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龙里县金龙谷岩石地貌观察

贵州省龙里县金龙谷岩石地貌观察
贵州省龙里县金龙谷岩石地貌观察

贵州省龙里县金龙谷岩溶地貌观察

冯永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03)

【摘要】本文对贵州龙里金龙谷地区的岩溶地貌进行了观察,并且对其形成作了分析。发现金龙谷地区有大量的碳酸岩,其主要在三叠纪时期形成,构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岩石分层等岩溶现象。本文主要对金龙谷地区岩层地貌以及碳酸岩地貌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其成因。

【关键字】层状岩石岩溶地貌金龙谷贵州龙里中国

1 引言

贵州地处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喀斯特区———华南喀斯特区的核心部位, 是我国裸露型喀斯特集中连片分布最广的省区。【①】由于新构造大幅度抬升,从而影响贵州喀斯特地貌变化,形成了多样化的喀斯特景观。全面认识和评价金龙谷地区喀斯特岩石地貌成因对于喀斯特区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者的观察资料为主,对金龙谷地区喀斯特岩石地貌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认识。

2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少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由于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所造成的。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现在用来命名类似于这种地貌的一切地区。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是:①、地表有节理发育的石灰岩;②、较大的降雨量;③、地下水流动通畅。石灰岩在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酸性水在自然界中存在。雨水沿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因为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还有就是这种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不断的逐渐加宽、加深,形成了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岩石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到最后终于形成洞穴或河道,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地貌地区。而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自然景观,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接近地表面,则洞顶就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发生坍塌,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地区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几个小的落水洞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或者天坑,它的底面通常是平的,而在它的上面常常覆盖着石灰岩中不被雨水所溶解的物质所形成的土壤。在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被溶解的物质多一些,留下来的这些物质形成的土壤就是可以耕种的。

3①金龙谷的岩石分层地貌及分析

贵州海相碳酸盐岩大面积分布, 其地层累计总厚达17 000m , 主要集中于中上寒武统、中上泥盆统、上石炭统、下叠统及中下三叠统等地层中。【②】它们在不同地区集中连片的分布, 形成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1) 。【③】

图表1:A处为金龙谷(摘自百度:https://www.360docs.net/doc/ab4933732.html,)

图1 贵州主要碳酸盐岩组及水系分布图

在龙里地区大量分布着中下三叠统白云岩、石灰岩,在经过几亿年的沉积后,形成了一层层堆积起来的层状岩石(沉积岩)。在金龙谷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层状岩石(图A,图B),层状岩石的原始产状大都水平或接近于水平,由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的各方受力不均,致使岩石发生变形或是倾斜,形成小的褶皱(图C,图D)

由于新构造大幅度抬升,它有着强大的造貌能力,使得在新世末业已形成的古准平原地面的云贵两地被不断抬升,从而形成现今的云贵高原,而在抬升过程中,因为抬升力量的不均匀,造成岩石与岩石之间上升的速度不等,使之断裂,成为一个巨大的裂隙,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不断加深河谷,带走河道中的碎削物质,而到今天,我们所看见的金龙谷就是这个裂隙。我们可以从河道的两边所形成的剖面看到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一系列弯曲,但岩层却是连续的——褶曲(褶皱)。

从金龙谷阶地不规则的剖面中,可以看到清晰的褶皱,说明在受力不均衡的情况下,岩层之间相互挤压,从而形成了分层、弯曲的岩层【④】。

由水的侵蚀而形成的岩溶地貌的观察

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及地下形态的总称,也叫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也包括水对地表及地下的冲蚀、潜蚀及塌陷的过程。金龙谷——作为喀斯特地区的一员,也有其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地表水的不断冲刷下,水流将其地表的可溶性岩石(灰岩)溶解并搬运,形成溶沟(或溶槽),而原来分层的灰岩就被溶沟分成石柱或石笋(图A、图B)。而有些溶解了可溶性盐的水在下滴的过程中再一次凝聚成岩,从而形成石灰乳(图E)。高原面上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的条件:①水的方面主要是水的溶蚀作用:这种主要靠大气降水冲刷及存在于地表的或地下的散流的方式进行, 由于平坦高原面上水对碳酸盐岩地区岩层的溶蚀强度大于侵蚀强度;②地面主要是土壤的溶蚀作用:在喀斯特

古准平原形成时期, 来自喀斯特区内外大量的松散沉积物曾一度广泛覆盖在喀斯特地区表

面, 后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土壤而使CO2 大量的聚集, 使土壤层与岩石层之间的界面和其附近成为喀斯特作用最活跃的场所(地区)【袁道先, 1988】,从而有力促进了高原面上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由于受力的不均衡,使得岩石与岩石之间会发生碰撞或断裂,形成裂隙。而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因为大气降水冲刷以及水体在地表与地下通过散流的方式溶解灰岩中的可溶性盐,使裂隙增大,形成溶沟或溶槽;而且可溶性盐类在随水流的过程中,慢慢凝结,形成石灰乳、钟乳石,从而形成奇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

4 结语

在三叠纪时期慢慢累积起来的沉积岩是层状岩石的主要物质基础,在经过了2.5亿年的时间,经过地壳的不断运动,形成层状岩石同时显现出来,使之具有层状构造。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层状灰岩又被侵蚀掉,形成石柱或石笋、溶沟(或溶槽)以及石灰乳或钟乳石。所以贵州龙里金龙谷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挤压,再加上水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5 参考文献

【1】国家地质总局教育司教材室,《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78;

【2】李兴中,晚新生代贵州高原喀斯特地貌演进及其影响因素,2001 年18 卷,第1 期(总第66 期);

【3】舒良树,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彩色版),2010;

【4】袁道先, 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 重庆人民出版社,1988。

A B

C D

E

图A、B是大量分布着中下三叠统白云岩、石灰岩,在经过几亿年的沉积后,形成了一层层堆

积起来的层状岩石(沉积岩),并且在水流的作用下,不断被侵蚀、破坏,形成一层一层的

岩石;图C、D由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的各方受力不均,致使岩石发生变形或是倾斜,

形成小的褶皱;图E是可溶性盐的水在下滴的过程中再一次凝聚成岩,从而形成的石灰乳。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Karst Landform in Longli,Guizhou of China,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is Fengyong who is from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03.【Make a summary】I looked into the Karst Landform in Jinglong valley of Longli,Guizhou and I analysed when it shaped.I observed there were much carbonatite,and it shaped in Triassic period,the character of the Karst Londform apppear in the area.There are all kinds of Karst appearance,including rock lam 、stalactite and stalagmite ect.This article ar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Karst Landform.

【Keywords】rock lam、the Karst Landform、Jinglong valley、Longli of Guizhou、China 【Introduction】Guizhou is the biggest area of the Karst Landform in the world,and it is centre of southern of Chinq.Guizhou is widest area of the Karst Landform in our country.The Karst Landform of Guizhou consist of all kinds of natural landscape because of infiuence that the new tectonic grow fastly.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and assess widely for the Karst Landform of Jinglong valley and to why to shape for opening up and protecting Jinglong valley.The majority of mains of this passage is author's to observe and analyse reason of the Karst Landform.

贵州地层与岩石(谷风技术)

贵州地层与岩石 黔东南州金鹰矿产资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一、第四系(Q)..................................................................................................................... - 1 - 二、新近系(E) ..................................................................................................................... - 2 - 三、古近系(N)..................................................................................................................... - 3 - 四、白垩系(K)..................................................................................................................... - 3 - 五、侏罗系(J) ...................................................................................................................... - 4 - 六、三叠系(T) ..................................................................................................................... - 5 - 七、二叠系(P).................................................................................................................... - 12 - 八、石炭系(C) ................................................................................................................... - 14 - 九、泥盆系(D)................................................................................................................... - 17 - 十、志留系(S).................................................................................................................... - 20 -十一、奥陶系(O)............................................................................................................... - 22 -十二、寒武系(?) ............................................................................................................... - 26 -十三、震旦系(Z) ............................................................................................................... - 32 -十四、南华系(NH) ............................................................................................................ - 33 -十五、青白口系(QB) ........................................................................................................ - 35 -十六、蓟县系(JX) ............................................................................................................. - 38 -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陆地岩石地貌及区域分布汇总(高中地理)

陆地地貌及区域分布汇总 一、岱崮地貌 “岱崮地貌”成为我国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喀斯特地貌”之后的新的岩石地貌类型。 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崮”主要分布沂蒙山区,在蒙阴、沂水、沂源等鲁中南山区,较为知名的有上百座,有“沂蒙72崮”之说,形成了美丽的沂蒙“崮”群。 二、地貌 由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前者主要由具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陡拔,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峰深壑。后者由穹窿状花岗岩体构成,具红色风化壳,厚10~80米,风化壳剥离后,出露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地势浑圆。 花岗岩地貌的发育深受岩性影响,一方面因块状结构,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另一方面因风化壳松散偏砂,其下原岩不透水,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水土流失严重;且因节理丰富,产生球状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沿节理活动,逐步形成密集的沟谷与河谷;在节理交错或出现断裂的地方,往往形成若干小型;节理的多少和形式决定山坡的形态,节理密集区,重力崩塌显著,出现垂直崖壁;层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角保持不变,而球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浑圆化。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深入岩体内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山东的、崂山、峄山,陕西的、太白山,安徽的、、,浙江莫干山、、天台山,湖南的、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复习题(选择题)_2014051609312352403

会考自我复习与检测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会考】1、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会考】2、下列地貌中,因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会考】3、下图为“太平洋东部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地层年龄范围,单位为100万年,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洋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会考】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会考】5、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会考】6、按岩石成因分类,石灰岩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会考】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硅 C.氧 D.铁 【会考】8、陕西靖边有一种红砂岩沉积地貌,砂岩上的纹路颇似波浪,该红砂岩层的特征之一是 A.岩石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岩石表面多气孔 C.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会考】9、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流特征差异明显,河床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曲流主要发育于长江的 A.河源区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会考】10、下图所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会考】11、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钙、磷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多见于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海蚀地貌【会考】12、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 月 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 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会考】13、从形状特征看,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向低处的等高线凸出部分是A.洼地 B.山峰 C.山谷 D.山脊 【会考】14、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会考】15、以下等高线地形图中有一火山口湖,该湖位于 A.甲处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会考】16、下列有关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区适合建设水库大坝 B.海积地貌形成的海岸有利于大型船只泊靠C.坡度超过25°的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D黄土地貌的黄土富含钙磷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地层岩石模板

第一节寒武系 为实习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主要分布于中部黄都--蒋家坝--茅田及南东侧杉树坝--金竹坨--老虎沟一带,北西格林窝--隆兴--棕坪--官坝一线零散出露,总体呈北北东或近南北向带状分布,出露面积约???km2。下、中、上统都有出露,但出露不全,岩性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合,生物化石稀少。自下而上分为金顶山组(∈1j,未见底)、清虚洞组(∈q)、高台组(∈2g)、石冷水组(∈2s)、平井组(∈2p)、后坝组(∈3h)及毛田组(∈Om)。1-2 出露地层厚526-1513m。调查区寒武系划分历史沿革见表2-1。 表2-1寒武系地层划分沿革表 一、金顶山组(∈1j) 源于刘之远(1942)在遵义金顶山创名“金顶山层”,卢衍豪(1962)称金顶山组,本文沿用。 为调查区出露最老地层,主要分布于南部丝棉背斜核部一带,南东部官坝背斜核部零星分布。岩性为浅灰绿、灰绿、灰色薄层泥岩、含粉砂质泥岩与浅灰绿、淡绿灰、灰色薄--中厚层含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灰色中--厚层含粉砂质泥晶鲕粒灰岩、含白云质泥晶鲕豆粒灰岩、泥质条带生物屑泥晶灰岩及含泥晶灰岩。未见底,出露厚度大于59m。 1、剖面列述

调查区金顶山组地层分布范围小,出露零星,仅测制了贵州省务川县陈家祠堂地层剖面(PM008,图2-4)进行控制,剖面特征如下: 上覆地层:清虚洞组(∈1-2q) 9、灰色厚层块状含白云质泥晶鲕豆粒灰岩。岩石中见细白云质条带或斑块;含少量(约5%)棘皮、三 叶虫、腹足、腕足和双壳等生物碎屑;鲕豆粒以粒度20-2mm豆粒主见,2-0.004mm鲕粒次见,以正常鲕豆粒主见,薄皮鲕豆粒、偏心鲕豆粒辅见,含量约65%。2.96m ───────────────── 整合───────────────── 图2-4贵州省务川县陈家祠堂金顶山组实测地层剖面示意图 金顶山组(∈1j) 59.11m 8、浅灰绿色薄层含泥质粉砂岩夹灰色中--厚层含粉砂质泥晶鲕豆粒灰岩及少量透镜状泥晶灰岩。含粉 砂质泥晶鲕豆粒灰岩中含少量(约2%)介壳屑。豆粒大小2×2-4×5mm,含量约30%;岩石中见少许竹叶状或条带状白云岩砾屑。含泥质粉砂岩局部发育水平层理。9.04m 7、灰绿、灰色薄层含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极薄层泥岩;岩石中有大致顺层的泥质纹层或细条带(单 条厚0.5-1mm)。11.47m 6、.灰色薄--中厚层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岩石层间见少许灰绿、绿灰色泥岩薄皮。含泥质粉砂岩 局部见大致顺层的细泥质条带。岩石中见少许水平纹层。9.34m 5、淡绿灰、灰色薄层粉砂岩、条带状含泥质粉砂岩夹灰绿、绿灰色泥岩。二者占量比由3-8:1,具向 上泥岩逐渐减少、粉砂岩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含泥质粉砂岩中水平层理发育。 5.09m 4、下部(约1.5m)为透镜状含白云质泥晶鲕豆粒灰岩,鲕豆粒以20-2mm的豆粒主见,2-0.004mm鲕粒 次见,含量约65%;岩石中含少量(约5%)棘皮、三叶虫、腹足、腕足和双壳等生物碎屑,含量约5%;上部(约1.0m)为绿灰、灰绿色薄层泥岩与灰色薄层层纹--条纹状钙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二者占量比约为2:1,钙质粉砂岩横向上不稳定,时呈透镜状或结核状。泥岩局部见有水平纹层。具由下向上泥质逐渐增多、灰质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 2.54m 3、灰绿、绿灰色薄层泥岩、含粉砂质泥岩。粉砂质呈细条带或小透镜体大致顺层展布,条带横向上 不稳定,具尖灭再现特征。含粉砂质泥岩中局部见水平纹层。 4.75m 2、灰色厚层块状泥质条带生物屑泥晶灰岩,夹少量灰色薄--中层瘤状含粉砂质含泥质含生物屑泥晶灰 岩。岩石中生物屑含量一般小于3%,局部可达10%;泥质条带一般厚0.5-2mm,呈微波--波状大致顺层展布,向上泥质条带呈逐渐减少趋势。 5.52m 1、灰色厚层块状含粉砂质含泥质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岩石中含量<2%;泥质呈细斑块或条带状顺层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交界区形成的地形: ①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扩张着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收挤压而上拱,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③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举例: 消亡: 落基山脉:太VS美; 安第斯山脉:南VS美;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印VS亚;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亚VS太; 张裂: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张裂。 二、地震与火山 1、地震: 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②纵波(固、液)先于横波(固)到达地表; 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烈度不一; ④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主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断层带的烈度大); ②非自然因素:地面建筑。 2、火山: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印VS非)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 3 举例:日本(亚VS亚)多地震,印尼位于三大板块(亚VS 印VS太)交界处,也是火山地震高发区;英国(亚欧内部)等地区少地震。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分类:根据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①岩浆岩(火成岩) (1)定义: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是岩石圈的主体。 (3)代表: 花岗岩(侵入岩,色泽浅) 玄武岩(喷出岩,色泽深), 印度德干高原。 ②沉积岩 (1)定义: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由植物遗体转变。 ③变质岩 (1)定义:原有岩石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2)分类:无 (3)代表: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片岩及板岩(均由页岩变质而成)、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 2、地貌景观:不同的岩石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 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 二、矿物 1、定义: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外表特征。 2、化学元素: ①地壳中已发现有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排前8 钙、钠、钾、镁; ②地壳中的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表示键尾物质组成了键头指向的物质) 例如,长石、石英、黑云母→花岗岩 、钻石即金刚石(南非和刚果),最硬;最软的是滑石。

地理知识点梳理-岩石与地貌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岩石与地貌 教学目标: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 3.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 4.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5.了解主要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知识详解: 一、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的含义 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未定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 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 弱程度。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分类: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 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的区别: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

贵州地质概况word版

贵州地质概况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跨上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由于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壳幔作用和板块运动,发生了多种地质事件,铸就了贵州复杂纷繁的地质图像,并以“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宝库”著称于世。具有地层发育齐全、碳酸盐岩广布、沉积类型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岩浆活动微弱、变质作用单一、薄皮构造典型、地壳相对稳定等特点。 (1)地层 本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厚约30000m。地层的生物地理区系多样,寒武系至中三叠统以古地中海区生物群为主,次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区生物群;上二叠统则为华夏植物群;三叠系(海相)属特提斯-扬子动物群。地层的组份较为复杂,中元古界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部发育有枕状玄武岩。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主兼有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火山岩;震旦系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及陆源细屑岩。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志留系下统主要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兼夹生物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中二叠统均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硅质陆源碎屑岩;上二叠统贵州西部为峨眉山玄武岩及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东部和南部则为海相碳酸盐岩。中生界扬子区三叠系下统至上统下部为海相碳酸盐岩,右江区以陆源碎屑浊积岩为主;上统中上部则为陆相硅质碎屑岩;侏罗系至白垩系下统为紫红色碎屑岩;上白垩统则以紫红色粗屑沉积为主。新生界古近系为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则为含砾泥岩及粘土岩;第四系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砂、泥、砾及钙华等堆积物。 (2)岩浆岩 贵州的岩浆岩分布较零星且面积不大,但岩类复杂、期次较多。中元古代在梵净山区以海相枕状玄武岩为主,并有同源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岩床,以及末期花岗岩。新元古代早期九万大山区海相玄武岩、同源的镁铁质岩岩墙,以及过铝花岗岩。早古生代中晚期在黔东有偏碱性超镁铁质岩。晚二叠世贵州西部为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同源辉绿岩床。中生代中晚期在黔西南为偏碱性超铁镁质岩。 (3)变质岩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docx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 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3.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4.石灰岩和大理岩的化学成分都是CaCO3,而从成因划分,它们分别属于 A .沉积岩和变质岩 B .沉积岩和岩浆岩 C.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浆岩和沉积岩 5.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类型是 A .喷出岩 B .侵入岩C.变质岩 D .沉积岩 6.世界上的巨大山脉多分布于板块的 A .张裂地区和生长边界 B .张裂地区和消亡边界 C.碰撞地区和生长边界 D .碰撞地区和消亡边界 7.大气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 .氮与氧 B .氧与氮C.氧与硅 D .硅与氧 8.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9.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10.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11.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 .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C.石灰岩 D .大理岩 13. 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 5 月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14、某山的山麓处海拔高度为300 米,气温为9℃,而山顶的气温正好为0℃,山顶处的海 拔高度为 A . 1800 米B. 1500 米C. 900 米 D .1200米

贵州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碧痕运动:林树基(1994)命名。命名地点在晴隆碧痕营。在那里早更新世早期地层(如坪地组)发生了明显的褶曲和断层,地层倾角局部达50°~70°,但上覆的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没有变形。林树基将使早更新世中晚期及其以前的晚新生代沉积发生变形的构造运动称为碧痕运动。从已有资料分析,它大致发生在距今约150~120万年前。是贵州地区晚新生代时期发生最激烈的构造运动,大致与云南的"元谋运动"对比。这场运动开始了贵州地壳大幅度整体性自西向东掀斜隆升的新时期。贵州侏罗山式褶皱带:侏罗山式褶皱带的特点是背斜和向斜的变形强度不同,较紧闭的褶皱和较开阔的褶皱相间并列,代表性的构造是隔挡式与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带占据了贵州扬子陆块的大部份,卷入褶皱带的地层从中元古界至中生界。虽褶皱样式多样,但以隔槽式褶皱最为发育和典型。它是由一系列的紧密向斜和平缓背斜相间平行排列而成,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呈雁形排列。在广大范围内,普遍发育有与褶皱轴(主要是背斜轴)平行的冲断层,与上述褶皱一起构成褶皱-推覆构造。冲断面产状一般较为平缓,有时出现飞来峰或构造窗;有的则形成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冲断岩片。另外,区内另一类重要断层是与上述褶皱和冲断层斜交的走滑(平移)断层,它与前述的冲断层构成复杂的断裂网络。此外,在贵州侏罗山式褶皱带的一些大断裂傍侧,还发育了小型拉伸构造-箕状断裂,常表现为半地堑盆地,其中堆积的晚白垩世磨拉石已发生轻微变形,这显然是喜山运动的表现。四川盆地边缘平缓开阔褶皱带:属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涉及范围仅限于我省赤水和习水两市(县)。区内构造变形较微弱,地层产状一般平缓,有的甚至水平,褶皱作用极其缓慢,主要由晚三叠世晚期至晚白垩世陆相碎屑地层组成的褶皱一般开阔,其型式以横弯顶薄者为主,仅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舒缓的背斜和向斜,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断裂构造亦不发育,仅有一些小型的正断层。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含答案)

第二篇《板块运动》、《岩石与矿物》基础知识测试 1.地壳和上地幔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滑动,滑动的结果产生了漂移现象。相对比较稳定,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3.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物质的对流,板块间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和运动,前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岛弧,后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 4.一般在板块的边界处分布了大部分的和,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资源也分布在这 读右侧的板块分布图完成5-6题 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板块名称: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6.写出下列地形处于上图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填写字母或名称): 喜马拉雅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阿尔卑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北美西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南美西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属于山系。 亚洲东部深海沟、岛弧链:和板块间的运动。 大西洋洋脊(海岭):和、板块间的运动。 红海:和板块间的运动。 7.海底扩张学说认为:由于海底的运动,因此海底岩石年龄离海岭愈远,岩龄 愈,海岭两侧岩龄呈分布,在处是大洋地壳的消融处。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中ABC三处中,表示海沟的是,表示海岭的是,C处表 示带。 9.D、E中表示大陆板块的是。 10.E板块①②③处的岩石年龄由老至新的排列顺序是。 11.根据成因分类,世界上大部分地震是属于地震。根据震级分类,级以上地 震被称为破坏性地震。

12.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地震要素的名称: 通常把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上述两者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 13.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叫,地震的破坏程度用来表示。 14.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就增加倍,通常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级地震的倍。 15.一次地震有个震级,个烈度。 16.通常情况:震级越大,烈度越;距震中越,震源越,建筑物越, 烈度越大。此外烈度大小还与等因素有关。 17.两种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慢的是波,地震时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先是波到 达震中,所以人们感到先是。 18.中国由于位于地震带和地震带的交接处,因此多 地震。其中多地震的台湾省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云南、西藏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日本多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智利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9.地震常常伴生有、、等灾害。 20.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日本富士山属火山,它位于火山带上。意大 利的维苏威火山位于火山带上,通常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带上。而本次喷发的冰岛火山位于火山带,它分布在板块的带上。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利的方面有和等,有利的方面有和等。 21.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 22.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等三大类型。 23.写出下列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 24.一般岩浆在地壳内冷凝会形成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会形成岩。前者矿 物结晶颗粒;后者矿物结晶颗粒。 25.一般含有化石的是岩,有片理构造的是岩,有气孔或流纹的是岩, 有层理构造的是岩。 26.从岩浆到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具体如下:源于层中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 岩石经过又成为岩浆。 27.根据图示关系判别字母所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A B C D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6讲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 [考纲要求] 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知识讲解] 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陆地环境组成——岩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注意:岩石圈≠地壳 1、组成岩石的矿物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2)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2、分类及其成因: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理解教材P58页“岩浆岩生成示意图”。 玄武岩:密度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密度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有色金属。 (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海滨的金、金刚石。 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上游 下游:颗粒由大到小。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上 下:砾岩、砂岩、粘土。

中图版高一地理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综合检测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回答1—3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模式图是( ) 5.地震震中地区的岩石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以上岩石均有可能 6.组成花岗岩的一组矿物是( ) A.石英、方解石、云母B.石英、长石、云母 C.石英、石墨、云母D.石英、方解石、石墨 7.下列属于岩石的一组是( ) A.玄武岩、方解石B.金刚石、花岗岩 C.长石、板岩D.大理岩、页岩 8.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不同的矿产资源。储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9.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0.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查转化的模式图是( )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 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 1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13.下列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地貌类型是( ) A.冰川地貌B.黄土地貌C.海岸地貌D.风成地貌 14.甲乙两地实地距离为900千米,在图上的距离为3厘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 A.1:3000 B.1:300 000 C.三百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1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B.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画的范围越大 C.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 D.比例尺越大,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16.甲地位置40°S、120°E,乙地位置40°N、20°W,甲地在乙地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17.绘一张学校平面图,采取下面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 ) A.1:1000 B.1/3000000 C.1:25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19.河流由上游到下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流速逐渐增加B.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逐渐变小 C.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逐渐变大D.河流逐渐变得越来越弯曲 20.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1.读“云贵高原某地等高线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16分)

地理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习题汇总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一、选择题 1.右图为某地区地形图(等高线单位:m)。图中甲所示的小区 域为? A.平缓的山头B.山间小盆地? C.平缓的山脊D.狭长的山谷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等高线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 2.台湾天然温泉分布众多,主要原因是这里处在?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界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看六大板块分布图,找到我国的台湾省。 3.长白山天池附近的岩石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表面有气孔。该岩石属于 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附近岩石是喷出岩(喷出岩矿物颗粒细)。4.右图为某曲流景观图。图中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 ?A.甲B.乙? C.丙D.丁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5.重庆是我国山城,整个城市位于山坡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导 致这种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表形态B.交通条件C.森林分布 D.水源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地形地貌与城市分布布局的关系。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硅???C.氧?? ??D.铁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元素含量排序氧硅铝铁钙 7.按岩石成因分类,石灰岩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石灰岩、煤属于沉积岩 8.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其相互关系与下图中①、②、③三个圆的相互 关系一致的是? A.沙滩、海蚀洞、海岸地?B.准静止锋、锋、天气系统 ?C.大理岩、花岗岩、变质岩?D.湖泊水、河流水、陆地水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3包含2,2包含1的关系。 9.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高一全岩石与地貌练习题

第二篇练习题(专题5、6、7) 1、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2).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 (1).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3、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右图为 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5、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1)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A.氧、硅B.硅、铝C.铝、钠D.铁、镁 (2)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 C.含有动植物化石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3)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B.花岗岩C.玄武岩D.石灰岩 6、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1)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B.沙丘C.海蚀柱D.V型谷 7、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 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 C.④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 程是() A.Ⅰ——①B.Ⅱ——③ C.Ⅲ——⑤D.⑥——Ⅰ 8、“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所,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 C.汛期D.流量 9、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10、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