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心理定律

五大心理定律
五大心理定律

成功五大定律成功学的五大定律一定要遵守,这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依据。

1. 因果定律

简单的说就是,思

想是原因,环境是结果!

任何事情发生一定有原

因。这样当你想获得成

功就知道要做什么了。

首先要学习成功学,然

后要努力实践,永不放

弃,最后达到目标。

2. 吸引定律

每个人就象一块磁铁,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同样的人,所谓有共同语言。如果你要获得成功,你要用成功学武装自己,成为一块积极成功的磁铁,那么很多成功者将被你吸引过来,帮助你早日成功。

3. 期望定律

“这是你想象的结果”,你的重复期望和想象造成你今天的样子。这也是跟潜能开发一致的。你想要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然而我们一直没有注意到我们自己也是想象的结果。你把自己想象为失败者,你真的就是失败者!这是人的自我定位,而一切将由想象来实现。

4. 真空定律

宇宙是平衡的。哪里出

现真空哪里将被填补。当你

不断付出使你这边出现真

空,因为不可能只出不进,

可见当你不断付出时会得到

更多的补偿。你的付出跟你

的收入成正比。你要获得更

大的成功不要忘记比别人付出更多。也许你会问,有的人不劳而获,真空定律告诉我们,他不可能永远不劳而获,因为他没有可以填补的真空。记住:自然绝对排斥真空。5. 频率定律

万物都发出频率。人的思想也是一种频率。成功者的频率跟失败者不一样。你要获得更高的成功率,你要向成功者学习,模仿成功者,这样才能达到成功者的频率,获得同样的成功。如果你找到足够的理由来走自己的路,那么没有人阻拦你,但是你别忘了,成功是有规律的,并非不可捉摸。

成功的信念成功必须有坚持的信念----

1. 梦想是原动力

2. 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不可能是不存在的

3. 过去不等于未来

4.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5. 我想要的我一定马上行动

6. 任何事情都是你给它下定义

7.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而是如何改善它

8. 我对生命负完全责任

9. 凡事发

生必有其

目的并有

助于我10.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我一定要的,我一定能

11. 只要我全力以赴,我一定成功

12. 坚持到底,一定成功

13. 凡事无绝对,改变是唯一的真理

你要想成功,必须强化你的成功信念,失败的字眼永远跟你诀别。行动是成功唯一必经之路。而且也只有

这条路让你

可走。你不

走,你就不

成功。

成功的关键

1.成功第一个关键是行动,马上行

动,不要只是停留在口头。一切想

法均付诸实践。

2. 自我检讨和分析

成功不是与他人比较,或将他人打败,而是不断自我检讨,自我分析,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写日记是自我分析和检讨的方法,检讨是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 目标设定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方向,更好的风向,更强的风势也没有用。最明显的是航海时,迷失方向后果是严重的,你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人生没有目标就象迷失方向的轮船。现在请你列出人生十大目标以及短期的四个核心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

4. 时间管理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 做对的事情(效果)比把事情作对更重要(效率)。请你务必掌握以下几个时间管理方法:

(1)做事要做最有生产力的!

定律指出正确运用20%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产生80%的效果,不要再整天疲于奔命而碌碌无为了。做最有生产力的事。

(2)目标设定

有了目标就能加倍努力, 不再浪费时间。

(3)详细的时间计划

时间分配越好,越快完成任务, 实现目标。计划一定严格执行,否则没有效果。

(4)做事有优先顺序并学会授权。

5. 领导人绝对要知道事情的优先顺序,并学会授权,正确的授权会增加更多的时间

6. 参加成功团队

团结力量大,彼此激发潜能达到共同目标。不要孤军奋战,成功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别人,加入一个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7. 努力学习知识

有知识才有见识,有见识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胆识和力量。跟成功者交往会得到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

8. 财务管理

你储蓄多少比你赚取多少更加重要。请你马上把你收入的一定比例储蓄起来,不要拖延.

成功的方法

成功的方法很多,但我们不能全部列出,我们只能找出成功的一些主要方法。当你掌握了成功的方法后,你就会向着成功的道路靠近一步,比如:

?成功始于决心

?制定目标

?制定详细目标实施计划?目标视觉化

?成功是习惯

?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有助于我

?学习别人成功的

经验

?学习知识

?与成功者交往

?不要自我设限

?宇宙中唯一不变

的就是改变

?改变自己

?过去不等于未来

?永不放弃?参加成功者开的课程

?马上行动

?如果你想让成功发生在你身上,你唯一办法是马

上行动,永不放弃。

?成功自有成功的方法和

道理

幸福,不能用手去捉摸,只能用心去琢磨,只能静静去体味。细细地品味了,你就享受到了它温馨的暖,或浓或淡的甜!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和爱人一起漫步,幸福就是吃到妈妈的拿手饭菜,幸福就是孩子在你的脚跟前转悠,幸福就是你能帮父母洗衣洗碗。

幸福,其实很简单。拥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那更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如此的平平凡凡,幸福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

幸福,其实就是自己心灵的感觉,沉淀在自己的心底,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那么直观,可那种体验与享受却很真实、很直接。或许你没有丰富的物质,或许你不能掌控自己的名利,但只要你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情,幸福就会围着你转。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口渴时的那杯水,幸福就是饥饿时的那顿饭,幸福就是劳累时的歇歇脚,幸福就是闲暇时的那茶盏,幸福就是困倦时的那场眠,幸福就是相爱的人彼此的牵挂,幸福就是离别的人默默的思念!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忘情的观看;幸福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给温暖;幸福就是不迷茫,不慌乱,生而无悔,活而无憾。幸福,其实就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停下步,忆往事,感到舒心的甜。

幸福,其实很简单。当你失落,当你伤心,当你落泪时,有人会走到你身边给你一个拥抱,让你不再心酸,让你顿生温暖。

幸福似一杯香茗,轻饮慢品里,溢出的却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惬意而舒心;幸福似一杯红酒,无论酒的种类是什么,用心细品里,总能品出那缕浓浓的甘醇柔绵;幸福没有明天,幸福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在乎眼前。

幸福,其实很简单。别人的幸福在你的眼里,你羡慕甚至嫉妒;可你的幸福也在别人眼里,你如果不觉得,岂不遗憾?

别再说幸福遥不可及,别再怨幸福与你无缘,其实,幸福从没有离开你;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

幸福,不能用手去捉摸,只能用心去琢磨,只能静静去体味。细细地品味了,你就享受到了它温馨的暖,或浓或淡的甜!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和爱人一起漫步,幸福就是吃到妈妈的拿手饭菜,幸福就是孩子在你的脚跟前转悠,幸福就是你能帮父母洗衣洗碗。

幸福,其实很简单。拥有一份称心的工作,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份好的心态,就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相濡以沫的爱人,那更是一种幸福。幸福就是如此的平平凡凡,幸福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

幸福,其实就是自己心灵的感觉,沉淀在自己的心底,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那么直观,可那种体验与享受却很真实、很直接。或许你没有丰富的物质,或许你不能掌控自己的名利,但只要你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情,幸福就会围着你转。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口渴时的那杯水,幸福就是饥饿时的那顿饭,幸福就是劳累时的歇歇脚,幸福就是闲暇时的那茶盏,幸福就是困倦时的那场眠,幸福就是相爱的人彼此的牵挂,幸福就是离别的人默默的思念!

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忘情的观看;幸福就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给温暖;幸福就是不迷茫,不慌乱,生而无悔,活而无憾。幸福,其实就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停下步,忆往事,感到舒心的甜。

幸福,其实很简单。当你失落,当你伤心,当你落泪时,有人会走到你身边给你一个拥抱,让你不再心酸,让你顿生温暖。

幸福似一杯香茗,轻饮慢品里,溢出的却是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惬意而舒心;幸福似一杯红酒,无论酒的种类是什么,用心细品里,总能品出那缕浓浓的甘醇柔绵;幸福没有明天,幸福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在乎眼前。

幸福,其实很简单。别人的幸福在你的眼里,你羡慕甚至嫉妒;可你的幸福也在别人眼里,你如果不觉得,岂不遗憾?

别再说幸福遥不可及,别再怨幸福与你无缘,其实,幸福从没有离开你;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

心理学的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意志 即使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瞧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瞧法与您相反,您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就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您的主见就是正确的并且不就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就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瞧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瞧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

后果只就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与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就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与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就是重大的成功与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越就是在成功的巅峰与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就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您若仅仅接受最好的,您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就是最好的,只要您有自信。这就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

教育孩子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 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

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100个心理定律

一、因果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二、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四、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 五、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因为能坚持的人总是少数。 七、应得定律:人能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了,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 十一、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 十二、宽恕原则: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

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

10大心理学爱情定律 首因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恋爱的过程中,两人初次相会,无论是相亲也好,邂逅也罢,这个“第一次”关乎着全局,第一次的印象决定着两个人是否还会有下一次,是否还会有将来。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首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于进攻方——注重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初会之前,请对对方的喜好进行“备课”活动; 于防守方——理性思维,切莫过于注重外表,淡化瞬间感受。 近因效应 2、近因效应 所谓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在多种刺激依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

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 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在爱情过程中,最近交往产生的感觉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爱情的判断。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近因效应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于进攻方——穷追不舍之后,嘎然而止,给对方一段时间,让她回顾一下你的优点,让她充分注意到你存在的意义; 于防守方——纵观全局,冷静思维,切莫为对方的“某一次”而感动。马赫带现象 3、马赫带现象 马赫带现象是一种视觉现象,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同样,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也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了主观上的加工。 在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无限放大,缺点也能被无限放大;而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可能会被忽视,缺点也可能会被忽视。对爱情、对一个人的考察因此而偏差很大。 马赫带现象对爱情的指导意义

心理小知识资料23条定律小结

心理学小知识23条定律小结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五天。每天五篇,每篇一条心理学定律(效应)。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没看过前面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翻一下前面的文章。 第一条,吸引力法则。由朗达·拜恩(Rhonda Byrne)在《The Secret秘密》一书中提出。凭借此书于2018年被选中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创造者和巨擎人物”。 第二条,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解释了第一印象为何会如此重要。 第三条,消费者剩余。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基于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演绎出 的一个消费心理学概念。告诉我们,消费不止取决于你需不需要;值不值得也不取决于物品的实际价值,而取决于你的心理价位。

第四条,自重感效应。源于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曾说:“人一生最大的需求只有两个,一个是性需求,一个是被当成重要人物看待的自重感需求。”让你明白做一个会说话的人(认同别人的观点),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条,手表定律。是由一个猴子的小寓言故事得来。主要讲述规则,目标,标准等等要明确,不可有双重目标,双重规则,双重标准。

第六条,酝酿效应。因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戏剧性过程,被心理学家归纳为“酝酿效应”。讲述了我们潜意识对解决问题的应用。哪怕我们没有在思考问题,潜意识也在想怎么解决问题。 第七条,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以发生在斯德哥尔摩市的一起抢劫案命名。讲述的是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第八条,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 第九条,贝勃定律。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 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比如,原本一元钱的报纸变成了十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电脑涨了100元,你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林文采-心理营养-读书笔记--上篇教学教材

林文采-心理营养-读书笔记--上篇

《心理营养》(林文采)读书笔记 推荐序1:只有她能让我相信: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理念有问题 推荐序2:一本书,一次成长 问:对职场妈妈而言,陪伴是不是质比量重要? 答:这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是,“重质”不代表不停说教,而是平静地跟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 答: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 我对孩子乃至自己的心理基调: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我的最大启发: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 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们是不会去故意破坏这种关系的。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我们了解我们想要好好相处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吗?----心理营养 自序:心理营养的由来 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上篇:基本理念 一、五大心理营养 1.无条件的接纳。0~3个月 尽你所能来满足我、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0~3个月 ◆“我最重要”我是No1---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只要我需 要,你就会来满足我。 ◆“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的 养育态度及行为举止,将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决定性影响。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找到理想的“重要他人”,那么他一生都会一直去寻觅, 直到找到为止。 3.安全感。4个月~3岁。在建立安全感方面,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 妈妈怎样的状态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 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怎么弥补呢? ?1)妈妈要情绪稳定。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 长。 ●如果妈妈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面对孩 子。 ●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 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孩子老来烦父母,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孩子要的太 多。 ?2)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 ●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澳瑞森·梅伦 一个人的个性与成长经历和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没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岛,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将大有用处。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不能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个人心理疏导、原生家庭教育、职场人际关系…都应该尝试运用心理学去介入及疗愈。心理学不仅让人更认识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帮助人际交往有困惑的人。 因此,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有助于自处、与他人相处,更能运用它们分析社会现象及个人性情背后的原因。从而帮助自己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时,能拥有智慧的判断。 本期特别推荐,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懂心理学的人,更懂世界。 01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自己只需发号施令,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两个助手若无能,就会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02 破窗效应 心理学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

最新50条经典心理学定律汇总

50条经典管理心理学 定律

50条经典管理心理学定律 1.卢维斯定理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2.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3.刺猬理论 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4.鲦鱼效应

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5.斯坦纳定理 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s·t·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6.费斯诺定理 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l·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7.牢骚效应

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 提出者: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院 点评:1、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2、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8.避雷针效应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点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9.氨基酸组合效应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点评: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10.米格-25效应

心理营养

学会喂给孩子“心理营养”,真正实现育儿轻松又高效。 父母在孩子0-7岁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超过十年时间,一万多个个案,全部以“心理营养”为核心,解决父母育儿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为什么我们处理完孩子的第一个偏差行为,第二个很快又会出现?孩子肯定知道偏差行为只会给他们带来排斥和厌恶,为何还是乐此不疲? 林文采博士认为,作为一个人,生命的原本状态,必然是渴望人见人爱,被人喜欢和接纳。出现上面的问题,合理的逻辑必然是:孩子需要比得到别人的喜爱更为重要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必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东西,如果它不是食物和水——我们称为生理营养的东西,那么,它是什么呢? 经过十多年时间,在积累了超过一万个个案后,2001年,林博士提出了“心理营养”的概念。一个人7岁前,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他的一生都会处在寻找当中,并会因缺乏和寻找而带来各种问题。令人惊奇和兴奋的是:只要父母亲开始加强对孩

子的心理营养,孩子的生命就真的如同得到了滋养,生命的“五朵金花”就能粲然绽放。 内容简介: 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 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本书中,作者阐述了“心理营养”的理念,同时介绍了气质理论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结合“心理营养”的理念和气质理论,作者从12个方面全方位回答了父母育儿中的常见问题。 五大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 生命中的“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

著名心理学十大效应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的。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启示:

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各种效应、定律 【月曜(yà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瓶颈效应】与【东风效应】: 所谓“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某一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总是由三大类的子系统构成的:要素子系统、一般子系统、多余子系统。其中,

心理学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意志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

这样的人后果只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他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

心理学十大经典规律简介

1、心理学十大经典规律: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环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晕轮效应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有时候晕轮效应会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作用,比如你对人诚恳,那么即便你能力较差,别人对你也会非常信任,因为对方只看见你的诚恳。而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 2、心理学十大经典规律:破窗效应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

里定居或者纵火。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3、心理学十大经典规律: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被认为是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是由一个心理学故事引出的效应。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无止的解释和说明要轻易得多。这就是鸟笼逻辑。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可惜的是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更不要在传统目光的审视下止步不前。敢于挂出一只空鸟笼并能够自然地坚持下去的人,才是有创见、有魄力的人。 4、心理学十大经典规律: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专题简介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详细阅读 ?什么是"蝴蝶效应"? ?为什么会有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关系呢? ?请问“蝴蝶效应”中的蝴蝶到底在哪扇的翅膀?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什么?还有哪些效应? ?何谓木桶效应? ?在实际的生活中,短木桶效应和扬长避短

到底哪个更具有优势一些?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详细阅读 ?什么叫羊群效应? ?什么是扎堆效应谁能告诉我谢谢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详细阅读 ?什么叫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与培哥效应的联系 ?鲶鱼的生活习性?“鲶鱼效应”说法的由来?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详细阅读 ?什么是“晕轮效应” ?恋爱中出现严重晕轮效应的名家还有哪些? 第一印象效应

孩子,我该如何爱你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孟老师,我知道在这个群里,所有的有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最爱自己孩子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开心快乐,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可是,自从我们成为孩子的父母,就有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困惑,对吗?孩子任性逆反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拖拉怎么办?孩子偏食怎么办?这些问题时时刻刻让我们纠结、烦恼。我们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可为什么他就是不听话?跟我们对着干?甚至会大哭大闹,让我们有时候几乎崩溃! 今天在这里我想帮助各位家长解决你的困惑,解除您的烦恼,我想告诉大家:“孩子,我该如何爱你!”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请你进入“孩子我该如何爱你”的家长交流群,明晚8点钟我会在那里等你,与你一起分享! 群里讲述内容: 孩子我该如何爱你? 各位家长晚上好! 我是孟老师,很高兴今天又和各位见面了。今晚我们的交流话题是“孩子,我该如何爱你”!各位家长还记得宝宝刚出生的样子吗?他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小小的她是那样的可爱,她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全身心呵护着她,疼爱着她,想给她一生的幸福。可是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她开始不再什

么事都听我们的,开始会说“不”,“不要”……有时会磨蹭,有时会胆小害怕,有时又会叛逆甚至打人。0-6岁的孩子是一生的重要阶段,他会在这6年当中建立安全感、学会如何跟别人沟通、建立价值感、养成自己独有的性格特征,为他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安全感建立的好,能够独立自主,他才具备拥有幸福的能力。价值观建立的好,他才会更加自信,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那些中途辍学、甚至自杀的孩子,都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失去了价值感,感觉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才会走上绝路。在这六年中,孩子需要五大心理营养去滋润,暨无条件接纳,生命至重,肯定认可赞美以及家长的模范榜样。如果各位家长能够给足孩子五大心理营养,那么孩子就会独立、自信、快乐,如果缺少心理营养,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看一个孩子是否健康的三个指标是:情绪是否稳定、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行为是否有偏差。 前几天有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孟老师,你赶紧帮帮我,我快要崩溃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她的孩子今年三岁了,是个男孩子,现在每天早上就为穿衣服跟她打架,妈妈让他穿两条秋裤,他非要穿一条,于是妈妈就逼他必须穿两条,儿子就大哭大闹,妈妈忍无可忍就打了她的儿子,然后儿子被迫穿上衣服一路哭着上幼儿园,天天如此,几天下来,妈妈快要疯掉了。问我怎么办?我听完她的话,问了她几个问题:1、你为什么非要逼儿子穿两条秋裤?2、儿子不穿两条秋裤后果会怎样?你担心什么?她说:我是为他好啊,我怕他会冻着,会感冒!是的,没错,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可是你懂你的孩子

十大心理学规律

家长老师最应该了解的10个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孩子长期受到消极和不良心理暗示,情绪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果家长不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效果往往会苍白无力。一.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其含义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案例】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煞有介事地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然后,他们列出了一张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们所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那些名单上的学生。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罗森塔尔效应中有句名言:“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从该效应中得出这样一个启示:赞美和期待具有一种超常的能量,能够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激发人的潜能。一个人得到别人的信任与赞美后,他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尊,从而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他会更加努力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尽力达到对方的期望。相反,如果向对方传递了一种消极的期望,则会让他变得自暴自弃,向着消极的一面发展。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案例】马克·吐温听牧师募捐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牧师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马克·吐温的不耐烦或逆反思想,这就是“超限效应”导致的不良后果。 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果被他人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多次地对孩子做出同样的批评,这些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厌烦,最后到厌恶。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得兴趣。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应”。 【案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

读《心理营养》有感

读《心理营养》有感 心理营养顾名思义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每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理的成长都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也是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心理营养就像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孩子需要的五大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3、安全感4、肯定,赞美,认同5、学习,认知,模范。刚出生不久,孩子需要有人无条件地接纳,让他认为自己最重要;接下来安全感使他能够独立,然后得到肯定、赞美、认同:到了六七岁有学习的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获得快乐和自在。孩子获得这些心理营养,等他再大一些,就能够自己选择,去学习其他生活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 孩子在一出生时就带有性格倾向,这就是天生气质,先去观察孩子的性格倾向,父母就可以有策略地去养育,这样相处就会更轻松。天生气质: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每个人身上都会具备以上四种气质,但是占比是不一样的。天生气质中养育策略:1,优点里发展,缺点里学习、2,不贴标签、3,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给他最需要的营养。如果孩子得到的心理营养充足,那么,生命的五大天性便会自然得以良好生长,犹如生命中的五朵金花,在人生的旅程中绽放。生命中的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 孩子的世界需要安全感,安全感的来源于父母家人的陪伴,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的情绪来源跟这三个关系的有关,一夫妻关系,二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三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养育孩子情绪的原则:父母尽可能的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切记三不要,一不要伤孩子自尊,二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三妈妈自己不要太焦虑。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时候,父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制止,制止的方法:先抓住孩子的手,眼神坚定地看着他,温和地对他说:不可以。孩子会从这个眼神读懂自己不应该这样做,而且不会让孩子有很大的情绪波动。特殊情况而且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采用隔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最多可以用两次,用的次数多也没有效果,采用隔离方法的时候不要把孩子放在黑暗的角落。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字典”前半部分是理论,后半部分是问答。当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先查看一下这本书,在书中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成长,同时需要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支持,做到以身作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