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的旋转

几何图形的旋转
几何图形的旋转

F

E

D

C

B

A

图形的旋转一

图形的旋转是新课标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质是构成了全等图形,一般条件中有相等的边,固定的角就应该考虑图形的旋转。特别是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等边三角形、正方形内有一点,最应该思考的就是图形的旋转。

例1: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同类型拷贝题

1.在正方形ABCD中,∠MAN=45°,求证MN=BM+DN。

2.如图E、F分别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BC、CD—上的点,且△CEF的周长是2.求∠EAF的大小。

例2 如图,在Rt△ABC中,D为斜边AB上一点,AD=2,BD=1,且四边形DECF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同类型拷贝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90°,AE⊥BC,垂足为E,四边形ABCD

F

E

C

A

A D

N

C

B

M

的面积为16。求AE 的长。

你该如何解决呢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例3 :D 为等腰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DM ⊥DN,DM,DN 分别交BC,CA 于点E,F 。

(1) 当MDN ∠绕点D 转动时,求证DE=DF 。 (2)

若AB=2,求四边形DECF 的面积。

提示:过D 做AB 和BC 的垂线

例4正三角形ABC ,P 为其内任一点,PA 2=PB 2+PC 2,∠BAC=15°。

同类型拷贝题

1.如图,正方形ABCD 内一点P ,使得PA :PB :PC=1:2:3,证明∠APB=135° 提示: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至△BCP ′,连结PP ′)

_A

2 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ABC =30°,∠ADC =60°,AD =DC .证明:BD 2=AB 2+BC 2. 分析:所证结论即是三条线段BD 、AB 、BC 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需利用图形变换把它们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证:连接AC .

∵AD =DC ,∠ADC =60°, ∴△ADC 是等边三角形.

故将△DCB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60°时可得△ACE .连接BE . 于是△DCB ≌△ACE 且CB =CE ,∠BCE =60°.

∴△BCE 是等边三角形,∴BC =BE ,∠CBE =60°. ∵∠ABC =30°, ∴∠ABE =90°.

故AB 2+BC 2=AB 2+BE 2=AE 2=BD 2

例5 .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0

120BDC ∠=,以D 为顶点做一个0

60角,使其两边分别

交AB 于点M ,交AC 于点N ,连接MN ,则AMN ?的周长为

例6. 如图(6-1),五边形ABCDE 中, ∠ABC=∠AED=900,AB=CD=AE=BC+DE=1,则这个五边

形ABCDE 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__。(2003年宁波市至诚杯竞赛题)

B

C

N

M

A

A

B

C D

E

?

A

B

C D

E

C '

例7. 如图(7-1),正三角形ABC 内接于⊙O ,P 是劣弧?BC

上任意一点,PA=2,则四边形ABP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A

B

C P

o

?

A

B

C P

o

P

'

例8(天津)如图8,已知四边形纸片ABCD ,现需将该纸片剪拼成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如果限定裁剪线最多有两条,能否做到: (用“能”或“不能”填空)。若填“能”,请确定裁剪线的位置,并说明拼接方法;若填“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如下图:四边形2和4分别旋转180度,四边形3可以看做是平移。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分别为原四边形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此题中利用了四边形对边中点连线相互平分。为什么

例9 、已知Rt ABC △中,90AC BC C D ==?,∠,为AB 边的中点,90EDF ∠=°,EDF ∠绕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 、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 、F .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

DE AC ⊥于E 时(如图1)

,易证1

2

DEF CEF ABC S S S +=△△△.

当EDF ∠绕D 点旋转到DE AC 和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DEF S △、CEF S △、ABC S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例10 已知:△ABC 中,AB =AC,过点A 的直线MN ∥BC ,点P 是MN 上的任意点 求证:PB +PC ≥2AB

证明: 当点P 在MN 上与点A 重合时,

PB +PC =AB +AC ,即PB +PC =2AB 当P 不与A 重合时 作点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C

, 则PC ,=PC ,AC ,=AC =AB ∠PAC ,

=∠PAC =∠ACB ∴∠PAC ,+∠PAC +∠BAC =180ο ∴B ,A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PB +PC ,>BC ,,即PB +PC >2AB ∴PB +PC ≥2AB

例11. 如图,在△ABC 中,∠C=90o, ∠A=30o ,BC=2,D 是AB 中点,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点D 上,使三角板绕点D 旋转。

(1)如图1,当三角板两边分别交边AC 、BC 于F 、E 时,线段EF 与AF 、BE 有怎样的关系并加以证明。提示延长FD 相当于中线或旋转

(2)如图1,设AF=x ,四边形CEDF 的面积为y.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提示:设BE=m,利用上式结果求出m 与x 的关系.

(3)在旋转过程中,当三角板一边DM 经过点C 时,另一边DN 交CB 延长线于点E,连

,N

结AE与CD延长线交于H,如图2,求DH的长。

练习:

1.已知:如图,M是等边△ABC内的一个点,且MA=2cm,MB=23cm,MC=4cm,求:△ABC 的边AB的长度。

2 如图,在△ABC中,∠ACB=90°,∠A=25°,以点C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α角到△A1B1C 的位置,使B点恰好落在A1B1上.求旋转角α的度数.

3、如图4所示,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GH,EF交AD于点H,那么DH的长是。

H

G

D

C

B

A

F

E

图4

H

G

D

C

B

A

F

E

图5

答:DH

4. 如图:(1-1):设P 是等边ΔABC 内的一点,PA=3, PB=4,PC=5,

则∠APB 的度数是________.

A C

P

34

5

?

'

5.如图:正方形ABCD 中,边长

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BAE=300, ∠DAF=150。求ΔAEF 的面积。(第十一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A B

C

D E F

F '

提示:∠F 'EA =∠FEA=600,=∠FEC=600,

6.如图(4-1),在ΔABC 中,∠ACB =900,BC=AC ,P 为ΔABC 内一点,且PA=3,PB=1,PC=2。

求∠BPC 的度数。

1

2

3

A

B C P

?

7、如图P 是等边△ABC 内一点,PA=3,PB=4,PC=5,则∠APB=

A

C

8、(海口实验区)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 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

求证: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

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

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

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A

C

B

E

D

N

M

图3

C

B

A

E

D

图1

N

M

A B

C

D

E

M

N

图2

9、?ABC 是等腰三角形,?=∠90ACB ,MN 为AB 上两点,如果?=∠45MCN ,试说明AM 、MN 、NB 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

A

C

B

M

N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五年级下册新教材《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 讲课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明确旋转的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部分 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教师: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1)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很多,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后)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旋转现象。现在看看这些现象呢?(播放数学书上的情景图)你能分别说一说风车、道闸、秋千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吗? (2)学生质疑:秋千和道闸不是旋转,是平移。 引导:大家都认可风车在旋转,但是道闸和秋千的运动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意见不统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秋千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特别是教师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补充实例,如道闸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二、认识旋转要素

《图形的旋转》综合练习(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旋转 1. 如图23-36所示的图案可以看做是由一个小正方形连续旋转三次形成的,那么 它的旋转角为() A.60 ° B.30 ° C.90 ° D.120 ° 2. 如图23-37所示的四个图形中,△ ABC 经过旋转之后,不能得到 △ A' B' C 的是( ) 3. 将图23-38中的图案绕中心顺时针旋转 270°后能得到的图案是图23-39中的 () 酣菇■甜 23 - 39 4. 如图23-40所示的是分别以正方形四条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形成的阴影 图案,它可以看做是以 _____________为基本图案,经过____________ 次旋转得到 的,它的旋转中心是 _____________ ,每次顺(或逆)时针旋转 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表的分针24分钟转过了 .

6. 在方格纸上建立如图23-4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将 △ ABO 绕点 0按顺时 针方向旋转90°得厶 A / B / 0,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______________ . 7. 如图23-42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的中点,F 为BA 延长线上 1 点,若AF 二-AB ,则可通过 2 段BE 与DF 的关系是 ______ 8. 如图23-43所示,△ ABC 和厶DB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和/ E 都是 直角,如果△ ABC 旋转后能与△ DBE 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 时针旋转了 ________ . 9. 如图23-44所示,将△ ABC 绕点A 旋转后得到△ ADE. (1) 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 (2) 若/ B+ / E=110°,/ CAD=25,求旋转角度? 10. 如图23-45所示,△ ABC 中,/ BAC=15,将△ 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 转90°,到△ ADE 的位置,然后将△ ADE 以AD 为轴翻折到△ ADF 的位置,连 接CF ,判断△ A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1. 如图23-46所示,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 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厂卜 rLILr r lr^ 变换,使△ ABE 变到△ ADF 的位置,且线 7 41-1^114 L 卜」 iL 卜」 E A D 23 ■ 46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3.2《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变换现象,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要素; 2.知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左右或上下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图形的能力,能识别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2.经历探索图形旋转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发现规律,体验教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2.从学生的动手、动脑等多种思维运动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旋转图形的定义以及性质; 教学难点 体会旋转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在图形设计中重要;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三角板,练习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面图片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一些场景.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二、新课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如图3-10,△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得到△DEF,点A,B,C分别旋转到了点D,E,F.点 A 与点D 是一组对应点,线段AB与线段DE是一组对应线段,∠BAC与∠EDF是一组对应角.在这一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点O是旋转中心,∠AOD,∠BOE,∠COF都是旋转角. 做一做 如图3-11,两张透明纸上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完全重合,在纸上选取旋转中心O,并将其固定.把其中一张纸片绕点O旋转一定角度(如图3-12). (1)观察图3-12的两个四边形,你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2)连接AO,BO,CO,DO,EO,FO,GO,HO,你又能发现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3)在图3-12中再取一些对应点,画出它们与旋转中心所连成的线段,你又能发现什么? 结论: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在图3-13(1)~(4)的四个三角形中,哪个不能由△ABC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 (2)不能由△ABC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 例:在图3-14 中,画出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后的线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测试卷.doc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考试题 一、在下面图形中,你还能画出其它对称轴吗?如果能,请画出来。 三、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四、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五、填空 (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 )条对称轴二、如图 (1)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2)指针从“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指向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①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 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②绕O点顺时针旋转90°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真的好难哦! 看你上课 还敢开小差! 1 难度提升,下面的题都是有难度的哦!你有信心挑战码?

1.在“木、民、口、对、晶”这5个黑体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2.火车头以20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那么火车正中间的车厢速度是()。 3.从镜子中看到的一串数字是,这串数字实际是()。从水中看到一副车牌是 ,该车牌实际是()。 4.图①,等边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120°后,得到三角形A’B’C,那么点A的对应点是(),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B的对应角是(),∠BCB’是()度。 5.图②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图③中的三角形()旋转了()度。 6.下面图④⑤⑥⑦中,图④经过()得到图⑤,图⑤经过()得到图⑥,图⑥经过 ()得到图⑦。 六、选择 1.轴对称、旋转、平移这三种图形变换的共同点是() A.都是沿一定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B.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C.对应线段互相平行。 2.下列现象中,既有平移又有旋转地是() A.正在工作的电扇叶片。 B.直线行驶中汽车的车轮。 C.扔出去的铅球。 D.放飞的风筝。 3.从3点15分到3点45分这段时间里,分针旋转了() A.120° B.180° C.30°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 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 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 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 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 运用也分散难点 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 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 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 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 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 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等相关概念. 2、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1.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象出概念. 2、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3、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生预习教师导学 观察下列图片: (1)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2)汽车上的雨刮器.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 1、建立旋转的概念: 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问题: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了多少角度? 抽象出点的旋转 B (图1)

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 ; 图2: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B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线段CD ; 图3:在同一平面内,△ABC 绕着定点O 旋转某一角度得到△DEF . 旋转定义: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图形的这种变化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思考: ①同学们观察图3,点A ,线段AB ,∠ABC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②请找出图3中其他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 ,它绕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DO 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写出它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 、C ,B 分别到达什么位置? 抽象出三角形的旋转 · O A B C O F D E (图3) · O A B C D (图2) 抽象出线的旋转

五年级图形的旋转练习题资料讲解

五年级图形旋转练习题 1.如右图,绕它的中心至少旋转()才能与原图形重合。 A.30° B.60° C.90° D.180°· 2.把图形绕着O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D. 3.利用旋转画一朵小花: 4.图形(1)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2)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图形(3)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5.如图,指针从A开始,顺时针旋转了90°到 ()点,逆时针旋转了90°到()点;要从A 旋转到C,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也可以按()时针方向旋转()°。

6.观察图形,填写空格。 ①号图形是绕A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 ②号图形是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③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④号图形是绕()点按()时针方向旋转了()。7.观察图形并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2)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到达图()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达图4的位置;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6)图4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图()的位置。 8.将下面的图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图案是( )。 9.如右图,绕它的中心至少旋转()才能与原图形重合。·A.30° B.60° C.90° D.180°

10.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的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 11.由图形(1)不能变为图形(2)的方法是( )。 A.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B.图形(1)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图形(2) C.图形(1)绕“O”点逆时针方向旋转270°得到图形(2) D.以线段OP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画图形(1)的轴对称图形 得到图形(2) 12.观察下图,是怎样从图形A得到图形B的()。 A.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B.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0格 C.先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D.先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8格 13.中心对称图形是指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下面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案中,中心对称的图形有()个。 A.1 B.2 C.3 D.4 14.将图A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在图中画出图形B与图形C。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案

9.1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了解旋转及相关概念,知道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利用性质作图;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体会旋转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抽象的过程,探索旋转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专训 1.在平面内,我们将一个图形沿着移动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实质就是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照同一方向移动同样的距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 一个图形平移后的面积改变吗?。(特征: 平移前后只是 ..位置发生变化)一个三角形平移后,它的各内角的度数改变吗? 2.如图所示的图案分别是三菱、大众、奥迪、奔驰汽车的车标,其中,可以看作由“基本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是() 要求:(1)能找出图形的基本图形;(2)借助于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图形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3)同时让学生思考除了平移变换应该还有其它的变换,这样也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二、复习 回顾一下第八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要求:对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必须对刚学过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也是帮助学生对学习新内容提高信心的一种方式。 三、新知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组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图片,提出问题: 1.观察这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特征:学生很有兴趣,并仔细观察、思考) 答案1.(1)它们都在转动(2)它们都绕着一个点在转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明确图形旋转的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理解旋转含义,感悟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方格纸、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糖果泡泡龙游戏吗?我们一起看一看。 学生上来演示 大炮打中喜欢的糖果,跟今天的数学知识有怎样的联系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吧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三要素。

1、借助糖果游戏,初步感知三要素。 (1)认识旋转方向。 出示游戏的指针旋转,引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导入:看来旋转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钟表的指针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2)认识旋转要素三要素。 引导学生叙述大炮打中自己喜欢糖果的过程。 最后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打中的过程表述清楚? 小结:“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老师指出:方向角度就是旋转三要素。 课件出示动态线段OA旋转的4幅图片: (三)画旋转,感悟旋转特征。 1、动手画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2、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 引导使学生明白: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中心),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四)感受旋转的应用 1、动态呈现各种图案的旋转,感受旋转创造的美 2、拓展延伸,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生活中旋转现象:旋转木马、旋转门、摩天轮、风扇等等,感受旋转现象处处可见。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

《9.1图形的旋转》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观察课本56页的两幅实物图的旋转现象,再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2.上述情境中的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进行抽象并数学化,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 二、建立概念 1.由旋转情境,引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2. 感受旋转过程,得到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3.加深认识 如图,将△ABC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请说出: ?旋转中心是点____;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 ?CA的对应边是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角是∠_______, ∠ 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旋转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性质探求 图形的旋转属于几何变换,基本问题是在该几何变换下原图形的哪些性质不

变. 为此,从观察图形的整体变换入手,考虑图形旋转前后的不变性质. 探求1. △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 ' 'B A的位置 思考:旋转前、后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发生了改变? 哪些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旋转前后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哪 些相等的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 状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位置.由于图形是由点组成的, 所以引入对应点的概念并在AB上任取一点K,找到它的对 应点K′.使学生理解“图形旋转时,意味着图形上每个点同时 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探求2.将任意△ABC绕平面内任一点O转动任意的角 度. 思考:刚才的发现还成立吗? 【设计意图:通过旋转中心的不同,继续探究性质,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 探求3.归纳概括图形旋转的性质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4.巩固练习 △A′OB′是△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已知△AOB=20°, △A′OB=24°,AB=3,OA=5,则旋转角= °,A′B′= ,O A′= . 四、旋转作图 1.(1)画出将线段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所得到的线段' 'B A. A B O B B' O A' C' A C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旋转变换教案与教学反思

5 图形的运动(三) 东山小学李媚清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指导】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 【教学内容】 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新课讲授】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习题训练

4月2日《图形的旋转》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的有( ) 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等边三角形;④线段;⑤角;⑥平行四边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五角星可以看成由一个四边形旋转若干次而生成的,则每次旋转的度数可以是( ) A.36° B.60° C.72° D.90° 3.下面的图形(1)-(4),绕着一个点旋转120°后,能与原来的位置重合的是( ) A.(1),(4) B.(1),(3) C.(1),(2) D.(3),(4) 4.在平面上有一个角是60°的菱形绕它的中心旋转,使它与原来的菱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 ) A.90° B.180° C.270° D.360° 5.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少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说:45°;乙同学说:60°;丙同学说:90°;丁同学说:135°.以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面四个图案中,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8.请写出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旋转对称图形的图形_____. 9.将等边三角形绕其对称中心O旋转后,恰好能与原来的等边三角形重合,那么旋转的角度至少是_____. 10.如图所示的五角星_____旋转对称图形.(填“是”或“不是”). 11.给出下列图形:①线段、②平行四边形、③圆、④矩形、⑤等腰梯形,其中,旋转对称图形有_____(只填序号). 三、解答题 12.如下图是由三个叶片组成的,绕点O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5cm2,∠AOB=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多少cm2.

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otation of graphics (quality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感受生活情境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再赏物体图形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结合生活实例再度熟悉概念活动4类比脚印特点探究旋转特征活动5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6我的地盘我作主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作业布置课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或学生自行举出)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五年级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哪些运动是旋转运动的?下列图中哪些是旋转运动的现象? 接着让学生看课本图11.2.1、图11.2.2这五幅图,并回答上述问题。 最后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二、导入新授。 1.看课本图11.2.3,根据单摆上小球的转动,让学生回答。

(1)什么是旋转? (2)什么样的点是旋转中心? (3)_____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图形的旋转由_____和______所决定。 2.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那么,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A的对应角是_______; B的对应角是_______; 旋转中心是点______; 旋转的角度是______。 3.想一想。

4.做一做。 课本第10页做一做。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1)旋转后的点、角、线段有什么关系? (2)旋转后的角度怎样确定? 5.(师生共同讨论。)课本第10页例1和例2。 6.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一些实例。 (针对自己画的旋转图形,找出对应角、对应点、对应线段。) 三、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好吗? 四、布置作业。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83—84的例1、例2。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要一个内容,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全等变换。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旋转实例认识旋转三要素,理解旋转基本含义;再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操作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特征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来学习图形的旋转,对于物体旋转三要素的认识学生容易掌握;再到线的旋转性质;以及图形的旋转特征,最后过渡到作图技能学生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本节课降低难度先从线旋转再到形的旋转。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探索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线段。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在旋转变换中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体会旋转变换的思想。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特征。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呈现材料:(出示动态旋转图) 引入:还记得图中是什么现象吗?(旋转)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优秀教案

图形的旋转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归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和对应点的概念,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探索旋转的性质,会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旋转、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发现“对应角到旋转中心的夹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平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实例得出旋转概念。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学生口答,教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从现在到下课,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

点来转动一定的角度。 2.通过类比试验探究旋转的性质。 探究: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另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 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 板。 △A'B'C'是由△ABC绕点O旋转得到的。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必要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中进行思考: (1)轴对称的性质中对应点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旋转呢? (2)旋转是一个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此时,图形上的点发生旋转了吗?它是如何旋转的?哪个角表示了旋转的角度? 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出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通过实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如下图,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分析:关键是确定△ADE三个顶点的对应点,即它们旋转后的位置。 解:因为点A是旋转中心,所以它的对应点是它本身。 正方形ABCD中,AD=AB,∠DAB=90°,所以旋转后点D与点B重合。 设点E的对应点为点E′。因为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全等, 所以∠ABE′=∠ADE=90°,BE′=DE。 因此,在CB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BE′=DE,则△ABE′为旋转后的图形“下图”。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图形的变换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积极动脑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空间想象能力较强,也有一部分学生各个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教材分析《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3-8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课件,方格纸两张,三角尺(学生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1)出示生活图片,认识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图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①学生举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 ②教师举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动态)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 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2.借助钟面指针,明确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谁能解释一下,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导入:通过观察时钟指针和水车旋转,我们发现旋转要具备的一个特征是要按一定方向旋转。旋转还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表针旋转入手研究。为了研究方便,只从中选取一根指针来研究。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指针从“12”到“1”、从“2”到“6”。 注意观察,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任意选择一个钟面来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有相同的地方吗? 问题4:你是怎么知道甲钟面上的指针旋转了30°? 问题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指针的旋转表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几点。 (3)想象操作,加深理解。 问题1: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旋转? 二、新授知识 1.研究线段的旋转 (1)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2)画中理解。 问题:想象一下,线段OA如果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会旋转到什么位置,并把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成耿 一、对比分类,感知旋转含义 提起“旋转”一课,学生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我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对于生活中的360度的旋转现象比较容易判断,但是通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不满360度的旋转认为不是旋转现象,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圈。因此,我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将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分类,学生分成两类,一部分是平移,另一部分是旋转,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再揭示课题,在练习中设计像车杆、荡秋千这类的运动,让学生辨析,明白这些运动也属于旋转,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在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后,再让学生观察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动手旋转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旋转要素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图形旋转性质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旋转三角尺,让学生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让学生理解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我利用了白板软件中自选图形的旋转功能进行旋转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性质。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辨析深化,理解旋转特征 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