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相结合

学与思相结合
学与思相结合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开创的儒家道德精神与伦理逐渐成为引领人们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因而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赞同。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遵守公共道德观念等方面,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先后就教于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余人,其中比较优秀的就有七十余人。一部《论语》记载了他的丰富的教育实践,完整地总结了他的教育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这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今天,通过学习他的教育言论,而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和自己的教育行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他的言论中透出“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孔子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思”是达到理解的必要手段。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就不能消化,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另一方面,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而只是凭空去冥思苦想,那就会一无所成。因为所学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他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看来,在“学”和“思”这两方面,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在强调学的基础上,同时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因为只学习不思考,知识就不能消化自然就越学越糊涂。所以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论语·阳货》)的人。孔子这样处理“学”与“思”的关系,无疑是正确的。他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在今天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吗?学与思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解决学与用的问题,即学以致用。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培养学生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训练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巩固知识的方法上,孔子还强调反复学习的作用。他主张“温故而知新”,就是从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或创造,从已知引申到未知,要注重培养

的是牢固掌握知识,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防死记硬背,纸上谈兵,

二.他的言论中透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在教学中,孔子认为身教胜于言教,教师要以身作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要为学生提供好的典型范例,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他说:“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这说明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当然,这不是说不要言教,而是指只有言教而没有身教,言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如果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事事做学生的榜样,那么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论语·阳货》所载:“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他还认为,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若没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坚持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不可能满足教学工作,更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然也就提高不了教学效果。他还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这充分说明孔子在学习态度上的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善于向各种人学习,即所谓的“学无常师”。他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而且“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即向比自己低下或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应该说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态度。他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说明他相信处处有自己的老师,而且向他们学习。无论“善者”还是“不善者”均可从不同角度在他们身上得到教益。直到晚年,他仍在勤奋学习。孔子的学习是为了教。他提出“诲人不倦”,在教学中毫无保留地教诲学生。他十分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在《论语·先进》中就有他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性格不同学生采取的不同的教育方法的记载。他还说,要相信学生会超过教师,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 (《论语·子罕》)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真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昔者子贡问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孟子·公孙丑上》)孔子自己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范。而且在教学中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师生感情亲密无间,所以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信赖。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教育感染力量。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受欢迎也最富于创造性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今天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就应该善于学习,善于终身学习,对待学生应该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才可能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赶上历史发展的步伐,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也才可能有资格“诲人不倦”。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成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非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不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 从根本上发展学生智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培养兴趣——爱思 如何使学生爱思考问题,关键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让。皮亚杰说:说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培养兴趣就是要让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有新鲜的感觉,从而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了兴趣才会有爱好,才会去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索求新知得欲望。 第一,提问要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有步骤的启发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爱思, 会思,多思,深思疑是思之始,教师激发学生再求知的过 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索知识, 让学生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去感知,去认识,去理解,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和特点,精心设计, 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 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当然,问题也可以有学生提出,经教 师筛选而定,如: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

第五课的《食物从何处来》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内容很抽 象,教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本文主体逐层深入地进 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方法,我让学生阅读课文回 答:动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怎 样才能获得食物,来源是什么,等问题,在叫学生根据这 些问题改写成人物对话,这样就把比较深奥的理论知识通 过口语的形势表达出来了,既通俗,又易懂,既加深了对 课文的理解,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彻底摒弃 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 养成了爱思考的好习惯 第二,质疑要有启发性、,如教《孔乙己》一文时,我提出作者在写孔乙己一两次到店买酒时掏钱的动作有的是那两 个字?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学生作业时是“便排出九文大 钱的,排,字与他破衣袋里摸出四和前后不同的情况变化,有的说一个排字,反映了孔乙己有钱,故意炫耀自己,有 的说排字不能说是孔乙己有钱,既然有钱,那么,他又为 什么站着喝酒,大家觉得越想越有味,越想道理越明白:一个排字反映了孔乙己虽然穷,但有爱虚荣,爱面子,一 个摸字反映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他在封建制度下受迫 害的悲惨命运,这样质疑即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主次,又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质疑即不能超越学生思维发 展的可能性,也不能一味顺应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就好

学与思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学与思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导读:【范文】 “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学习使人聪颖,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使人有无穷的创造力。英国大学者培根对知识学问推崇备至。他十分精当地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是的,学习无论是对于我们性格的养成,还是为人处世都有极大的影响。在古时候,就有一名穷和尚凭借一瓶一钵走到了南海求学,这样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去效仿。在如今,快餐文化流行起来,我们很多人都为工作,生活而忙碌着,无法静下来好好的去阅读一本书,从而使浮躁的心变得更加飘浮,灵魂思想都是空洞的。许多不安的情绪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而读书,便可使人宁静,使人安适。所以我们不仅要爱学习,更加要懂得去学习。以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不足者可多读史书,性情浮躁者多读散文和诗歌,思想肤浅者可以多阅读一些哲理小说。只有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才可以更加对我们的学习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光学而不思考,是不行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仅要学习,而且也要学会去思考和总结。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学习就好比人吃东西一样,只吃而不消化,我们也无法从食物中摄取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学习只看不思考,不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那么,我们也无法从书中得到对于我们学

习和人生有益的东西。因此,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融会贯通,我们可从中获取最大的益处。 【范文】 伟大的教育家孔圣人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然,这句话鲜明地阐述了学与思的重要性。那么,是否一定要做到学习必须思考呢?当然“是”。 在当今社会,许多中学生面对学习与思考间,出现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苦难事。一部分学生整天沉浸在学习中,他们埋头苦干,可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眼看着成绩一天天下降,他们只能消失在沉思中。面对老师“指桑骂槐”的循循诱导,他们却不以为然,认为他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从此,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这是什么所致的呢?当然是他们只会学习不会思考。 然而,却存在着这样一大群人,他们整天只顾着玩而忘记了学习,在必要时他们只会做出许许多多的思考,而不去动手,因此,在考试中只能连连溃败,其实,他们并不笨,相反,他们非常聪明,在困难面前总能想出许许多多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他们为什么会在学习方面失利呢?那是因为他们只会思考而不会学习。最终他们只能在学业这条路上跳槽了。 这是生活中的两类学习与思考问题。如何解决它们成了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的一大难题。那么当一个懂得学习方法并且又对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思考的人,那么他们的人生之路也许就少了许多的坎坷。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 江苏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钱爱银 【关键词】:发散性敏捷性深刻性周密性创造性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笔者认为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二、应加强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速度;三、应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四、应加强思维周密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精度;五、应加强思维创造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新度。 【正文】 1978年,吕叔湘先生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效果依旧不明显。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听说读写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可见,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他的语文素养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里,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应加强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以拓展思维的广度。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它包含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种逻辑规则”、“多个思维角度”,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正确的方式,多种正确的答案去解决同一问题。怎样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 1、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发散思维。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 2、在作文实践中激发发散思维。 用发散性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和答案解析]

班级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要用() 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 ()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名男同 学。 4、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8、 15、10、13、12、11、()、() 1、4、3、6、5、()、() 1、2、4、8、()、() 8、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9、小明、小林和小红一起比体重,结果是小明比小林重,小林比小 红重,小明比小红重。他们三人中()最重,()最轻。 10、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小红用 了11秒。那么,()是第一,()是第二。 11、强强的体重是27千克,芳芳的体重是25千克。东东的体重居于第三, 他和强强体重相差5千克,东东的体重是()千克。

班级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猴在熊的左 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的右边。()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1、2、4、5、7、8、()、() 15、1、12、1、9、()、()、()、() 75、()、()、60、()、50、()、()、()10、5、9、6、8、7、7、()、()、(9) 3、拔河比赛结束后老师买了些饮料给同学们喝,可乐比雪碧多4瓶,可乐比芬达多6 瓶。老师买的是()多,多()瓶。? 4、举行跳绳比赛。秋秋跳得比丁丁少,小牛跳得比阿婷多,比秋秋少。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5、在 1=1 1=21 1=11 1=9 1=15 6、你能把0、1、2、3、7、8、9填入下面的算式,使等式成立吗? + 7、6()3()2()7() +5-7+57-48 ()3()48()2() ()8()8()8()() +1()-3()-8()-()7 7664926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及与课本思考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认识有价值的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学好数学的勇气。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索与创新精神。 3、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进步树立学好数学信心。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融于活动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观察力,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 4、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源于基础,高于课本,教材中难度较大,思维型强的知识。 2、贴近学生比较现实的数学问题。 3、数学报或奥林匹克起跑线的有关内容。 五、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计算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7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数学思维比较活跃,具有思考探索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部分学生思维狭隘、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启迪和辅导下,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具有开放性,生活型、智趣性的思维训练题目,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个性,全面发展。 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以课堂为载体,注意把辅导内容与课堂数学有机结合。 2、以兴趣为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3、以竞赛为抓手,形成强势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八、活动安排: 本学期共安排16课时,每周一课

浅论“学思结合”的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6641721.html, 浅论“学思结合”的思想 作者:苏升煜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6期 【摘要】关于“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者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时期儒家对学思结合就有很深刻的思考。直至宋代,学者们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与思的关系应该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孔子和朱熹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就很注重这一思想,而这种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具有启迪意义,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孔子;朱熹;学思结合;与时俱进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问题,是儒家学者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时期儒家对学思结合就有很深刻的思考。直至宋代,学者们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学习的问题上,孔子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言。这说明孔子非常重视思维活动的作用,把思与学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主张学思并重,这种“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曾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今天亦颇具启迪意义。 二、“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一)思以学为基础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又以切实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为他曾经终日不吃饭,整夜不睡,只凭空想来想去,但结果一无所获,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学,倒有益处。 (二)学与思相统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辟论述了学与思相互统一的关系,即学与思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就是说,获取知识之法必须是学与思相互结合,二者不可偏废。学要博学,思要深入;学要尽量吸取过去的成就而不可任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思要注重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不可被过去的框框所拘牵。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何全面地系统地规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工作,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思维训练要以语言训练、读写训练为主。认识事物、发展思维是各们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不能为了“突出思维训练”,置文字训练于不顾,应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指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把词用得更准确,句子说得更具体,一段话写得更有条理,一篇文章写得更好。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只是手段、途径。比如: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对文章的理解,读句子、段落之间衔接的关系,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教《詹天佑》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到全篇的中心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我们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感悟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堂主线,引人入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思维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字、词、句、段、篇的知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就以概念而言,各门科学都是通过形成专门的概念而构建起来的,是概念体系。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词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概念和词的不同分性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扩大、深化、精确的过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这种内在联系,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把思维训练同知识传授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加强思维训练对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比如,语文课强调逻辑性,以便有意识地影响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要求学生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具有逻辑性,以发展其逻辑思维。具体地说,语文教学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认知速度和认知水平。按照科学方法组织训练过程,既能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效率,又使思维训练由隐转现,由自发转为自觉。 二、思维训练要与语文教学过程保持统一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维训练因素,紧密配合语文知识教学,不加重学生负担,使思维

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与思维训练集锦500已打印.docx

小学二年级上册应用题与思维训练集锦500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5+5+5+5+54-5+5=( 2 + 2 + 24-2-1=( )X ( )+ ( ) 2、找规律填数: (1) 6 11 16 ( ) 26 ( : ) (2) 20、 16、 ( )、 8、 4 (3) 2、 5、 8、 11、 14、 ( ) (4) 2、 3、 5、 8、 12、( ) (5)100, 95, 90, 85, 80, ( ), 70 (6) 2, 4, 6,( ),( ) )X ( ) 4+4+4+3=( )X ( )+ ( ) (7)15, 5, 12, 5, 9, 5,( ),() (8) 1. 3. 6. 10. 15.( (9) 14. 5? 12. 5. 10. 5.( (10) 1. 11. 2. 3、 13. 3. 15.( 4、 ).( ) )。 5、☆。☆△△☆。。☆△△厶 第20个是 ________ ,第30个是 _______ 6、如果△ + △ + △ +△二32 A +A + 0=25 O + O + ^ +☆二26 那么:△ + (? + ☆ = ( ) 7、 小芳今年8岁,他比爸爸小27岁,5年前爸爸比小芳大( )岁。 8、 一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一共有( )段。 9、 教室里8盏灯,全部亮着,现在关掉了 6盏灯,教室里还有( )盏灯。 10、小明做计算题,第一天做了总数的一半, ) 个题,正好全部做完,小明一共做了( 11、 右图1 一共有( )正方形。 12. 数一数,右图2中有( )个圆? 第二天做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做了5 个计算题c 二、下而的图形算式中,他们各表示几? ⑴△ +△+△ =18 ⑵□ + △ =11 2、 04-04-0 = 18 o=( ) 3、 16+16+16 + 8 = △+0+0 图2 (9分) 30 □=< A 4-0=14 △=( )X ( ) ☆+☆+☆+☆=20 ☆=( )

22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思想启蒙的火种: 1背景:18世纪,法国旧制度衰败,社会矛盾激化。(联系法国大革命的 背景)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2、启蒙思想家的不同主张及其作用: 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主张: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还倡导天赋人权的学说。 引导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和相关文献。 作用: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3、联系中国近代史有关事实,说说历史上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基础;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4、比较中外历史上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 辛亥革命: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主张:民主、科学 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张: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主张:自由、平等

二、科学的革命 1、原因: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2、科学成就:

2,人物(图片)成就 问: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这位思想家1727年在英国看到了这样一个葬礼。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棺椁后面跟随着成千上万的市民。人们将棺椁安葬在了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课件:威斯敏斯特教堂)你们可知道这里原先 只安葬英国的王室贵族。现在安葬的是谁?大名鼎鼎的牛顿,他是第一位安葬在这里的科学家,正是牛顿引导了科学革命。

议论文有关学与思的论点论据

议论文有关学与思的论点论据 论点 思考与勤学结合则事半功倍。 正有成就的人是善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独立思考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种必备能力。 只有经过积极思考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 思考问题要坚持自主原则。 自己通过思考接受知识比被动的学习更富有成效。 思考有时是一种乐趣。 没有思考就没有判断和创造。 名言 经过自己仔细的研究、思考,与从来不动脑筋而请教别人,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松下幸之助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王夫之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毛泽东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果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就能迎来一线晨曦,见到万顷光明。——培根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少年好学,将成大器。——林肯 读书是易事,思考是难事,但二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普朗克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的最高成就就是,把可知的事物弄个水落石出,对不可知的事物敬而远之。——歌德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聪明的人好学习,愚蠢的人好为人师。——契诃夫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单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妄想;单学不思,又会变成书呆子。——蔡尚思 典型论据 “惟一的腿” ——思考是灵感的源泉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涨,在睡梦中,他忽然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惟一的腿。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摘要: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何全面地系统地规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工作,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训练;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质量决定着语言的发展水平。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训练学生的语言也就是训练其思维。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思维品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几乎人人在做,天天在做,并不神秘。但此类教学活动有意识去做和无意识地进行,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思维训练要以语言训练、读写训练为主 认识事物、发展思维是各们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不能为了“突出思维训练”,置文字训练于不顾,应当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指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比较等思维方法,把词用得更准确,句子说得更具体,一段话写得更有条理,一篇文章写得更好。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

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只是手段、途径。比如:学生读课文后说说对文章的理解,读句子、段落之间衔接的关系,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教《詹天佑》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到全篇的中心句,再看看作者是怎样一句一句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我们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感悟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课堂主线,引人入胜。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思维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字、词、句、段、篇的知识。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就以概念而言,各门科学都是通过形成专门的概念而构建起来的,是概念体系。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都要用词来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和语言文字的密切联系,首先表现在概念和词的不同分性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字词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扩大、深化、精确的过程。教师要深刻地理解这种内在联系,就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把思维训练同知识传授有机地统一起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维的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加强思维训练对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二、思维训练要与语文教学过程保持统一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总

初一数学思维训练题(第一周)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a 为任意自然数,包括a 在内的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 ) A .a -2,a -1,a B .a -3,a -2,a -1 C .a ,a +1,a +2 D .不同于A 、B 、C 的形式 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零不是自然数 B .最小的自然数就是自然数的单位 C .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总能找到一个比它大的自然数 D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计算题:(动动脑筋,可能会有简便的解题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56875=? 2.____________2006200420022000...12108642=+-+-+-+-+- 3.__________________8567785667855678=+++ 4.()()__________888...6428002...888488868888=++++-++++ 5.______________125.017 12 517125625.05.0171251753=?-?+?+ 6.______________12346 12345 1234512345=÷ 7. _________________3 1313131 =-+ - 8._______________99 163135115131=++++ 9. _____________2004 2004 ...200432004220041=++++ 10._____________90 1 9721856174216301520141213612 1=++++++++ 三、应用与创新: 1.有一高楼,每上一层需要3分钟,每下一层需要1分30秒。小贤于下午6时15分开始从最底层不断地向上走,到了最顶层后便立即往下走,中途没有停留,他在7时36分返回最底层。这座高楼共有多少层?

数学的智慧与乐趣

数学,其乐无穷 高中学的是理科,习惯了那种埋头验算的日子,也习惯了那种突然做出一道题之后欣喜若狂的感觉。在那时,感觉中的数学就是不停的做题,做题,然后再寻找最佳的解题思路。说到底还是挺喜欢那种感觉的,可上了大学之后学了文科专业,尤其在上了大二之后就和数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更别说去看跟数学有关的书籍了,有时候想想就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想学了那么多年的数学,到了现在一点用处都没有,于是便想着选个跟数学有关的选修课,最终就选上了这门课——数学的智慧与乐趣。 不知道自己一天把时间花在哪儿了,老师从一开始就推荐了几本关于数学的书叫我们看看,可是我在很久之后才开始看,去图书馆找了一本不可思议的e。细细爵来,走进了关于e的世界。 这本书的一到三章主要介绍对数的产生、应用和趣事。第四章谈论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缘起和它们为什么会成为“科学明星”。第五到九章主要讲了自然对数在数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形形色色的应用,它的“本来面目”,五花八门的奇闻趣事。数学的好玩有不同的层次和境界。数学大师看到的好玩之处和小学生看到的好玩之处会有所不同。就这本书而言,不同的读者也会从其中得到不同的乐趣和益处。至少自己收获很多。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被吸引的是作者的写作方式,原本以为作为一个数学读物,一定是特别的刻板僵硬,逻辑性很强的,但读了没几节之后我就被它那优美的,富有诗意的文字给吸引了,第一章的题目就是“激情相约爱丁堡—对数使科学家延寿”作者从一些小故事开始说,一直延说到对数。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斯蒂菲尔终究留下了遗憾,因为他并没有将对数这一概念完全明朗化的提出,而之后的納皮尔就接着他的事业,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随着逐步的进入书中,才发觉,这也不仅仅是一本简简单单的关于数学的读物,也是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才可以完全读懂的,突然觉得,自己和数学已经离了很远很远,要不是选修这门课,估计大学四年都和数学没了联系,于是悄悄的庆幸自己选了这么一门课,也庆幸老师“逼着”自己去看这些书。增加的不只是数学方面的知识,也让自己意识到自己知识面有多窄,对于数学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的。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科学技术和知识发展的水平如何,尤其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一民族的兴衰成败。鉴于对这一形势清醒而深刻的判断和认识,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江泽民总书记的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创新的巨大意义及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对于儿童来说,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的这中特殊性使它区别于成人的思维,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还处于一种低级的状态,但儿童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活跃性和巨大的潜力。它可借助某一专业领域经验的深化,逐渐由量变到质变,向中级和高级的创造力发展。 教育要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创建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从小就让孩子得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思维道德素质,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平等、融洽、和谐、接纳和互尊互重的师生气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我们的传统教育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以及许多机械化的管理。恰是这些观念和思想严重地阻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自己的人格力量去“以人教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来说,可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幽默、激励的话语,生动灵活的教法……都如同和煦的春光,明媚的阳光,清甜的甘露轻抚着,温暖着、滋润着孩子们,这无疑“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特级教师于永正语)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在其中发挥自身的作用;要看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差异,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陈兆艺【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过程训练;段中教学训练;课文结尾训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要操作过程,也是构成教学思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注意培训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有特殊意义,因为语文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实。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了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们的思维,说到底是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语文训练尤其注意思维训练。抓住思维训练,也就抓住言语的运用过程。从言语的运用中学语言,才能提高训练的力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望有真正的发展。 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我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思维训练的提高。 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 (一)微微暴露的思维训练 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如课文《尊严》中有一幅插图,杰克逊大叔端着一盘丰盛的饭菜给年轻人,年轻人摆摆手,我在这给学生质疑:是年轻人不饿而不吃吗,还是另有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

去读课文,找出摆手的原因。 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 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我在教《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抓住了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嘱咐三个小战士的那句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去想象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样想,怎样说?于是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为什么句末要用省略号?(2)如果老班长把这句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会讲些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空白”的地方合理的、恰当地补充出来,在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达到言语能力的充分训练,思想感情的充分陶冶。 (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 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抓住它作剖析治理,有较大的训练价值。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谬误有的比较隐蔽,带有深层

(完整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合集:加减法速算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通常可以用下列方法进行速算: 1、在计算加、减法时,如果某些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我们可以把这些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计算,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使计算简易。 遇到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小括号,则不改变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掉小括号,则括号里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例1、用简易方法计算: 299+86541+1002 试一试1:用简易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98+27336+102 例2、用用简易方法计算: 93+88+90+87+91+89+92+94 例3、用简易方法计算: 99999+9999+999+99+9 例4、用简易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446+72+154+328857-294-306873-3984853-703 1873-2974825-1003试一试2:用简易方法计算:97+104+101+99+100+103+98试一试3:用简易方法求和19999+1999+199+19957+234-257359-298+441 试一试4:用简易方法计算

724+55+645+176953-267-133426+755-226362-199+238例5、用简易方法计算: 534+(266-197)4480-(955+480)573-(242-127)试一试5:用简易方法计算 187+(313-202)5570-(2870+570)597-(327-203)例6、用简易方法计算: 1000-90-10-80-20-70-30-60-40-50-50 试一试6:巧算 1000-99-1-98-2-97-3-96-4-95-5 练习:用简易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27+497=8732-2008=2004+271=574-396= 2、198+204+201+199+200+203= 3、8+98+998+9998+99998= 4、89+123+11+177=425-173-27=871+97-271=388-199+312= 5、421+(297-125)=785-(231+285)=328-(198-172)= 6、1000-81-19-82-18-83-17-84-16-85-15=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合集:加减法速算部分答案 例1、用简易方法计算: 299+86=385 398+27=425 练习:用简易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27+497=13248732-2008=67242004+271=2275574-396=178 2、198+204+201+199+200+203=1205

数学中的趣事

数学中的趣事 1.加号 有一个家庭,这家的孩子的数学一直不好,父母给他换了不少学校,最后,父母跟孩子换了一个教堂小学,这个孩子的数学就名列前茅。父母也很奇怪,就问:“是不是老师教的好?”孩子说:“不是。”父母又 问:“是不是教材不一样?”孩子说:“不是。”父母问:“那是什么?”孩子说:“我一进教室,我就知道这里对数学很重视,因为我一进门,我就看见有一个人被订在加号上!” 2.数学中文 一位美国数学系的研究生来台湾搜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资料,朋友请我代为招待。他是首次来到东方,也没有学过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时内学会写错综复杂的“张”字——而且还是草书。惊讶之余,不免向这位天才请教。他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用一笔把三又四分之十三这个数字写出来而已。” 3.处处不可导 有一位国外的学者(搞数学研究的)到我们学校访问,住在学校外宾招待所,他要走的时候,我问他对我们学校的印象如何,他说:“你们学校的招待所太差了,以后再也不敢住了!”我急忙问其原因。教授说道:“那吃饭的碗,碗口处处不可导,这哪是给人用的!” 我听了,大笑,这教授比喻得还真形象!虽说是笑话,但是能加深对连续、可导概念的理解哟. 4.负数 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街头咖啡屋里,看着人们从街对面的一间房子走进走出。他们先看到两个人进去,时光流逝,他们又看到三个人出来。物理学家:”测量不够准确。“生物学家:“他们进行了繁 殖。“数学家:”如果现在再进去一个人,那房子就空了。” 5.数学家的答案 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乘着热气球,在大峡谷中迷失了方向。他们高声呼救:“喂——!我们在哪儿?“过了大约15分钟,他们听到回应在山谷中回荡:“喂——!你们在热气球里!“物理学家道:“那家伙一定是个数学

最新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世界现代史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含解析)

第22课科学和思想地力量 一、选择题 1.(·西宁)他是叩开原子时代大门地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地智者。当战争爆发后,他呼吁停止战争并带头在防止新地世界战争爆发地宣言上签字。这位科学家是( ) A.牛顿B.爱因斯坦C.达尔文D.钱学森 【答案】B 2.(·河南)恩格斯曾评价:“这个人地逝世,对于欧美战斗地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地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地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位巨人是( ) A.牛顿B.马克思C.列宁D.达尔文 【答案】B 3.(·郴州)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下列人物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地有() ①莎士比亚②伏尔泰③孟德斯鸠④卢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C 4.(·苏州)19世纪英国诞生地一项伟大地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地谬论,把越来越多地人从宗教神学地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A.孟德斯鸠地三权分立说B.牛顿地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地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地相对论 【答案】C 5..(·泰安)一部纪录片中这样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地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 了工业革命地大门。”上述两人地主要贡献分别是(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提出相对论创造了火车机车 【答案】B 6. (·聊城)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一副标题为“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为“宇宙 新理论”“牛顿观念地破产”地文章。“宇宙新理论”地创立者应是( ) A.史蒂芬孙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答案】D 7.(·达州)科学无国界,科学无时限。20世纪初一位伟大地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地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物理学家根据相对论,主持形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是() A.牛顿和王大珩 B.牛顿和邓稼先 C.爱因斯坦和王大珩 D.爱因斯坦和邓稼先 【答案】D 8.(·乐山)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下列组合,不正确地是( ) A.但丁——文艺复兴地杰出代表——《神曲》 B.牛顿——近代物理学地奠基者——《自然哲学地数学原理》 C.伏尔泰——近代生物学地奠基者——《物种起源》 D.贝多芬——近代伟大地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答案】C 9. (·南充)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地法则中发展地英国科学家 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答案】A 10.(·自贡)他地“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