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科学课教学方法

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经过几年来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的: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在共同参与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区、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学习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把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为: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

(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

(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

(4)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

(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在科学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发现法应注意如下的问题: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

(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应用探究发现法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

(3)探究发现法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探究发现法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以一味使用。布鲁纳说过:“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就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同时,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知识有多有少,思维有快有慢,能力有大有小,也不同

程度地制约了探究发现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进行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结果一般是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在事前向学生讲清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并在具体填写时进行必要的指

导。在小学阶段,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名称、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衡量实验报告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探索法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发散性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实验不仅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疏漏。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命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可能是多结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

(3)命题或实验具有科学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师提出命题以后的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学生的假设有时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