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市政实务2018版最新教材重点汇总

一建市政实务2018版最新教材重点汇总
一建市政实务2018版最新教材重点汇总

一建市政实务2018版最新教材重点汇总

第一章道路工程1.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分类

使用年限(年)

沥青路面

水泥混凝土

路面

砌块路面

快速路(全交)

主干路(主交)

15 30/

次干路(兼服)15 20 /

支路(主服)1020 10(20)

2.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的4种类型:三土一砂砾(切记:不包含水泥稳定粒料)

(1)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二灰钢渣稳定土(适用于各种路面基层);

(2)二灰稳定砂砾(碎石)。

3.结构层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口诀

路基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路基:整体变形

基层结构强度、扩散荷载能力、不透水

性、抗冻性、水稳性

基层:强扩不冻

面层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面层:承平温,

抗滑能力、不透水性、噪声量滑水声

沥青粘接性(抵抗变形能力、60℃动力

黏度)、感温性(软化点、针入度

指数)、耐久性(薄膜烘箱试验:

抗老化性;水煮法试验:抗水损害

能力)、塑性(抵抗开裂能力,10℃

或15℃延度)、安全性(闪点试验)

沥青:

粘感久塑安

动针烘延闪

再生沥

青试验指

标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

歇尔稳定度、流值

再生沥青指标:

空矿饱马流

再生沥

青检测项

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

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再生沥青检测:

残留车辙冻劈

地连墙泥浆黏度、相对密度、含砂率、PH值

(盾构泥浆多一个过滤特性)

黏密含P(过)

盾构注

浆强度、泌水、配比、稠度、凝胶时

强水配稠胶

4.道路基层材料选用的4个原则:特混、重稳、雨水、中轻3粒料

(1)特混(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2)重稳(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

(3)雨水(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排水基层);

(4)中轻3粒料(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二灰稳定粒料)。

5.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的3个作用:改善错脱冻变(1)改善传荷能力;

(2)减轻错脱病害;

(3)减少冻变影响。

6.混凝土道路选用水泥种类的2个要求:

(1)特重交通、重交通、快速路、主干路:42.5

道路硅、普通硅、硅(42.5道普硅)

(2)其他道路:32.5渣(32.5矿渣)

7.道路胀缝板的4种填料:改沥橡胶树。

改性沥青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树脂类

8.按级配原则分为3种形式:悬浮-密实、骨架-空隙、骨架-密实

密级配(孔隙率半开级配(孔开级配(孔隙率>

<10%)隙率>10%)15%)

沥青混凝土(AC) 沥青

稳定

碎石

(AN)

改性沥青稳

定碎石(AN)

排水式

沥青磨

耗层

(OGFC

排水式沥

青碎石基

层(ATPB)

结构形式内摩

擦角

φ

力c

温度

稳定

代表种类级配形式

悬浮

-密实较小

较差

沥青混合料

(AC)、

沥青稳定碎

石(AN)

密级配(AC

AN)

骨架

-空隙较大

沥青碎石混

合料(AM)、

排水沥青混

合料(OGFC)

开级配

(OGFC、

ATPB)

半开级配AM

骨架

-密实较大

沥青玛碲脂

(SMA)

间断级配

SMA

骨架(粗集料多):内摩擦角大,密实(沥青多):

黏聚力大

9.压实方法选择的4个因素: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场地条件(湿土场设)

确定压实厚度的2个因素:压实机具类型、压实遍数

10.路基试验段目的:预沉松铺3压实

预沉量值、松铺厚度、压实机具、压实遍数、压实方式

11.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的3个要求:

(1)覆土厚度≤500mm,加固;

(2)覆土厚度500-800mm,保护或加固;

(3)管道两侧及管顶500mm以内不得使用压路机。

12.道路每层压实厚度的3个规定:

(1)土路基:200-300mm;

(2)基层100-200mm;

(3)沥青面层:≤100mm。

13.7种不同类型挡土墙的特点:

(1)衡重式有上墙;

(2)悬臂式有墙趾、墙踵;

(3)扶壁式有三角肋板;

(4)柱板式有牛腿,可预制拼装;

(5)锚杆式有锚杆;

(6)自立式有锚锭块,可预制拼装;

(7)加筋土有拉筋,可预制拼装。

14.3种土工合成材料:塑料格栅、玻璃纤维隔栅、土工织物。

(1)土工合成材料的5个工程应用:加筋、防护、过滤、排水、裂缝防治(书上为隔离)(加筋:路堤加筋、台背加筋);

(2)土工织物软体沉排防护的3个稳定性验算项目:排体抗浮、排体压块抗滑、排体整体抗滑(浮滑块体)。

15.用于裂缝防治的玻纤网和土工织物应满足的4个技术要求:拉伸网单

(1)抗拉强度;

(2)最大负荷延伸率;

(3)网孔尺寸;

(4)单位面积质量。

16.沥青混合料结构的4个决定因素:矿、沥结构,矿、沥特点。

(1)矿物骨架结构;

(2)矿物材料与沥青相互作用的特点;

(3)沥青的结构;

(4)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及其毛细—孔隙结构特点。

17.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3个因素:品质、用途、生产条件

(1)旧路面材料的品质;

(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途及其质量要求(交通量大:旧料占比30%~40%;交通量不大,旧料占比

50%~80%);

(3)生产条件:间歇式拌和机,旧料不超过30%,滚筒式拌和机,旧料可达40%~80%。

18.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确定的4个依据:下风气厚下卧层温度、风速、厚度、气温压路机的碾压温度确定的4个依据:压种气厚

压路机、沥青种类、气温、层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