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实验五植物病原物得接种

一、实验目得

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就是证病过程得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因此,接种就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得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就是根据病害得传染方式与侵染途径设计得,植物病害得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与侵染途径各异。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得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与方法

(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

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得病害,方法就是将消毒得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得菌土,菌土就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将经0、1%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得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气流及雨水传播得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得玉米大斑病得斜面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

无菌水得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得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这也就是气流传播得病害常用得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方法就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得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得作为对照。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创伤接种法就是伤口侵入得弱寄生菌常用得接种方法。?1。白菜软腐病:取切成适当大小得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得上下铺有吸水纸得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得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得孔穴、将培养好得白菜软腐病菌斜面菌种得菌苔以无菌水洗下作成菌悬液。然后,先以灭过菌得兽用注射器吸取无菌水滴于菜帮得第一排内孔作为对照,再用该注射器吸菌液滴于第二、三排孔内、注意无论无菌水、还就是菌液都不要滴得过多。以免流出孔穴,另一培养皿得菜帮以同法处理作为重复、盖好皿盖,置于26—28℃得温箱中,24小时后检查发病情况。

2.梨褐腐病:取白梨以酒精火焰表面消毒后,用炽热得解剖刀,在其上切成小手指粗得孔穴3—5个。取经分离纯化得梨褐腐病菌菌落填抹在已切好得孔穴中,再复以饱含无菌水得脱脂棉或纱布,放在密封

得干燥器或标本瓶中,干燥器或标本瓶底部装些水,再将干燥器或标本瓶放于25℃得温箱中,以未接菌得作为对照,3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接种试验得观察与记载

认真观察与记录就是做好接种试验得重要环节,为了及时正确地分析总结试验结果,必须认真观察并做详尽得记录,如记录接种时间,接种植物、品种、接种方法、部位、接种用得病菌名称(包括菌系与生理小种)、来源、繁殖与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体浓度、接种得方法与步骤及接种后得管理等。

四、作业?提交接种试验报告一份(以一种病害接种结果为题材,试按试验得目得意义,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与讨论等格式来写)、

五、思考题

植物接种常用得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病害特点选择接种方法?

附:玉米粉砂培养基?玉米粉砂培养基,常用于繁殖真菌接种土壤?玉米粉1000克洗净得砂1000克?水1500毫升?玉米粉与砂加水混合后,在不加压得蒸馏锅中蒸1小时,取出分成小块装在三角瓶中,121℃灭菌2小时。

(推荐)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实验五植物病原物的接种 一、实验目的 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是证病过程的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因此,接种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是根据病害的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设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各异。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的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 (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 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的病害,方法是将消毒的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的菌土,菌土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将经0.1%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的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 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的玉米大斑病的斜面

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

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 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 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1.白菜软腐病:取切成适当大小的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的上下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的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的孔穴。将培养好的白菜软腐病菌斜面菌种的菌苔以无菌水洗下作成菌悬液。然后,先以灭过菌的兽用注射器吸取无菌水滴于菜帮的第一排内孔作为对照,再用该注射器吸菌液滴于第二、三排孔内。注意无论无菌水、还是菌液都不要滴的过多。以免流出孔穴,另一培养皿的菜帮以同法处理作为重复。盖好皿盖,置于26—28℃的温箱中,24小时后检查发病情况。 2.梨褐腐病:取白梨以酒精火焰表面消毒后,用炽热的解剖刀,在其上切成小手指粗的孔穴3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

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 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 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三、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四、操作方法 1. 细菌接种法 1) 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纯种培养法 ①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 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 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 ,观察生长情况。 ③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 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装 订 线

天门冬属植物的生物活性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0)03-0489-06 天门冬属植物的生物活性 张 玲1 刘永宏2 陶华明3 1广东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州 510006;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 3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 510515 摘要:天门冬属植物在我国民间作为常用中药历史悠久,国内外已报道该属植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免疫促进、抗炎症、抗溃疡、抗腹泻、抗糖尿病、降血脂和止咳镇痛等诸多生物活性。此外,该属植物中存在一些强药效的单体化合物,且具有显著构效关系。天门冬属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为开发我国丰富的本属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天门冬属植物;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Q5 天门冬属(Asparagus)属百合科(Lillaceae),种类约有300种,除美洲外,在全世界温带至热带均有分布,其中我国的天门冬属植物资源丰富,已发现的共24种,还有一些外来栽培品种,分布于全国各地[1]。本属植物被用作常用中药历史悠久,在我国有9种该属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即:羊齿天门冬(A.filicinus)、石刁柏(A. officinalis)、非洲天门冬 (A.densiflorus)、兴安天门冬 (A. dauricus)、南玉带(A.ofigoclonos.)、天门冬(A. cochinchinensis)、文竹(A.setaceus)、龙须菜(A. schoberioides)、滇南天门冬(A.subscandens),其中天门冬A. cochinchinensis (Lour.)Merr.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为正品。天门冬性寒,味甘苦,具有滋阴、润燥、清肺、生津等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痰肺痈、咽喉肿痛[3]。 近年来国内外对天门冬属植物的研究一直热度不减,主要是对其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两方面的报道较多。天门冬属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有甾体皂苷类、蜕皮甾酮类、木质素类、多糖类化合物等,本文主要对本属植物的生物活性做一详细综述。 1. 药理作用 国内外已报道本属植物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免疫促进,抗炎,抗溃疡,抗腹泻,抗糖尿病,降血脂,止咳镇痛等诸多生物活性。 1.1 抗肿瘤活性 美国科学家经多年研究和临床试验,发现芦笋(石刁柏的别名)对癌症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其疗效在多位已康复的癌症患者身上均得到了证实。早在1996年,Shao等[4]就研究了芦笋茎干部位甲醇提取物(asparagus crude saponins, ACS)对人淋巴瘤细胞株HL-60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ACS在低浓度时可抑制淋巴瘤细胞生长,高浓度可杀死该该肿瘤细胞,且ACS对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具有不可逆抑制作用。Koo等[5]利用肝癌细胞株HepG2研究了天门冬根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ACAE)对由乙醇引起的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ACAE随剂量增大对乙醇诱导产生α-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抑制作用增强,结果表明:ACAE能够通过抑制HepG2细胞的凋亡来抑制乙醇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汲晨锋等[6]研究发现芦笋的 收稿日期:2010-0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40706046)资助 作者简介:张玲(1981-),女,硕士,讲师,E-mail:zhangling_811015@126.com;刘永宏(1972-),男,博士,研究员,E-mail: yonghongliu@scsio.ac.cn;陶华明(1980-),男,博士,讲师,通讯作者,E-mail:taohm929@yahoo.com.cn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 1999,32(增刊):94~102 Scientia A gricultrua Sinica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抗病性的分子机制3 刘胜毅1 许泽永1 何礼远2 (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62;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提要 概述了近几年在寄主植物抗病基因与防卫反应基因、病原菌毒性基因、寄主抗病性机制和抗病基因工程策略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重点分析了抗病反应的一般过程、毒性基因 产物胞外水解酶和毒素的作用与关系、作物抗毒素基因工程策略。 关键词 植物;抗病基因;防卫基因;毒性基因;基因工程策略 早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F lo r(1947;1955)在对亚麻和亚麻锈菌互作的遗传规律研究中,提出了基因对基因假说(gene2fo r2gene hypo thesis)〔4,5〕,这标志着对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认识深入到了基因水平,从而为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植物抗病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概要地综述近几年在寄主植物抗病基因、病原菌致病基因、寄主抗病机制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并试图侧重分析概括抗病反应的一般过程及毒素的作用与基因工程策略。 1 抗病相关基因 根据基因的作用性质,可把抗病反应过程中起作用的基因分为两类:抗病基因和防卫反应基因。抗病基因是决定寄主植物对病原菌的专化性识别,并激发抗病反应的基因。即按F lo r的基因对基因理论,它与病原菌的无毒基因互补;按Keen(1990)提出的用来解释基因对基因理论分子机制的配体2受体模型〔6〕,它的产物是抗病反应信号传导链的起始组分,即信息链的前端,当它与病原菌的无毒基因直接或间接编码产物互补结合后,启动信号传导激发植物的抗病反应。防卫反应基因是一类在抗病机制中最终起作用的基因,它们的编码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病原。除此之外,抗病基因和防卫反应基因的区别还有:(1)抗病基因编码产物具有特异性,而防卫反应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普遍性,即不同的寄主植物中有一套类似的防卫反应基因,如植保素合成链中的酶基因、病程相关(PR)蛋白基因、植物细胞壁成分合成酶基因等。(2)抗病基因产物是植物防卫反应基因表达的直接或间接调节因子。防卫反应基因一般是受病原菌诱导表达的,编码产物比较容易分离的一类基因,而抗病基因是组成型表达的,编码产物不容易分离的一类基因。因此在基因克隆、基因编码产物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中,防卫反应基因均早于抗病基因。所以植物防卫基因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除有一部分是相似的外,还有一部分是不同的,如对真菌、细菌毒素的解毒基因,因毒素不同而不同。而人工赋予植物的解毒基因则可能更加不同,有动物源的,也有微生物源的。 1.1 抗病基因 接收病原菌信号,启动植物抗病反应信号转导的是植物抗病基因的编码产物,这是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寄主植物的重点和难点。自1992年应用转座子标签法分离出第一个抗病基  收稿日期 1999207215

细菌接种技术

(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又称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接种法为最常用的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通过平板划线后,可使细菌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平板分离划线的方法较多,其中以分区划线法与曲线划线法较为常用。其目的都要使细菌呈现单个菌落生长,便于同杂菌菌落鉴别。 现只介绍分区划线法。 1、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挑取大肠杆菌(或葡萄球菌)培养物少许。 2、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留在桌上,于火焰近处将菌涂于琼脂平板上端,来回划线,涂成薄膜(约占平板总表面积的1/10),划线时接种环与平板表面成30~40o角,轻轻接触,以腕力在平板表面行轻快地滑移动作,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3、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细菌,待冷(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薄膜处取菌作连续平行划线,约占平板表面1/5左右,再次烧灼接种环,等三次平行划线……以同样方法作第四次,第五次划线,将平板表面划完。 4、划线完毕,盖上平皿盖,底面向上,用标签或腊笔注明菌名检验号码,接种者信息等,置37℃孵育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纯培养细菌接种法(斜面培养基接种法:用于培养,保存菌种及其它实验用) 1、取一支斜面培养基及一支纯菌种管,并排倾斜放在左手四指中拇指压住并以手掌支住两试管底部。右手将白金环于火焰上灭菌、冷却。并拔起两试管的棉塞。(勿放置桌上,如棉塞太紧时应预先松动)。 2、试管口部于火焰上往返通过2~3次灭菌,将灭菌白金环伸入有菌试管中,取少量细菌(一般应从斜面底部沾取),然后小心移至准备接种的试管中。 3、接种方法是自管底向上连续平划线,若以保存菌为目的时可自管底上划一粗直线即可。 4、取出接种环,将试管上部再经火焰灭菌,塞好棉塞,接种环灭菌后放回原处。 5、若自平皿培养物中取菌时,只应沾取一个单个菌落。 6、接种菌应作好标记,标明菌种名称,日期等,置37℃温箱中培养,次日观察结果。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于增菌及鉴定细菌生长特点,如表面生长,沉淀生长,均匀混浊生长等。操作技术基本与上法相同,只是接种时应将沾菌之接种环沿接近液体表面之管内壁轻轻摩擦(勿用力振荡)使细菌混入培养基内,置37℃温箱中培养,次日观察结果。 (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法用于保存菌种及间接观察细菌之动力(无动力之细菌仅沿穿刺线生长,清晰可见;有动力的细菌使培养基呈现混浊样,穿刺线甚至难以看出)。用无菌操作技术,灭菌穿刺针沾取细菌后,垂直刺入半固体培养基中央直达近管底处,再沿原穿刺线抽出即可,置37℃温箱培养,次日观察结果。

植物学分科

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 一、木兰亚纲 1、木兰科 识别要点:木本,枝条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单生,两性,花萼、花瓣不分,雌、雄蕊多数且离生;聚合蓇葖果。 代表植物:木兰属、木莲属、含笑属、鹅掌楸属 2、毛茛科 识别要点:草本,叶分裂或为复叶;花两性,雌、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瘦果或聚合蓇葖果。 代表植物:毛茛属、芍药属、铁线莲属 二、金缕梅亚纲 3、桑科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常有乳汁。花小,单性,单被,集成各式花序,雄蕊与萼片同数对生;子房上位。聚花果。 代表植物:桑属、榕属(无花果)、葎草属 三、石竹亚纲 4、石竹科 识别要点: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花两性,雄蕊5枚或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硕果。 代表植物:石竹属(康乃馨),繁缕属、 四、五桠果亚纲 5、锦葵科 识别要点:草本或灌木,体表常有星状毛;单叶互生,掌状脉,有托叶。花两性,整齐,5基数;常有副萼;雄蕊多数,单体雄蕊,花药一室;子房上位。硕果或分果。 代表植物:棉属、锦葵属、蜀葵属、木槿属、茼麻属、秋葵属。 6、葫芦科 识别要点:草质藤本,常有卷须,叶掌状分裂;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蕊5枚,聚药雄蕊,花丝两两结合一个分离;雌蕊由3心皮组成,下位子房;瓠(hu)果。 代表植物:南瓜属、甜瓜属、葫芦属、冬瓜属、苦瓜属、丝瓜属、佛手瓜属、栝楼属。 7、杨柳科 识别要点:木本,单叶互生;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硕果;种子有长毛 代表植物:杨属(具顶芽)、柳属(无顶芽) 8、十字花科 识别要点:草本,常有辛辣味;总状花序;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具假隔膜。 代表植物:芸苔属、萝卜属、拟南芥 五、蔷薇亚纲 9、蔷薇科 识别特点: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5基数,雄蕊多数,着生花托边缘,花托凸隆至凹陷;核果、梨果、聚合果或蓇葖果。 代表植物:绣线菊亚科(珍珠梅)、蔷薇亚科(草莓)、苹果亚科(木瓜)、李亚科(樱桃)10、豆科 识别要点:叶为羽状复叶或三出复叶,有叶枕。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果实为荚果。

植物病原菌分离方法

病原菌分离方法 一、实验原理: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丝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了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重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他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原的分离培养。 二、实验用具: 酒精灯、手术剪、镊子、75%酒精、3%~5%次氯酸钠、灭菌水、培养皿、封口膜、乳酸等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煮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AGAR)20g(10:1:1)水1000ml (1)将去皮称量好的马铃薯切片后加水煮沸15~20min(水可以适量多加200ml 左右,因为在煮的过程中会蒸发一些),待土豆煮软即可。 (2)三层纱布滤去马铃薯后将过滤的水倒入洗净的锅中,加琼脂粉搅拌充分后再加热煮沸,小火使其充分融化。 (3)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待其完全融化后双层纱布过滤,定容到1000ml,分装到500ml的玻璃瓶内,每个玻璃瓶最多装300ml,121℃湿热灭菌 30min。 2、培养皿干热灭菌170℃1h;蒸馏水、枪头等湿热灭菌121℃30min。 四、实验步骤: 1、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所有器具用紫外灯灭菌30min,分离室要保持清洁。 2、取样,病斑大小约20个(含病缘线) 3、分装培养基:(1)融PDA,松盖在微波炉中加热约3min(看量多少而定) (2)待冷却至50℃后在超净工作台指示灯显绿灯时分装 (3) 分装时滴入一管乳酸约20滴(每10ml培养基中加3滴乳酸) (4)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倒入培养基 约15m1(300ml一瓶的培养基倒20多个平板),加盖后轻轻摇动培 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

病原真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作用的机理

病原真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作用的机理 【摘要】:寄主植物与枯萎病菌互作的病理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从病原 菌接触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发病, 是病原菌识别寄主, 穿透寄主组织、生长和繁殖, 解除寄主防御以及植物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和繁殖相互斗争的过程。其间包含着各种信号的传递过程和寄主在细胞、组织、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等水平的变化过程。仅仅研究两者间某一水平或某一状态下的互作机理是远远不够的, 应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系统研究。 【关键词】:病原真菌(pathogenic fungi)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分子作用(molecular action) Abstract: The host plants and germs interaction pathology is a very complicated system. Contacting from pathogen host plants to host plant disease, the pathogen recognition is host, through the host organization,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remove host plants resist pathogens defense and the invasion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process against each other. It contains all kinds of signal transfer process and host in cells, organizing, form,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level of change process. Only between a level research or a state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is not enough, so we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use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ell 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means for the system. 引言:当人类不断改良植物的同时,病原真菌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 在植物与病原真菌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形成了高度专化和极端复杂的关系,造就了一种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格局。随着植物分子病理学及重组DNA 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深化人们对植物病原菌互作关系的认识。Flor (1947 ,1971) 通过对亚麻锈病的研究为此学科奠定了遗传学基础。他的假说认为:寄主中调节抗病的基因与病原菌中调节致病的基因一一对应。目前在抗病性中有两种模型:一种是Flor 提出的基因对基因的特异特性,激发子—受体模式;而另一种是Scheffer等提出的毒素—解毒酶的模式,这是在病原菌分泌寄主特异的毒素情况下的一种模式。随着近年来的转座子标签法及图谱克隆技术的应用,在此领域已有很多突破性进展。 1.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基础 1.1.真菌致病因子及相关基因 致病基因是决定病原菌与寄主建立亲和互作关系,并进而影响植物正常生理功能的基因。据估计,一种病菌至少有100 多个基因与致病有关。通常有几类物质被认为是病原真菌致病因子,即:毒素、各种酶(角质酶、纤维素酶等) 及其它毒性因子。 1.1.1.寄主选择性真菌毒素及其相关基因 长期以来,寄主选择性真菌毒素一直作为典型的致病因子,多为萜类、脂类、

天门冬氨酸

天门冬氨酸 百科名片 分子式 天冬氨酸又称天门冬氨酸,是一种α-氨基酸,天冬氨酸的L-异构物是20种蛋白胺基酸之一,即蛋白质的构造单位。它的密码子是GAU和GAC。它与谷氨酸同为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普遍存在于生物合成作用中。它是生物体内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前体。它可作为K+、Mg+离子的载体向心肌输送电解质,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氧消耗,在冠状动脉循环障碍缺氧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它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的量,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 目录 一般信息 基本性质 主要用途 一般信息 天门冬氨(aspaitic acid ,三字母缩写为Asp,一字母缩写为D)酸化学名称为L-(+)-氨基丁二酸,分子式为C4H7NO4分子量为133.10,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酸;在热水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不溶,在稀 天门冬氨酸 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L-天门冬氨酸为酸性氨基酸之一,属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由谷氨酸转氨给草酰乙酸而得,分解则通过脱氨基生成草酰乙酸或经

天冬氨酸酶的作用脱氨生成丁烯二酸CTA循环。它是生物体内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前体。它可作为K+、Mg+离子的载体向心肌输送电解质,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同时降低氧消耗,在冠状动脉循环障碍缺氧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它参与鸟氨酸循环,促进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尿素,降低血液中氮和二氧化碳的量,增强肝脏功能,消除疲劳 基本性质 作为一类化学物质,天冬氨酸的通式决定了它们具有一些共有的基本性质。首先,天冬氨酸是小分子物质,分子量没有超过1000。另外,天冬氨酸熔点在230℃以上,没有确切的熔点,熔融时分解并放出CO2;都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天冬氨酸均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和乙醚。能与酸结合成盐,也能与碱结合成盐。从天冬氨酸的结构可以看出,由于天冬氨酸的分子中有不对称的碳原子,所以具有旋光性。同时由于空间的排列位置不同,组成蛋白质的天冬氨酸,属L 型。 生物合成作用 对于哺乳动物,天冬氨酸是非必需的,因其可由转氨基作用从草酰乙酸制造。对于植物和微生物,天冬氨酸是数种氨基酸的原料,包括4种必不可少的: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从天冬氨酸到那些氨基酸的转化由天冬氨酸转换为其“半醛”开始。天冬酰胺是来自天冬氨酸经转氨基作用产生的:HO2CCH(NH2)CH2CO2H+ GC(O)NH2 HO2CCH(NH2)CH2CONH2+ GC(O)OH (GC(O)NH2和GC(O)OH 分别指谷氨酰胺和谷氨酸) ==================================================================== 主要用途 天门冬氨酸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医药方面,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肝脏病,高血压症,具有防止和恢复疲劳的作用,和多种氨基酸一起,制成氨基酸输液,用作氨解毒剂,肝功能促进剂,疲劳恢复剂。 在食品工业方面,是一种良好的营养增补剂,添加于各种清凉饮料;也是甜味素(阿斯巴甜)- 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的主要原料。 在化工方面,可以作为制造合成树脂的原料。亦可作为化妆品的营养性添加剂等。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μ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oC,适宜温度为15-35o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4)酸碱度:一般PH为6-9。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2、培菌法:?(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

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

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 (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系,北京100094) 摘要:植物被昆虫取食后可产生直接防御或间接防御。直接防御通过增加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或防御蛋白对昆虫生理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但对植物的消耗较大。间接防御通过释放挥发性化合物吸引天敌昆虫,并以此控制植食性昆虫。特异性的昆虫激发子(insect specific elicitors)能够诱导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多种信号途径参与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了解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对于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昆虫和病原菌危害形成了多种防御机制,一般分为组成型防御机制(constitutive defenses)和诱导型防御机制(induced defenses)。前者指植物中原本就存在的、阻碍昆虫取食或病原菌侵染的物理和化学因子;后者是由昆虫和病原菌诱导产生的(Mauricio et al.,1997)。诱导防御机制在植物自我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aleck and Dietrid,1999)。包括:增加有毒物质含量;产生局部过敏反应或系统获得抗性(systematic acquired resistance);产生有毒化合物和防御蛋白,延缓昆虫发育速度;以及释放挥发性化合物来吸引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等作用。关于植物对病原菌防御反应在细胞水平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Baker et al.,1997),而对植物是如何识别昆虫取食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第1个昆虫特异性的激发子——昆虫口腔分泌物volicitin直到1997年才得到详细描述。将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口腔分泌物中的活性成分N 17 羟基亚麻酰基 L 谷氨酰氨涂抹于玉米伤口部位,能够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释放(Alborn et al.,1997),这些释放的物质具有吸引天敌的作用。表明植物能够招引三级营养关系中的天敌来消灭害虫,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一点与抵抗病原菌不同。 近年来,植物诱导抗性的研究报道较多,尤其是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间接防御,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在生态学、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植物诱导抗虫性的基本特征、理化机制和对昆虫及其天敌的影响,松树诱导抗虫性机制,外源茉莉酸类物质诱导的植物抗虫性及作用机理,昆虫诱导的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和挥发性化合物国内已有一些研究综述(娄永根和程家安, 1997, 2001; 宗娜等, 2003; 刘兴平等, 2003; 桂友连等, 2004)。本文主要从植物生物化学角度,对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次生代谢及其相关信号途径进行综述。 1植物直接防御反应 直接防御反应分为3类:(1)产生有毒的次生化合物(如烟碱、呋喃香豆素等)直接杀伤昆虫或病原菌;(2)产生防御蛋白(如蛋白酶抑制剂、多酚氧化酶等)降低昆虫对食物的消化能力;(3)改变自身的营养状况使昆虫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虫害诱导的植物直接防御反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番茄、马铃薯、大豆等植物受虫害诱导后,能够系统性累积蛋白酶抑制剂来抑制昆虫消化道中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昆虫的进一步取食(Farmer and Ryan, 1992),烟草等植物叶片受机械伤害或昆虫取食后诱导叶片和根部烟碱的合成(Baldwin et al.,1997)。根部的烟碱运输到叶片和繁殖器官,可阻止昆虫的进一步取食。 1 1产生防御蛋白或防御酶活性升高 植物产生的防御蛋白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氧化酶系、苯丙烷类代谢途径酶、糖结合蛋白和病程相关蛋白(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等。在番茄中,昆虫取食会导致原

天门冬提取物

天门冬提取物 【产品名称】天门冬提取物 【英文名称】Asparagosides Root Extraxt 【拉丁名称】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 【提取来源】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提取物 【化学成分】天门冬甙 【产品规格】10:1 20:1 TLC 【颜色性状】天门冬提取物为棕黄色粉末 【产品目数】100%通过80目筛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主治】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2.杀灭蚊、蝇幼虫的作用:将切碎的根置水中使成0.5-1%浓度,可使其中的孑孓于72-96小时后全部死亡,2-5%浓度时,经3-4天,可使其中的蛆死亡70-100%。

3.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美蓝法及瓦氏呼吸器测定),天门冬对急件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的呼吸。印度产同属植物Asparagusracemosus中所含皂甙,对动物子宫有抗催产素的作用。 4.镇咳去痰作用:经动物试验有镇咳和去痰作用。 【包装方式】25公斤/纸板桶或铝箔袋 【存储条件】天门冬提取物应密封遮光,贮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有效期为两年。

微生物菌种操作方法汇总

常用的几种微生物接种方法 接种细菌应用接种针(环)来沾取细菌标本,进行接种。接种环与接种针为用白金丝或合金丝所制,亦可用电炉丝代替,因它能耐高热且散热快,便于接种前后通过火焰灭菌(整个接种环烧红即达到灭菌目的)。在使用接种环时一般用右手持笔式较为方便,左手可持培养基进行配合,其接种程序可分为:灭菌接种环→稍冷→沾取细菌样品→进行接种(包括:启盖或塞、接种划线、加盖或塞)→进行接种环灭菌等五个程序。不同培养基,接种方法也不同,分述如下: 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 是将细菌分离培养的常用技术,其目的是将混有多种细菌的培养物,或标本中不同的细菌(病原菌与非病原菌)使其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或分离出单一菌株,便于识别鉴定。平板划线接种方法较多,其中以分段划线法与曲线划线法较为常用。 (一)分段划线法 平板分段划线(左)及培养后菌落分布图 本法多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方法是以接种环沾取少许样品先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一角作为第一段划线(划线时接种环与培养基表面呈45度角),然后将接种环置火焰上灭菌,俟冷(可接触平板试之,如不融化琼脂,即已冷却),于第二段处再作划线,且在开始划线时与第一段的划线相交接数次,以后划线不必再相接,待第二段划完时,再如上法灭菌,接种划线,依次划至最后一段,灭菌接种环。这样每一段划线内的细菌数逐渐减少,即以获得单个菌落,划线接种完毕,盖好平皿盖,倒置(平板底部向上)于37℃温箱中培养。 (二)连续划线法:此法多用于接种材料中含菌数量不太多的样品或培养物。方法是先将样品或培养物涂于平板表面的一角,然后用接种环自样品涂擦处开始,向左右两侧划开并逐渐向下移动,连续划成若干条分散的平等线。

植物学名

雪松 Cedrus deodara (Roxb.)Loud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D.Don 英文名:Yaccatree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 【别名】荷花玉兰、洋玉兰龙柏Juniperus chinensis cv. kaizuka英文名:Dragon juniper 紫玉兰 Magnolia soulangeana 二乔玉兰【学名】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 独本桂花哦 Osmanthus fortunei 金桂Osmanthus fragrans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 杨梅Myrica rubra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含笑Michelia figo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iides 银杏Ginkgo biloba 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悬铃木Platanus x acerifolia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榔榆Ulmus parvifolia 日本晚樱Prunus lannesiana 樱花学名:Prunus serrulata 英名:Flowering Cherry 别名:山樱花、福岛樱、青肤樱鸡爪槭 Acer palmatum Thunb 红枫Acer palmatumcv. Atropuceum 碧桃Prunus persica cv. Duplex 紫桃Prunus cerasifera cv. Atripurpurea 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紫荆Cercis chinensis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 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 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 瓜子黄杨球Buxus sinica. 构骨球Ilex cornuta 海桐球Pittosporum tobira 火棘球Pyracantha fortuneana 红花继木球 Loropetalum chinense.var.rubrum 海桐Pittosporum.tobira

第四章植物侵染性病原菌

第四章园林植物病害诊断 第一节植物病原生物主要类群 微生物的定义: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以及非细胞生物病毒。 1生物性病原的定义 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等。 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诊断 一、真菌的概念 1真菌的定义 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的,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真核生物。真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江、河、湖、海,以及各种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上都有真菌的存在。 目前已知的真菌约有1255属,10万种。我国已知真菌约有7400-7500种。 2真菌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关系 (1)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有些真菌是有益的,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食用的香茹、木耳及虫草、灵芝等,有些真菌引起食品霉变。 (2)多数植物病害是真菌引起的,占植物病害的70%-80%。在1254种园林植物中,有病害5508种,其中真菌病害占90.6%。为害严重的有月季黑斑病、芍药红斑病、梨-桧锈病、杨树腐烂病、松苗立枯病等。 二、真菌的基本形态 (一)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和菌丝体 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称为营养体。典型的营养体是极细小又多分枝的丝状体,称为菌丝。菌丝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菌丝体: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 真菌的营养体主要为丝状菌丝,但也有些真菌没有菌丝,营养体为卵圆形单细胞或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团。 2真菌的吸器 吸器:菌丝上形成的特殊器官-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收养分。吸器的形状有小球状、掌状、分枝状等。 3菌组织 有时高等真菌或有隔的菌丝的真菌可以密集地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组织。 菌组织有两种:一种是疏丝组织; 一种是拟薄壁组织。 3 菌丝体的特殊变态结构: (1)菌核: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形成的一种较坚硬的休眠体,其形状、大小不一,小的如菜籽状、鼠粪状、角状,大的为拳头状。 (2)菌索:是由菌丝体纠结形成的绳索状菌组织。 (3)子座:也是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所形成的,或由菌丝体与部分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一种垫状物。 (二)真菌的繁殖体 1 繁殖体:营养体生长一定时期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真菌繁殖的方法分无性和有性两种,但都是从营养体上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