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04非现场监管培训知识汇总

最新1104非现场监管培训知识汇总
最新1104非现场监管培训知识汇总

1104非现场监管培训

知识

1104非现场监管培训知识

一、“1104工程”概述

成立银监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银行监管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的重要举措。银监会党委高度重视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为加快银监会系统信息化建设,2003年11月4日,银监会专门召开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主席办公会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决定启动“1104工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确定了“周密论证、统一规划、急用先行、分段实施”的指导思想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原则。

(一)“1104工程”建设的背景

目前,我国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一是不良资产基数大;二是潜在的损失较大;三是损失准备不足,资本充足率低。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银行监管,加速化解这些潜在的风险。面对现状,加速建立一个完整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监管、加速化解历史包袱是维护我国金融稳定的重要一环。

由于银监会成立时间较短,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比较薄弱,对银行与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基本上以手工方式进行,严重影响了银行监管职能的发挥和监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必要的监管信息化工具与手段,难以实现对被监管对象进行持续、全面、有效监管。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品种与交易量大增,交易信息电子化、无纸化,业务的复杂性、风险的隐蔽性也越来越高,单靠手工方式,以有限的人力资源按照传统方式翻阅账本、传票等,难以有效识别金融机构风险。

二是监管效率低,时效性差。当前银监会监管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很低,缺乏集中统一的监管信息系统和有效的分析工具,使得监管信息极不对称,日常监管工作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汇总报表多、传真资料多、手工操作多、电话联络多”。监管人员每季度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报表、数据汇总,时效性差、监管效率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高效监管的需要。

三是监管信息难以共享。一方面,各监管机构之间、银行监管机构与各银行之间还未建立起实时、专用的信息共享系统,缺乏有效的数据交互网络。银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在处置跨系统金融风险过程中,各自掌握部分信息资料,机构间信息共享不足、传导不畅;银监机构与商业银行间的信息传输仍采用传真、磁盘传递等传统落后的方式为主;另一方面,银行业监管机构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也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持,难以做到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使得监管机构之间、内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能力不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23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的要求和银行业监管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实际情况,急需建设适合于对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信息系统,加强银监会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公众服务。

(二)“110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银监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薄弱,而被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比较先进,业务品种繁多,业务量大,银监会单单依靠手工方式很难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加强银监会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率,推进公众服务等方面都对建设监管信息系统提出了迫切需求。

1、繁重的监管任务对监管信息系统的迫切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银监会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监管的金融机构数量为24万多家,其中法人机构大约为3.5万家,被监管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已接近31.5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95%以上。面对如此浩瀚的数据和众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很难基于手工完

成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状况,已严重制约了监管当局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监管的“瓶颈”。

2、银行业金融机构高风险性对监管信息系统的需求。随着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也与日俱增,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往往会波及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甚至会引起地区性或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及时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3、银行监管的连续性对监管信息系统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银行市场的运行状况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及由此导致的金融系统的波动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银行监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利用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监管部门的需要,快速、准确地输出全部或任何一项监管指标的分析结果,从而能够持续、全面、系统、有效地辅助监管部门达到期望的监管目的。

4、提高风险监测水平对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的需求。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现状来看,巨额不良贷款,潜在的金融风险,及资本充足率和拨备不足的问题,严重困扰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为此,加强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分析与监测,是当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5、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业金融秩序稳定对监管信息系统的需求。借助监管信息系统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银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限度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公众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心。

借助银行监管信息系统还可以加快监管职能的转变,提高监管能力与服务能力,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效率。为此,尽快建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发展和建设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信息系统已是当务之急。

(三)建设原则

为实现银监会监管信息系统与银监局监管信息系统互连互通,“1104工程”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建设。以下就系统建设原则进行具体说明:

1、统一规划。统一规划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业务需求的统一规划,银监会与银监局之间、银监局与银监分局之间、各银监局之间、各银监分局之间应采取基本相同的监管业务模式,建立基本相同的监管业务模型。目前,银监会制定出了对法人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需求,包括基础报表和特色报表,及根据基础报表、特色报表加工生成的监管报表(生成报表)。各银监局要在银监会制定的非现场监管业务需求总体框架下,广泛征求辖内银监分局的意见与建议,对银监会制定的业务需求进行适当的扩展与修订,制定出适用于对辖内被监管分支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需求。二是统一规划技术路线。为保障银监会监管信息系统与银监局监管信息系统互连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要制定统一的技术路线来规范银监会和银监局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统一的技术路线包括统一的系统架构、安全架构、数据存储架构、数据备份架构等。三是统一网络规划,为保障银监会、银监局、银监分局在网络实现互连互通,在银监会系统网络建设过程要从网络架构、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对网络系统进行统一规划。

2、统一管理。统一管理过程涉及项目招标管理、项目验收管理、项目鉴定管理、资金分配与费用使用情况跟踪管理、系统集成商管理、系统开发商管理等。

3、统一标准。统一标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银监会制定统一项目管理过程,并下发给各银监局,各银监局按照统一的项目管理过程规范项目开发过程。二是由银监会制定统一的项目开发规范,并下发给各银监局执行,包括需求规范、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测试规范、系统部署、文档编写等规范。各银监局按照统一的项目开发规范建设监管信息系统。三是由银监会制定统一的界面规范,不仅包括内网系统用户界面规范,还包括外网系统用户界面规范,各

银监局按照统一的、标准的界面规范来定制各自的监管信息系统。四是机构代码编码规范,包括银监会及派出机构的代码规范,还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代码规范,机构代码规范由银监会统一制定,并下发给各派出机构使用。

4、资源共享。一是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实现银监会与银监局之间、银监局与银监分局之间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广泛沟通与交流。二是充分发现人才,集中优势力量就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攻关。

非现场监管概念及内涵

(一)非现场监管的概念

非现场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非现场监控”,是按照审慎监管原则进行银行监管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收集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相关数据材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以及合规情况等,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稳健性进行评价。通过非现场监管,能够及时、持续监测金融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并能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和指导,使现场检查更有针对性,从而有利于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发挥现场检查的最大效力。

(二)非现场监管的作用

1、基础性作用。非现场监管持续地收集、整理和积累监管数据,提供非现场分析结果、风险评级结果、被检查机构的其他背景资料,健全各类机构监管信息档案,并对非现场监管报表信息实施集中处理和信息共享。

2、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非现场监管相当于雷达站,它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报表说明,而是通过报表数据对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有效的非现场监管能够起到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作用。

3、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非现场监管人员在认真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风险状况的基础上,制定现场检查的方案;参加每个现场检查项目的离场会谈,参与讨论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下一步的监管措施;负责跟进被检查机构对现场检查意见的整改情况及改进措施。

4、信息传递作用。在风险为本的监管程序中对清楚了解机构、评估风险和事先策划监管工作等步骤原则上都由非现场监管人员负责完成。检查的准备阶段可以由非现场监管人员和现场检查人员共同执行,非现场监管人员在这些步骤中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因为方案和问卷中的很多内容只有经过非现场风险评估才能清楚地了解。

5、持续有效监管的作用。非现场监管是银行持续监管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对于现场检查人员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的整改和处罚措施,非现场监管会持续跟踪整改的落实情况,并根据整改和处罚落实情况以及持续监测的情况,评估整个监管行动计划的执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我们较为注重现场检查及合规性监管的方法。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迅速膨胀、业务日趋复杂多样、跨国监管压力增大等对监管当局带来的挑战,有必要改革监管方式,同时注重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两者进行有效配合及衔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一、风险为本监管的形成

风险为本监管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范围内银行业并购热潮,逐步提出并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识别与计量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监管理念。其目的在于应对银行规模迅速膨胀、业务日趋复杂多样、跨国监管压力增大等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副本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要求,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 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 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9 类: 1、临床诊治类: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2、医技诊查类: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3、护理院感类:误吸、压疮、约束意外、疑似电(刀)灼伤、纱布计数错误等;医院感染病例、职业暴露等。 4、医患沟通类: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 冲突等。 5、药物不良类: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

药品电子监管码培训试题

药品电子监管码培训试题 姓名:岗位:部门: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对实施电子监管,为每件的药品赋予的电子标识。每件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唯一,即,好像人的身份证,也就是药品的电子身份证,简称监管码。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始启用的电子监管码为位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标识样 管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电子监管码的,并及时上传数据。 5.药品监管码实施目的是依靠覆盖全国的国家腰间网平台完成产品的状态、和。监管码用于监控追溯。 6、收货员、复核员:负责、电子监管码的采集工作。 7、电子监管员:负责对采集的入、出库数据进行、至药品电子监管网平台。 8.质量管理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以及的维护工作。 9、入库单的上传流程:全部关联正确的,选择要上传的单据,在选中单据的□内打“√”,点击“上传”即完成上传。 10、质量管理部会同信息部负责、、等软硬件的配置、调试、日常维护工作。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对药品实施电子监管,为每件药品赋予的电子标识标 签。() 2、国务院为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建设“两个链条、两个体系、一个网络”的监管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是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3、药品电子监管码有六大特点。() 4、监管码关联关系在产品赋码过程中,对赋予产品上的电子监管码与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建立内在联系。() 5.监管码由条码和数字组成,数字有20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药品电子监管码是国家规定的药品标签标识,是一件一码,可以实现对药品 ()的全程监管,实现药品真假判断、质量追溯、召回管理与全程跟踪等功能。 A、生产 B、流通 C、消费 D、使用 2、药品电子监管码的特点有()。 A、一件一码 B、存储信息动态预警 C、全国覆盖 D、全程跟踪 E、消费者查询 3、电子标签为每个最小包装的药品赋予唯一的电子监管码,实现()管理。 A、一件一码 B、一盒一码 C、一支一码 D、两件一码 4.目前纳入中国电子监管网药品有()。 A、麻醉药品 B、精神药品 C、中药注射液 D、疫苗 E、基本药物 5.监管码的大致结构有()。 A、类别码 B、序列号 C、加密码 D、本体码 E、效验码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药品电子监管码?(10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与安全隐患报告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范围:包括院内压疮、坠床、跌倒、给药错误、输血错误、输液反应、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走失、自杀、猝死、吸入异物、识别患者错误、暴力行为、外伤/割伤、咬破体温计、烫伤∕烧伤、火灾、失窃、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争吵、打架、针刺伤等不良事件。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 (2)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虽然当时并未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上报。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或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表》,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表》。

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科室设立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报告文件夹,保存科室存档资料,要求整齐规范。 4.每月统计护理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的件数。 5.需求科室存档的报告表格 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表、护理投诉记录、患者皮肤压疮报告表、 患者跌倒或坠床报告表、患者管路脱落报告表、患者意外伤害报告表、输液反应登记表。 6.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当事者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4-72小时内向护理部报告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科室做好登记,情况特殊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在根据情况逐级报告。 (2)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除积极上报并采取挽救及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造成的不良后果。造成不良影响时,做好散后工作。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造成缺陷的药品器械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和销毁。(4)对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并组织有关人员会同患方对现场进行封存和启封,需检验的,由双方指定检验机构检验。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考试题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相关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发生的()、()、用药错误、误吸、窒息、()、意外拔管、管饲、饮食、标本错误、仪器设备问题、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非正常的护理工作,其范围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繁发生或重复发生会直接导致()和()的下降。 2、严格执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躁动病人应用()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意外。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轻度伤害不良事件: 2、潜在不良事件: 三、简答题 1、不良事件上报范围?(20分) 答:

2、不良事件处理与反馈?(30分) 答:

护理不良事件答案: 一、填空题 1.跌倒、走失、烫伤、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护理安全 2. 护理分级制度、防护栏、安全约束带、有自杀倾向 二、名词解释 1、轻度伤害不良事件: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或需处理方可康复。 2、潜在不良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问答题 1、①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就报。②隐患(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需要上报。 2、①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汲取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并有效落实。②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对上报事件进行分类,常规分为不可避免、创造条件可以避免、可以避免3类,重点关注创造条件可以避免、可以避免事件。制定整改措施,组织整改。③护理部将评析的事件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及科室。每季度在护士长会议上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匿名通报,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落实整改措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完整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严格医疗器械的质量跟踪检测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依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关于规范医疗器械管理使用的实施方案》,特制订制度 一、基本概念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医疗器械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等。副作用:是治疗使用的医疗器械所产生的某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作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医疗器械与药品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那些与人体长时间接触、长期使用、植入人体内的医疗器械,在其对疾病诊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应风险。只有通过医疗器械上市后,在使用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医疗器械潜在的风险,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 二、报告原则 (一)基本原则: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严重伤害包括三种情况: 1.危及生命

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 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诉永久性伤害或者损伤。 (二)濒临事件原则: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三)可疑即报原则: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排除与医疗器械无关的事件。 三、报告时限及流程 (一)报告时限 突发、群发不良事件立即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报《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死亡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报告; 严重伤害或可能导致死亡或严重伤害事件: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中心报告。 (二)报告流程 1、各临床科室设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员,医务科设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联络员,联络员建立于哈尔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账号。 2、各临床科室报告员收集本科室不良事件的信息,按报告原则完整、准确、详细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按时限要求上报医务科联络员。联络员立即进行网络直报,同时打电话通知哈尔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审核。 3、联络员要每月定期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了解医疗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奖惩制度.doc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流程及激励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依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系统并落实实施,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程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范围详见附件一)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甚至造成人身财产安全危机,以及影响医疗工作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

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II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原则: (一)I级和II级事件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实行逢疑必报的原则,具体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以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 (二)III、IV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l、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实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相关人员、部门、科室的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xx口腔医院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死亡、致畸、致癌、致残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 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三、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范围:报 告发现的所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四、院里由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工作。 五、医务人员如发现医疗器械所引起的不良事件时,应 及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员,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同时,报告副院长。 六、监测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 测工作的宣传,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的收集,并报告副院长。 七、副院长发现或接到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 件报告进,应及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后,定期提交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小组评价,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

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 八、发现严重罕见、新的不良反应病例,或严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在15个工作日之内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出现死亡病例的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卫生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报告。 九、未经国家药监管理局公布的不良事件监测资料,不得向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泄漏。 十、不得瞒报或缓报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十一、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人员汇总后上报xx区不良反应中心,地址:xxxxx,电话:xxxxxxx,联系人:xxx。 十二、本制度自xxxx年x月x日起执行。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及流程

YH-ZD-00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版本:4 修订日期:2017年3月1日修订部门: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生效日期:2017年9月1日审核人:李火平修订人:彭爱珍 批准人:李刚页码:第1页,共3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进步和保障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因为它是国家收集强制性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以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现为了更好地落实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不良事件报告,根据《患者安全目标》等的要求,特制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不良事件报告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及其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流程上进行持续改进。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一)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信息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教程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补充相关的网站管理和备案制度

第一节互连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概述 概述 一、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基本情况二、我国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监管体系三、禁止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内容四、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的内容安全管理责任 背景与概念 (1)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查询信息、网络新闻、电子公告(2)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3)概念: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为主体,控制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内容,禁止有害信息的传播,从而使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完整、无害、有序的进行传播。 国外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经验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理协调。 二、成立专门机构,防范和打击互联网犯罪。 三、研发应用新技术,为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重视和支持行业自律,促进各项业务规范落实。 我国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三阶段: (1)1994年至1999年初始阶段,由于互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问题相对较少,相关的管理仅限于一般性规范,内容上也比较笼统模糊。 出台的主要法规: A、国务院147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

例》(简称《条例》)1994年2月18日由国务院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涉及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行政法规。随后各省纷纷据此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条例》赋予“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的职能。主管权体现在: (1)监督、检查、指导权;(2)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查处权;(3)其他监督职权。 B、国务院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1996年2月1日国务院发布,1997年5月20日修正。这个行政法规成为当时主导中国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法规。《规定》对互联网接入单位实行国际联网经营许可证制度(经营性)和审批制度(非经营性),限定了接入单位的资质条件、服务能力及其法律责任。 C、公安部33号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199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第33号令发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互联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不仅对我国互联网的初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为后续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法规、规章的出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上传播的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禁止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有害信息。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电子监管药品扫码培训课件

培训资料 一·扫码器的使用:按住电源键(红色按钮),按G键进入应用,输入操作员编号1111,输入密码11111111然后按确定,选择出入库: 选择出库, 选择销售出库: 普通药品: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特殊药品:二类精神药品扫特殊药品出库。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键进行药品监管码 扫描。 选择退货出库:厂家退货扫退货出库。输入票据单号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选择入库 选择购买入库:厂家来货扫购买入库。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键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选择退货入库:当日销售退货扫退货入库。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键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选择数据删除 删除所有数据:在没有把数据上传到电脑以前,不要删除所有数据,否则所有数据就会丢失。 出入库数据:扫描删除条码:选择条码相应的出入库类型(退货入库,购买入库,销售出库)按确定 然后对准所要删除的条码进行扫描,删除。 删除出库单:选择相应的出库类型(退货出库,销售出库)输入所要删除的单号, 删除。 删除入库单:选择相应的入库类型(退货入库,购买入库)输入所要删除的单号, 删除。 二·数据上传::打开扫码器进入应用选择数据通讯,将扫码器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打开电子监管码客户端,点击接收特药数据,同时按下扫码器的入库上传,待出现“通讯成功”字样上 传的数据在右侧列表里时再点击接收特药数据,然后同时按下扫码器的出库上传,等待上 传。接收普药数据与特药数据的操作方法同样。 待到数据上传完之后打开我的电脑D:\SFDA\InData\Bussiness\ 监管码备份,新建一个文件夹,把上传的数据复制粘贴到这个新建的文件夹备份,以免丢失。 三·药品监管系统——企业端 1. 药品监管系统——入出库管理 将数字证书插入USB 接口,启动药品监管系统,在登陆界面填写用户名(755473316-01),点击登录输入数字证书密码(88888888),进入系统进行使用。在登录后点击系统功能入出库管理,标题栏内有入出库单上传、处理状态查询、入出库单查询、直调管理、上游企业出库单查询、零头入出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知识百问

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知识百问 一、基本内容篇 1. 什么是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 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以下简称电子监管系统)是根据检验检疫现行的法律法规,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在原来出口货物电子监管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集进出口为一体的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 该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报检批合格评定为核心,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并重,将进出口商品的法规标准、风险预警、许可备案、抽批检验、现场查验、实验室检测和监督管理等检验检疫监管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进出口商品的科学、智能的合格评定,适用于各种商品、各类企业和各种监管模式。 2. 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电子监管系统主要包括入境报检批合格评定、出境报检批合格评定、入境货物监督管理、出境货物监督管理、木质包装监管、实验室检测监管、法规标准与风险预警、产品合格评定要素、企业监管信息管理、企业电子档案、质量反馈及跟踪、评定结果单管理、查询统计、检企互动、规则引擎维护、系统监控和系统管理,共17个功能模块。 3. 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电子监管系统集合了进出口商品的法规标准、风险预警、

许可备案、抽批检验、现场查验、实验室检测和监督管理等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包括了进口和出口产品的合格评定;做到了检验检疫业务全覆盖,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开展进出口商品和企业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业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主流业务操作系统,是实现检验检疫业务信息化、执法把关科学化、业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今后,该系统中所有功能模块,将直接应用于E-CIQ主干系统,成为E-CIQ主干系统的核心部分。 二、系统管理篇 4. 如何在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中注册? 用户必须要局里配备的个人电子密钥在中国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系统里注册。 内网网址:正式平台:https://10.51.0.15/esv12/ 测试平台:https://10.51.0.73/esv12/ 注意:为保证电子监管系统与CIQ2000系统的无缝衔接和数据回写机制,用户代码要填写CIQ2000系统的用户代码;所在部门要选择自己所在的机构-科室,提交即可。 5. 如何申请电子监管系统中的权限? 1)通关处在局内网发布电子监管系统的权限说明及申请表,各部门(单位)可依据申请表中所列的权限,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填写权限申请表。 2)权限申请表需经部门(单位)领导确认并加盖公章,提交通关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内容之欧阳歌谷创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内容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五大要素:1、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2、增加患者的痛苦;3、增加患者的负担4、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5、可能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四种情况:(1、有错无后果;2、有错有后果;3、无错无后果;4、无错有后果) 1、病人辩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的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的错误) 2、治疗、检查或手术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7、烧烫伤事件:治疗和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压疮、坠床、跌倒。 9、管路管理: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院内感染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1、医疗(患)沟通事件: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和沟通不良。 1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发的不良事件。 13、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的神经损伤 14、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反应等相关事件 15、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6、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7、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18、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走失等 19、病人不满:病人和家属对工作人员不满。 20、非预期的事件:非预期重返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 21、病人约束事件:不适当约束或执行合理约束导致的不良事件。 22、针扎事件:、锐器刺伤等。 23、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等。 24、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4个等级

【原创】20xx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原创】20xx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原创】20xx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电子商务经营者自行终止从事电子商务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有关信息。(A) A、三十日 B、二十日 C、十日 D、五日 2、商品和服务信息、交易信息保存时间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于。(D)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两年半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施行日期是:。(A) A、 20xx 年 1 月 1 日 B、 20xx 年 12 月 1 日 C、 20xx 年 2 月 1 日

D、 20xx 年 12 月 10 日 4、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修改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有关各方能够及时充分表达意见。修改内容应当至少在实施前日予以公示。(A) A、七 B、六 C、五 D、四 5、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免费提供对账服务以及最近的交易记录。 (D) A、六年 B、五年 C、四年 D、三年 二、多选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ABCD) A、未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平台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的 B、修改交易规则未在首页显著位置公开征求意见,未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公示修改内容,或者阻止平台内经营者退出的

C、未以显著方式区分标记自营业务和平台内经营者开展的业务的 D、未为消费者提供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途径,或者擅自删除消费者的评价的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目的是:。(ABCD) A、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B、规范电子商务行为 C、维护市场秩序 D、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 3、国家进出口管理部门应当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申报、纳税、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综合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流程,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可以凭电子单证向国家进出口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ABCD) A、实现信息共享 B、监管互认 C、执法互助 D、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和监管效率 4、国家建立符合电子商务特点的协同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等共同参与的电子商务市场治理体系。(ABCD) A、电子商务行业组织 B、电子商务经营者 C、消费者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各科组、分院: 根据国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逢疑必报”的原则,为鼓励我院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院特制定了本激励机制,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的制度,现将相关文件印发各科,请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一、主动报告原则 1、主动报告制度依据保密性、自愿性和非处罚性为处理原则,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 2、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采取了匿名的形式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医院对报告人应严格保密。 3、主动报告者应遵循真实、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陈述事件,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4、主动报告人员为消除医疗、护理安全、医院管理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经职能部门推荐,质控办讨论决定将给予适当奖励。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25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院感、设备、药剂、后勤等部门。 1、治疗、检查或手术后异物留于体内。(医务科) 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医务科) 3、医疗沟通事件:因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或沟通不良。(医务科) 4、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医务科) 5、手术错误:包括患者错误、手术方式错误、部位错误(医务科) 6、麻醉意外等其它医疗意外(医务科) 7、跌倒、跌落,压疮,管道脱落,输液反应(护理部) 8、护理处置事件:治疗、护理、各项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护理部)

护理不良事件知识培训计划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知识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优质护理服务建设,各科应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规范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要求各科室及时上报本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为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以降低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特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目的 1、提高全员护理人员对上报制度及流程的知晓率及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的积极性。 2、减少或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影响,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及时培训护理不良事件的新制度及流程,保证护理人员不断获得新知识。 二、培训计划 1、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士培训一次。 2、各科室每年组织本科室护士培训两次,并进行考核。 3、对护理不良事件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三、培训内容 1、护理不良事件的界定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3、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 4、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

5、护理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规范 三、培训要求 1、听课人员按时参加并做好学习记录。 2、不能按时参加培训者需向护士长请假说明事由,由护士长上报护理部。 3、除参加全院培训外,各科室还应自行组织相关培训,并进行考核。 四、督导检查 1、护理部督导培训计划的实施,发现不足,适时更改计划,保证培训计划顺利进行。 2、组织护理人员的考核工作,检查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各科室护士长督促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内容,提高主动上报的积极性。 五、考核 1、培训结束以试卷形式进行现场考核,考核结果存档记录。考核不合格者继续参加培训,直至考核合格为止。 2、科室晨会提问,并做好考核记录。 3、护理部进科室督导检查相关内容知晓率。 护理部 2015年3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四、职责

(一)医务人员和相关科室: 1、识别与报告各类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2、相关科室负责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 (二)护理部: 1、负责收集有关护理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和分析。 2、对全院上报的护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解和沟通,作出初步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知识培训。 (三)医务科: 1、负责收集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信息,并对事件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2、对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作出初步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提出改进建议。 3、将发生频率较高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组织相关部门或科室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必要时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院办公会讨论。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及流程 (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科或护理部报告。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知识培训考试题 答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知识培训考试题 姓名: 时间 2015年2月5日成绩分 一、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重要意义(10分) 答: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可以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降低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性能和功能的要求,推进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制,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健康发展。二、问: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0分) 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 三、问: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10分) 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四、问:什么是医疗器械召回,(10分) 答: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危害的行为。召回包括生产企业的主动召回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令召回。 五、问: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发布形式主要有哪些,(10分) 答: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发布形式主要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通报》、《医疗器械警戒快讯》。 1

六、问:产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15分) 答: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主要有: (1)医务人员害怕引起医患纠纷;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 的理解及执行不到位,缺乏主动开展监测工作的意识;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等相关主体对不良事件概念及报 告范围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七、问:是不是已经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都应该停止生产,(20分) 答:不一定。一种医疗器械是否应该停止使用,主要取决于其效益是否大于风险。例如,有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虽然严重,但发生率很低,且临床上仍需要这个产品,则可通过采取严格管理,修改说明书、增加警示等措施来控制风险。 八、什么是可疑即报原则,(15分) 答:可疑即报告原则,是指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 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对于一部分医疗器械未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的也属安全性问题,这些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也可以是不能除外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 2

电子监管药品扫码培训课件

电子监管药品扫码培训课件

电子监管药品扫码培训课件

培训资料 一·扫码器的使用:按住电源键(红色按钮),按G键进入应用,输入操作员编号1111,输入密码11111111然后按确定,选择出入库: 选择出库, 选择销售出库: 普通药品: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特殊药品:二类精神药品扫特殊 药品出库。输入票据 单号按确定键进行药 品监管码扫描。 选择退货出库:厂家退货扫退货出库。输入票据单号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选择入库 选择购买入库:厂家来货扫购买入库。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键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选择退货入库:当日销售退货扫退货入库。输入票据单号按确定键进行药品监管码扫描 选择数据删除 删除所有数据:在没有把数据上传到电脑以前, 不要删除所有数据,否则所有

数据就会丢失。 出入库数据:扫描删除条码:选择条码相应的出 入库类型(退货入 库,购买入库,销 售出库)按确定然 后对准所要删除 的条码进行扫描, 删除。 删除出库单:选择相应的出库类 型(退货出库,销 售出库)输入所要 删除的单号,删 除。 删除入库单:选择相应的入库类 型(退货入库,购 买入库)输入所要 删除的单号,删 除。 二·数据上传::打开扫码器进入应用选择数据通讯, 将扫码器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 打开电子监管码客户端,点击接收特药 数据,同时按下扫码器的入库上传,待

出现“通讯成功”字样上传的数据在右 侧列表里时再点击接收特药数据,然后 同时按下扫码器的出库上传,等待上 传。接收普药数据与特药数据的操作方 法同样。 待到数据上传完之后打开我的电脑D:\SFDA\InData\Bussiness\ 监管码备份,新建一个文件夹,把上传的数据复制粘贴到这个新建的文件夹备份,以免丢失。 三·药品监管系统——企业端 1. 药品监管系统——入出库管理 将数字证书插入USB 接口,启动药品监管系统, 在登陆界面填写用户名(755473316-01),点击登 录输入数字证书密码(88888888),进入系统进行 使用。在登录后点击系统功能入出库管理,标题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内 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的内容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五大要素:1、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2、增加患者的痛苦;3、增加患者的负担4、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5、可能危及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范围: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四种情况:(1、有错无后果;2、有错有后果;3、无错无后果;4、无错有后果) 1、病人辩识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身体部位的错误(不包括手术病人或部位的错误) 2、治疗、检查或手术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给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特殊药品管理事件:病人在院内自行服用或注射管制药品。 7、烧烫伤事件:治疗和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8、压疮、坠床、跌倒。 9、管路管理: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10院内感染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1、医疗(患)沟通事件:医疗信息沟通过程或沟通信息失真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读错误和沟通不良。 12、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发的不良事件。 13、检查、治疗或手术后的神经损伤 14、输血事件:医嘱开立、备血、传送及输血反应等相关事件 15、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通道、其它工作物、天灾、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6、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7、治安事件:偷窃、骚扰、侵犯、暴力事件 18、伤害事件:言语冲突、身体攻击、自伤、走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