堆肥法。卫生填埋法仍是大部分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最重要的方法。

46. 二噁英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

47. 废气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48. 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染的机制有转化机制、吸附机制和絮凝机制。

49. 利用植物处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方式为植物吸收、植物固定和植物挥发。

50. 目前多环芳烃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处理、植物修复和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

51. 氰化物在生物体内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而使生物体缺氧死亡。

52. 环保方面常用的酶制剂有过氧化物酶、聚酚氧化酶、单加氧酶、纤维素酶、氰化物酶和蛋白酶等等。

53. 到目前为止,生物修复技术的种类很多,但大致可分为原位与异位两大类。

54.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中有效利用纤维素的最大障碍。高速发展的生物工程技术已被引入到造纸工业中,其中最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是生物制浆和生物漂白。

55.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可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的环境污染问题。以聚β-羟基烷酸酯为原料制造的新型塑料,可被多种微生物完全降解,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56. 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主要类型有增产型、控熟型、高营养型、保健型、新品种型和加工型。

57. 我国转基因作物与食品安全性管理的模式为以科学为依据,以个案审查为原则。

58. 当今世界生物武器的威胁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

59. 在进行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时,只能使用在体外培养不超过14 天的人胚胎,因为当胚胎发育进入3周后其各个胚层已经分化了,并形成了人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原基。

60. 依据当今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生命物质的层次,将专利法可能涉及的生命物质大致分为分子、细胞、器官、胚胎和个体五大类。

61. 基因专利是生物工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主要形式,被认为是生物工程发展的金钥匙。

公共管理学作业homework答案

《公共管理学》homework(1)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公公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实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3.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4. 公共管理监督是指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二、单项选择 1.1926年在美国出版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研究导论》《公共行政学原理》的两位学者分别是( B ) 25 A.泰勒和法约尔 B.怀特和威洛比 C.威尔逊和古德诺 D.马克斯?韦伯和赫伯特?西蒙 2.公共选择理论理论对政府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B)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3.大萧条以后,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经济理论是( A ) A.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 B.新自由主义取消政府干预理论 C.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 D.古典经济学派的限制政府干预理论 4. 最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5.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________,在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中对政府财政的管理范围和职能进行了限定。( C ) A.威廉?配第 B.马歇尔

生物工程设备复习题

生物工程设备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目前啤酒厂的糖化锅中利用__B__进行搅拌。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 B.螺旋浆式搅拌器 C.醪液内二氧化碳的密度梯度 D. 二折叶旋桨式搅拌器 2、空气过滤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作用是____A_____。 A.分离油雾和水滴 B.分离全部杂菌 C.分离二氧化碳 D.分离部分杂菌 3、好气性发酵工厂,在无菌空气进入发酵罐之前___C___,以确保安全。 A.应该安装截止阀 B.应该安装安全阀 C.应该安装止回阀 D.不应该安任何阀门 4、机械轴封的动环的硬度比静环___B____。动环的材料可用___________,静环最常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 A.大,碳化钨钢,铸铁 B.大,碳化钨钢,聚四氟乙烯 C.小,聚四氟乙烯,不锈钢; D.小,聚四氟乙烯,碳化钨钢。 5、目前啤酒厂的圆筒锥底发酵罐内采用_____C_______。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 B.螺旋浆式搅拌器 C.无搅拌器 D.锚式搅拌器 6、机械搅拌发酵罐中最下面一档搅拌器离罐底距离一般____A______搅拌器直径的高度,最上面一个搅拌器要在液层以下0.5米(大罐)。 A.小于一个 B.大于一个小于两个 C.等于一个 D.等于两个 7、自吸式发酵罐的搅拌轴是从罐下方进罐的,因此____C____轴封。 A.应该用填料函 B.应该用单端面机械 C.应该用双端面机械 D.无需 8、培养基连续灭菌流程中选用管道维持器,应该使培养基在管道的流速达到___C___,才能保证先进先出。 A.过渡流 B.层流 C.活塞流 D.湍流 9、把干玉米原料从多处集中送到一处,原则上应选择:( D ) A .带式输送机 B .压送式气力输送装置C.斗式提升机 D .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10、压送式气力输送装置的闭风器应装在:( A ) A .加料口处 B .卸料口处 C .中间部位 D .无论哪里 11、直接向空气中喷100 ℃蒸汽,此过程对湿空气来说将近似是:( B ) A .等湿升温 B .等温加湿 C .加湿升温 D .等温等湿 12、垂直管中颗粒物料气流输送的流体力学条件是:( A ) A . 气流速度大于悬浮速度 B. 气流速度小于悬浮速度 C. 气流速度等于悬浮速度 D. 不能确定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设备各章节要点及三套题

生物工程设备各章节要点 第一章绪论题库 1、生物工程的定义 生物工程是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为人类提供所需产品(或社会服务)的一种新型跨学科技术。 2、1857年微生物学的鼻祖、以“发酵学之父”美誉著称的法国人巴斯德首次证明了酒精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而且不同的发酵与不同微生物有关。(列文虎克、弗洛里、钱恩) 3、生物工程设备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物料处理及产物分离纯化设备。 第二章原料处理及灭菌设备题库 1、发酵工厂中的原料都含有很多种杂质,为了清楚各种杂质,利用物料与杂质在物理特性上的差异,可以采用一些机械方法和措施将杂质除去,目前常用方法有:筛选法、比重法、浮选法、磁选法。 2、振动筛的筛体包括筛框、筛面、吊杆、筛面清理装置、限振装置(不包括自衡振动器、) 3、振动筛筛体内有有三个筛面,第一层是接料筛面,第二层是大杂筛面,第三层是小杂筛面。(判断,填空) 4、提高粉碎机效率的方法有:①采用密闭循环法②增加吸风装置,可以加速粉料离开筛孔③采用鳞状筛代替平筛 5、生物产品发酵工厂中用到的输送设备按所输送的物料可分为固体物料的输送和液体物料的输送,输送固体物料可采用各种类型的输送机和气体输送装置,输送液体物料则采用各种类型的泵和空气压缩机。 6、根据卸料动力的不同,斗式提升机的卸料方法分为离心式、混合式和重力式 7、培养基灭菌方式有两种:分批灭菌法和连续灭菌法(实消法和连消法)。 分批灭菌方法的优点是不需其他设备,操作简单,适于规模小的发酵罐使用或极易发泡或粘度很大的培养基的灭菌;缺点是加热和冷却所需时间较长,发酵罐利用率不高,培养基中营养成分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培养基的连续灭菌,就是将配好的培养基在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而进行灭菌。 连续灭菌具有如下的优点: (1)提高产量。与分批灭菌相比培养液受热时间短,可缩短发酵周期,同时培养基成分破坏较少。 (2)产品质量较易控制。 (3)蒸汽负荷均衡,锅炉利用率高,操作方便。 (4)适宜采用自动控制。 (5)降低劳动强度。 8、培养基灭菌常用的加热设备、保温设备和冷却设备都有哪些,试举例。 目前常用的加热设备是喷射加热器,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噪声低,蒸汽与料液混合充分,并在瞬时内即可完成加热。(可用于判断题) 保温设备有两种:一种是罐式保温设备,即维持罐,另一种是管式保温设备,即维持管。 冷却设备有:喷淋冷却器、真空冷却器、薄板换热器和螺旋板换热器 9、为什么说培养基在维持罐中的停留时间应比按对数残留定律计算的维持时间要长? 维持罐的高径比较小,不以保证培养基先进后出,部分培养基可能在罐中停留时间过长,过度受热,营养成分损失较多;部分培养基可能在罐中停留时间过短,不能达到灭菌要求而造 成染菌。所以,培养基在维持罐中的停留时间应比按对数残留定律计算的维持时间要长。【实际维持时间常取理论灭菌时间的3—5倍】 判断题:培养基在维持罐中的停留时间应比按对数残留定律计算的维持时间要长(短) 第三章空气压缩及除菌设备 1、空气除菌的方法:辐射杀菌、热灭杀菌、静电除菌、介质过滤除菌 1、空气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有哪两个?t提高压缩前空气的洁净度的主要措施? 答:⑴①提高压缩空气的洁净度,降低空气过滤器的负荷;②取出压缩后空气中所带的油水,以合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进入困难国企过滤器 ⑵提高空气吸气口的位置和加强吸入空气的前过滤 2、提高截止过滤效率的主要措施 ⑴减少进口空气的含菌数:①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环境空气中的含菌量;②提高空气进口位置(高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生物工程设备习题及答案总

1. 常用的两种磁选设备的原理 (1)固定形磁钢装置(平板式磁分离器) 将永久磁钢根据需要的数量组合起来,可分散装置在谷粒经过的加料斜槽或在 加工设备之前集中装置。 工作时,原料以薄层经过磁性部分时,铁块被吸住而除去,原料自由通过。(2)永磁滚筒(旋转式磁分离器) 由转动的外筒和其中固定不动的磁铁芯( 170 °的半圆形芯子)两部分组成。 工作时,原料经过磁性部分时,铁块被吸住,转动到盛铁盒掉落而除去,原料 自由通过。 2. 筛选分级的原理 利用物料粒度、形状不同,利用一层或数层运动或静止的筛面而达到清理的目的。 3. 振动筛的工作原理 原料大麦进入后经控料闸(控制进料量)首先经过风道进行第一次风选除去轻 的杂质和灰尘(进入沉降室),落入初清筛面,去掉除去大杂质,接着通过筛 孔落入第二级筛面,除去稍大于麦粒的中级杂质,再通过筛孔进入第三级筛面,除去细杂,得到粗糙的原料大麦,最后进行第二次风选,除去三级筛选中的杂 质(进入沉降室),得到原料大麦。 4. 精选机的工作原理 精选是按籽粒长度和形状不同进行分选 精选机是利用带有袋孔(窝眼)的工作面来分离杂粒,袋孔中嵌入长度不同的颗粒,带升高度不同而分离。 5. 常用的大麦精选机有哪两种?各有何特点? (1)碟片式精选机 碟片式精选机的主要构件是一组同轴安装的圆环形铸铁碟片,碟片的两侧工作 面制成许多特殊形状的袋孔。

碟片上袋孔的大小、形状,可根据籽粒长度的粒度曲线来确定。 碟片精选机的优点是工作面积大,转速高,产量比滚筒精选机大;而且各种不 同的袋孔可用于同一机器中;碟片损坏可以更换。 缺点是碟片上的袋孔容易磨损。 (2 )滚筒精选机 根据滚筒转速差别分为快速滚筒精选机和慢速滚筒精选机。 按其作用有荞子滚筒、大麦滚筒和分级滚筒之分。 滚筒精选机的特点是它分离出来的杂粒中含大麦较少; 其主要缺点是袋孔的利用系数低,产量也较低,且工作面磨损后不能修复。 6. 圆筒分级筛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根据物料分级的要求,在圆筒筛上布置不同孔径的筛面。原料进入后在传动装 置作用下运动并接触筛面而进行筛分。 优点:设备简单、电动机传动比平板分级筛方便。 缺点:筛面利用率小,仅为整个筛面的 1/5 1.物料的粉碎度(粉碎比) 物料粉碎前后平均直径之比,称为粉碎度或称粉碎比。 X=D1/D2 式中 D1 ——粉碎前物料的平均粒径, mm ;D2——粉碎后物料的平均粒径, mm 。粉碎度表示粉碎操作中物料粒度的变化比例。 2.对粉碎机的要求 (1 )粉碎后的物料颗粒大小要均匀。 (2)已被粉碎的物块,应立即从轧压部位排除。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公共管理学作业1 一、简答题 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得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得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得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2、简要说明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得主要职能。 第一,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第二,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第三,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第四,进行收入与财产得再分配。 第五,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3、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与作用就是什么? 非政府公共组织得基本特征就是(1)非政府性(2)公益性(3)正规性(4)专门性(5)志愿性。作用:由于非政府公共组织沟通了政府与社会各方面得联系,架起了政府与社会之间联系得桥梁与纽带,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着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得作用。 二、论述题 1、论述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得启示。 答:政府失效理论得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就是指政府主体机制等方面有在本质上得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得效率达到最佳得情景。这一理论对人得假设,包括政府公务员,都就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得一切行为都可以瞧成就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得目得肯定就是

增进公共利益得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就是现在公共政策得失效;公共物品供给得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性; “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得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单纯依靠市场与过多依靠市场政府干预都就是行不通得,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得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得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就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 在进行经济改革得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济体制改革得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得建设,使政府得决策过程与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得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得职能应如何转变。 答:所谓政府职能转换并不就是简单得加强或削减政府得干预范围或力度,而就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得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方式要有重要得改变。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得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得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以上政府工作内容、重心得转移,我们可以用简单得四句话概括政府职能转化得特点,即: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例如:多年来,在计划经济得影响下,无论就是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就是平民百姓都以文件为依据,即所谓得红头文件。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条件下,就显现出不稳定、随意性等一系列得问题与局限性。我们过去曾经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严重对立起来,否定了市场经济对促进生产力所起得重要作用,阻碍了社会经济得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尤其在竞争充分得领域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得调节作用,积极利用这支“瞧不见得手”,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得健康发展。 公共管理学作业2 一、简答题:

生物工程设备习题答案

生物工程设备习题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 1.目前啤酒厂的糖化锅中利用_____D____进行搅拌。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 B.螺旋浆式搅拌器 C.醪液内二氧化碳的密度梯度 D. 二折叶旋桨式搅拌器 2.空气过滤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作用是_____A____。 A.分离油雾和水滴 B.分离全部杂菌 C.分离二氧化碳 D.分离部分杂菌 3.好气性发酵工厂,在无菌空气进入发酵罐之前__C___,以确保安全。 A.应该安装截止阀 B.应该安装安全阀 C.应该安装止回阀 D.不应该安任何阀门 4.无论是种子罐或发酵罐,当培养基尚未进罐前对罐进行预先灭菌,我们称为空罐灭菌,此时对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的要求是____C____,只有这样才既合理经济,又能杀灭设备中各死角残存的杂菌或芽孢。 A.高温瞬时(133℃,15秒钟) B.同实罐灭菌一样(115℃,8-15分钟) C.高温长时(127℃,45分钟) D.间歇灭菌(100℃,30分钟,连灭三次) 5.机械轴封的动环的硬度比静环___B__。动环的材料可用___________,静环最常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 A.大,碳化钨钢,铸铁 B.大,碳化钨钢,聚四氟乙烯 C.小,聚四氟乙烯,不锈钢; D.小,聚四氟乙烯,碳化钨钢。 6.溶液在升膜式蒸发器加热管中出现爬膜的最重要条件是____D_____。 A.物料进口处或出口处采用浮头管板 B.蒸发器壳体应有膨胀圈 C.物料在加热管内有足够的浓缩倍数,一般为七倍 D.加热的蒸气与物料之间有足够的温度差,一般为20-35℃ 7.目前啤酒厂的圆筒锥底发酵罐内采用_____C_____。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 B.螺旋浆式搅拌器 C.无搅拌器 D.锚式搅拌器 8.空气过滤系统中空气加热器的作用是______B______。 A.对空气加热灭菌 B.升高空气温度,以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 C.对空气加热,蒸发除去空气中的部分水份 D.升高空气温度,杀灭不耐热的杂菌 9.机械搅拌发酵罐中最下面一档搅拌器离罐底距离一般____C____搅拌器直径的高度,最上面一个搅拌器要在液层以下米(大罐)。 A.小于一个 B.大于一个小于两个 C.等于一个 D.等于两个 10.自吸式发酵罐的搅拌轴是从罐下方进罐的,因此___C___轴封。 A.应该用填料函 B.应该用单端面机械 C.应该用双端面机械 D.无需 11.安装在空气压缩机前的过滤器主要作用是______D______。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贵州大学14年生物工程设备复习题

生物工程设备 填空题:(共30分,每小空1分) 1、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理化性能有颗粒度、交换容量、机械强度、膨胀度、含水量、密度。孔结构 2、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生物反应器来实现生物反应的三个目标:生产细胞、收集细胞的代谢产物、直接用酶催化得到所需产物。 3、反应器内产率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4、大型发酵罐设计主要考虑因素:罐的耐压要求、罐的内部清洗、罐内的对流与热交换。 5分批培养细胞可分为延迟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衰退期五个生长阶段。 6按操作压强可将蒸发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7真空干燥设备一般由密闭干燥室、冷凝器、真空泵三个部分组成。 8固体物料粉碎按受力情况可分为挤压、冲击、磨碎、劈碎。 9糖蜜利用之前,需要进行稀释、酸化、灭菌和增加营养盐。处理。 10啤酒发酵设备向着大型、室外、联合方向发展。 11常见的通风发酵罐类型:机械搅拌式、气升环流式、鼓泡式、自吸式。 12板框过滤机的操作步骤:装合、过滤、洗涤、卸渣、整理。 13影响恒速干燥的主要因素空气流速、空气湿度、空气温度。 14液-液萃取设备包括混合设备、分离设备、溶剂回收设备 三个部分。 15影响传质推动力的主要因素:温度、溶液的性质、氧分压、发酵罐内液柱的高度 16常见的防腐措施: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防腐剂。 名词解释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富氧通风:通气发酵罐通常使用的是普通空气。当需要提高相应的饱和溶氧浓度时,除了升高操作罐压外,更有效的方法是用富氧空气或直接通入氧气。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是通过试样离子在离子交换剂(固相)和淋洗液(液相)之间的分配(离子交换)而达到分离的方法。分配过程是一离子交换反应过程。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生物工程设备习题测验集分析

生物工程设备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 1. 目前啤酒厂的糖化锅中利用_____D_____进行搅拌。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 B.螺旋浆式搅拌器 C.醪液内二氧化碳的密度梯度D.二折叶旋桨式搅拌器 2.?空气过滤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作用是______A_______。 A.分离油雾和水滴 B.分离全部杂菌 C.分离二氧化碳 D.分离部分杂菌 3.?好气性发酵工厂,在无菌空气进入发酵罐之前__C___,以确保安全。 A.应该安装截止阀 B.应该安装安全阀C.应该安装止回阀 D.不应该安任何阀门 4.?无论是种子罐或发酵罐,当培养基尚未进罐前对罐进行预先灭菌,我们称为空罐灭菌,此时对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的要求是________C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既合理经济,又能杀灭设备中各死角残存的杂菌或芽孢。 A.高温瞬时(133℃,15秒钟) B.同实罐灭菌一样(115℃,8-15分钟) C.高温长时(127℃,45分钟) D.间歇灭菌(100℃,30分钟,连灭三次) 5.?机械轴封的动环的硬度比静环___B__。动环的材料可用___________,静环最常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 A.大,碳化钨钢,铸铁 B.大,碳化钨钢,聚四氟乙烯 C.小,聚四氟乙烯,不锈钢; D.小,聚四氟乙烯,碳化钨钢。 6.?溶液在升膜式蒸发器加热管中出现爬膜的最重要条件是____D_____。 A.物料进口处或出口处采用浮头管板 B.蒸发器壳体应有膨胀圈C.物料在加热管内有足够的浓缩倍数,一般为七倍D.加热的蒸气与物料之间有足够的温度差,一般为20-35℃ 7.目前啤酒厂的圆筒锥底发酵罐内采用_____C_____。 A.圆盘平直叶涡轮搅拌器 B.螺旋浆式搅拌器 C.无搅拌器 D.锚式搅拌器8. 空气过滤系统中空气加热器的作用是______B______。 A.对空气加热灭菌B.升高空气温度,以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C.对空气加热,蒸发除去空气中的部分水份D.升高空气温度,杀灭不耐热的杂菌 9.?机械搅拌发酵罐中最下面一档搅拌器离罐底距离一般____C____搅拌器直径的高度,最上面一个搅拌器要在液层以下0.5米(大罐)。 A.小于一个 B.大于一个小于两个 C.等于一个 D.等于两个 10.?自吸式发酵罐的搅拌轴是从罐下方进罐的,因此___C___轴封。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生物工程设备思考题答案

生物工程设备思考题 名词: 对数残留定律:在灭菌过程中,活菌数逐渐减少,其减少量随着活菌数的减少而递减,即微生物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时残留的活菌数成正比。 纳滤:(NF)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是一个能从溶液中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00-10000的物质的膜分离过程。错流过滤:在泵的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平面流动,与死端过滤不同的是料液流经膜面时产生的剪切力把膜面上滞留的颗粒带走,从而使污染层保持在 一个较薄的水平 双水相萃取:双水相系统形成的两相均是水溶液,它特别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粒子,不同的高分子溶液相互混合可产生两相或多相系统,如葡聚 糖和聚乙二醇,按一定的比列与水混合,溶液混浊,静置平衡后,分 成互不相溶的两相,上相富含PEG,下相含葡聚糖。 超临界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即其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来 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是一类模拟培养物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具有较低的剪切效应,较好的传递效果和力学性质的设备。 中空纤维细胞培养法:细胞能在中空纤维上不断地从流动的培养液中获得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物和培养物又可随培养液的流动而流走。 微囊化培养技术:是用固定化技术将细胞包裹在微囊里,在培养液中悬浮培养。酶反应器:以酶为催化剂进行生物反应所需的设备。 1.粉碎的粒径范围如何划分? 原粒径成品粒径 粗碎 40-1500mm 5-50mm 中细碎 5-50mm 0.5-5mm 微粉碎 5-10mm <100um 超微粉碎 0.5-5mm <25um 2.机械粉碎的5种形式(5种粉碎力) 挤压粉碎、冲击粉碎、磨碎、劈碎和剪碎。 3.影响灭菌的因素是什么? 微生物的热阻和相对热阻;培养基成分与其物理状态、其氢离子浓度;其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细胞含水量;微生物细胞菌龄;微生物的耐热性;空气排出情况;搅拌;泡沫。 4.培养基的灭菌工业上可为哪几类? 化学灭菌法,电磁波、射线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火焰灭菌法。 5.连续灭菌与间歇灭菌相比有何特点 连续灭菌:保留较多的营养物质,容易放大,较易自动控制,受蒸汽的影响较小,缩短灭菌周期,发酵罐利用率较高,蒸汽负荷均匀,某些情况下可使发酵高腐蚀少,但设备比较复杂;间隙灭菌:设备投资少,染菌的危险性较小,人工操作方便,对培养基固体物质含量较多时更为适宜,但灭菌过程中蒸汽用量变化大,造成锅炉负荷波动大,一般只限于小型发酵装置。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生物工程设备试卷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试卷B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不准答题。 一、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带式输送机输送带主要以塑料袋为主,其类型主要包括 、 、 。 2、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一般装设挡板,其中挡板应与罐壁留有一定的间隙,其间隙一般为 D(发酵罐直径)。 3 、斗式输送机中料斗分为深斗、浅斗和尖角形斗三种,浅斗的斗口呈 的倾斜。 4、发酵室的四周墙壁和顶棚均要采用较好的绝热结构,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 。 5、长管式蒸发器一般采用径 mm ,长径比为 的长管制成。 6、按过滤推动力分类,过滤机械可分为: 过滤机、 过滤机 和 过滤机。 7、间歇式过滤机是指 、 、 、 四个操作工序。 8、正位移泵的适用围为:输送温度下液体运动黏度高于 ;液体中 气体含量允许稍大于 (体积)。 9、板式换热器主要由 、 、 三部分组成。 10、保证摆动筛筛体平衡通常采用 或 法。 11、糖蜜原料的澄清的方法有 法, 法和 法。 12、为提高过滤速度,可对发酵液作预处理,具体方法有: 、 、 、 、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斗式输送机深斗和浅斗在牵引件上的排列有一定的间距,其通常取为h(h为深斗)。 A 2.0—2.6 B 2.3—2.8 C 2.0—2.3 D 2.3—3.2 2、辊式粉碎设备中下魔辊的转速一般仅为上魔辊的。 A 1/2.5 B 1/3.5 C 1/4.5 D 1/5.5 3、打浆机对物料的打碎程度与关系最小。 A 物料的成熟度 B 刮板的导程角 C 刮板宽度 D 刮板与筛网的间距 4、下列热交换器的加热面积调整较方便的是。 A 板式 B 套管式 C 旋转刮板式 D A和B 5、料液在蒸发器中停滞时间最长的蒸发器是。 A 带搅拌夹层式 B 升膜式 C 降膜式 D 板式 6、对于干燥各种难以干燥的颗粒状、粉状、片状等物料和热敏性物料,应采用类型的干燥器。 A 脉冲沸腾干燥器 B 喷动床干燥器 C 卧式多室沸腾干燥器 D 多层沸腾干燥器 7、需要预热到接触沸点进料的蒸发器有。 A 降膜式 B 升膜式 C 强制循环式 D A和B 8、双端式自动洗瓶机卫生条件于单端式,空间利用率于单端式。 A 优, 次 B 优,优 C 次,次 D 次,优 9、带式输送机械中,定型的托辊的总长度应比带宽大约mm。 A 400~500 B 300~400 C 200~300 D 100~200 10、如果要将一批蘑菇分成5级, 则可采用个多孔滚筒。 A 1 B 4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