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案例

高中《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案例
高中《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案例

高中《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案例

高中《足球脚内侧踢球》教学案例

一、课的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个性和终身体育意识。本课重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内化为对体育的兴趣与能力。掌握一些锻炼身体的方法,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同与理解。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意图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我们常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钻研好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我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二、教材分析

踢球是足球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足球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是队员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技战术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对脚内侧踢球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是面对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体育锻炼,他们已经都够规范自己的动作,而足球是中学生较喜欢的体育项目,如果以规范的足球动作技能施教,正好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促进学生足球水平质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建立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概念,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掌握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巩固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灵敏、协调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足球练习,体验成功感,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合作精神与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重难点

重点:掌握脚内侧踢球动作的连贯与协调用力。

难点:支撑脚位置的合理性与击球点的准确性。

六、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激励性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指导法、比赛法、评价法等,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愉悦的学习。

说学法: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主要采用小组练习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下面是正堂课的教学流程,这节课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引入部分、激发兴趣、共同研究、活跃身心、调整情绪、评价小结。

(一)引入部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创设情景

一开课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引入情景,为了让学生能很快的进入上课状态,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提问、图片、道具、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

第二,分配角色

教师提问题:“同学们,认识哪些足球运动员?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足球俱乐部吗?”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伴着提出的问,教师出示挂图,设计学生扮演职业足球运动员,老师扮演教练员,老师今天的任务就是带领一只职业球队的球员进行训练。

二.激发兴趣

分配角色后,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的专门性练习,在开课后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教学进一步情境化,让学生更快进入自己的角色开始学习,主要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热身,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的课做好铺垫及身体、心理的准备。

游戏方法;

左右两人一组面对面,两手平行半屈臂互握,同侧脚轻踢,脚内侧相对,左右脚交替小跳中完成,要求大腿外展屈膝前摆,对脚时脚底与地面平行,为课上学习做铺垫。充分活动各关节。

游戏要求: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合理掌握力度,在游戏中注意安全,不能故意用过度力量踢对方。

(二)共同研究

当学生经过上个一个游戏愉悦,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马上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星球碰撞(脚内侧踢球),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采用“思考——尝试——对比——讨论——再尝试——评价——提高”的学练流程,让学生充分领会自觉、自主、能动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在玩中学,学中动,开动脑筋。

首先,教师先讲解游戏的规则,并且请学生出来配合教师做示范。(游戏规则:两人一组每人一球,分别相距2米、4米、8米的传球相撞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踢球技术的欲望。)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游戏。

教师活动:在第一次游戏中,教师找出一组踢球动作不规范的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他们踢的球为什么总不能相撞呢?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在第二次游戏中,再次找出学生展示,踢球相撞成功次数最多的一组学生,为什么他们踢出来的球总能相撞?和前面那一组小队员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在两次游戏中,教师选出不同的学生典型做出对比,让学生很直观的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终引出本次课的内容脚内侧踢球,教师出示挂图并讲解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动作要领:(以右脚踢球为例)直线助跑,左脚支撑在球的侧方15cm左右,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膝关节微曲;同时右脚顺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脚尖稍翘起,用脚内侧部位击球的中后部。

(四)活跃身心

1、分组练习为了加强练习的强度,更好的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将全班分成男女两队继续进行碰撞游戏,教师加入其中一对,共同游戏。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发现学生错误技术动作,给予及时纠正

1.踢准游戏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星球碰撞游戏更换成踢固定球的踢准游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游戏,积极给予指导与鼓励!(五)巩固拓展

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展开游戏,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习到的运动技能,进行星球碰撞比赛。

游戏方法:全班分成男女四队,比赛的两个队员之接相隔4米的距离面对面踢球,再分别选出四名队员做小裁判,分别记下每对撞球的成功次数,成功最多的队伍获得比赛的胜利,游戏2次。

要求:不得故意破坏游戏规则,注意安全。素质练习游戏再进行小的上肢力量游戏,平衡对本节课上肢力量练习的不足,提高本课强度。

(六)活跃身心游戏结束,今天的小球员都很棒!都能按照教练员的要求进行训练,通过刻苦的训练在比赛中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接下来放音乐,大家和教师一起随音乐做“足球人浪”放松身心。(七)小结评价

评价要点:

1、能较好地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踢球姿势基本正确。

2、学习态度积极,对课上各种踢球活动努力的完成,参与活动积极认真,踢球技术有所提高。

3、练习中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尊重他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展示动作。

预计运动负荷:心率130次/分练习密度 35%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叙事实例 高二历史组温宝婷 可以看一则案例:“辛亥革命” 课程导入:利用天安门广场节日所放的孙中山画像,提问为什么给予孙中山如此高的地位? 课程过程:将整课分为三部分:了解(基础)、理解(加深)、见解(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堂阅读提问为方式。让学生系统的知晓辛亥革命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条件(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 ②爆发(武昌起义----各地响应) ③成果(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结果(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⑤性质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学生分小组,课前查阅资料作好准备,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介绍三个问题: ①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武昌? ②《临时约法》体现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③袁世凯为什么能篡夺革命果实? 第三部分----见解:方式与第二部分相同,解决三个问题: 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③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 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重点、难点的讲解清楚、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引发,学习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合作学习的态度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要在一堂课上解决这些问题,时间是否仓促? 5、高考方案问题: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新课程一方面主张实行学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学生在高考中以成绩论成败,这无异于“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压力的存在,探究、创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绩中明确反映的内容是不会被重视的,实施新课程的理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 第二、实施策略。 (1)、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目前历史教育仍存在着大量的“满堂灌”或“变相满堂灌”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领课堂。教师只是为让学生听懂而“教”,学生更是在拼命为听懂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教学中属于主动的主体,而学生则为被动的客体,故此,我们要及时地适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变“教”为“导”,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演者,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历史有可学性。如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入“设境--探究--分析--发现--解决”的主动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当然还有发现法、演示法、分组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如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实验课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水平及探究精神。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理解,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水平,引导学生就实验分析的方法实行初步探索。 一、取材分析 准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准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准确。例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准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准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对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

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教案汇总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在加入酸或碱后,能使PH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5、充分冲洗烧杯,用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6、充分冲洗烧杯,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三、现象观察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四、实验结论 1、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PH的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PH的变化。再用其他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五、实验评价 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值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 [误区警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全册教案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1讲)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上)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和校园生活有关的常用单词、词组与句型。 2.学会描述校园生活和学校设施。 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discovery, learning and hard work!高中是探索、学习和辛勤劳动的时期Huge campus and low-rise building 学校面积大,没有高层建筑。 Twelve laboratories are available for different experiments.12个实验室可供不同试验使用。 Each room comes with its own bothroom and Internet access.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卫生间和英特网接口。 3.学习阅读技巧:skimming&scanning。 4.语法:定语从句(一)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重要单词: access achieve attend assembly article available average canteen club challenging context donate display experience extra graduate gym heading locker low-rise literature poster relax 二、重点词组: class teacher 班主任at ease with 和….相处不拘束school hours学校作息时间earn respect from 赢得…的尊敬sound like听起来象for free 免费get a general idea 了解大意as well as 除….以外, 也key words 关键词word by word 逐字逐句地find one’s way around 认识路develop an interest in 培养对….的兴趣surf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 【难点讲解】 1.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 like? 你理想中的学校生活是什么样子? 这里dream表示心目中最理想的. 如dream team (梦之队)。

牛津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牛津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单元:Unit 1 School life 板块:Word Power Thoughts on the design: Word power 该板块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学习词汇:一是让学生学习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分类词汇;二是通过构词法学习单词。该板块设计了图表、对话或短文,用以拓展学生对于话题相关的词语的认识和运用。 Teaching aims: 1.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 map; 2.to develop and practice the way of asking and giving the way; 3.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gain a more general ideal of school facilities; 4.to enlarge students vocabulary and try to guide them to use correctly.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One—Don’t tell me its name (Guessing game) [设计说明]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the given place, but not to mention its name, let others guess)(通过此步骤使得学生充分熟悉有关school facilities的名词,为教学的下一步展开做好铺垫,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e.g. (提示词) *Book stand;E-books;Abundant reading materials (library) *Pieces of equipment for specific purposes, as building up one’s body (gym) *Yummy Yummy (Picture Presentation) (students’ canteen) *Second Home (dormitory) Step Two—Drawing a map & looking for destination [设计说明] 学生按照老师口头所给路线画图,可请1-2名学生上黑板演示,充分锻炼学生“ASK AND GIVE THE WAY”的能力。 如: Now, everybody, welcome to our starting point. Try to imagine that you are right now facing the North. I’d like you to go along this road, which is called the Zhong Shan Road, and then turn left; you will find a city library on your right side … Step Three—Welcome our spokesman (Role-acting & Recommendation) [设计说明]角色扮演,学生按自我意愿在所给选择范围内挑选一名运动明星,并向大家推荐由其代言的某一运动项目。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一、教学目标设计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Ⅲ),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要几派的思想以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要有了解,对于西汉以后儒学的发展要有所知晓。 本课的难点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和新儒学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给予分析和认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汉代已不复存在,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较为全面地叙写了春秋战国至西汉武帝时儒学兴起,发展,“坑儒”,独尊的经历。 1老子和孔子的思想 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把“道”当作万事万物的本体,它是超时空的存在,是永远不可感知的精神实体。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它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就是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着对立面的统一,对立双方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紊乱,礼乐崩坏,他消极悲观,提出了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 作为哲学思想的“仁”,内容非常宽泛。孔子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被尊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多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闪烁着科学的光芒。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1教案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一、教学课型: 阅读理解课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见《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Pages 2—3) 2. 教材处理 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国学生Wei Hua 在英国为期一年的留学经历。通过她对英国中学生活的描述,学生对英国中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增加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内容较多以及中英文化方 面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中有些在完全理解课文方面有 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述分析,本课在设计时先以录像导入的形式,增加学生对文章有关的感性知识;然后采用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整体观念;在随后的细节处理时,采取寻读、细节理解、正 误辨别的方法;在难点处理时,通过启发诱导,教师归纳的措施加以突破。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感悟、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到运用,从而完成从阅读输入到理解输出 的学习过程,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3.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该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对英国中学作息时间、班级规模、所学科目、课程内容、学习负担等学校生活有具体的了解。 ②能力目标: 通过寻找文章大意及具体细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快速归纳文章主旨和获取 文章细节的阅读能力。 ③文化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英国中学生活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体会中英两国之间由于国情、历史的不同所产生的文化教育的差异。 4.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对英国中学生活的具体了解和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的差异。 ②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略读(skimming )和寻读(scanning)阅读技巧来快速获取主旨 大意和细节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1. 总体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阅读前(导入)、阅读中(略读,寻读,辨别正误,比较, 分组活动, 巩固)、阅读后(运用)三部分。 2.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T: Now, Class, we have learned English since the primary school, and we have known some Britis h language, culture, history and some other British lives. But do you know what the British schoo l life is really like?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 please watch the following video.

从有效性的角度来分析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从有用性的角度来分析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导入新课:教师解释辛亥革命的广义和狭义含义,明确指出本节课采用广义的说法。(开门见山破题,立意明确是一节课胜利的前提与基础) 第一步:阅读新课,加强了解。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在8分中内制作一张关于辛亥革命的大事年表。(这种设计的意图:了解知识是理解知识、能力提升的基础,符合学生的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同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制作大事年表的大凡方法:以时间顺序,列出大事件或标志性事件的名称。这又能很好地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几个同学的补充,完成一张较为统统的大事年表,快速宏观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这一环节体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 过渡:请同学们结合课文与平时的知识积累,说说自己印象深刻或特别想了解的关于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几件大事件,并请说明理由。(这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突破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 第二步:研讨问题,深入理解。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疑难,师生相互质疑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辛亥革命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兴起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社会等角度来考虑问题,从而学会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评价的方法,达成“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的目标。 (2)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教师引导学生有用利用插图中的关于同盟会入会誓词的内容及其与以往的救国口号的对比,体会孙中山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可贵精神,进而激起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达成“体会孙中山等人的爱国与创新精神”目标。 (3)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一块丰碑?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如何突破?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归纳要点,并能逐条分析其历史意义。经过学生的归纳、分析与补充,老师总结并书写板书: 内容 主权在民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 能力、思考和处理数据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 同的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和实论总结,通过实验来探索生物的规律。目前生物 实验教学存在着课时不足,实验研究较少,机械化重,实验标准化要求较高等因素,导致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不高,有时难于开展。本文章对高中生物实验 教学的现状进得了思考,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5-185-01 高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基本结构、物质构成,研究生物分类,生命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知识的一门课程。高中生物教学在新 的课程改革理念下也逐渐从知识学习转向了技能培养,确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角色定位。因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所以必须保证实验教学的效率, 高中生物教师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就是基础。因此,针对当前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 而思考相应的对策来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对促进高中生物教 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新课程改革注重对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根本。 在高中生物生物教学中,着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已成为生物教学的重点,所以在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内容增加了不少。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围绕10个大主题 都提出了相应的实验要求,其目的是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中获得解脱,但在具体的生物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和学生的转变不尚需要时间,因此大 量的实验让教师有些措手不及,而学生也无从快速地适应教师教学的转变,加之 有些教师盲目跟风,导致实验教学形式化,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知识,技能培养更 成为了一句空话,在有的学校还出现了以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动手操作的现象。 不得不说,实验内容的增加和教师适应能力及课时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传统 教育模式重知识轻技能,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重实验结果而轻实验过程,新课标 则要求教师重过程,在这个转变中,因教师缺乏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往往实验成 为一种表演秀,在有的课堂中,实验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而是为了完成 任务,有的则还是停留在重结果轻过程上。从学生角度来看,新课标对实验的要 求标准较高,不仅要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还要求学生能正确实验,在实验 中观察现象,通过现象而得到结论。以“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要求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用具,在该实验中涉及较多的 实验用具,每一样教师都需一一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并正确使用;在实验步骤上, 从参考图到显微镜到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或永久装片都需要学生认真、 仔细地进行;在实验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过程,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还需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上的区别。但从课时和学生的基 础上看,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就让教师在传统和新课标之间难 以取舍。 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对策

牛津高中英语教学设计1

牛津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教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高一下学期 文档内容: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Unit 2 Language 板块:Project(第一课时) 作者:孙小朵 教案背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真谛:创新与合作,着重于孩子能力的培养,鼓励在创新中成长。本课时的设计为Project的第一课时,主要是侧重于文本的处理,同时也把文章的重点短语一并完成,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对于Project的文本,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达成了这样的认识:文本是用以阅读的,但是不同于Reading的阅读,Project的文本阅读不是单单以获取信息、了解文本为目的的,它的存在是以阅读为基础,为下一课时的图册文本设计提供信息与蓝本,本文主要是讲述了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的出现.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以及简化字。 Teaching aims: 1.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2.Let students know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3.Learn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Ask students a question "Can you recognise these Chinese characters?"and 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developing proces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introduce the topic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设计说明】作为文本阅读的导入,首先要找一些关于课文的图片来挑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至主题。 Step 2 Skimming Skim the text and think about how many parts we can divide the whole text into,then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t: A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B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C. 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D.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para.1 C Para.2A Para.3-4 D Para.5 B 【设计说明】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本的结构划分,对于文本实现整体性的粗线条把握,在文本划分基础上概括每部分的总体大意。 Step 3 Re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Part1

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学科高中英语 课题 教材 设计者 学校 Unit3 Celebrations Lesson1 Festivals( A reading lesson)

Ⅰ 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This is the first lesson of this unit. Before this class, the teacher have taught the students vocabulary in Warm-up and Lesson 1. The reading passage titled FESTIVALS briefly describes three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China. Such a top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life, thus it is very easy to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this lesson. The text covers 3 sections. Teacher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skim for the general idea for each section, and sca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because this lesson introduces a lot of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hich are only used for festivals. In order not to let students feel much difficult, the teacher should deal with any language problems while they are reading. After read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do the exercises in the each step to see how much they have understood the reading passage. The teacher can let them work in pairs or in groups to find the answers cooperatively, and then check their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content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students should be required to talk about festivals in their own words at the end of the class. Moreover, homework is very important for an effective class. So the students are assigned to 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Spring Festival, based o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Ⅱ Teaching Aims: 1.Learn and master th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2.Let the student learn about 3 traditional Festivals of China. 3.Train the students’ skimming and summarizing ability during reading the text. 4.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and cultivate their love to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Ⅲ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be celebrated by, is said to do, be made with, fall on, the first lunar month, burn down, in many shapes and sizes, mark,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special food 2.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hree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Mid-Autumn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摘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实验教学,将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已往的《生物教学大纲》都没有这样明确的提法,其提出的直接源头是素质教育的提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实验、认识自然的成效;这无疑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明确实验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得实验者得生物之天下”,这话说得有一定的道理,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高考对生物学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云南省来说,今年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四年,在生物复习中如何有效的复习生物实验,相信是摆在许多生物老师面前的一个比较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从一开始的生物教学,认真探索和研究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平时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012年云南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中学生物学的实验高考提出了的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从中可以看出高中课本的一些基础实验教学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但在平时的接触中了解到,许多老师好像对

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①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双缩脲试剂;④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1.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选材: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 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译林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1教案全套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1讲) 【教学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容: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上)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和校园生活有关的常用单词、词组与句型。 2.学会描述校园生活和学校设施。 High school is a time of discovery, learning and hard work!高中是探索、学习和辛勤劳动的时期 Huge campus and low-rise building 学校面积大,没有高层建筑。 Twelve laboratories are available for different experiments.12个实验室可供不同试验使用。Each room comes with its own bothroom and Internet access.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卫生间和英特网接口。 3.学习阅读技巧:skimming&scanning。 4.语法:定语从句(一)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重要单词: access achieve attend assembly article available average canteen club challenging context donate display experience extra graduate gym heading locker low-rise literature poster relax 二、重点词组: class teacher 班主任at ease with 和….相处不拘束school hours学校作息时间earn respect from 赢得…的尊敬sound like听起来象for free 免费get a general idea 了解大意as well as 除….以外, 也key words 关键词word by word 逐字逐句地find one’s way around 认识路develop an interest in 培养对….的兴趣surf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

高中英语 Unit1 (Project 第1部分)教案 译林牛津版必

英语必修4译林牛津Unit 1精品学案(Project 第1部分) 教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高一下学期 文档内容:教学设计—教案 单元:Unit 1 Advertising 板块:Project 1 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本堂课的宗旨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份围绕本单元主题的传单来学习和使用英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发展自己的语言综合能力。 Teaching aims: 1. Get to learn and use English by doing a project. 2. Try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two reading materi als and master the language items. 3. Learn to get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ad campaigns from the reading material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Show students two groups of pictures and draw their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ads. 【设计说明】通过两组图片将学生的思绪带回本单元主题,重新引发他们对广告的注意力,以旧带新,自然导入本课。 Step 2 Listen and understand Hav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of the handout and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 to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is reading material.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通过听录音和回答问题初步理解阅读材料,并获取有关广告宣传单的基本信息。 Step 3 Read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material again carefully to get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详读阅读材料,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了解策划广告宣传活动的主要环节。 Step 4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to focus on each paragraph of the handout and then repor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to the class. 【设计说明】启发学生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复习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为策划宣传单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