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20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化学(人教版)讲义:第十二章+第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及答案

(完整版)2020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化学(人教版)讲义:第十二章+第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及答案
(完整版)2020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化学(人教版)讲义:第十二章+第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及答案

第3讲烃的含氧衍生物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掌握醇、酚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2.掌握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3.掌握醛、羧酸、酯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转化。4.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烃的衍生物的多样性,并能从官能团角度认识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烃的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能运用相关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考点一醇、酚

(频数:★★★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本考点主要考查醇、酚的性质,重点掌握醇的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酚羟基的检验以及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等。

1.醇、酚的概念

(1)

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分子通

式为C

n

H2n+1OH(n≥1)。

(2)酚是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

(3)醇的分类

2.醇、酚的物理性质

(1)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物理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

沸点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升高

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

水溶性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

醇羟基是亲水基,多羟基化合物如丙三醇等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2)苯酚的物理性质

3.由断键方式理解醇的化学性质

如果将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进行标号如图所示,那么醇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的断裂情况如下表所示:

以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位置及反应类型。 反应物及条件

断键位置 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 Na ① 置换反应 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HBr ,△ ② 取代反应

CH 3CH 2OH +HBr ――→△CH 3CH 2Br

+H 2O

O 2(Cu),△ ①③ 氧化反应 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浓硫酸,170 ℃ ②⑤ 消去反应 CH 3CH 2OH ――→浓H 2SO 4170 ℃CH 2===CH 2↑

+H2

O

浓硫酸,140 ℃①②取代反应2CH3CH2OH――→

浓H2SO4

140 ℃

__CH3CH2OCH2CH3+H2O

CH3COOH (浓

硫酸) ①

取代(酯化)

反应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

H2O

4.由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活泼。

(1)弱酸性

苯酚电离方程式为C6H5OH C6H5O-+H+,俗称石炭酸,但酸性很弱,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苯酚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苯环上氢原子的取代反应

苯酚与饱和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所有含有酚羟基的物质,与FeCl3溶液作用都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确定酚羟基的存在。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H3OH和都属于醇类,且二者互为同系物(×)

(2)CH3CH2OH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3)所有的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4)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酚羟基的活泼性大于水中羟基的活泼性(√)

(5)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类有机物有五种同分异构体(√)

(6)鉴别苯酚溶液与乙醇溶液可滴加FeCl3溶液(√)

2.(教材改编题)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

(1)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________。

(2)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__。

(3)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产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③(2)①(3)①

[A组基础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醇和苯酚都能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B.苯甲醇、苯酚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苯甲醇、苯酚都既能与钠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

解析苯甲醇不能与浓溴水反应,A错;同系物必须符合两点: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苯甲醇、苯酚的结构不相似,故不属于同系物,B错;酚与分子式相同的芳香醇、芳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乙醇、苯甲醇的羟基都不显酸性,都不与NaOH反应,D错。

答案 C

2.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解析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H原子,上述醇中,B不符合。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醇可被氧化,但只有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醇(即含有—CH2OH)才能转化为醛。

答案 C

3.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乙醇为原料衍生出的部分化工产品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乙醇生产C 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E 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乙醇生成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A 的分子式,结合A 由乙醇氧化得到可知A 为乙酸;(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3)乙醇与C 的分子式比较可知,乙醇分子中的1个H 原子被取代,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4)E 的单体为D ,根据D 的分子式,可知D 为氯乙烯,所以E 为聚氯乙烯。(5)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 ℃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答案 (1)CH 3COOH (2)乙酸乙酯 (3)取代反应

(4)聚氯乙烯

(5)CH 3CH 2OH ――→170℃浓硫酸CH 2===CH 2↑+H 2O

【方法规律】

醇的两大反应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醇的催化氧化的反应情况与跟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的个数有关。

2.醇的消去反应规律

(1)结构条件:醇分子中连有羟基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该相邻的碳原

子上必须连有氢原子。CH3OH(无相邻碳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无氢原子)等结构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3)一元醇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种数等于连羟基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的种数。

如的消去产物有2种。

[B组考试能力过关]

4.(重庆理综)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料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

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解析A项,X、Z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Y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正确;B项,X、Z中均无—COOH,不能与NaHCO3溶

液反应放出CO2,错误;C项,Y中苯环上的氢可以被取代,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正确;D项,Y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X中含有酚羟基,可以发生酚醛缩合反应,正确。

答案 B

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把“推进绿色发展”放到了首位,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化工生产中倡导原料尽量多地转化为目标产物,提高原子利用率。利用下列合成路线可以制备对羟基苯甲酸:

已知:①该合成路线中,生成G、F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G)∶n(F)=1∶3,且1 mol G与足量的Na反应产生33.6 L(标准状况)H2。

②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不稳定。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对羟基苯甲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酯

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 mol对羟基苯甲酸最多能与1 mol NaOH反应

d.对羟基苯甲酸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2)H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

(3)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4)B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对羟基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包括立体异

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

①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写出由H制备G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解析 1 mol G与足量Na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

33.6 L

22.4 L·mol-1

=1.5 mol,结

合G的分子式可知G中含有3个羟基,结合已知信息②可推知G为

,结合N的分子式及N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酸化后生成的

n(G)∶n(F)=1∶3可知,F为CH3COOH,N为。由E的结构简式为

可逆推知A中含有苯环,A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B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与D,D酸化后得到F(乙酸),则D为CH3COONa,C中含有7个C原子,C发生

连续氧化、酸化后得到,说明C中含有—CH2OH结构,故C为,进一步可推知B为

,A为。

(1)对羟基苯甲酸中含有酚羟基和羧基两种含氧官能团,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聚酯,a项正确;对羟基苯甲酸中含有酚羟基,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 项正确;酚羟基与羧基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c项错误;对羟基苯甲酸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项错误。(2)根据H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可知H为丙烯。

(3)

生成

是取代反应。

中含氧官能团为酯基。(5)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含醛基或甲酸酯基;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含酚羟基,故苯环上的取代基有两种情况:①为—CHO、—OH、—OH,三者在苯环上共有6种位置

关系;②为和—OH,两者在苯环上有邻、间、对3种位置关

系,故符合条件的对羟基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

3种。

答案(1)ab(2)丙烯(3)取代反应酯基

考点二醛、羧酸、酯

(频数:★★★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醛、羧酸、酯是有机选修高考重点,主要考查醛、羧酸、酯的性质,特别是羟醛缩合反应更是常考点,复习时加以关注。

1.醛

(1)醛: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RCHO。甲醛是最简单的醛。饱和一元醛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 O(n≥1)。

(2)甲醛、乙醛

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甲醛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气体 易溶于水 乙醛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液体

比水小 与水互溶 (3)醛的化学性质

醛类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还原关系为

以乙醛为例写出醛类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

①银镜反应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

②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CH 3CHO +2Cu(OH)2+NaOH ――→△CH 3COONa +Cu 2O ↓+3H 2O 。

Ⅱ.还原反应(催化加氢)

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 (4)醛的应用和对环境、健康产生的影响

①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医药、染料等行业。

②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用于种子杀菌)和防腐性能(用于浸制生物标本)。

③劣质的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

①醛基只能写成—CHO或,不能写成—COH。

②醛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时碱必须过量且应加热煮沸。

③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2.羧酸

(1)羧酸: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官能团为—COOH。饱和一元羧酸分子的通式为C n H2n O2(n≥1)。

(2)甲酸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物质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甲酸CH2O2HCOOH —COOH和—CHO

乙酸C2H4O2CH3COOH —COOH

(3)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的性质取决于羧基,反应时的主要断键位置如图:

①酸的通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强,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

②酯化反应

3.酯

(1)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可简写为RCOOR′,官

能团为。

(2)酯的物理性质

(3)酯的化学性质

酯的水解反应为取代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为可逆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能中和产生的羧酸,反应能完全进行。

(4)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日常生活中的饮料、糖果和糕点等常使用酯类香料。

②酯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乙醛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

(3)醛类既能被氧化为羧酸,又能被还原为醇(√)

(4)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氧化,所以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2.(教材改编题)(RJ选修5·P592改编)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对其化学性质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

B.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C.1 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只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D

3.(思维探究题)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提高对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认识: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特点

常见反应

答案

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特点有机物分子得到氧原子或失去氢原

子的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得到氢原子

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常见反应(1)有机物燃烧、被空气氧化、被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醛基被银

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

化;(3)烯烃被臭氧氧化

不饱和烃的加氢、硝基还原

为氨基、醛基或酮基的加

氢、苯环的加氢等

[A组基础知识巩固]

1.(2018·江西五校联考)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某同学对其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①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乙酸发生反应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催化氧化反应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有机物A中含有—OH(羟基),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湖南中小学教师培训慕课建设与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湖南中小学教师培训慕课建设与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湖南中小学教师培训慕课 建设与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2013年3月,我中心启动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培训标准》的研制工作,涉及到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学科领域,共计42个学科。根据各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知识体系,梳理出了重要的节点性知识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分析了重点难点的原因,分别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十三五”期间,《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培训标准》将作为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核心内容,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必须参加系统培训,并通过专项培训结业考试。这一重大举措旨在帮助全省中小学教师厘清所任教学科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整体提升全省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促进均衡发展。 如何切实解决好“工学矛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学习,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为此,2014年我们优先选择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学科,开展全

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慕课”试点,反响非常好。2015年计划研发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和小学科学、体育与健康共5个学科的教师培训慕课课程资源,2015年下半年,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开展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同时依托“湖南师训新干线”平台开展开放式、个性化在线学习。 一、建设目标与任务 1.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湖南MOOC模式”:MOOC课程的建设工作力争做到“四个结合”,(1)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相结合;(2)学科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学名师相结合;(3)精品课程资源和网络生成资源相结合;(4)文本资源与音视频资源以及多维课件相结合。 2.建设初中“语数英”和小学体育与健康、科学五个学科教师培训MOOC课程:以各学科教学重点难点为线索建设MOOC 课程,每个MOOC包括电子文本、微课视频、多维课件等课程资源。其中每个MOOC“资源包”包括1个微型专家讲座,时长20分钟以内;2个微型课例,一个侧重于突出教学重点,另一个侧重突破教学难点,每个教学课例(片段)控制在10分钟左右;文本资源主要与微型专家讲座匹配的重难点,与教学课例一致的教学片段设计,讲座专家、授课教师个人简介(200字以内、含形象照片1张),“即时问答”(含答案),课后练习;多维课件包括专家讲座PPT和教学课例PPT。计划建设5门课程500个左右的完整MOOC课程资源包。 3.培养一批开发教师培训MOOC课程的专家:整合全省教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超星慕课《创新创业》答案大全

超星慕课《创新创业》答案大全 1 天使投资最早源于()。 窗体顶端 A、 资助香料贸易 B、 资助有社会意义的演出 C、 资助手工作坊的建设 D、 资助教会的发展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2 Intel的创始人通过两页纸商业计划书获得了投资,说明了:( )。

窗体顶端 A、 商业计划书可有可无 B、 商业计划书不重要 C、 产品和创始人很重要 D、 商业计划书越简单越容易获得投资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3 关于商业计划书的风险表述正确的是:( )。分 窗体顶端 A、 可能影响投资人决策,不应陈述

只需罗列出潜在风险 C、 对于关键风险不需披露 D、 需要披露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4 小明开了一间外卖果汁店,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固定成本()。窗体顶端 A、 购买机器 B、 店铺租金 C、 果汁杯、吸管

店铺装修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5 下列关于企业创业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分 窗体顶端 A、 企业创业面临内部人员观念冲突的挑战 B、 企业创业面临资源分配的挑战 C、 企业创业面临与原有运作模式冲突的挑战D、 只要CEO支持企业创业将一帆风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6 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是:( )。 分 窗体顶端 A、 不断假设、不断验证、不断推翻、循环往复B、 一气呵成 C、 参照模板稍加修改 D、 最好一次定稿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7 关于市场吸引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 窗体顶端 A、 市场吸引力越大越好 B、 市场吸引力越小越好 C、 不用评估市场吸引力 D、 以上都是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D 8 股权稀释对于公司创始人而言()。分 窗体顶端 A、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 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文档交流仅供

参考...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 (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 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洪特规则特例:当p、d 、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 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 、d 0、f 0、p 3、d 5、f7、p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 e 2s 22p 0 、12Mg 3s 23p 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 3、15P 3s 23p 3、24C 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 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 6、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 n 3d104s 2、36Kr 4s 24p6。...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 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 22s 22p 63s 23p 64s 1。...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 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 ↑↓ ↑ ↓ ↓ ↓ ↑ ↑ ↑

201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讲义课时作业2

课时作业2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4分) 1.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解析:选项C没有指明p轨道电子和s轨道电子是否处于同一电子层。 答案:C 2.(双选题)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表示能量最低状态(基态)的是() A. B. C. D. 解析:A、C两项中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B 项和D项中均出现了第二层未排满8个电子,第三层却排布电子的现象,这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答案:AC 3.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1s22s22p2和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4和1s22s22p4

C.1s22s22p63s2和1s22s22p5 D.1s22s22p5和1s22s22p4 解析:先由电子排布式确定是何种元素,再分析判断。A项中的C和O可以形成CO2;B项中的S和O可以形成SO2;C项中的Mg 和F可以形成MgF2;D项中的F和O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答案:D 4.电子在一个原子的下列能级中排布时,最后一个排布的是() A.n s B.n p C.(n-1)d D.(n-2)f 解析:根据原子中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n s<(n-2)f<(n-1)d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家用擦窗器的创新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现代的居家用擦窗器往往不能实现自动跨过窗栏的功能,这样在擦拭过程中就很不连贯,往往很费劲。而一般的专用擦窗机器人虽然实现了这种功能,但是机构复杂,价格不适宜于家居生活。我们设计出的擦窗器就是在结构简单的指导思想下对擦洗头的结构进行改进,然后整合市场上擦窗器已经实现的功能,针对日常生活改进出家用擦窗器。 在大多数楼房的结构中都有玻璃窗户,一般来说擦窗有两种情况,对于高楼大厦擦洗高空中的玻璃,现在都有专门的机器,它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允许体积和价格比普通的擦窗器高,所以它的特点是在自动化和其他方面,比如新加坡一家大学开发出的高空擦窗器就是利用水蒸气。这种擦窗器利用水蒸气冲洗污垢后,不但清洁效果好,而且可以杀菌,水也可以循环利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居家用的擦窗器,在居家生活中窗玻璃的清洁始终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一是对于有窗栏的窗户需要一次一次逐个擦洗,现在的擦洗如果不是高空作业往往都不是用的机器人,特别是针对家居生活来说,擦一次玻璃而买一台专用的机器不太合算,不仅价格高,并且机器所具有的优势也体现不出来。但是如果用现在市场上的擦窗器的话这样效率也不太高,特别是在窗栏比较多时工作往往比较容易累。记得自己上初中时有一回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我就是擦玻璃,这样一块一块的擦非常累,所以我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简单的擦洗头,它可以自动越过窗栏或其他障碍物,这样就能实现一次性擦到底,把效率提上去,人也轻松。并且最重要的是它的结构简单,完全可以投入生产,在现在的国内市场上所有的擦窗器都没有这个功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很大。其二在于站在室内擦拭室外的一面

慕课创新案例

慕课创新案例 课后一起写作业 【问题的发现】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听、说、读、写训练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听、说练习是读写的基础。因此,我们会英语课前布置学生要预习,听录音跟读课文、单词,课后也会布置听录音跟读课文或听录音写单词的作业。可是在我们这些农村小学,很多家长是有心无力,大部分的家长又不懂英语,没办法辅导孩子,或者是说的英语不标准,没有办法帮孩子听写,即使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买到点读笔或点读机在家可以让孩子听,但是天天用点读笔点读又比较枯燥。因此,如何布置作业让孩子喜欢又有效呢?这是我们英语教师急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假设】 小学的孩子学英语,学的快忘的也快,遇到有难度的单词还容易放弃,家里也没有适宜的英语环境,孩子学起来会很枯燥,如果教师又布置一些“背背”,“抄抄”,“练练”的作业,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果教师能布置一些趣味性强的作业,孩子们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这能够充分提升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是使用一起作业网的目的。同

时一起作业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老师、学生、家长三者联合起来,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为老师提供最全面的分析报告和最便捷的教学工具,为孩子推送最有趣的学习应用和最具个性的学习内容,为家长反馈最细致的孩子学习情况。 【解决方案】 2013年9月在市英语教研室的指引下,我们尝试运用一起作业网这个平台布置作业,这个平台的作业设计都是很贴近小学生的天性特征的,有各种各样的游戏,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于是我们通过一起作业这个平台,让孩子课前在家可以先听录音跟读课文进行预习,课后通过练习加深并巩固所学的内容。家长关注一起作业微信公众号,可以接收平自动发出的信息,如: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孩子们完成了没有、孩子做得如何等。这样家长可以与老师轻松在线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情况。 【实施】 一、条件 电脑安装一起作业网平台或者手机安装一起作业手机端,家长关注一起作业微信公众号,教师关注一起作业微信公众号 二、资源准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溶液、空气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 ①反应方程式: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②氯酸钾2KClO3加热2KCl+3O2↑ ③过氧化氢2H2O2MnO2 2H2O+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巧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MnO2

2019-2020同步苏教化学选修三新突破讲义:专题4 第1单元 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一单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 第1课时 分子的空间构型目标与素养:1.能准确判断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2.利用“等电子原理”推测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及空间构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一、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1.sp3杂化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的形成 碳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空轨道,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 (2)sp3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 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指向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每个轨道上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3)共价键的形成 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相同的σ键。 (4)CH4分子的空间构型 CH4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5°。

(1)杂化轨道数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相同,但形状不同。 (2)杂化轨道为使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3)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4)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2.sp2杂化与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1)sp2杂化轨道的形成 硼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3个sp2杂化轨道。 (2)sp2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 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指向平面三角形的三个顶点,3个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3)共价键的形成 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氟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3个相同的σ键。 (4)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 3.sp杂化与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的形成 Be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1个2s轨道和1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2个sp杂化轨道。 (2)sp杂化轨道的空间指向 两个sp杂化轨道呈直线形,其夹角为180°。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学业要求素养对接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能结合实例描述晶体中微粒排列的周期性 规律。 3.认识简单的晶胞。 微观探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模型认知:晶胞的判断与相关计算。 [知识梳理] 一、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无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 (1)自范性: ①定义: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形成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③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2)各向异性:某些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自主思考】 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 提示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二、晶胞 1.概念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结构 习惯采用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1)平行六面体(立方体形)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 ①晶胞的顶角原子是8个晶胞共用; ②晶胞棱上的原子是4个晶胞共用; ③晶胞面上的原子是2个晶胞共用。 如金属铜的一个晶胞(如图所示)均摊到的原子数为8×1 8 +6× 1 2 =4。 (2)几种晶胞中原子数目的确定。 结合下图,钠、锌、碘、金刚石晶胞中含有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8、8。 【自主思考】 2.晶胞是否全是平行六面体? 提示不一定,如有的晶胞呈六棱柱形。 3.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是否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提示不表示,只表示每个晶胞中各类原子的最简整数比。 [自我检测]

创新创业教育慕课申报指引

附件3: 创新创业教育慕课 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的精神,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引,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为载体,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建设一批理念先进、方法科学、体系完整、效果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内涵建设水平。 二、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慕课”课程教育平台,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共建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2.以“慕课”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课程跃升至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的新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慕课课程类型 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应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工作,

结合行业、地方和学校情况,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具体课程类型如下: 1.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 通识类创新创业课程既可侧重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训练,也可侧重于跨专业综合创业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学生运用营销、财务、管理等知识创建并管理新企业的能力,对新机会的甄别、评估和捕捉的能力以及组建团队和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此外也可侧重于创业活动某一重要方面,如创业市场拓展、创业团队合作、创业财务管理、创业模式创新等; 2.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 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需针对具体专业优势和特点,充分结合专业行业实际,在相关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方法、前沿技术、创业案例等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使学生具备规划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相关产业项目并有效实施的能力,如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教育文化、数字媒体等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 3.其他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如公益创业、电商创业、女大学生创业、返乡创业等。 四、慕课建设要求与设计标准 1.内容要求 “慕课”是碎片化交互式学习课程,教学视频需简短且呈模块化,按问题组织知识点,以知识点开展教学。课程建设要基于“慕课”特性进行;“慕课”建设需对现有课程教学设计、单元内容、知识结构、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以符合网络教学习惯。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化学新人教选修三讲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性质第3课时含答案

第3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分析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的变化。2.认识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会判断手性碳原子。3.学会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判断方法。 一、溶解性 1.“相似相溶”规律 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 (2)分子结构——“相似相溶”规律。 (3)氢键——如果溶质与溶剂之间能形成氢键,则溶解度增大。 (4)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时可增大其溶解度,如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NH3与H2O反应生成NH3·H2O等。 “相似相溶”规律的应用 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以判断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大小、萃取剂的选择、以及物质之间分离提纯方法的确立。 例1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ab4397261.html,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https://www.360docs.net/doc/ab4397261.html,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ab4397261.html,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https://www.360docs.net/doc/ab4397261.html,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 【考点】溶解性 【题点】依据“相似相溶”规律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答案 B 解析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可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B正确。

二、手性 1.概念 (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为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2.手性分子的判断 (1)判断方法: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存在手性碳原子。 (2)手性碳原子:有机物分子中连有四个各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如,R1、R2、R3、R4互不相同,即*C是手性碳原子。 手性分子的理解 (1)手性同分异构体(又称对映异构体、光学异构体)的两个分子互为镜像关系,即分子形式的“左撇子和右撇子”。 (2)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手性分子。两个手性分子的性质不同,且手性有机物中必定含手性碳原子。 例2当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下列化合物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 B. C. D. 【考点】手性分子 【题点】手性碳原子的判断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A项、B项与D项中各有1个手性碳原子;C项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讲义及习题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某粒子为n个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这个晶胞。中学常见的晶胞为立方晶胞。 立方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①晶胞顶角粒子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8 ②晶胞棱上粒子为4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4 ③晶胞面上粒子为2个晶胞共用,每个晶胞占1/2 ④晶胞内部粒子为1个晶胞独自占有,即为1 注意:在使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个数时要注意晶胞的形状。 二、构成物质的四种晶体 1、四种晶体的比较

晶体类型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熔沸点很低很高一般较高,少部分低较高 溶解性相似相溶难溶于任何溶剂难溶于常见溶剂(Na等 与水反应) 大多易溶于水等 极性溶剂 导电传热性一般不导电,溶于水 后有的导电 一般不具有导电 性(除硅) 电和热的良导体 晶体不导电,水溶 液或熔融态导电 延展性无无良好无 物质类别及实例气态氢化物、酸(如 HCl、H2SO4)、大多数 非金属单质(如P4、 Cl2)、非金属氧化物 (如SO2、CO2,SiO2 除外)、绝大多数有机 物(有机盐除外) 一部分非金属单 质(如金刚石、硅、 晶体硼),一部分 非金属化合物(如 SiC、SiO2) 金属单质与合金(Na、 Mg、Al、青铜等) 金属氧化物(如 Na2O),强碱(如 NaOH),绝大部分 盐(如NaCl、CaCO3 等)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 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 (4)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熔、沸点越高。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5)金属晶体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 三、几种典型的晶体模型 晶体晶体结构示意图晶体中粒子分布详解 CsCl 晶体每8个Cs+、8个Cl-各自构成立方体,在每个立方体的中心有一个异种粒子(Cs+或Cl-)。在每个Cs+周围最近的等距离(设为a/2)的Cl-有8个,在每个Cs+周围最近的等距离(必为a)的Cs+有6个(上下左右前后),在每个Cl-周围最近的等距离的Cl-也有6个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完整word)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

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 为或 ,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 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 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 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 ↑ ↓ ↓ ↓ ↑ ↑ ↑

创新设计作品

创 新 设 计 作 品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 根据创新设计课程要求,要求每个学生以自己创新思维为依据,结合软件工具设计出自己的机械创新设计作品,本文结合课程要求针对设计做出三个部分分析:第一部分为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主要分析推骑婴儿车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结合作品的市场需求,还对机械结构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为设计步骤,具体主要的介绍了推骑婴儿车机械转化结构,通过要实现的推骑功能,实现推骑功能的原理,还具体详细的结合了示意图分析的每次转化结构的具体情况;第三部分结合主要对三维软件(UG)设计作品的结果进行展示,让作品清晰明了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只针对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作出满足要求的作品设计,对机械结构满足机械性能要求作出简单设计,使用三维软件(UG)对其进行简单建模 关键词:骑婴儿车;机械结构;课程设计;三维软件

一、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 把婴儿车下方扣环向后一拉,前轮变到车的后方,现出藏在车下的车座,婴儿车瞬间“变形”为三轮自行车,而“变形”过程中,用于乘坐婴儿的婴儿车一直在车的前端。 推着婴儿车走累了,“咔咔咔”几下,婴儿车变形成自行车,骑上车载着婴儿走;一个人在家,想要搬动家中大型家具,拿出一个小型搬运器,按一下开关,就能轻松地推着家具往前走;打个电话、发条短信,房门自动打开,如果房门被强制开启,就会自动发送报警到主人的手机上…… 以前,这些场景只能在科幻片中出现,而不久的将来,这些场景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乍一看与其他婴儿车没有任何分别,把婴儿车下方的几个扣环打开,向后一拉,最前方的轮子变到车的后方,藏在婴儿车下方的车座也呈现出来。婴儿车瞬间“变形”为三轮自行车,而在“变形”的过程中,用于乘坐婴儿的婴儿车一直在车的前端。 二、设计步骤 1、功能分析 (1).要实现的功能 这个设计希望推行的婴儿车可以不借助工具在短时间内完成变形,转换为骑行婴儿车,而且可以不影响婴儿座椅的稳定性。 (2).功能实现的原理 骑行婴儿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通过一个旋转装置,加上定位销的固定作用,使骑行的婴儿车旋转60゜转向竖直方向,再用一个旋转装置的作用可以使旋转之后的婴儿车再次旋转90゜彻底转化为三轮婴儿车,但是坐垫还是会给三轮婴儿车一定的阻碍,所以再通过一个旋转装置使坐垫旋转成水平位置(如图2-2所示),完成骑行的婴儿车转化为推行的婴儿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