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

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
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2910275.html,

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形训作者:刘秋瑞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3年第07期

摘要:《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通过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探索汉字的意义,受条件所限,《说文》对字形的说解没有充分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有些字义解释欠妥当。本文运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说文》字义解释欠妥之处。

关键词:古文字材料《说文》形训

一、引言

以形索义又称形训,它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去了解字、词的意义。这是根据汉字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训诂方法(赵振铎,2003:80)。《说文》是一部形书,其中对字形的说解大部分采用了以形索义的方法。许慎在作《说文》的时候也曾参考了一些古文字资料。由于当时没有大量发现古文字材料,许慎对字义的分析难免有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裘锡圭(1988:62)指出:“《说文》成书于东汉中期,当时人所写的小篆的字形,有些已有讹误。此外,包括许慎在内的文字学者,对小篆的字形结构免不了有些错误的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有时也导致对篆形的篡改。《说文》成书之后,曾经传抄刊刻,书手、刻工以及不高明的校勘者,又造成了一些错误。因此《说文》中有一部分字形是靠不住的,需要用秦汉金石等实物数据上的小篆来加以校正。”詹鄞鑫(1996)指出:“《说文》篆文中有一些形体,上不承周代至战国的秦系文字,中不同于出土的秦代或秦统一之前的文字,下不启秦汉魏晋古隶和八分书(成熟的隶书),这类文字的写法大抵是错误的。”近些年来,随着古文字材料的大量出土,很多古文字形体呈现出它本来的面貌。本文试用古文字材料分析许慎《说文》中字义解释欠妥之处。

二、古文字构形不明,小篆根据变化了的字形解释字义

所谓“古文字”,指汉代以前的古汉字,包括商周甲骨文、商和西周金文及战国文字(包括春秋时期文字),还包括秦汉时期的小篆和保留有早期构形的篆隶文字(刘钊,2006:1)。有些古文字形体在产生的时候,其形体构成不是特别清楚,《说文》根据变化了的篆形对字形强加说解。

“公”,甲骨文作(明367),构形不明。金文作(盂鼎)。战国文字承袭商周文字。或作,趁隙加点。齐系文字,燕系文字,均呈地域特点。或加二、一为饰。《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古红切)”甲骨、金文、战国文字均不“从八、从厶”,《说文》“平分也”这个解释没有错,只是在字形上难以说通。

说文解字序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 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9A文】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译文 二、《说文解字序》原文如下: 《序》 1、说文解字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2、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3、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说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R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5、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6、说文解字序: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7、说文解字序: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8、说文解字序: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 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说文解字序(繁简对照)

說文解字序許慎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也。 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也。 是時,秦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而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漢興有草書。尉律:學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秦隸書。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壁中書者,魯共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諸生競逐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 ,其辭有神僊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矣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

说文解字序注译

周大璞《古汉语纲要》[附录一] 许慎《说文解字序》译注(1)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2),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3),近取诸身,远取诸物(4),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5)。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6),庶业其緐(7),饰伪萌生(8)。黄帝之史仓颉(9)见乌兽蹏迒之迹(10),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11),初造书契(12)。“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13),”“夬扬于王庭(14)”,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15),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16)。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17)。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18)。文者,物象之本(19);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20);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21)。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22)。 【译文】 古代庖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则观察星象于天,下则观家现象于地,又看到乌兽的纹理和地理的形状,近则取法于身,远则取象于物,于是开始作了八卦,用它来表示法定的图象。至神农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物,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不断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乌兽足迹,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始创造了文字。“百官以乂,万民以察,大概取象于分别,”“分别了,扬于王庭,”这就是说,文字是在王者朝廷里宣教明化的,是百官用以对下布施教化,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写在竹帛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文字逐渐改变成不同形体。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竟然没有相同的呢。 【注释】 (1)许慎,字叔重,生于东汉,汝南郡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四十五里之地,相传郾城县尚有许慎墓。《说文解字》共十五卷,前十四卷是本书,末卷是叙目。全书是五百四十部。据许慎所说,全书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字十三万八千四百四十一。 (2)法,法象,现象。 (2)文,文理;宜,犹言仪,谓形状。 (4)诸,之于。 (5)垂,示也。宪,法也;宪象,法定的图象。 (6)统,纪也。相传神农时代用结绳来纪事:“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 (7)庶,众也;其同綦,犹极也,程度副词;緐,多也。此谓事物特别繁。 (8)饰伪,巧饰伪诈也。“及神农氏”三句言神农时代以结绳记事,因无文字可凭而且事情又很繁杂,所以巧饰伪诈之事发生。 (9)史,史官,记事之官也。仓或作苍。 (10)蹏,古蹄字。迒,《唐韵》:胡郎切,念háng,兽迹。蹏迒,近义复合词。 (11)分理犹文理。 (12)书契,文字也。 (13)上三句见于《周易·系辞》。工,官也;乂,治也;品,类也。万品,万物也。察,明也。盖,或然之词。夬,《说文》:分决也,念guài。此言“百官因此治理,万物因此明白,大概取之于分别”。 (14)此句见《周易·夬卦》卦辞。 (15)文,文字。宣教明化,即宣明教化。此二句大意是:“夬,扬于王庭’,这就是说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

《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 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

_说文解字_八部字研究评析

第32卷 第1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32No 112009年02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Feb.2009 收稿日期:20090122 作者简介:程含林(1980—),男,湖北广水人,助教,主要从事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说文解字》八部字研究评析 程含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许慎编成《说文解字》的最大贡献之一应该是以部首分部,创立了按照部首编排汉字的 方法。凡一部首之内所有部内字的意义必属于部首字所表示的意义类属。但自甲骨文被发掘之后,诸多学者在八部字的说解考释上,先后出现了不同于许慎的说法。因此,许慎对八部字的收字未必完全可信。 关键词:许慎;说文解字;部内字;甲骨文;八部分类号:H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9)01-0132-02 一 《说文》在我国历代语言文字当中的地位显赫,尤其受到了小说家们的极力推崇。小学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分化出文字学研究。小学研究由于受到封建正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文字学在古代中国始终处于经学的附庸地位。古人认为“小学明则文义通,文义通则经学解”。受此影响,中国文字学研究一直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有所大的建树。古代中国,小说家们以信许为主,他们在研究《说文》或者研究汉字形、音、义方面多遵循了以许证许,以许注许的总规律。于是,他们在从事汉字部首字与部内字的研究过程中也未能脱离许说的窠臼。我们将许慎归入《说文》某一部首内的所有汉字统称为部内字。宋代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虽然对《说文》的540部首排列次序的理据有所评析,甚至还推论了古人的造字意旨,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质疑许书归部及部首字与部内字的相互关系。 自《说文》成书至今,后世文字学者都十分重视《说文》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玉篇》等文字学著作,再到宋朝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甚至清代的“说文四大家”,他们在注读《说文》的过程中,虽各有建树,但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以许说为是,因此,很多说解都是简单地重复许说, 偶有疑难之处,亦是旁征博引,努力证许。在八部部 首字与部内字的说解当中更是如此。《说文》释“八”为“分别”义,之后的《说文解字系传》丝毫没有疑许之处,而是机械地复述许说,并佐之以文例,最后注 反切。直到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以下简称为《段注》 )依然是以许说为尊,唯一不同的是段玉裁在征引文例方面更加充分翔实。在释义方面,他不仅以字形为主,还引进了音训,例如:《段注》:“必,古八与必同读也。”《段注》:“介,人各守其分也。此依韵会所引”,等等。《段注》是清代乃至自《说文》成书至今治《说文》学的最杰出的作品,《段注》基本上代表了说文学研究的最高成就。清代“说文四大家”的作品,除《段注》之外的另外几部作品成就也堪称一流,只是稍逊于《段注》罢了。《说文通训定声》按十八卦名分为十八部排列篆文,解释字义,但对八部字的根本训释还是因袭许说段注。《说文解字义证》承接《段注》征引文例更加广泛,《说文句读》在八部字说解上仅仅简单重复前人说法,并每字注反切读音。 1899年甲骨文被发掘以来,越来越多的出土文献和古文字形体公布于世。文字学家因此有了更加有利于考释文字本义及其演变的资料,从此文字学研究开始突破陈说。八部部内字说解也开始出现疑许的观点。科学研究讲求的是追求真理,所以无论是信许还是疑许都无所谓谁对谁错,关键是探明文

说文解字序(译本)

说文解字序许慎 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述了(一)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周秦文字的演变并总结了汉字“六书”的概念;(三)记述了西汉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了东汉解释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使我们了解《说文解字》产生的背景和他撰写的动机。(五)自叙其写作态度、意义和撰述的体例。可以说《说文叙》本身就是一篇价值极大的语言学专著。 (一)阐述周代以前的文字源流 [序曰]古者庖牺 ..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庖牺氏: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法:法象,现象。宜:犹仪,仪式,形式,形状。 自序说: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抬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现象,看到鸟兽的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 ...。及神农氏 垂:示;宪:法;宪象:法定的图像。神龙氏:教民耕种,从事农业。统:记。 花纹与地理的形状,近可从自身取象,远可从外物取象,创造了《易》的八卦,用来显示各种现象。到了神龙氏时代,用结绳的办法来管理记载那些事物,而众多的事物极其 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 ..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之迹,知分理 其:极也。蹄迒:鸟兽足迹。分理:犹文理,即纹理。书,写;契,刻;书契:文字, 繁杂,巧饰伪诈不断产生。黄帝的记事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懂得它们的纹理是可以互相区别开来的,这才创造了文字。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乂(yi4)治理。品:种类。夬(guai4),决,区别,夬源自六十四卦之一。 ?各行各业因此治理,万事万物因此辨明,这大概取决于事物的可以分别。??分别清楚了,就在朝廷上宣扬。?这些话是说,文字在帝王的朝廷上用来宣传政教、说明道德风化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的工具,是在位的用来给臣民施恩的工具,是有德者用来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工具。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 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依据事物的类别,描绘它们的形状,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补充,就叫做字。?文,是事物形象的本来面目。?字,是说(由文与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 文相结合而)滋生出来的、渐渐多起来的现象。刻写在竹简或帛卷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同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改变成不同的字体。在泰山上封土祭天地的,多达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七十二代,留下的文字没有相同的呢。 (二)叙述六书的构成和周秦文字的演变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按照周朝的制度,公卿子弟八岁就进小学,保氏教育他们,先讲六书(造/用字法)。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 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这本书不以《说文》为唯一研究对象,但是阐释了《说文》的文化内涵——举凡民俗礼仪、文学艺术、科技、意识形态、经济、军事、法律等,无不包括,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多方面的需要;雷汉卿《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这本书专门从示部字入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考证了《说文》中的示部字与神灵祭祀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后辈学者继续研究《说文》示部字的重要参考材料。 以上所列书目除了雷汉卿所著《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一书是以示部字为考察对象探寻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其他几本专著都是从《说文解字》的整体出发,不专门对哪一部首的汉字做文化探讨。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说文》的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的著述——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它对“说文解字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从《说文》的取类方法、释文系列、意象系列来找到其与中国系统思维、逻辑思

《说文解字》研究书目

一 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物 二 词义研究 五 体例研究 书体研究 《说文解字今释(修订版)》出版 语文研究 2009/01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大江 古典文学知识 2007/06 《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价值 乔智慧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版) 2007/09 《说文解字》在传统小学中的地位 张其昀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及其历史局限 王蕴智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03 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述评 卞仁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浅析《说文解字》的同义词 王顼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说文解字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孙红梅 语文学刊 2009/08 《说文解字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 孙红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说文解字注》词义引申术语 张燕青 语文学刊 2007/S1 《说文解字注》对同义动词的辨析 孙红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说文解字》女部字与中国古代妇女文化 李清 才智 2009/23 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 张艳青 消费导刊 2009/14 从《说文解字·衣部》看古代服饰的“礼”文化 丁娅兰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2 《说文解字·女部》的女性文化分析 马芳 作家 2009/12 说文解字》“网”部字与古代渔猎文化 孙玲玲 语文学刊 2009/08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康国章 殷都学刊 2008/04 《说文解字》反映的古代战争手段 胡晓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凤鸟文化 黄交军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01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酒文化美 侯彦艳 美与时代 2008/01 从《说文解字》谈中国古代丧葬文化 熊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六畜文化 蔡丹梅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05 《说文解字》所反映的古代葬埋习俗 辛世芬 文教资料 2007/22 《说文解字》体例研究的历史演进 古敬恒 河池学院学报 2005/03

说文解字序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 同。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 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 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

《说文解字叙》研究

《说文解字叙》研究 一、《说文解字叙》名称研究 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引 言”“前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自序”是作者自己写的,内容多是说明文章的写作内容、缘由、经过等。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是介绍该书的思想内容并评价其艺术特色。这是我们现代人对于序言的定义。但是在许慎的那个年代,是怎样定义序言的呢?这是我们忽视的问题。 那么《说文解字》的序言应该称为什么?正如上文所言,从广义上来说《说文解字序》和《说文解字叙》都是可以的。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们认为应该称为《说文解字叙》。其原因从《说文解字》中可以想见。 《说文解字》中解释“序”为“?|西墙也。从广予声。徐吕切”,即堂屋前的东西两侧门墙。字形采用“广”作形旁,采用“予”作声旁。其本义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本义只见于古文。例如: (1)序,东西墙也。(《说文》) (2)东西墙谓之序。(《尔雅》) (3)西序东向。(《尚书?顾命》) (4)奠爵于序端。(《仪礼?乡饮酒礼》)

(5)直东序。(《仪礼?士冠礼》) (6)宾升,立于序内,东方。(《仪礼?燕礼》) 后借代引申为名词,指规则中的先后,次第。如: (7)与四时合其序。(《周易?文言》) (8)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楚辞?离骚》)(9)内官序当其夜。(《左传?宣公十二年》)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词性发生改变,成为形容词,义为“开始的,居首的,第一的”。指“序跋”“序文”“序言”等等。例如: (10)序以建言,首引情本。(《文心雕龙》) (1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而《说文解字》解释为:“叙,次弟也。从攴余声。徐吕切。”叙,甲骨文(又,抓)(尖圆屋顶)(才,房柱和横梁),造字本义:依序立柱加顶,搭建房屋。《说文》解释其为次第顺序,即秩序,第一步。这个义项只见于古文(叙言)。例如: (12)叙,次弟也。(《说文》) (13)百揆时叙。(《虞书》) (14)行其秩叙。(《周礼?宫伯》) (15)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周礼?天官》) (16)四时不失其叙。(《淮南子?本经训》) 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在汉代或者更早的时期,“序”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资料讲解

《说文解字序》及翻 译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

《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月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譔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说文解字叙》全文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 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