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第十章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10.1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

10.1.1有機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其主要成分為碳和氫,也可能含有氧、氮、硫、磷、氯等元素;碳是構成有機化合物的必要元素,本身可以互相連結,也可以與其他原子結合,所以有機化合物的種類非常多。

10.1.2無機化合物:大都不含碳,例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類、氰酸鹽類雖然是含碳化合物,但仍被歸類為無機化合物。

10.1.3乾餾:將物質隔絕空氣,加熱分解的過程,稱之為乾餾。

10.1.3.1竹筷乾餾實驗

10.2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10.2.1石油與天然氣:

由碳和氫形成之多種碳氫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尚有少量的硫、氮、氧等元素。

10.2.2家用氣體燃料:

1.天然氣:主要成分為甲烷(CH4),一般以管線直接輸送。

2.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丙烷(C3H8),通常壓縮成液體,以鋼筒運送。

汽油:石油分離後的產物之一,是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

柴油:也是石油分離後的產物之一,沸點比汽油高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燃燒時產生的熱量較大,故用為大巴士和卡車等重型車輛的燃料。

10.2.5酒精:

學名是乙醇,無色液體,容易燃燒。製造方法:利用醣類和酵母菌作用而得,可以製酒。用途:是實驗室常用的燃料和溶劑,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有殺菌作用,可當消毒劑。

10.2.6變性酒精:

在酒精中加入有毒的甲醇,和有色染料以利區別,當作工業原料或燃料。有毒,誤飲會導致失明,甚至喪命。

10.2.7醋酸: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第二节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对应学生用书第177页) [考纲知识整合] 1.烃的衍生物 (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卤代烃、醇、羧酸、酯、氨基酸等。 (2)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几种官能团名称和结构简式 2.

3 (1)乙醇: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乙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乙醇、乙酸的有关实验探究 (1)Na投入乙醇中的现象是Na在乙醇液面以下上下浮动,且有气泡生成。剧 烈程度不如Na与H2O反应剧烈,说明醇—OH比水—OH活性弱。 (2)乙醇的催化氧化 ①实验过程 操作:如图所示。 现象:螺旋状铜丝交替出现红色和黑色,试管中散发出刺激性气味。

②反应原理 a .从乙醇分子结构变化角度看: 脱去的两个H :一个是—OH 上的H ,一个是与—OH 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H 。 b .反应历程: 2Cu +O 2=====△ 2CuO(铜丝表面由红变黑) ③Cu 的作用:催化剂。 (3)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实质:乙酸中—COOH 脱—OH ,乙醇中—OH 脱—H ,形成酯和H 2O 。 ②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③反应特点 ④装置(液—液加热反应)及操作 a .大试管倾斜成45°角(使试管受热面积大)并在试管内加入少量碎瓷片,长导管起冷凝回流和导气作用。 b .试剂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乙酸。 ④反应现象 饱和Na 2CO 3溶液液面上有油状物出现,具有芳香气味。 ⑤提高产率的措施 a .用浓硫酸吸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普通命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 一、有机合物的命名方法 1.俗名及缩写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福尔马林(40%的甲醛水溶液)、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尼古丁(烟碱)等。 2.普通命名(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伯:只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伯碳原子。 仲: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仲碳原子。 叔: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叔碳原子。 季: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称季碳原子。 如在下式中: C1和C5都是伯碳原子,C3是仲碳原子,C4是叔碳原子,C2是季碳原子。 要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 例如: 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二、例题解析 1.烷烃的命名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2020届高考化学课标版二轮习题:考前冲刺 第10题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第10题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 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塑料制成的是( ) A.汽车轮胎 B.聚乙烯包装膜 C.尼龙书包 D.棉袜子 答案 B A 项,汽车轮胎主要是由橡胶制成的;B 项,聚乙烯为典型的热塑性塑料;C 项,尼龙为聚酯类合成纤维;D 项,棉袜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金属钠除去乙醇溶液中的水 B.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可用乙醇作萃取剂 C.我国西周时发明的“酒曲”酿酒工艺,是利用了催化剂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答案 D A 项,钠与乙醇、水都能发生反应;B 项,乙醇与水互溶,此处不能用乙醇作萃取剂; C 项,“酒曲”为酿酒工艺中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无关; D 项,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汽车燃料,可减少石油的使用,因此可节省石油资源,乙醇中含氧元素,提高了汽油中的含氧量,使汽油燃烧更充分,减少了碳氢化合物、CO 等的排放,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3.有机反应类型较多,形式多样。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①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②CH 2 CH 2+H 2O C 2H 5OH ③(C 6H 10O 5)n (淀粉)+nH 2O nC 6H 12O 6(葡萄糖) ④ +3H 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属于水解(或取代)反应。 4.生活中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如图: 淀粉 C 6H 12O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有机物中只有C6H12O6属于糖类物质 B.转化1可在人体内完成,该催化剂属于蛋白质 C.物质C和油脂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物质A和B都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 B 淀粉(转化1)在人体内淀粉酶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酒精,反应方程式为C6H12O 6 2C2H5OH+2CO2↑,且A可发生连续氧化反应,则A为C2H5OH,B为CH3COOH,C为 CH3COOC2H5。A项,淀粉、C6H12O6属于糖类物质;B项,淀粉属于多糖,在酶催化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此处的酶属于蛋白质;C项,C为乙酸乙酯,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COOC—的数目不同,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D项,乙酸可在水中发生电离,为电解质,而乙醇不能,乙醇为非电解质。 5.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 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共热后,混 合液不再分层 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完全水解 C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共热后, 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是还原性糖 D 乙酸和乙醇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 气体 乙酸分子中的氢与乙醇分子中的氢具有相 同的活性 答案 D A项,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可溶于四氯化 碳,因此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项,乙酸乙酯属于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发 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混合液不再分层;C项,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和葡萄 糖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氢氧化铜被葡萄糖还原,葡萄糖表现还原性;D

有机物结构特点解析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 =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要点解释: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种类实例含义应用围 化学式CH4、C2H2 (甲烷)(乙 炔)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可反 映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多用于研究分子晶体 最简式(实验式)C6H12O6的 最简式为 CH2O ①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 式子②由最简式可求最简式量 ①有共同组成的物质 ②离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常用 它表示组成 电子式用小黑点等记号代替电子,表示原子最外层 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多用于表示离子型、共价型的物质 结构式①具有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映物质 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或排列顺序 的式子,但不表示空间构型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②能反映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常用结构式表示 结构简式(示性式)CH3—CH3 (乙烷) 结构式的简便写法,着重突出结构特点(官 能团) 同“结构式”① 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 (立体形状)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时间班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 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学生状况与对策因材施教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分门别类的去研究有机物,有利于对有机物性质的 理解。 新课讲解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 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 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 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2-CH3)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 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 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

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 [投影]P4表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认识常见的官能团 [讲]官能决定了有机物的类别、结构和性质。一般地,具有同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应具有各个官能团的特性。我们知道,我们把这种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关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常见有机物的通式 烃链烃 (脂肪 烃) 烷烃(饱和烃) C n H2n+2无特征官能团,碳碳 单键结合 不饱 和烃 烯烃C n H2n 含有一个 炔烃C n H2n-2含有一个—C≡C— 二烯 烃 C n H2n-2 含有两个 饱和环 烃 环烷烃C n H2n单键成环 不饱和 环烃 环烯烃C n H2n-2成环,有一个双键 环炔烃C n H2n-4成环,有一个叁键 环二烯烃C n H2n-4 苯的同系物C n H2n-6 稠环芳香烃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拓展应用) 一.学习目标 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来表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重点难点 结构简式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知识梳理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电子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1. 结构式的书写 (1)结构式定义 (2)书写注意点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2.结构简式书写: (1)定义 (2)书写注意点 ①表示原子间形成单键的“—”可以省略 ②“C=C”和“C≡C”中的“=”和“≡”不能省略。但醛基、羰基、羧基可以简写为“-CHO”、“-CO-”、“-COOH” ③不能用碳干结构表示,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个数要正确,官能团不能略写,要注意官能团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3.键线式: 定义: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每个交点、端点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用四减去线段数既是氢原子个数。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键线式 丙烷、丙烯、丙炔、丙醇、丙酸、丙醛

CH 3CH 2CH 2CH 3CH 3CHCH 2CH 3 3 CH 3CH CHCH 3 注意事项: (1)一般表示3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弄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2)只忽略C-H 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 (3)必须表示出C=C 、C ≡C 键等官能团; (4)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中氢原子)。 (5)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顶端的碳原子。 【小结】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 【过关训练】 C C C C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Br H Br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H H H H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如: 略 去碳 氢 元素短线替换 省略短线 双键叁键保留

常见有机物及基团的缩写

% %de 非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ee 对映体过量百分比(不对称合成术语) A A/MMA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AA 丙烯酸 AAS 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ABFN 偶氮(二)甲酰胺 ABN 偶氮(二)异丁腈 ABPS 壬基苯氧基丙烷磺酸钠 Ac 乙酰基 acac 乙酰丙酮基 AIBN 2,2'-二偶氮异丁腈 aq. 水溶液 B BAA 正丁醛苯胺缩合物 BAC 碱式氯化铝 BACN 新型阻燃剂 BAD 双水杨酸双酚A酯 BAL 2,3-巯(基)丙醇 9-BBN 9-硼二环[3.3.1]壬烷 BBP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 BBS N-叔丁基-乙-苯并噻唑次磺酰胺 BC 叶酸 BCD β-环糊精 BCG 苯顺二醇 BCNU 氯化亚硝脲 BD 丁二烯 BE 丙烯酸乳胶外墙涂料 BEE 苯偶姻乙醚 BFRM 硼纤维增强塑料 BG 丁二醇 BGE 反应性稀释剂 BHA 特丁基-4羟基茴香醚 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 BINAP (2R,3S)-2.2'-二苯膦-1.1'-联萘,亦简称为联二萘磷,BINAP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Noyori(2001年诺贝尔奖)发展的一类不对称合成催化剂 BL 丁内酯 BLE 丙酮-二苯胺高温缩合物 BLP 粉末涂料流平剂 BMA 甲基丙烯酸丁酯 BMC 团状模塑料 BMU 氨基树脂皮革鞣剂 BN 氮化硼

Bn 苄基 BNE 新型环氧树脂 BNS β-萘磺酸甲醛低缩合物 BOA 己二酸辛苄酯 BOC 叔丁氧羰基(常用于氨基酸氨基的保护)BOP 邻苯二甲酰丁辛酯 BOPP 双轴向聚丙烯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PBG 邻苯二甲酸丁(乙醇酸乙酯)酯 BPF 双酚F BPMC 2-仲丁基苯基-N-甲基氨基酸酯 BPO 过氧化苯甲酰 BPP 过氧化特戊酸特丁酯 BPPD 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化酯 BPS 4,4’-硫代双(6-特丁基-3-甲基苯酚)BPTP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Bpy 2,2'-联吡啶 BR 丁二烯橡胶 BRN 青红光硫化黑 BROC 二溴(代)甲酚环氧丙基醚 BS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BS-1S 新型密封胶 BSH 苯磺酰肼 BSU N,N’-双(三甲基硅烷)脲 BT 聚丁烯-1热塑性塑料 BTA 苯并三唑 BTX 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 Bu 正丁基 BX 渗透剂 BXA 己二酸二丁基二甘酯 BZ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Bz 苯甲酰基 C c- 环- CA 醋酸纤维素 CAB 醋酸-丁酸纤维素 CAM 甲基碳酰胺 CAN 硝酸铈铵 CAN 醋酸-硝酸纤维素 CAP 醋酸-丙酸纤维素 Cat. 催化 CBA 化学发泡剂 CBz 苄氧羰基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常见有机化合物官能团 1. 苯基 苯(benzene, C6H6)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结构最简单的芳 香烃,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可燃,有毒,为IARC 第一类致癌物。苯具有的环系叫苯环,是最简单的芳环。苯分子去掉一个氢以后的结构叫苯基,用Ph 表示。因此苯也可表示为PhH 2. 羟基羟基,又称氢氧基。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组成的一价原子团,化学式-OH。 在无机物中在无机物中,通常含有羟基的为含氧酸或其的酸式盐。含羟基的物质溶解于水会电离出氢离子,因此含羟基的物质水溶液多成偏酸性。 在有机物中在有机化学的系统命名中,在简单烃基后跟着羟基的称作醇,而糖类多为多羟基醛或酮。 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称作酚。 具体命名见OH 原子团的命名注: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 性。 羟基的性质 1. 还原性,可被氧化成醛或酮或羧酸

2. 弱酸性,醇羟基与钠反应生成醇钠,酚羟基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酚钠 3. 可发生消去反应,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 OH 原子团的命名此原子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称为羟基,是醇( ROH )、酚(ArOH )等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化合物水溶液中以带负电荷的离子形式存在(OH-1 ),称为氢氧根。当羟基与苯环相连形成苯酚时,可使苯环致活,显弱酸性。再进基主要进入其邻位、对位。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在示性式中,羟基和氢氧根的写法相同,因此羟基很容易和氢氧根混淆。 虽然氢氧根和羟基均为原子团,但羟基为官能团,而氢氧根为离子。而且含氢氧根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呈碱性,而含羟基的物质的水溶液则多呈偏酸性。氢氧根和羟基在有机化学上的共性是亲核性。 有机合成中羟基的保护羟基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官能团之一,无论是醇羟基还是酚羟基均容易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因此在多官能团化合物 的合成过程中,羟基或者部分羟基需要先被保护,阻止它参与反应,在适当的步骤中再被转化。 3. 烃基

有机物结构表示方法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1、结构简式书写:不能用碳干结构表示,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个数要正确,官能团不能略写,要注意官能团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2、键线式: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每个交点、端点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用四减去线段数既是氢原子个数。注意事项: (1)一般表示3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 (2)只忽略C-H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 (3)必须表示出C=C、C≡C键等官能团; (4)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中氢原子)。 (5)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顶端的碳原子。 3、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1)当一个碳原子与其它4个原子连接时,这个碳原子将采取sp3杂化取向与之成键;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双键时,形成该双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之间形成叁键时,形成该叁键的原子以及与之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2)有机物的代表物基本空间结构: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5个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乙烯是平面结构(6个原子位于一个平

面);乙炔是直线型结构(4个原子位于一条直线);苯环是平面结构(12个原子位于一个平面)。 (3)杂化轨道理论:C原子的sp、sp2、sp3杂化 4、有机分子空间构型解题规律 规律Ⅰ:以碳原子和化学键为立足点,若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所代替,其键角基本不变。 规律Ⅱ:若两个平面型结构的基团之间以单键相连,这个单键可以旋转,则两个平面可能共面,但不是“一定”。 规律Ⅲ:若两个苯环共边,则两个苯环一定共面。 规律Ⅳ:若甲基与一个平面型结构相连,则甲基上的氢原子最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共面。若一个碳原子以四个单键与其它原子直接相连,则这四个原子为四面体结构,不可能共面。同时,苯环对位上的2个碳原子及其与之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原子共直线。 【基础训练】 1、请写出下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有机结构 一、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1) 1.烷 .................................................................................................................................................................. 1 2.环烷 .............................................................................................................................................................. 2 3.烯 .................................................................................................................................................................. 2 4.炔 .................................................................................................................................................................. 2 5.二烯 .............................................................................................................................................................. 2 6.芳香物 .......................................................................................................................................................... 2 7.醇 .................................................................................................................................................................. 3 8.酚 .................................................................................................................................................................. 3 9.醛 .................................................................................................................................................................. 3 10.酮 ................................................................................................................................................................ 3 11.羧酸 ............................................................................................................................................................ 4 12.酯 ................................................................................................................................................................ 4 13.糖 ................................................................................................................................................................ 4 14.氨基酸 ........................................................................................................................................................ 4 15.其它 ............................................................................................................................................................ 4 二、聚合反应 .. (4) 1.单烯加聚 ...................................................................................................................................................... 4 2.二烯加聚 ...................................................................................................................................................... 5 3.缩聚 .. (5) 一、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1.烷 C H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H C H C H H H H H C H H C H H CH 3CHCH 33 C CH 3 CH 2CH 3 CH 3 CH 3CH CH 3CH CH 3 CH C C H H Cl Cl Cl C H H Cl

有机物缩写大全

[02/24]有机物缩写大全 abbreviation A adenosine A alanine AA arachidonic acid AA asymmetric aminohydroxylation AAA asymmetric allylic alkylation AAC1 unimolecular acid-catalyzed hydrolysis with acyl scission AAC2 bimolecular acid-catalyzed hydrolysis with acyl scission AAL1 unimolecular acid-catalyzed hydrolysis with alcoholic scission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BS alkylbenzenesulfonate Ac acetyl ac anticlinal acac acetylacetonato acaen N,N'-bis(1-methyl-3-oxobutylidene)ethylenediamine ACBZ 4-azidobenzyloxycarbonyl ACE alpha-chloroethoxycarbonyl ACHC 2-amino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AcHmb 2-acetoxy-4-methoxybenzyl Acm acetamidomethyl ACP acyl carrier protein ACTH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D asymmetric dihydroxylation ad adamantyl ADDP 1,1'-(azodicarbonyl)dipiperidine Ade adenine AdE2 bimolecular electrophilic addition ADMET acyclic diene 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Adoc 1-adamantyloxycarbonyl ADP adenosine 5'-diphosphate Adpoc 1-(1-adamantyl)-1-methylethoxycarbonyl AE asymmetric epoxidation AIBN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la alanine Alloc allyloxycarbonyl Als allylsulfonyl Am amyl (or n-pentyl) AMP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u atomic mass unit AN acceptor number An (or AN) p-anisyl (4-methoxyphenyl) anhyd anhydrous Anpe 2-(4-acetyl-2-nitrophenyl)ethyl ANRORC

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 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糖类:C、H、O 脂肪:C、H、O 固醇:C、H、O 磷脂:C、H、O、N、P 蛋白质:C、H、O、N(P、S等) 核酸:C、H、O、N、P ATP:C、H、O、N、P 叶绿素:C、H、O、N、M、g 胡萝卜素:C、H 叶黄素:C、H、O NADH:C、H、O、N、P NADPH:C、H、O、N、P 2 说明: 2.1 糖类、脂肪、固醇和叶黄素的组成元素都只有CHO。 2.2 必修一:脂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磷酸的组成元素有N和P。

2.3 磷酸、核酸、ATP、NADH和NADPH都由C、H、O、N、P组成。 2.4 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元素,有的还含有S、P等。如血红蛋白含有Fe、S,其化学式:C3032H4816O812N780S8Fe4。另外上述各种化合物都没有S,而蛋白质可能含有S,所以如果哪个有机物含有S,那么一般可以确定该物质是蛋白质,也就是说S是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元素。 2.5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元素不同,叶绿素含Mg,类胡萝卜素不含Mg。 2.6 固醇的化学结构

2.7 叶绿素的化学式:叶绿素a C55H72O5N4Mg 叶绿素b C55H70O6N4Mg 叶绿素c1C35H30O5N4M 叶绿素c2C35H28O5N4Mg 叶绿素d C54H70O6N4Mg 叶绿素f C55H70O6N4Mg 2.8 叶绿素a的结构

2.9 叶绿素b、c、d 2.10 β-胡萝卜素的结构: 2.11 叶黄素:C40H56O2

常用有机物名称及用途

常见有机物名称缩写 PPTs:吡啶对甲苯磺酸盐(Pyridinium p-Toluenesulfonate) THP羟基上保护的催化剂,如当有些时候强酸不奏效时,高温下PPTS可用于脱除硅醚保护基或四氢吡喃保护基。 THP:2-四氢吡喃基 DHP(2,3-二氢吡喃)与醇、酚在酸催化下加成,得到2-四氢吡喃醚。脱保护基:无机酸作用下水解为原来的醇与5-羟基戊醛。 MOM:甲氧甲基醚 MOMCl-DIEA羟基上保护,强酸脱保护。 EE:乙氧基乙基,性质类似于THP 乙氧基乙烯+吡啶甲苯磺酸盐体系,-20℃,TTPs脱保护。 SEM:2-(三甲基硅)乙氧基甲基,SEM对THP及TBS的酸性脱保护条件就是稳定的。 SEM-Cl+DIEA上保护,四丁基氟化胺脱保护。 TMSOTF: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用作路易斯酸催化剂,可用来催化位阻较大时羟基的酰基保护。 TBSOTf: 叔丁基二甲硅基三氟甲磺酸酯 4-PPY: 4-吡咯烷基吡啶 用于聚合反应及酰化的催化剂。金属络合物中的配体。 TEMPO: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 DMDO:二甲基过氧化酮二甲基过氧化酮(DMDO) 也称二甲基双环氧乙烷,就是由丙酮衍生出的过氧化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过氧链组成的三元环系。它就是唯一常用的过氧化酮类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主要用作氧化剂。二甲基过氧化酮可由臭氧与丙酮在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作活化剂下反应制备:

DMDO几乎全由实验室制备,溶液可冷冻保存一至两周,且制备反应原料简单易得:丙酮、碳酸氢钠与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然而,制备得到的就是DMDO在丙酮中的稀溶液(~0、15 M),产率一般小于3%。 mCPBA:间氯过氧苯甲酸(英语:meta-Chloroperoxybenzoic acid)就是一个有机过氧酸。白色晶体,有臭味。商品一般为56%到80%左右含量的湿固体。mCPBA纯品不安定,容易爆炸。 有机合成常用试剂,主要有三个功能: 环氧化:往烯烃上加一个氧生成环氧化合物,优先往高取代的双键上加。 拜耶尔-魏立格氧化:往酮羰基旁插入一个氧生成酯,优先往高级烃基一侧加。 硫醚的氧化:硫醚可以被MCPBA氧化为亚砜,亚砜可进一步氧化为砜。可以控制剂量来获得亚砜或者砜。 BG 丁二醇 BINAP (2R,3S)-2、2'-二苯膦-1、1'-联萘,亦简称为联二萘磷,BINAP就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Noyori(2001年诺贝尔奖)发展的一类不对称合成催化剂 Bn 苄基 BOC 叔丁氧羰基(常用于氨基酸氨基的保护) BP 苯甲醇 BPA 双酚A Bu 正丁基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有机结构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 1 1烷 ........................................................................................... 1 2 .环烷 ........................................................................................ 2 3?烯 .......................................................................................... 2 4. 炔 ......................................................................................... 2 5. 二烯 ....................................................................................... 2 6 .芳香物 ...................................................................................... 2 7.醇 .......................................................................................... 3 8?酚 .......................................................................................... 3 9?醛 .......................................................................................... 3 10.酮 ......................................................................................... 3 11 ?羧酸 ....................................................................................... 4 12. 酯 ......................................................................................... 4 13. 糖 ......................................................................................... 4 14 .氨基酸 .................................................................................... 4 15 .其它 ...................................................................................... 4 、聚合反应 ...................................................................................... 4 1. 单烯加聚 2. 二烯加聚 、常见有机物结构式 CH 3 CH 3 CH 3 CH 3CHCH 3 CH 3—CH —CH —C_CH 2—CH 3 CH 3 CH 3 I I H H -CH- -C- H-C-CI CI —C —CI I I I Cl H H I H —C —H I H H — CIH - H — CIH - H H H I H_C_ H H H H I I I H _C _C _C _H H H H H H H H Illi H _C _C _C _C_H H H H H

有机物常见缩写

有机物常见缩写 Ac Acetyl DMAP 4-dimethylaminopyridine acac Acetylacetonate DME dimethoxyethane AIBN Azo-bis-isobutryonitrile DMF N,N’-dimethylformamide aq. Aqueous dppf bis (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 9-BBN 9-borabicyclo[3.3.1]nonane dppp 1,3-bis (diphenylphosphino)propane BINAP (2R,3S)-2,2’-bis (diphenylphosphino)-1,1’-binaphthyl dvb Divinylbenzene Bn Benzyl e- Electrolysis BOC t-butoxycarbonyl %ee % enantiomeric excess Bpy (Bipy) 2,2’-bipyridyl EDA (en) ethylenediamine Bu n-butyl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Bz Benzoyl EE 1-ethoxyethyl c- Cyclo Et Ethyl CAM Carboxamidomethyl FMN Flavin mononucleotide CAN Ceric ammonium nitrate fod Tris-(6,6,7,7,8,8,-heptafluoro-2,2-dimethyl-3,5-octanedionato Cat. Catalytic Fp flash point OR Cyclopentadienyl-bis -carbonyl iron CBz Carbobenzyloxy FVP Flash vacuum pyrolysis Chirald (2S,3R)-(+)-4-dimethylamino-1,2-diphenyl-3-methylbutan-2-ol h hours COD 1,5-Cylcooctadienyl hv Irradiation with light COT 1,3,5-cyclooctatrienyl 1,5-HD 1,5-hexadienyl Cp Cyclopentadienyl HMPA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CSA 10-camphorsulfonic acid HMPT Hexamethylphosphorus triamide CTAB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iPr isopropyl Cy Cyclohexyl LAH Lithium aluminum hydride DABCO 1,4-diazabicyclo[2.2.2]octane LDA Lithium diisopropylamide dba Dibenzylidene acetone LHMDS Lithium hexamethyldisilazide DBE 1,2-dibromoethane LTBA Lithium tri-tert-butoxyaluminum hydride DBN 1,8-diazabicyclo[5.4.0]undec-7-ene mCPBA meta-cholorperoxybenzoic acid DBU 1,5-diazabicyclo[4.3.0]non-5-ene Me Methyl DCC 1,3-dicyclohexylcarbodiimide MEM b-methoxyethoxymethy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