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12节生物物种多样性

第七章第12节生物物种多样性
第七章第12节生物物种多样性

第七章第1-2节生物物种多样性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从物种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

2、引导学生从同种生物性状的差异性认识生物多样性

学习重点:

重点:种的概念、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物种的性状及差异。

学习难点:

种的确定、物种的性状差异。

一、自主学习

1、相像、能够并繁殖后代的称为。

2、生物多样性是指多样性和多样性。

3、由于、和的分隔,使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状

态,使生物在、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形成新的特种。

4、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尽管肤色不同,形态差异明显,但人与人能通过后

代,所以都属于同一。

5、地球上绝大部分的人血型属于、、和型之一,

且终身不变。

6、地球上人的血型中型最多,型最少。

7、地球上所有人的指纹,所以有关部门利用作为社会生活中的

识别。

二、学习过程

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怎样确定生物的种:

对于图片上的动物,我们不能按颜色分类,而是应该发成狗和猫,这是为什么?

结论:

马和驴交配能生成骡,马和驴是同种生物吗?

结论:

每一种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进化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一旦丧失,便无法挽回。

(2)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

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

丘陵、山地的物种多样性:

湖泊、池塘的物种多样性:

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

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特种多样性的意义:

2、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1)人的性状差异

A、相貌

讨论并指出少女相貌具有的不同外观特征,并完成下表:

B、指纹

活动:观察人的指纹

过程:书本p172

总结:

应用:

C、血型

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和型。地球上的人的血型型人较多,型人次之,型人最少。

3、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活动:比较叶片的形状、大小、叶脉分布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总结:同一种植物虽然很想像,但也存在一定的,具体表现在植物的

吕种:是指

课堂练习:

1、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和三个层次,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指。

2、物种是指能相互并能产生后代的生物群体。在地球上,物种最多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

3、由于、、的分隔,使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这种隔离状态使生物在、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

4、人类的基因差异决定了人类性状的差异,而在人的全部基因中,人与人之间只有%是不同的。

5、中国科学家利用天然野生稻培育成功了杂交水稻,此杂交水稻和天然野生稻是属于同一,不同的。(填“物种”或“品种”)。

小结:

本节内容中,要正确理解“种”的概念。生物性状想像,能够相互的称为同种生物。

高通量测序: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5)高通量测序:环境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微生物的功能及代谢机理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热点。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技术限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全面, 对微生物功能及代谢机理方面了解的也很少。但随着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新技术 的不断更新,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也在不断变化。第二代高通量 测序技术(尤其 是Roche 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我们能够对环境微生物进行深度测序,灵 敏地探测出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极其微弱的变化,对于我 们研究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治理和微生物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医疗健康有着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国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涉及农业、土壤、林业、海洋、矿井、人体医学等诸多领域。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例,通 过比较正常和疾病状态下或疾病不同进程中人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可以 对正常人群与某些疾病患者体内的微生物群体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获得人体微 生物群

落变化同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度测序还可以快速地发现和检测常见病原及新发传 染病病原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 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很多,从国内外目前采用的方法来看大致上包括以下四 类:传统的微生物平板纯培养方法、微平板分析方法、磷脂脂肪酸法以及分子生物学 方法等等。 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为微生物分 子生态学的研究策略注入了新的力量。 目前用于研究微生物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 括:DGGE/TGGE/TTGE 、 T-RFLP 、SSCP、FISH 、印记杂交、定量 PCR、基因芯片等。 DGGE 等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在其实验结果中往往只含有数十条条带,只能反映出样品中少数 优势菌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分辨率的误差,部分电泳条带中可能包含不只一种 16S rDNA 序列,因此要获悉电泳图谱中具体的菌种信息,还需 对每一条带构建克隆文库,并筛选克隆进行测序,此实验操 作相对繁琐;此外,采用这种方法无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做 到绝对定量。生物芯片是通过固定在芯片上的探针来获得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优质教案

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动画、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内容了解很少,需要教师准备大量的素材,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2、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了解生 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观看BBC演化之旅、未来狂想曲片段,设问:地球上是如何产生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类型的?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单元第三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测试卷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2.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 B.环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了() A.基因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4.在我国拥有的以下各类植物中,植物种类居世界首位的是() A.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5.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A.沙漠 B.热带雨林 C.大草原 D.农田 6.下列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C.我国特有的和古老的生物种类很丰富 D.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会受到威胁 7.种植药材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 A.潜在价值 B.间接价值 C.直接价值 D.没有价值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不恰当的是() A.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B.生物多样性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 C.生物多样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 D.生物多样性可以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9.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灭绝主要原因是() A.同种生物的斗争 B.天敌过多 C.外来物种入侵 D.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 10.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迁出原地保护 B.建立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

微生物学[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一、要点提示 1.生物的多样性系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由于微生物具有与高等动植物迥然不同的特点,使微生物在营养类型、呼吸类型、代谢类型3方面也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2.长期以来人们对细菌的认识仅从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学特性、生态分布进行区分。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16S rRNA寡核苷酸的序列分析,改变或修正了对细菌人为地传统分类的概念,进入了细菌系统发育和自然进化的研究阶段。按照Woese的观点,真细菌占据自然界生物三大域中的一个域,即:细菌域。在确认了16S rRNA中标志性的寡核苷酸保守序列后,真细菌被划分为12个独特的类群。每个类群可以看成是独立的门,它包括了《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中所描述的23个门的细菌。腐生型的细菌在自然界中碳、氮、硫、磷4种元素的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种是动、植物和人的致病菌,与动、植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一些具有特殊形态,如具附属物或鞘的细菌,产子实体的黏细菌等,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3.古生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它们在形态结构、营养代谢、生理特性、遗传物质及生态分布等方面与真细菌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16S rRNA寡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是生物总系统发育中一个重要的域,包括:产甲烷古生菌、极端嗜热S0代谢菌、极端嗜盐古生菌、无细胞壁的热原体和还原硫酸盐古生菌5个类群。古生菌的发现为人们利用古生菌中的嗜热酶(例如:Taq、Pfu DNA聚合酶)、产甲烷辅酶及其他参与碳、氮物质代谢的酶类,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进行酶法水解、酶法转化制取有用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另外,对古生菌嗜热、嗜酸、厌氧、耐高盐、产甲烷、还原硫酸盐及光介导ATP合成的研究,为探索地球上早期原始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4.生物的共同祖先沿着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3条路线进化。目前认

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步测试

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 ) A.生物的多样性 B.某种生物的数量 C.生物的个体大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2.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约有( ) A.50多万种 B.100多万种 C.200多万种 D.500多万种 3.目前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 A.锐减 B.破坏得到有效控制 C.物种不再灭绝 D.递增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 B.黑色雄猫和黑色雌狗 C.白色雌猫和灰白色小猫 D.灰色雌狗和黄色雄狗 5.确定生物是否是同种生物,除了看是否相像,还要看( ) A.是否具有同样的形状 B.是否有相类似的生活习性 C.是否具有相同的体色 D.是否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6.下列对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进行交配 B.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有繁殖能力 C.不同物种之间有可能进行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无繁殖能力 D.同种物种的外貌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7.下列自然环境中物种最少的是( ) A.热带雨林 B.珊瑚礁 C.热带湖泊 D.人工防护林 8.形成新物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地理隔离 B.食物变化 C.天敌出现 D.环境改变 9.在森林中有许许多多种生物,在草原上也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不同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 C.生物种内的差异性 D.生物种间的差异性 10.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是( ) A.哺乳类 B.鱼类 C.昆虫类 D.两栖类 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D.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夜郎中学:余明灯) 第1节生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

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 活动“编写检索表”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 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 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知识点+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从物种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 1.通过不同种类的常见动植物的观察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物种的知识。 2.懂得不同自然环境下生物的多样性和不同地理位置下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对不同环境适应的结果。 3.知道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使地球绚丽多彩,生物和谐发展,而且维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4.要求自觉地树立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种含义确定生物物种的三个条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怎样确定生物物种:生物体形态结构的相似性、能否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后代要有生育能力 2)物种多样性:物种是多的、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生物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由于地理隔离产生了外形、结构和生活习性的明显变化,不能再相互交配,因此形成不同的物种。教学过程: 自然界多姿多态的生物体难以记数。众多的、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与它们生存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个综合体,从而形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共同任务。而我们主要了解的是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500万种,包括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生物的物种是多样的。那么,什么是物种?如何来确定生物的种? 板书:一、生物的种 观察图7.1.1毛色不同的猫和狗,对这些动物的归类不能根据它们的毛色归类,而是分成猫和狗两个种。说明,不能根据动物的毛色来确定种,而要根据生物间是否能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来确定种。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猫能交配,产生灰色幼猫,因为它们是同种生物。 黑色雄猫和白色雌狗不能交配,因为它们不是同种生物。 同种生物是很相象的,它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观察图7.1.2有时不同种的动物也能交配,并生出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能生出骡。 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年骡,但骡不能繁殖后代。因此,骡不是一个种;马和驴也不是同一个种,而是两个种。 说明不仅要能相互交配,还要能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来确定种。 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进化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一旦丧失就无法挽回。 板书:物种是指相互间很相象,能相互交配,并在交配后能产生有生殖能力后代的一群生物。 二、物种多样性 板书: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自然界的物种是很多的。目前已认识的有200多万种,加上未认识的估计有500多万种以上。从种类上来说是多样性的。 那么,物种的多样性是怎么造成的?跟哪些因素有关?

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简介

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简介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资源。微生物的种类仅次于昆虫,是生命世界里的第二大类群。然而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以及研究手段的限制,许多微生物的种群还不能分离培养,其已知种占估计种的比例仍很小。从下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 中国微生物已知物种数与世界已知物种数的比较 微生物的已知种数和估计总种数

微生物是生物中一群重要的分解代谢类群,没有微生物的活动地球上的生命是不可能存在的。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其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物圈和为人类提供广泛而大量的未开发资源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所有微生物的生命形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以及有关微生物在遗传、分类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知识概念。 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与其它生物类群相比,人类对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了解最为贫乏。以原核生物界为例,除少数可以引起人类、家畜和农作物疾病的物种外,对其它物种知之甚少。人们甚至不能对世界上究竟存在多少种原核生物作出大概的估计。真菌是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生物类群,目前已定名的真菌约有8万种,但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的数量约为150万种,也就是说人们已经知道的真菌仅为估计数的5%。 微生物的多样性除物种多样性外,还包括生理类群多样性、生态类型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之多,是动植物所不及的。微生物有着许多独特的代谢方式,如自养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厌氧生活、不释放氧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对复杂有机物的生物转化能力、分解氰、酚、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的能力,抵抗热、冷、酸、碱、高渗、高压、高辐射剂量等极端环境的能力,以及病毒的以非细胞形态生存的能力等。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种类多,仅大肠杆菌一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分析

(生物科技行业)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 单元分析

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分析 萧山区裘江小学徐春建壹、科学概念阐述: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物种的分化和种群内生物个体的多样。 (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表现为生物群落的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和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从结构上见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地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正常流动。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本单元希望学生能在如下层面上形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1)、生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物种的多样和种群中个体的多种多样。主要指向《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等五课。 (2)、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殊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生物形态特征的变化(《谁选择了它们》)。 二、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8课,其主要内容如下: 《1.校园生物大搜索》——调查校园中的植物和动物,认识校园生物的多种多样。《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通过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描述校园中动植物的种类及环境。《3.多种多样的植物》——由校园内植物到校园外植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体会植物种类的多种多样。《4.种类繁多的动物》——由校园内动物到校园外动物,通过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类,体会动物种类的多种多样。 《5.相貌各异的我们》——由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到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进壹步体会生物的多样性。《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生物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7.谁选择了它们》——通过观察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同种生物的外形特征,了解环境变化生物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8.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其中1—5课是描述生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壹种生物形态结构也各不相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这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6—7课是描述环境的多样性

中国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_郭良栋.

生物多样性 2012, 20 (5): 572–580 Doi: 10.3724/SP.J.1003.2012.10129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ab5135140.html, —————————————————— 收稿日期: 2012-06-13; 接受日期: 2012-08-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930005)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guold@https://www.360docs.net/doc/ab5135140.html, 中国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郭良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摘要: 微生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生命形式, 几乎分布到地球上的所有生境,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 跨越热带至寒温带, 气候条件多样, 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类型复杂, 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已开展了大量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并证实我国多样的生境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目前我国已报道真核微生物(菌物)约14,700种, 其中包括真菌约14,060种、卵菌约300种、黏菌约340种, 而真菌中有药用菌473种、食用菌966个分类单元。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免培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我国存在丰富的原核微生物多样性。本文概述了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原核微生物(古菌、细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卵菌、黏菌)物种多样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物种多样性, 培养方法, 分子技术 Progress of microbial species diversity research in China Liangdong Guo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yc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Microbes with rich speci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are wid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various habitats in the world. China possesses a variety of climate zones, geographic environments, and complex ecosystems, which play a large role shaping the complex biodiversity of this country. Microbial diversit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well document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For example, a total of ca. 14,700 eukaryotic microbe species have been recorded, including ca. 14,060 fungi, ca. 300 oomycetes, and ca. 340 slime molds. Within the Fungi, there have been 473 medicinal fungal species and 966 edible fungal taxa recorded.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much high species diversity of prokaryotic microbes using molecular tech-niques, which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study level of microbial diversity in China. This review paper sum-marize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i.e., archaea, bacteria, fungi, oomycetes, and slime molds) di-versity in China based on traditional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Key words: eukaryotic microbe, prokaryotic microbe, species diversity, cultivation method, molecular technique 微生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生命形式, 几乎分布到地球上的所有生境, 可利用各种有机化合物、无机盐等作为能源,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 在寒冷的极地、高达100℃的热泉或高盐碱度等极端环境中生活。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并以高度的变异性适应不同的生境。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循环、生态系统的演替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 在直 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 也为人类带来了巨大危害。 Woese 和Fox(1977)以核糖体RNA(rRNA)的小亚基(原核生物的16S 、真核生物的18S 基因)序列为依据, 提出了独立于真细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Urkaryotes)之外的第三种生命形式——古菌(Archaea), 认为它和真核生物以及真细菌是从一个具有原始遗传机制的共同祖先分别进化而来。随后Woese 等(1990)提出了三域(Domain)分类系统, 将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物种的定义 2.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体现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确定生物的种 2.知道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地生物,让我们来再次感受它们吧! 影片: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那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学生:(随意地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有500万种,有的说有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已经确定名称约有200多万种。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感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书,§7.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过渡:生物的物种多种多样,那生物的种又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一、确定生物的种 看一看,想一想:出示猫和狗的图片 两只动物的毛色都有是黑色的,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生物? 学生:不是,一只是猫,一只是狗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猫和狗虽然在毛色上相同,但其他的外形特征却不一样,并且猫和狗也不能生出小生命来,所以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那么这些毛色不同的生物是不是同一种的呢?出示四只颜色不同的猫 学生:是的,因为它们都是猫,并且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 教师:母犬和幼犬很相像,是同一种生物吗?出示图片 学生: 教师总结:对于生物的颜色大小都不是判断生物物种的关键,那么怎么的生物才是同种生物呢? 学生归纳得出: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学情分析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本节的有关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1)核心: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 (2)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 教学过程

微生物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GGE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普通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只能通过片段大小不同在同一浓度的胶上电泳迁移率不同而分离不同的DNA片段,对于片段大小接近或相同的DNA片段无法做到有效地分离;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变性剂中解链行为的不同而导致电泳迁移率发生变化,从而将片段大小相同而碱基组成不同的DNA片段分开。 DGGE作为一种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土壤、海洋、河流、冰川、淤泥等)、医学(各种疾病治疗前后,病变部位微生物的差异)、人体(鼻咽、口腔、黏膜、肠道)等领域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实验流程图: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包括以下内容 1 引物设计 以下是DGGE中常用的引物,我们将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引物设计。 引物序列(5’-3’)

细菌 16S V3 区扩 增引物 357-F-GC CGCCCGCCGCGCGCGGCGGGCGGGGCGGGG GCACGGGGGGCCTACGGGAGGCAGCAG 518r ATTACCGCGGCTGCTGG 引物 序列(5’-3’) 真核 18S V1-3区扩增引物 Euk1A CTGGTTGATCCTGCCAG EukA516r-GC CGCCCGGGGCGCGCCCCGGGCGGGGCGGGGGCA CGGGGGGACCAGACTTGCCCTCC 2 基因组DNA 抽提电泳检测图 针对客户的样本来源不同,我们针对性优化不同的基因组抽提方法,已达到提取效果最佳。 说明:1-8为样本所抽提基因组DNA,上样量3uL;M 为1kb Marker 上数第一条带为8 kb,中间的亮带为3kb,浓度为30ng/uL,其余为10 ng/uL。 3 目的片段PCR 检测 说明:1-8为样本,负为负对照(说明我们的实验没有污染,这对分子实验是至关重要的),上样量为5uL;M 为DL2000 Marker,上样量3uL。其中亮带为20ng/uL,其余为10 ng/uL。 Reconditioning PCR: 第一轮PCR 产物将会作为新的模板再进行少数循环的第二轮PCR 扩增,这叫做“Reconditioning PCR”。由于在“ Reconditioning PCR”的过程中引物和模板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6物种的多样性教案

课题: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3.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一——“种”的多样性。 4.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4.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1.含义 2.特点 二、多细胞生物 1.含义: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 2.特点:多细胞生物是指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其分化的细胞各有 不同的、专门的功能。大多数可以使用肉眼看到的生物是多细胞生物 三、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1.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意义!)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做些什么。(见课件) 附资料: (1)有位同学问老师,我国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来拯救大熊猫呢?还有位同学问老师:动物园中的一只华南虎一天就吃掉15-25千克牛肉,更不用说其他的花销了,不饲养它,岂不是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吗?2、从墨西哥引入澳大利亚得仙人掌,来到澳大利亚后,如鱼得水,不到一个世纪,在2400万公顷的土地上称王称霸。还有,从泰国、缅甸带入我国云南的紫茎泽兰,正以每年30千米的速度向我国北方蔓延。所到之处,别的生物都失去了立足之地。 (2)教师通过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尤其是一些珍惜的动植物资源。(图表和图片见课件) (3)学生观看影片讨论我国野生动植物减少的原因。 (A、人类对动植物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B、外来物种地入侵,使生物种类减少。)(4)承接上一个问题,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野生生物资源。 (A、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利用和引进,提倡有计划、合理地利用。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B、建立自然保护区) 四、小结: 在这堂课里,你知道了什么。 (A、自然界的生物都以自己的方式适应着自己的环境B、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从我做起。)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迅速地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地球母亲的其他生物日益的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酷的考验和威胁,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世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条件,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展示科学家研究白头叶猴的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①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有何联系?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会涉及到当今社会的哪些问题?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①预习新课, 小组合作,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展示课件。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对新的一天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然而,你想过没有:有些生物也许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目前,由于人类的滥砍乱伐、滥捕乱杀,加之环境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破坏的最终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那么,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呢?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思考:为什么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空前的威胁,而最终的受害者将是人类自己呢? 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人类自身的生存联系起来。 发布资料: 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和植物图片。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区。课件展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图片。 ③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广西保护白头叶猴的生态公园中的一幅壁画,引出白头叶猴的内容,并使学生知道白头叶猴是潘文石教授研究的第二个世界濒危物种。 ①展示课件:详尽介绍了白头叶猴的形态、分布、生活习惯、分类地位等。 ② 从白头叶猴的现状分析:目前,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偷猎者大量捕杀白头叶猴用来制造乌猿酒谋取暴利等。从学生认识我国所特有的部分珍稀动植物,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从而想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然后以一幅生动的壁画为切入点,通过壁画的信息资料,学生由大熊猫、白头叶猴、藏羚羊、金丝猴、东北虎、华南虎等濒危生物,引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Simpson指数运算公式 生物多样性测定要紧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要紧关注局域平均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操纵β多样性的要紧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操纵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要紧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α多样性 a. Gleason(1922)指数 D=S/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 Margalef(1951,1957,1958)指数 D=(S-1)/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看到的个体总数。 (2)Simpson指数 D=1-Σ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

请运算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 Dc=1-ΣPi2=1-Σ(Ni/N)2=1-[(99/100)2+(1/100)2]=0.0198 DB=1-[(50/100)2+(50/100)2]=0.5000 Shannon-wiener指数:

HC=-ΣNi/N ln Ni/N i=-(0.99×ln0.99+0.01×ln0.01)=0.056 HB=-(0.50×ln0.50+0.50×ln0.50)=0.69 Pielou平均度指数: Hmax=lnS=ln2=0.69 EA= H/Hmax=-[(1.0×ln1.0)+0]/0.69=0 EB=-(0.50×ln0.50+0.50×ln0.50)/0.69=0.69/0.69=1 EC=0.056/0.69=0.081 从上面的运算能够看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 β多样性 β多样性能够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①它能够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②β多样性的测定值能够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③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1)Whittaker指数(βw) βw=S/mα-1 式中:S为所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α为各样方或样本的平均物种数。(2)Cody指数(βc) βc=[g(H)+l(H)]/2 式中:g(H)是沿生境梯度H增加的物种数目;l(H)是沿生境梯度H失去的物种数目,即在上一个梯度中存在而在下一个梯度中没有的物种数目。

七年级科学上(华师大版)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 班级姓名学号 一.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包括、和三个层次。 2. 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过千万年的产物,都是唯一的,一旦丧失便无法晚回。 3. 同种生物是很的,它们能够。 4. 骡不是一个;马和驴也不是同一个种,而是。 5. 物种多样性是指的多样性,是的重要体现。 6. 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和。 7. 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的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这种隔离状态的环境,使生物在、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形成的物种。 8. 地球上生物物种数大惊人,其中已被描述的物种就有多万种,加上未命名物种最终可达到万种以上。 9. 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多种多样。生物物种的多种多样性不仅使地球、,而且维系了人类得以生存的,所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是每一个地球人的义务。 二. 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1. 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生上,还体现在的差异性上。 2.人种又称种族,是指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的人群。这些特征是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而形成的。根据这些特征,全世界人类可分为、、和,也可以按肤色分为、和。全世界的人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理由是。 3.地球上的人有四种血型分别是:型、型、型、型。人最多是型,最少的是型。人类的血型是可以。 4.地球上所有人的指纹都不相同,存在性。 5.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人类的产物。 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及其。也就是说,仅仅是不滥捕或滥伐野生生物是不够的,还必须还给它们良好的生存空间。 2.大熊猫被称为中国的国宝,这是因为大熊猫是一种的动物,大熊猫数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和,我国为保护大熊猫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