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序分析标准

服装工序分析标准
服装工序分析标准

IE工序分析标准

总论

工序分析表,是运用文字对整件服装制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一种细致描述,也即是实际生产的制作标准。表中的每道工序,都是由几个或一系列的制作单位(操作动作)的组合。在企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中,工序分析表已是实际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序分析表的主要作用

1)确定标准做法

2)确定标准时间

3)界定工序流程

4)实际工作分配

5)生产流程编排

6)生产成本预算

服装制作方法有较多的可变性,如同一部位的制作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或运用不同的机械及辅件;同一制作方法又可有不同的工序组合;相同的方法及组合也可有不同的操作顺序变化;另外,面料特性的不同,乃致一些人为操作习惯以及客房的不同要求等,任何一项因素的改变,都会导致工序内容及时间的变化。工厂内因由多人从事于工序分析,随时都易出现一些制作方法或语言表达上的不统一,因此确立工序分析、工序流程、语言表达等各项标准尤为重要。此次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尚需修改及完善,欢迎广大同事提出批评及改进意见。

一、裁床工序分析表

1、裁床工序分析表简介

裁床是一个综合性的前段生产部门,主要工作有查排料图、拉布、打编号、捆扎、粘衬、裁片检查、刀床切割、划片点位。完成从领取布料到提供车间直接生产之标准裁片的整个过程。裁床工作是实际生产的第一道流程,其工作重心是为工厂的生产中心—车间服务,因此一些工作方式及工作标准都需附合车间生产的实际需要。

《裁床工序分析表》,是根据车间生产需要,结合裁床工作特性而编写的裁床主要工作的作业标准。

《裁床工序分析表》的内容包括:裁片名称、裁片捆扎编号及方式、摆门面方式、刀床切割位置、裁片打编号、裁片检查、粘衬部位、划片修剪工序等各项裁床主要工作。

《裁床工序分析表》中的不少内容,都与《车间工序分析表》直接相关(如裁片名称的确定、捆扎编号、修剪部位等),票号表也就由IE 部工序分析员在制作《车间工序分析表》同时统一制定。

2、裁片的名称

服装部件裁片的多少因款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别,少至几片多至几十片乃至上百片。为方便工作沟通,明确识别区分裁,以及用于《车间工序分析表》操作方法的表述,不同的部件裁片,都需要有明确的名称。制定《裁床工序分析表》表时,首先必须给不同部件的裁片进行命名。

a)明确易懂;

b)在同款衣服中具唯一性,不易与其它裁片名称混淆;

c)用词简洁;

d)需附合命名的规律。

3、裁片的命名方式

A、惯用字(裁片附加名)

惯用字(裁片附加名),是裁片名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惯用字是根据裁片类型功能等进行归类而总结出的对某类部件的一些习惯的专用字,这些习惯用字在工序分析中有其特殊的含意,而与该字的原意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惯用附加名有:片、巾、贴、牌、掩、带、条、袢等。在裁片名称中部位加附加名即可组成一个部件的名称主要惯用字的定义。

片-----用于面积较大之主要裁片(如前片),或是主要裁片整体中分割出的另一部份较小裁片(如前侧片)。附加“片”,通常只用于前片、后

片及其分离的独立小裁片。

巾-----经过翻烫三边或两头,绱于一边前幅前中位,并利用急钮、钮扣、魔术贴、袢等,可将其重叠固定于另一前幅前中上,且可独立打开

之部件称之为“巾”。附加名“巾”通常只用于门巾、底巾等。

贴-----绱于其它大部件或主要材料上,起辅助作用之小裁片。如袋口贴、拉链贴、帽口贴、中腰贴、袖口贴、袖肘贴等。

牌-----经翻烫或折间,利用钮扣、魔术贴等辅件,可活动固定位置或调节部位大小,具扣搭功能,可立体打开之独立小部件。如袖牌、领牌、

脚牌等。

掩-----重叠车缝于较大部件上,具遮盖作用,并可立体打开之部件。如:水掩、领掩、袋掩等。

带-----经扣烫、翻烫、缉线等方式制作成的扁长形的小部件,可用扣袢或

束缚等方式,活动固定部件位置、调节部位大小。如:腰带、袖带

等。另有类似形状及功能的现成的物料也称为带。如织带等。

条-----条与带的形状较为近似,通常也会把带条连在一起。“条”字作为一个独立的附加名,是指扁长形状,经扣烫或直接车死于其它部件上

的裁片或物料。如:撞色条、荧光条、拼条等。

袢-----具挂、扣、牵连等作用之较窄小及较短的小带条。如:腰袢、袖袢、裤袢、领袢等。

B、裁片命名的方法

1)习惯名称

此类名称是因循俗成的习惯,为人们所共识的主要部件名称。如:领、袖、帽等。

2)以所在的部位或位置命名

此类命名,是在习惯名称的基础上,对车缝于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依其在整件服装中或是主要部件上所处的部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其位置通常用一些具方向性的字来形容,主要有前、后、左、右、上、下、内、外、面、底、里等字来表示。

主要部件上的附属部件命名方式=大部件名称+裁片的部位或位置

如:前片、前片上截、领里、领面等。

3)以裁片的形状大小或象形命名

一些特殊形状的裁片,以其形状来确定名较易得到明确的区分。其命名方式为:裁片形状+裁片附加名如:三角贴、半圆贴、凌形贴等;

另以象形方法命名,也较为通俗及直观易懂。如:风琴袋的袋墙等。

4)以裁片的作用和功能命名

一些具特殊作用或功能的裁片以此命名更为明确。如:商标托、挡风贴、汽眼垫布等。

裁片命名常会将几各方式混合或重复运用,如三角商标托(形状+功能)前中拉链贴(部位+功能)。些复杂款式的裁片命名,会采用从大部件逐步缩小,最后界定其名称的方式。如:前中截侧片、后中腰穿袢等。

5)裁片命名的选择方式

同一部位的裁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因此易导致名称上的不统一,其命名方式应以最为明确简洁为标准。具体方式尚需研究总结。

4、车间工序编号及裁片捆扎

车间工序编号是以主要加工工序为准,按加工工艺的先后顺序排定的流水号。可以单独加工的附件裁片可按工序分配标准分配在任一主序中。即流水号先排协助工序,然后是前片、后片、袖子、领子等。

5、裁片捆扎原理

将服装的裁片进行分别捆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车间可将各扎裁片分发到不同车位可同时进行各部件生产,以此缩短制作流程时间。裁片的合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合扎的裁片必须有趋势的缝合工序(如前片连前侧片,前后袖缝合等);

b)合扎的裁片不可有太多的独立操作工序(如前片上下截各有开袋或贴袋

等工序,所需的独立操作时间较长,裁片捆扎时就需将上下截独立扎开。)

c)发同一部件有不同的面料组成,为方便车间也可将裁片部件合扎(如门

巾撞色拼条)

d)如同一部件中有绣花或印花等,需在车间生产前进行特种机械的操作,

应将此绣花或印花片独立扎开。

e)一些独立的小组件裁片或捆扎在一起。如领全件,帽连帽贴等。

6、不同部件的书写顺序

一款服装中不同组件的工序编号次序需遵循以下规律:

?先面布后里布

?先重要后次要

?先上后下

?先大后小

?如同一款中有较多需分开捆扎的撞色布,则先书写完一种面料再写另一种。

?一些可不分码数或不分颜色的暗的小带条、袋布及纸衬等裁片都可不扎票号。

重要部位的裁片捆扎顺序如下:

前片、后片、袖、领……

7、裁片打编号

较重要的裁片都需打上编号,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同一件衣服中不同部件的裁片次序混乱而出现色差。

二、工序分析表

制作工序分析表需具备的必要条件:

a)完整的制单及生产相关的其它各项资料(如更改通知单、客户评语

等);

b)正确的开货样衣(样衣上需有“开货样”挂卡,如样衣无此挂卡,跟

单人员无特别说明,可不接受)

c)尺(用来量度一些部位的止口大小、明线宽度等相关规格)

1、详细了解制单内容

生产制造单(简称制单),是由生产部人员编订的各款重要生产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

a)布料成份、规格、型号、尺寸、用量等相关资料;

b)色、码分配表;

c)辅料的品种、规格、尺寸、用量等相关资料;

d)包装物料及包装方法等;

e)货期及数量配比;

2、详细阅读工艺指导书

工艺指导书是技术部门出据的技术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

a)规格表;

b)各部位制作要求;

c)车缝注意事项及客户评语(包括需在大货中更正的各项内容);

d)商标和洗水位置;

e)款式图等,其中有不少内容与车间生产直接相关,因此在进行工序分析前,

必须详细了解制单中各项相关内容并与样衣作对比。

3、了解样衣

工序分析必须以正确的开货样为标准(由跟单人员在样衣上打上开货样吊牌)。

样衣是进行工序分析的重要工具,工序分析中的制作标准,主要就是以经客户批复的正确样衣及工艺单资料为依据。因服装很多部位,在外观一致的条件下其制作方法仍有较多的可变性,这就需要IE分析人员有较丰富的技术经验及了解以往的制作标准。样衣的面里包括其内部都必须细看并了解其裁片份数

制作方式等。一些部位的操作,光看外表是很难确定其原本的制作方法的。

开货样是由技术部样衣室制作并经客户查验认可后的标准样衣。如:无特别要求,在工序分析时一般不可再另行更改影响外观的做法,但在实际中往往会遇到样衣中的某些部位或做法与制单资料不相应的情况,或是样衣某些工序方法不完善或不合理等情况。IE工序分析员必须通知组长与技术跟单取得联系,得到明确的答复并经过签核后,方可确定做法。

4、工序分析表的语言表达方式

工序分析是根据正确的样衣及工艺单资料,以实际生产最为方便、省时及品质稳定为原则,确定每款之具体制作标准,并用明确的语言将标准方法书写出来,以作为车间生产的准则。工序分析表的语言表达及为重要,必须简洁明确,让人一看就能明了该工序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一款服装的工序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乃至几百个,要使各工序的操作方法都显示明确,其语言表达方式必须具备相关的内容。

工序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

特种机械或辅件名称+操作术语+操作部位+车缝类别+量词+附助操作

例:双针+缉+袖拼缝+0.1~0.6cm线*2

机械名称中可省略单针(平机),如后面的各项内容能清楚显示用何种机械,则也可省略前面的特种机械名(如打袋口结4个、锁凤眼5个等)。

操作术语为工序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操作部位是工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份,省略部位就会在该工序独立的情况下,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

量词的运用,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省略,即以正常值,而在其出现与正常情况不一致时,才需要以量词注明。如原本为左右对应的部件,在一些特

殊款中却只有独立一边;或正常为一边的部件,一些特殊款中又出现为两边,只在与正常情况不一致或不确定部位时,才必须用量词加以注明。如:“合袖底缝*2”只写成“合袖底缝”;在一件衣服中通常只有出现一个的部位也可省略量词,如:绱门巾、绱领子等;通常在一件衣服中只有一个,而在一些款式中出现二个时则需注明量词。通常也会用方向性词语左右、大小、内外等来代替。如:内领、外领。

辅助操作是指在一个工序操作中,其主要操作外还有一些附带的操作,如:打剪口、划位、修剪等。工序书写时会用“连”、“及”、等关联词将不同操作进行连接。如:剪刀净袋盖做缝连翻、烫等。

在工序语言表达方式中,可对其它的各项内容进行省略,但必须具备操作术语及操作部位。如烫平袋盖明线、屈封门巾等。

服装检验标准

服装检验和测试标准 各部位尺寸公差表 单位:CM 部位:一般(+/-)测量、方法 胸围:1 夹下1"平度(周围计算) 腰围:1 夹下最细处平量(周围计算) 下摆:1 下摆处平度(周围计算) 衣长:1 后领窝中点量至下摆 袖长:1 肩顶点至袖口 夹直:0.5 夹圈直度 袖脾围:0.5 袖夹底至袖中线垂直度(周围计算) 袖口:0.5 袖口处平度(周围计算) 肩宽:1 左肩顶点至右肩顶点平度 领围:0.8 领窝一周 前胸宽:0.8 前幅两夹最细处平度 后背宽:0.8 后幅两夹最细处平度 腰围:1 扣好钮扣或裤钩平行裤头度,由裤头中间横度(周围计算)臀围:1 裤头摊平由浪上3"“V”度(周围计算) 脾围:1 摊平裤筒,浪底处横度(周围计算)

前浪连裤头:1 由浪底度上裤头顶端(度量部位自然平放) 后浪连裤头:1 由浪底度上裤头顶端(度量部位自然平放) 外长短:1长:0.5 短:裤平摊,由裤脚口边度至裤头顶端 内长短:0.5长:0.5 短:裤平摊,由脚口边度至浪底 脾位(围):1 浪底落地3"平度或者按照制单要求(周围计算含左右互差)脚口:0.8 裤脚口处平摊横度(含左右互差) 拉链长度:0.5 由拉链底封尾处度至拉链口封口处 钮牌:0.5 由钮牌口度至间线处 耳仔长及宽:0.5 由起点到耳仔顶及平度(含相互间互差) 袋口长:0.5 袋口处平摊两点平度(含左右互差) 袋口宽:0.2 袋口处平摊两点平度(含左右互差) 裤头高 0.3 裤头底到顶端点直度。 服装通用检验方法 1货物数量─ 检查产品数量是否达到查验要求; 2 唛头—核对唛头的颜色尺码尺寸 3 配比─ 检查物品配比是否与订单,唛头标注及所需要求一致; 4 摔箱─ 检查商品及包装是否适于运输保存;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验布│→│裁剪│→│印绣花│→│缝制│→│整烫│→│检验│→│包装│ (一)面辅料进厂检验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在裁剪工序中主要工艺要求如下:(1)拖料时点清数量,注意避开疵点。(2)对于不同批染色或

服装厂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服装(制衣)厂基本生产流程与检验标准 1.梭织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 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 梭织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1 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 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 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 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1.2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2.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1.2.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

服装检测标准

服装生产质量检测流程 一、外包装: 1.拆包时首先要注意内外的条码.款号.颜色.尺码是否一致,主唛与吊牌是否一致,吊牌上的品名,成分.颜色.尺码是否正确,外包装袋上如灰尘蛮多划受损严重的需要跟换包装袋. 二.整体面料外观.印绣花.烫钻 1.成品是否有色差.粗纱.倒顺光.布次.破损.印花是否均匀,漏底,漏印,烫钻是否牢固。 三.要注意细节 1.上衣.棉衣 衣服的领型是否平服,门襟是否有长短.平复,夹圈,领圈是否圆顺,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棉衣在检查的时候一定要用双手内外揉搓一下,看是否有跑毛的现象,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拉链不起浪,平服,钉扣是否牢固,整件衣服 3.裤子.

裤子腰头是否平服,松紧带是否均匀,裤袢长短一致.缝制是否牢固,裤子长短,脚口大小,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门襟是否平服,起拱,钉扣是否牢,整条裤子的线条明朗,整洁,无线头。 4.短裙子.连衣裙. 裙子腰头是否平服,松紧带是否均匀,裙袢长短一致.缝制是否牢固,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侧缝长短.底边圆顺、平服、隐形拉链是否外露,拉链头是否上到位,整条裙子的线条明朗,整洁,无线头。 5.皮衣

整件衣服色泽一致,无色差、色花,皮面光滑,粒面细致,要看整衣是否过薄,有无松面、起壳、皮青脱落等。皮衣的整体效果要薄厚、粗细、颜色搭配得当,主次要部位差别越小越好,拉链是否平服,钉扣是否牢固。 四、外观要求 1、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钮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止口丝路顺直、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特别要求除外)。 3、开叉顺直、无搅豁。 4、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隙对称。 8、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绊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 11、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提花织带、提花背带,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填充物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8CM,封口一致,牢固,整齐。 16、要求要对条纹、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 17.隐形拉链不能外露,拉链头要缝制到位。 五.鞋子验货流程: 1攀鞋时后跟的高度组合位的位置要一致; 2.内外腰的高低.大底的厚度.颜色.一定配对; 3.试穿鞋头翘度是否打脚; 4.外观缝位是否溢胶.胶水是否到位; 5.贴底腰正.不可有前踢后倒; 6.成品的包装是否按照要求,成分.数量清洁度腰好;

国家检测要求及分析方法

一、国家对VOCs监测环保政策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强调,急需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持久性有机污染(POPs)等重点领域的预防与应急、监测与预警系列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支持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环境应急与预警、采样及前处理等的先进环境科学仪器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并进行技术示范和验证,提升我国环境科学仪器的研制能力和水平,促进和带动我国环境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提高改善环境质量及环境应急与处置的科技支撑能力。 二、我国VOCs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目前国内外制定了部分VOCs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2.1我国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GB/T18883-2002)有5项VOCs 的标准(碳氢化合物4种,含氧化合物1种); 2.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GC16297-1996)有13种VOCs的标准(碳氢化合物4种,含氧化合物7种,卤代烃2种); 2.3我国地表水质量标准中(GB3838-2002)有VOCs28种(碳氢化合物6种,含氧化合物17种,卤代烃5种); 2.4美国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中有VOCs23种(苯系物5种,卤代烃18种)。 因此,水、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中都有对各类VOCs的限制。 三、VOCs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目标物

最近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四个VOCs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分别在2013年3月1日和7月1日执行。 3. 1 HJ 639-2012:水中55种VOCs的分析(碳氢化合物15种、卤代烃40种),吹扫捕集–GC/MS方法 3.2 HJ 642-2013:土壤和沉积物中36种VOCs分析方法(苯系物9种、卤代烃27种),顶空–GC/MS 方法 3.3 HJ 644-2013 环境空气中34种VOCs的分析(苯系物9种、卤代烃25种),吸附管–热解吸GC/MS方法 3.4 HJ 645-2013 环境空气中21种卤代烃的分析,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浸泡解吸/GC/ECD方法 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中的目标物有苯系物等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烃。 四、环境空气中广泛存在各类VOCs 环境空气中的VOCs来源广泛,不但有天然源、人为源的释放,还有光化学反应的二次生成来源。 大气与水、土壤等基质不同,流动性很大,大气中的污染物会漂移到很广、很远的区域。环境空气自动站VOCs的监测表明,无论在大城市、边远小城市、甚至远离城市的环境背景监测点,都能检测出80~100余种的各类VOCs。 环境空气中既然普遍存在各类VOCs,各类VOCs又具有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双重危害,我国相关的空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包含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图25614

服装制作工艺流程 1,原材料检查工艺 2,裁剪工艺 3,缝纫制作工艺 4,锁钉工艺 5,后整理工艺 以文字表达方式阐述制作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解剖,指出重点制作要领,以前后顺序逐一进行编写,归纳。 原材料检查工艺: (1)验色差——检查原辅料色泽级差归类。 (2)查疵点,查污渍——检查辅料的疵点,污渍等。 (3)分幅宽——原辅料门幅按宽窄归类。 (4)查纬斜——检查原料纬纱斜度。 (5)复米——复查每匹原辅料的长度。 (6)理化实验——测定原辅材料的伸缩率,耐热度,色牢度等。 裁剪工艺: (1)首先检查是否要熨烫原辅料褶皱印,因为褶皱容易放大缩小裁片。 (2)自然回缩,俗称醒料,把原辅料打开放松,自然通风收缩24小时。 (3)排料时必须按丝道线排版,排出用料定额。 (4)铺料——至关重要的是铺料人手法一致,松紧度适中,注意纱向,不要一次铺得太厚,容易出现上下层不准等现象,需挂针定位铺料的挂针尖要锋利,挂针 不宜过粗,对格对条的务必挂针,针定位时要在裁片线外0.2cm,针织面料铺 料时更应注重松紧度,最容易使裁片出现大小片,裁片变形等。

(5)划样,复查划样,在没推刀之前,检查是否正确,做最后确认。 (6)裁剪推刀,要勤磨刀片,手法要稳,刀口要准,上下层误差不允许超0.2cm,立式推刀更应勤换刀片,发现刀口有凹凸现象及时更换,会导致跑刀,刀口不准等。 (7)钻眼定位和打线钉定位,撒粉定位三种方法,首先要测试钻眼是否有断纱,走纱等,通常 用打线钉解决这一块,打线钉时也要注意针不能太粗,针尖要锋利,另外就是撒粉定位虽 费时不容易造成残次。 (8)打号——打号要清晰,不要漏号,错号,丢号等。 (9)验片——裁片规格准确,上下皮大小一致,瑕疵片,有无错号,漏打刀口,可提前把残此片更换,注意按原匹料进行更换,注意整洁,无色差,然后分包打捆待发生产线。 缝纫制作工艺 A.上衣类按前后序制作 所有缝分1cm,机针用DB75/11# 针距3cm12针用顺色细棉线明线按样衣规格做0.6cm,特殊要求另示 1.修边—修剪毛坯裁片,去除画粉等毛边,参照样板的大小修边,注意净板和毛版的区分。 2.打线丁—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用撞色线为宜。 3.剪省缝—把省缝剪开,线丁里0.5cm为止,也不能过长和偏短。 4.环缝—剪开的省缝用环形针法绕缝,用纤边机嵌缝也可以,不透针透线为宜。 5.缉省缝—根据省的大小,将衣片的正面相对,按照省中缝线对折,省根部位上下层眼刀对准,由省根缉至省尖,在省尖处留线头4cm左右,打结后剪短,或空踏机一段,使上下线自然交织成线圈,收省后省量的大小不变,缉线要顺,直,尖。另还应注意省根处出现亏欠变形6.烫省缝——省缝坐倒熨烫或分开熨烫,烫省时要把缝合片放在布馒头上,烫出立体感,在衣片的正面不可出现皱褶,酒窝的现象。 7.推门——将平面前衣片推烫成立体衣片,最好用版划样推烫。 8 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袖口,下摆衬。 9.压衬——用粘合机将衣片和粘合衬进行热压粘合,一般按照衬布和面料的耐热度粘合度去操作。 10.纳驳头——手工或机扎驳头,驳头按照净样版去做。 11 敷止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2.敷驳口牵条——牵条布敷上驳口部位。 13.拼袋盖里——袋盖里拼接,一般通用1cm做缝。 14.做袋盖——袋盖面和里机缉缝合。 15.翻袋盖——袋盖正面翻出。 16.滚袋口——毛边袋口用滚条包光。

服装厂成品检验规范

服装厂成品检验规范

成品检验规范 一、成品规格尺寸应严格按照工艺单要求 1 班组出来的成品必须严格按要求测量尺寸,做到每天至少量3件以上,并且做好登记,填写质量检验报告,对于尺寸超过公差范围的视为不合格产品处理,并且及时跟班长汇报情况,及时加以解决,如果连续新出的产品超过两天或以上应该汇报给主任或以上管理,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2上衣测量部位和方法一般情况下见下表格:

二、检验的顺序 1检验产品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把衣服做到不漏验,每个人拿到一件衣服必须从头到尾检验完成,有问题必须在布条上注明,不管是有几个问题,一次性检验完成才不会导致重复检验,造成工作量加大; 2车间员工修活完成一条划一条,二次检验只需要对着布条验返修的部位; 3检验的顺序是先从里到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三、检验基本要求 1. 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的认可; 2. 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 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 做工精良; 5. 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 四、外观要求 1. 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盖门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 2. 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 3. 开叉顺直、无搅豁。 4. 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 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6. 领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 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8. 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9. 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10. 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 11. 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 12. 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 13. 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14. 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15. 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统一留在左袖底(穿起计),长度不能超过15公分,牢固整齐。 16. 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 五、做工综合要求 1. 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 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 3. 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精)

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的可接受标准简介 20060120 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审评四部黄晓龙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对含量测定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各项指标的可接受标准,以利于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验证可接收标准 在进行质量研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质量标准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保证所用的分析方法确实能够用于在研药品的质量控制。为规范对各种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我国已于2005年颁布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对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及验证的具体指标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文中未涉及各具体指标在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国际上已颁布的指导原则中也未发现相关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多数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质量研究时,已逐步认识到分析方法验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大都也在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进行分析方法验证,但验证完后却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可接受标准,而难以判断该分析方法是否符合要求。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大型药品研发企业在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在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验证时的可接受标准,供国内的药品研发单位在进行研究时参考。 1.准确度 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2.线性 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具体的验证方法为:

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 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 1)重复性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 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 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 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另外,配制6份最

服装生产步骤和工序要点

服装生产得步骤与工序 一、服装生产得三大步骤 (一)、生产准备阶段 生产准备阶段包括原材料与生产技术得准备。 1、原材料得准备服装成衣化生产中原材料得准备包括原材料得选择,进厂材料得复核与检验,材料得预缩整理等内容。 2、生产得技术准备就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得各种技术性准备工作,如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制版、推版、工艺设计等。以使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产品质量得到保证,从而使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二)、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就是指完成正业得基本产品所进行得生产过程,包括排料、裁剪、缝制、熨烫等过程。它就是服装生产得重要环节,就是从原料到实际成品得具体操作过程。 (三)、后整理阶段 后整理阶段包括成品得熨烫、整理、检验、包装、储存等环节,就是服装成品消除疵病,保证服装质量得最终环节。 二、服装生产得四大工序 (一)、服装生产得准备工序 服装生产准备工序得主要任务就是为服装生产提供物质与技术上得保证。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材料得检验与测试、材料得预缩与整理、样品试制四个方面。 1、材料准备服装材料品种多而复杂,选料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现货生产类,进料要考虑实际生产得能力与范围、产品销售得对象、地区及产品得特点与要求。 ②来料、来料加工应严格根据客户要求选料,如有变更应取得客户同意。 ③随时注意生产节奏与市场动向,掌握适时适量、快销快进得原则。 ④材料入仓严格检验,分类存放。 在材料得准备中,除了考虑选择品种与规格外,还要考虑材料得数量,与材料得损耗。材料得损耗包括:自然回缩得损耗;缩水率得损耗;织疵得损耗;断料得损耗;残疵产品得损耗;特殊面料得正常损耗;其它损耗等七个方面。 2、材料得检验与测试成衣生产投料前,必须对使用得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与物理化学性能得测试,其目得就是为了掌握材料性能得有关数据与资料,以便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得工艺手段与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及材料得利用率。 测试得内容有数量复核、疵病检验、伸缩率测试、缝缩率测试、色牢度测试、耐热度测试等。 3、材料得预缩与整理服装材料在生产加工时,会造成在织物内部存在着不同得应力,将会影响服装成品形态得稳定性。由于材料中存在得变形因素不同,所以预缩过程中可采用自然预缩、湿预缩、热预缩、汽蒸预缩以及蒸汽机进行预缩等。材料在检验后发现疵点与缺陷时,通过织补、整纬、裘革等进行整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成本。 4、样品得试制样品试制包括两个内容:第一就是根据服装款式图活按客户来样进行样品试制。前者叫实样制作,后者叫确认样制作。第二就是根据客户得意见,以及根据生产得可行性研究进行实样制作,目得就是为了确立最佳生产方案与保证产品质量。样品试制包括实样试制,试产,技术数据得测定收集三个阶段。 (二)、服装生产得裁剪工序 裁剪工程得主要任务就是按服装样板把整匹布料切割成不同形状得裁片,以供缝制工程缝制成衣。 裁剪工序就是成衣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好坏不仅仅会影响到成衣尺寸规格,使产品达

服装质量检验标准

服装质量检验标准 u6 p3 _- M1 a& k 1. 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公司检验标准要求;& t2 o. D( E- a 2. 款式配色准确无误;4 j$ l# K* g/ B3 j$ g9 M5 v4 n* e' I3 f 3. 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 做工精良;. h5 W2 f' \' j# A 5. 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 @0 R6 Y* P; E. U4 L 2 ^, K( c( V7 g; U. X 二.外观要求" i! Q1 J: S5 [; k+ [, o, ~8 c9 K& L$ ?* L! A* c; L, c1 j2 @ , f1 b& p# \3 Z( x- ]2 j( U- n 1. 门襟顺直、平服、长短一致。前抽平服、宽窄一致,里襟不能长于门襟。有拉链唇的应平服、均匀不起皱、不豁开。拉链不起浪。纽扣顺直均匀、间距相等。5 o. f, v: k7 \# H, B6 e, e6 ?: v# G! l) S) v. x 2. 线路均匀顺直、止口不反吐、左右宽窄一致。( N( x; |; P0 E% r2 U6 H" {% Q/ X2 }/ l4 P 3. 开叉顺直、无搅豁。 4. 口袋方正、平服,袋口不能豁口。 5. 袋盖、贴袋方正平服,前后、高低、大小一致。里袋高低。大小一致、方正平服。; p6 I1 _, T4 e! q 6. 领缺嘴大小一致,驳头平服、两端整齐,领窝圆顺、领面平服、松紧适宜、外口顺直不起翘,底领不外露。 7. 肩部平服、肩缝顺直、两肩宽窄一致,拼缝对称。- R' ^1 h6 ~8 a, d3 @5 n6 h 8. 袖子长短、袖口大小、宽窄一致,袖袢高低、长短宽窄一致。$ Q$ z8 ~9 c w 9. 背部平服、缝位顺直、后腰带水平对称,松紧适宜。+ c7 q: a7 Q; H" a0 T# s" k; l 10. 底边圆顺、平服、橡根、罗纹宽窄一致,罗纹要对条纹车缝。, h. G. m2 K F. O2 b- }$ S2 h- a6 A" H- c5 {6 @, X0 h; ^ 11. 各部位里料大小、长短应与面料相适宜,不吊里、不吐里。2 m% G; M: a6 y7 _. f8 X, W5 i( J; r) ^ j7 P* [2 W7 m" w# p* M 12. 车在衣服外面两侧的织带、花边,两边的花纹要对称。4 x8 e# y( g! |; n* K. \ 13. 加棉填充物要平服、压线均匀、线路整齐、前后片接缝对齐。( L4 D- i! |9 g, A; n! P" n* H2 s8 W5 a! @7 ?2 C 14. 面料有绒(毛)的,要分清方向,绒(毛)的倒向应整件同向。; I0 m* H2 a! w! j* I6 y" q# G6 [! e: B$ F- J5 ] 15. 若从袖里封口的款式,封口长度不能超过10公分,封口一致,牢固整齐。0 @, |0 L; l) f* N- c+ i; X( a h' d+ H1 m 16. 要求对条对格的面料,条纹要对准确。5 G, c/ S8 u) Z# ]/ d0 N ! R) Y4 `# p( b" O* o 三.做工综合要求/ S0 Q7 F& L- |6 n3 n- r' d( b; o6 t Y1 M" g$ Y& y$ g- H- }; I 4 r4 s: ^$ J: N1 n& [8 s: }, c+ c. I, P) ^8 P3 P6 H/ H B3 [, T 1. 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 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画粉,所有唛头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9 r; g, o8 V- ~8 S9 u 3. 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不可恢复性针眼等现象。+ v- E9 `0 | ]! p 4. 电脑绣花、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n3 g1 V) k% y" [! ^- P2 m 5. 电脑绣花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 所有袋角及袋盖如有要求打枣,打枣位置要准确、端正。/ l: w# O0 Q+ K$ w1 | 7. 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 若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止口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以防透色。! h+ ^2 z: M1 @3 n9 E" g8 V 9. 里布为针织布料时,要预放2公分的缩水率。( R' Z3 c* \! a/ K! c6 D6 n$ x/ L! i 10. 两头出绳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在充分拉开后,两端外露部分应为10公分,若两头车住的帽绳、腰绳、下摆绳则在平放状态下平服即可,不需要外露太多。 11. 鸡眼、撞钉等位置准确、不可变形,要钉紧、不可松动,特别时面料较稀的品种,一旦发现要反复查看。% A- u4 T! Y: r/ X7 _ 12. 四合扣位置准确、弹性良好、不变形,不能转动。" K2 m2 \4 n% s+ j# c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样本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 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在药品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 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也需进行验证。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方法和生物学测定方法, 其中理化分析方法的验证原则与化学药品基本相同, 因此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 但在进行具体验证时还需要结合生物制品的特点考虑; 相对于理化分析方法而言, 生物学测定方法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 因此本指导原则不涉及生物学测定方法验证的内容。 验证的分析项目有: 鉴别试验、限量或定量检查、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以及制剂中其它成分( 如防腐剂等, 中药中其它残留物、添加剂等) 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 其溶出量等的测定方法也应进行必要验证。 验证指标有: 准确度、精密度( 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在分析方法验证中, 须采用标准物质进行试验。由于分析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 并随分析对象而变化, 因此需要视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指标。表1中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指标可供参考。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一般用回收率( %)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定。 1.化学药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采用对照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 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制剂可在处方量空白辅料中, 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辅料的全部组分, 可向待测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 或用所建立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准确度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出来。 2.化学药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处方量空白辅料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对照品, 可用所建立方法测定的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校正因子或不能测得对主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的情况下, 可用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 %) 或面积比( %) 。 3.中药化学成分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现代服装生产流程

现代服装生产流程 为帮助大家了解现代服装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下面,为大家分享现代服装生产流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装设计 一般来说,大部分大、中型服装厂都有自己的设计师设计服装款式系列。 服装企业的服装设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成衣设计,根据大多数人的号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规律性的尺码,进行大规模生产。 设计时,不仅要选择面料、辅料,还要了解服装厂的设备和工人的技术;第二类是时装设计,根据市场流行趋势和时装潮流设计各款服装。 纸样设计 当服装的设计样品为客户确认后,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绘制不同尺码的纸样。将标准纸样进行放大或缩小的绘图,称?quot;纸样放码",又称"推档"。 目前,大型的服装厂多采用电脑来完成纸样的放码工作,在不同尺码纸样的基础上,还要制作生产用纸样,并画出排料图。 生产准备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很多,例如对生产所需的面料、辅料、缝纫线等材料进行必要的检验与测试,材料的预缩和,样品、样衣的缝制加工等。 裁剪工艺 一般来说,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其内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排料、铺料、算料、坯布疵点的借裁、套裁、裁剪、验片、编号、捆扎等。 缝制工艺

缝制是整个服装加工过程中技术性较强,也较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一个工艺处理过程。 所以,如何合理地组织缝制工序,选择缝迹、缝型、机器设备和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熨烫工艺 成衣制成后,经过熨烫处理,达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观。 熨烫一般可分为生产中的熨烫(中烫)和成衣熨烫(大烫)两类。 成衣品质控制 成衣品质控制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得到保证的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是研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和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并且制定必要的质量检验标准和法规。 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包装、储运等内容,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操作工按包装工艺要求将每一件制成并整烫好的服装、折叠好,放在胶袋里,然后按装箱单上的数量分配装箱。 有时成衣也会吊装发运,将服装吊装在货架上,送到交货地点。为了使工厂按时交货,赶上销售季节,在分析服装产品的造型结构、工艺加工等特点后,对纸样、样板设计、工艺规格、裁剪工艺、缝纫加工、整烫、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制定出标准技术文件,才能生产出保质、保量、成本低并满足消费者、客户需求的服装。

服装检测执行标准

服装类常用的执行标准 1、衬衫:GB/T2660-1999 2、棉服装:GB/T2662-1999 3、男西服大衣:GB/T2664-2001 4、女西服大衣:GB/T2665-2001 5、男、女西裤:GB/T2666-2001 6、羽绒服装:GB/T14272-2002 9、单.夹服装:FZ/81007-2003 11、牛仔服装;FZ/T81006-2007 12、男女单服装:GB/T2668-2002 13、茄克衫:FZ/T81008-2004 14、人造毛皮服装:FZ/T81009-1994 15、风雨衣:FZ/T81010-2001 16、领带:FZ/T81011-2008 17.围巾-披肩:FZ/T81012-2006 二、针织: 1、棉针织内衣:GB/T8878-2002 2、袜子:FZ/T73001-2004 3、桑蚕丝针织服装:FZ/T43015-2001 4、文胸:FZ/T73012-1998 5、低含毛混纺及纺毛针织品:FZ/T73005-2002 6、腈纶针织内衣:FZ/T73006-1995 7、针织运动服:FZ/T73007-2002 8、针织T恤衫;FZ/T73008-2002 9、羊绒针织品;FZ/T73009-1997 10、针织工艺品:FZ/T73010-1998 11、针织腹带:FZ/T73011-1998 12、针织泳装:FZ/T73013-1998 13、亚麻针织品:FZ/T73015-1999 14、粗梭牦牛绒针织品:FZ/T73014-1999 15、针织保暖内衣、絮片类:FZ/T73016-2000 16、针织睡衣:FZ/T73017-2000 17、毛针织品:FZ/T73018-2002 三、安全标识:GB18401-2003 分A、B、C三类安全指标:A类婴幼儿用品、B类直接皮肤的产品、C类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常用的服装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组织(近代也由于无梭织机的应用,此类面料的织造不用投梭形式,但面料仍归梭织类)。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梭织服装因其款式、工艺、风格等因素的差异在加工流程及工艺手段上有很大的区别,以下介绍的是一般梭织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 (一)梭织服装生产工艺流程 面辅料进厂检验→技术准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或出运。 面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进行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制作,样衣经客户确认后方能进入下一道生产流程。面料经过裁剪、缝制制成半成品,有些梭织物制成半成品后,根据特殊工艺要求,须进行后整理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皱效果加工等等,最后通过锁眼钉扣辅助工序以及整烫工序,再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二)面料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面料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大方面。外观上主要检验面料是否存在破损、污迹、织造疵点、色差等等问题。经砂洗的面料还应注意是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点。影响外观的疵点在检验中均需用标记注出,在剪裁时避开使用。 面料的内在质量主要包括缩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项内容。在进行检验取样时,应剪取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度。 同时对进厂的辅料也要进行检验,例如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辅料不予投产使用。 (三)技术准备的主要内容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大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见表1-1。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丝绺方向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 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四)裁剪工艺要求

服装厂管理流程83109

服装生产管理流程

服装生产管理流程 在服装生产管理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做好生产管理工 作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计划:经过分析研究,确定管理目标,项目,拟定相应措 施。 二、实施:根据拟定的计划和措施,分头贯彻执行。 三、检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结果,考察取得的效果, 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处理:总结经验,并纳入相关标准,制度或规定,巩固成 绩,防止问题再度发生,同时对本次循环中遗留的问题, 查明原因,转入下一循环来解决。 以上四个阶段我认为是提高产量质量,进行质量管理的有 效手段,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问题不断产生,不断解决这 是质量管理唯一的运转方式。 做好生产管理应遵循一定得指导方针或准则,讲究经济效益。以市场为中心组织生产,实施科学管理,组织均衡生产。我 认为(生产管理)是有关生产活动方面一切工作的综合,是一个

内部相互关联的体系。主要有质量,产量,进度,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调度与控制等系统组成。 1. 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劳动组织。将生产要素以最佳方式结合起 来,对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工序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流程最短,时间最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及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效益最佳。 2. 服装工艺管理。在客户提供订单或新产品投产前,对产品进 行试样,并制定详尽的工艺指导书,使产品在高效的工艺方案指导下进行生产,更好的保证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 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建立起从产品研究,设计,试制,成批生产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用最经济的手段,生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4. 物料管理。对工厂所需各种原材料,辅料,填充料,动力等 物料进行有计划的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是工厂以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和物资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 认真贯彻,落实,做好7S 现场管理。 6. 生产管理达到的目标,保证生产管理的连续性,均衡性,有 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以期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生产计划。

服装检验标准

服装检验标准 服装制作常规要求 (注:若客户有特殊要求的,则以客户要求为准。) 一、总体要求 1、面料、辅料品质优良,符合客户要求,大货得到客户确认或得到权威认证机构的检验报告; 2、款式配色准确无误; 3、尺寸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4、做工精良; 5、产品干净、整洁、卖相好; 6、包装美观、配比正确、纸箱大小适合、适于长途运输。 二、辅料 1、金属扣及鸡眼不得用铁质,所有金属配件不含镍,塑料类配件不含镉。 2、织唛、提花织带类,要求图案清晰、切边整齐、不抽纱。 3、印刷品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4、喷漆制品喷漆牢固、无破损。 5、松紧带、弹力绳弹性良好。

三、款式 严格根据客户的样衣或款式图查看所有细节(此工作由业务员在产前样检验时完成),各业务员应要求技术部或工厂在大货生产之前把所有色组的产前样交给我司批办后方可生产。 五、做工综合要求 1、车线平整,不起皱、不扭曲。双线部分要求用双针车车缝。底面线均匀、不跳针、不浮线、不断线。 2、画线、做记号不能用彩色粉土,标上不能用钢笔、圆珠笔涂写。 3、面、里布不能有色差、脏污、抽纱,针眼现象。 4、电脑绣、商标、口袋、袋盖、袖袢、打褶、钉鸡眼、贴魔术贴等,定位要准确、定位孔不能外露。 5、电脑绣要求清晰,线头剪清、反面的衬纸修剪干净,印花要求清晰、不透底、不脱胶。 6、所有袋角及袋盖按要求打枣,打枣位置要准确、端正。 7、拉链不得起波浪,上下拉动畅通无阻。 8、无门襟的胸链、露牙拉链口袋,拉链只能外露1.3CM;另露牙拉链口袋两端要加小贴布。 9、若面料、里布颜色浅,会透色的、里面的缝份要修剪整齐、线头要清理干净,必要时要加衬纸防透色。 10、浅颜色涂PVC的面料,特别在夏天生产易交叉染色,裁床的隔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