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

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里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

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较高的数据易扩展性。

基本特点:永久储存;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是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文件系统中数据最小单位是记录;而数据库系统中能细化到数据项。文件系统中,记录内部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数据库系统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管理;数据操作;数据库事务管理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视图去更新则必须注意以下条件:

1、如果视图有一个基本关系的简单查询生成,而且它还包含了基本关系中的主关键字或是候选关键字,则可以通过这个视图进行更新操作。

2、不允许对涉及到多个基本关系的视图进行更新。

3、如果视图的生成中涉及到聚集或是分组操作,则不允许通过这个视图进行更新。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容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规范化:低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通过模式分解转换为若干个高一级范式的关系模式的集合

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2)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

同一实体集内各实体间的联系:一对多联系一对一联系多对多联系

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m:n)

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的优点:简单,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高效,技术相对成熟,具有可靠的商业应用程序

层次模型的缺点:实现复杂不灵活,数据库管理问题缺乏结构独立性,应用程序编写复杂,实现的限制,没有标准

网状模型的优点: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网状模型的缺点:系统复杂缺乏结构独立性,用户不容易掌握和使用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点:简单结构独立性,易于设计实现维护和使用,灵活强大的查询能力

缺点: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导致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

为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模式的地位: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

模式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模式是数据库的中心与关键,独立于数据库的其它层次

设计数据库模式结构时应首先确定数据库的逻辑模式

内模式:依赖于全局逻辑结构,但独立于数据库的用户视图即外模式,也独立于具体的存储设备,它将全局逻辑结构中所定义的数据结构及其联系按照一定的物理存储策略进行组织,以达到较好的时间与空间效率。

外模式: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面向具体的应用程序,定义在逻辑模式之上,但独立于存储模式和存储设备,设计外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到应用的扩充性。当应用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相应外模式不能满足其视图要求时,该外模式就得做相应改动

应用程序:在外模式描述的数据结构上编制的,它依赖于特定的外模式,与数据库模式和存储结构独立,不同的应用程序有时可以共用同一个外模式.

关系模型: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

5种基本运算:选择,投影,并,交,差,笛卡尔积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

性。

关系模型必须遵守实体完整性规则的原因:

实体完整性规则是针对基本关系而言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是可区分的有唯一标志性;关系模型中以主码作为唯一性标志;主码中的属性即主属性不能为空值。

关系模式与关系:关系模式是型,是对关系的描述,是静态的,稳定的。

关系是值,由赋予它的元组语义来确定的,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关系的6条基本性质:列是同质的;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行的次序也可以任意交换;任意两个元组的候选码不能相同;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基本表: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运算的三大要素:运算对象;运算结果;运算符。

SQL中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存储文件。

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

物理结构是任意的,对用户透明。

视图:视图是一个虚表,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用户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子查询的select语句不能使用order by子句,orderby 子句只能对最终产讯结果排序。

视图的特点:虚表,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

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基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随之改变

视图的作用:

简化用户操作;使用户多角度看待同一数据;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更清晰的表达查询。

不能更新视图的原因:

视图由两个以上的基本表导出;视图字段来自字段表达式或常数;字段来自聚焦函数;定义中含有group by子句或dinstinct短语;定义中有嵌套查询且内层查询的from子句涉及的表也是导出该视图的基本表;不允许更新的视图上定义的视图。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问题包括: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法律政策

完整性规则从执行时间上可分为:立即执行约束和延迟执行约束。

从约束对象的状态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分类:值的约束,结构约束(函数依赖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统计约束)

事务的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并发操作导致的数据库不一致性主要有以下三种:1.丢失更新2.污读3.不可重读

实现并发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封锁技术和时标技术

死锁产生的条件:①互斥条件②不可抢占条件③部分分配条件④循环等待条件

关于2NF的结论:

1. 不存在非主属性的关系模式属于2NF。没有非主属性

2. 全码关系模式属于2NF。没有非主属性

3. 码只由一个属性组成的关系模式属于2NF。不会有部分依赖

4. 二目关系模式属于2NF。码或是一个属性,或是全码

5. 若R属于1NF,但R不一定属于2NF

关于3NF的结论

1. 不存在非主属性的关系模式属于3NF。没有非主属性

2. 全码关系模式属于3NF。没有非主属性

3. 二目关系模式属于3NF。不会存在传递依赖

4. 若R属于3NF,那么R也属于2NF。可证明,反证

5. 若R属于2NF,但R不一定属于3NF。

关于BCNF的结论

1. 全码关系模式属于BCNF。没有以非码属性作为决定因素的函数依赖

2. 二目关系模式属于BCNF。如果有函数依赖, 则其左部一定含码

3. 不存在函数依赖的关系模式属于BCNF。没有函数依赖

4. 若R属于BCNF,那么R也属于3NF。

5. 若R属于3NF,但R不一定属于BCNF。

三种模式分解等价的定义:⒈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⒉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

⒊分解既要保持函数依赖,又要具有无损连接性。

若要求分解保持函数依赖,那么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3NF,但不一定能够达到BCNF

若要求分解既具有无损连接性,又保持函数依赖,则模式分解一定能够达到3NF,但不一定能够达到BCNF

Sql的特点:综合统一,高度非过程化,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有的关系模式存在的问题:数据冗余太大;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

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数据字典组成:数据项(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数据结构,数据流,

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数据字典的用途: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

数据分析所获的主要成果。

各类er图之间的冲突: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

故障的种类: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计算机病毒。

删除操作异常是指执行删除操作时将不应该删除的数据删除的情形;插

入异常是指执行插入操作时应该插入的数据无法插入的情形。

数据库事务的要求(ACID):原子性a,一致性c,隔离性i,持久性

d。

建立“学生”表Student,学号是主码,姓名取值唯一。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9) PRIMARY KEY, /*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Sname CHAR(20) UNIQUE, /* Sname取唯一值*/

Ssex CHAR(2),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建立一个“课程表” Course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4) PRIMARY KEY,

Cname CHAR(40),

Cpno CHAR(4) ,

Ccredit SMALLINT,

FOREIGN KEY (Cpno) REFERENCES Course(Cno)

建立一个“学生选课表” SC

CREATE TABLE SC

(Sno CHAR(9),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PRIMARY KEY (Sno,Cno),

FOREIGN KEY (Sno) REFERENCES Student(Sno),

FOREIGN KEY (Cno) REFERENCES Course(Cno)

向Student表增加“入学时间”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entrance DATE;

将年龄的数据类型由字符型(假设原来的数据类型是字符型)改为整数。

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COLUMN Sage INT;

增加课程名称必须取唯一值的约束条件。

ALTER TABLE Course ADD UNIQUE(Cname);

若表上建有视图,选择RESTRICT时表不能删除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DROP TABLE Student RESTRICT;

--ERROR: cannot drop table Student because other objects depend on it

如果选择CASCADE时可以删除表,视图也自动被删除

DROP TABLE Student CASCADE;

--NOTICE: drop cascades to view IS_Student

SELECT * FROM IS_Student;

--ERROR: relation " IS_Student " does not exist

CREATE CLUSTER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

在Student表的Sname(姓名)列上建立一个聚簇索引

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三个表建立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删除Student表的Stusname索引

DROP INDEX Stusname;

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与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学号、所在系。

SELECT Sname,Sno,Sdept

FROM Student;

查询全体学生的详细记录。

SELECT Sno,Sname,Ssex,Sage,Sdept

SELECT *

FROM Student;

查全体学生的姓名及其出生年份。

SELECT Sname,2004-Sage /*假定当年的年份为2004年*/

FROM Student;

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出生年份和所有系,要求用小写字母表示所有系名

SELECT Sname NAME,‘Year of Birth:’ BIRTH,2004-Sage BIRTHDAY,

ISLOWER(Sdept) DEPARTMENT

FROM Student;

查询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名单。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查询所有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及其年龄。

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 20;

查询考试成绩有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WHERE Grade<60;

查询年龄在20~23岁(包括20岁和23岁)之间的学生的姓名、系别和年龄。

SELECT Sname,Sdep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BETWEEN 20 AND 23;

查询年龄不在20~23岁之间的学生姓名、系别和年龄。

SELECT Sname,Sdep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age NOT BETWEEN 20 AND 23;

查询信息系(IS)、数学系(MA)和计算机科学系(CS)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Ssex

WHERE Sdept IN ( 'IS','MA','CS' );

查询既不是信息系、数学系,也不是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NOT IN ( 'IS','MA','CS' );

查询学号为200215121的学生的详细情况。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 LIKE ‘200215121';

等价于: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 = ' 200215121 ';

查询所有姓刘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性别。

SELECT Sname,Sno,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刘%’;

查询姓"欧阳"且全名为三个汉字的学生的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欧阳_ _'

查询名字中第2个字为"阳"字的学生的姓名和学号。

SELECT Sname,Sno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LIKE ‘_ _阳%’;

查询所有不姓刘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Sno,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 NOT LIKE '刘%';

查询DB_Design课程的课程号和学分。

SELECT Cno,C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 'DB\_Design' ESCAPE ‘\’;

查询以"DB_"开头,且倒数第3个字符为 i的课程的详细情况。

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Cname LIKE 'DB\_%i_ _' ESCAPE ' \

某些学生选修课程后没有参加考试,所以有选课记录,但没有考试成绩。查询缺少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相应的课程号。

SELECT Sno,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ULL

查询所有有成绩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Cno

FROM SC

WHERE Grade IS NOT NULL;

查询计算机系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CS' AND Sage<20;

查询信息系(IS)、数学系(MA)和计算机科学系(CS)学生的姓名和性别。

SELECT Sname,Ssex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 'IS','MA','CS' )

查询选修了3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降序排列。

SELECT Sno,Grade

FROM SC

WHERE Cno= ' 3 '

ORDER BY Grade DESC;

查询全体学生情况,查询结果按所在系的系号升序排列,同一系中的学生按年龄降序排列。

SELECT *

FROM Student

ORDER BY Sdept,Sage DESC;

查询学生总人数。

SELECT COUNT(*)

FROM Student;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人数。

SELECT COUNT(DISTINCT Sno)

FROM SC;

计算1号课程的学生平均成绩。

SELECT AVG(Grade)

FROM SC

WHERE Cno= ' 1 ';

查询选修1号课程的学生最高分数。

SELECT MAX(Grade)

FROM SC

WHERE Cno= ‘ 1 ’;

查询学生200215012选修课程的总学分数。

SELECT SUM(Ccredit)

FROM SC

WHERE Sno='200215012’;

求各个课程号及相应的选课人数。

SELECT Cno,COUNT(Sno)

FROM SC

GROUP BY Cno;

查询每一门课的间接先修课(即先修课的先修课)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SECOND.Cpno

FROM Course FIRST,Course SECOND

WHERE FIRST.Cpno =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查询每个学生及其选课的情况

SELECT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 LEFT OUT JOIN SC ON (Student.Sno=SC.Sno);查询选修2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所有学生 SELECT Student.Sno, Sname

FROM Student, SC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连接谓词*/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2’

AND SC.Grade > 90;

查询每个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SELECT Student.Sno,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SC,Course /*多表连接*/

WHERE Student.Sno = SC.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查询与“刘晨”在一个系的学生

SELECT Sno, Sname,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刘晨’)

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信息系统”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SELECT Student.Sno, Student.Sname

FROM Student, Course, SC

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ame=‘信息系统’;

找出每个学生超过他选修课程平均成绩的课程号。

SELECT Sno, Cno

FROM SC x /*x是SC的别名,又称元组变量,可代表SC的一个元组*/ WHERE Grade >=

( SELECT AVG(Grade)

FROM SC y

WHERE y.Sno=x.Sno);

查询其他系中比计算机科学系中所有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的姓名及其年龄。

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 ‘CS’

AND Sage< ALL

(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或:

SELECT Sname,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AND Sage<

(SELECT MIN(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查询所有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EXISTS

( SELECT *

FROM SC

WHERE Sno=Student.Sno

AND Cno=‘1’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C

WHERE SC.Sno=Student.Sno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964177.html,o

)

查询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及年龄不大于19岁的学生。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UNION ALL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age<=19;

将一个新学生记录插入到Student表中

INSERT

INTO Student(Sno, Sname, Ssex)

VALUES(‘95002’, ‘陈冬’, ‘男’);

将学生200215121的年龄改为22岁

UPDATE Student

SET Sage=22

WHERE Sno=' 200215121 ';

将计算机科学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

UPDATE SC

SET Grade = 0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删除学号为200215128的学生记录。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 ‘200215128 ‘;

删除计算机科学系所有学生的选课记录。

DELETE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

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S';

将信息系学生视图IS_Student中学号200215122的学生姓名改为“刘辰”。

UPDATE IS_Student

SET Sname= '刘辰'

WHERE Sno= ' 200215122 ';

向信息系学生视图IS_S中插入一个新的学生记录:200215129,赵新,20岁

INSERT

INTO IS_Student

VALUES(‘95029’,‘赵新’,20);

数据库管理系统试卷A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徐圩校区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期 中 考 试 试 卷 考试科目: 数据库管理系统 试卷类别: 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 共15分) 1、信息是经过加工之后形成的有价值的 。 2、三种基本关系运算是 、 、 。 3、一个关系数据库由若于个 组成;一个数据表由若干个 组成:每一个记录由若于个以字段属性加以分类的 组成。 4、在同一个数据库中,相关联的表关系的类型有 、 、 3种关系。 5、主索引的关键字段值是 的。 6、定义表结构时,要定义表中有多少个字段,同时还要定义每一个字段的 、 、 等。 7、一个数据库中可以有多个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 40 分) 1、在Visual FoxPro 中“表”是指( )。 A .报表 B .关系 C .表格 D .表单 2、、数据库表可以设置字段有效性规则,字段有效性规则属于( )。 A .实体完整性范畴 B .参照完整性范畴 C .域完整性范畴 D .数据一致性范畴 3、在关系模型中,为了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元组”的约束应使用( )。 A .临时关键字 B .主关键字 C .外部关键字 D .索引关键字 4、数据表中的数据暂时不想使用,为提高数据表的使用效率,对这些“数据”最好要进行( )。 A .逻辑删除 B .物理删除 C .不加处理 D .数据过滤器 5、在建立唯一索引出现重复字段值时,只存储重复出现的( )记录。 A .第一个 B .最后一个 C .全部 D .几个 6、数据表中有30个记录,如果当前记录为第1条记录,把记录指针移到最后一个,测试当前记录号函数 recno ( )的值是( )。 A .31 B .30 C .29 D .28 7、对数据表的结构进行操作,通常是在( )环境下完成的。 A .表设计器 B .表向导 C .表浏览器 D .表编辑器 8、每一个数据工作区上只能打开( )个数据表。 A .1个 B .2个 C .10个 D .任意个 9、在当前工作区可以访问其他工作区表中的( )。 A .数据表结构 B .数据表 C .数据库 D .数据 10、在Visual FoxPro 中字段的数据类型不可以指定为( )。 A .日期型 B .时间型 C .通用型 D .备注型 11、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表间( )建立关联关系。 A .随意 B .不可以 C .必须 D .可根据需要 12、一个数据表可以添加到( )数据库中。 A .两个 B .一个 C .多个 D .随意个 13、数据表间建立参照完整性后,不能设置数据表间( )操作规则。 A .更新 B .删除 C .浏览 D .插入 14、.在数据库环境下限制字段个数的操作,要在( )中进行。 ——————————————————————————————————————————————————————————装 订 线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试题十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A .宿舍编号 B .学号 C .宿舍地址,姓名 D .宿舍编号,学号 6.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A .元组 B .行 C .记录 D .属性 7. 下列关系运算中,( )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 .选择 B .连接 C .广义笛卡尔积 D .投影 8. SQL 语言具有( )的功能。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某个属性(或属性组),虽然不是该关系的主码或只是主码的一部分,但却是另一个关系的主码时,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这个关系的() A.候选码 B.主码 C. 外码 D. 连接码 10.下列关于关系数据模型的术语中,()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与二维表中的 “行”的概念最接近? A.属性 B.关系 C. 域 D. 元组 11.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 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 要查找某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其选课的平均成绩,将使用关系()A.S和SC B.SC和C C.S和C D.S、SC和C 12.在SQL语言的SELECT语句中,用于对结果元组进行排序的是()子句。 A. GROUP BY B.HAVING C.ORDER BY D.WHERE 13.设有关系SC(SNO,CNO,GRADE),主码是(SNO,CNO)。遵照实体完整性规则,下面()选项是正确的。 A.只有SNO不能取空值B.只有CNO不能取空值 C.只有GRADE不能取空值D.SNO与CNO都不能取空值 14.下面关于函数依赖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若X→Y,WY→Z,则XW→Z B.若Y X,则X→Y C.若XY→Z,则X→Z,Y→Z D.若X→YZ,则X→Y,X→Z 15.设有关系R(A,B,C)和S(C,D)。与SQL语句select A,B,D from R,S where R.C=S.C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A.σR.C=S.C(πA,B,D(R×S)) B.πA,B,D(σR,C= S.C(R×S)) C.σR.C=S.C((πA,B(R))×(πD(S))) D.σR,C=S.C(πD((πA,B(R))×S))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数据库复习题答案

(说明:仅仅代表个人观点,答案正确率为98%,可能会有错的地方,有问题请问度娘) 复习参考资料 选择题 :30分(15题) 名词解释:20分(4题) 综合题:50分 一、选择题: 1. 数据库系统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 C)。 A. 系统分析员 B. 程序员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操作员 2.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 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D)。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 I 和 II B. 只有 II C. II 和 III D. 只有 I 4.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C )。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完整性 C. 数据冗余度高 D. 数据独立性高 5.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B)。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 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 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A )。 A. 模式 B. 内模式 C. 外模式 D. 以上三种 7. 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C)。 A. 模式与外模式 B. 模式与内模式 C. 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射 D. 三层模式 8. 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A. 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 B.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 模式 D. 三级模式 9. 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 C)模式。 A. 模式 B. 物理模式 C. 子模式 D. 内模式 10. 下述( D)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 完整性约束说明 B. 定义数据库模式 C. 数据库安全 D.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D )。 A. 层次模型 B. 关系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实体-关系模型 12. 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B )。 A. 名称 B. 属性 C. 对象 D. 概念 13. 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B )。 A.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B. 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 C. 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D.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 在(A )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 网状模型

数据库系统应用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概述 1.数据库系统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 A.系统分析员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操作员 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3.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A.I 和 II B.只有 II C.II 和 III D.只有 I 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度高 D.数据独立性高 5.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6.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A.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 7.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模式与外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 C.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射 D.三层模式 8.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模式 D.三级模式 9.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模式。 A.模式 B.物理模式 C.子模式 D.内模式 10.下述()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 B.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 D.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11.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 D.实体-关系模型 <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基本要素:实体型属性联系> 12.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 A.名称 B.属性 C.对象 D.概念 13.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 A.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B.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 C.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D.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在()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网状模型 B.关系模型 C.层次模型 D.以上都有 15.()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A.网状模型 B.关系模型 C.层次模型 D.以上都有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试题十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A .宿舍编号 B .学号 C .宿舍地址,姓名 D .宿舍编号,学号 6.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A .元组 B .行 C .记录 D .属性 7. 下列关系运算中,( )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 .选择 B .连接 C .广义笛卡尔积 D .投影 8. SQL 语言具有( )的功能。 A .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的冗余度小 C.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程序的标准化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 B.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 C.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D.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3.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4. 相对于非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 A.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需查询优化B.数据结构简单 C.数据独立性高D.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 D.投影 8.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关键字与N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10.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VE 11.图1中()是关系完备的系统 A B C D 图1 12.有关系模式A(S,C,M),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S:学生;C:课程;M:名次,其语义是:每一个学生选修每门课程的成绩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中每一名次只有一个学生(即没有并列名次),则关系模式A最高达到()A.1NF B.2NF C.3NF D.BCNF 13.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异常是指 (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数据库设计中,E-R图产生于() A.需求分析阶段B.物理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15.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试题1 一、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 A 、数据的统一控制 B 、数据共享性和统一控制 C 、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和冗余度小 D 、数据共享性和数据独立性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C 2、DB 、DBMS 和DB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A 、DBS 与D B 和DBMS 无关 B 、DBMS 包括DBS 和DB C 、DB 包括DBMS 和DBS D 、DBS 包括DB 和DBMS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D 3、设有关系R 和S ,关系代数 S)(R R -- 表示的是_________。 A 、R ∩S B 、R ―S C 、R ÷S D 、R ∪S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A 4、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 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__________。 A 、行 B 、属性 C 、记录 D 、元组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B 5、以下是信息世界的模型,且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 次的是_________。 A 、数据模型 B 、概念模型 C 、关系模型 D 、E-R 图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C 6、构成E —R 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 A 、实体、属性值、关系; B 、实体、属性、联系; C 、实体、实体集、联系; D 、实体、实体集、属性;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B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五种基本运算为_________。

A 、并、差、选择、投影、连接 B 、并、交、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C 、并、差、选择、投影、笛卡尔 积 D 、并、除、投影、笛卡尔积、选择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C 8、在下列关于规范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任何一个关系模式一定有键。 B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3NF 。 C 、任何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BCNF 。 D 、任何一个包含三个属性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2NF 。 (难度系数B )正确答案:D 9、设有关系模式R(A,B,C)和S(C,D)。与SQL 语句“SELECT A,B,D FROM R,S WHERE R.C=S.C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为_________。 A 、S))(R (σπS.C R.C D B,A,?= B 、S))(R (πσD B,A,S. C R.C ?= C 、(S))π(R)(πσ D B A,S.C R.C ?= D 、S)(R))(π(πσB A,D S.C R.C ?= (难度系数A )正确答案:A 10、SQL 的视图是从_________中导出的。 A 、基本表 B 、视图 C 、数据库 D 、基本表或视图 (难度系数C )正确答案:D 11、用如下的SQL 语句创建一个Teacher 表 CREATE TABLE Teacher ( TNO Char(6) NOT NULL, 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SAL INT, SDETP char(12) check (SDEPT IN(‘IS ’,’MA ’,’CS ’))) 可以插入到Teacher 表中的元组是_________。 A 、(‘T0203’,‘刘刚’,NULL ,NULL ,‘IS ’) B 、( NULL , ‘王芳’,‘女’,‘1200’,‘CS ’) C 、(‘T0111’,NULL ,‘男’,23,‘MA ’) D 、(‘T0101’,‘李华’,男,2100,‘EN ’) (难度系数A )正确答案:A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库SHP格式方案(大比例尺)

无锡市基础空间数据SHP格式设计方案 (大比例尺) 1、综述 1.1目的 为无锡市规划局基础空间数据建库提供标准。 1.2适用范围 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数据 1.3制定原则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可以实现同SHP数据的高效互转; ●保证按本方案生产的数据在转入数据库后可以实现标准图的输出; ●操作方便。 1.4类型约定 ● ●

1.5引用标准 《GB/T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996-05-01) 《GB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998-08-01) 《GB/T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GT地籍数据库标准》 《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1993-07-01) 2、实体的划分 数据在SDE的服务器里是按照点、线、面和注记划分的,每一个SDE图层(FEATURECLASS)只能存储上述的一种空间对象。由于这种存储模型的限制,势必造成很多国标中的复杂地物被拆分到不同的SDE图层。为了在编码中体现设计的合理性、对实体的物理存储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在数据库的设计中在对空间实体做逻辑的划分。 2.1简单点 ●简单点实体只记录插入点的位置和相关属性,所有的简单点实体都必须以插入符号 的形式采集。 ●简单点状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INT对象。 ●采集单位在使用点符号的时候要保证简单点的符号要和本方案提供的符号描述一 致,符号的插入点一致。 2.2简单无向线 ●简单线需要作业单位针对每一种实体制作线符号,这里所指的线符号必须是采集系 统提供的线符号库,不能用程序绘制。

数据库原理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四大基本概念: 数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它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等。特点是: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其特点是: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特点: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2.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人工管理阶段:特点:1、数据不保存。 2、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3、这一时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 4、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是不共享的。 5、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要变化。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3、数据共享性差, 冗余度大—文件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独立性差—是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文件之间是孤立的,不能反映事物间联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的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现实世界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 数据的独立性: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有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5、概念模型: 基本概念: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即: 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

数据库管理系统试题专科(C卷)

数据库管理系统试题专科(C卷)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Visual FoxPro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所谓关系是指( > A.各条记录中的数据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B.一个数据库文件与另一个数据库文件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C.数据模型符合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格式 D.数据库中各个字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关系 2.(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A. 网络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操作系统 D. 数据库 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是( > A. DB B. DBS C. DBMS D. OS 4.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 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 >b5E2RGbCAP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5.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是( >。 A. 树结构 B. 网结构 C. 线性表 D. 二维表 6.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 > 问题而引入的。 A. 操作异常和数据冗余 B. 提高查询速度 C. 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D.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7.( > 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存储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A. 概念模式 B. 外模式 C. 内模式 D. 子模式 8.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 ) A.DBMS包括DB和DBS B. DBS包括DB和DBMS C.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9. 在Visual FoxPro中,建立数据库表时,将年龄字段值限制在12~14 之间的这种约束属于( >p1EanqFDPw A. 实体完整性约束 B. 域完整性约束 C. 参照完整性约束 D. 视图完整性约束 10.VFP中,有下面几个内存变量赋值语句: X=.F. Y={^2018/07/05 }

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数据 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数据库复习材料教案资料

数据库复习材料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 一、填空题 1.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物理存储结构主要由3类文件组成,分别为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 2.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如果产生日志信息,则该日志信息首先被存储在日志缓冲区中,随后由 LGWR 进程保存到日志文件中。 3.一个表空间物理上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 4.在Oracle的逻辑存储结构中,根据存储数据类型,可以将段分为数据段、索引段、回退段、LOB段或临时段。 5.在Oracle的逻辑存储结构中,数据块是最小的I/O单元。 6. 表空间的管理类型可以分为本地管理和字典管理. 7.在ORACLE系统中,为了实现对表,视图和索引等数据库对象进行了管理,ORACLE采用模式实现。 8.一个模式只能够被一个数据库用户所拥有,其创建的所有模式对象都保存在自己的模式中。 9如果定义了CHAR数据类型的字段,并且向其赋值时,字符串的长度小于定义的长度,则使用空格填充;而VARCHAR2类型的字段用于存储变长的字符串,即如果向该列赋的字符长度小于定义时的长度,该列的字符长度只会是实际字符数据的长度,系统不会使用空格填充。 10.ROWID实际上保存的是记录的物理地址,因此通过ROWID来访问记录可以获得最快的访问速度。

11.在创建表空间命令的STORAGE子句中可以设置6个存储参数。其中,INITIAL指定为表中的数据分配的第一个盘区大小;NEXT指定为存储表中的数据分配的第二个盘区大小;PCTINCREASE指定从第二个盘区之后,每个盘区相对于上一个盘区的增长百分比;MINEXTENTS指定允许为表中的数据所分配的最小盘区数目;MAXEXTENTS指定允许为表中的数据所分配的最大盘区数目。 12.通过数据块空间管理参数可以控制数据块中空闲空间的使用方法,其中PCTFREE用于控制数据块的更新预留的空间,而PCTUSED用于控制数据块在删除时释放空间的门槛。 13、如果出现了失败故障,用户修改的数据没有永久地写到数据文件里,那么就可以利用(控制文件)找到数据的更改,这样做过的工作就不会丢失了. 14、(控制文件)是一个小的二进制文件,它维护着数据库的全局物理结构,用以支持数据库成功地启动和运行. 15、表空间是Oracle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组织,每个数据库至少有一个(SYSTEM系统)表空间. 16、(DBWR)进程把修改过的数据块从内存写回到数据库的数据文件中. 17、当用户进程出错,PMON后台进程负责清理它 18、创建数据库时自动建立的tablespace名称SYSTEM tablespace 19、数据库表空间一般分为永久性表空间、还原表空间、临时表空间 二、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一部分不是Oracle实例的组成部分? C A.系统全局区SGA

数据库在线测试试题

数据库在线测试试题 选择题 1.下述(C)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完整性约束说明 定义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数据库安全 2.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A ),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 子模式 模式 内模式 物理模式 3.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C )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模式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三层模式 4.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模式与外模式

模式与内模式 三层模式 5.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B ) 外模式 模式 内模式 用户模式 6.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B )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7.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B ) 数据共享 数据冗余度高 数据完整性 数据独立性高 8.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D )。I.人工管理阶段II.文件系统阶段III.数据库阶段 I 和II 只有II

II 和III 只有I 9.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它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 软件和(D ) 系统分析员 程序员 操作员 数据库管理员 10.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C )。 DBMS包括DB和DBS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DBS包括DB和DBMS DB包括DBS和DBMS 2填空题 1.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DBMS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 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数据定义, 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维护维护等4个方面 4.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 阶段(A )。A .数据库系统 2. 3. 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F A o A.具体的机器和 DBMS B .E-R 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o A .(1)数据可以共享 (或数据结构化) (2) 数据独立性 数据冗余大, 易移植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B .(1)数据可以共享 (或数据结构化) (2) 数据独立性 数据冗余小, 易扩充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C .(1)数据可以共享 (或数据结构化) (2) 数据互换性 数据冗余小, 易扩充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D .(1)数据非结构化 (2) 数据独立性 数据冗余小, 易扩充 (4) 统一管理和控制 B 答案:B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 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_C 。 A .数据 B .数据模 间的联系 D .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________________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 B — 与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C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4. 信息 DBMS 的相互独立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 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__________ 。A .数据库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模型 D .软件工具 答案:B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 ― A __________________ 。 A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D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 ① A .数据独立性 B . ② A .数据独立性 B .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 .DBS 包括 DB 和 DBMS 10. 逻辑独立性 C .管理规范性 物理独立性 C .逻辑独立性 答案: C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答案:A ①B 和 ②B 。 11. A 12. A 13. 14. 15. A 16 A 17. A 18. A D .数据的共享 D .管理规范性 (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答案:A B . DDMS 包括 DB 和 DBS C . DB 包括 DBS 和 DBMS D . DBS 就是 DB,也就是 DBMS D 。 答案:①B 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 .数据冗余 答案:D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 D A .数学软件B .应用软件 C .计算机辅助设计 D .系统软件 答案:D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的主要功能是 B ________ 。A.修改数据库 B .定义数据库 C .应用数据库D.保护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_A _______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答案:A 数据库系统的最大特点是 A 。 ?数据的三级抽象和二级独立性 B ?数据共享性 C ?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这种功能称为 .数据定义功能 B .数据管理功能 C .数据操纵功能 D .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B __________ 。 ?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B .在操作系统支持下的系统软件 C ?一种编译程序 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答案: D C 答案:C ?数据独立性 答案: D ?一种操作系统 答案: 19.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20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 B A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21.信息世界中的术语,与之对应的数据库术语为 22次型、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 _ D .模式 B.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D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D A .文件 B .数据库 C .字段 D .记录 答案: 答案: D A .记录长度 B .文件的大小 C .联系的复杂程度 D .数据之间的联系 23. 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__C _____________ 。 A 24. 25. A 答案:D .大型、中型和小型 B .西文、中文和兼容 C .层次、网状和关系 D 层次模型不能直接表示 C A . 1 : 1关系 B . 1 : m 关系 C 数据库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E.F . Codd 从1970年起发表过多篇论文,主要论述的是 .层次数据模型 B .网状数据模型 C .关系数据模型 D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m : n 关系 D . C 。 答案:C :1和1 : m 关系 答案:C 二、填空题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 人工管理、文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 DBMS 是指 它是位于用户 1. 2. 3. 4. 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答案:①人工管理 答案:①组织 ②共享 答案:①数据库管理系统 ②用户 ③操作系统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和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维护 等4个方面。 ②文件系统 ②数据库系统 5. 6. 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和 ③ 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定义功能 答案:①数据定义功能 ②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 _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答案:①逻辑数据独立性 ②物理数据独立性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变,而由DBMS 处理这种改变,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_。 答案:物理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