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问题思考dg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问题思考dg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问题思考dg1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问题思考

黎友添1李宁新2

(1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广州510611 2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 510611)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历来重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与预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堪忧。本文不仅从技术层面提出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而且从政策层面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建议,呼吁水利工程地质同行积极开展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既努力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又能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环境地质问题水利工程地质地质灾害评估环境地质评估

引言

虽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历来重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与预测。规范[1]及手册[2]为水库坍岸、水库浸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相应的预测评价方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堪忧,企业化后的水利勘测单位尚难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

本文针对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初步分析了造成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未受重视的原因,不仅从技术层面提出需要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而且从政策层面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呼吁水利工程地质同行积极开展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既努力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又能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1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堪忧

1.1 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

虽然,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历来重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与预测,规范[1]及手册[2]为水库坍岸、水库浸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相应的预测评价方法。但是,从技术层面看,由于地质环境的区域性及水库工程条件的差异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各具特色,现有的预测评价方法(模型)不能满足要求;从政策层面看,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多元化和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的企业化,主动深入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单位越来越少,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被揭露出的新的水利环境地质问题却将越来越多,而且随着人类对河流施加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的水利环境地质问题在不断暴露,把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简单作为地质灾害评估不能满足要求。

企业化后的水利勘测单位面临困惑:一方面,虽然水利水电大规模开发带来了大量新、老环境地质问题,却难有深入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机会;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地质业务随水利投资逐渐减少,大量地质技术队伍面临无“正”事可干。

总之,“大量的问题没有解决”与“大量的技术人员没有事干”并存,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堪忧。

1.2现状堪忧的原因

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现状堪忧,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多元化,业主(尤其是企业化业主)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难免刻意回避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的企业化后,水利勘察企业需要以“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为宗旨。因此,对传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很难避免业主的“指引”,难保预测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对“水库移民选址的宜居性问题”和“水库化学浸没问题”这类仅仅是可能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更是不可能由勘察设计企业提出来“给业主添乱”。

3)由于不同流域地质条件及水库工程条件的差异,源于北方河流的预测评价方法不能适应南方河流的要求;预测结果不准亦成为有些业主有意回避水库环境地质问题的借口。

4)受传统工程水利观念制约,技术审查部门更多地关心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工程项目的经济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项目的审查通过几乎没有影响。

5)国土(地质调查)部门的地质灾害评估结论也多与勘察报告结论基本相同,对项目的审查通过同样没有影响。而且地质灾害评估也是在建设之前完成的,仍属于预测性评估,对运行期是否致灾缺乏监控。

2若干技术问题

2.1河槽型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预测

大江河干流中下游水利水电工程充分考虑了水库淹没的影响,多采用低水头多梯级开发,正常蓄水位限制在河流一级阶地附近,水库多呈河槽型水库。不少枢纽因为各种原因抬高水头而需要靠两岸堤防挡水成库,形成正常蓄水位高于两岸一级阶地的平原水库。近几年来,低水头梯级越来越多地以环境水利或资源水利工程的形式出现,如广东省潮州水利枢纽为代表的韩江干流梯级开发、东江水利枢纽为代表的东江中下游梯级开发和北江清远梯级

等,河槽型(含平原型,下同)水库的水库坍岸、水库浸没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颇具特色,水库浸没问题还对低水头梯级开发举足轻重。实践证明,规范[1]及手册[2]预测评价方法不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水库环境地质问题预测评价。

2.1.1水库坍岸

河槽型水库正常蓄水位限制在河流一级阶地附近,由于基岩库岸稳定性普遍良好,一般不存在较大规模的基岩不稳定体。一级阶地前缘的土质库岸坍岸问题成为河槽型水库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水库坍岸预测一般按照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进行。该方法与文献[3]源于北方黄土库岸的计算方法一致,主要依据长期波浪(磨蚀)作用形成的磨蚀角作外推性预测,适用于具宽阔库(湖)面的黄土库岸。据此方法,对南方河槽型水库,一般预测长期坍岸仍可达50m。为了减少预测的坍岸宽度,有的研究者采用调整水下稳定磨蚀角的方法,修正水库坍岸预测[4][5]。

工程实践表明,对南方河槽型水库,按照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明显偏大,即使采用调整水下稳定磨蚀角的方法,预测结果仍然偏大[6]。

笔者认为,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失效的主要原因有:内因是南方一级阶地土质不同——南方一级阶地粘性土没有湿陷性,而且粘性大而抗冲能力强;外因是河槽型水库库水面狭小,不具备产生长期强烈的波浪冲刷(磨蚀)作用。已有的河岸冲刷坍岸属于在“迎流”或“座弯”等不利部位的“急流”冲刷,水库蓄水后反而因“急流”变“缓流”而不再继续冲刷,绝大部分小规模水库坍岸源于船浪,只有水位骤降条件下才出现局部较大规模的水库坍岸。因此,水库蓄水后,土质库岸稳定问题类似土坝迎水坡的抗滑稳定问题和坡面抗冲刷问题,最不利的工况应该是水位骤降条件下的土坡(迎水坡)的抗滑稳定。

以“迎水坡的抗滑稳定问题和坡面抗冲刷问题分析”为基本思路,开展南方河槽型水库坍岸预测新模式的研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预测结果不准的问题,避免因预测结果明显偏大成为业主不考虑防护的借口。

2.1.2水库浸没

正常蓄水位限制在河流一级阶地附近,而河流一级阶地又是人类主要聚居场所,因水库蓄水抬高河水位导致两岸地下水位雍高而产生水库浸没,是河槽型水库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

一,而且经常成为低水头梯级开发举足轻重的问题。

长期以来,水库浸没预测一般按照规范[1]及手册[2]提供的预测方法进行。工程实践表明,对南方河槽型水库,大部分预测结果明显偏大[6]。研究表明[7],一级阶地土质及水文地质结构特殊,水库蓄水后,岸后地下水随库水位抬高而上升至上部细粒土(弱~微透水层)底面以上,形成具“渗而不流”特征的岸后承压渗流场。不同于潜水雍高形成的浸没,岸后承压渗流场作用下形成的浸没实质是粘性土盖层的“饱和浸没”或“弱结合水浸没”。通常采用的地表(挖沟)排水系统对粘性土盖层“饱和浸没”不仅难于奏效,而且人为挖薄粘性土盖层的部位,易变成产生“管涌”的薄弱部位。建议采用压渗(填高)复耕的方法,既可以增加盖重,以抗衡作用于盖层底板的承压水压力,避免堤脚附近发生有害“管涌”,同时将浸没区全面填高至一定高程再作复耕,可以彻底避免粘性土盖层的“弱结合水浸没”。

2.2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2.2.1 上游枢纽对下游河道(堤防)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处珠江各大江河的下游,堤防地基浅层普遍存在较厚层软土(淤泥或淤泥质粘土),堤前岸坡主体由软土构成,抗冲稳定性差,且堤前一般缺失外滩保护,凹岸冲刷、深槽迫岸现象较严重。堤基存在的浅埋软土抗剪强度低,堤前岸坡坡脚冲深失稳,将直接危及整个堤基的抗滑稳定。调查表明,珠江三角洲堤防各历史险段几乎都是因此而生,抗冲稳定问题及其引发的堤基的抗滑稳定是珠江三角洲堤防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江新联围著名的六十丈险段1995年滑坡;景丰联围著名的赤顶险段滑坡,长达100m的堤身随地基滑入西江;中顺大围存在的险工险段有16段,占全堤段的12.6%,各险工险段均是岸坡的抗冲稳定问题引起的抗滑稳定问题。

此外,由软土构成的堤前岸坡对河道冲淤变化非常敏感,这是珠江三角洲堤防的重要特征,也常常是珠江三角洲堤防的致命隐患。

西江中上游正在进行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上游枢纽对下游河道(堤防)的影响如何?虽然西江中上游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干流上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存在水库淤积问题,但是一般出现在水库的库尾地段,表现为大量泥沙将在库尾地段沉积形成江心洲或水下沙滩。这与文献[8]提出的“坝下河床由于大坝拦洪蓄水,减少了原江河迳流量或江河断流,从而引起河道淤积"认识有不同。这种库尾淤积的长期累积,对下游必然产生类似于长江三

峡水利枢纽的“清水下泄”的结果,由此可能造成下游河道遭受较强的冲刷作用,加上滥采河沙难于控制,对建于深厚软土之上而又对河道冲淤变化非常敏感的珠江三角洲堤防而言,“清水下泄”的负面影响显然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2.2 水库移民选址的宜居性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由于水库移民搬迁产生“癌症村”的恶果,水库移民选址的场地适宜性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场地稳定性评价,还需尽快开展水库移民选址的宜居性问题研究,建议增加对地球物理场(放射性)和地球化学场(重金属等有害元素)探测。

2.2.3 水库化学浸没问题

水库蓄水后,岸后地下水随库水位抬高而上升,一旦河水位抬高至上部细粒土(弱~微透水层)底面以上,即在广阔的一级阶地形成岸后承压渗流场。彻底改变了一级阶地含水层的水动力条件——由“动水”变为静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级阶地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由氧化变为还原。

由于南方省气候温热湿润,化学风化作用强,大量Fe3+等变价离子以铁锈的形式赋存于一级阶地含水层或其下伏基岩全风化带。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由氧化变为还原,铁锈将被溶解,大量Fe3+等高价离子将变为Fe2+等低价离子并溶于水,使地下水富含Fe2+等低价离子。而且,随着富含Fe2+等低价离子的地下水通过民井或抽水暴露,Fe2+等低价离子又将变为Fe3+等高价离子并形成铁锰质胶凝体,不仅对饮用水质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在耕植土层底部形成铁锈层,影响农作物生长。至于富含Fe2+等低价离子的地下水背景是否产生新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如对种植的农作物品质(尤其是对人的安全)有何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岸后承压渗流场作用下形成的“弱结合水浸没”使粘性土盖层形成“离铁”化,对粘性土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不良影响,将对其上建筑物有何不良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政策性问题

根据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工作者必须承担起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两副重担,要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都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维护河流健康生命”新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恢复水利水电工程重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传统,而且对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为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最近几年,水利部门加强了水利水电工程环境评价工作,但其中的环境地质问题仅停留在传统水库工程地质问题上,对新的水利环境地质问题未能有效覆盖。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似乎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把水利水电环境地质问题简单地作为地质灾害问题,“送交”国土(地质)部门研究。

地质灾害[9]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还有特有的水库坍岸、水库浸没、水库淤积、水库诱发地震等环境地质问题。广义上,主要由地质原因造成的病险水库及病险堤防亦可视为环境地质问题。实际上,由于水利水电环境地质工作技术要求高,大部分非水利水电勘测单位缺乏技术支持,各水利水电项目地质灾害评估几乎都是以其勘察结论作为其评估结论,同样是受到业主“指引”的结论。这种评估,技术上不能发现新问题,甚至起不了完善勘察结论的作用;政策上,作为审批必备文件,它的形式上的通过,可能掩盖了实际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

企业化后的水利勘测单位面临困惑:一方面,虽然水利水电大规模开发带来了大量新、老环境地质问题,却难有深入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的机会;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地质业务随水利投资逐渐减少,大量技术队伍面临无“正”事可干。因此,水利工程地质专业需要根据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恢复水利水电工程重视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传统,更加积极开展水利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既努力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又能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4 对策探讨

1)尽快完善对水库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建议对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环境地质问题的后评估,对已致灾的工程按“谁致灾谁治理”的原则,监督业主治理,既可以尽快治理水利水电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又可以为完善相关预测评价方法积累经验。

2)对一些新的公益性问题的研究,包括上游枢纽对下游河道(堤防)的影响问题、水库移民选址的宜居性问题、水库化学浸没问题等,需要水利技术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单位,开展水利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为全面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3)长远来看,需要尽快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评估制度,既满足新时期治水思路对水利工程地质的要求,又能为水利工程地质专业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建议首先以流域为单位,从流域机构开始试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评估纳入技术审查和工程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4] 左小平等,湖南径流式电站水库土质岸坡坍岸预测浅析, 湖南水利水电[J],2001(5)

[5] 尹跃进,刘明寿,湖南已建水库库岸再造特征与规律研究,湖南水利,1999(3)

[6] 李宁新,广东若干水利环境地质问题浅析,工程地质学报[J],2006增刊

[7] 李宁新,双层堤基承压水“渗而不流”模式初探,人民珠江[J],2002(2)

[8] 杨培星等,广东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探讨,人民珠江[J],1998(5)

[9]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9),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发布

作者简介黎友添,男, 1963年月出生,广东省平远县人,1983年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获中山大学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现任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通讯地址:广州市

邮政编码:传真:电话:

E-mail:

环境地质学试题整理

第二章 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与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与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与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 2.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与趋向 3.我国的猪哟啊环境地学问题 第三章 1.土地退化就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就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水土流失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就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与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地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 2、简述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3、简述土地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第四章 1、水体污染源的种类与特性。 2、水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应。 3、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五章 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2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3 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5 外排土露天采空区的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六章 1、名词解释: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雾霾 2、煤炭开采利用过程对地质环境产生那些影响? 3、简述您熟悉的一种新能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掌握: 1、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2、南水北调工程产生那些环境地质问题? 了解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地质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10T09:55:45.823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0期作者:陈建辉 [导读]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地质隐患、优化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工期、控制投资和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辉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地质隐患、优化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工期、控制投资和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施工地质还对验证前期勘察成果、提高工程地质理论水平、改进勘察技术、理论和方法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它是前期勘察工作的重要反馈。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问题;措施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复杂,枢纽单项建筑物数量非常多,布置比较集中,工程量很大,工种涉及范围众多,且施工受地形、地质、气候、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受多方面限制很容易对施工顺利开展产生干扰。从近些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方面来看,时常发生因地质问题而引起的工程事故,轻则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重则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更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地质工作,不断总结和分析施工地质问题。 1施工地质工作的内容 施工地质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地面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工程边坡。对这三方面内容所做的具体工作基本是一致的,在施工过程中,检验前期地质勘察成果,深化对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的认识,进行地质预报,进行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的研究,提出处理建议,必要时提出专项勘察的建议,核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提出运行期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监测项目及其技术要求,对地下开挖工程进行围岩地质分类并及时提出需加强临时支护的部位,对工程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报并提出处理与监测的意见,最后对地面建筑物地基、地下开挖工程围岩、工程边坡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的工作要点 2.1工程现场地质编录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编录工作主要在开挖施工期进行,编录工作和开挖施工同步进行,直到建筑基础面建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编录工作主要包含对建筑物位置、地基开挖状态、高程、桩号以及位置坐标等进行编录,其中地层年代、岩石种类、具体成分、基础厚度以及形状颜色等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实际编录工作中,编录技术人员还要重视地质软弱夹层、断裂带、风化特点、地下水分布区域和渗水、滴水以及地下水补排联系等,从而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2.2工程现场地质测绘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测绘工作中,测绘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工程枢纽位置平面体图要将设计开挖施工图电子版作为地图,再分区域查收平面图进行拼凑,整体图纸比例尺1:500最佳:第二,工程现场地质剖面图为方便前期施工勘测,可以和设计开挖工作图进行对比分析,尽可能使用地质勘测剖面图和设计开挖施工剖面图,如果不能整体体现工程地质环境,可以添加加密剖面图,但务必保持一条和坝轴线或者帷幕灌浆线互相吻合,剖面图比例尺1:200或1:500最佳,测绘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第三,实际地质测绘工作务必涵盖各类物理地质情况、地质边缘和地质点的具体坐标,同时还要包含节理裂缝统计位置、取样实验位置等,从而提供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测绘数据。 3施工中的工程地质问题成因 3.1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结论的合理性 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周期,这样可以保证勘察工作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前很多工程都省略这一周期,并没有做出基础性的前期投入,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不高,而施工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的了解十分有限,许多问题会在施工的过程中暴露出来,就需要再对施工设计进行修改,严重耽误施工进程,更严重的还会对工程的建设埋下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勘察人员的工作经验也会影响前期勘察:①勘察人员对工程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找不到勘探的侧重点,不能有针对性的完成勘察工作,再加上落后的方法和技术都严重影响勘察质量;②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时,工作人员所选择的理论方法和计算公式都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难以适应实际要求;③地质报告信息不够全面,不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具体的地质条件。以上两方面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前期勘察工作结论合理性不高,进而带来部分施工地质问题。 3.2前期工程地质勘察的精度局限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有着其独特的复杂性,具有涉及面广泛、任务艰巨的特点。由于勘察精度所限,前期勘察工作不可能做到对地质模型描述的精确无误,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施工中一般都会遇到前期勘察工作中没有提到的勘察问题,再加上施工过程中会对原有的地质环境产生改变,前期得出的勘察结论有时候失效了,有时候不准确了,这是产生施工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问题应对措施 4.1重视取样、试验及专项勘察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工程段有代表性的地段取样,保留岩土样本。遇到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因素应进行取样,保留岩土样本,一般包括特殊岩土、断层破碎带、软弱层带、喀斯特填充物等。对于岩体的试验一般为弹性波测试等建议快速的测试方法,对土体的检测一般包括取样试验及原位测试等,进而核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施工过程往往还需对工程有重大影响而前期地质工作中未查明的地质问题进行专项勘察,一般情况下,当需确定地质边界条件及岩体稳定,喀斯特洞穴发育情况,基坑、隧洞及边坡开挖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影响时需进行专门的地质勘察工作。 4.2落实地质编录及测绘 基坑开挖的建基面、地下开挖工程的开挖面及工程边坡的最终坡面应进行地质编录或测绘,除此之外,混凝土建筑物的地基一部分边

工程地质概念

1.卓越周期的定义 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岩土体,迫使其振动,由于表层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做卓越周期。由多层土组成的厚度很大的沉积层,当深部传来的剪切波通过它向地面传播时就会发生多次反射,由于波的叠加而增强,使长周期的波尤为卓越。卓越周期的实质是波的共振,即当地震波的振动周期与地表岩土体的自振周期相同时,由于共振作用而使地表振动加强。巨厚冲积层上低加速度的远震,可以使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物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就是共振。 2.摩阻比:是指静力触探探头在某一深度时,侧壁阻力与锥尖阻力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饱水系数 a、岩石的饱和吸水率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是指岩石试样在高压(一般为150个大气压强度下)或真空条件下,强制吸入水的重量W w2对于岩石干重Ws之比的百分率,以Wsa表示,即: 测定饱和吸水率的方法,多采用煮沸法和抽真空法。 b、饱水系数 通常把岩石的吸水率与饱水率之比值称为饱水系数,以Kw表示 一般岩石的饱和系数Kw为0.5-0.8,饱和系数对于判别岩石的抗冻性具有重要意义。当Kw<0.91时,表示岩石在其冻结过程中,水尚有膨胀和挤入剩余的敞开孔隙和裂隙的余地;当Kw>0.91时,在冻结过程中形成的冰会对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产生“冰劈”作用,从而造成岩石的胀裂破坏。 4.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附加应力是指建筑物荷重在土体中引起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 力。 我们知道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点是: 1、在地面下同一深度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不同,沿力的作用线上的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逐渐减小。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 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17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18软弱夹层:在坚硬岩层中夹有的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和厚度岩层。 19泥化夹层:指受风化或构造破坏,原状结构发生显著变异并在地下水长期作用下,形成含水量在塑限和流限之间的泥状软弱夹层。根据泥化机制的不同,泥化夹层可划分为泥化型和蚀变—泥化型。 20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工程地质特性(承载能力,变形,抗风化能力,渗透性等) 21土: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在原地残留或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堆积物。 22土的结构: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本身的特点和颗粒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特征。 23土的触变性:当粘性土结构受扰动时,土的强度降低。但静置一段时间,土的强度又逐渐增长,这种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24土的构造:是指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合。 25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26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27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28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29风积土:风积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风化碎屑物被风吹杨,搬运一段距离后,在有利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一类土。 30填土:是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而堆积的土。 31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32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33承压水: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或自流水。 34岩融水:埋藏于溶隙中的重力水。

环境工程地质复习资料ppt

第一章 1、环境及其类型 环境:指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1)聚落环境:是人类聚居场所的环境,是人类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2)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交替带上。 3)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和现象。 4)宇宙环境:又称为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 (1)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影响人类生活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 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环境问题的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它的产生是由自然界本身运动引起的,不受或较少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海啸、火 山活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 ◆次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它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1)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岩石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土壤圈污染:主要表现为人类工程活动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土地沙漠化、沼泽化、盐碱化、河湖海岸侵蚀变化、水 下岸坡的失稳破坏,废矿、矸石、城市工业和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环境恶化等。 ◆水圈污染:主要表现为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和洪水、干旱灾害的发生。 ◆大气圈污染:大气圈的污染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环境工程所研究的空气污染的范畴,而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海平 面上升、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厄尔尼诺现象等。 ◆生物圈污染:生物圈污染表现为生物变异和种属灭绝,其结果将影响到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岩石圈。 (2) 生态环境破坏:是指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超过了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影响和破坏了生物的正常发展和演化以及可更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以及地质环境的改变所带来对人类生活及工程建设的不良影响,预测工程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和人为地质灾害趋势,为保证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对策的学科。 2、学科特点1)多学科性2)区域性3)预测性4)系统工程性5)法理性 四、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 1、按自然学科形态划分:1)诱发地震;2)人类活动与地表岩土工程边坡;3)地面沉降;4)人工堆积物引起的地表环境恶化 2、按社会部门形态1)城镇环境工程地质;2)矿山环境工程地质;3)水库环境工程地质;4)交通线路环境工程地质;5)文物性地质景观地区环境工程地质。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有数量和质量的涵义,又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水资源的特点:①储量的有限性②补给的循环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④用途的不可替代性⑤利用不当的危害性二、水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一)水资源开发的负环境效应 1、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1)区域水位下降的原因 (2)区域水位下降的危害①城市地下水资源枯竭②泉水流量减少③生态系统改变④地面沉降和岩溶地面塌陷灾害加剧 (3)防止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措施 ①保证开采均衡条件下的“合理降深”②保持地下水埋藏条件与水压状态分布的正常状况 ③施行节制性有计划开采④保证不减少补给因素⑤实行人工回灌 (1)地面沉降:指某一区域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又称作地面下沉或地陷。(2)地面沉降的特点:波及范围广、下沉速率缓慢、以垂直运动为主(3)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4)地面沉降的分布规律(5)地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陈加奇1 钟延江2 庄儒新3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若干问题探讨陈加奇1 钟延江2 庄儒新3 发表时间:2017-06-22T10:15:21.5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5期作者:陈加奇1 钟延江2 庄儒新3 [导读] 探究水利水电项目的地质勘察期间面临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1、普洱吉创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2、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云南省地震工程勘察院 摘要:实施水利水电项目与环境保护都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是水利水电项目正常开展的主要途径。项目地质工作水平,直接关系着项目计划的确定和项目进程的正常运行。因地质异常导致的工程事故总会出现,要么会妨碍正常工期进度,要么就会导致工程事故,使得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所以,探究水利水电项目的地质勘察期间面临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要素;勘测问题前言 水利水电项目的地质情况,对项目方案制定和项目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水利水电项目地质勘测是工程领域中内容最多、范围最大、问题最困难、最具代表性的龙头项目,有着独特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地质勘测的积极意义。我们要把水利水电项目地质勘查的实际内容,严格把握,科学进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全局化和规范化。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特性 1.复杂性和独特性 地质勘查属于整个项目的基础环节,覆盖面大、具有复杂性。复杂性通常是由于工程领域广、投资多;历时长,建筑结构复杂,尤其是大规模项目特点更突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给勘察地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特性通常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特殊。与以往的房屋、桥梁要求有所差别,水利水电项目有特点的结构标准,因各环节各方面的地质环境的限制,就算是同种类的建筑工程,也难以发现完全一致的结构组成。这种特殊性是唯一的,是无法调节的,若是发生异常,就会是严重情况。 2.长久性和潜伏性 水利水电项目地质存在的又一特性就是项目的长久性和潜伏性,较多地质隐患是无法预估的。通过很多实践表明,水利水电项目地质潜在问题从开始勘测设计到施工建设都找不出一点踪迹。如葛洲坝项目由于坝基软基层异常使得停工,一定要重新检测,并全面改善设计方案。因水利项目地质工作导致的安全隐患引发事故情况数不胜数。这些一直存在的地质隐患只要出现,要么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要么会导致项目报废,严重的会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二、明确水利项目开展地质勘测的重要作用水利水电项目地质是最关键环节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大规模水利水电项目的全面建设运行。如葛洲坝、三峡等大规模工程,在施工前,都花费了足够的时间精力开展地质勘测工作,并对地质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就是源于这些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然而,这些规范操作的大规模工程只是少数。在建国以来,我国不断建设了很多水电项目,却因经验不足,在施工前期缺乏必要的地质勘察,对地质环节缺乏充分掌握,还有的边设计边施工,导致了很多问题水库的出现。病险水库通常是小规模的土石坝工程,坝体和坝基病害是其中常见问题,根源不仅是施工质量,还有施工前期缺乏全面的地质勘测,或者是盲目施工导致的。通过实践显示,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就一定要全面进行地质勘测环节,在施工前,认真仔细的勘测,对建筑区域的地质环境开展全面分析。唯有准确把握项目工程的地质情况,才能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确保质量合格。若是对地质勘测认识不足,对地质环节不熟悉时就盲目开工建设,就会导致严重后果,要么会引起进度延误,调整设计方案,徒增经费,要么就是给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后果,项目工程报废。 三、工程地质勘查期间面临的问题 1.地质勘查的质量问题 在开展地质勘测期间,存在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类: ①项目概念模糊,勘探关键点不清晰,一概而全,方法不合理,技术传统; ②在开展地质探究期间采取的理论知识、计算公式都与具体情况不符,其满足要求的物理性质模糊不全; ③地质文件中缺乏掌握基本的地质特点。我们发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 ①划分不合理或者论证不到位,出现显著缺陷甚至是学术性误差; ②部分地质文件缺乏科学定论,或者是缺乏必要的地质勘察探究,就盲目定论,很不严谨。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各项目环节审查难以一次合格,会阻碍开发时机;或者即使进行必要的审查,却给施工操作埋下安全隐患,使得危险指数极大。 2.勘测周期不科学 从深入场地进行地质勘查到地质文件的整理上交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这是很明确的流程,然而很多项目却缺乏最基本的前期投入。通常问题有: ①若是确定了项目内容,就马上要见到地质报告; ②上交了可研文件,立即就要收初设报告。这种情况通常是地方性项目,通常国家性大规模项目发生这种情况较少见。缺乏必要的勘测时间引起的情况是很复杂的,因地质环境不明确,会引起投资不科学、不合理,施工后要调整设计方案等。更严重的是埋下安全隐患,后期会导致更严重的工程事故。 3.勘测设计期间的问题 一些地质勘查部门只重视枢纽,而忽略渠系建设。通常问题有:仅仅对枢纽实施钻探、平峒、坑槽探等操作,对渠系设施缺乏必要的探测,只是简单的钻探,并无其他,这些问题在地方性项目中发生过。因渠系设施缺乏足够的地质勘测,就会在后期操作时引起投资不符合实际需求,甚至停工来静候解决措施;因投资不到位使得项目粗制滥造,隐患问题颇多,或许在后期施工中会导致更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安全问题。 四、改善水利水电项目地质问题的建议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建筑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初探摘要:论文结合南宁市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对研究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段稳定性较好,没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条件优良。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combination of nanning city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ial school regional ge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 to study in the area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ctions have better stability without adverse geologic phenomena, excellent, site condition. key words: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引言 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工程建设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各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范围、工程特性;查明埋藏河道、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环境工程地质学介绍 胡经国 作者说明 该文发表于1985年3月出版的《重庆水利》总第8期。该刊由重庆市水利学会和重庆市水利电力科技情报网编辑、出版。当时该刊不定期出版,内部发行。 该文是作者于1978年10月来重庆市水利电力学校任教以来,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该文在1985年9月召开的重庆市水利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被列为交流论文,并被评为表扬论文。 下面是正文 一、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逐步形成 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地质营力。这种地质营力正在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强度改变着岩石圈表部——地质环境,造成不少区域性或地段性的地质灾害。例如,由于工业发展而引起的农业地区土地退化和污染,由于人类砍伐和耕种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由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引起的水库区淤积、塌岸、浸没等。各种地质灾害反过来又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强度,现在已不亚于自然地质营力。例如,全世界铁路、公路路基石料的用量,可以与全球近代河流堆积物的数量相比较。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壳中提取的矿产约为1000亿吨,平均每人25吨。规模如此巨大的石料、矿产开发活动,必然使地质环境

产生深刻的变化。 同时,自然环境中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岩石圈的变化,必然引起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变化,从而造成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如果不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不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不是合理地规划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控制其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那么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国民经济规划地区地质环境的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程地质研究,日益引起国际上的普遍重视。这正是环境工程地质学赖以开始逐步形成的强大动力。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传统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同时又是工程地质学与环境科学或环境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就是说,它是在工程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基础上,当然主要是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形成的。 工程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在70年代初,国际上环境保护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比较偏重于大气圈和水圈的问题,但很快就涉及到岩石圈。并且,从1970~1981年,相继出版了几本环境地质学专著。 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工程地质协会全体会议,提出了进行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的任务。1982年,在新德里召开的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列出了“环境评价和开发的工程地质研究”这一专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出现了一批实例性和方法性的论文。可以认为,这次大会是环境工程地质学开始逐步形成的起点。 我国的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起步较晚。1982年,全国环境工程地质专题学术座谈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会议着重讨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概念和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当前的研究重点,并交流了已有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1984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收到了与环境评价和开发有关的文章达119篇。这表明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环境地质问题

一、当前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⒈地面沉降 我国地面沉降最早发现于沿海工业城市,首先是上海,其次是天津,后来又陆续报导浙江省的嘉兴、宁波、杭州等地也发生地面沉降。究其原因是由于松散介质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孔隙水压力降低,导致土层固结。另外,由于基础处理不当,引起地面均匀沉降或大幅度沉降的事例也不少见。杭州武林门附近一幢4层楼房由于楼房一角有暗河,为淤泥及人工土地基,部分桩基础的软弱持力层明显压缩,致使建成不久就开裂。 ⒉地表塌陷 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区,由于过量开采浅埋溶洞水或排水疏干溶洞水所致。杭州玉泉前山某疗养院深井,因过量开采地下石灰岩溶洞水,引起地表严重塌陷,使周围6幢大楼严重开裂,并波及到200m远的地方。 ⒊滑坡 早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工程勘察就注意到大坝左岸坝头的千里岗砂岩层面裂隙与顺坡节理和一条逆断层三者相互切割,形成一个不稳定的岩体结构面,加之粘土充填,很可能形成滑坡,施工时证实了这一情况,由于预先采取了有效措施,故未造成损失。温州瓯江沿岸,以及三门健跳码头,舟山部分码头,杭州至长兴铁路等,在工程建设

中都遇到过这类问题。 二、工程建设中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防治意见 ⒈应高度重视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 重视对工程建设范围内场地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特别是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地、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干线、地下铁路等,认真调查了解该地区是否发生过或今后有可能发生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滑坡、崩塌、水土严重流失、砂土震动后引起液化,以及水库蓄水时是否可能引起诱发地震等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或针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预防或治理的意见,供规划和建设部门决策参考。 ⒉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严格管理地下水的开采,开采量与天然补给量的大致平衡,并对开采地下水源地的补给量进行水量均衡分析,做到计划开采。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利用人工回灌的方式将低温水灌入含水层,冬灌夏用。由于灌入的低温水与原含水层中的水存在温差而产生热交换,灌入的低温水使含水层变成一个“冷库”。夏季将水从“冷库”中抽出,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杭州第二棉纺厂每年冬季回灌110万m3低温水,夏季抽用,每年可获得冷量335~394亿kJ,仅节能一项可省10万元,而且还防止了地面沉降。在石灰岩溶洞区开采岩溶水,也要严格限

环境地质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 环境地质学就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就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与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 就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务: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全球变化的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各章) 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三、四、五、六章) 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八章) 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七章) 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七章) 医学环境地质研究(九章) 生态环境地质研究(各章) 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的应用研究 ?研究方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地球化学法系统分析法环境地质制图方法 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环境地质评价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二、环境地质作用人类-地质环境系统中的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作用的基础概念内容。 ?1、如何理解地质环境概念?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与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与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与人类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场所,它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条件的客观实体。 ?与其它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及宇宙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地质作用)?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的容量:可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与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 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 因为开挖和建筑对地层的扰动,一些水池漏水,会诱发地壳不稳定,甚至带来地震危害。经过研究,通常一个较为大型的地震出现需要下列三项条件的同时存在:第一,岩体不完整,并没有适当进行处理;第二,地质本身倾向于将压力中和,集中下陷等。第三,存水造成的水压达到一定数值。 由于水库的建设而带来地震的问题时有发生,但是程度都较轻。通常来说,水库选择的地方不处于断层地带,仅仅是水压力存在的地方,不大可能造成地震,但,出现地震则是危害性极大的,在我国先进所有的将近两万个水库当中,坝高超过15米者出现地震问题的有13个。 1.2 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水利建设将会带来下游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下游干枯以及水流路线,并产生间接的植物和建筑的影响,比如:第一,大坝将洪水期间的过多流量截存起来,对于非丰沛季节也进行节流,所以下游因为失去水源而枯竭或水量减少。带来的间接问题有很多。第二,处于下游方位的水池,湖泊等因此无水可存。第三,地下水也会因此减少;第四,河流本身具有的压力减小,而下游海水的压力相对增加,而倒流。第五,水有净化环境的功能,下游环境因此质量变差。第六,以水作为动力能源的机构,对于水的节流利用可能引起水位下降,之后行船,农业灌溉以及养鱼业将缺少可利用的水源。第七,水源缺乏到一定程度后,水体缺乏流动,质量也将下降,产生臭水沟等。第八,河流冲刷过的地带土壤肥沃。而没有冲刷的地方土壤渐渐贫瘠,不能应用于种植。 由此看来,水利水电建设对于各方用水的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应当注意调控各方利益。 1.3 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通常说来,降水和空气湿度都是受到当地水的状态所影响的。所以,一旦修筑的水库,尤其是型号较大,规模较大的,将会对水的存在方式和布局产生较大影响。从前较为干旱的地方可能因此变得湿润,而从前肥沃潮湿的地方可能降水减少。在降水,温度,空气流动,以及天气变化幅度等都产生变化,另外,如果水体中含有有毒物质,也将反应在天气中。 1.4 水利水电工程与鱼类、生物物种问题①对鱼类的影响:水体内存有的细小的,供给鱼食用的生物变少,鱼所适应的水温产生变化,轻者鱼的生产和生活周期被打乱,重者直接不适应而死亡,下泄导致饵料的投放状况变化,鱼的产量有变化,水库进行泄洪作业的时候水体内部的空气含量也将改变,鱼容易患病。②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存水必然导致不适宜在水中生长的动植物迁移或死亡,同时,缺水之地的植物也是如此,此外还有土壤的盐碱化问题,导致环境大范围发生变化。 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 D2008-03 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年10月

目 次 前言..............................................................................................................................................................III 引言..............................................................................................................................................................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 目的 (2) 4.2 任务 (2) 4.3 基本要求 (2) 5 设计书编写与审批 (2) 5.1 设计书编写 (2) 5.2 设计书审批 (3) 6 调查内容 (3) 6.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3) 6.2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调查 (4) 6.3 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调查 (8) 7 调查方法 (9) 7.1 一般要求 (9) 7.2 资料搜集与整理 (9) 7.3 遥感调查 (9) 7.4 野外调查 (9) 7.5 地球物理勘查 (10) 7.6 槽探和浅井 (10) 7.7 钻探 (10) 7.8 样品采集与测试 (11) 8 地质环境评价 (11) 8.1 地下水环境评价 (11) 8.2 土壤污染评价 (12) 8.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12) 8.4 特殊类土评价 (13) 8.5 垃圾处置场适宜性评价 (13) 8.6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效应评价 (13) 8.7 地质资源评价 (13) 8.8 建设用地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14) 9 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影响评估 (15) 9.1 评估内容 (15) 9.2 评估方法 (15) 10 图件编制 (15)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 工程地质学: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就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就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与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就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与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 (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与地下建筑工程兴建与运行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与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与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与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与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与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 1、概念: 地壳运动:主要就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与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 1、概念: 矿物:就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就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与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就是在地表与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与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工作质量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工程方案的落实非常重要,而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并未减少,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地质问题的发生,轻则使工程的工期有所延误,重则造成工程失事,影响着人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为此,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的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通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才能真正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的良好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地质勘察;工程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改善作用,而工程问题的出现则是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效益改善的重大问题,其中,除了施工问题造成的危害较大外,地质问题产生的危害同样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着重大影响。为此,必须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从而通过地质勘察工作的加强,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 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性 小浪底、葛州坝、三峡均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而在工程建设前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投入非常的大,影响着人们对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和认识,正由于前期地质工作的充分实施,后续的工程建设才能更为顺利。然而,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并不多,至2006年时,水库的数量达85874座,总库容为5974亿 m3。我国在大批水利水电工程修建的开始阶段中,前期勘察工作并不熟练,地质情况的掌握也不充分,使水库的建设存在大量的隐患。当前,我国病险水库占总量的43%,而中小型水库所占数量最多。其中,坝基病害、坝体病害是主要的两种病险类型,除了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外,前期勘察工作的缺失造成的危害更为重大。 工程实践证明,修建建筑物之前投入足够的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措施,只有工程地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时,工程的建设也就更为顺利。如果在工程建设之初,地质工作的实施得不到重视,就无法清楚地了解地质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的进行施工,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会延误工期、增加投资,也会使建筑物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例如,葛州坝工程的基础施工反复实施,而1961年3月柘溪水库塘岩光滑坡失事带来的危害非常严重。近几年来,随着水电开发权的不断开放,进入水电开发市场的经济体也产生了较大差异,为了提升效益、节约成本,将勘察工作的时间缩短,且在勘察设计合同的洽谈过程中,以设计周期缩短的方式来控制经费的投入,都给勘探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此一来,地质条件及相关的地质问题都无法全面的得到掌握,直至发生滑坡、开裂等问题时,才开始重新勘察,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正是对地质问题的不重视,使地质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的限制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1998年大洪水造成的危害使人们认识到了勘察工作的重要性,但具体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地质人员、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最大程度的促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有效建设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