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歌特点

山水诗歌特点
山水诗歌特点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

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倒装结构,杜甫《秋兴》“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

中国古代诗歌常见主题浅析 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诗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内容十分丰富,也相当驳杂。中学生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现在的诗歌教学一般是单篇解读,没有形成系统,不易作进一步的理性分析,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如果按作品的主题分类学习,则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主题也就是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文学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作品的统帅和灵魂,了题材内容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的理解。本文拟就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主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忧国忧民 自《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就奠定了一种热情地关注现实的传统。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是一王朝官吏之作,写于日蚀大地震之后,讽刺贵族统治阶级忧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卿生,国运将尽。后世此类作品犹多,如曹操的《蒿里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家》《北征》,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宋梅尧臣的《田家语》、范成大的《催租行》等。 兹以白居易的《卖炭翁》为例,略作分析。作者原序云:“苦宫市也。”所谓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家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最残酷的方式。“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写出老翁的辛酸,而黄衣白衫仅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拖走了一车炭,作者没有议论,而义愤之情溢于言表,对统治者的讽刺劝诫尽显。 中国古代诗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积极入世,欲使国家富强、救民于水火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忧国与忧民不能并举,也不是容易统一起来的。国、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所指。在封建王朝中,“国”是统治者一家之国,忧国不能泯灭良知回避眼见的现实。民是社会下层受苦受难之民,忧民又不能背弃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诗人往往只能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这个途径是很勉强的,然而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诗人还是要表达这一情愫,即使对于他来说是多么艰难。表现在诗歌当中,诗人对社会的批判很有节制,对统治者多为劝诫讽喻,缺少痛心疾首的呼告。 二、山水田园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诗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生活选择。“独善其身”中,多选择隐逸。隐逸之风魏晋最为流行,这除了与同时期的政治高压有关之外,很大程度还在于山水田园自身的好处,也与人的审美能力进步有关系。自然山水田园,已经由作为陪衬的生活环境或比兴的媒介物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 山水诗、田园诗往往并提,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山水诗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田园诗以描写农村的风景为主,涉及农村生活,农人耕作等。古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多是视之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纵情山水显示人格的高洁,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以达到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神与物偕的精神境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确实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当多情敏感的诗人面对静谧、秀丽的山水时,往往能望峰息心,窥谷忘返,涤污去浊,息烦静虑,忘却尘世的纷扰,忘情于山水。 中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魏晋时谢灵运、谢朓大力写山水诗,最终为唐时山水诗的大盛打下了基础。王维的《山居秋瞑》《辋川集二十首》《汉江临泛》,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把自然山水渲染的清幽明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人在清新宁静的山水中,感受万物的生生不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境界恢宏,气势壮阔,寂寥之中有一股豪逸之气。 田园诗以陶渊明为首创,其组诗《归园田居》《饮酒》等,或写田园景物的恬美,或写田园生活的简朴,或写躬耕田园的体验,将日常生活哲理与诗歌结合起来,筑就了一座洒脱恬淡,质朴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 0 1 5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 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 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 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 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 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 (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 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3)曲有曲牌。(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 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 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惜别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三、古代诗歌按表现形式划分: 1、叙事诗; 2、抒情诗。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分类例说与实战(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分类例说(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赏析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赏析的【解题宝典】 关键词:宝典口诀赏析方法经典范例 程季子 内容赏析类歌诀总纲(三十二字令) 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托物言志,怀古讽今。 怀才不遇,功业豪情。 羁旅离愁,思乡怀人。 说明:古诗词的题材种类很多,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记忆,作者对某些类型加以概括综合,并编成“三十二字令”,希望大家细心体会。 下面分成四种类型为大家提高相应的解题宝典。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主要题材: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感类型: 积极乐观型:欣赏美景、陶醉自然、爱春赏秋、超然物外。 平和安逸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安适愉快、悠闲自在。 忧伤抑郁型:见物伤情、惜春伤春、遗世独立、避世远俗。 情景理趣:见景思理、见物得趣。 常见范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表达其归隐 山林的情趣。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3)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4)青春易逝的抑郁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赤壁怀古》。 (5)宋人有很多的哲理诗,通过景物或者思考来表现人生的理趣。如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宋诗的理趣往往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如朱熹《观书有感》。

山水田园诗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点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 异常秾丽。 ②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 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诗歌分类整理 (山水田园)

诗歌分类鉴赏 (四)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 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二、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示例一“望”字好:“望”为“远眺”之意,①照应题目中的“登台”,②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示例二“空”字好:“空”即“空旷”之意,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一个“闲”字,①点出闲景、闲人、闲心,②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复何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E)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1、送别诗(分析情景,理解情感) 2、思乡怀人诗(领悟意象,理解感情) 3、怀古诗(联系背景,理解典故) 4、山水田园诗(分析特点,掌握术语) 5、边塞诗(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三、思乡怀人诗 1、了解常见思想感情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 山长水阔 久戍边关 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 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何表达:触景伤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

寄情、妙喻传情 明确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关键词:独看、忆、湿、寒、泪 情感类别:思念亲友 表现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思念妻子之情和内心的惆怅和痛苦。 艺术手法: 情景交融,侧面描写 实战演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 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 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四、送别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 专题(一)——山水田园诗 一.概述: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东晋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将山水田园诗派发扬光大,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思想内容: ——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绘劳动生活,歌颂民风勤劳、淳朴,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厚情谊;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反映农村生活的艰辛以及农民的困苦,表达同情、愧疚之情,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社会黑暗腐败;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佛道思想的流露。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三.语言特点: 质朴、自然、清新 四.常见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解释:“白雪却嫌春色”其实是诗人的感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解释: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又”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虚实结合,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作者希望“花飞莫遣

语文-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之山水田园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D )( E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案: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 ,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王维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

绘景入境品情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及备考要点 文章作者:李玉涛赵英屏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9·12A2010-3-25 10:21:59近几年高考中,山水田园诗较受命题者青睐,2002年至2009年高考共考了9首山水诗和4首田园诗。品析炼字和分析意境是考查山水诗的两类主流题型,借景抒情手法是考查山水诗的命题核心点,我们应在备考中给予足够重视。 一、考点解析,要点透视 1.注意品读“诗眼”。 “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或一首诗的某一句中最传神、最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也是理解和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之处。诗歌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含蓄的,很多诗词都是“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因此,品读“诗眼”有助于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生鉴赏时应善于发现“诗眼”、分析“诗眼”。 2.注意炼字、炼意。 炼字、炼意也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苏东坡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强调的主要意思就是“炼字”和“炼意”。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是对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所作的理论概括。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光芒四射。考生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那些在节骨眼处、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词句,并加以深入分析、理解。 3.注意手法、技巧。 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其表达技巧更是臻于完美。我们评价一首诗歌的优劣,也常常从表达技巧上进行分析,所以“表达技巧”自然成为高考古代诗歌命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熟悉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