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

《正常人体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正常人体学基础

2.新陈代谢

3.兴奋性

4.阈强度

5.静息电位

6.去极化

7.内皮

8.微绒毛

9.肌纤维

10.突触

二.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手掌 ,下肢

并拢,足尖。

2.新陈代谢包括不可分割的_______代谢和______代谢两部分。

3.体液调节具有缓慢、_____和_____的特点。

4.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需以______为基础。

6._____、_____、_______等的兴奋性最高。

7.细胞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8.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9.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0.按分布和功能不同,上皮组织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11.固有结缔组织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12.神经组织由______和______构成。

13.13.神经纤维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

14.中枢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传递特征。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以体表为基准的方位术语是()

A.前和后

B.上和下

C.内和外

D.浅和深

2.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上皮是()

A、单层柱状上皮

B、变移上皮

C、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D、单层扁平上皮

E、单层立方上皮

3.矢状面是指()

A、从上到下,将人体分为产后两部分的面

B、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

C、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

D、从左到右,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E、从前到后,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面

4.肌原纤维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

A、肌膜

B、肌丝

C、肌浆

D、肌节

E、肌纤维

5.构成神经纤维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

B、神经元的树突和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元的轴突

D、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及神经胶质细胞

E、神经元的轴突、长树突

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钾离子外流

B、氯离子内流

C、钠离子外流

D、钠离子内流

E、钾离子内流

7.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缔组织()

A、疏松结缔组织

B、脂肪组织

C、血液

D、间皮

E、骨组织

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与下列哪种离子运动相关()

A、Ca2+

B、K+

C、Na+

D、Cl-

E、Mg2+

9.人体内O

2、CO

2

和NH

3

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10.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通称()

A.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膜电位

D.局部电位

1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

A.细胞本身都是要消耗能量

B.均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侧转运

C.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1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于()

A.膀胱

B.输卵管

C.胆囊

D.肾小管

13.能扩大吸收面积的结构是()

A.微绒毛

B.纤毛

C.腺上皮

D.基膜

14.平滑肌()

A.分布于心脏

B.收缩迅速而有力

C.肌细胞呈长梭形

D.细胞核有1-2个,位于细胞中央

15.参与体液免疫的是()

A.浆细胞

B.巨噬细胞

C.脂肪细胞

D.成纤维细胞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比较人体生命活动三大调节的异同点。

2.简述染色体和染色质。

3.细胞器有哪些?

4简述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5.简述动作电位传导的主要特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正常人体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与发生发育的科学。

2.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3.兴奋性:机体对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阈强度: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时,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时,存在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6.去极化: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负电位减少,致使膜内负电位由负转为正的过程。

7.内皮:衬贴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8.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指状突起并具有吸收功能,称为微绒毛。

9.肌纤维:肌细胞细而长,呈纤维。

10.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特殊连接,称为突触。二.填空

1.掌心向前向前

2.物质能量

3.广泛持久

4.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反射反射弧

6.神经组织肌组织腺体

7.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8.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膜动运输

9.类脂蛋白质糖类10.被

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11.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12.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13.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14.单向传导中

枢延搁总和后放

三.选择题

1-5DDBDD 6-10ADCAC 11-15DDACA

四.简答题

1.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对其所支配的器官实施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持续时间较短。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内分泌腺或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

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产生特殊的效应。其特点为作用广泛,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自身调节是指器官、组织、细胞在不依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其特点为范围小,不灵敏。

2.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它们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的细胞核内丝状物,染色体是细胞进行分裂时,是由染色质螺旋盘曲形成的。人体细胞内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

3.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微管、微丝、中间丝等。

4.细胞多而密集,细胞间质少;上皮细胞成膜状排列;上皮细胞具有极性,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上皮组织一般没有血管。

5.有“全或无”现象,即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是最大值(全),否则就不产生(无),而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也不随刺激强度加大而增;不衰减性传导,即动作电位的传导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双向性传导,即动作电位从产生的部位向相反的两个相反方向传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