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

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

?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

HCO3- 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

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

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 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 7.7。

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 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

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

在pH 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

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

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 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

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 <4.40 kPa(33 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

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 >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PaCO2为血气分析仪的实测值。

5.二氧化碳含量(T-CO2,ctCO2)

二氧化碳含量是指末接触空气的全血(或血浆)在37℃~38℃条件下,经酸化后放出的CO2总量。包括HCO3-和物理溶解的CO2。

其正常值为:23~27 mmol/l。

6.[HCO3-](实际碳酸氢盐,AB)

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HCO3-]含量。正常值:21.4~27.3mmol/L。均值为24mmol /L。

[HCO3-]受代谢因素影响,也受呼吸因素的影响。AB>SB(标准碳酸氢根),提示有二氧化碳蓄积,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提示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为呼吸性碱中毒;AB与SB值均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则有代谢性碱中毒。

[HCO3-]降低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也可以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HCO3-]升高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发应,也可以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

7.(标准碳酸氢根 SB)

S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T 37℃,SaO2 100%,PCO2 5.3 2kPa(40mmHg)的标准条件下测得的HCO3-含量。

SB是排除呼吸影响的HCO3-含量。但是体外测得的SB值不能完全代表体内状况,亦不能测出红细胞内的缓冲作用,所以不能反映出全部非呼吸性酸碱失衡的程度。正常值:21.5~26.9mmol/L,平均值:24mmol/L。

[HCO3-]=SB,两者均正常提示酸碱平衡;

[HCO3-]>SB,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HCO3-]<SB,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HCO3-]=SB,均低于正常值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

[HCO3-]=SB,均大于正常值提示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期。

8.BB(缓冲碱)及NBB(正常缓冲碱)。

正常值为45~55mmol/L。BB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BB<45mmol/L,提示代谢性酸中毒;BB>55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BB系指血液中具有一切缓冲作用的碱(负离子)的总和,即在生理的pH情况下,能与H+结合的碱的总量,包括红细胞内和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其主要组成为HCO3-、血红蛋白、蛋白质及磷酸等,正常值为45~55mmol/L。

NBB系指在T为37℃,SaO2为100%,pH为7.4,PCO2为40mmHg的标准条件下所测的缓冲碱。

在正常状态下,NBB与BB相等。BB>NBB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B<NBB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9.BE(剩余碱)

BE指在T 37℃,PCO2 40mmHg,SaO2 100%的标准条件下,血浆或全血的pH滴定至7.4时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BE表示血浆的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需要用酸时,BE为正值;需要用碱时,BE为负值。BE排除了呼吸因素,是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正值增加一般提示为代谢性碱中毒,负值增加为代谢性酸中毒。但是在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BE可以为负值。正常值为±3mmol/L,平均值为0。

BE可分为BEb和BEecf两种。BEb指全血的BE,即实际测得的BE,它反映全血的剩余碱。BEecf指组织间液的剩余碱,又称为标准的剩余碱(SBE),它是经过纠正的BE。因组织间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而且血液Hb发生变化时,对BEecf的影响小。因而使用BEecf更理想。

10.Pa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指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产生的压力。动脉血中仅2%的氧是物理溶解的氧,其余的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正常值为12.6 kPa~13.3 kPa(95~100 mmHg)。

PaO2为血气分析仪的实测值。

PaO2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在成年人随年龄增加而递减。预计值公式:

PaO2=93.94-0.147×A;(国内)

PaO2=100.1-0.232×A (Cecll textboox of Med)。

PaO2 <10.64kPa(80mmHg)为轻度低氧血症;PaO2 <8kPa(60mmHg)为中度低氧血症;PaO2 <5.32kPa (40mmHg)为重度低氧血症。

11.Sa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指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含量与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氧容量之比。即SaO2=(血氧含量-物理溶解的氧)÷血氧含量×100

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为90~100%。

SaO2 的高低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与量,PaO2的值和氧解离曲线的特点。

12.血氧含量(CaO2,ctO2)

血氧含量是指动脉血内化学结合的氧量与物理溶解的氧量之和。正常值为15~23ml/dl,均值为20 ml/dl。

CaO2减少见于三种情况:①没有足够的O2与Hb结合(SaO2降低);②没有足够的Hb与O2结合(贫血);

③两种情况都有。

13.P50(半饱和氧分压)

P50是指在T37℃,pH7.4,PCO2 40mmHg,BE为0,SaO2 在50%时的PaO2。它反映血液转运氧的能力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正常人的P50为26.6mmHg。

大于正常值说明氧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合力下降,O2 易于释放,有利于组织摄氧。虽SaO2 偏低,组织细胞仍可无明显缺氧。

P50小于正常值时说明氧解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合力加强,O2 不易释放。即使SaO2 较高,但组织缺氧难以改善。

pH下降,体温升高,PCO2和2,3-DPF(2,3-磷酸甘油脂)增加时,P50增高。反之,P50减少。

14.PA-aO2(肺泡动脉氧压差;A-a DO2)

PA-aO2是肺泡内氧分压与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值。由PIO2(吸入气氧分压)、PaCO2、PaO2和R(呼吸商)计算得出。是判断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

PA-aO2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呼吸空气时,正常值为5~15mmHg,60岁以下不应超过25mmHg,60~70岁不应超过28mmHg,71~80岁以下不应超过32 mmHg。吸纯氧时为10~60mmHg,至多不超过100mmHg。

在一般情况下,PA-aO2由三个因素决定:⑴弥散的压力梯度;但只要PAO2不低于60mmHg,即使肺泡膜增厚,纤维化也不造成弥散障碍。⑵通气血流比值;⑶肺内外解剖分流。

15.氧合指数(PaO2/FiO2)

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为氧合状况的指标。

ALI(急性肺损伤)时PaO2/FiO2≤300mmHg(1mmHg=0.133kPa);ARDS时PaO2/FiO2≤200mmHg。

16.呼吸指数(A-aDO2/ PaO2)

呼吸指数=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氧合状况的指标。

A-aDO2/PaO2的参照范围为0.1~0.37,>1表明氧合功能明显减退,>2常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17.肺泡氧分压(PAO2)

肺泡气氧分压是指肺泡中氧的分压,肺泡氧分压因含有7%的水蒸气和5%的CO2,而小于低于吸入气的氧分压(PIO2),其下降数值与肺泡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呼吸商(R)有关。正常值约为109mmHg(14.58kPa)。

18. AG(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AG是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2.07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3) 1.1 什么是血气分析? (3) 1.2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3) 1.3 常见参数 (3)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4) 2.1 准备 (4)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4) 2.1.2 患者的体温 (4) 2.1.3 药物影响 (5) 2.1.4 吸氧浓度的影响 (5) 2.1.5 抗凝 (5) 2.2 采样 (6) 2.2.1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6) 2.2.2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7) 2.2.3 混匀 (7) 2.3 储存与运输 (7) 2.3.1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7) 2.3.2 样本保存 (7) 2.3.3 溶血的影响 (8) 2.4 上机操作 (8) 2.4.1 上机前阶段 (8)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9) 3.1 pH和H+ (9) ---二氧化碳分压 (9) 3.2 pCO 2 ---氧分压 (9) 3.3 pO 2 3.4 电解质浓度 (9) 3.4.1 cNa+---钠离子浓度 (9) 3.4.2 cK+---血钾离子浓度 (10)

3.4.3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10) 3.4.4 cCa+---血钙离子浓度 (10) 3.5 cLac---血乳酸浓度 (10) 3.6 cGlu---葡萄糖浓度 (10) 3.7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0) 3.8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10) 3.9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11) 3.10 cBase(B)---全血碱剩余 (11) 3.11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11) 3.12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11) 3.13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11) 3.14 PO2(A)---肺泡氧分压 (11) 3.15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1) 3.16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11) 3.17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1) 3.18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12) 3.19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12) 3.20 ctO2(B)---血氧含量 (12) 3.21 BO2---血氧容量 (12) 3.22 DO2---氧输送量 (12) 3.23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12) 3.24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12) 3.25 RI---呼吸指数 (12) 3.26 VO2---氧耗量 (12) 3.27 氧和参数 Oximetry (13) 3.27.1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2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3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4) 3.27.4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14) 3.27.5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14)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就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与HCO3之与,在体内受呼吸与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与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就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就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与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她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及酸碱分析 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人血处于恒定得弱碱性状态,pH值<7、35表示酸血症,pH值>7、45表示碱血症, 可由代谢性与呼吸性疾病引起、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无呼吸影响得酸碱度(pHNR)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pH大于或小于pHNR,说明有呼吸因素影响pH。 动脉血氧分压(Pa02) 【参考值】初生儿8.0~12.0kPa(60~90mmHg) 成人10、6~13.3kPa(80~100mmHg)(血气酸碱分析仪) 换算系数:kPa×7。5=mmHg,mmHg×0.133=kPa 【临床意义】 1.Pa02就是指溶解在血中得氧所产生得张力、氧分压降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2.Pa02<7。98kPa(60mmHg)为缺氧;Paq〈6.65kPa(50mmHg)为呼吸衰竭, 严重影响生理及代谢功能;Pa02〈3、9kPa(30mmHg)将危及生命。动脉血氧饱与度(Sat02) 【参考值】0.92~0.99(92%~99%)(血气酸碱分析仪)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 高碳酸血症。 (2) pCO2<4.65kPa(35mmHg)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也称为低 碳酸血症。 (3) 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动脉血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的平 均值,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 3、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临床意义:AB代表病人血浆中实际碳酸氢根浓度;SB代表病人在标准 状态下的碳酸氢根浓度,即表示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AB与SB的数值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 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7.7。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在pH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 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血气分析指标解读

认识血气分析指标 1. 氧合指标 包括: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 氧分压(PaO2):指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90~100 mmHg。PaO2 正常值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预计PaO2 值(mmHg)=100 - 0.33×年龄(岁)±5,也就是说,对于80 岁的老年人来说,氧分压68 mmHg 也可能是正常的。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表示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正常人动脉SaO2为95%~98%,如低于90% 可确定有低氧血症存在。 氧合指数(PaO2/FiO2):即氧分压/吸氧浓度,是反映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在血气分析报告单上,此项指标需要结合氧分压的数值和实际吸氧浓度来人为计算,氧合指数≥400 为正常。如果PaO2下降,而加大吸氧浓度虽然可以提高PaO2,但计算氧合指数仍小于300 ,提示有急性肺损伤。 正常情况下吸入空气,吸氧浓度为21%(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正常氧分压最低为9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90/0.21 = 429; 氧分压为60 mmHg 时氧合指数为60/0.21 = 286,PaO2 <60 mmHg 提示有呼吸衰竭。 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或鼻导管吸氧的病人,血气分析报告单上会出现PaO2 >100 mmHg 的情况,此时计算吸氧浓度的公式为(21 + 4 ×氧流量)/100。 例如,测得PaO2为130 mmHg,吸氧流量若为3 L/min,则氧浓度为(21+4*3)/100 = 33%,从而计算得到氧合指数为130/0.33 = 393,提示在当前呼吸机参数或吸氧情况下,患者呼吸功能可。 2. 二氧化碳指标 二氧化碳分压(PaCO2):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35~45 mmHg,平均值为40 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 mmHg(用来判断是不是错采了静脉血)。 PaCO2<35 mmHg :低碳酸血症, PaCO2>45 mmHg :高碳酸血症; PaCO2>50 mmHg :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3. 酸碱指标 包括:酸碱度(PH 值)、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 酸碱度(PH 值):正常范围7.35~7.45。PH ≤7.35 为酸中毒,PH ≥7.45 为碱中毒。人体可生存的极限PH 为6.8~7.8。当机体存在严重碱中毒(pH >7.65)时,病死率高达85% 以上;酸血症对机体危害的pH 是在7.20 以下,也就是说,机体耐酸不耐碱。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机体强大的代偿能力,PH 即便正常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需要进一步判断。 剩余碱(BE):正常范围0±3 mmol/L。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更是排除了呼吸因素的一个指标。顾名思义,BE 正值越大,表示存在代碱,反之,BE 负值负的越多,表示存在代酸。 碳酸氢根(HCO3-):包括理论碳酸氢根(SB)和实际碳酸氢根(AB)。正常值22~27 mmol/L,平均24 mmol/L。SB 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其数值的增减反映体内的HCO3- 的贮存量,以此表明代谢成分的增减。代酸时SB 降低,代碱时SB 升高。AB 是实际条件下测得血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结果升高意义: (血液酸碱度):pH >为碱血症。pH 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二氧化碳分压):PCO 2超出参考区间称高碳酸血症。>55mmHg 有抑制呼吸中枢的危险, 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的主要指标。增高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由于肺通气量减少,常造成呼吸性酸中毒。 (氧分压):结果升高:无。 (氧饱和度):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含量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当PO 2增加时,SO 2也相应增加。 (剩余碱):正常人BE 值在0附近波动。BE 正值增加时,常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E 负值增加时,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缓冲碱):BB 增高常见于代谢性碱中毒。 ˉ(实际碳酸氢根):指人体血浆中实际的CHCO 3ˉ含量,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 指标,也受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 ˉst (标准碳酸氢根): CHCO 3ˉ与CHCO 3ˉst 两个指标联合分析,更有参考价值。两者正常为酸碱平衡正常。两 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失代偿,CHCO 3ˉ>CHCO 3ˉst 为呼吸性酸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血液中COHb 大于2%时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达5%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着增加。达10%时,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则没有这种代偿能力,因而导致心肌缺氧、损伤。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为%时就可缩短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时间。同时,血中COHb 浓度也是大气污染或室内污染生物材料监测的重要指标。 (二氯化碳总量):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阴离子间隙):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结果降低意义: (血液酸碱度):pH <为酸血症。 (二氧化碳分压):PCO 2低于参考区间称低碳酸血症。降低常见于哮喘,代谢性酸中毒所 致通气过度产生的呼吸性碱中毒。 (氧分压):PO 2是机体缺氧的敏感指标。PO2低于55mmHg 即表示有呼吸衰竭,低于30mmHg 可有生命危险。氧分压降低见于各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 (氧饱和度):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含量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主要取决于动脉氧分压,当PO 2降低时,SO 2也随之降低。 (剩余碱):结果降低:无。 (缓冲碱):BB 减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若此时AB (实际碳酸氢盐)正常,有可能为贫血或血浆蛋白低下。 ˉ(实际碳酸氢根):指人体血浆中实际的CHCO 3ˉ含量,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 指标,也受呼吸因素改变的影响。 ˉst (标准碳酸氢根):CHCO 3ˉ与CHCO 3ˉst 两个指标联合分析,更有参考价值。两者正 常为酸碱平衡正常。两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 CHCO 3ˉ<CHCO 3ˉst 为呼吸性碱 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结果降低:无。 (二氯化碳总量):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 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项目名称]血液酸碱度[pH] 这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CO3-/H2C03),正常人此缓冲系统比值为24/1.2(即20/1)。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是决定血液pH值的主要因素。两者任何一方改变均能影响pH值。而且互相间可进行代偿性增高或减低。如二者同时按比例增高或减低,血液pH可维持不变。因此,pH值改变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参考范围] 动脉血:7.35~7.45,均值7.40。极限值为pH 6.8~7.8。 [H+]:35.5~44.7nmol/L。极限值为15.8~158nmol/L。 静脉血:7.32—7.42,均值7.37 [H+]:38.0~47.8nmol/L。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 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和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各种疾病都可能出现。 1) pH值正常: ①正常人。 ②存在轻度酸碱平衡紊乱,但机体可以自动调节到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代偿型 酸、碱中毒。 ③存在强度相等的酸中毒和碱中毒,作用互相抵消,pH值表现正常。2)pH值升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碱中毒。 3)pH值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酸中毒。 [项目名称]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这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0kPa(35~45mmHg),极限值<1.33kPa(10mmHg)和>17.29kPa(130mmHg)。 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5.30—7.30kPa(45~55mmHg)。[临床意义] ⑴病理性增高: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Hg,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

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血气及酸碱分析 血液酸碱度(pH)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人血处于恒定的弱碱性状态,pH值<7.35表示酸血症,pH值>7.45表示碱血症, 可由代谢性和呼吸性疾病引起。pH正常并不能排除酸碱失衡。 无呼吸影响的酸碱度(pHNR) 【参考值】7.35~7.45(血气酸碱分析仪) 【临床意义】pH大于或小于pHNR,说明有呼吸因素影响pH。 动脉血氧分压(Pa02) 【参考值】初生儿8.0~12.0kPa(60~90mmHg) 成人10.6~13.3kPa(80~100mmHg) (血气酸碱分析仪) 换算系数:kPa×7.5=mmHg,mmHg×0.133=kPa 【临床意义】 1.Pa02是指溶解在血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氧分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二、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四、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五、缓冲碱 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 【正常参考值】 45 ~ 55 mmol/L 六、剩余碱与碱不足 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

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o呼吸性酸中毒 o代谢性酸中毒 o呼吸性碱中毒 o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 ?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 ?对于慢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持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 控制血液的pH 值 血液的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pH 值维持在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CO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CO2和HCO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CO2分压(pCO2) 进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HCO3-的浓度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 pH 值和 pCO 2。 HCO 3 - 的浓度可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 HCO 3 - 的浓度与 pCO 2 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pH = pK (6.1) + log HCO 3 - 0.03 x pCO 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pH ~ HCO 3 - pCO 2 定义 酸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35 时,称为酸血症。 碱血症 当血液的 pH 值 >7.45 时,称为碱血症。 酸中毒 ? 这是一个使酸性物质在体内蓄积的过程 ? 但并不一定导致 pH 值异常 ? 从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中可以看出,HCO 3 - 浓度的降低或 pCO 2 的升高 均可以诱发酸中毒: pH ~ HCO 3 - pCO 2 ? 当两种情况只发生一种时,可以导致酸血症 ? 如果在酸中毒的同时发生碱中毒,那么最后的 pH 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正常值 碱中毒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就是对血液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氧分压(PO2)等相关指标 进行测定,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就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与缺氧程度等的检验手段。 [项目名称]血液酸碱度[pH] 这就是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最直接的指标。血液pH的维持主要取决于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CO3-/H2C03),正常人此缓冲系统比值为24/1、2(即20/1)。碳酸氢盐与碳酸的比值就是决定血液pH值的主要因素。两者任何一方改变均能影响pH值。而且互相间可进行代偿性增高或减低。如二者同时按比例增高或减低,血液pH可维持不变。因此,pH值改变不能鉴别就是呼吸性还就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参考范围] 动脉血:7.35~7.45,均值7.40。极限值为pH 6、8~7、8。 [H+]:35、5~44、7nmol/L。极限值为15、8~158nmol/L。 静脉血:7.32—7.42,均值7.37 [H+]:38、0~47、8nmol/L。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液的酸碱度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动范围很小,当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过 多,超出机体调节能力,或者肺与肾功能障碍使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降低,均可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就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各种疾病都可能出现。 1) pH值正常: ①正常人。 ②存在轻度酸碱平衡紊乱,但机体可以自动调节到正常水平,临床上称为代偿型 酸、碱中毒。 ③存在强度相等的酸中毒与碱中毒,作用互相抵消,pH值表现正常。 2)pH值升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碱中毒。 3)pH值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型酸中毒。 [项目名称]血液二氧化碳分压[PCO2]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气体所产生的压力。这就是判断呼吸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67~6.00kPa(35~45mmHg),极限值<1、33kPa(10mmHg)与>17、29kPa(130mmHg)。 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5.30—7.30kPa(45~55mmHg)。 [临床意义] ⑴病理性增高: ①呼吸性酸中毒时,肺通气不足,致二氧化碳储留。 ②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期,由于体内碱性物质囤积过多,使机体代偿性肺通气减慢,二氧化碳储留。 ⑵病理性降低: ①呼吸性碱中毒时,肺通气过度,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

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 1、酸碱度(pH) 参考值~。<为酸血症,>属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 参考值~(35~45mmHg)乘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 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 参考值~(80~10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动脉血氧含量O2ct 参考值18~21ml/dl,平均19ml/dl。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 6、氧饱和度(SatO2) 参考值。95℅~98℅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 b占Hb的百分比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 7、实际碳酸氢根(AB) 参考值~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

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AB>SB AB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8 种血气分析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 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 ?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 HCO3- 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 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 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 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 7.7。 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 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各种指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参数有很多,以下将常用的血气分析基本参数、参考正常值范围 与临床意义加以简要介绍: 1、酸碱度pH及氢离子活度[H+] 血液pH代表血液的酸碱度,就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g[H+]。正常人动脉血的pH的参考值范围就是7、35~7、45,平均7、4。pH大于7、45为碱血症。血pH的相对恒定取决于HCO3-/H2CO3缓冲系统,此系统的比值为20:1,HCO3-或H2CO3的改变可影响pH,如两者按比例同时变化则pH不变。此值就是呼吸与代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原发因素与代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pH异常只能说明有酸血症或碱血症,单凭pH不能判断就是呼吸性或代谢性的,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平衡紊乱医学教育网整理。 2、二氧化碳总量(T-CO2) 二氧化碳总量就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的CO2的总与,包括HCO3-(95%)、少量物理溶解的CO2及极少量的其她形式的存在的CO2。在体内受呼吸与代谢两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就是代谢因素的影响。正常人动脉全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 0、考值范围就是24~32mmol/L,平均28mmol/L。T-CO2=[HCO3-]+PCO2 ×03mmol/L。

3、碳酸氢盐HCO3- 以结合形式存在的HCO3-就是体内含量较大的碱性离子对酸有较强的缓冲 能力,就是体内碱储的主要成分,在H-H方程中代表酸碱平衡的代谢性因子。其变化直接影响pH,就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主要参考依据,根据需要有两种可供选用指标: AB指血中HCO3-的真实含量。其变化易受呼吸因素(PCO2)影响。所以,与SB结合起来更有意义。 SB标准状态下的浓度,所谓标准状态就是指温度37℃,SaO2100%,PCO25、32kPa的条件下测出的HCO3-浓度。 参考值范围: AB:22~27mmol/L;SB:22~27mmol/L;儿童:略低。 一般认为:AB=SB=正常,判断为正常酸碱平衡状态 AB=SB正常,代碱未代偿; AB>SB,呼酸或代碱; 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