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过氧化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过氧化钠的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的性质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过滤棉制作免过滤反应装置、茶杯反应器、自制抗板结装置。

实验仪器:锥形瓶、滴液漏斗、试管、直形玻璃管、U形干燥管、球形干燥管、玻璃导管、橡胶管、滤茶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等。

实验药品:过氧化钠、蒸馏水、酚酞溶液、二氧化锰、大理石、稀盐酸、无水氯化钙、碳酸钠粉末、稀硫酸、碱石灰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自制实验用品来源于生活,实验装置简约化:本节课的实验改进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用养鱼的过滤棉包裹催化剂二氧化锰,简化实验步骤,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操作性更强。观察生活中使用的带有滤茶功能的茶杯,设计反应装置,简化实验装置,增强实验的操作性和趣味性。

在传统实验基础上加以改进,利用生活中的铁网和钢丝球自制抗板结装置,使反应现象更加明显,用生活中的废旧品改进了传统实验装置的不足,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确定反应产物,探究反应本质。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由魔术实验引入新课,利用自制实验用品和改进后传统实验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机理,层层剖析,直达反应实质。

五、实验教学目标

①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的;能解释过氧化钠供氧的原理;

②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

2.运用归纳总结的科学方法区分相似物质的性质;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设计实验、分析试验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趣味实验,感受化学的趣味性,增强问题意识,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激发对化学世界的求知欲。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探究高中重点物质过氧化钠的性质,从兴趣中引入,利用自制实验用品和传统改进试验相结合,探究消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并通过设计实验,了解化学这门分析性学科的学习特点,掌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七、实验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为学生展示与众不同的引燃方法(吹气点火),引导学生对这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引发学生思考水、二氧化碳不仅可以灭火,其实还能“点火”。

②性质探究: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③课堂升华: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质。

八、实验效果评价

1.分析能力的提升: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层层深入分析反应机理发现新的问题并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最终分析本质解决问题。

2.操作能力的提升:从环节①到环节③,需要学生具备实验探究能力越来越高,需要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实验用到的仪器越来越多,将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化学学习素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方式的提升: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固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带入到陌生问题情境中。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考试各实验注意事项及思考题答案

一、皂化反应 注意事项 1、每次更换电导池溶液时,都要用电导水淋洗电极和电导池,接着用被测溶液淋洗2~3次,注意不要接触极板,用滤纸吸干电极时,只吸电极底部和两侧,不要吸电极板。 2、电极引线不能潮湿,否则将测不准。 3、高纯水被盛入容器后应迅速测量,否则电导率变化很快,因空气中CO2溶于水中,变为CO32-。 4、盛被测溶液的容器必须清洁、无离子污染。 5、本实验需用电导水,并避免接触空气及灰尘杂质落入。 6、配好的NaOH溶液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气体进入。 7、乙酸乙酯溶液和NaOH溶液浓度必须相同。 8、乙酸乙酯溶液需临时配制,配制时动作要迅速,以减少挥发损失。 思考题 1、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加热? 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影响很大,故反应过程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预温后混合,可以保证反应前后温度基本一致,保证了恒温条件,排除了温度变化对该实验测定的影响 2、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 答:选择不同的乙酸乙酯浓度和氢氧化钠浓度,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3、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一影响而使实验得到较好的结果? 答:在恒温水浴中进行,并尽量采用稀溶液已控制反应速率,并不断搅拌。 4、如果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溶液均为浓溶液,能否用此方法求k值?为什么? 答:不能。这时体系的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大量放热使体系温度不恒定,溶液较大的粘度对反应也有影响。 二、热值测定 注意事项 1.试样在氧弹中燃烧产生的压力可达14 MPa。因此在使用后应将氧弹内部擦干 净,以免引起弹壁腐蚀,减小其强度。 2.氧弹、量热容器、搅拌器在使用完毕后,应用干布擦去水迹,保持表面清洁干燥。 3.氧气遇油脂会爆炸。因此氧气减压器、氧弹以及氧气通过的各个部件,各连接部分不允许有油污,更不允许使用润滑油。如发现油垢,应用乙醚或其他有机溶剂清洗干净。 4.坩埚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和除去碳化物,并用纱布清除粘着的污点。 思考题 1.在本实验装置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体系与环境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交换?如何 进行校正? 答:在本实验装置中,氧弹的内部是被测物质的燃烧空间,也就是燃烧反应体系,氧弹壳及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及内外筒内的水为环境。对流、辐射、热传递,雷诺作图法校正。 2.使用氧气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氧气不能过量也不能少量,一定要纯,使用前要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由于氧气只要接触油脂类物质,就会氧化发热,甚至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必须十分注意,不要把氧气装入盛过油类物质之类的容器里,或把它置于这类容器的附近或火源附近;使用时,要把钢瓶牢牢固定,以免摇动或翻倒;开关气门阀要慢慢地操作,切不可过急地或强行用力把它拧开。 3.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哪些因素容易造成误差。 答:热量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温度、气压、样品干燥度、操作读数 三、气相色谱 思考题 1. 在同一操作条件下为什么可用保留时间来鉴定未知物? 答:保留时间是由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任何一种物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必修1)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粗盐提纯(实验1-1、1-2) 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 (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过滤 (2)蒸发 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 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如何证明这一操作确实将自来水中的Cl-出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碘水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1-4)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接收器一般可用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酒精②四氯化碳③苯,可否选用汽油________ ____________。为使“提取”进行的更加彻底,实验中要实施“振荡”操作,其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静置分层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萃取: (2)蒸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实验1-5)

高中化学五分钟说课稿

高中化学五分钟说课稿 高中化学五分钟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色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

的实验能力。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钠的性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性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代表物铁性质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钠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设计如下:课前: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使用自己的潜能。同时下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明确目标。减少知识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演好。 课中:通过两次使用预测、验证、总结这种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来同化构建钠的认知模型、同化构建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以完成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072-24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 (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可 2 (1)验漏 (2)用标准液和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3)取高锰酸钾溶液于酸式滴定管中,取草酸于酸式滴定管中,并读出初始刻度 (4)将草酸流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下方垫上白纸

(5)用正确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6)直到溶液微呈淡紫色,滴定结束 (7)读出末刻度,计算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3 加入少量NaOH固体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lCl3 加少量Ba(OH)2固体,有无色的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的再加入HCl,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NH4)2SO4,沉淀溶解的是(NH4)2CO3 4 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入,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 若下层为棕黄色则为NaBr,若下层为紫红色则为NaI 在分液,取下层液,蒸馏得Br2,I2 5 向废铜屑中加浓硫酸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 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 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三、实验改进要点 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 【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三)环节二:体验萃取 为什么番茄汤加了油之后,上层的油层颜色也变深了呢?这层色素可是大有好处的(展示图片),这是番茄汤中的有色物质进入到了油层之中,我们把这种

高中化学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又要开始了 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这些课件能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doc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那么,下面就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

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5篇)

篇一: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然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现象+方法+操作)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氨气的综合实验

《氨气的综合实验》说课 一、设计思路 “实验之于化学,正如双翼之于飞鸟”。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核心所在,在以上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对学生知识和认知情感分析,以实验为主线来讲解氨气的性质。 同时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字典,其中的素材也并不是唯一的经典,克服教材实验的不足,设计实验改进方案,将氨气的制取、收集和喷泉实验,以及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实验用一套装置进行综合,把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融合在一起。理解氨气性质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氨气是高中阶段唯一一种碱性气体,是重要的氢化物的代表,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重要的化工产品。从内容上看,它属于物质知识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良好教材。从结构上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硅、氯、硫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之后展开教学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而本节课的学习还对后续的铵盐、硝酸、合成氨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和另一种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③理解喷泉实验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感受知 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②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 责任感;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 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氨的喷泉实验及其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氨的喷泉实验及其化学性质 五、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圆底烧瓶两个,注射器,烧杯,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橡胶塞,止水夹,Y 型管。 实验药品:浓氨水,氢氧化钠,酚酞。 为了落实我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1、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投影】看新闻《氨气泄露事件》 【引入】讲述《氨气泄露事件》中的现场情况,以及由于事件引发的严重后果,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大学化学实验要求解析

大学化学实验指导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目录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科15大学化学实验安排 (3) 1.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4) 2.容量器皿的校准 (6) 3.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7) 4.铵盐含氮量的测定 (9) 5.天然水硬度的测定 (10) 6.醋酸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两人合作) (12) 7.粗盐的提纯 (13) 8.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4) 9.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15) 10.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16) 11.纸色谱法分离与鉴定某些阳离子 (18)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环科15大学化学实验安排

1.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实验是一门技术 一、开设实验课程目的 1.验证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巩固、加深、拓展理论知识的学习; 2.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基本操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的程序 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报告-实验结束考试 【要求做到“三会”:会选择仪器,会配制试剂,会进行计算】 三、实验预备知识 (一)试剂(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 定义式:基本单元—其中;B mol B M m B n L mol V B n B c ) ()()()(1=?=- 注:选择的基本单元不同,同样质量的溶质,其物质的量的数值不同,相应的溶液的浓度也不同! 2.质量分数浓度 ppt ppb ppm —,或—或—;当浓度比较小时,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296101010%100????=ω 3.体积质量数浓度 定义式: 1111----????L ng L g L mg L g ;;;溶液体积 溶质质量 μ (二)试样待测组分含量(浓度)的表示方法 1.固体试样 质量分数浓度 2.液体试样 体积质量数浓度 3.气体试样 ①体积质量数浓度(mg·m -3或μg·m -3或ng·m -3) ②体积分数浓度A ppt ppb ppm A —;或—;或—;当浓度比较小时,气体样品的体积待测组分的分体积1296101010%100????=(三)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有效数字—只含有一位可疑数字的物理量。 (注—物理量:不仅给出数值,而且反应测量的方法/仪器的准确度) 2.有效数字运算法则 (1)加减法—计算结果保留的小数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小数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26.71 (2)乘除法—计算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始数据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相一致。 如:0.0121×25.64×1.05782=0.328 (3)对数计算—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等于尾数部分的位数 (4)数字修约—数据处理过程中舍去不必要的有效数字的过程 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留双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与沸点的测定 一、试验目的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的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四.试验步骤 1、酒精的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的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 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的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的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的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就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就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xxxx届x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 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 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 CHCOONa+HO 17352 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 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5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 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剂操作温度也在4O, 50 c,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维素为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化钠作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时加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两种固体的溶解的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因而延长了反应时间和增加了能耗。 (2)将硬脂酸在酒精中加热溶解,再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因先后两次加热溶解,较为复杂耗时,且反应完全,生产周期较长。 (3)将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分别在两份酒精中加热溶解,然后趁热混合,这样反应所用的时间较短,而且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3 、温度的影响:见下表: 可见在温度很低时由于硬脂酸不能完全溶解,因此无法制得固体 酒精;在30 度时硬脂酸可以溶解,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两液混合后立刻生成固体酒精,由于固化速度太快,致使生成的产品均匀性差;在6O 度时,两液混合后并不立该产生固化,因此可以使溶液混合的非常均匀,混合后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酒精不断地固化,最后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虽然在70度时所制得的产品外观亦很好,但该温度接近酒精溶液的沸点(酒精挥发速度太快,因此不宜选用该温度。因此,一般选用60度为固化温度。 4 、硬脂酸与NaOH 配比的影响: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新版)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全12个有机实验完整版) 试验一蒸馏与沸点得测定 一、试验目得 1、熟悉蒸馏法分离混合物方法 2、掌握测定化合物沸点得方法 二、试验原理 1、微量法测定物质沸点原理。 2、蒸馏原理。 三、试验仪器及药品 圆底烧瓶、温度计、蒸馏头、冷凝器、尾接管、锥形瓶、电炉、加热套、量筒、烧杯、毛细管、橡皮圈、铁架台、沸石、氯仿、工业酒精 四。试验步骤 1、酒精得蒸馏 (1)加料取一干燥圆底烧瓶加入约50ml得工业酒精,并提前加入几颗沸石。 (2)加热加热前,先向冷却管中缓缓通入冷水,在打开电热套进行加热,慢慢增大火力使之沸腾,再调节火力,使温度恒定,收集馏分,量出乙醇得体积。 蒸馏装置图微量法测沸点 2、微量法测沸点 在一小试管中加入8—10滴氯仿,将毛细管开口端朝下,将试管贴于温度计得水银球旁,用橡皮圈束紧并浸入水中,缓缓加热,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毛细管口处连续出泡,此时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至最后一个气泡欲从开口处冒出而退回内管时即为沸点. 五、试验数据处理 六、思考题 1、蒸馏时,放入沸石为什么能防止暴沸?若加热后才发觉未加沸石,应怎样处理? 沸石表面不平整,可以产生气化中心,使溶液气化,沸腾时产生得气体比较均匀不易发生暴沸,如果忘记加入沸石,应该先停止加热,没有气泡产生时再补加沸石。 2、向冷凝管通水就是由下而上,反过来效果会怎样?把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怎样才能防止折断其侧管? 冷凝管通水就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得冷凝效果不好。 其二,冷凝管得内管可能炸裂。橡皮管套进冷凝管侧管时,可以先用水润滑,防止侧管被折断。3、用微量法测定沸点,把最后一个气泡刚欲缩回管内得瞬间温度作为该化合物得沸点,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活泼的黄绿色气体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二、实验器材 (一)实验仪器:注射器、塑料点滴瓶、试管、玻璃棒、表面皿、胶头滴管、滴瓶 (二)实验药品:氯气、新制氯水、镁条、氢氧化钠、甲基红、ph试纸、硝酸银、稀硝酸三、实验改进要点 (一)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由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氯水中的成分 (二)将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氯气有毒,所以选择以下装置观察氯气溶于水的过和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同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引发同学根据甲基红指示剂变色情况,深入思考。 图 1 四、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内容包含了“氯气的性质”和“氯气的用途”两部分,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以及氯水成分的确定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而氯气的用途又是化学学科得以发展的强有力支柱。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按照以往的做法——性质学完学用途,而是设计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氯气的性质”,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探讨“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在这过程中我将课本中的两个实验作了改进和补充,将其中关于氯水成分的确定设计为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氯水成分的探究以及交流、讨论、汇报,使学生既体验到了科学探究过程,又学习到了科学探究方法,还调动了学习热情,使重、难点易于突破,而且还培养了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而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则采用教师演示的方法,并对这个演示实验做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改进后的实验,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和思考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后再与氯气与水的反应作比较,从而分析、推断得出结论;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则采取与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