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练习题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氧气)同步练习

1.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A.1:4

B.5:4

C.4:1

D.5:1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是()

A.一氧化碳、氧气、氮气

B.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3.为了使灯泡经久耐用,灯泡应填充()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

D.二氧化硫气体

4.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白烟的物质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D.硫在空气中燃烧

5.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6.证明集气瓶中盛有的是氧气,最简便的方法()

A.能使蜡烛燃烧的是氧气

B.放入发红的木炭过一会儿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测定密度,如密度大于1的就是氧气

D.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可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7、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氧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镁带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光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8、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生成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白磷

B、蜡烛

C、木炭

D、硫

9.根据氧气容易跟其他物质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而加以利用的是()

A.氧气通入炼钢炉内加速冶炼

B.登山运动员的供氧

C.产生氧炔焰用以焊接和切割金属

D.制造液氧炸弹开山采矿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炉子上放一壶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B.无铅汽油的使用,可以提高城乡空气质量

C.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氟里昂)使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正倡导生产和使用无氟冰箱

11、用序号填写下列空表

某些物质在燃烧或加热时产生的现象:

a、蓝紫色火焰;

b、火星四射;

c、耀眼的强白光;

d、发出白光;

e、浓厚的白烟;

f、绿变黑;

g、淡蓝色火焰

某些物质燃烧或加热后生成物在常温下的状态:

①无色气体;②黑色粉末;③白色固体;④黑色块状固体;⑤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⑥无色液体

12、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氧气,

二氧化硫,水,氧化镁,氧化铜,

二氧化碳,铜绿。

13、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怎样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如果一开始就把红热的木炭很快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C 6.D 7.B 8.A 9.B 10.A

11、f g e d c b 2.1.6 5 3 1.5 3 4

12、Fe3O4P2O5O2SO2H2O MgO Fe CuO CO2Cu2(OH)2CO3

13、(1)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液滴);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红热的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比氧气重,因此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排出,燃着的木炭因缺氧而熄灭。

初三化学空气和氧气综合测试题与答案

空气和氧气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 广西北部湾空气质量优量。空气的成分能供给呼吸的是( ) A .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6、空气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7、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稀有气体 B. 2CO C. 2O D. 2N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 .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 2 B .手于生产氮肥的N 2 C .用于医疗急救的O 2 D .用于飞艇的He 9、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在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水蒸气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C. 高温时,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1、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高的是氮气 B.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D. 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 12、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 A .硫粉 B .木炭 C .铁丝 D .红磷 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 O 2 B. N 2 C. 稀有气体 D. H 2O 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3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课- 标-第-一-网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初中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

空 气 中 的 成 分 实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装置图注意点 a、可燃物要求:足量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操作要求: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d、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 体积 e、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选择的药品应具备的条件:a、能在空气中燃烧;b、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与氧气反应, 不消耗空气中其他气体;c、燃烧后只产生固体或产生的气体可以被水或者气体溶液吸收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概念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注意: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空气污(1)空气污染源:工业、交通、生活污染源 (2)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NO2)和二氧化硫SO2等。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4.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5.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混合物 纯净物 概念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特征 无固定的性质,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有固定的性质 化学符号 无固定的化学符号 有固定的化学符号 举例 空气、海水、牛奶 N 2、O 2、H 2O 联系 混合物 纯净物 6.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属于混合物,又称为惰性气体。 7.空气污染物为有害气体和烟尘。 8.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在101KPa ,-183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218 摄氏度时,氧气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9.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0.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1.物质与氧发生的发生,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 混合 分离

性。 12.进行的很慢,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 14.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态氮与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属于 物理变化。 15.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 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16.催化剂的特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和减慢) (2)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3)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17.几种反应。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3)硫+氧气 二氧化硫(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燃烧剧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实验前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过氧化氢 水+氧气 (6)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7)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 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 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铵根 OH- NO3- CO32- SO4 2- NH4+ 2、(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 价最常见,三铝四硅五氮磷,单质零价要记清。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4、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 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 2H2O2 ===2H2O+O2↑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 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 Zn + 2HCl= ZnCl2 +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 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Fe与盐、酸反应都生成的是+2价亚铁离子) (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 (Fe2O3与酸反应生成的是+3价铁离子) (9)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 2、Fe3O4 2、红色固体:Cu、Fe2O 3、红磷▲硫磺:淡黄色▲绿色:碱式碳酸铜(铜锈,俗称铜绿)

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复习课教案

课题:空气和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3、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4、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 教学 设想重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 难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 教法学法指导::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考点清单 师:前面我们学了我们地球周围的空气,你们都了解了那些? 生:作答学生自主完成考点清单 考点1: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实验: 1、法国科学家实验得出结论空气是由和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比计算,应该是占,占, 占,占,占。一般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时有变化。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常见的实验装置如下两图) 燃烧匙所选药品有什么要 求?、, 量上要求。 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为。 写出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水位能变化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能不能用铁、碳、硫代替红磷的燃烧?。 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结果会是。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使开始燃烧时大量白烟及气体泄露,结果会是 。 4、氮气的化学性质,溶解性是。 5、稀有气体包括、、、、。用途主要有、。考点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6、空气污染物分两大类和。 气体污染物主要指、、。 7、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和。 8、防止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有:、、 、、

。 考点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9、物理性质。 10、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从而 决定了氧气的用途、。 ①黑色的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放热,生成使 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红色或白色的P和O2反应的现象是:产生(用于发令枪、烟雾弹),放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红色的Cu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银白色的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放出,生成(用 于照明弹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银白色的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热,生成,注意点: 预先放入,防止生成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硫和氧气反应的现象是:放出气体,产生火焰,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考点4:氧气的制取 考点清单见中考指南针36页考点四 1、实验室制法: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 ②; ③。 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操作步骤:(写出每一步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_空气和氧气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 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21%(约占空气体积的1/5),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混合 混合物 3.空气成分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实验,关键是理解实验原理。在理解实验原理时要结合物理上压强的知识。一般都是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得容器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所以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中燃烧,切燃烧后的生成物必须是固体,如红磷(白磷)。不能用木炭或硫、蜡烛等,因为他们燃烧的产物均是气体,生成的气体会弥补消耗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几乎不变。也不能用铁丝,因为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容器内氧气消耗很少,压强几乎不变。 (2)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必须是一个密闭系统,且能明显表示出气体体积的减小。常用的装置有如下四套(其中A、B两套用的最多,C、D通常作为实验的改进):

A 图A、B都是利用红磷燃烧法,广口瓶或钟罩内空气的体积被事先划分为五等分,红磷燃烧冷却后,进入的水的体积占据其中的一份;图C利用白磷燃烧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热水的温度足以使其燃烧,玻璃管中的活塞可以自由移动,里面的空气被事先划分为五等分,开始活塞位于刻度5,白磷燃烧结束,装置恢复到室温时,活塞移动到4附近,说明消耗的氧气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图D利用用于氧气的反应,该装置是由两个针筒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可观察到红色的铜丝变黑,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注射器中,读出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约为20mL,消耗氧气的体积约占原空气体积的1/5。 (3)误差分析 若测得氧气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 ①红磷的量不足 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不能完全消耗,压强没有降到最低,进入瓶内的水不到瓶内空气体积的1/5,导致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红磷燃烧使瓶内氧气耗尽,瓶内压强减小时,外界空气会进入瓶中,导致进入瓶内的水减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③未等瓶子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因为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大。若瓶子没有冷却到室温,瓶内压强还没有降到最小,进入的水会小于瓶子容积的1/8,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若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1/5,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红磷刚开始燃烧时,放出热量,使瓶内压强增大,若此时止水夹没有夹紧,瓶内气体会从导管逸出,使瓶内压强减小,进入瓶内的水会多于1/5,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二、空气的污染 1.空气污染的原因: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工厂的废气;飞机、汽车等机动车辆的尾气 2.空气污染的危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植物枯败、动物死亡;人的生命与健康受到威胁 3.主要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粉尘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 4.大气污染的三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主要是向空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引起的,危害是引起全球气温变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 氧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氧 教学目的: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药品:红磷、水,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空气氧 第一节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 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 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填写观察记录:

九年级化学空气经典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九年级化学空气经典试题 【例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例3】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例4】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把它补充完整。 【例5】 A D 【例6】 A 【例7】的 A 【例8】 A 【例9】 A 【例 A B C D 【例 A B C 【例 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_____;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例13】装在某容器中的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10L,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A.10LB.15LC.12.5LD.18L 【例14】最早运用天平研究化学并得出“空气是由1/5体积氧气和4/5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道尔顿C.拉瓦锡D.门捷列夫 知识点: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 【例15】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例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例17】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氮气填充灯泡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D.用金属铜做电线 【例18】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例19】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A.H2、N2B.N2、O2C.CO2、CO D.N2、Ar 【例20】已知氦气是一种比氢气密度几乎大一倍的气体,在首都东亚远东会上作升空表演的“北京2000”遥控飞艇内,充的就是氦气而不是易燃易爆的氢气,这是因为使用氦气() A 【例 A C 【例 【例 A B C D 拉瓦锡 【例 A 【例 A B C 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例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例2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B.石灰水C.冰水混合物D.四氧化三铁 【例2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例2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液氧C.碘酒D.食醋 【例3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初三化学空气与氧气复习及练习题

空气与氧气 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 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 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化学方程式: 4P + 5O2点燃 2P2O5 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铁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 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差; 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没有预先在导管 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 (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 合物。 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点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制取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催化剂 3、分解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催化剂及氧气制取原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 4) 【思考】用哪一种药品制取氧气最好? 【例题】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宜选用的药品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氧化汞 【例题】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通电使水分解:水?→?通电氢气+氧气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2 MnO 水+氧气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氯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⑥电解水制取氧气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练习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______________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三个反应中都涉及二氧化锰, 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角度考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催化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点复习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拉瓦锡用定量法研究空气成分 实验步骤:①把少量的汞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结果发现有一部分银白 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小约1 5 ;①研究剩余的 4 5 体积的气体, 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①把在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减少的气 体体积;①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 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得到的气体与空气 的性质完全一样。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 5 。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u u u u u r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①实验步骤:将仪器连接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集气瓶底 装入少量的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 橡皮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 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集气瓶冷却至 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 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 5 。

③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5 。 (3)空气的组成: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4)纯净物和混合物:像空气这样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叫做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3.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源 ①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等);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飞机等的尾气;会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形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一氧化碳(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窒息死亡等);氟氯烃(主要来自空调机;会破坏高空臭氧层)。 ②固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建筑、生活等城市垃圾扩散;会引发咳嗽、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防治措施:①加大环境和大气质量检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等;⑤使燃料充分燃烧;⑥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⑦消除污染源。

九年级化学空气、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 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 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2.1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 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 15 。 (3)实验原理: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4)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 2)78%,氧气(O 2)2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 2)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有害气体和烟尘(可吸入颗粒),气体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臭氧等。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盐水、糖水、澄清石灰水、矿石等。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得物质。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红磷、五氧化二磷等。 2.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1)无色、无味的气体(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检验氧气)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集气瓶内出现水雾,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3)硫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是淡蓝色),放出热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注: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特点:多变一。 表示: A + B →AB 2、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反应:燃烧 分 类 缓慢氧化反应: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

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空气和氧气测试题

空气和氧气 中考要点: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通过过量红磷在燃烧匙中燃烧,观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总体积的l/5。 1.反应现象:生成白烟;放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2.化学方程式: 4P+5O 2==2P 2 O 5 注意:由于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小颗粒,现象应该描述为白烟,而不是白雾(指液体小液滴)。 讨论: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它能支持燃烧吗?它能溶于水吗? 答案: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溶于水。 二、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它的成分比较固定。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三、氧气 点燃

(1)、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时氧气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温度更低变成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 2H 2O 2 ==2H 2O + O 2↑ 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 2KClO 3===2KCl+3O 2↑ (4)制取氧气的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 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⑤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 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 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 部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 MnO2 △ MnO2 △

人教版初三化学氧气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知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重点难点 氧气的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 (板书)课题2氧气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课文第一自然 【总结】一、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室温)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天蓝色,黑字) 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补做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实验2-3】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强调】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 【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实验2-4】(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细沙)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讨论】比较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讲解】化合反应: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讨论】蜡烛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 【注意】1.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专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是氧 2.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举出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讨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小结】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小结】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 【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反应哪些为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联系运用、总结归纳: 【讨论】你知道气割为什么要让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而不是在空气中燃烧?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氧气 化学性质 化 合 反 应 区别 联系 物理性质 氧气的检验 定义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点燃 氧 化 反 应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质软),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 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金属。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冶金工业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A) (B) (C) (D)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A)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B)(C)(D)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A) (B) (C) 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A) 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B) 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C) CO只能用排水法(有毒,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要溶于水、跟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2) 发生装置:左图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概念的建立。 难点 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 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提问:(1)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瓶氧气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固定的形态? (氧气没有颜色,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氧气没有气味,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无味的。)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鱼儿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能够溶于水,但不能溶得太多。) 小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2-2: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把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观察现象,并与它在氧气中现象进行比较。 (带火星的木条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熄灭。) 学生交流,代表发言陈述实验结果及理由: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