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

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氧气 (2) (1)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粉尘爆炸实验

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

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

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放热;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

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

能发生爆炸。

【注意事项】

①面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气囊的作用: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通风、严禁烟火。

第二节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CO、烟尘等。(SO2、NO2可导致酸雨)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

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分馏是物

理变化)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

石蜡、沥青。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③提高肥效。

?可燃冰: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

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

应。

二、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

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可燃物的燃烧;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四、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

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分别将表中所列

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五、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六、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七、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六、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八、乙醇

四.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五.乙醇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六.乙醇具有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七.乙醇的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重要的化工原料;制成车用乙醇汽油;制造消毒剂;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八.车用乙醇汽油: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九.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节省石油资源;

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③促进农业生产。

九、氢气:见第三单元

十、其他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目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3 元素 课题4 离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学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材分析 总特点: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理论知识交叉编排。 3、直线式编排和螺旋上升式相结合。 4、由易到难。 课程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七章 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有新物质生成B.状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 C.有放热和发光的现象产生D.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2、下列物质中,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的是() A.水B.镁C.红磷D.氯酸钾 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碱式碳酸铜B.高锰酸钾 C.氢氧化钙D.氯化钠饱和溶液 4、下列木炭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B.还原性C.稳定性D.吸附性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H2SO4B.H2O C.H2CO3D.液氢 6、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没有空隙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7、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机酸是() A.碳酸B.盐酸C.醋酸D.硫酸 8、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C B.H2C.CO D.CO2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氢气B.木炭C.硫D.红磷 10、下列有关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B.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C.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比钢高D.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11、现有六种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量筒;⑤集气瓶;⑥燃烧匙,其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 .①② B .④⑤ C .②④ D .⑤⑥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B .酒精灯火焰用嘴吹灭 C .取用药品有剩余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D .点燃氢气前要验纯 13、过滤时,用不到的仪器是( ) A .烧杯 B .酒精灯 C .玻璃棒 D .漏斗 14、实验室制下列气体常用的正确方法是( ) A .锌和浓盐酸反应制氢气 B .铁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C .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D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15、元素的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有改变的主要是原子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原子量 D .最外层电子数 16、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原子个数 D .元素种 类 17、某化合物(X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X 5O 4CO 2H O 222+?→??+点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 为( ) A .C 2H 2 B . C 2H 4 C .CH 4 D .C 2H 6 18、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aO + H 2O = Ca(OH)2 B .Cu 2(OH)2CO 3 ? 2CuO + CO 2↑ + H 2O C .Cu + 2AgNO 3 = 2Ag + Cu(NO 3)2 D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上册)习题答案第10页: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例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是物理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是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铜绿生成。 (3)纸张燃烧。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瓷碗破碎。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瓷碗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5)铁生锈。 答: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6)石蜡熔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石蜡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7)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雾。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8)下雪天把一团雪放在温暖的房间里,雪融化。 答:是物理变化,因为水的本质没有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答:因为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

(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描述铜的密度、熔点。 (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7)酒精能燃烧。 答:是化学性质,因为这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8)酒精能挥发。 答:是物理性质,因为这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5.根据你的观察,描述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的物理性质。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查找一下有关的数据。) 答: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能溶解在水和油中。 第23页: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B)。 A B C D 【分析】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实验操作。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燃烧一定会放出热量,所以会放出热量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2 .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珍贵档案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3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 B.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特点 C.金刚石薄膜透光性能好,又是超硬保护膜,可广泛用作光学窗口和透镜的涂层等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上锅盖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 4 .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 .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因为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会爆炸,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6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胆矾研碎 7 .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 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二氧化碳气体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能量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相同的性质 D.面粉燃烧后变成炭黑,说明面粉中含有碳元素 9 . 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下册)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总汇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1.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①大多数的金属呈__银白_色,(但是铜呈_黄_色,金呈_金_色);②常温下为_固体(但是汞为_液体_体);③具有良好的_导电_性、_导热_性和_延展_性。 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有:是否经济、是否有害、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是否污染环境和是否便于废物回收 2. 合金:(1)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__金属_和_非金属__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例如:生铁和钢是含__碳量_不同的铁的两种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约为_2%~4.3%,钢的含碳量为_0.03%~2%_。 (2)合金的性质与金属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硬度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 1、通过观察上面的表格,你对金属的物理性质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密度比较大、熔点比较高、硬度比较大 2、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答:铅的硬度小,而铁的硬度大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钨的熔点高,锡的熔点低;如果用锡,则锡丝易烧断。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铬硬度大, 耐磨、美观,又防锈;金的价格高、硬度小如果镀金则会增加成本且不耐用。 5、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银的价格比铜高许多 6、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首先要考虑物质的__性质___,还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资源、废料是否易于回收、价格、对环境的影响 7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8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9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10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8、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立即端开锅 9、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 2 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10、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CO B、H 2 C O 2 D、CH 4 1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13、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 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 4 B、乙醇、酒精、C 2 H 5 OH C、甲烷、沼气、CH 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燃烧后产物 16、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发热 B、都需达到着火点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非常剧烈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20、下列变化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食物腐败 B、动植物的呼吸 C、铁生锈 D、冰融化 二、填空题(共22分) 2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属于(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2、常见的灭火器是、、。 2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 会形成 24、酒精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化学式为,化学 名称叫。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 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 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

(完整版)最新初中化学教材目录完整版(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5)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6)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1)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7)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25) 课题1 空气 (26) 课题2 氧气 (33) 课题3 制取氧气 (37)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5)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47) 课题1分子和原子 (48)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53) 课题3 元素 (59)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67)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68) 课题2 水的净化 (74) 课题3 水的组成 (79)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83)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91)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92)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99)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0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05)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06)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13)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17)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25)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27)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28)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36)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50) 附录Ⅰ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151) 附录Ⅱ 相对原子质量 (153) 附录Ⅲ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54)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 课题1金属材料.............................2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9)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4)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24) 第九单元溶液 (25) 课题1溶液的形成 (26) 课题2溶解度 (33) 课题3溶质的浓度 (42)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47) 第十单元酸和碱 (49)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50) 课题2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6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69)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70)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71)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72) 课题2化学肥料 (79)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87)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89)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90)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97)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102) 结束语 (113) 附录Ⅰ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114) 附录Ⅱ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115) 附录Ⅲ 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第1~4单元测试题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Fe-56 S-32 Na-23 Cl-35.5 K-39 Cu-64 Ag-108 I-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 ...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点燃酒精灯C.溶解固体D.过滤 4.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A.二氧化硫(SO2)B.二氧化碳(CO2)C.氮气(N2)D.氧气(O2)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物呼吸B.酿造米酒C.食物腐败D.红磷燃烧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8.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9.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 C.镁带:火焰呈淡蓝色D 11.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

2020—2021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C.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 3.下列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B.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增加大气中PM2.5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C.露天焚烧落叶D.燃煤火力发电 5.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清楚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 7.“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 .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宁可让其自生自灭,也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 .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轮穀厂、橡胶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②⑤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10.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 2 C .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1.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 .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 .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12.氢气是21世纪极具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理由是( ) ①燃烧热值高 ②原料资源丰富 ③贮存和运输时安全性高 ④燃烧产物无污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作者:史德伟 【考点梳理】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发生的一种、发热的剧烈的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⑵;⑶。 ⒉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⑵⑶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训练1:以图说话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的气体或粉尘,(如:、、、)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29) 训练2:以图强记 【典型范例】 1、解释下列现象 (1)钻木取火形字(2)燧石取火 (3)大侦探:案件――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2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声还。…… 谁是凶手?(提示:由燃烧的条件入手) 2、练习:连线选择合适的灭火器 棉被床单失火泡沫灭火器 桌椅等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精密仪器室失火干粉灭火器 3、讨论:金属镁燃烧能否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为什么? (提示:2Mg + CO2 ==== 2MgO + C ) 4、指出下列灭火措施是采用什么方法: (1)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割除草,打出防火带。() (2)纸张着火,用脚踩灭。() (3)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抹布盖住。() (4)将沙土铺在燃烧的化学药品。() A、隔绝空气 B 、移开可燃物或建立隔离带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二)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 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 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 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提供氧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 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4.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 5.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6.“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7.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 B、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 、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它们都是混合物 8.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 9.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 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⑦10.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1.从人类生存的环境考虑,未来用于汽车的理想燃料是() A、天然气 B、汽油 C、氢气 D、脱硫煤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基本知识点汇总(上册)

上册知识点总汇(一)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_______,主要是由和组成。空气的成分得出按_________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氮气占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污染可分为两类,有害气体如、、等和粉尘。污染源有_________的燃烧和工厂排出的________,汽车的等。NO2、 SO2进入大气后,易形成_________。防治污染的方法:、、 注意:空气质量日报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有害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_。二氧化碳虽能造成温室效应,但不是质量日报所报告的。 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药品是,该物质燃烧时有大量的______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_______,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以上实验测定氧气的含量往往偏低,引起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①;② ③;④ 该实验不能用燃烧后生成_________的物质(如碳、硫等)代替红磷,也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因为。 考点二、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的气体,具有________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氧气不足,碳与氧气反应则生成__________。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火焰,生成一种 的气体,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____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 注意:在硫燃烧的集气瓶中要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铁燃烧的集气瓶中加水或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4、危害:氧气对人也有有害的一面,如缓慢氧化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特有现象。一般可燃性气体和熔沸点较低易汽化的固体、液体,燃烧时有火焰,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易汽化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____等,燃烧时没有火焰。 考点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属于变化)

初中化学人教版本中考复习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15(小题共一、单选题1.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 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 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 点.2.(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 污染.B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C “”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 出行.低碳生活D “”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3.)下列物 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 C 天然气煤..D B 乙醇石油..4.)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所 引起的主要后果有(①①①①锅炉爆炸能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产生温室效应①①AC ① ①..①①BD ①①..5.“”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 木柴需人要实,火要虚。古语道:“”)的实质是(要架空,才能燃烧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 火要虚A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增大可燃物的热值..D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积.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用一块棉 布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约为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 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 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 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 着火点升高.7.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 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①①CA ①①..①①B ①①D..8.)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AC木炭 燃烧..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9.)下列关于火 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CA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D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 火场的浓烟中逃生.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10.P处,火柴被加热,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不用考虑能源危机问题 C.世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煤、天然气价格也会有所上升 D.氢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有效减缓能源危机。 2.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声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 A .①②③④B.①③④ C .④ D .②③④ 3 .据报道,广州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 A .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B.几十万辆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D .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造成的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 B.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 在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化纤类服装 D. 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 5.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 C 都是放热反应 D 都是化合反应 6 .由子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可吸入颗粒物 7.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上起火后,可以用湿布盖灭,其原理是() A .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着火点 D.使酒精具有不可燃的性质 8 .用碳还原氧化铜时,为了达到高温、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网罩,其原理是() A. 网罩可以燃烧 B.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延缓空气流动,减少热量散失 C. 可以加速酒精的燃烧 D.减少与空气接触 9.煤的充分燃烧对提高煤的使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十分有益,下列措施无效的是 () A .将煤块压成粉 B.燃烧时用鼓风机C. 将煤块改为蜂窝状煤球D. 做煤球时加入黄泥10.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 . 8g二氧化碳和5 . 4g 水,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下列的() A .CH4 B.C2H4 C .C2H5OH D .CO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共28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严禁烟火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