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行程问题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

行程问题最核心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由此可以演变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其中:

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和=快速+慢速速度差=快速-慢速

二、相遇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和(差)及相遇(追及)时间的确定

第一: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是指甲乙在完成相遇(追及)任务时共同走的时间。

第二:在甲乙同时走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才是相遇距离(追及距离)分为:

相遇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和;S=S1+S2

甲︳→ S1 →∣← S2 ←︳乙

A C B

追及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差

甲︳→ S1 ←∣乙→ S2 ︳

A B C

在相同时间内S甲=AC , S乙=BC 距离差 AB =S甲- S乙

第三:在甲乙同时走之前,不管是甲乙谁先走,走的方向如何?走的距离是多少?都不影响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只是引起相遇距离和追及距离的变化,具体变化都应视情况从开始相距的距离中加减。简单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例题:(一)相遇问题

(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两车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

则可列方程为 T =1000/(120+80)。

甲︳→ S1 →∣← S2 ←︳乙

A C B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甲乙在同时走时相距10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为100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 =1000/(120+80)解析二:

甲乙相距的距离是由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完的。相距的距离=甲车走的距离+乙车走的距离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1000=120*T+80*T

(2)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甲车先从A地向B开出30分钟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

则可列方程为1000-120*30/60=(120+80)*T

甲︳→ S1 →∣→︳←︳乙

A C D B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车先向乙走3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短,甲乙在同时走时实际相距(1000-120*3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94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30/60)/(120+80)

解析二:

甲车先走20分钟到C点,这时甲乙两车实际相距距离CB为(1000-120*30/60)千米,CB 间的距离是由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完的。相遇距离=(开始两车相距的距离-甲车先走的距离),相遇距离=(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T

(1000-120*30/60)=(120+80)*T

(3)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乙车先从B地向A开出20分钟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1000-120*20/60=(120+80)*T

甲︳→∣相遇←乙︳→乙先走←︳乙

A D C B

5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甲乙在同时走时相距AC(1000-120*2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96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20/60)/(120+80)

(4)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甲车先从A地背向B开出10分钟后到C(或乙车先从B地背向A开出10分钟后到D),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

T=(1000+120*10/60)/(120+80)

︳←︳甲乙︳︳

C A B D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车先背向乙走了1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长,甲乙在同时向相而行时实际相距(1000+120*1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102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10/60)/(120+80)

解析二:

乙车先背向甲而行同甲

5)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甲车先从A背向乙走10分钟到C,乙车也从B背向甲走30分钟到D 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

则可列方程为T=(1000+120*10/60+80*30/60)/(120+80)

︳←︳甲乙︳→︳

C A B D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乙两车先分别背向而行走了10分钟和3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长,甲乙在同时走时实际相距

(1000+120*10/60+80*3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CD=106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10/60+80*30/60)/(120+80)

归纳总结:不管甲乙两车在同时走之前谁先行(或同时行),只要是相向而行,就会造成实际相遇距离变短,在确定相遇距离时,需用原始相距距离减去某车先行距离;

只要是相背而行,就会造成实际相遇距离变长,在确定相遇距离时,需用原始相距距离加上某车先行距离;

二)追及问题

(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甲乙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甲(快车)在乙(慢车)后面,T小时后快车追上乙车,可列方程为 T=1000/(120-80)

解析一:

甲︳→ S1 ∣乙→︳

A B C

①此题为追及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在甲乙同时走时相距10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追及的距离为1000千米;

④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80)

解析二:

①甲乙在同时出发前相距1000千米为甲追上乙多走的距离,应确定为追及距离

②②甲每小时比乙多走了(120-80)千米,

③求追及时间,实际上是求1000千米中有T个(120-80)

(2)若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走80千米。乙(慢车)在(甲)快车后面,同向而行,T小时后甲与乙相距900千米,则可列方程为 T=900/(120-80)

解析一:

①此题为追及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乙速度不同,造成甲乙经T小时后相距9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追及的距离为900千米;

③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④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900/(120-80)

(3)若甲乙两车在长方形的跑道上同时从A地同向而行,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走80千米。已知长方形跑道的周长为500千米,T小时后甲与乙相遇,则可列方程为T=500/(120-80)

解析一:Array①此题为追及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乙速度不同,只有甲经T小时多走一圈后才能追上乙,也就是说甲乙追及的距离为长方形的周长500千米;

④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500/(120-80)(4)甲乙同时从A地以40千米/小时速度同向出发,15分钟后,甲车因油量不足以90千米/小时需返回到A地加油,乙车继续原速前行,甲车在A地加油用了10分钟,随后甲车又以90千米/小时速度用了T小时追上乙车,可列方程为:

甲乙︳→ S1 ∣乙→ S2 ︳

A B C

解析一:

①此题为追及问题;

②甲追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乙同行15分钟产生距离AB=40*(15/60),甲在返回A地所用时间40*(15/60)/90小时和加油时间(10/60)小时乙车在依然前行,前行的距离为BC=40*【40*(15/60)/90+10/60】千米;则甲车追乙车实际距离为AC=40*(15/60)+40*【40*(15/60)/90+10/60】④甲乙两车的速度差为(90-40)千米/小时⑤利用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40*(15/60)+40*【40*(15/60 /90+10/60】}/(90-40)

归纳总结:解追及问题的关键也在于确定追及时间和追及距离,具体同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追击问题:同时出发,同向而行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差×追击时间=路程差

设路程为L,速度为V1,V2,时间为t,

则:相遇:t=L/(V1+V2) 追及:t=L/(V1-V2)

不必死记公式,只要理解了,随时可以列方程求解

行程问题解析

在行车、走路等类似运动时,已知其中的两种量,按照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求第三种量的问题,叫做“行程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分为四类:一、相遇问题;二、追及问题;三、相离问题;四、过桥问题等。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主要的变化是在人(或事物)的数量和运动方向上。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当中参与者必须是两个人(或事物)以上;如果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则为相遇(相离)问题,如果他们的运动方向相同,则为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二次相遇问题的模型为: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 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 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利用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迅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保证了迅速解题。

相离问题

两个运动着的动体,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若干时间后,间隔一定的距离,求这段距离的问题,叫做相离问题。它与相遇问题类似,只是运动的方向有所改变。

解答相离问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趋势的距离(速度和)。

基本公式有: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离时间

相离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离时间

相遇(相离)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相离)时间=相遇(相离)路程

在相遇(相离)问题和追及问题中,必须很好的理解各数量的含义及其在数学运算中是如何给出的,这样才能够提高解题速度和能力。

追及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