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试验段专项建筑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路基试验段专项建筑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路基试验段专项建筑施工设计方案及对策

..

目录

一、工程简介 (1)

1.1 工程概况 (1)

二、试验目的 (1)

三、路基试验段工作安排 (1)

3.1 施工准备 (1)

3.2 人员安排 (2)

3.3 机械配置 (2)

3.4 主要试验仪器 (3)

3.4 工期安排 (3)

四、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 (3)

4.1 场地清表 (3)

4.2 填前碾压 (4)

4.3 测量放样 (4)

4.4 路基土方填筑 (5)

4.5 路基填筑注意事项 (10)

4.6 试验数据处理 (11)

五、质量保证措施 (11)

六、安全保证措施 (13)

七、环境保护措施 (14)

专业资料

路基试验段(K14+760~K15+000)

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介

1.1 工程概况

厦沙公路安溪至达埔段A2合同段起点(桩号:YK7+700,ZK7+708.036)与A1合同段顺接,位于安溪县蓬莱镇彭格村岩山隧道中,跨线由南向北,经美滨村、金山村、华芸村,终点位于金谷镇尚芸村(桩号:YK17+440,ZK17+440.171)与A3合同段顺接;该段路线全长9.74公里,计价土石方200.5万m3,弃方98.13万m3。

根据现场情况,项目部选定K14+760~K15+000的240m路段作为填土路基试验段,该路段交通便利,条件良好,填筑高度适宜,有利于我段路基试验的施工。

二、试验目的

1. 确定土样的含水量、干容重、最大干容重,最佳含水量等项技术指标及技术指标的控制方法;

2. 确定填料的松铺系数及适宜的的松铺厚度;

3. 确定最佳的机械配置及施工组织;

4. 确定压路机的最大碾压速度和最佳压实遍数;

5. 确定每层填土从上土到报验所需的时间。

6. 对机械组合、实验采集数据做出分析,做出对总体施工进度计划、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起指导作用的总结报告。

三、路基试验段工作安排

3.1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试验室标准试验成果汇总表(包括填料的重型击实,CBR,塑、液限,含水量,颗粒分析等);

(2)测量全套资料另附表(采用导线点测量记录、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横断复测资料)。

2. 现场准备:

(1)试验段相应人员组织安排均己到位、试验段的协调工作已做好;

(2)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已到位;

(3)已打通通往试验段的施工便道,人员及机械设备可直接进场作业。

3.2 人员安排

表3.1 人员安排一览表

3.3 机械配置

表3.2 路基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

3.4 主要试验仪器

表3.3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表

3.4 工期安排

1. 施工进度

填方路段按每30cm一层,在一个纵向填筑段3天填筑一层。

2. 工期安排

试验段施工计划起讫时间:2014年月日~年月日。

四、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法

4.1 场地清表

在施工前确定现场工作界线,路基用地围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路基用地围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10-50cm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和表土全部清除,树根也应全部挖去,当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 时,应翻挖后再分层回填压实,填方路基基底清理深度为:一般路段20cm,水

田及低洼地段50cm,当清表深度仍不满足招标文件技术规要求时,应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办理。

路堤基底在清除表土之后,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分层回填压实至原地面标高,其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方区的非适用材料也应清除,并按要求回填。

4.2 填前碾压

场地清理完成后,应进行填前碾压,压实度不得低于93%。利用YZ-32型压实力度不低于800KN的强振压路机对计划使用的各种填料进行现场小区段填筑压实试验,找出机型、填料、层厚、碾压遍数相互关系、绘制出与设计指标相关规律曲线,确定出标准化施工工艺及其参数,以指导大面积路基施工。

对于填土我标段拟创新工艺,分别取30cm、40cm、50cm三种松铺厚度,分层进行试验。根据对不同松铺厚度的不同碾压遍数的沉降量进行统计。并绘出不同松铺厚度的压实遍数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或表格)。从而确定合理的松铺厚度与压实遍数。

确定压实情况方法,以沉降量测定其压实情况,即在试验段布好的方格网按要求摊铺好填料,在填土表面设置10mm厚表面平整的小块钢板,振压前后的高程标准差小于3 mm,压实沉降差平均值不大于5mm,则认为压实合格。

4.3 测量放样

原地面填筑前碾压完毕并检验合格后,由测量人员按对该试验段进行测点布置,并测量其高程(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然后分别测定30cm、40cm、50cm 对应点的松铺高程和碾压成型后的对应点高程,以确定松铺系数。测点横向为中桩、

距离左右边桩1米处、纵间距20m的矩形布置,填土边线比设计的要宽出0.3~0.5米,以确保路堤边缘的压实度。

第一层填筑就要形成从中间往两边倾斜的横坡,以利排水。

修好便道,挖好排水沟。每层上土前都要划出方格网。如下图所示:

4.4 路基土方填筑

1. 基底处理一般规定

(1)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在路堤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亦不得引起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2)路堤修筑围,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

(3)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应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

(4)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93%。

2. 路堤填料规定:

(1)填土路堤填料石料含量应小于30%,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2)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

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应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渣、粉煤灰等材料,可用作路堤填料,其他工业废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有害物质的含量试验,避免有害物质超标,污染环境。

(4)捣碎后的种植土,可用于路堤边坡表层。

(5)路基填方材料,应经野外取土试验,符合下表规定时,方可使用。

(6)施工取土

路基填方取土,应根据设计要求,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要求进行,不得任意挖取,我段根据设计从指定取土场进行填料取土。

施工取土应不占或少占良田,尽量利用荒坡、荒地,取土深度应结合地下水等因素考虑,利于复耕。原地面耕植土应先集中存放,以利再用。

取土时,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1)取土坑与路基之间的距离,应满足路基边坡稳定的要求。取土坑与路基坡脚之间的护坡道应平整密实,表面设1%~2%向外倾斜的横坡。

2)取土坑兼作排水沟时,其底面宜高出附近水域的常水位或与永久排水系统及桥涵出水口的标高相适应,纵坡不宜小于0.2%,平坦地段不宜小于0.1%。

3)挖掘机进行开挖取土时,应从上到下进行,并修整放坡,不得随意掏挖。

4)对取土造成的裸露面,应采取整治或防护措施,做到随时开挖随时防护。

3. 土方路堤填筑

(1)我标段试验路段路基设计宽度为24.5m,施工时按一侧加宽50cm施工,考虑排水设成2%的横坡。路基填筑前,先用白灰将试验段路基分隔成网格状,运料车每车输送土按4方计,路基填筑松铺厚度分别取30cm、40cm、50cm层厚,确定网格宽4m,长4m,每两车进料堆放在一个网格。运料车从取土场运土进来按从K14+760至K15+000的顺序依次倒料入网格,以便于车辆与压路机配合施工;路基两侧挂线控制厚度。

①土方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压实含水量±2%之,若含水量低于2%,则在碾压前进行洒水翻土搅拌,合格后再碾压。

②土方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③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施工时我段将加宽50cm的作业围。

④填筑路堤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要求之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填上一层。

⑤原地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可采用纵向分层法施工,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