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

教/ 改/ 纵/ 横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设置探索和改革思考
张敏霞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 266033)
摘 要: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特点和 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根据我校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 现状, 给出了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分层设 置方案, 以及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以提高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 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22-04
1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 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学生能将计 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 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在进 入信息时代的今天, 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提高21世 纪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 和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组的研究 成果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 ” 等文件精神, 我们在2004年将目前面向全校所有专
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名称改为“大学计 算机基础” 将各类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统一定为 , “计 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多样化、 。 立 体式的教学模式, 逐步完善和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强化计算机文化、信 息处理基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教 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强化程序设 计思想,突出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均得到较大的 重视,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之外,均增加了等量的 课外实践学时, 与此同时加大网络课程建设的力度, 进一步了解国内同类课程的设置,加强与国内同行 间的交流,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力图与国内著名高 校接轨。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积极探索,通过 不断转变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内容、 完善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我校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计算机 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定的特色。2006 年 4 月经专家验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被评为校 级精品课程。
2 我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入学条件
我校的专业设置和2005级以及以前学生入学条件 如表 1 所示。
2 2
计算机教育 2007.2

教/ 改/ 纵/ 横
表 1 青岛理工大学专业设置以及入学条件(2005 年以前)
序号 1 2 3 4 5 本科专业 理工类 管理类 文科类 法学类 艺术类 专业数量 28 16 5 1 4 入学条件 本科第二批次 本科第二批次 本科第二批次 本科第二批次 艺术类招生
+ 1 + X” 门通识课+ 1 门限选课+ X 门任选课) (3 的分层课程设置方案,开设 8 门核心课程 ,表 2 给出 了 8 门核心课程名称以及学时设置。
其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技 、 能”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为”为全校通识课,课 程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适用性的概念、 技术和应 用,它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起 到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我们学校已将它们纳入学 校通识课范畴,并作为学校重点课程来管理和建设。 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考虑到学生的 兴趣不同、计算机基础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由学生 所在院系在“C 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语言 、 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 语言程序设计”和“多 、 媒体基础应用” 四门课程中任选一门作为计算机程序 设计基础课程。 在三门通识课程学习完成之后, 各专业可根据需 要在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 “ 中选择一门作为专业限选课。 为了达到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 学校在学分制下采用的是多模块、 多层次的进阶式教 育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各异,学校还提倡学生根据 自己的基础知识、 兴趣爱好和实际应用需要选修一些 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实用技能课程。为此,我们还设 置了一系列信息类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 自主选修课程设置表如表 3 所示。
性质 建议 所有专业 所有专业 【1】理学类、电气类、土建类、机械类 通 识 4 课 选修“C 语言程序设计” 【2】工程管理类、建筑类选修“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 【3】 外语类、 经济类、 文法类选修 “Visual Foxpro 语言程序设计” 【4】艺术类选修“多媒体基础应用” 限选 2 课 所有专业
注:2006 年考试我校将有 7 个理工类专业在本科一批次录取。
3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方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的计算机基 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要着眼于学生信 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包括通识素养和能力与应 用创新素养和能力。 通识素养和能力是对所有大学生 的基本要求,是指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在信息技术 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例如计算机的基本 知识,信息表述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 等。应用创新素养和能力是指学生能自主学习,具备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 能灵活自如地把计算机 技术用于专业研究领域。实践证明,许多在计算机技 术领域有成就的人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 他们 既具有本专业的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跨学科的 人才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和 培养。 在研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时应 当充分围绕这两个层次素质与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 “3
序号 1 2 课 程 名称 学分 2 1.5
表 2 核心课程名称及学时设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C 语言程序设计 Visual Basic 语言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 序设计 Visual Foxpro 语言 程序设计 多媒体基础应用 网络技术和应用
3
基础
4
数据库技术和应用
计算机教育 2007.2
2 3

教/ 改/ 纵/ 横
表 3 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设置
(1)扩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堂,将建设
建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学时 3 3 3 2 2 3 3 3 3 2 2 2 2 1 1 2 3 3 3 3 2 2 2 3 3 2
包括8门核心课程的网络课堂, 完备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2)完善网络作业平台,实现在网上向学生布置 作业、 网上辅导答疑、 网上做作业、 网上批改作业、 网 上测试、网上讨论等一系列网络教学活动,充分发挥 校园网在日常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功能。
算法与数据结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数据库系统原理 Web 数据库技术 因特网及其应用 电子商务 Java 语言程序设计 Visual FoxPro 语言程序设计
4.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工类学 生自主选修 课程设置
在教学中要继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注重发挥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作用, 注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综合素质。 (1) 集中课堂教学。 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制作优 质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并充分利用多 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进行生动、 形象、 直观的教学, 使得介绍理论概念时不生硬、不枯燥,实时演示实际 操作时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保持有趣性。 (2)分散自主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要继 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 把课程中的部分有趣又相 对简单的章节留作自修内容,以论文、小结、调查报 告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实践中学习。 在实训教学中,强调基本操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学习意识。 为了 有效地进行实训教学, 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力 度, 我们将聘请一些具备厚实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 和教师一起进行实训辅导, 其次制定科学的、 系统的、 先进的实训基本要求和目标、 提高要求和目标以及综 合要求和目标,同时配套以实训教材、电子课件、实 训案例和实训素材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发挥学生 的才智, 达到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综合能力。 (4)理论结合实训的教学。 部分理论知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学生的基础无法 详尽地介绍,如“大学计算机所基础”课程中数据库 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部分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实 际案例驱动教学, 在较少的学时下使学生能通过实例 既理解和掌握了繁多的基本概念, 同时可调动学生学
9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isual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动态网页制作 信息安全 多媒体技术基础 Photoshop 图形处理 Flash MX 动画制作 管理信息系统 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动态网页制作与编程 数据库技术和应用 多媒体创作基础 Photoshop 入门与提高 Flash MX 入门与提高 信息安全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因特网及其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
文、管、艺 类学生选修 课程
4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建设的进 一步改革设想
4 . 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站的建设
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 程网络课堂内容。 2006 校级精品课程 “大学计算机应 用基础”的网络课堂目前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 语言) ”两门课程。在使用 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 4
计算机教育 2007.2

教/ 改/ 纵/ 横 习的兴趣,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意识,以取得较好的 教学效果。 (5)网络课堂。 网络学习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课程学习, 学生在使用网络环境时会促使其学习的欲望, 并能与 教师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6)课外科技活动平台。 配合学生自发成立的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分会活 动,定期为学生举行计算机前沿技术、常用热门软件 操作等讲座;开设共同关心的问题论坛;引导学生走 出校园到知名企事业单位参观、 考察, 真实感受社会、 感受专业。 (4)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区的教学研讨会,向兄弟 院校学习,取长补短。
5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 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 计算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了肯定, 但是课程设置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 面的问题,比如学校定位、学生来源、专业特点、师 资结构等。 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将要进行的改革无论是 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更新, 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目 标都是明确的, 那就是为了提高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4.3 实训教学改革
信息类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和实践并重, 所 以学生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作为评价课程教学 效果的尺度之一。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训教 学,并不断地进行实训教学的改革尝试。 (1)根据实训教学要求,我们将按照知识点建立 “基本实训 + 提高实训 + 综合型实训”的分级体系,分 级考核和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2)考虑到新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对一 些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优先获得学 分,我们在每个学期将分三阶段进行过关测试,分别 按照达到基本、提高和综合能力给出及格、良好和优 秀成绩。 (3)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加强实验教学的管 理和实验教学的资源,建立开放机房。
[1]冯博琴.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 “白皮书” 与教 学改革实践 [A]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 [C] , 2005. [2]龚培增.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A]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 ,2005. 投稿日期:2006-08-20 作者简介:张敏霞 (1960.10 -) (汉族) 青岛人, ,女 , 教 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另类 平台, 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为此我们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大 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4.4 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们已形成了一支队伍稳定、热爱基础教 学、团结协作、勇于改革,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其中包括一名校级拔尖人才, 两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一人获得宝钢奖。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力度, 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 (1)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和专 题讲座。 (2)组织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3)积极接受和培养青年教师,鼓励年青教师攻 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
计算机教育 2007.2
2 5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韦量 来源:《新一代·上半月》2010年第10期 摘要: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53-01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但总体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却很大。纵观人才市场,大部分高校计算机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然而各类IT培训机构层出不穷,陆续输送大量计算机人才;招聘网站IT职位的招聘更是持续火爆,供不应求。为什么高校计算机应届毕业生不再受青睐,甚至毕业后需要参加培训机构“重修”?这种情况反映了高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不适应性。为提高计算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必须深化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这一方面来说就是由课程体系体现出来。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学科化比较明显,是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简化版。在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岗位适应期较长,需要用人单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往往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增设和减少。我们应本着“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原则来进行建立,而不是仅仅由学校老师开研讨会建立起来。以这种“闭门造车”方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可能达到企业需求,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建立课程体系时应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企业岗位群需求,广泛听取行业专家的意

试论中职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试论中职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从分析作者所在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应用的现状,阐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针对中职学校的现状,阐述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把握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教学方法与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师资力量建设和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五个环节。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应试教育退出历史舞台,素质教育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范围,特别是在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后,教育改革的浪潮就从未停息,这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只知道一味背书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从学校教育过程到用人单位的选拔,实际操作能力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来说,从前那种给学生灌输理论的教学方法必须及时得到改变,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生存水平。 1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应用的现状 1.1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校也逐渐认识到教学质量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大了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许多符合当前的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已逐步得到应用,如教学与实践服务一体化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法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取得了令人较满意的效果。 1.2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现状 但就我校来说,要想把这些教学方法广泛推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是这些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实验实训设备及场地作为依托的;二是中职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理解能力差;因此,目前大多数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1.3 加强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切入点,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打破原来单纯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质量保证监控新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造精神[1]。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附件: 郑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名单 序号所在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级别资助金额(元)1校长办公室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研究与实践申长雨重点10000 2校长办公室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宋毛平重点10000 3校长办公室培养新世纪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崔慕岳重点10000 4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秦树理重点10000 5教务处多校区运行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姜建设重点10000 6教务处高校教学支撑与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王晓全重点10000 7教务处实践教学运行网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吕文戈重点10000 8教育学院《毛泽东思想概论》精品课建设周文顺重点10000 9文学院《当代台湾文学新编》教材建设樊洛平重点10000 10商学院证券投资学耿志民重点10000 11历史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王星光重点10000 12信息管理系面向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臧国全重点10000 13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康建明重点10000 14外语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钱建成重点10000

序号所在单位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级别资助金额(元)15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宋建国重点10000 16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创新研究龙京红重点10000 17法学院新兴学科——竞争法学教材建设研究吕明瑜重点10000 18法学院21世纪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法教材体系建设程宝山重点10000 19体育系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探索与模式构建赵子建重点10000 20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施学忠重点10000 21基础医学院综合大学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董子明重点10000 22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融合性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薛长贵重点10000 23基础医学院《基础神经生物学》教材建设张朝重点10000 24基础医学院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郑红重点10000 25药学院综合性大学药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张振中重点10000 26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统筹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文建国重点10000 27护理学院加强校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优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杨培常重点10000 28数学系《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精品课程建设李梦如重点10000 29数学系《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王长群重点10000 30化学系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刘蒲重点10000 31化学系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廖新成重点10000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改革 文章从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计算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通过对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先进教学计划,如ACM IEEE-CS 计算机教学计划2001(主席PJ.Denning) ,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九个科目(如算法与数据结构、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对实际工作中的研究、开发、应用归纳为三个过程:理论、抽象和设计。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处理基础理论与使用计算机之间、素质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思想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同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加入到课程体系中。为此,我们需要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1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从整个大学四年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要把基础知识学好,就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网页技术、WINDOWS高级编程、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自己的特长如网络研究方向,可选择网络编程、计算机网络、网站规划与信息服务、网络操作系统等课程。对于一些主要课程,都可设置课程设计,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有条件可以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进公司、企业实习锻炼。 2 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2.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握重点: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08-4-14 23:32:17 来源:xxx 阅读次数:548 计算机专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信息系常建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讲课与上机练习异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专业教师忙于授课,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太少,知识更新慢,教学重点把握不准。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我们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勇于创新和改革,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开创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 一、打破常规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 我们信息系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上将进行大胆尝试,从以往的学期教学模式向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转变,真正实现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我们将以专业工种为模块,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找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它有讲有学,循序渐进,边学边练,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模块设置的基本原则 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要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要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促进文化教育功能化。要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促进专业教育实际化。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要促进质量评价的社会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为培养“实用型”和“操作型”技术人才的需要,造就大批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设置模块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以计算机专业工种为模块,一个工种作为一个模块,如计算机网络工种、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种、广告设计工种、计算机信息管理工种、文字处理工种、室内装璜设计工种等,凡是与该工种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分析当前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标签:计算机;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工具,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电脑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课程,在学生中逐渐开展。目前计算机课程学习是从事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步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高基本电脑班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 2 我国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安排不当 计算机是基于强大的业务实践课程,有些学院和大学因为客观因素,没有多少的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有些人甚至很难不能够达到上机课程时,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强、练习时间少,因此难以实现设想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比较缺乏学生的实践评价标准和措施,学生完成练习,很难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很长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2.2 教材内容相对过时,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电脑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行业,而我国学校计算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太慢,使得许多计算机的新知识、新科技很难适时出版在教科书上。陈旧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总在时代发展之后,难以反映教育的先进性。 2.3 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些学校缺乏的多媒体及电脑设备,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在黑板上采取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很难生动形象地对操作过程实现讲授。不光是达不到生动吸引人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养成懒惰的思考和缺乏主动学习的坏习惯。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管理课堂,在整个教学的时候进行课件演示教学。尽管讲授的信息量增加了,且具有更直观的演示,但由于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学习和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

基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doc

基于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方式上仍很大程度地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 21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也得到极大普及,国家的经济建设也越来越依靠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而各种行政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对技能人才熟练程度及整体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的计算机专业中职毕业生已经不能再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发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既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的规定,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中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生源和教学现状分析 1.由于大学连续扩招,一部分初中生上不了普高的也会选择职高 2.还有一部分中职生会选择最热门的数控、机电、汽修。曾经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却“风光不再”。 3.剩余的一部分是来自家庭贫困的学生,准备享受国家资助的,由学校安排这一部分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 目前城里的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家长都期盼着自己的子女从事“白领”工作。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高和职高,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是上不了高中和不愿上高中,学习品质和学习基础

很差的学生。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应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 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技能为主的计算机技术一线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要求针对性强,在保证理论基础够用的前提下,强调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室教学与上机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沿袭的先理论后实践,实践和理论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的。上机操作课时,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忘记了多媒体讲课的内容,对操作知识的认识的不深,容易导致盲目操作,或掌握一个操作花费时间较长。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反而因操作过于简单而在短时间完成,大部分时间又无事可做,有“吃不饱”的感觉。这就导致了基础差的同学效率低下,进步不大,基础好的同学没有明显的提高,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提高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想 1.创建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在“讲”和“练”两方面的进行有效结合。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在一体化教室中,边做、边教、边学,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完全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计算机专业的一体化教室就是在传统教学课堂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网络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电脑等,做到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使计算机的不同专业可以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能够很好的将知识、理念和实践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完全将理论融于实践、实践融于企业的教学环境。在真实环境里,教师演练操作、讲解技巧,学生及时实践,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汇总表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汇总表

2007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汇总表一、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一般项目 序号单位负责 人 课题名称 资助经费 (元) 备注 1 党委办公室李延 保 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2 中山大学光 华口腔医学 院 张志 光 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新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3 化学与化学 工程学院 童叶 翔 以化学基地为载体,培养创新人 才的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4 教务处尹小中山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10000 配套 —1—

川研究与实践 5 教务处何 洪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校 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6 中山医学院吴忠 道 建立适应多校区、多层次教学需 要的基础医学教学平台的探索 与实践 10000 配套 7 人类学系许永 杰 “基地式”田野考古教学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10000 配套 8 护理学院张美 芬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外科护 理教学新模式 10000 配套 9 第一临床学 院 梁力 建 利用WebCT平台构建整合型网络 化、数字化外科学教学体系的研 究 10000 配套 10 人类学系郭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课程建10000 配套 —2—

新设与改革二、2007年中山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文、理科) 序号单位负责 人 课题名称 资助经 费(元) 1 岭南学院陈 平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研究10000 2 政治与公共 事务管理学 院 倪 星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的优化设计10000 3 翻译学院程本科英语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10000 —3—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实施变革。 [关键词]:职校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一、专业背景与现状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围绕“首都支柱产业未来5年人才需求状况”,对北京的机械、化工、电子、汽车、金融、运输、通讯、房地产等重点发展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在我国,IT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两头”短缺:既缺高级IT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职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目前很多职校学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因此,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二、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与技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确定一套灵活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企业岗位调研——>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 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初探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4-04-11T10:03:12.84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成书芹 [导读] 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 河北省定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书芹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专业技能,以应对岗位的发展变化,也即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而我们原有的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经成为当前中职学校该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较强,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 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专业技能,以应对岗位的发展变化,也即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而我们原有的培养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已经成为当前技工院校该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较强,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如何迎接专业发展的挑战,下面浅谈个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一、计算机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1、中职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这些学生有的初中还没有毕业,现在却都成了我们的施教对象。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较差,以至于有的课程很难跟上进度,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学校传统的课程安排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教育对象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并且参差不齐,按现有的教学要求以及评价方式,许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达成。 3、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专业技能课,但仍然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 二、在实施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深刻认识教学对象我们的教学对象,需要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中学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我们不能用培养普高学生的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于是中职学校在课程的开发、教学场地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上都要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学。 2、改变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原有的教师“板书+讲解”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广,常用的工具软件、网页设计、二维的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加上近年来,一些其它应用专业加强了计算机课程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就业优势。所以,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教学模式。 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技能(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旨在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其中,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前提条件。例如在Photoshop中,将给定的素材创建选区,以此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合理分解任务是教学法的关键,分解任务是通过分析任务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经具体的操作或执行为止。例如利用Phtoshop制作电子贺卡,分解为制作背景、创建四个花的图层并添加“滤镜”效果、创建描边的心形、输入祝福文字、保存文件等小任务。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是教学法的重点。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一个个的任务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学习效果评价是重要阶段,在生-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中,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 (3)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在认知、接受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要求。例如在学习刻录软件Nero Express时,对于优等生可以掌握所有的音、视频、数据光盘刻录,复制光盘等操作;对于中等生可掌握常用的刻录音、视频、数据光盘操作;对于差生,可以先掌握感兴趣的音频光盘刻录操作,在以后的学习中循序渐进的掌握更多操作。这样,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目标,并且也有能力完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4、对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考试能够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内容通常包含两方面,即理论和实践。以往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实践技能考核偏少。为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大实践考核的力度,针对学生理实一体化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考核,在实践的考核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增加相关联的理论知识考核,即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好考核记录,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这样对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 一体化教学是针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形式,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张银领,牛小梅.浅析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J].科技资讯.2006;(32):85[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4.10

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20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符合计算机发展规律要求,能综合运用知识求解问题,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嵌入式工程开发、设计、应用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较高的编程技能、规范的软件管理方法及嵌入式理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 (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4)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能通过不断学习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6)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7)熟悉文献检索,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8)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计算机研发能力。 三、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 1、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本科 3、相近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软件工程方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技术、数字电路(EDA)、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原理、专业英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需求工程与建模、软件项目与过程管理、软件验证、人机交互技术等。 主要课程(嵌入式方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技术、数字电路(EDA)、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原理、专业英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应用、基于C语言的嵌入式软件设计等。 主要课程(空间信息技术方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技术、数字电路(EDA)、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原理、专业英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地图学与摄影测量基础、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技术、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GIS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空间分析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硬件部件设计及调试、计算机基础训练、课程设计、计算机工程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4、主要专业实验:高级语言编程及上机调试、电路与模拟技术实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规划与实施方案

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规划与实施方案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根据我校计算机专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由创办时的初级阶段逐渐进入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必须更加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走向,并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目标、教育观念、教育管理以及途径、方法等。同时,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调整都非常快,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建立更为灵活的办学机制,以培养高素质、厚基础、多方向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再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成人高校、高职等多条途径的开拓,为学生享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移化要求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给我们启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满足于社会科技进步及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才能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由于现行的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驳离和教学模式落后的状况,为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和镇江市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改革课程结构、内容、形式,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构建”三以一化”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方向、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树立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及创新力为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 1、紧紧围绕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研制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不断优化“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实验期内制订、完善核心课程标准。 2、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更新学生的就业思想及观念,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专业课程的整合,努力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与生产实际相一致的模块化课程,并力争编好主干课程校本教材。 4、实行灵活机动的教学制度,根据课程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 5、加强实践教学。进一步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课课时的比例,使安排更加趋于合理有效。加大实习投入,增加操作技能训练时间,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6、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7、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 四、主要内容及措施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15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和方法,内容有: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数据的抽象和封装,继承性,多态性;2.C++源程序的构成,C++在非面向对象方面的一些新的扩展;3.类和对象;4.派生类与继承;5.多态性等。 教材:《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陈维兴林小茶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课程编码:1020602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工程原理,内容有:1.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2.可行性研究;3.需求分析;4.总体设计;5.详细设计;6.编码;7.软件测试;8.维护;9.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10.面向对象分析;11.面向对象设计;12.面向对象的实现等 教材:《软件工程导论》(第三版)张海藩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实用软件工程》郑人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课程编码:10146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离散数学原理,内容有:1.集合论:集合、关系、映射;2.图的基本概念、图的遍历、平面图、有向图;3.代数系统:代数结构,概念、性质、运算,半群、独异点、群与子群,陪集与拉格朗日定理,同态与同构、环;4.数理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 教材:《离散数学》第一版郭希娟主编吉林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离散数学》赵树春辽宁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编码:10148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有:1.计算机系统概论;2.数据化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3.计算机的逻辑部件;4.运算器;5.指令系统;6.中央处理器部件(CPU);7.存储系统;8.辅助存储器;9.输入输出设备;10.输入输出系统;11.计算机系统等。 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二版)王爱英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白中英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课程编码:1020501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常用开发工具,内容有:1.C语言概述;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4.逻辑运算和判断选取控制;5.循环控制;6.数组;7.函数;8.编译预处理;9.指针;10.结构体与共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要以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其职业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1、将培养“动手能力”定为本位目标。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那么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就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2、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掌握多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安装、操作能力; (2)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操作能力; (3)熟练掌握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维护和处理能力; (4)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5)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3、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知识运用能力: (1)能将应用软件操作知识运用到各类企业日常办公中去; (2)能将硬件维护和检测能力运用到各类计算机相关公司中去; (3)能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知识运用到网络公司中去。 (4)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运用到电视广播行业中去。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效果分析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效果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我校结合社会需求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針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CDIO教育理念为导向,以实际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着重对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设计与课程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以问题与案例驱动的理论教学和以基于工程项目多级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同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标签:CDIO教育理念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1,2],是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它以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等四个环节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基本的方法论是基于项目的做中学,达到工程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完美结合[3,4]。为了提高我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项目组成员通过调查、分析及研究等方式,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探索适合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CDIO教育理念引导下,结合社会需求,形成“以问题与案例驱动的理论教学和以基于工程项目多级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注重“课程间的联系”、“学中做与做中学”、“层次化与递进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基于CDIO的计算机类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延安大学本科生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专业,课程共同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都包含《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以及《算法分析与设计》。结合我校本科生计算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设计了“以问题与案例驱动的理论教学和以基于工程项目多级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中做”的理论课教学方法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无问题的理论课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满堂灌,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得到良好培养;任何知识、理论及技能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所以无案例的理论课教学类似纸上谈兵难实现,严重制约着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题组教师在近几年计算机类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始终坚持问题与案例驱动教学,通过“层次化与递进式”的问题和案例驱动以及在校内开设校企合作课程等方法,不仅使理论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