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课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

总学时:204 学分:12

理论学时:204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

开课学院:文学院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大纲执笔人:大纲编写时间:2008年12月

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必修的主干课程。它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相联系,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领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史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丰厚遗产,也可以培养大学生深厚的文化素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同步,二者关系密切,必须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本课程。

(2)本课程时间跨度大,按照时间序列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分三个学期讲授。

(3)本课程涉及的作品众多,要求熟练掌握作家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年代,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及其所属流派,掌握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著名作家作品的并称,各种常用文体并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4)作品分讲授篇目与阅读篇目,讲授篇目下列讲授内容,阅读篇目仅列出篇目。

(5)提纲中加* 号的为背诵篇目。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文本,将具体作品与作家风格联系,具体作品与时代风貌联系。

(2)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术潜质。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表一:先秦至六朝文学作品选

表二:唐宋文学作品选

表三:元明清文学

三、本文

第一编先秦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先秦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诗经》的比兴艺术、重章叠句;对《楚辞》香草美人、结构宏伟的审美特征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重点难点】

《诗经》的比兴艺术、重章叠句;《楚辞》象征系统。

第一节《诗经》选讲

一、《诗经·关雎》*

1.关于《关雎》的主题

2.关于抒情主人公

3.《关雎》艺术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二、《诗经·伯兮》*

1.《伯兮》与《诗经》的思妇主题(与《卷耳》比较)。

2.《伯兮》的艺术:层层推进的情感;反跌对比的结构;鲜活灵动的形象

三、《诗经·采薇》

1.《采薇》与《诗经》的戍边诗

2.《采薇》的内容分析

3.《采薇》的艺术:兴与赋的结合;概括与具体描写结合;写景的翻进一层

4.《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的关系

四、《诗经·生民》

1.内容与结构具体分析

2.两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3.一个基本史实问题:本诗所反映的周民族与农业文明的关系

第二节《楚辞》选讲

一、《楚辞·离骚》

1.《离骚》的解题与创作时代

2.《离骚》的思想:司马迁的评价;忠君爱国;美政理想

3.《离骚》所创造的诗人自我形象

4.《离骚》的艺术:从象征手法上看;从抒情体制上看;从笔法句式上看

二、《楚辞·山鬼》

1.《山鬼》与屈原其他作品

2.《山鬼》形象与主题

3.《山鬼》内容与艺术:结构与层次;人物与心理;抒情与写景;衬托与渲染

4.《楚辞》的流变

【思考题】

1.《关雎》与中国爱情叙事学模式。

2.简析“杲杲出日”一章与第一章的情感的逻辑关系。

3.《采薇》中的“兴”与“赋”有何关系?从《姜斋诗话》对“昔我往矣”一章的评价,分析其艺术特点。

4.简析《生民》的史料价值。

5.(1)简析《离骚》“香草美人”对比兴手法的发展。(2)谈谈你对《离骚》抒情结构的理解。(3)《离骚》的语言特点。

6.简析山鬼主人公形象与主题。

第二章先秦叙事散文选讲

第一节《左传》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左传》的叙事艺术,描写战争、外交辞令的特点;《战国策》文章的风格。

【重点难点】

一、《晋楚城濮之战》

1.战争发生的背景以及战后对时局的影响

2.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3.人物的语言与形象

二、《烛之武退秦师》

1.事件发生的有关背景材料

2.文章的结构: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的起伏性

3.记言的艺术——论说角度、论说层次、论说语气

第二节《战国策》选讲

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1.结构与主题

2.语言与文势

3.对比与反衬

【思考题】

1.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艺术。

2.从《烛之武退秦师》看《左传》的辞令艺术。

3.简析《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纵横恣肆的文章风格。

第三章先秦哲理散文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论语》与《孟子》的思想核心,《论语》的文学意味和《孟子》的论辩技巧。

【重点难点】

《论语》与《孟子》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孟子》的论辩技巧。

第一节《论语》选讲

《论语·侍坐章》

1.《论语》简介

2.《侍坐章》的文学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活泼的语言形式;诗化的人生境界

第二节《孟子》选讲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1.《孟子》简介:《孟子》的作者与编撰;孟子的思想核心;《孟子》与《论语》风格的不同

2.《孟子》的论辩艺术:严谨的逻辑结构;精湛的论辩技巧;独到的语言艺术;奔泻的文章气势

3.《孟子》文章的影响

第三节《庄子》选讲

《庄子·逍遥游》

1.庄子及其哲学思想简述

2.《逍遥游》的哲理与艺术:荒唐之言——语言的挥洒与谨严;鲲鹏展翅——意象的幻化与真实;逍遥自由——寓意的哲理与诗性

【思考题】

1.从《侍坐章》看《论语》的文学色彩。

2.《孟子》的论辩技巧。

3.《逍遥游》的哲理与诗性。

第二编秦汉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秦汉散文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谏逐客书》构思艺术以及文章气势;《史记》

以人物为核心的史传艺术。

【重点难点】

《谏逐客书》构思艺术以及文章气势;《史记》以人物为核心的史传艺术。

第一节议论文选讲

李斯《谏逐客书》

1.背景与中心思想

2.艺术分析:严谨的结构;构思的巧妙;对照的手法;奔迸的气势

第二节史传文学选讲——司马迁《项羽本纪》

1.《项羽本纪》史学价值

2.《项羽本纪》文学价值:历史与文学的交汇——结构分析;单一与丰富的统一——人物分析;叙述与描写的结合——艺术分析

【思考题】

1.《谏逐客书》对《战国策》文风的继承。

2.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记》的互见法。

3.联系《高祖本纪》谈谈史传文学的人物塑造。

第二章汉代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乐府抒情诗与叙事诗不同的艺术特征;《古诗十九首》与汉乐府诗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陌上桑》的人物塑造艺术;《焦仲卿妻》的叙事艺术;《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第一节汉乐府诗选讲

一、《汉乐府·战城南》*

1.解题:鼓吹曲辞《饶歌》;《战城南》主题

2.艺术分析:完整缜密的结构;苍凉悲壮的气氛;想象衬托的手法;怨而不怒的风格

二、《汉乐府·陌上桑》

1.关于罗敷形象的争论

2.罗敷形象的创造:正面烘托;侧面渲染;以对话展示人物性格;以自白显现罗敷智慧

三、《汉乐府·焦仲卿妻》

1.解题:诗歌的来源;乐府诗的几种不同内容

2.艺术分析:结构、主题、人物、修辞

第二节汉代文人诗选讲

一、《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1.主题:知音难遇的主题与汉末中下层文人的心态

2.艺术:悬想寓情的手法;直率自然的美质;句平意远的韵味

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解题:《迢迢牵牛星》与牛郎织女的传说

2.艺术:拟人——化景物为情思;写人——化清冷为妩媚;结构——化双起为单承;叠字——化叙述为描摹

【思考题】

1.分析“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2.以《战城南》为例谈乐府诗的气氛渲染。

3.阅读杜甫的《悲陈陶》,试说明《战城南》对杜诗的影响。

4.试分析《陌上桑》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5.长篇叙事诗焦《仲卿妻》的叙事艺术与魏晋小说的关系。

6.长篇叙事诗《焦仲卿妻》的结构艺术。

7.《西北有高楼》浅近自然与耐人寻味的语言艺术。

8.简析《迢迢牵牛星》情景交融的艺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魏晋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三曹诗歌的异同点;曹植诗歌前后期风格的变化;建安诗歌的时代性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点。左思《咏史诗》对诗境的拓展;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三曹诗歌的异同点;曹植诗歌前后期风格的变化;建安诗歌的时代性特点。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点。左思《咏史诗》对诗境的拓展;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建安诗歌选讲

一、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1.组诗的主题

2.艺术分析:分与合——抒情主体;显与隐——抒情方式;因与革——抒情手法

二、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1.组诗的内容

2.艺术分析:单视点的结构——乐府诗的结构方式;质朴的描述——对汉乐府诗风的继承;飞动与壮阔——诗人自我的精神境界

三、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1.诗产生的背景

2.诗歌内容与层次

3.诗歌的艺术:以叙事为线索,以抒情为主旨,情与景交融,布局自然

四、曹丕《燕歌行》*

1.解题:《燕歌行》与“秋风”、“别日”二曲的关系

2.内容与层次

3.艺术分析:秋风萧瑟——写景;泪下沾衣——抒情;短歌微吟——节奏

五、曹植《白马篇》*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奇警的形象;飞动的气势;铺陈的手法

六、曹植《赠白马王彪》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分析

3.艺术分析:奔迸中的迂回;深远的意境;语言的华美

第二节正始诗歌选讲

七、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1.《咏怀诗》生成的原因

2.《咏怀诗》的基本内容

3.“夜中不能寐”的思想与艺术串讲分析

第三节两晋诗歌选讲

八、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对比的艺术:比兴中的对比;抒情中的对比;引史中的对比

九、陶渊明《归园田居》(选二)*、《饮酒》(结庐在人境)*、《杂诗》(忆我少壮时)*

1.“少无适俗韵”讲析

2.“种豆南山下”讲析

3.“结庐在人境”讲析

4.“忆我少壮时”讲析

5.陶诗艺术风格:自然——取景、写心、写意;平淡——情淡、语淡、结构淡;玄远——质而绮、癯而腴;浑融——画面浑融、情景交融、理境统一

【思考题】

1.《短歌行》“复调”的抒情主体。

2.《观沧海》中诗人自我境界的显现。

3.以《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为例简析曹操“气韵沉雄”的特点。

4.《七哀诗》的“诗史”的价值。

5.曹丕诗歌的“文士气”。

6.比较曹丕与曹操诗歌风格。

7.《白马篇》与曹植早期诗歌的风格。

8.《赠白马王彪》与曹植晚期诗风的变化。

9.比较《白马篇》与《赠白马王彪》风格的不同点。

10、《咏怀诗》“夜中不能寐”的抒情特点。

11.陶诗情、景、理的统一。

第二章南北朝诗歌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成熟与异同。鲍照诗歌对乐府发展;阴、何送别诗的艺术特征;庾信入北诗风变化;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成熟与异同。鲍照诗歌对乐府发展;阴、何送别诗的艺术特征;庾信入北诗风变化;南北朝民歌不同的风格特点。

第一节南北朝文人诗选讲

一、谢灵运《登池上楼》*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挣扎沉沦——诗的情感;谢家春草——诗的警句;精雕细刻——诗的技巧

二、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1.解题

2.“对案不能食”的讲析

3.鲍照与七言歌行体

三、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解题

2.层次与内容

3.艺术分析:发端结响;写景层次丰富而又和谐完美;凄婉的情感

4.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

四、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1.解题

2.内容分析

3.艺术分析:凄怆的基调;气氛的渲染;隽美的语辞

五、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1.解题

2.内容讲析

3.独特的送别艺术:以“不及”写别情;以神态写别情;以环境写别情

4.对唐人送别诗的影响

六、庾信《寄王琳》*

1.解题

2.小诗韵味分析:前两句两种对举的运用;后两句神态时间的错位

第二节南北朝民歌选讲

《西洲曲》*与《敕勒歌》*

1.解题

2.《西洲曲》讲析

3.《敕勒歌》讲析

4.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思考题】

1.谢灵运山水诗对诗歌意境的开拓。

2.比较陶诗与谢诗风格的异同。

3.鲍照对乐府的吸收与改造。

4.比较左思与鲍照诗风的异同。

5.比较大谢与小谢山水诗抒情艺术的不同。

6.新体诗的对仗与韵律。

7.何逊与谢朓诗风比较。

8.举例说明南朝送别诗对唐人的影响。

9.联系小谢的《玉阶怨》说明南北朝小诗的韵味。

10.从《西洲曲》与《敕勒歌》看南北朝民歌的不同点。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选讲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以及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

《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重点难点】

《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第一节魏晋辞赋选讲

一、曹植《洛神赋》

1.创作时间

2.凄艳的爱情传说

3.内容与主题

4.表现艺术:鲜明生动的形象;刻画细腻的情感;华美绮丽的语言;铺张渲染的描写

5.与《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简要比较

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关于“序言”

2.结构与层次

3.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4.议论、叙事与抒情、哲理的交融

第二节南朝赋选讲

三、江淹《别赋》*

1.《别赋》与《恨赋》

2.《别赋》内容与层次解析

3.《别赋》的艺术:选材的典型;情感的凄苦;语言的浓艳

【思考题】

1.《洛神赋》对《高唐赋》、《神女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2.《归去来兮辞》情感的挣扎与超越。

3.《别赋》与南朝赋风的变化。

第四编唐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初唐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状况有具体了解,掌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重点难点】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处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抒情特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创造的诗境。

第一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一、诗中乐观豪迈的送别情调

二、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

第二节骆宾王《在狱咏蝉》(机动)

一、咏蝉与抒怀的结合

二、物我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一、写作背景

二、感情特点

三、抓住感情的爆发点,直抒胸臆,无景物描写,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第四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一、层次内容

二、感情特点

三、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四、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五、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

【思考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如何处理惜别之情和豪迈情怀的?

2.试分析骆宾王《在狱咏蝉》与虞世南《蝉》、李商隐《蝉》的异同。

3.为什么《登幽州台歌》不写景却有四顾苍茫之感?

4.如何理解《春江花月夜》中的感伤情绪?

第二章盛唐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盛唐诗歌更深入了解,掌握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重点难点】

王维山水诗以画法入诗的特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抒情特点;孟浩然诗淡而有味的特点;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性与环境描写;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咏雪与送行的关系的处理。

第一节孟浩然《过故人庄》*

一、平淡

二、浑厚

第二节王维诗选

一、《山居秋暝》*

1.烘托总的印象情绪与具体的描写刻划相结合

2.化静为动

二、《鸟鸣涧》*

1.以动写静的手法

2.境界及禅意

三、《终南山》*

1.王维山水诗的多种笔墨

2.以画法入诗,诗画结合

四、《送元二使安西》*

1.感情特点

2.分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巨大的影响

第三节高适《燕歌行》*

一、写作背景

二、思想意义

三、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四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诗中的奇情壮彩

二、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三、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

四、语言及音韵特点

第五节王昌龄《出塞》*和《闺怨》

一、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互文手法

二、理解《出塞》言少意多、内蕴丰富的特点

三、《闺怨》表现思妇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闺怨》第三句的作用

第六节王之涣《凉州词》*

一、旗亭画壁的传说

二、首句异文辨析

三、末句主旨辨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王维《终南山》“诗中有画”的特点?

2.王维《鸟鸣涧》以动写静的手法及效果。

3.与其他送别诗相比,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感情上有什么特点?

4.体会孟浩然《过故人庄》淡而有味的特点。

5.高适《燕歌行》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7.如何理解王昌龄《出塞》后两句议论的意义?

第三章李白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诗歌的内容与艺术风格,掌握《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长干行》中的女性形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对其部分名篇有一定的分析。

【重点难点】

《蜀道难》的主题与艺术特点;《将进酒》的抒情风格;《长干行》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抒情方式;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第一节李白《蜀道难》*

一、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

二、层次内容

三、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四、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五、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

六、语言特点

第二节李白《将进酒》*

一、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二、纵横跌宕的结构

三、雄奇狂放的风格

四、夸张手法

第三节李白《长干行》

一、展示了一部身份为商妇的女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史

二、李白诗歌对女性题材的处理及其透露的进步思想

第四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借饯别以抒发其深广的忧愤

二、感情的复杂多变

三、直起直落的抒情方式

第五节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望庐山瀑布水》

一、《早发白帝城》绝处逢生的欢快之情

二、《望庐山瀑布水》中诗人的主观色彩

【思考题】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

2.如何评价李白《将进酒》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

3.《长干行》是怎么描写女性形象的?体现了怎样的进步思想?

4.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5.如何理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复杂多变的感情?

8.阅读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分析李白《望庐山瀑布水》诗的主观性。

9.结合具体作品,比较王昌龄、李白七言绝句的异同。

第四章杜甫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的了解杜甫诗歌内容与艺术,掌握《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

【重点难点】

《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结合的特点;《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新安吏》《石壕吏》与“三吏”、“三别”。

第一节杜甫《兵车行》*

一、写作背景

二、记事与记言结合

三、语言特点

第二节杜甫《石壕吏》与《新安吏》

一、“三吏”、“三别”组诗的写作背景和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二、《石壕吏》叙事中饱含深情和笔法洗炼的特点

三、《新安吏》的写实手法

第三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一、写作背景

二、层次内容

三、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四、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五、沉郁顿挫的诗风

六、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

第四节杜甫《春望》*

一、《春望》情景与时事交融的手法

二、《春望》中诗人自身形象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五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登高》*

一、分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登高》格律精严的特点

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丰富内涵

【思考题】

1.《兵车行》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诗史性质与沉郁顿挫的风格。

3.《新安吏》诗中对话的意义。

4.如何体会《石壕吏》中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5.如何分析《春望》情景交融的手法?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怎样表现杜甫欣喜若狂的心情?

7.分析《登高》的格律特点。

第五章中唐诗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了解中唐诗歌,掌握韩愈《山石》的散文化特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语言特色;白居易《轻肥》的对比艺术;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特点。

【重点难点】

韩愈《山石》的散文化特征;李贺《雁门太守行》的语言特色;白居易《轻肥》的对比艺术;白居易《长恨歌》的叙事特点。

第一节韩愈《山石》*与《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一、《山石》的散文化特征

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的感情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二节李贺《雁门太守行》*与《李凭箜篌引》*

一、《雁门太守行》浓墨重彩的语言

二、《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的特点

第三节白居易《轻肥》

一、讽刺宦官的主题

二、对比的手法

第四节白居易《长恨歌》*

一、创作背景与层次内容

二、主题辨析

三、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

四、完整曲折的情节

五、传神的人物描写

六、浓郁的抒情气氛

七、章法和语言特点

第五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与白居易原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关联

二、感慨中蕴有达观情怀

三、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六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一、写作背景

二、感情内容

三、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

【思考题】

1.谈谈韩愈《山石》散文化的表现。

2.李贺《雁门太守行》如何表现我方失败的正义战争?

3.阅读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分析《李凭箜篌引》与它们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之处。

4.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白居易原作的联系及超越。

5.以《轻肥》为例,说明白居易讽谕诗的特点。

6.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白居易《长恨歌》与它的不同之处。

7.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白居易《长恨歌》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

第六章唐代散文与传奇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具体了解唐代散文与传奇,掌握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对骈文规范的遵守与创新;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性与艺术成就;白行简《李娃传》在情节、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

【重点难点】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对骈文规范的遵守与创新;韩愈《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性与艺术成就;白行简《李娃传》在情节、人物描写方面的成就。

第一节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一、本文的性质

二、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三、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四、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

五、结构特点

六、典故的运用

第二节韩愈《张中丞传后序》

一、创作背景与思想主题

二、议论与叙事的结合

三、英雄形象的刻画

四、气势充沛、饱含感情

第三节柳宗元《小石潭记》(机动)

一、善于体物的特色

二、感情特点

第四节白行简《李娃传》

一、层次内容

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四、描写细致传神

五、对比手法

【思考题】

1.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2.理解《张中丞传后序》的思想意义。

3.以《张中丞传后序》为例,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4.以《小石潭记》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5.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