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大纲全册

初一数学教学大纲全册
初一数学教学大纲全册

初一数学教学大纲全册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一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

A 初一数学应用题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公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两个或多个工作效率不同的对象所完成的工作量的和等于总工作量 (2)一般情况下把总工作量设为1 【工程问题】 1. 一件工作,甲独作10天完成,乙独作8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 2. 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3.一批工业最新动态信息输入管理储存网络,甲独做需6小时,乙独做需4小时,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一起做,则甲、乙一起做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4.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部分由乙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5.某工程由甲、乙两队完成,甲队单独完成需16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2天。如先由甲队做4天,然后两队合做,问再做几天后可完成工程的六分之五? 6. 一项工作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30天才能完成,乙队单独需要20天才能完成。现在由甲队单独工作5天之后,剩下的工作再由两队合作完成,问他们需要合作多少天? 7、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在由乙先独做几天后,剩下的部分由甲独做,先后共花12天完成,问乙做了几天? 8. 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排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先将甲、乙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

9.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B 工程问题 1. 一个水池有甲乙两个水龙头,单独开甲水龙头4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单独开乙水龙头6 小时可以把空水池灌满,灌满水池的三分之二要同时打开甲、乙水龙头多少小时? 2. 甲乙丙仨人合作一件工程,甲乙合作六天完成工作量的1/3,然后乙丙合作两天完成余下任务的1/4,剩下的工作由三人合作五天才完成,他们共得九百元,按劳分配,每人应得多少钱? 3. 甲、乙两人项合作完成一项工程,甲单独做30天完成,乙单独做20天完成,合同规定15 天完成,否则超过1天罚款1000元,甲、乙两个人经商量签了合同。(1)正常情况下,甲、乙两人能否履行合同?为什么?(2)现两人合作了这项工程的75%,因别处有急事,必须调走1人,问调走谁更合适些?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 “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坚持走“教研”之路,努力探索“减负增效”的教育教学 模式,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 二、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七年级.通过交流询问,发现本班学生的 数学成绩大部分属于中上等,部分不甚理想.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 创新思维能力 .总体来看,情况良好.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 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作图能力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班级教学目标:优秀率:15%,合格率75%. 四、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 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 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 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 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 .上好每一堂课,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 测验 .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激发兴趣.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第一周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4 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法 2 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1 课时第二周有理数的除法 1 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2 课时,第一章大归纳复习 1 课时,整式 1 / 2

初一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初一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学习目标】: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 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画角平分线。 【重点难点】:角的大小比较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是重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图中线段AB、B、A的长短? (8)度量法;(2)叠合法。 AB<A<B 那么怎样比较∠A、∠B、∠的大小呢? 二、自主学习 1、比较角的大小 (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教师演示: (1)∠AB<∠AB′;(2)∠AB=∠AB′;(3)∠AB>∠AB′。

2、认识角的和差 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中共有3个角:∠AB、∠A、∠B。它们的关系是: ∠A=∠AB+∠B; ∠B=∠A-∠AB; ∠AB=∠A-∠B 3、用三角板拼角 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0,70的角。 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_________ 学生尝试画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 还能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是:凡是的倍数的角都能画出。 4、角平分线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如图(1)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出发,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的两个角

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如图(2)中的B、。 B是∠A的一平分线,可以记作: ∠A=2∠AB=2∠B或∠AB=∠B= 。 、例题学习 例1 如图,是直线AB上一点,∠A=3017′,求∠B的度数。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堂练习】: 本140-141页1、2、3。 【要点归纳】: 1、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角的和差关系; 2、用一副三角板画角; 3、角的平分线及表示。 【拓展训练】: 1、如图,为直线AB上一点,射线D、E分别平分∠A、∠B,求∠DE的度数。 【总结反思】: 题:余角和补角(1) 【学习目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word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应用题分配问题专项训练

分配问题 1、某厂要在5天内完成18台拖拉机的装配任务,甲车间每天能装配2台,乙车间每天能 装配3台,应如何分配两车间的装配任务,使两车间的工作天数都是整天数? 2、有三个桶,容积比为7:8:9,原来甲桶盛水12千克,乙桶盛水200千克,丙桶盛水210 千克,把190公斤的水分别注入三个桶中恰好都注满,求三个桶各注水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粮仓共存粮70吨,甲与乙存粮比为1:3,乙与丙存粮比为1:2,求甲、 乙、丙三个粮仓分别存粮多少吨? 4、三台拖拉机工耕地228亩,已知甲、乙两拖拉机耕地的亩数比是1:2,乙、丙两拖拉机 耕地的亩数比是5:3,求三抬拖拉机各耕地多少亩? 5、地板砖厂的坯料由白土、砂土、石膏、水按25:2:1:6的比例配制而成,先将前三种坯 料称好,共5600千克,应加多少千克的水后搅拌?这前三种坯料各称了多少千克? 6、某农户养鸡鸭一群,卖掉15只鸭后,鸡鸭只数比为2:1,在此以后,又卖掉45只鸡, 这时鸡鸭只数比为1:5,则该农户原来养鸭的只数是多少?

7、红旗机械厂生产甲、乙两种机器,甲种机器每台销售价为4万元,乙种机器每台销售价 为5万元。 (1)为使销售额达到120万元,若两种机器要生产,则应安排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 (2)若市场对甲种机器的需求量不超过20台,对乙种机器的需求量不超过15台,工厂为确保120万元销售额,应如何安排生产计划? 8、某仓库有甲种货物20件和乙种货物29件要运往百货公司.每辆大卡车每次可运甲种货 物5件或运甲种货物4件和乙种货物3件;每辆小卡车每次可运乙种货物10件或运甲种货物2件和乙种货物5件.每辆大卡车每次的远费为300元,每辆小卡车每次的远费为180元. (1)用大卡车运甲种货物,小卡车运乙种货物,需大、小卡车各几辆次? (2)大、小卡车每次都同时装运甲、乙两种货物,需大、小卡车各几辆次? (3)(1),(2)两种运输方案哪一种的运输费用省,较省一种的运输费用是多少? 9、某厂生产A,B两种不同型号的机器,按原生产计划安排,A型机的生产成本为每台3 万元,B型机的生产成本为每台2万元,完成全部计划的总成本为69万元.进一步核算发现,若把原计划中A型机的产量增加5台,B型机的产量减少5台,则A型机的成本将降为每台2.5万元,B型机的成本升为每台2.1万远,生产的总成本为64.7万元. 求原计划中A,B两种机器共生产多少台.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有答案)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 方法总结:总数量相等或对应成比例。 1、某车间每天能制作甲种零件500只,或者乙种零件250只,甲、乙两种各一只配成一套产品,现要在30天内制作最多的成套产品,则甲、乙两种零件各应制作多少天? 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的立方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m的立方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 3、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一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配两螺母,为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则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 4、一套仪器由一个A部件和三个B部件构成。用1立方米钢材可做40个A部件或240个B部件。现要用6立方米钢材做这种仪器,应用多少钢材做A、B两种部件,恰好配成这种仪器多少套? 5、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6、红光服装厂要生产某种学生服一批,已知每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练习: 1、包装厂有42人,每个人平均每小时生产圆片120片,或长方形片80片,将两张圆片与一张长方形片配成一套,问如何安排工人? 2、用铝片做听装饮料瓶,每张铝片可制瓶身16张或制瓶底43张,一个瓶身和两个瓶底可配成一套,有150张铝片,用多少张制瓶身和多少张制瓶底? 3、某工厂计划生产一种新型豆浆机,每台豆浆机需3个A种零件和5个B种零件正好配套已知车间每天能生产A 种零件450个或B种零件300个,现在要使在21天中所生产的零件全部配套,那么应安排多少天生产甲种零件,多少天生产乙种零件? 4、某车间有工人16名,每人每天可加工甲零件5个或乙零件4个,已知每加工一个甲零件可获利16元,美加工一个乙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则这一天一共有几名工人加工甲零件?1、答案:解设甲制x天,那么乙制(30-x)天 500=250(30-x) 500x+250x=7500 x=10(天) 答甲制10天,乙制20天。 2、答案:解:设用x方做桌腿。 400 8012 4009608 ) 480960 x x x x x x ?- - =( = = =2 答:用2方做桌腿,10方做桌面。 3、答案: ()() 22 21200200022 2400440002000 440044000 10 10 221012 X X X x x x x x - =- =- = = -= 解:设生产螺钉人,生产螺母人。 答:生产螺钉人,生产螺母 人。 4、答案: () 6 4036240 1201440240 1202401440 3601440 4 642 4 ,2. A x B x x x x x x x x x A B - ??=- =- += = ? = -= 解:设作的立方米的()立方米 答:立方米作立方米作 5、() 85) 162 10853 48170020 681700 25 852560 2560 x x x x x x x x - = - =- = = -= 解:设应安排人加工大齿轮,(人加工小齿轮. 人 答:应安排人加工大齿轮,人加工小齿轮 6、答案: 32 3 3 2 331 600- = 31 2 =360 600-360240 240360 240240 x x x x x ÷= = 每米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件, 或做裤子条,则每件上衣用布米, 每条裤子用布米 解:设做上衣用米布料,做裤子用(600-)米. 答:(套)做上衣用布米, 做裤子用布米,共能生产套。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代社会中,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目的 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 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并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问题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够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够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能够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初中数学中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指: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初中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要是指: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应当精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代数、几何中最基本最有用的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份量要适中,要留有余地,在理论要求和习题难度方面,应当适当。“六·三”制初中与“五·四”制初中的教学内容在基本要求上相同。两种学制的毕业班级,都可以根据各地的需要,选学一些应用方面(例如数学在储蓄、税收方面的应用)的知识或适当加宽加深的内容(例如概率初步知识)。 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处理好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数与形的结合,初中内容与小学内容的衔接;还要注意与物理、化学等邻近学科的配合。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探究性活动。“五·四”制初中可以在一年级只安排代数,二年级至四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六·三”制初中可以在一年级上学期安排代数,一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同时安排代数和几何。农村初级中学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代数和几何的数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面向全体学生。 大纲中规定的必学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为所有的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并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根据基本要求和通过选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二)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教育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实数 ★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包括有理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理解,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一、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 其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一)新课标对本章有以下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使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6、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时,尽量从实际问题入手 (二)课时分配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2课时) 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4课时) 1.6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 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2章“代数式” 在现实生活中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实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一)新课标对本章有以下要求: 1、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代表数的意义 2、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能解释一些简单的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的公式,并会代入求值 5、了解整式的概念,会实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二)课时分配 2.1用字母表示数 2.2列代数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 授课时间:62课时 课程设计: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19)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0)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2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2)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3)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24)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25)会写出矩形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26)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分配配套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分配、配套问题处理方法 二、教学难点:1、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寻找配套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教学流程:配套问题在现实中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如螺钉与螺母的配套,盒身与盒底的配套等。我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抓住配套关系,设出未知数,根据配套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引例: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本题已知条件:①分配生产螺钉和螺母的人数共22人;②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③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④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 其中本题的配套关系是: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即螺钉数:螺母数=1:2。 解法一: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名工人生产螺母,则一天生产的螺钉数为1200x个,生产的螺母数为2000(22-x)个。 根据题意,得: 1200x:2000(22-x)=1:2

解得x=10,22-x=12。 答:为了使每天生产的产品刚好配套,应安排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母。 解法二:设法同上(略)。 1200x/1=2000(22-x)/2 下面解法同上。 解法三:设法同上(略)。 2×1200x=2000(22-x) 下面解法同上。 四、例题练习 例1、某工地需要派48人去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方或运土3方,那么应该怎样安排人员,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 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每天挖的土方等于每天运走的土方. 解:设安排x人挖土,则(48-x)人运土,一天可挖土5x方,一天可运土3(48-x)方。 根据题意,得: 5x=3(48-x), 解得x=18,48-x=30 答:每天安排18人挖土,30人运土正好能使挖的土及时运走。例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制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现在有36张白铁皮,用多

七年级数学上全册知识点整理(完美版)

有理数的概念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并加以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部分知识是有助于我们记忆的。对于本节的知识如果一时记不住也不要急,毕竟我们才刚刚进入初级数学的学习。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正数和负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2、有理数 (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如:-(-2)=4,这个时候的a=-2。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零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② ? ? ? ? ? ? ? ? ? ? ? ? ? ? ? ? ?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0 ?a是正数; a<0 ?a是负数;a≥0?a是正数或 0?是非负数; a≤0?a是负数或0?a是非正数. 3、数轴【重点】 (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 注意: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4)、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4、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 纲摘要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_年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你知道吗?我们不但要努力学好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更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起来看看_年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查阅!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一: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 正整数 含正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正分数 零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含负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 整数自然数 0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分数 想一想: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判断正误: 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

知识点二:数轴 1.填空 ①规定了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比-3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已知m是整数且-4 3.选择题 ①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A整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 ②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1.填空 ①-2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②|-3|的相反数是;它的倒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③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和-1;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2.选择 ①若a和b是互为相反数,则a+b=() A.–2a B.2b C.0 D.任意有理数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的相反数是 0.25B.4的相反数是-0.25 C.0.25的倒数是-0.25 D.0.25的相反数的倒数是-0.25 ③用-a表示的数一定是()A.负数 B.正数 C.正数或负数 D.都不对 A.–1 B.1 C.±1 D._.判断 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旁()②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它就成了一个负数() ③只要符号不同,这两个数就是相反数() 知识点四: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148页)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 3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3 1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巩固提高:练习:课本P5练习 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课后作业:课本P7习题1.1的第1、2、4、5题。 活动与探究: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的平均分为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高出部分记为正数。 (1)美美得95分,应记为多少? (2)多多被记作一12分,他实际得分是多少?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