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厚德笃行文化铸校

——贯彻落实《深圳市坪山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调研报告

深圳市坪山中学党支部

2012年5月

目录

第一部分成就、问题与挑战 (2)

一、现有成就 (2)

二、主要问题 (3)

三、面临挑战 (4)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5)

一、指导思想 (5)

二、总体目标 (5)

三、分类目标 (5)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与措施 (6)

一、强化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凝炼学校核心价值观 (7)

二、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道路,引领新区学校管理改革 (8)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科研和教研水平 (9)

四、创新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机制,巩固德育领先优势 (11)

五、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化发展 (13)

六、打造学校特色与品牌,做好新区教育创新排头兵 (14)

第四部分规划保障与实施 (15)

一、加强规划领导与实施工作 (15)

二、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16)

三、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益 (17)

四、提升总务后勤服务质量 (17)

五、规划实施步骤 (18)

为促进学校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区域教育实力,实现坪山教育提出的四优(优师、优生、优制和优校)工程,现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深圳市坪山新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规划和政策精神,结合坪山中学实际,特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以下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成就、问题与挑战

一、现有成就

我校是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源出创建于1949年的力行中学,1952年更名为坪山中学。学校地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将军的故里,坪山河畔,马峦山下,东纵路上,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开设38个教学班,教职工160余人,在校生近2000人。学校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场室齐全。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现已取得如下成就:

1.形成一套运作顺畅的管理制度

经过历届校长的努力,经过多年来建章立制和不断完善,学校现已形成运行顺畅的管理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制度不断完善,岗位设置和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人事任用制度改革逐渐深化。学校常规管理状况良好,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2.建成一支业务素质整齐的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从教育部属重点师范院校择优录取和从临聘教师中择优调入部分教师壮大师资队伍。目前,我校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现有特级教师1人,市级名师3人,区级名师20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6人,高级职称教师30人。我校大力开展校本教师专业培训项目,积极为教师创造校外继续教育机会。教师专业素质持续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现

已建成一支结构较合理和素质较整齐的教师队伍。

3.打造德育和体育两大特色项目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德育和体育两大特色项目。我校现为深圳市首批德育示范性学校,学校篮球、广播体操在市内外享有良好盛誉。我校现为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深圳市中小学广播体操标兵学校。此外,我校的管乐和合唱项目也在市内外享有美誉。

4.办学质量和效益位居新区前列

学校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实验学校,广东省篮球传统学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办学效益先进单位,深圳市书香校园,深圳市书法教育名校,深圳市优秀家长学校,深圳市安全文明标兵小区。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稳居新区前列,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主要问题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职能处室尚待建立和健全,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调整。现代学校治理机制尚待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学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对日常性事务的统筹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2.学校“名师工程”尚待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虽有持续提升,但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仍然缺少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和多学科名师的有效引领,青年教师培育机制有待创新。市级以上的名师为数不多,急需通过继续实施和拓展“名师工程”,大力打造区级和市级以上名师。

3.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学校现已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但校本课程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学校课程体系尚待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有待更新,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确立。

4.学校特色和文化建设尚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特色创建和文化建设尚欠统筹规划,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有待凝炼,文化建设思路有待进一步梳理。创建德育和体育特色初见成效,但尚未从坪山东纵传统、客家文化和新区时代精神入手,打造出理念先进和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三、面临的挑战

1.新区把我校建成“王牌学校”的高要求

坪山新区成立后,新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发展教育,要求办坪山人民满意的教育。基于我校在坪山新区初中的排头兵位置,新区领导明确提出要把我校打造成为新区的“王牌学校”。这就给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也带来压力和崭新挑战。

2.新区人民对更多优质初中学位的迫切愿望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区人民群众对初中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区持续发展需要引入大量的优秀人才,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影响着优秀人才的去留。这就要求我校不断提升办学硬件和软件,提供更多的优质初中学位,切实满足新区人民的迫切要求。

3.新区同类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根据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区将新建多所公办学校,并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薄弱学校发展,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这将使我校面临着优质生源减少和外部竞争加剧等一系列的严峻挑战。

4.面临着从规范化办学向文化铸校跨越的新瓶颈

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和建章立制,现已建立起运转顺畅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但与品牌学校相比,学校的理念文化有待提升,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校面临着从规范化和特色化办学向“文化铸校”跨越的新瓶颈。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和谐兴校,文化铸校。

育人理念:活力少年,和雅学子。

发展理念: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形象定位:特区杏坛一朵奇葩,曾生故里育人翘楚。

办学方略:文化铸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显校,创新强校。

发展思路:以规划编制为契机,以文化铸造为灵魂,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师生发展为目标,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品牌学校。

二、总体目标

以坪山新区总体发展战略为指导,根据现代学校教育规律,遵循“文化铸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显校,创新强校”的办学方略,努力实现如下“三大跨越”:即从特色项目向特色学校跨越,从新区教育排头兵向新区品牌学校跨越,从特色化和规范化办学向文化铸校跨越。

到2015年,力争把我校建设成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优质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的改革窗口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的特色品牌学校,办学效益优异的新区品牌学校,从而使我校成为人文环境和谐、办学品位高雅、文化特色鲜明、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质初级中学。

三、分类目标

1.总体办学规模

到2015年,在校学生数控制在1800人左右,开设教学班36个,班额控制在50人之内,全校教职工总数达到165人左右。学校维持适度发展规模,办学规模效益良好。

2.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鲜明,各类管理制度规范有效,视觉

符号系统与办学理念吻合,校园建筑设施和景观设置符合审美和教育要求。初步完成校史编纂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基本形成人际关系和谐、团结进取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3.学校制度建设

学校章程完备健全,常规管理制度长效运转。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健全,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民主、科学、高效,管理效率和效能明显增强。竞争和协作型用人机制进一步确立,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学校人事管理机制。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

4.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专任教师基本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相应增加。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教研研究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名师工程”建设成效突出,建成一支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遵守师德规范、专业化程度较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5.学生发展水平

落实学校育人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生校内外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良好。学生学业成就各项指标保持新区领先水平,全体学生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培养尚德明礼、志博行雅、阳光自信的活力少年

6.办学质量效益

学校德育和体育品牌效应得以持续拓展,打造“红蓝绿教育”品牌初见成效。整体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第三部分发展任务与措施

一、强化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凝炼学校核心价值观

1.凝炼学校理念文化

学校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整个学校文化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进一步完善理念文化的文字表述形式,

深刻凝炼学校理念文化。通过“一训三风”建设,大力传播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启动《坪山中学校史》编篡计划。结合校史编写,挖掘和传承学校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在查阅文献资料、广泛征集校内外意见的基础上,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凝炼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进一步凝聚和传播学校组织文化。

2.锻造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文化乃学校核心理念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系统。它既包括学校全体成员行为规范的确立、规章制度的完善,也涵盖学校各类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要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创建良好的行为文化制度环境。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文化,完善学校管理干部岗位责任制,强化管理干部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着力打造教师行为文化,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拼搏进取和职责意识。注重培育教师团队精神,开展优秀德育、教学和体育优秀教师团队评选活动,引导教师形成学习、反思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班主任选配工作,努力塑造学生学习文化,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与建设,大力构建班级文化管理模式。引导各类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3.策划学校视觉文化

学校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它是以学校标志(校徽)、标准用字、标准色调为核心内容,并且以此为基础元素而统一规范设计的一整套视觉形象系统。积极开展学校形象设计(CIS)与实施工作。在凝炼学校理念文化的基础上,完善学校视觉文化符号系统。

4.营造学校景观文化

学校景观文化是学校的隐性环境教育因素。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能对师生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它在美化校园的同时,还将起到教化师生的功效。进一步完善学校环境和景观设计。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调整学校空间布局和建筑功能,统筹安排学校建筑、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的使用,统筹规划教学、办公、体育活动、生活和休闲景观等功能分区的景观设计和文化氛围营造,完善建筑内外装饰

和陈设,打造净化、绿化、美化和优化的“四化”校园环境。

二、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道路,引领新区学校管理改革

1.进一步完善《坪山中学章程》

进一步完善作为学校“基本法”的学校章程。举办学校章程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培训班和研讨班。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争取各界支持学校发展。坚持依法治校原则,牢固树立依章程办学的理念,加强对学校章程实施的研究,重点解决学校在“按照章程自主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2.积极探索现代学校治理机制

确立现代学校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思想。切实推进应试教育观念向全面素质教育观的转变,确立现代学校主体管理观,发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树立依法治校观,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议事制度,学校重大决策要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和公布结果。组建包括主管部门领导、特邀专家、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和社会贤达为成员的“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指导学校重大决策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机制,及时反馈和吸纳家长意见和智慧。完善家校沟通方式和机制,积极引入家庭资源用于学校发展。探索社区参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吸纳社区人士参与学校管理。

3.进一步理顺学校常规管理机制

实行全员聘任制,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分的结合。畅通教职工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对管理干部实行民主评议,坚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注重日常事务管理的实效性,全面统筹和安排各类活动,避免管理流于形式化。

4.打造“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区”

激活用人机制,发挥“鲶鱼效应”,优化配置学校人力资源。根据按需设岗和竞争上岗原则,推行中层管理岗位竞聘制度,大胆起用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担任学校的重要工

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创新,鼓励教师提出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措施。通过上述措施,争取把我校打造成新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特区”。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科研和教研水平

1.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水平。大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比例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中老、中、青保持合理比例。五年内,争取实现各主要学科均有教师成为坪山新区乃至深圳市的学科带头人。

2.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确立正确的目标导向,激发教师树立专业发展愿景。将学校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向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教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多样化的工作,创设教师为学校发展畅所欲言的舆论氛围。启动校级“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校级名师”的评选和培养活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青年教师培养体系。继续开展优秀备课组和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现舞台。创建“名师工作室”,为各类名师发挥辐射作用提供便利条件。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教师参与过程及其成效加以评价,尝试把奖教奖学资金用于奖励教师的过程性参与活动。引导教师建立协作和竞争并行的工作关系。重视精神激励,通过开辟宣传专栏,展示优秀教师风采。

3.提高教师教研和科研水平

更新教研科研观念,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牢固树立“教研兴校,科研强校”信念。注重立足身边问题,着眼教育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实效,着力开展校本研究和培训活动。积极开发培训资源,以学校优秀师资为主,辅以外聘专家进校引领。深化校本研修内涵,拓展校本培训渠道。可采用案例教学、师徒结对、微格教学、研讨、自学、进修、短期培训和行动研究等方式,丰富校本培训手段。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制定“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成骨干、七年成名师”的教师专业发展路线图。实施新老教师结对改革,促进新教师培养。选

派有潜力的教师外出研修,加快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结合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创新校本教研措施。以学科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主阵地,通过网络议课、主题沙龙和教师博客等方式,全面提高教研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推动创建特色学科组活动,系统总结学科教学特色,形成3-5个在全区乃至全市的优势学科组,出版相关学科教研成果。开展微格教学和教研活动,采取现场观摩、录像观摩和评课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教研和教学水平。提供教学案例研讨资源,搭建课例研讨交流平台。推动网络教研,通过教研论坛等网络平台,加强与网友同行、名师和教育专家的合作交流。

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尽量加大对校本科研的投入力度,鼓励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和小课题研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提倡教师“由下而上”进行教育科研。打通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校本科研策略,鼓励教师勤写教育日志、随感随笔和课后反思,不断积累各种研究素材。在此基础上,再逐渐申报区级以上的各类教育科研课题。重视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宣导工作,通过校内报刊、宣传栏和网站等媒介,推介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引领全体教师主动参加科研活动。

提供便利条件,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尽快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和不同需求的教师,尝试开展分类和个性化培训。缓解工学研矛盾,尽量减少教师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充分保障专业培训和教研科研时间。创建丰富多彩的互动平台(如电子信箱、网络媒体会议、校园网站、论坛等),实现专业培训和教研科研的经验共享。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打造奋发进取的学习型团队和精神氛围。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尽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培育教育科研与教研团队

加强教师教科研协作,建立多种合作团队。统筹配置人力资源,提升学科组整体素质。创建合作型教研组,开展“一帮一”、定期观

摩教学、公开课展示、教学竞赛等活动。打破职称和资历等身份限制,采取任务编组形式,形成4-5个合作研究小组。探索专家与教师合作、老中青结合和跨学科合作等多种教科研方式。注重选拔团队成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科研培训。加强对团队目标达成度及合作程度的考核,对达标团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创新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机制,巩固德育领先优势

1.坚持和完善“大德育模式”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规律,整合各种德育资源,从德育目标、形式、渠道和效果等方面整体构思,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结合、网络化”的大德育体系。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序列化德育目标。坚持德育主体全员化、德育内容多元化和德育形式多样化,努力实现德育管理最优化和德育成效最大化。针对后进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针对非户籍学生,完善多元帮扶机制。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探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继续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提高德育工作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强化我校的德育领先地位。

2.完善日常性德育工作机制

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建设。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三好学生、班团干部和学习标兵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开展“班级之星”和“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风气。开展“坪中文明风采图片展”,组织学生观看和讲述“图片中的故事”。通过广播站、电视台、橱窗板报、校刊校报和马峦山文学社,广泛宣传各类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从身边的人和事入手,充实和完善“爱心教育”模式,将包括罗新雄和曾翠茹两位同学的先进事迹在内的师生嘉言懿行编入《力行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灵故事》小报和“悄悄话”信箱等方式,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尝试在学校网站设置“心灵安全岛”栏目,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

3.着力开展序列化的德育活动

根据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的规律,统筹规划与安排德育活动。从学校的育人理念出发,分年级确定明确具体的德育主题。围绕“争做少年雷锋”、“感恩教育”、“爱心教育”、“理想情操教育”、“尊师教育”、“热爱祖国,立志成材”教育、“与体育同行,做活力少年”、“知书达理”、“做遵纪守法好学生”等主题,开展序列化的德育工作。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和校内外集体活动等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活动。抓住“清明节”、“五四”、“国庆节”和重阳节等时机,组织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民主爱国教育和尊老孝亲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邀请法律界人士为学生作法制专题报告,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4.创新班主任工作和培养机制

加强班主任责任意识教育,不断提高班主任的责任心。积极选送班主任外出参加培训,邀请校外优秀班主任教师举办专题讲座。对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试行“提前介入式”班主任工作实习机制。建立健全“以老带新”的班主任培养机制。给年轻教师安排导师,帮助年轻教师在2-3年熟悉和把握班主任工作。开设优秀班主任经验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让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讲授班级管理经验。利用“教师论坛”,采编和推广优秀班主任教师的成功经验,推动年轻班主任快速成长。组织班主任工作座谈会,尝试开展班主任互评活动。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代表评价班主任工作。

5.完善家、校与社区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做好家长学校的宣传动员和管理工作。整合社区、家庭和学校力量,努力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完善家校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家校之桥》等方式,提高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向家长传播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调动家长协助学校办学的积极性。选择典型家长个案,在家长会上请家长讲述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组织家长进入班级,与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和经验。通过“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种活动,

以便家长体验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

五、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化发展

1.构建特色化学校课程体系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课程标准,足时开齐全部国家课程。积极开发特色化校本课程,构建立体化学校课程体系。尽快开发《坪中人》校本课程教材,渗透和传播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围绕学校篮球特色项目,尝试在《坪中人》编入“体育篇”。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和完善各类课程纲要。充分利用教师专长,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利用学校园网设置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成果的电子博文集。支持学生创办各种健康有益刊物,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面和网络化平台。

2.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开展教学常规管理。鼓励教师深入开展学科教学改革,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逐步丰富“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充分关注学生兴趣,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把“讲堂”变为“学堂”。完善和优化“师生学讲稿”,注重学生课前自学,尝试增加“学习小技巧”和“学习小方法”模块,呈现和分享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方法。继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开发“教学活动区”的力度。根据教学情境需要,教师可适当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以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进一步深化“协作型教研模式”。重视校内相互听课,促进教师交流优秀的教学经验。利用教师的差异资源,充分发挥校内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解放思想,生成并试行“小灵感”和“新点子”,促使青年教师尽快形成富有个性和成效的教学风格。创设教师与校外名师交流的机会,尝试开展校际协作型教学研究,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搭建广阔平台。

3.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组织教师对不同年

级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定时定量阅读,鼓励学生在校内刊物或区级以上刊物发表阅读心得,或以报告会形式展现学习成果。积极开展管乐和合唱等艺术教育活动,大力促进学生兴趣特长的多方面发展。继续组织多样化的才艺竞赛,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艺的舞台。组织开展篮球社团、武术操社团和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个性技能发展。巩固篮球、田径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扩大我校学生的体育项目影响力。

4.完善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目标和过程管理,强化督察评估力度,确保学科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实施对教学的全面质量控制,形成分层负责和分层管理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多元评价原则,促进学生多向成才。转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的观念,尝试建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多维度地考查学生的发展成就。建立学生综合性评价手册,完善四个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含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

结合学校的和谐教育理念,基本形成合理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教师评价制度。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软件体系,科学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六、打造学校特色与品牌,争做新区教育创新排头兵

1.拓展体育和艺术教育品牌效应

围绕“活力少年,和雅学子”育人理念,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校体育特色及其品牌效应。通过人员、资金和政策倾斜,巩固竞技性篮球项目优势,凸显刚健有为的自强不息和竞争意识。在《坪中人》编入“体育篇”,大力渗透和传播体育精神,拓展和放大篮球项目效应。结合坪山中心小学、坪山中学和坪山高级中学衔接办学要求,强化管乐团和合唱团建设。继续开展广播体操等群众性体育项目,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素质。大力举办琴棋书画等文化体育艺术项目,培养学生和雅谦冲的精神气质,塑造“厚德笃行”的校园文化氛围。

2.打造历史、人文和环境教育新特色

结合学校周边社会历史文化地理条件,积极挖掘社会历史文化教

育资源,尝试打造“红蓝绿教育”新特色。推行“建筑和道路冠名计划”,以当地著名历史人物和事件冠名学校建筑和道路。积极推行“红色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学校邻接“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地缘优势,组织师生采集东江纵队历史文化史料,在《坪中人》“人文篇”内编入东江纵队模块。尝试实施“蓝色教育计划”。发动师生收集和整理当地客家民俗和历史人物与事件,提炼客家优秀文化价值观,在《坪中人》“人文篇”内编入客家文化模块。实施“绿色教育计划”。顺应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并在《坪中人》“环境篇”中编入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

3.做好新区教育改革开放排头兵

充分发扬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精神,进一步巩固学校在新区教育领域内的排头兵地位。积极参与特区教育教学协作,大力引入区内外专家资源,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注重选送教育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区内外研修。继续做好对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发挥学校办学优势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开展与台港澳地区姊妹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提升学校办学视野和层次。尝试借助校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引入外籍教师、开设双语班和设立国际部等方式,为新区教育国际化探索和积累新鲜经验。

第四部分规划保障与实施

一、加强规划领导与实施工作

1.优化学校领导与管理体制

争取上级支持,尽快配齐副校长和职能处(室)干部。增设学校教科室、文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推进和管理全校的教科研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强化学校信息中心职能,充分发挥其在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作用。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建立学校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进一步理顺行政处室、年级组、学科组和备课组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各层级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和权责清晰的运行机制。

2.强化规划领导和实施能力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通过自我修炼和校外培训,进一步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统筹决策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积极选送学校管理干部参加各类校外干部培训和研修活动,切实提升他们的组织和执行能力。

3.建立规划领导与实施机制

成立以校长和分管领导为核心的“学校规划领导与实施组织架构”(见附件),负责对规划的领导统筹、分工实施和全程监督工作。组建包括学校领导、特邀专家、教职工代表、社会贤达和家长代表为成员的“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参与和指导学校重大决策工作。学校定期和适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以研讨和分析,及时调整规划的执行方式和策略。

二、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技术平台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带动作用。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更新校园网、教学平台、办公电脑、学生电脑等信息化设备。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尽快完成无线局域网及微格教室建设。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以核心团队为依托,发动广大教师参与,逐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并向区域兄弟学校辐射。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站建设,提高网站层次,力争把学校网站建成展示学校形象、集成教育资源、展示师生个性特长以及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开辟骨干教师专题网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加强对教师博客的管理和推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

大力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管理和整合,尽快消除校内的“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发挥各类信息的效用,重点建设以教师业务档案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办公系统。整合学生成绩管理、考试考务、教学常规、德育常规、业绩荣誉、考勤考核、专业

发展和专题活动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应用。大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把信息技术更深层次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具有坪山中学特色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影响力。

三、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益

1.优化学校空间布局调整

充分凸现学校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校园环境布置体现学校培养特色。充分利用危房拆除后的校园空间,优化学校空间结构与功能。完善走廊、雕塑等建筑文化景观,统筹校园建筑物墙体色彩风格,美化校园环境。精心策划与设计学校视听符号系统,合理布置学生活动场地,充分发挥学校物质文化的育人功能。

2.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完善教室和各类功能室建设和配备,大力改善教育教学和办公条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更新和补充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及音、体、美、劳、卫生等器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仪器的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

3.提升学校资源使用效益

明确公共关系(PR)专责机构和人员,负责学校对外公共关系和招生等方面的宣传和联络工作。降低办学费用和成本,促进教育资源利用的多元化和便利化。减少各类资源浪费,实现学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水、电、气使用效益,努力建设“节约型学校”。

四、提升总务后勤服务质量

1.提高后勤安全保障水平

完善学校总务后勤工作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大后勤社会化改革力度。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改,消除用水、用电和建筑方面的安全隐患,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确保学校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达

到或超过国家法定强制标准。加强饮食和卫生管理,确保学校饮食和饮水设施全部达标。

2.改善教职工福利待遇

加强工会组织与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增强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和活跃教师的业余生活。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全面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益

加强后勤服务人员队伍和思想建设,提高后勤服务人员从业资质,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后勤人员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观念,从而为全体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

五、规划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2011年9-11月,就学校发展规划在校内外开展广泛宣传和动员工作,使上级领导部门和全校教职员工尤其是学校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和领会规划确定的学校发展战略、重点、目标和重要措施。

2.组织实施阶段

2011年12月至2016年7月,分阶段、分部门编制学年和学期规划实施工作计划,进行学校发展规划的常规组织和实施工作,并由学校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就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对规划进行讨论和适当调整。

3.总结验收阶段

2016年8-12月,就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对规划实施的成果和问题开展研讨和总结。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016—2020)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增至1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2平方米。通过改薄项目,新建单体三层教学楼一栋,食堂一座及食堂设施一套,班班通6套,配备单人课桌椅291套,音体美及实验器材各一套,大大改善了我校硬件设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学校现有学生290人,其中女143人。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每位教师参加国培两次以上,且全部合格,获得优秀学员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人次,县级培训每人至少4次以上。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7篇,国家级指导奖5项,国家级课题一篇,市级优质课一次,县级优秀案例7篇,县级优质课6次。县级优秀学生5人次,县级优秀班集体3个。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从而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生活、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将以“安全、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

学潜力,保证以“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赏、真、愉、乐”的教育理念,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和谐、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 (1)学校学、班额设置,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2)生均占地面积为4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7平方米,花草树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各为2平方米。 (3)体育场地为32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为5.4平方米,有100米直道田径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有标准硬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沙坑1个,有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场地。 (4)学校建有一个标准的微机室。 (5)我校专任教师为1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51%,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大专学历达标率为90%。 3、教育教学情况: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本,优化育人氛围;减轻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适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德育为本,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精神和创新精神;减轻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努力方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用需要,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环境育人,就是要加强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学校发展规划(规划修改稿)

过和美的教育生活 上海市洛川学校三年(2014—2016)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洛川学校是1996年由原洛川中学和宜川新村第二小学合并而成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003平方米。目前学校有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九个年级34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121人,在编在岗教职工120人。十多年来风雨兼程、辛勤耕耘,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已成为一所社区肯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上海市普陀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学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基础 一、社会背景 1、城市发展与教育转型的要求 随着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与实施,上海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的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发展以及教育管理方式等五大转型入手,站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回归教育原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社会及广大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呼声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自身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已经从“有书读”转变为“读好书”,从仅仅追求学业成绩转变为追求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从看重学校办学的硬件设施转变为更加看重学校的内涵建设,从关注入学机会的公平转变到更加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因此提供优质、多样而公平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学校办学履行政府职责的必然要求。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八仙筒学区中心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地区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 罗 庄 完 小 2017.09.01

罗庄完小学校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学年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罗庄完小创建于1963年。学校占地6393平方米,现有教师13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3人。 1.学校历史悠久。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以优秀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学校师资力量较弱。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在岗教师13人,其中代课教师2人,有7个本科生,6个大专生。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解一小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3.环境整洁优美。2012年落成使用的主教学楼色彩典雅,校园布局紧凑有致,校园内四季如春,为师生身心健康提供了保证。 4.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学校现拥有一个网络机房,共有计算机47台。学校现有实验、仪器、图书、阅览等专用教室6个,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5.学校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在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时,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县规范化学校、市平安和谐校园。

但是,学校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敬业精神受到冲击。目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青年教师的吃苦、奉献精神不如老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还待加强。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虽然不低,但由于缺少竞争的机制和环境,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要加强培养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需培养、强化。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学校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追求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品牌特色学校。 四、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对校园布局合理调整,要完成“班班通”建设。要逐年增加图书室藏书,达生均30册标准。要适当添置教学设备,争取每班教室添置一套

最新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2011—2015) 前言: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已具有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四十多年来,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然而,面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增强,学校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学校必须努力寻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此,我校的管理人员多次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优势、机会、目标和策略,发现校长与师生在学校发展认识上的差异。多次走访社区、家长,对社区中潜在的生源及家长的发展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现状,明确了学校的中期目标。为使学校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分为六个部分:一、背景分析; 二、学校的发展目标;三、实施策略;四、阶段实施目标;五、保障机制。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始建于1966年10月,位于大武口区裕民南路。原属宁煤集团白芨沟矿学校,占地面积为1374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51.55平方米,12个教学班。教学设施与市区其他学校相比,呈薄弱落后状况。2004年10月移交大武口区政府管辖。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政府于2007年投资664万元,新建一座建筑面积为4066平方米教学楼,完成标准化塑胶跑道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运动场。2010年,拆除

原有学校一栋旧教学楼,在原址上修建一栋面积为2780㎡的教学楼。预计交工时间为2011年7月。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9526㎡,建筑面积7012㎡,可容纳30个教学班。设有多媒体室、微机室、多功能厅、仪器室、实验室和劳技室等。目前,已有18个班投入使用了IP系统。 学校现有全日制教学班24个,学生1251人,教师6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4人,占总人数8 1%;大专以上学历教师66人,其中本科学历39人。各级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20名,占全校教师的 29.8%。 四十余年来,在一代又一代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学校”、自治区“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石嘴山市“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毒品预防示范教育学校”等称誉。 (二)学校发展优势 1.外部条件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要围绕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经济社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这对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我市而言,近年来,石嘴山市委、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石”战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方案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深化学校办学特色 ——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宜春市委上高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 代化的决定》精神,落实宜春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一步深化我校办学特色,特制定《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心小学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一、基本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了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随着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的日益彰显,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近十年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从主管部门到学校校长、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价值、程序、方法等还存在认识不清,实施起来举步维艰的困难,其主要表现在:集中化课程管理模式阻碍校本课程的发展

进程,统一化考试制度影响校本课程的实施实效,封闭化校本课程开发妨碍校本课程质量提升,形式化校本课程实践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因此,在今后的五年中,我们要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突破现有课程体系的藩篱,举全校之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超市化。具体实施以下四项基本策略:自觉以教育哲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理论基础,以完善校本制度作为校本课程实践的重要保证;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校本课程实践与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办学特色相结合,把深化办学特色作为目标追求。 二、简要回顾 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在国家赋予的权限内,以学校为基地,自主开发的课程。过去的五年中,我校秉承“关爱全体”、“全人教育”,“个性特长”,“特色品牌”办学思想,在已有写字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拨出专项经费,从学校传统、教师特长、学生需求三个方面考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做法,为实施特色教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写字教育校本课程日臻成熟 2003年9月,在探索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我校率先在写字教育校本教材上取得了突破,开发了《硬笔书法》教材12册,供全校各年级每周一节写字课使用。2005年9月,我校在原有《硬笔书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硬笔书法》教材,将12册压缩为6册,大

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宁安市盛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2020年—2025年办学发展规划一、整体思路 阶段性发展。分为市场进入、发展,以及树品牌三个阶段。 1、市场进入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业务能力(即培养师资、设计和完善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和学生管理)、打造核心团队(即确定核心成员以及分配制度)、建立高效管理(即搭建完整的组织构架以及制度管理体系)。为此,学校应控制市场拓展速度,选取项目,做精品。逐步完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环境包括人才的积聚等。时间为1年左右。学生规模200人次。 2、市场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发优势培训项目,拓展市场,形成规模效益。为此,学校可采取项目制运作,寻求当地资源合作,成立培训部。时间为2-3年。学生规模每年240—300人次。 3、树品牌阶段。主要任务是打造“宁安市盛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益和资产。学生规模每年500人次以上。一、组织设计与定编(第一阶段) 设计原则:机构精简,一人多岗。 1、组织机构

2、部门主要职责 财务部:教研中心:师资培养、教学管理、课程开发等 项目部:招生、项目拓展、项目管理等 办公室:接待、人事管理(含保安、勤杂人员等)、学生管理等 3、定编(第一阶段) 财务部:出纳1人,会计1人 教研中心:主任1人(兼人事管理),研究员1人(兼主任助理、接待) 项目部:主管1人(兼项目经理、学生管理),项目经理1人 办公室:。。。。。。 二、核心业务流程与管理办法 1、招生 1)散户型,即学员主动来学校咨询。管理办法是专人专岗。即专人负责接待,并制定学员来访管理办法,明确接待程序和要求,并建立来访人员档案。 2)团体型,即依托学校能产生批量的学生同时报名而办班。管理办法是采取项目运作制,由项目经理制定招生方案,协调关系,项目部配合,并监督项目推进过程。利用现有资源可依托报纸传媒等各种方式扩大影响力度。 2、教学 1)课程管理与开发

学校发展规划的意义_共15页

学校发展规划教师的意义 1.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加 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体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利益,而且首先应当反映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体现当今社会的主体价值观。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学校制定规划提供了依据,这是学校发展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保障。因此,学校的发展必须在自觉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追求主动发展,保证学校办学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道。在联动国家和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办学两者之间,学校发展规划起着维系统一的基础作用。 制定发展规划,对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能力是一种释放,同时,也是对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意识的一种提炼和考察。 2.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工作动态平衡,完善校本 管理机制,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前提 学校工作要保持动态平衡,不断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良性发展态势,就需要有一个整体发展规划作支撑。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就是要恰当地设定理想的奋斗目标,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选择适切的操作路径,以实现各种管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最有

效地利用,从而使学校管理的各种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通过系统的、连贯的、有节奏的工作,向着预定的目标推进,直到最终实现。显然,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实现学校工作动态平衡,形成与完善可以有效操作的“校 本管理”机制,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 3.学校发展规划有利于凝聚人心,激励干部、师生办 学的积极性 学校发展规划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校发展规划是办学的行动指南,是学校师生集体的行动纲领和“施工蓝图”,有了规划,学校发展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它可以通过对共同奋斗目标的有效设定来体现全体师生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有了自身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规划,就能够激励并凝聚全校师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努力工作,保证学校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和适切的目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内部驱动力。 4.学校发展规划为教育行政部门了解、指导和服务学 校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从“办学校”转到“管学校”,进一步体现宏观管理的行政原则。其中一个

某民办学校发展规划方案

XX学校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1.学校内部的优势 多年来,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一直居于民办学校前列,有扎实的办学基础;拥有一支业务修养深、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领导团队和整体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团结和谐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学校地处城区中心,生源素质比较好,为学校创特色、创品牌提供了良好条件。 2.学校外部环境的机会 学校是XX区办学最早的一间民办学校,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较高,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较高,特别是XX教办区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的天赐良机,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3.学校内部的劣势 班额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负担较重;教师流动较大,学校管理不够规范,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不强,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两支队伍建设,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2.教育价值取向:关怀生命。 内涵诠释:教育要直面生命存在,以生命为本体性前提,以积极的关怀做为基本的行为方式;以培育具有积极的生存方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健康个体为己任;以整体的、深层的眼光进行自我改造,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的成长。 3.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开启灵性,升华人格,奠基人生。 4.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5.教育目的: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6.办学愿景(七年奋斗目标):使艳阳成为令人向往的学园、乐园、书苑。 内涵诠释: 令人向往:用高品味的学校文化,高水准的教育团队,高层次的学校管理,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赢得师生和社会的信赖,师生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外界有强劲的诱感力,教师以在艳阳工作而自豪,学生以在艳阳读书而骄傲,家长以子女在艳阳上学而欣慰。 学园:学校是学生、教师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着自己。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学习当作是自己的一种生活需要,内在追求。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视学习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乐园:创设安全和谐的环境,师生间民主和谐,教师间友善、愉快,生生间团结互助。构建动态、生成、开放的绿色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共同感受创造的快乐,体验智慧,成功的愉悦,给学生以快乐的童年,给教师以快乐的人生。 书苑:创建“书香校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弥漫着校园,用书香浸润师生的心灵,用书香陪伴师生共同成长。 7.四年奋斗目标:把艳阳学校办成教育理念新、校园环境美、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好、社会信誉高、充满生命活力,在东区有相当影响力的示范学校,成为东区教育的一个窗口,

学校发展规划方案

发 展 规 划 方 案 单位: 校长: 时间:二零一二年二月

XX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规划方案 (一)学校历史沿革。 第一部分社区概况 XX镇位于XX市西北部距市区26公里,管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05个村民小组,人口15231人。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高了,但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很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孩子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部分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XX中学地处粤北边远山区,是一所办学规模较小的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64年,当时校址在马战大坝,规模很小,校名为“XX农业中学”。1968年搬迁到XX十三埂,学校也自此正式命名为“XX中学”。1980年,由镇政府投资,做好六间红砖瓦房课室,搬迁到现在的校址。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形成了“民主、和谐、进取,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目前,我校在职教师40人,在校学生406人,办学条件初具规模。学校现有教学楼1栋、办公楼一栋;学生宿舍楼2栋,学生食堂一个;教师宿舍楼2栋;1个标准的2 50米环形跑道,4个标准篮球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20

10年被评为XX市“教学先进单位”、2011年通过了XX市德育评估验收等等。

XX小学创办于解放初期,是一所规范化的中心小学。位于XX圩镇。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627人(其中住宿生397人),教师46人(其中女教师14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8人,专科24人,中师14人)。校园面积11328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功能室及生活配套用房相对齐全。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目前已实现了学生、教师用房全面楼房化。电脑室、语音室、队部室、体育器材室等功能室俱全、较为完善。1997年9月,学校通过了XX市一级学校等级评估。2011年10月,学校通过了XX 市德育示范学校的评估;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韶关市规范化学校的验收评估。学校坚持“扎实打基础,稳步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走规模办学之路,于2004、2005年秋季前后将本镇辖区内五、六年级学生集中到该校就读,2011年秋季将本镇辖区内四年级学生集中到该校就读,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教学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 (二)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学有特长、个性鲜明、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二十一世纪合格人才。 (三)定位的指导思想及内涵 1、办学优势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一【最新版】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一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校际间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已经很难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特色兴校”就成了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育的个性化也就成了我们必然的选择。 为此,我校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学校”的事业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校特色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一、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路 特色一、读一本本好书,营造书香校园 我校认真贯彻教科局精神,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周四下午,教生同读,营造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在学生之间开展“购书、读书、评书”活动,形成一个读书热潮,做到人人想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争读书,让书香与学生同行。

特色二: 加强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有一个好身体 做好三操活动,已成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学校以大课间活动为主体,做到人人参与,重点是大型扇子舞《开门红》,争取四十分钟的课间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特色三: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各班成立美术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在学校由 老师组织,节假日由家长带领指导,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并用心去感受美。 特色四:丰富多彩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为丰富学生多彩的生活,学校成立特长小组,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二、实施办法 1、每天的课间操,由副校长狄小燕负责、各班主任和

任课老师协助,带领学生上好大课间。 2、自主选择,突出主体根据我校教师特长,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小组。 3、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好自己的项目,训练中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指导为辅,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4、我校把注重的特色教育规定在星期三下午,其余课余时间,教师指导分类,做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学生三落实。 学校由于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为此,学校力求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展示个人艺术。

2021年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贡献力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相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上级教育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内部结构,更新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抓住机遇,加快斋朗教育的发展,为促进斋朗教育的整体提高作贡献。 二、具体发展规化 (一)总目标 在5到8年内,将斋朗学校办成教学质量居上,校园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一所学校。 (二)教师队伍建设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其成员全部通过岗位培训或提高培训。更要建设一支精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到 211年,9%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多培养年轻教师,加强校本培训,让他们成长,争取多出市、县级青年优秀教师。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熟练能够承担各级教研课题,要培养出专家型教师。本科学历达需达到3-4%,新增教师学历全部合格,人均发表论文1-3篇。 (三)办学条件及规模 一是根据普九的需要,配齐配足实验设备;二是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配齐相应的电教设备,设置远程教育网络教室;三是建立健全音乐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图书室藏书达6-7千册,建立一个规范标准的计算机室,计算机近三十台;四是配齐配足体育器材,人均活动面积达规定标准;五是要争取上级支持修建学生宿舍、食堂,新建一幢标准教学楼,将小学部和初中部合并为一个校区,设立门卫;六是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将村级小学优化整合,调整师资力量。 四、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在3到5年内,力争使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定城片中等以上水平,培养出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力争使入学率达1%,巩固率达1%,毕业率达1%,优生率达6%,及格率达9%。 三、方法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严格执行上级精神,为斋朗教育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坚决以“八荣八耻”为道德标杆,明确一个教育人的正确的荣辱观,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分层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学习实践新课标精神,搞好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外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时坚持学校勤俭节约,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孙口乡中学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2012—2015学年) 孙口乡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2年9月—2015年9月)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提高,强化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育人,力求做到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促进我校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 二、学校现状分析 1、 基本情况: 全校在岗教师7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46人。

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388人。学校虽然拥有一支团结进取、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但整体的专业化水平还不能较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还很欠缺,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 学校重点改革方面: (1)新课程的培训及科研工作。科研促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抓课堂教学的监控,不断提高教和学的质量,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的研究。 (2)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层次教学之中。 (3) 办学条件方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学校危旧校舍得以改造,新校舍环境良好。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三、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 1、联合中学办学的宗旨: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上级学校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2、办学理念:依法办学、以人为本 、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3、基本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4、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建成一所在大安具有广泛影响的农村中学。 5、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部分:工作目标与实施途径 四、学校发展的项目和措施 (一)、学校管理 目标: 第一学年,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考核的规章制度,加强学校中层管理,理顺学校管理机制,出台科学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及考核制度,综合评估争当先进学校。 第二学年,强化学校现代管理意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行为,逐步构建起纵贯学校管理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DOC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和战略定位 1、办学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战略定位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小学,成为全县一流的小学。 二、具体发展目标与举措 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教师工作作风,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重构学校的价值体系,为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社会向往”学校而努力奋斗。 1、办学条件 (1)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教师办公椅、书柜,添置办公室的电脑,让老师有个非常满意的工作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在未来的三年里,争取所有的教室都按统一标准,完善各类专用设施和仪器。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 2、学校管理 (1)以人为本,加强团队凝聚力建设。大力倡导和培育“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的教师工作作风,使学校形成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2)和谐管理,加强办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开明办学、开门办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初步形成制度与人文、继承与创新、共性与特色、民主与集中、稳定与发展相匹配的和谐管理思想,以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与时俱进,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通过强化常规管理,提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程度,通过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构筑专业发展机制、完善岗位和职务聘任机制,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率。 3、师资队伍 (1)领导班子建设。强化领导集体的自身建设,形成一个“政治坚定、团结一致、业务精良、管理有效、务实廉洁、甘愿奉献”的领导班子。 (2)师德师风方面,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抓好师德教育,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即“三爱”——爱学生、爱岗位、爱学校;“三心”——一切为了学生的责任心,献身教育工作的事业心,争做专家型教师的进取心。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率和家长的满意率不断提高。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三发展规划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上指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学校的特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校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及潜在优势,依托“泉湖”创建与提炼为突破口,确立了“承泉湖星火,做柘溪新人”办学理念,并在此推动下致力追求“书声琅琅,琴声悠扬”的办学境界,为此特制订大柘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分析: 1、所在辖区情况:大柘地处遂昌县中部,距县城20公里,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口1.5万。这里土地肥沃,茶翠粮丰,民风淳朴,是红色古镇,是龙谷丽人名茶之乡。 2、学生情况: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大柘镇26个行政村,有一部分是来自外乡镇的移民,有极少数是外地来的务工子女。由于学生来源大多来自农村,所接受的家庭背景、家长素质、所受的家庭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内部背景分析: 1、学校发展优势: (1)有一支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本着“教师是学校的支柱”这一思想,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全校有60名教职工,有42名专任教师,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浙江省农村突出贡献奖1人,浙江省优秀

音乐教师1人,丽水市名校长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名师1人。全体教师心态稳定、关系融洽,正以踏实、严谨的精神,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2)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学校领导工作踏实,严以律己,注重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学校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各项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能保障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贯彻落实。 (3)特色项目建设初露端倪。自2008年9月起,学校的艺术教育依托“泉湖”作为特色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声誉得以不断提升。全校涌现出具有书法、美术、器乐、篆刻等方面的特长生,学校的“泉湖”师生乐队多次承担省、市、县的现场表演,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教育经验、综合实践教育成果等方面材料先后在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上交流,市县级媒体也多次报道了学校开展特色教育的有关新闻消息。 2、特色学校创建基础 (1)历史地理基础:大柘小学始建于1919年春,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血雨腥风的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在学校(今泉湖寺)成立,当时的校长陈恂担任支部书记,教员谢甫庸、杨则时任委员,点燃了我县的革命火种。而今的“泉湖寺”环境幽雅恬静,四周田园翠竹簇拥环抱,前有柘溪水流潺潺,后有青山绿荫葱葱。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发挥地域优势,确立了“承泉湖星火,做柘溪新人”的办学理念。 (2)艺术教育专业设备情况:学校配置有两个音乐专用教室,一个舞蹈房,钢琴两架,手风琴30于台,军乐鼓号1套,学生鼓号队乐器两套,

小学学校整体规划设计方案

学校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师生为主体,以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创建和积淀厚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促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目标 构建以师生为主体,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环境建设,校设与布置,绿化美化工作等,进一步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具有较强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观念与行为。 (二)广泛宣传学校精神、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校歌。(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并形成系列。(五)富有人文情怀的学校制度,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愿望的融合,使校园充满和谐。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师生可持续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身心需要,重视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和培育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人文精神。 (二)导向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弘扬主流文化。 (三)教育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将育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最大限度的挖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四)实践生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在参与、体验中冶学生的情操。 (五)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全面性等特点,需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并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六)创造性原则。社会在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会随之而变化,并体现出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与时俱进,在容上坚持时代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在形式上开拓创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按照“清新、和谐、开放”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让校园充满艺术性、教育性,体现出学校独有的文化气息。 1、优化学校人文环境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完整版

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眉山市东坡区学校特色建设项目 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东坡区永寿高中 填表日期: 2010 年 11 月 8 日 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局制

一、基本情况 二、项目简介

三、项目论证 本项目创建的意义:目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拟创建的特色内容:分析研究现状、确立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 创建方案概述:针对发展的目标和内容,设定基本的主张与措施(在什 么样的先进理论、优秀经验认识的支撑下开展创建;准备以什么样的策 略、途径、方式、措施展开创建活动) 预期效益: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变化或者教育活动 方式体制的变化 我校是一所东坡区教育局直属的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座落在离东坡区中心城区6公里的永寿镇,始创于1958年,占地55亩。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1336人,生源质量较差,高考质量居农村高中中等水平。教职工81人,其中行政8人,专业技术人员73人;拥有省级骨干1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40多人次获县级以上先进荣誉称号。 为响应东坡区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特色建设的指导意见,我校积极行动。我校学生量少质差,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个体与个体发展不均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和后劲不足。学校在充分认识到现状后,认真仔细的分析,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为我校学生“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然后结合区政府“跨江东进”的策略,按照“整体发展、特色兴校”的工作思路,结合农村高中实际,坚持走特色化,内涵式、协调性发展的道路。我们的策略是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提倡“两条腿”走路,创建“普职融一”的办学特色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求。总结、提炼办学理念,以创建“普职融一”的办学特色为突破口,狠抓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逐步培植核心竞争力,确保稳定,扎实推进永寿高中可持续发展。 所谓“普职融一”是普高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统一协调,齐头并进,服务高校,服务社会,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一定职业技能为目标,融升学、就业于一体的新型高中办学模式。 发展“普职融一”特色高中的意义: 1.以前学校只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技能教育,而结果是少的可怜的学生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更多的学生既不能升学又没有一技之长,成为新时代的废品,实在可惜。而“普职融一”的办学模式恰好可克服该弊端。 2.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在不影响“质量”这个主题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普职融一”的办学优势,灵活地办好特色班级,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东坡区的“跨江东进”号角已经吹响,对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的需求和积极特色人才的渴望是不争的事实。本区社会现状和学生实际决定了我校可以办好也能办好“普职融一”这样的办学特色。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选择以下几种办学模式:如(1)“2+1分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