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血压的研究状况

儿童高血压的研究状况
儿童高血压的研究状况

儿童高血压的研究状况

随着膳食的改变及运动减少,身高和体重的过度增长使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多,但与成人相比,仍相对较低。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大部分都是原来儿童时期血压正常者,但数值往往偏高,从疾病预防的角度看,在疾病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考虑将同一年龄组儿童血压值升高作为危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1 儿童高血压的流行率和风险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儿童血压和成人心血管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资料。估计美国成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率为25%,即>5千万的美国成年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而我国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率约为20%,即>2亿的成年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尽管儿童有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流行率很低,但有资料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起源于儿童时期。有研究提出血压的家族聚集,血压较高的儿童往往来自于那些有高血压史的家庭。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室壁、动脉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与慢性高血压相一致的受损指标在20岁以前,甚至早在儿童时期就有表现。成年以前,尤其是青春期,血压升高与代谢综合征,如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肥胖相关。与血压正常的青少年相比,高血压的青少年在代谢综合征因素方面呈现显著较高的汇聚效应。在人生的前20年血压升高可能是未来总心血管风险的早期预兆征象。因此,建议在青春期或之前必须定期测量血压。

2 年龄与血压

儿童时期血压较成人低,且在20岁以前血压呈稳定而有规律地升高,直至应该达到的水平。

2.1婴儿

足月儿1日龄时平均收缩压(SBP)大约70mmHg,1个月龄时升高到大约85mmHg。1岁以内的早产儿其血压升高速度大于足月儿。在某些人群中,出生体重与成年高血压呈显著负相关。

2.2生长发育期血压变化追踪

学龄前期,血压改变开始遵循一个变化规律,即特定年龄组儿童其血压保持在特定水平。运用不同统计学方法,包括百分位数法和原血压数据进行追踪,显示(与大多数人不同)从血压分布端值组入选的个体所组成的组别血压升高较显著。关于血压追踪的数据资料尤为重要,因为它为成人高血压的早期发生提供直接证据,从而缩小了儿童和成年早期发病的差距。10岁以前位于血压百分位数分布较高组的儿童,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

3 儿童高血压危险因素

与成人高血压相关的一系列危险因素同样与儿童及青少年血压水平较高相关。

3.1体重和身高

自5岁起同期体重就与血压显示直接相关性,并且在10-20岁相关性更为明显。而身高对于任何年龄而言都与血压独立相关。

3.2性别

10岁以内男孩的血压稍高于同龄女孩。青春期开始后男孩与女孩血压差距进一步加大,且青少年后期男性血压显著高于女性。

3.3种族与民族

种族对血压的影响在儿童与成人有所不同。目前没有发现白种人、黑种人、西班牙人及东南亚人,包括华人在青少年以前血压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时期血压参考标准没有民族的区别。

3.4家族史

原发性高血压在遗传学上具有明显的多基因性,但是来自高血压家庭的儿童较正常血压家庭的儿童而言,血压水平往往较高。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父母与孩子在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母亲与孩子间血压的相关性较父亲与孩子间更高,这提示孕期影响的存在。高血压儿童的兄弟姐妹较正常血压儿童的兄弟姐妹而言,其血压也明显较高。

4 儿童血压测量技术

儿童血压测量与评估具有特殊性,儿童血压控制特别小组的第四次报告中已经就此加以强调。

4.1示波仪

对婴儿和较小的儿童用普通听诊法测量血压十分困难。因此,推荐对这种年龄的儿童应用自动示波仪检测,并且这类仪器结果都很可靠。推荐3岁以后每年测量血压,三岁以后的儿童应用示波仪测量血压仅仅是为了筛选,因为对于三岁以后的儿童而言,示波法的读数与听诊法结果不同,而听诊法是特别小组报告中用来规定正常血压百分位法的技术。对于应用示波法测量血压的儿童,如果其血压读数超过第90百分位值,则应该应用标准血压计重新测量。

4.2袖带大小

应用大小适宜的血压袖带对确保精确测量是必须的,并且血压袖带的大小也已被标准化。大多数儿科袖带,标准的较大的成人袖带,以及股部袖带能够适应绝大多数儿童的需要。

推荐应用袖带上制造商推荐的标志,或者所用袖带宽度大约为被检测者肩部到肘部长度的2 /3。总之,满足上述宽度要求的袖带还应该在长度上能够包绕上臂。

袖带大小选择不适宜将导致血压的假性升高,尤其是在袖带特别小的情况下。与此相反,袖带太大导致血压的假性降低。当大小两个袖带接近所测上臂宽度时,应该选择较大的袖带。虽然应用略大袖带很难测量出真正的高血压,但应用小袖带常常会导致读数高于真实值。4.3柯氏音

第一相柯氏音发生时的血压值定义为收缩压。所有儿童第五相柯氏音发生时血压为舒张压。

4.4自测血压

自动血压监测(ABPM)在儿科应用越来越多,但其对随机诊室检测的补充作用还未正式提及。应用ABPM能够计算出清醒时,夜间睡眠时及24小时平均血压。并能计算出正常血压上限,即血压负荷。应用ABPM有助于评估(a)白大衣性高血压,(b)高血压靶器官损害风险,(c)明显的抗药性,(4)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后明显的低血压症状。建议只有那些对ABP M有一定经验并理解其内容的人才能应用ABPM。

5 儿童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改进

以往卫生保健部门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血压关注多聚焦于高血压继发表现的识别及药物与外科治疗。在过去的20年中,明确规定儿科查体常规进行血压检测,权威的儿童血压数据公布,青少年血压升高的长期后续事件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这些均强化了一个观点,即儿童时期血压的升高比之前的认识更为常见,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即10-20岁者。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于1977年成立了一个关于儿童血压控制的特殊小组,该小组旨在确立儿童血压的测量和分级方法,并对儿童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予以推荐。又分别于1987年、19 96年、2004年发表小组报告,重新修订并完善了儿童血压标准。该报告优化了血压标准,澄清了血压测量中的问题,对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的调查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更新。

6 儿童高血压当前的定义和分级

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血压定义是基于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而非风险数据。根据儿科人群血压的百分位数分布对血压进行分类如下:(a)正常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不到同年龄同性别血压分布的第90百分位数值;(b)高血压前期: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在同年龄同性别血压分布的第90到95百分位数值之间;(c)高血压1期: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第95百分位数值,但<第99百分位数值+5mmHg;(d)高血压2期:对于同年龄同性别,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第99百分位数值+5mmHg;以上标准均需至少检测3次取平均值。特殊小组在

第四次报告中解释在区分高血压1期和2期所加的5mmHg,旨在努力使区分更加明确,与临床更具相关性。定义高血压前期旨在就高血压的预防、发现、评估及治疗方面与联合国家委员会的报告保持一致。

6.1关于重新修订的儿童年龄/性别血压表

特殊小组第四次报告中重新修订的儿童高血压分级量表通过标化年龄和身高等因素将儿童体型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速度对血压的影响一并加以考虑。表1反映了身高为所选年龄组中身高分布第50百分位数值(中位数)的男孩和女孩收缩压和舒张压所对应的百分位数。对于任何年龄,血压范围都随着身高的增长而增加。应用第四次报告中的血压表,有助于避免将身高较高而不超重的儿童误诊为高血压,也有助于减少对较矮或较重儿童高血压的漏诊,而这些错误在仅仅根据年龄进行血压水平划分的时代经常发生。

表1 1-17岁同龄组中位数身高的男孩女孩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7 儿童血压的监测和记录

除了高血压2期和症状性高血压之外,儿童高血压的诊断需要进行多次血压测量。尤其对于那些血压高于第90百分位数值的儿童,需要安排多次随访重复检测其血压。如果多次测量后平均血压低于第90百分位数值,那么该儿童应该进行连续保健。如果其平均血压水平介于第90和95百分位数值之间,那么该儿童属于高血压前期,应该进行长期监测,即至少每6个月进行血压监测。如果平均血压水平高于第95百分位数值,那么应该对该儿童进行诊断性评估,并考虑其治疗问题。无论血压处于何种水平,都应该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的

改变,包括改变日常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全家参与共同努力时效果最佳。

在适宜的环境下,儿童得到源源不断的关爱,他们在临床方面将有很大的改善,并有良好的血压记录。患儿血压监测记录应该长期保存,并根据年龄/性别血压表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医疗保健者或医生才能够判断该儿童血压变化方向是否有利。而这种血压变化趋势对该儿童血压监测频率的确定提供指导。

总上所述,儿童血压相比成人而言较低,并且在20岁以前血压稳定而有规律地升高,儿童血压表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ab17780556.html,/guidelines/hypertension/child_tbl.htm。

目前认为超重、身高过高及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与儿童及青少年血压水平较高相关;3岁以后建议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取决于以下因素:血压及身高、性别与年龄。

参考文献

1 Butani L,Morgenstern BZ. All pitfalls of oxcillometric BP measure,ents preve ntable in children? Pediatr Nephrol 2003;18(4):313-318.

2 Falkner B, Hulman S,Kushner H. Effet of birth weight on BP and body size in e arly adolescence. Hypertension 2004;43(2):203-207.

3 Ingelfinger JR. Pediatric antecedents of adult cardiovascular disease—awaren ess and intervention. N Eng J Med 2004;350(21):2123-2126.

4 Ingelfinger JR.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ediatric hypertension. Pediatr Clin N orth Am 2006;53(5):1011—1028. htte://https://www.360docs.net/doc/ab17780556.html,/health/prof/heart/hbp/h bp_ped.pdf.

5 Lurbe E,Sorof JM,Daniels SR. Clinical and research aspects of ambulatory BP m onitoring in children. J Pediatr 2004;144:7-16.

6 Naional High BP Educaion Program Working Group on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Chi ldren and Adolescents. Update on the task force (1987) on high BP in children a nd adolescents: a working group from the National High BP Education Program. Pe diatrice 1996;98:649-658.

7 Naional High BP Educaion Program Working Group on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Ch 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Fourth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 atment of high BP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04;114:555-576.

8 Rosenberg B, Moran A, Sinaiko AR. Insulin resistance (metabolic) syndrome in

children. Panminerva Med 2005;47(4):229-244.

9 Sinaiko AR.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 N Engl J Med 1996;335:1986-1973.

(完整word版)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心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5%病人血压升高是继发于某些疾病基础之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二、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因素有遗传、摄入钠盐较多、精神过多紧张、体重超重等。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55岁,女>65岁;(2)吸烟;(3)高胆固醇血症;(4)糖尿病;(5)家族早发冠心病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性<65岁。次要危险因素有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肥胖、糖耐量异常、缺乏体力活动高纤维蛋白溶酶原血症等。 三、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起病缓慢,约有1/5的病人可无任何症状,在查体或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就诊时发现。部分病人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颈部紧板、眼花、乏力、失眠,有时可有心悸和心前区不适感等症状,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2.并发症:心、脑、肾、眼底血管损。 (1)脑血管意外; (2)心力衰竭; (3)肾衰; (4)视网膜改变,可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渗出、出血、视乳头水肿; (5)高血压危象: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主要表现有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可伴有动脉痉挛和累积靶器官缺血症状; (6)重症高血压病人易发生高血压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抽搐,甚至昏迷; (7)脑血管病:包括TIA、脑出血、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等。 四、辅助检查 1、尿常规 2、血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肾功、血尿酸、血电解质。 3、检查眼底 4、心电图、超声心电图 五、治疗原则 使血压下降,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的。 1、改善生活行为 (1)减轻体重,体重指数<25。 (2)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6g。 (3)补充钙和钾。 (4)减少脂肪摄入。 (5)戒烟,限酒。 (6)低中度等张运动,例如慢跑、步行,每周3-5次,每次20-60min。 2、药物治疗 (1)利尿药:常用呋塞米,主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和高尿酸血症。 (2)β受体阻滞剂:常用阿替洛尔,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和支气管收缩,阻塞

卡维地洛特点与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 高血压患者为6.25mg/次,一日二次;缓慢加量,并且与食物同时服用。患者在服用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剂量必须个体化,需在医师的密切监测下加量。推荐起始剂量6.25mg/次,一日二次口服,如果可耐受,以服药后1小时的立位收缩压作为指导,维持该剂量7~14天,然后根据谷浓度时的血压,在需要的情况下增至12.5mg/次,一日二次。同样,剂量可增至25mg/次,一日二次。一般在7~14天内达到完全的降压作用。总量不得超过50mg/日。卡维地洛片须和食物一起服用,以减慢吸收,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在卡维地洛片的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或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预计可产生累加作用,扩大卡维地洛片的体位性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利尿剂时要注意减量并监测血压尤其是收缩压。 可合用金水宝胶囊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 程远植大夫个人网站> 文章列表> 文章详情 就诊指南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全网发布:2011-10-21 23:18 发表者:程远植2642人已访问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任医师程远植 卡维地洛是第3代非选择性β和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还具有扩张血管、阻滞钙离子通道、直接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卡维地洛特点及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进展予以简介。智慧互联网医院心血管内科程远植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单次口服25mg或50mg,最大药物浓度峰值时间为1~2小时, 肝脏首过清除率较高,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25%, 食物可减慢其吸收, 但吸收量不减少, 也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亲脂性高, 广泛分布于血管外组织,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8%。终末半衰期

高血压的护理查房

眩晕(高血压)的护理查房 一病人介绍:**,男性,57岁,汉族,住院号:*** 二现病史:患者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蒙,无明显头痛,无视物旋转感,无黑曚,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的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高于正常,行动态血压检查提示:符合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最高165/110mmhg,确诊为“高血压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一周前患者因劳累后再次出现头蒙不适,遂前往我院就诊,门诊以“高血压病”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尚可,头蒙不适,时有尿频,饮食正常,睡眠一般,二便正常,病程中否认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四肢抽搐等症状;入院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 中医诊断:1.眩晕(肾虚血瘀) 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3期(极高危) 三.护理诊断/问题及措施: 1.活动无耐力头蒙与血压升高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头晕症状得到改善,病人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①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②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避免劳累、情绪激动 ③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至站立前先坐一会 ④遵医嘱应用降压、抗凝治疗,定时监测血压变化,以判断疗效,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⑤协助患者满足生活需要 ⑥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做好自我检测,配合治疗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蒙有关 护理目标:避免病人受伤,住院期间无受伤事件发生 护理措施:①嘱患者头晕,视物模糊时立即就地休息,上厕所或外出时要 有人陪伴 ②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尤其在服药 后最初几小时内,改变体位宜缓慢,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合高血压用药知识 护理目标: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及生活中需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护理措施:多与患者沟通,通过交谈和纸条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 4.睡眠形态紊乱与头蒙,情绪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睡眠质量提高 护理措施:①消除或减轻情绪紧张的促进因素(家庭、社交、医院及病情),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②指导病人促进睡眠方法,如热水泡脚、睡前喝杯牛奶 ③遵医嘱给予宁心安神的药物 四.健康指导: 1、限制钠盐的摄入。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每天吃盐应在5克以下为宜。

一例高血压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高血压患者的个案护理 引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1998年,我国脑血管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二)标准及分类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同时,必须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三)致病原因 1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2环境因素。 3其他: (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2)长期服用避孕药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 率30%。 科学研究表明,环境中缺乏负离子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空气负离子经呼吸道入肺,通过膜交换系统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直接刺激、神经反射以及通过体液方式作用于机体各系统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当负离子进入血液后,释放出电荷,尽管微乎其微,但对于平衡状态下的血液电荷却很敏感。它会直

最新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pdf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正常血压 :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 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血压水平 1级2级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低中高 1-2个危险因素中中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高极高危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 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根据目前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主张首选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两地平等,其降压疗效确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也是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其优选适应证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妊娠。CCB的不良反应较少,如踝部水肿等。 具有很强的类效应,拥有最广泛的降压治疗优选适应证,包括高血压及/或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房颤、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有咳嗽、过敏性血管性水肿、肾功能不全加重、高血钾和致畸形。目前主张选用长效ACEI制剂,如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对于经济困难者才使用卡托普利。 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确立了ARB有效的降压药物地位,不仅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降压治疗,还可直接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ARB的禁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 普通内科付芳 概述 1.定义 2.高血压的流行情况 病因与机制: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 1.病因 (1)遗传因素(占40%):父母有高血压其子女46%亦患高血压;60%的高血压病人有家族 史 (2)环境因素(占60%)饮食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过度紧张 (3)其他因素 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kg/m2)20-24位正常范围,高血压者1/3肥胖 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50%有高血压,血压高度与病程有关吸烟、过量饮酒 机制 机制 (血压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肾性水钠潴留 胰岛素抵抗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RAAS的影响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症状 2.体征: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 有较大波动;体检:A2亢进,SM或 收缩早期喀喇音 3.并发症 (1)脑血管病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 脑梗塞、短暂脑缺血发作 (2)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 (3)肾实质受损、肾动脉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 (4)主动脉夹层:血液深入主动脉壁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管 急症,也是猝组死的原因之一

4.临床类型 (1)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少数患者 起病急,多见中青年;舒张压≥130mmHg;头痛、视力模糊、眼底…;急骤进展,不及时治疗可死于肾衰、脑卒中或心衰 (2)高血压危重症 1)高血压危象 2)高血压脑病 (3)老年人高血压: ?以上单纯收缩其高血压;血压易波动心脑肾并发症多见 辅助检查 1.动态血压监测 2.心电图 3.X线检查 4.超声心动图 5.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素氮和肌酐 6.眼底 诊断 1.判断血压达高血压标准: 2.排出继发性高血压 3.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作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险组) (1)分层依据 ①血压升高水平(1级,2级,3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男性>55岁、女性>65:吸烟:高脂(胆固醇>5.72mmol/L即220mmg/d)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齢女性<65,男性<55) ③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肾:蛋白尿和/或血肌酐轻度升高(106-177μmol/L或2-2.0mg/dl)超声或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④并发症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梗、曾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心衰)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 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177μmol/L或1-2.0mg/dl) 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 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2)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以上危险因素 或糖尿病或靶高危高危极高危 器官损害 有并发症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 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高血压饮食及注意事项 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中,应少吃盐,高钠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应多补钾,含钾丰富的食物有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高血压的饮食中,有许多的讲究: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吧! 高血压饮食 1.1 豆类:无论红小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只要是豆类含钾都十分丰富,大豆制品中的豆腐含钙和镁也较为丰富,因此,豆腐是高血压病人每天都应当吃的食物. 成年人200~300克/日为宜.而红豆、绿豆、芸豆搭配稻米、燕麦、小米、玉米等谷类食物做成五谷米饭、八宝粥、红豆汤、绿豆汤等,都非常好。 2.2 食用菌:在美国,建议大众每天吃一点食用菌。这一建议非常适用于高血压人士。 香菇、木耳中的钾、钙、镁含量都比较高,除此之外,还含有其他大量的植物化学物质和膳食纤维,都是高血压人士所需要的。 3.3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 1.1 利尿剂(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减少原发性心跳停搏的危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

关注儿童高血压的管理(完整版)

关注儿童高血压的管理(完整版) 在1977年,NHBPEP(National High Blood P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制定了世界第一个儿童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近些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的儿童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均制定和更新了儿童高血压的诊疗指南。近期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其中对儿童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等均有更新。虽然很多国家关于儿童高血压诊断和管理的指南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医生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认知仍然很差,很多国家层面关注度低。 1、儿童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把儿童高血压的年龄范围定义为1-18岁,其中涵盖了青少年高血压部分。儿童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1级高血压),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因为不易被发现而漏诊。严重的儿童高血压需要严格筛查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我国中小学生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4.5%。另外一项对于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显示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6.47%。美国对于儿童高血压发病率也进行了多项研究,自

1999-2012年间对美国2000余名8-17岁儿童血压监测,发现其高血压发病率1.6-3.1%左右。2016 ESH儿童高血压指南显示欧洲不同国家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在2.2%-22%不等。 2、儿童高血压的危害 近年随着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公布,发现约30%-40%的儿童在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时候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早期改变,以左心室构型改变为主。有研究发现儿童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并且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 的高血压儿童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3、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肥胖和盐摄入过多是关联性最高的危险因素。儿童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父母高血压史、低出生体重、早产、睡眠不足、体力活动缺乏、精神压力、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 4、儿童高血压的评估 2018年我国高血压指南对于3-17岁儿童将血压值在P90-P95或≥120/80 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 P95 -P99 ) + 5 mmHg为1级高血压;≥P99 + 5 mmHg为2级高血压。欧洲和加拿大指南与我国相同。

高血压病人护理查房

高血压病得护理查房 一、时间:2016。7.19 二、地点:护士办公室 三、主持人:张英护士长 四、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五、查房内容:高血压病得护理查房 主讲人:徐可主管护师 张英护士长:今天就是组织护理查房,本次进行得内容为“高血压病得护理查房”。本次护理查房目得有三: 第一:让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更深入地了解该病相关护理内容; 第二:发现护理过程中得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全面优质得护理服务; 第三:加强护士对该病业务学习,为今后得护理工作做好基垫、 下面由徐可主管护师开始今天得护理查房、 六、病史汇报 徐可:吴明,男性,49岁,汉族,已婚,干部,患者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昏症状,在附近诊所测血压160/100mmHg,考虑为“高血压”,治疗给予“卡托普利片1片一日两次口服”,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40/80mmHg左右,头痛、头昏症状消失,症状缓解后即停药治疗,后头痛、头昏症状间断发作,血压波动150—140/100-85mmHg之间,后患者口服“卡托普利片1片一日两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一日一次”降压治疗,治疗后患者头痛、头昏症状好转,未监测血压(具体数值不详),于今年7月调整降压药为“福辛普利片20mg一日一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一日一次”

口服降压治疗,治疗后无头痛、头昏症状,血压控制在130/80mmHg 左右。近2天来患者因未规律口服降压药,再次出现头痛、头昏症状,继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后,头痛、头昏症状缓解不明显,测血压波动在150-140/100-90 mmHg之间,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以“高血压病"收住我科、 七、床边问诊,查体 八、徐可:通过前面对该病人得介绍,大家可以瞧出病人得病史很简单,所以针对该病人重点提出以下两个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 ; 2、舒适度得改变:头昏,头痛。 所采取得护理措施有: ①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得休养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②指导病人休息与饮食,血压不稳定/症状加重时必须卧床休息。 ③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④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至站立前先坐一会儿。 ⑤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立即同医生联系,及时给予治疗。 ⑥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做好自我检测,配合治疗。 护士长张英:大家就是否还有更好得意见与建议,请给与补充 高艺:补充一个护理诊断:睡眠型态紊乱 ,其护理措施有: 1、消除或减轻情绪紧张得促进因素(家庭、社交、医院及病情),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2、告诉病人睡眠与血压得关系。 3、晚餐后控制水分摄入,减少夜尿次数。 4、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得时间,避免干扰睡眠。

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分级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 ISH )高血压治疗 指南中制订了新的 18 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见下表),这是 根据 1997 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六次报 告( JNCⅥ)而定的。不同的是 JNCⅥ用的是 1、 2 、3 期, WHO - ISH 用的 是 1 、2、 3 级,分别相当于轻、中、重度。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mmHg )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130 ~13985~ 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 ~ 159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 ~ 149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 ~ 179100 ~ 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140< 90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 ~ 90< 90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注意: 1、限制钠盐的摄入。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每天吃盐 应以 5 克以下为宜。 2、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进动脉硬化。 3、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含胆固醇量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如肝、脑、心等应少吃。 4、戒烟少酒。有烟酒嗜好的高血压患者,会因烟酒过多引心肌梗塞,脑中风。 5、宜多食钾食物。钾在体内能缓冲纳的食物有:黄豆、小豆、番茄、西葫芦、芹菜、鲜蘑菇及各种绿 叶蔬菜;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梨、猕猴桃、柿子、菠萝、核桃、西瓜等。 6、宜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 7、钙食物。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食入高钙食物,能使 2 / 3 左右的人受到明显的降 压效果。含钙的食物很多,如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虾皮、海带、骨头汤、黑木耳、核桃、沙丁鱼、 鸡蛋等均含钙丰富。 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 饮食疗法: ①夏枯草煲猪瘦肉:夏枯草6~ 24g,猪瘦肉30g ,煲,去药渣,饮汤吃肉。用于阳亢阴伤者。 ②海蜇半斤,荸荠 1 斤,煎汤,早晚分食,每日 1 剂。用于痰热者。 ③楂芹果冰饮:鲜山楂、苹果各30g,鲜芹菜 3 根,切碎加水,隔水蒸30分钟,再加冰糖 10g,渣汤同食,每日 1 剂。用于高血压。 ④向日葵花托红枣汤:向日葵花托1个,红枣20 枚,以清水 3 碗,煎至1碗,饮汤食红枣。用于高血压。 ⑤黑芝麻,胡椒肉各 20g ,冬桑叶10g ,水煎,去桑叶,分2~ 3 次渣汤同服,每日 1 剂。用肾虚者。 ⑥地骨皮 60g( 也可加少量白糖或猪肉) ,水煎,去药渣,食汤与猪肉,隔日 1 剂。用于虚火患者。 2) 气功:

高血压个案护理

高血压护理个案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1998年,我国脑血管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二)标准及分类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分类和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18.6kPa)和(或)舒张压≥90mmHg(12kPa)。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同时,必须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三)致病原因1遗传因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2环境因素。3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2)长期服用避孕药(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5)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四)临床表现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五)并发症1、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会导致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上升。高血压危象发生时,会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的症状。2、冠心病:长期的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阻塞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

高血压护理查房

高血压护理查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血压病人护理查房 时间:2014年7月28日 地点:护士办公室 题目:高血压病的护理 主持人:护士长欧阳连秀 参加人数:秦晓燕主任欧阳连秀吴妙艳何秀女姜苗蒋欢伍芳邹灵觉夏丽华一、查房目的 护士长:今天组织大家进行教学查房其目的有二: 第一.发现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 第二.加强护士对该病业务学习,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基垫。 二病史汇报 现病史:黄贵香,女性,68岁,汉族,已婚,退休。患者自述反复头晕,头痛10余年,一直服用“北京降压0片”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尚可,近一个月由于情绪激动,头晕,头痛加重,测量血压高达168/100mmHg。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高血压病”收住入院。 三、床边问诊,查体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体型偏胖,对答切题,查体合作。体温度,呼吸20次/ 分,心率66次/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口无歪斜,皮肤黏膜色泽正常。 四、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姜苗:黄奶奶您好,根据病情为你简单做个健康指导,对你今后健康生活有所帮助。 1、控制体重与减肥:提倡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多去两斤肉,多长两年寿。饮食要合理,以清淡少脂为原则,多吃新鲜的蔬菜和瓜果,适当多吃禽蛋白质高的食物如:鱼、虾,主食以粗粮为主,7-8分饱为好,少吃甜食。 2、膳食限盐:人均限盐量6克/日。每天所吃食物本身就含在2-3克盐,因此每日调味品的食盐要控制在5克以下较合适。减盐窍门:①人工制作的食品含盐量较多,应尽量少吃;提倡多吃生吃新鲜清洁的蔬菜。②菜熟九成再放盐,利于控制别太咸。③可利用醋糖、芝麻酱、香料来增加食物的味道。④可加蒜、葱、胡椒等来变换风味和口味。 3、增加及保持适量有氧运动:学会一种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法:散步、慢跑、倒退行、骑车、游泳、太极拳、有氧舞,跳绳、爬山、踢踢毽,形式自便。,通常掌握:倒退行、游泳、有氧舞是很安全的。 4、情绪激动常常是诱发急性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因素,尽量避免过累、紧张、激动、焦虑、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宽松、宁静、愉快的心情。 5、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做好自我检测。 6、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视物模糊,四肢发麻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操作示教 协助病人服用口服药 (一)用物准备 (二)查对解释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院-系:理学院 专业:化学 年级: 09 级 学生姓名:李爱民 学号: 200902050239 上课教师:易平

高血压治疗药物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爱民(200902050239) (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红河云南 661100)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其中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引起了抗高血压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抗高血压药物 Abstract:Angiocardiopathy is the number-one kill er of treatening people’s health, and hypertens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hypertension has become the major threaten to people’s health,which causes the dyazide market develop rapidly. Keywords: hypertension;heart blood vessel;antihypertensive 高血压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它也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肿瘤性疾病并跃居第一。高血压病的特点是一次得病,终身用药。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多数专家估计,我国目前高血压患病人数,按照WHO 最新指南标准,超过1.1亿人,并且还在以每年300万人的速度增长[1]。目前全球高血压病患者约有6亿人,至2010年可能超过6.5亿人,且至少有1/3的成年病人未获得确诊。同时,已确诊的病人中,约有半数未进行治疗或未获得正确治疗。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冠心病、脑卒中、慢性性功能不全、肾衰竭等。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延缓因血压经常升高而引发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过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目前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特点各异,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血压的调节。为了科学,合理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 【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 [1]。如不及时控制及治疗将会引起心、脑、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威胁生命。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要做好健康宣教,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年龄、性别、地域、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肥胖、吸烟、饮酒、高钠饮食为可干预因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有效控制血压及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论述如下: 1.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方法 1.1评估 入院后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观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心理、社会、经济、辅助检查结果、医疗诊断等资料,评估患者的个人日常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用药、吸烟、睡眠、对疾病认识程度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 1.2方法

结合评估资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干预措施,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具体方法是与患者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手册、人手一册;举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结合医院的墙报,图片,科普手册,安排有经验的病员当教员,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让患者观看并发症的录像资料、照片等,使患者意识到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性;或利用静脉输液和发放口服药的时间,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宣教,对某些重要的教育内容应重复教育多次,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2.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内容 健康教育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密切相关。由于高血压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职业、环境、遗传、饮食、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因素有关。因此需长期服药治疗,一旦确诊后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我们一定要加强护理干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在战胜疾病之前首先战胜自我,教育内容分为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 心理指导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对疾病认识不足的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差异表现复杂多变,总有一种精神负担,稍有不适就十分紧张,导致血压偏高,波动大,情绪极不稳定,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及年龄的差别,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病人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体贴和关爱,让其感觉家庭般的温暖。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对血压升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国高血压分级标准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 欧阳家百(2021.03.07)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危险因素:吸烟;血胆固醇>220mg/dl;糖尿病;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电图);蛋白尿或/和血肌酐轻度升高(1.2-2.0mg/dl);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并发症: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2.0mg/dl);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视网膜严重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肌力分级:6级 0级肌肉完全麻痹,触诊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不能带动关节活动【可见肌肉轻微收缩】 Ⅱ级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Ⅲ级能对抗地心引力做主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阻力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 Ⅳ级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Ⅴ级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高血压饮食及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