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平衡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平衡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平衡二叉树操作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平衡二叉树操作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 2010-5-16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需求分析

1、建立平衡二叉树并进行创建、增加、删除、调平等操作。

2、设计一个实现平衡二叉树的程序,可进行创建、增加、删除、调平等操作,实现动态的输入数据,实时的输出该树结构。

3、测试数据:自选数据

二.概要设计

平衡二叉树是在构造二叉排序树的过程中,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时,首先检查是否因插入新结点而破坏了二叉排序树的平衡性,若是,则找出其中的最小不平衡子树,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前提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相应的旋转,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具体步骤如下:

⑴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从该结点开始向上计算各结点的平衡因子,即计算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若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均不超过1,则平衡二叉树没有失去平衡,继续插入结点;

⑵若插入结点的某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则找出其中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

⑶判断新插入的结点与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的关系,确定是哪种类型的调整;

⑷如果是LL型或RR型,只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一次,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如果是LR型或RL型,则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两次,第一次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先不动,调整插入结点所在子树,第二次再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

⑸计算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平衡因子,检验是否因为旋转而破坏其他结点的平衡因子,以及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是否存在平衡因子大于1的结点。

三.详细设计

树的内部变量

typedef struct BTNode

{

int data;

int bf; //平衡因子

struct BTNode *lchild,*rchild;//左、右孩子

}BTNode,*BTree;

调平二叉树(左右调平方式大体雷同,之具体写出其中一种调平方式)

if(插入元素与当前根元素相等)

{

printf("已存在相同关键字的结点\n");

}

if(插入元素小于当前根元素))

{

if(插入新结点不成功)

return 0;

if(插入成功)

switch(查看根的平衡因子)

{

case +1:

进行左平衡处理;

{

检查*T的左子树的平衡度,并作相应平衡处理

{

case +1:

令根及其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

做右平衡处理;

{

BTree lc;

lc指向的结点左子树根结点;

rc的右子树挂接为结点的左子树;

lc的右孩子为原结点;

原结点指向新的结点lc;

}

break;

case -1:

rd指向*T的左孩子的右子树根

switch(查看右孩子平衡因子)

{

case +1:

根的平衡因子为-1;

根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

break;

case 0:

令根和根左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

break;

case -1:

根平衡因子为0;

根左孩子平衡因子为1;

break;

}

根右孩子的平衡因子为0;

对*T的左子树作左旋平衡处理;

对*T作右旋平衡处理;

}

break;

case 0:

令根的平衡因子为+1;

break;

case -1:

令根的平衡因子为-1;

break;

}

}

四.调试分析

在进行对插入新结点并调平时由于利用的是普通的插入方法进行LL、LR、RL、RR型的转换,使得在调试时经常没有更改内部变量的值,导致编译出错。

对于在空树情况下删除结点的考虑,是在后期的调试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在没有更改代码前,如果按此操作,程序就会崩溃。原因就是在删除函数中虽然考虑到了空树的情况,但是在输出树的函数中没有加入空树的考虑而只是在创建树函数中加入了if…else…的判断。经过反复的检查,发现可以直接在输出函数中加入判断而不必再其他位置判断,并且调试成功。

五.使用说明和测试结果

测试数据:

创建二叉树

增加二叉树

直接创建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加入新节点并调平

删除结点

六.心得体会

了解了建立树的方法;

学会了利用二分法建立树结构。、;

学习到了二叉树的调平方法;

学会了向一个已知树插入或删除结点的方法。七.附录源代码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define LQ(a,b) ((a)>(b))

#define LH +1 //左高

#define EH 0 //等高

#define RH -1 //右高

typedef struct BTNode

{

int data;

int bf; //平衡因子

struct BTNode *lchild,*rchild;//左、右孩子

}BTNode,*BTree;

/*需要的函数声明*/

void Right_Balance(BTree &p);

void Left_Balance(BTree &p);

void Left_Root_Balance(BTree &T);

void Right_Root_Balance(BTree &T);

bool InsertAVL(BTree &T,int i,bool &taller);

void PrintBT(BTree T,int m);

void CreatBT(BTree &T);

void Left_Root_Balance_det(BTree &p,int &shorter);

void Right_Root_Balance_det(BTree &p,int &shorter);

void Delete(BTree q,BTree &r,int &shorter);

int DeleteAVL(BTree &p,int x,int &shorter);

void Adj_balance(BTree &T);

bool SetAVL(BTree &T,int i,bool &taller);

bool Insert_Balance_AVL(BTree &T,int i,bool &taller);

/*主函数*/

void main()

{

int input,search,m;

bool taller=false;

int shorter=0;

BTree T;

T=(BTree)malloc(sizeof(BTNode));

T=NULL;

while(1)

{

printf("\n请选择需要的二叉树操作\n");

printf("1.创建二叉树2.增加新结点3.直接创建平衡二叉树4.在平衡二叉树上增加新结点并调平衡5.删除0.退出\n");

scanf("%d",&input);

getchar();

switch(input)

{

case 1:

CreatBT(T);

break;

case 2:

printf("请输入你要增加的关键字");

scanf("%d",&search);

getchar();

InsertAVL(T,search,taller);

m = 0;

PrintBT(T,m);

break;

case 3:

Adj_balance(T);

break;

case 4:

printf("请输入你要增加的关键字");

scanf("%d",&search);

getchar();

SetAVL(T,search,taller);

m = 0;

PrintBT(T,m);

break;

case 5:

printf("请输入你要删除的关键字");

scanf("%d",&search);

getchar();

DeleteAVL(T,search,shorter);

m=0;

PrintBT(T,m);

break;

case 0:

break;

default:

printf("输入错误,请重新选择。");

break;

}

if(input == 0)

break;

printf("按任意键继续.");

getchar();

}

}

/*对以*p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右旋处理*/

void Right_Balance(BTree &p)

{

BTree lc;

lc = p->lchild; //lc指向的*p左子树根结点

p->lchild = lc->rchild; //rc的右子树挂接为*p的左子树lc->rchild = p;

p = lc; //p指向新的结点

}

/*对以*p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左旋处理*/

void Left_Balance(BTree &p)

{

BTree rc;

rc = p->rchild; //指向的*p右子树根结点

p->rchild = rc->lchild; //rc左子树挂接到*p的右子树

rc->lchild = p;

p = rc; //p指向新的结点

}

/*对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左平衡旋转处理*/

void Left_Root_Balance(BTree &T)

{

BTree lc,rd;

lc = T->lchild; //指向*T的左子树根结点

switch(lc->bf) //检查*T的左子树的平衡度,并作相应平衡处理

{

case LH: //新结点插入在*T的左孩子的左子树上,要作单右旋处理T->bf = lc->bf = EH;

Right_Balance(T);

break;

case RH: //新结点插入在*T的左孩子的右子树上,要作双旋处理rd = lc->rchild; //rd指向*T的左孩子的右子树根

switch(rd->bf) //修改*T及其左孩子的平衡因子

{

case LH:

T->bf = RH;

lc->bf = EH;

break;

case EH:

T->bf = lc->bf = EH;

break;

case RH:

T->bf = EH;

lc->bf = LH;

break;

}

rd->bf = EH;

Left_Balance(T->lchild); //对*T的左子树作左旋平衡处理

Right_Balance(T); //对*T作右旋平衡处理

}

}

/*对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右平衡旋转处理*/

void Right_Root_Balance(BTree &T)

{

BTree rc,ld;

rc = T->rchild; //指向*T的左子树根结点

switch(rc->bf) //检查*T的右子树的平衡度,并作相应平衡处理

{

case RH: //新结点插入在*T的右孩子的右子树上,要作单左旋处理T->bf = rc->bf =EH;

Left_Balance(T); break;

case LH: //新结点插入在*T的右孩子的左子树上,要作双旋处理ld = rc->lchild; //ld指向*T的右孩子的左子树根

switch(ld->bf) //修改*T及其右孩子的平衡因子

{

case LH:

T->bf = EH;

rc->bf = RH;

break;

case EH:

T->bf = rc->bf =EH;

break;

case RH:

T->bf = LH;

rc->bf = EH;

break;

}

ld->bf = EH;

Right_Balance(T->rchild);//对*T的右子树作左旋平衡处理

Left_Balance(T); //对*T作左旋平衡处理

}

}

/*插入结点i,若T中存在和i相同关键字的结点,则插入一个数据元素为i的新结点,并返回1,否则返回0*/ bool InsertAVL(BTree &T,int i,bool &taller)

{

if(!T)//插入新结点,树“长高”,置taller为true

{

T = (BTree)malloc(sizeof(BTNode));

T->data = i;

T->lchild = T->rchild =NULL;

T->bf = EH;

taller = true;

}

else

{

if(EQ(i,T->data)) //树中已存在和有相同关键字的结点

{

taller = false;

printf("已存在相同关键字的结点\n");

return 0;

}

if(LT(i,T->data)) //应继续在*T的左子树中进行搜索

{

if(!InsertAVL(T->lchild,i,taller))

return 0;

}

else//应继续在*T的右子树中进行搜索

{

if(!InsertAVL(T->rchild,i,taller))

return 0;

}

}

return 1;

}

/*按树状打印输出二叉树的元素,m表示结点所在层次*/

void PrintBT(BTree T,int m)

{

if(T)

{

int i;

if(T->rchild)

PrintBT(T->rchild,m+1);

for(i = 1; i<=m; i++)

printf(" ");//打印i 个空格以表示出层次printf("%d\n",T->data);//打印T 元素,换行

if(T->lchild)

PrintBT(T->lchild,m+1);

}

else

{

printf("这是一棵空树!\n");

getchar();

}

}

/*创建二叉树,以输入-32767为建立的结束*/

void CreatBT(BTree &T)

{

int m;

int i;

bool taller=false;

T = NULL;

printf("\n请输入关键字(以-32767结束建立二叉树):");

scanf("%i",&i);

getchar();

while(i != -32767)

{

InsertAVL(T,i,taller);

printf("\n请输入关键字(以-32767结束建立二叉树):");

scanf("%i",&i);

getchar();

taller=false;

}

m=0;

printf("您创建的二叉树为:\n");

PrintBT(T,m);

}

/*删除结点时左平衡旋转处理*/

void Left_Root_Balance_det(BTree &p,int &shorter)

{

BTree p1,p2;

if(p->bf==1) //p结点的左子树高,删除结点后p的bf减,树变矮

{

p->bf=0;

shorter=1;

}

else if(p->bf==0)//p结点左、右子树等高,删除结点后p的bf减,树高不变

{

p->bf=-1;

shorter=0;

}

else//p结点的右子树高

{

p1=p->rchild;//p1指向p的右子树

if(p1->bf==0)//p1结点左、右子树等高,删除结点后p的bf为-2,进行左旋处理,树高不变

{

Left_Balance(p);

p1->bf=1;

p->bf=-1;

shorter=0;

}

else if(p1->bf==-1)//p1的右子树高,左旋处理后,树变矮

{

Left_Balance(p);

p1->bf=p->bf=0;

shorter=1;

}

else//p1的左子树高,进行双旋处理(先右旋后左旋),树变矮

{

p2=p1->lchild;

p1->lchild=p2->rchild;

p2->rchild=p1;

p->rchild=p2->lchild;

p2->lchild=p;

if(p2->bf==0)

{

p->bf=0;

p1->bf=0;

}

else if(p2->bf==-1)

{

p->bf=1;

p1->bf=0;

}

else

{

p->bf=0;

p1->bf=-1;

}

p2->bf=0;

p=p2;

shorter=1;

}

}

}

/*删除结点时右平衡旋转处理*/

void Right_Root_Balance_det(BTree &p,int &shorter) {

BTree p1,p2;

if(p->bf==-1)

{

p->bf=0;

shorter=1;

}

else if(p->bf==0)

{

p->bf=1;

shorter=0;

}

else

{

p1=p->lchild;

if(p1->bf==0)

{

Right_Balance(p);

p1->bf=-1;

p->bf=1;

shorter=0;

}

else if(p1->bf==1)

{

Right_Balance(p);

p1->bf=p->bf=0;

shorter=1;

}

else

{

p2=p1->rchild;

p1->rchild=p2->lchild;

p2->lchild=p1;

p->lchild=p2->rchild;

p2->rchild=p;

if(p2->bf==0)

{

p->bf=0;

p1->bf=0;

}

else if(p2->bf==1)

{

p->bf=-1;

p1->bf=0;

}

else

{

p->bf=0;

p1->bf=1;

}

p2->bf=0;

p=p2;

shorter=1;

}

}

}

/*删除结点*/

void Delete(BTree q,BTree &r,int &shorter)

{

if(r->rchild==NULL)

{

q->data=r->data;

q=r;

r=r->lchild;

free(q);

shorter=1;

}

else

{

Delete(q,r->rchild,shorter);

if(shorter==1)

Right_Root_Balance_det(r,shorter);

}

}

/*二叉树的删除操作*/

int DeleteAVL(BTree &p,int x,int &shorter)

{

int k;

BTree q;

if(p==NULL)

{

printf("不存在要删除的关键字!!\n");

return 0;

}

else if(xdata)//在p的左子树中进行删除

{

k=DeleteAVL(p->lchild,x,shorter);

if(shorter==1)

Left_Root_Balance_det(p,shorter);

return k;

}

else if(x>p->data)//在p的右子树中进行删除

{

k=DeleteAVL(p->rchild,x,shorter);

if(shorter==1)

Right_Root_Balance_det(p,shorter);

return k;

}

else

{

q=p;

if(p->rchild==NULL) //右子树空则只需重接它的左子树

{

p=p->lchild;

free(q);

shorter=1;

}

else if(p->lchild==NULL)//左子树空则只需重接它的右子树

{

p=p->rchild;

free(q);

shorter=1;

}

else//左右子树均不空

{

Delete(q,q->lchild,shorter);

if(shorter==1)

Left_Root_Balance_det(p,shorter);

p=q;

}

return 1;

}

}

/*二叉树调平操作*/

void Adj_balance(BTree &T)

{

int m;

int i;

bool taller=false;

T = NULL;

printf("\n请输入关键字(以-32767结束建立平衡二叉树):");

scanf("%d",&i);

getchar();

while(i != -32767)

{

SetAVL(T,i,taller);

printf("\n请输入关键字(以-32767结束建立平衡二叉树):");

scanf("%d",&i);

getchar();

taller=false;

}

m=0;

printf("平衡二叉树创建结束.\n");

if(T)

PrintBT(T,m);

else

printf("这是一棵空树.\n");

}

/*调平二叉树具体方法*/

bool SetAVL(BTree &T,int i,bool &taller)

{

if(!T)//插入新结点,树“长高”,置taller为true

{

T = (BTree)malloc(sizeof(BTNode));

T->data = i;

T->lchild = T->rchild =NULL;

T->bf = EH;

taller = true;

}

else

{

if(EQ(i,T->data)) //树中已存在和有相同关键字的结点

{

taller = false;

printf("已存在相同关键字的结点\n");

return 0;

}

if(LT(i,T->data)) //应继续在*T的左子树中进行搜索

{

if(!SetAVL(T->lchild,i,taller))

return 0;

if(taller) //已插入到*T的左子树中且左子树“长高”

switch(T->bf) //检查*T的平衡度

{

case LH: //原本左子树比右子树高,需要作左平衡处理

Left_Root_Balance(T);

taller = false;

break;

case EH: //原本左子树、右子等高,现因左子树增高而使树增高

T->bf = LH;

taller = true;

break;

case RH: //原本右子树比左子树高,现左、右子树等高

T->bf = EH;

taller = false;

break;

}

}

else//应继续在*T的右子树中进行搜索

{

if(!SetAVL(T->rchild,i,taller))

return 0;

if(taller) //已插入到*T的右子树中且右子树“长高”

switch(T->bf) //检查*T的平衡度

{

case LH: //原本左子树比右子树高,现左、右子树等高

T->bf = EH;

taller = false;

break;

case EH: //原本左子树、右子等高,现因右子树增高而使树增高

T->bf = RH;

taller = true;

break;

case RH: //原本右子树比左子树高,需要作右平衡处理

Right_Root_Balance(T);

taller = false;

break;

}

}

return 1;

}

}

数据结构平衡二叉树的操作演示

平衡二叉树操作的演示 1.需求分析 本程序是利用平衡二叉树,实现动态查找表的基本功能:创建表,查找、插入、删除。具体功能: (1)初始,平衡二叉树为空树,操作界面给出创建、查找、插入、删除、合并、分裂六种操作供选择。每种操作均提示输入关键字。每次插入或删除一个结点后,更 新平衡二叉树的显示。 (2)平衡二叉树的显示采用凹入表现形式。 (3)合并两棵平衡二叉树。 (4)把一棵二叉树分裂为两棵平衡二叉树,使得在一棵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小于或等于x,另一棵树中的任一关键字都大于x。 如下图: 2.概要设计 平衡二叉树是在构造二叉排序树的过程中,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时,首先检查是否因插入新结点而破坏了二叉排序树的平衡性,若是则找出其中的最小不平衡子树,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前提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相应的旋转,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具体步骤: (1)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从该结点开始向上计算各结点的平衡因子,即计算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若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不超过1,则平衡二叉树没有失去平衡,继续插入结点; (2)若插入结点的某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则找出其中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 (3)判断新插入的结点与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个关系,确定是那种类型的调整;(4)如果是LL型或RR型,只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一次,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如果是LR型或RL型,则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两次,第一次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先不动,调整插入结点所在子树,第二次再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5)计算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平衡因子,检验是否因为旋转而破坏其他结点的平衡因子,以及调整后平衡二叉树中是否存在平衡因子大于1的结点。 流程图 3.详细设计 二叉树类型定义: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STNode{

数据结构程序报告(平衡二叉树的操作)

计算机科学学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平衡二叉树操作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报告日期:

1.需求分析 1.建立平衡二叉树并进行创建、查找、插入、删除等功能。 2.设计一个实现平衡二叉树的程序,可进行创建、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实现动态的输入数据,实时的输出该树结构。 3.测试数据:自选数据 2.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BSTNode { int data; int bf; //节点的平衡因子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 }BSTNode,*BSTree; void CreatBST(BSTree &T); //创建平衡二叉树 void R_Rotate(BSTree &p); //对以*p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左旋处理 void L_Rotate(BSTree &p); //对以*p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左旋处理 void LeftBalance(BSTree &T); //对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左平衡旋转处理void RightBalance(BSTree &T); //对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右平衡旋转处理bool InsertAVL(BSTree &T,int e,bool &taller); //插入结点e bool SearchBST(BSTree &T,int key); //查找元素key是否在树T中 void LeftBalance_div(BSTree &p,int &shorter); //删除结点时左平衡旋转处理 void RightBalance_div(BSTree &p,int &shorter); //删除结点时右平衡旋转处理 void Delete(BSTree q,BSTree &r,int &shorter); //删除结点 int DeleteA VL(BSTree &p,int x,int &shorter); //平衡二叉树的删除操作 void PrintBST(BSTree T,int m); //按树状打印输出二叉树的元素 2.主程序的流程 3.各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

二叉树课程设计

实验6.1 实现二叉树各种基本运算的算法 编写一个程序algo6-1.cpp,实现二叉树的各种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T为如图所示的一棵二叉树): (1)以括号表示法输出二叉树T。 (2)输出H结点的左、右孩子结点值。 (3)输出二叉树T的叶子结点个数。 (4)输出二叉树T的深度。 (5)输出对二叉树T的先序遍历序列。 (6)输出对二叉树T的中序遍历序列。 (7)输出对二叉树T的后序遍历序列。 提示:创建二叉树的算法参见书上131页的算法6.4。按先序序列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字符表示空树。输入序列: ABD##EHJ##KL##M#N###CF##G#I## 以括号表示法输出二叉树的结果为: A(B(D,E(H(J,K(L,M(,N))))),C(F,G(,I)))

程序段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50 #define OK 1 //?t2?ê÷á′±í′?′¢?á11 typedef struct btnode { char Data;//?áμ?êy?Y?úèY struct btnode *Llink;//×ó×óê÷????struct btnode *Rlink;//óò×óê÷????}btnode,*btreetype; //11?ì???t2?ê÷ int InitBiTree(btreetype &T) { T=NULL; return OK; } //?¨á¢?t2?ê÷ void CreatBiTree(btreetype &T) {char ch; scanf("%c",&ch); if(ch==' ')T=NULL; else { T=(btreetype)malloc(sizeof(btnode)); if(!T)exit(-1); T->Data=ch; CreatBiTree(T->Llink); CreatBiTree(T->Rlink); } } //ê?3??áμ?μ?×óo¢×ó void LeftChild(btreetype &M,char e) {

课程设计二叉树

安徽理工大学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二叉树的遍历集成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 01 月 9 日

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教研室 2014年 12 月 18 日

目录 1.需求分析 (1) 2、总体设计 (1) 2.1 程序目录 (1) 2.2 算法流程 (3) 3、详细设计 (3) 3.1 界面设计 (3) 3.2 详细代码设计 (5) 3.3 调试分析 (10) 4、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代码详述 (16)

1.需求分析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它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而且也成为其他理工类学科必修课程,所谓”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结构,结构一般有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本程序所做的就是树形结构的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和线索化查找. 本程序使用VC6.0++编写,具体实现功能有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以及非递归算法.另外本程序还有可线索化二叉树的功能,由此可以得到二叉树某个节点的前驱和后继. 题目要求为: 1.实现二叉树的各种遍历。包括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以及层次遍历。 2.要求能查找任一结点在某种遍历序列中的前驱和后继。 3.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可采用菜单或其它人机对话方式进行选择。 由小组一起制作,本人做小组汇总工作,并在基础上加了查找某个节点是否存在二叉树,以及求二叉树总节点数等一些简单功能 2、总体设计 2.1 程序目录 (1)typedef struct node 二叉树的定义,包含数据域data,左孩子lchild,右孩子rchild,若二叉树为空,则头结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判别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判别

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判别 1引言 数据结构是软件工程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我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数据结构对于提高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习数据结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求解问题的能力。对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应该能从中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据模型,该数学模型在计算机内部用相应的数据结构来表示,然后设计一个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在进行编程调试,最后获得问题的解答。 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对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扩展延伸应用。首先我们得建立一个二叉树,二叉树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存储结构,此次我选用的是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对于判断平衡二叉树,需要求出其每个叶子结点所在的层数,这里我采用的边遍历边求的方式,遍历采用的是先序遍历。二叉树的建立以及二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的判别中都用到了递归思想。 2需求分析 2.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查找”工作。所谓“查找”即为 在一个含有众多的数据元素(或记录)的查找表中找出某个“特定的”数据元素(或记录),即关键字。 2.2本程序意为对一个已经建立的动态查找表——二叉树——判断其是否是二 叉排序树和平衡二叉树。 3数据结构设计 3.1抽象数据类型二叉树的定义如下: ADT BinaryTree{ 3.1.1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3.1.2数据关系R: 若D=NULL,则R=NULL,称BinaryTree为空的二叉树; 若D!=NULL,则R={H},H是如下的二元关系: 3.1.2.1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3.1.2.2若D-{root}!=NULL,则存在D-{root}={Dl,Dr},且Dl与Dr相交为空; 3.1.2.3若Dl!=NULL,则Dl中存在唯一的元素xl,属于H,且存在Dl上的关系Hl属于H;若Dr!=NULL,则Dr中存在唯一的元素xr,

平衡二叉树(AVL)的查找、插入和删除

平衡二叉树(AVL)查找、插入和删除 小组成员: 陈静101070009 陈丹璐101070006 陈娇101070008

目录 平衡二叉树(AVL) (1) 查找、插入和删除 (1) 问题描述 (2) 设计说明 (3) (一)ADT (3) (二)算法思想 (5) (三)数据结构 (12) (四)程序结构与流程 (13) 运行平台及开发工具 (15) I/O格式 (15) 算法复杂度分析 (18) 源代码 (18) 小结 (37) 问题描述 利用平衡二叉树实现一个动态查找表。

(1)实现动态查找表的三种基本功能:查找、插入和删除。 (2)初始时,平衡二叉树为空树,操作界面给出创建、查找、插入和删除和退出五种操作供选择。每种操作均要提示输入关键字。创建时,根据提示输入数据,以-1为输入数据的结束标志,若输入数据重复,则给出已存在相同关键字的提示,并不将其插入到二叉树中。在查找时,如果查找的关键字不存在,则显示不存在查找的关键字,若存在则显示存在要查找的关键字。插入时首先检验原二叉树中是否已存在相同第3 页共38 页- 3 -的关键字,若没有则进行插入并输出二叉树,若有则给出已有相同关键字的提醒。删除时首先检验原二叉树中是否存在要删除的关键字,若有则进行删除后并输出二叉树,若没有则给出不存在要删除的关键字的提醒。 (3)平衡二叉树的显示采用中序遍历的方法输出,还可以根据输出数据是否有序验证对平衡二叉树的操作是否正确。 设计说明 (一)ADT ADT BalancedBinaryTree{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各个数据元素均含有类型相同,可唯一标志的数据元素的关键字。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void R_Rotate(BSTree &p); 初始条件:二叉树存在,且关键字插入到以*p为根的二叉树的左子树的左孩子上; 操作结果:对以*p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右旋处理

平衡二叉树操作演示

数据结构实习报告 题目:平衡二叉树的操作演示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1 姓名:崔佳 学号:201101050903 完成日期:2013.06.25

一、需求分析 1. 初始,平衡二叉树为空树,操作界面给出两棵平衡二叉树的显示、查找、插入、删除、销毁、合并两棵树,几种选择。其中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均要提示用户输入关键字。每次插入或删除一个节点后都会更新平衡二叉树的显示。 2. 平衡二叉树的显示采用凹入表形式。 3.每次操作完毕后都会给出相应的操作结果,并进入下一次操作,知道用户选择退出 二、概要设计 1.平衡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BalancedBinaryTree{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各个数据元素均含有类型相同,可唯一标志的数据元素的关键字。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InitAVL(BSTree& T)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平衡二叉树T DestroyAVL(BSTree& T) 初始条件:平衡二叉树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平衡二叉树T SearchAVL(BSTree T,int key) 初始条件:平衡二叉树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相同类型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T中存在关键字和key相等的数据元素,则返回指向该元素的 指针,否则为空 InsertAVL(BSTree& T,int key,Status& taller) 初始条件:平衡二叉树T存在,key和关键字的类型相同 操作结果:若T中存在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返回,若不存在则插入 一个关键字为key的元素 DeleteAVL(BSTree& T,int &key,Status& lower) 初始条件:平衡二叉树T存在,key和关键字的类型相同 操作结果:若T中存在关键字和key相同的数据元素则删除它}ADT BalancedBinaryTree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遍历查找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09计算机一班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排序二叉树的遍历 完成期限:自2012 年 1 月 2 日至2012 年 1 月 6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 一、设计目的 熟悉各种数据结构和运算,会使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设计要求 (1)重视课程设计环节,用严谨、科学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对待课程设计的每一项任务; (2)按照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独立地完成各项任务,严禁抄袭;凡发现抄袭,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皆以零分计入本课程设计成绩。凡发现实验报告或源程序雷同,涉及的全部人员皆以零分计入本课程设计成绩; (3)学生在接受设计任务后,首先要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进程表;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内容 排序二叉树的遍历(用递归或非递归的方法都可以) 1)问题描述 输入树的各个结点,建立排序二叉树,对建立的排序二叉树进行层次、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并统计该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2)基本要求 (1)用菜单实现 (2)能够输入树的各个结点,并能够输出用不同方法遍历的遍历序列和叶子结点的数目。 四、参考文献

1.王红梅.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红梅.数据结构学习辅导与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3.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um; //-----------排序二叉树节点--------------// struct tree //定义二叉树节点结构 { int data; //节点数据域 tree *right,*left; //右,左子树指针 }; //-----------排序二叉树类----------------// class Btree { tree *root;//根节点 public: Btree()

平衡二叉树 构造方法(绝妙)

平衡二叉树构造方法 平衡二叉树 对于二叉查找树,尽管查找、插入及删除操作的平均运行时间为O(logn),但是它们的最差运行时间都是O(n),原因在于对树的形状没有限制。 平衡二叉树又称为AVL树,它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它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且左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二叉树的的平衡因子BF为:该结点的左子树的深度减去它的右子树的深度,则平衡二叉树的所有结点的平衡因子为只可能是:-1、0和1 一棵好的平衡二叉树的特征: (1)保证有n个结点的树的高度为O(logn) (2)容易维护,也就是说,在做数据项的插入或删除操作时,为平衡树所做的一些辅助操作时间开销为O(1) 一、平衡二叉树的构造 在一棵二叉查找树中插入结点后,调整其为平衡二叉树。若向平衡二叉树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后破坏了平衡二叉树的平衡性。首先要找出插入新结点后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根结点的指针。然后再调整这个子树中有关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当失去平衡的最小子树被调整为平衡子树后,原有其他所有不平衡子树无需调整,整个二叉排序树就又成为一棵平衡二叉树 1.调整方法 (1)插入点位置必须满足二叉查找树的性质,即任意一棵子树的左结点都小于根结点,右结点大于根结点 (2)找出插入结点后不平衡的最小二叉树进行调整,如果是整个树不平衡,才进行整个树的调整。 2.调整方式 (1)LL型 LL型:插入位置为左子树的左结点,进行向右旋转

由于在A的左孩子B的左子树上插入结点F,使A的平衡因子由1变为2,成为不平衡的最小二叉树根结点。此时A结点顺时针右旋转,旋转过程中遵循“旋转优先”的规则,A结点替换D结点成为B结点的右子树,D结点成为A结点的左孩子。 (2)RR型 RR型:插入位置为右子树的右孩子,进行向左旋转 由于在A的右子树C的右子树插入了结点F,A的平衡因子由-1变为-2,成为不平衡的最小二叉树根结点。此时,A结点逆时针左旋转,遵循“旋转优先”的规则,A结点替换D结点成为C的左子树,D结点成为A的右子树。 (3)LR型 LR型:插入位置为左子树的右孩子,要进行两次旋转,先左旋转,再右旋转;第一次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先不动,调整插入结点所在的子树,第二次再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 由于在A的左子树B的右子树上插入了结点F,A的平衡因子由1变为了2,成为不平衡的最小二叉树根结点。第一次旋转A结点不动,先将B的右子树的根结点D向左上旋转提升到B结点的位置,然后再把该D结点向右上旋转提升到A结点的位置。 (4)RL型 RL型:插入位置为右子树的左孩子,进行两次调整,先右旋转再左旋转;处理情况与LR 类似。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1.1课程设计题目 (1)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 1.21 课程设计目的 (1) 1.22设计要求 (1) 1.3课程设计思想 (2) 1.4软件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2) 第二章概要设计 (3) 2.1 数据结构 (3) 2.2 所用方法及其原理说明 (3) 第三章详细设计 (4) 3.1详细设计方案 (4) 3.2 模块设计 (4) 3.21二叉树定义 (4) 3.22 树状显示二叉树设计 (7) 3.22 主函数设计 (10) 第四章调试和操作说明 (11) 4.1 调试 (11) 4.2 操作说明 (12) 第五章总结与体会 (12) 5.1本文的主要工作 (12) 5.2 存在问题 (12) 5.3心得体会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需求分析 1.1课程设计题目 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 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1.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21 课程设计目的 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强有力手段,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应用、算法的编写、类C语言的算法转换成C(C++)程序并上机调试的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在完成程序设计的同时能够写出比较规范的设计报告。严格实施课程设计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基本程序设计素养的培养和软件工作者工作作风的训练,将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1.22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题目每组一题,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2、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3、设计语言C(C++)不限; 1

数据结构程序报告(平衡二叉树的操作)

数据结构程序报告(平衡二叉树的操作)

计算机科学学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平衡二叉树操作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报告日期:

1.需求分析 1.建立平衡二叉树并进行创建、查找、插入、删除等功能。 2.设计一个实现平衡二叉树的程序,可进行创建、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实现动态的输入数据,实时的输出该树结构。 3.测试数据:自选数据 2.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BSTNode { int data; int bf; //节点的平衡因子 struct BS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 }BSTNode,*BSTree; void CreatBST(BSTree &T); //创建平衡二叉树 void R_Rotate(BSTree &p); //对以*p 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左旋处理 void L_Rotate(BSTree &p); //对以*p 为根的二叉排序树作左旋处理 void LeftBalance(BSTree &T); //对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左平衡旋转处理void RightBalance(BSTree &T); //对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右平衡旋转处理bool InsertA VL(BSTree &T,int e,bool &taller);

//插入结点e bool SearchBST(BSTree &T,int key); //查找元素key是否在树T中 void LeftBalance_div(BSTree &p,int &shorter); void RightBalance_div(BSTree &p,int &shorter);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通过对二叉树的一系列操作主要练习了二叉树的建立、四种遍历方式: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序遍历以及节点数和深度的统计等算法。增加了对二叉树这一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了使用c语言对二叉树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关键字:递归、二叉树、层序遍历、子树交换 一、程序简介 本程序名为“二叉树基本操作的实现”,其主要为练习二叉树的基本操作而开发,其中包含了建立、遍历、统计叶子结点和深度等一系列操作。其中定义二叉链表来表示二叉树,用一个字符类型的数据来表示每一个节点中存储的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图形界面的设计,用户可以通过程序中的遍历二叉树一功能来查看操作的二叉树。 二、功能模块 2.1功能模块图 2.2功能模块详解 2.2.1建立二叉树

输入要建立的二叉树的扩展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来建立二叉树,建立成功会给出提示。 2.2.2遍历二叉树 执行操作之后会有四个选项可供选择: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序遍历。 输入对应的序号即可调动相关函数输出相应的遍历序列。 2.2.3统计叶子节点树 执行之后输出叶子结点的个数。 2.2.4求二叉树深度 执行之后输出二叉树的深度。 2.2.5子树交换 交换成功则会给出提示,用户可通过遍历二叉树来观察子树交换之后的二叉树。 三、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 3.1二叉链表的设计 1.typedef struct BiNode { 2.char data; 3.struct BiNode* lchild; //左孩子 4.struct BiNode* rchild; //右孩子 5.}BiTree; 用一个字符型保存节点数据,分别定义两个struct BiNode类型的指针来指向左孩子和右孩子。在BiTree.h中实现相关的功能。 3.2队列的实现 1.typedef struct { 2. ElemType* data; 3.int head;//队头指针 4.int tail;//队尾指针 5.} SqQueue; 队列主要用于二叉树遍历过程中的层序遍历,从根节点开始分别将左右孩子放入队列,然后从对头开始输出。队列的相关操作封装在SqQueue.h中,包括入队、出队、判断队列是否为空等操作。

北邮数据结构平衡二叉树报告概论

数据结构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平衡二叉树

1.实验目的和内容 根据平衡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使用二叉链表实现一个平衡二叉树。 二叉树的基本功能: 1、平衡二叉树的建立 2、平衡二叉树的查找 3、平衡二叉树的插入 4、平衡二叉树的删除 5、平衡二叉树的销毁 6、其他:自定义操作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平衡二叉树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struct node { int key; //值 int height; //这个结点的父节点在这枝最长路径上的结点个数 node *left; //左孩子指针 node *right; //右孩子指针 node(int k){ key = k; left = right = 0; height = 1; } //构造函数}; 2.2 程序流程

2.3 关键算法分析(由于函数过多,在此只挑选部分重要函数) 算法1:void AVL_Tree::left_rotate(node *&x) [1] 算法功能:对 R-R型进行调整 [2] 算法基本思想:将结点右孩子进行逆时针旋转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都为0(1) [4] 代码逻辑 node *y = x->right; y为x的右孩子 x->right = y->left; 将y的左孩子赋给x的右孩子 y->left = x; x变为y的左孩子 fixheight(x); 修正x,y的height值 fixheight(y); x = y; 使x的父节点指向y 算法2:void A VL_Tree::right_rotate(node *&x) [1] 算法功能:对L-L型进行调整 [2] 算法基本思想:将左孩子进行顺时针旋转 [3] 算法空间、时间复杂度分析:都为0(1) [4] 代码逻辑 node *y = x->left; //y为x的左孩子 x->left = y->right; y的右孩子赋给x的左孩子

平衡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论文【可运行测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平衡二叉树的生成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10级计科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2010 年 12 月 01 日 完成时间: 2010 年 12 月 31 日 信息工程学院

X X X X X X X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学号:姓名:

摘要 本篇论文系计科专业10年末课程设计论文,按照相应要求写作而成。 主要讨论的是平衡二叉树的生成问题,借助本程序可以由用户输入数值,并生成平衡二叉树,并可以对数据进行方便的修改和删除添加,任意插入或删除一个结点后仍然要求任然构成平衡二叉树,并按中序遍历输出这棵平衡二叉树。· 本论文共由五个章构成,每个内容独立成章,各章下设相应子章节。 各个章节逐渐递进,分别是: 第一章:需求分析 第二章系统设计 第三章编码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维护 本论文特点: 1.论述清楚,目录详尽,可以方便的查询相应章节,方便使用。 2.图文结合,几乎没一个子程序模块都有相应的流程图与之对应,有利于读者理解每 个子程序的设计思路。 3.模块分化清晰,每个模块独立成节,又彼此联系,深化了C语言模块化编程的特点。 4.测试模块配合对应的运行截图,真实可信,对读者理解程序的运行情况起到了很大 作用。 5.程序清单完整详细,解释详细。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1) 1.1功能描述------------------------------------------------1 1.2数据词典------------------------------------------------1 第二章系统设计 (3) 2.1 基本概念介绍----------------------------------------------3 2.2 总体设计--------------------------------------------------8 2.3 插入结点-------------------------------------------------10 2.4 删除结点-------------------------------------------------11 2.5 中序遍历-------------------------------------------------11 第三章编码 (12) 3.1 总体编码------------------------------------------------12 3.2 总流程图------------------------------------------------15 3.3 以指针T所指结点为根的二叉树作右平衡旋转处理------------16 第四章测试 (17) 4.1 创建二叉树测试-------------------------------------------17 4.2 插入结点测试---------------------------------------------19 4.3 删除结点测试---------------------------------------------20 4.4中序遍历结点测试------------------------------------------21 4.5 先序遍历测试---------------------------------------------21 第五章维护 (22) 5.1维护----------------------------------------------------22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报告(平衡二叉树)(内容清晰)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报告 平衡二叉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报告日期:

1.题目与要求 1). 问题的提出 编写已个平衡二叉树,主要是对插入一个元素导致树不平衡的情况进行平衡化处理以及相关的处理。 2)设计的知识点 队列的插入,删除,二叉树的建立于销毁,平衡树的平衡化,以及C语言中基础应用于结构等。 3)功能要求 (1).通过不断插入的方式创建一棵平衡二叉树,包括输入结点的关键字和相关信息。 (2)按要求输出创建的平衡二叉树结点,包括顺序(中序)输出和按层次输出。 (3)插入新增的结点,若结点不存在则插入平衡二叉树,并进行相关调整。 (4)销毁二叉树。 (5)退出 菜单界面如下:

2.功能设计 算法设计 选择创建平衡二叉树后,利用循环不断插入结点,并进行调整,当输入节点为0时停止进入菜单界面。 在平横二叉树排序树BSTree上插入一个新的数据元素e的递归算法可如下描述: (1)若BSTree为空树,则插入一个数据元素为e的新结点作为BSTree的根结点,树的深度增1; (2)若e的关键字和BSTree的根节点的关键字相等,则不进行插入; (3)若e的关键字小于BSTree的根结点的关键字,而且在其左子树中不存在和e形同的关键字的结点,则将e插入在其左子树 上,并且当插入之后的左子树的深度加1时,分别就下列不同 情况处理之: a.BSTree的跟结点的平衡因子为-1(右子树的深度大于左子树

的深度):则将跟结点的平衡因子更改为0,BBST的深度不 变; b.BBST的根结点的平衡因子为0(左,右子树的深度相等): 则将根结点的平衡因子更改为1,BBST的深度增1; c.BBST的根结点的平衡因子为1(左子树的深度大于右子树 的深度):若BBST的左子树根结点的平衡因子为1,则需进 行向左旋平衡处理,并且在右旋之后,将根节点和其右子树 根节点的平衡因子更改为0,树的深度不变; 若BBST的左子树根结点的平衡因子为-1,则需进行向左,向 右的双向旋转平衡处理,并且在旋转处理之后,修改根结点 和其左右子树的平衡因子,数的深度不变; (4)若e的关键字大于BBST的根结点的关键字,而且在BBST的右子树中不存在和e有相同的关键字的的节点,则将e插入在 BBST的右子树上,并且当插入之后的右子树深度增加(+1) 时,分别就不同情况处理之。 3.详细设计 1)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KeyType Key; //键值类型 char info[20];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STNode{ ElemType data; int bf ; //结点的平衡因子

二叉树遍历课程设计心得【模版】

目录 一.选题背景 (1) 二.问题描述 (1) 三.概要设计 (2) 3.1.创建二叉树 (2) 3.2.二叉树的非递归前序遍历示意图 (2) 3.3.二叉树的非递归中序遍历示意图 (2) 3.4.二叉树的后序非递归遍历示意图 (3) 四.详细设计 (3) 4.1创建二叉树 (3) 4.2二叉树的非递归前序遍历算法 (3) 4.3二叉树的非递归中序遍历算法 (4) 4.4二叉树的非递归后序遍历算法 (5) 五.测试数据与分析 (6) 六.源代码 (6)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一.选题背景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是用指针建立二叉树中结点之间的关系。二叉链存储结构的每个结点包含三个域,分别是数据域,左孩子指针域,右孩子指针域。因此每个结点为 由二叉树的定义知可把其遍历设计成递归算法。共有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可先用这三种遍历输出二叉树的结点。 然而所有递归算法都可以借助堆栈转换成为非递归算法。以前序遍历为例,它要求首先要访问根节点,然后前序遍历左子树和前序遍历右子树。特点在于所有未被访问的节点中,最后访问结点的左子树的根结点将最先被访问,这与堆栈的特点相吻合。因此可借助堆栈实现二叉树的非递归遍历。将输出结果与递归结果比较来检验正确性。。 二.问题描述 对任意给定的二叉树(顶点数自定)建立它的二叉链表存贮结构,并利用栈的五种基本运算(置空栈、进栈、出栈、取栈顶元素、判栈空)实现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输出三种遍历的结果。画出搜索顺序示意图。

三.概要设计 3.1.创建二叉树 3.2.二叉树的非递归前序遍历示意图 图3.2二叉树前序遍历示意图3.3.二叉树的非递归中序遍历示意图 图3.3二叉树中序遍历示意图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课程设计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各种基本抽象数据类型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 作实现算法,以及它们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规范化软件设计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资料和有关参考资料,提高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 (1)以回车('\n')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 (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 (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 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 (5)用数列L,生成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当插入新元素之后,发现当前的二叉排序树BT 不是平衡的二叉排序树,则立即将它转换成新的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 (6)计算平衡的二叉排序树BT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 3、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大有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3]William Ford,William Topp,《Data Structure with C++》清华大学出版社 [4]苏仕华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1天完成方案设计与程序框图 第2、3天编写程序代码 第4天程序调试分析和结果 第5天课程设计报告和总结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年月日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二叉树遍历课程设计】汇编

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二叉树的建立与遍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2.掌握二叉树创建方法; 3.掌握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的递归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创建二叉树,分别对该二叉树进行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三、叉树的建立与遍历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struct tnode//结点结构体 { char data; struct tnode *lchild,*rchild; }; typedef struct tnode TNODE; TNODE *creat(void) { TNODE *root,*p; TNODE *queue[50];

int front=0,rear=-1,counter=0;//初始队列中需要的变量front、rear和计数器counter char ch; printf("建立二叉树,请输入结点:(#表示虚节点,!表示结束)\n"); ch=getchar(); while(ch!='!') { if(ch!='#') { p=(TNODE *)malloc(sizeof(TNODE)); p->data=ch; p->lchild=NULL; p->rchild=NULL; rear++; queue[rear]=p;//把非#的元素入队 if(rear==0)//如果是第一个元素,则作为根节点 { root=p; counter++; } else { if(counter%2==1)//奇数时与其双亲的左子树连接 { queue[front]->lchild=p; } if(counter%2==0)//偶数时与其双亲的右子树连接 { queue[front]->rchild=p;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平衡二叉树操作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平衡二叉树操作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日 2010-5-16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一.需求分析 1、建立平衡二叉树并进行创建、增加、删除、调平等操作。 2、设计一个实现平衡二叉树的程序,可进行创建、增加、删除、调平等操作,实现动态的输入数据,实时的输出该树结构。 3、测试数据:自选数据 二.概要设计 平衡二叉树是在构造二叉排序树的过程中,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时,首先检查是否因插入新结点而破坏了二叉排序树的平衡性,若是,则找出其中的最小不平衡子树,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前提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相应的旋转,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具体步骤如下: ⑴每当插入一个新结点,从该结点开始向上计算各结点的平衡因子,即计算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若该结点的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均不超过1,则平衡二叉树没有失去平衡,继续插入结点; ⑵若插入结点的某祖先结点的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则找出其中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 ⑶判断新插入的结点与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的关系,确定是哪种类型的调整; ⑷如果是LL型或RR型,只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一次,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如果是LR型或RL型,则需应用扁担原理旋转两次,第一次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先不动,调整插入结点所在子树,第二次再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在旋转过程中,如果出现冲突,应用旋转优先原则调整冲突; ⑸计算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平衡因子,检验是否因为旋转而破坏其他结点的平衡因子,以及调整后的平衡二叉树中是否存在平衡因子大于1的结点。 三.详细设计 树的内部变量 typedef struct BTNode {

c语言实现一.二叉树操作 二.用栈实现算术表达式求值 课设报告

目录 题目一.二叉树操作(1)二.算术表达式求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 三、题目一设计过程 (2) 四、题目二设计过程 (6) 五、设计总结 (17) 六、参考文献 (18)

题目一.二叉树操作(1)二.算术表达式求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学期我们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程进行了学习。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我们进行了此次课程设计实习。这次课程设计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中的各方面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C语言基础和编程能力。 (1)题目一的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3、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题目二的目的: 1、掌握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2、掌握栈的先进后出的特点 3、掌握栈的基本运算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题目一的内容和要求: 1、编写已知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序列,恢复此二叉树的程序 2、编写求二叉树深度的程序 (2)题目二的内容和要求: 1、算术表达式由操作数、运算符和界限符组成。操作数是正整数,运算符为 加减乘除,界限符有左右括号和表达式起始 2、将一个表达式的中缀形式转化为相应的后缀形式 3、依据后缀表达式计算表达式的值

三、题目一设计过程 1、题目分析 现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依次从先序遍历序列中取结点,由先序序列确定根结点(就是第一个字母),每次取出一个结点就与中序遍历的序列进行比较,当相等的时候,中序遍历序列就被分成以该结点为根的二叉树子树,该结点左部分为左子树,右部分为右子树,直到取完先序列里的所有结点,则二叉树构造完毕(树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用递归实现! 由建好的二叉树,先判断这棵树是否为空,若不为空则找数的左子树,统计它的高度,然后找树的右子树,统计它的高度,比较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然后返回其中大的那个值加一,则求出数的高度。这里用递归实现! 2、算法描述 main ( )(主函数) 先构造一颗二叉树,初始化为空,用来存储所构造的二叉树,并输入一棵树的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并统计这个序列的长度。然后调用实现功能的函数。 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char *pre,char *in,int len)(由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构造二叉树) 根据前序遍历的特点, 知前序序列(pre)的首个元素(pre[0])为根(root), 然后在中序序列(in)中查找此根(pre[0]), 根据中序遍历特点, 知在查找到的根(root) 前边的序列为左子树, 后边的序列为右子树。设根前边有n个元素,则又有, 在前序序列中,紧跟着根(root)的n个元素序列(即pre[1...n]) 为左子树, 在后边的为右子树,而构造左子树问题其实跟构造整个二叉树问题一样,只是此时前序序列为pre[1...n]), 中序序列为in[0...n-1], 分别为原序列的子串, 构造右子树同样。这里用递归实现! int Depth(BiTree T)(求树的深度) 当所给的参数T是NULL时,返回0。说明这个树只有一个叶子节点深度为0,当所给的参数不是NULL时,函数调用自己看看这个参数的左分支是不是NU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