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导学案

预习导航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激趣诱思

在19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CO。有人认为是CO与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够长所造成的。英国人耗巨资建成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结果发现CO的含量仍然没有减少!

你认为催化剂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案:不能。

自主学案

一、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的表述中,约定用代替反应方程式中的===,把从左向右的过程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过程称作逆反应。

二、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2.特征

(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

(2)平衡状态时,体系中所有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0,体系中的反应仍在继续。

3.化学平衡的建立

(1)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即化学平衡状态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以可逆反应为例,若开始只有反应物。

①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0。

②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v(正)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由零逐渐增大→v(逆)

从0开始逐渐增大。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思考感悟:对反应,若开始只加入C,则如何用图像表示反应从开始直至达到平衡的过程?

答案:

4.影响因素

(1)浓度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温度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

由于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没有影响,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5)小结:①化学反应体系的平衡状态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作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②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激趣诱思

均达平衡时,后者中SO 3的物质的量是前者的2倍吗?

答案:不是。

自主学案

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通常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B ()A ()D ()

C (n m q p c c c c K ??= 3.意义

(1)K 值越大,说明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转化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4.反应物的转化率 某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Δ%=Δ始

始100100??=c c n n 思考感悟:升高温度,K 值一定增大吗?

提示:不一定。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导学案与随堂练习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新知预习 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机化学就是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讲精练 1 ?按碳的骨架分类(课本第4页) 广 ______ 状化合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有机化合物* ____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 _____ 状化合物. J I __ 化合物,如: ___________ 课时跟踪训练(A 卷)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氰化钾(KCN B .氰酸铵(NHCNO C.尿素(NK 2C0NH D.碳化硅(SiC ) 2. ?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 烷烃B .烯烃C .芳香烃 D .卤代烃 3. 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醇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B .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0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一 OH D .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4. 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 2 ?按官能团分类(填写下A . — OH B . C C 5. 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6. 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A .烷烃 B .烯烃 C. C = C D. C- C C.丙烯 D.戊烯 C.卤代烃 D.羧酸 7.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 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 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 成反应的是 ( ) A .乙烷、乙烯 B .乙烯、乙炔 C.氯乙烯、溴乙烯 D .苯、2—丁烯 .简答题 9.请同学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江苏省高中化学知识点学案(必修2) 复习材料 一、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 1.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素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能给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见下表: 营养物 质 食物来源代谢与功能 糖类葡萄糖:葡萄 等带有甜味的 水果、蜂蜜, 植物种子、叶 和动物血液 蔗糖:甘蔗和 甜菜 淀粉:植物种 子和块茎(大 米、马铃薯) 纤维素:干果、 鲜果、蔬菜等 糖类是生命的基础能源物质,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能直接为人体组织所利用;淀粉和蔗 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先水解为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 要: (C6H10O5)n(淀粉)+n H2O n C6H12O6(葡萄糖)。 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功能: ①氧化放能,C6H12O6+6O2→6CO2+6H2O; ②合成肝糖元,当血糖低于正常值时,再转变成葡萄糖补 充到血液中; ③合成肌糖元,供给肌肉运动时使用; ④转变成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内的作用:①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 助于食物消化和废物排出;②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 间;③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④降低胆固醇、防治糖尿病。 油脂猪、牛、羊等 家畜肉类和大 豆、花生等油 料作物的种子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人体摄入油脂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 油,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 ①氧化热量,1 g脂肪在体内氧化时放出约39.3 kJ的热量, 远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②合成人体所需的脂肪,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 的储存); ③合成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细胞的主 要成分)等; ④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蛋白质动物性蛋白 质,如鸡、鸭、 鱼、肉等 植物性蛋白 质,如谷类、 豆类、菌类、 蔬菜、水果等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包括激素和酶,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 部分氨基酸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质也不断地分解,生成尿素, 排出体外。高中生每天大约要摄取80~90 g蛋白质。 酶是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反应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 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

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 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1 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 的处理方法。 2 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 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 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 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 精酒精占容积。i字 2 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 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 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 ___________。 3 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 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 ___________。 5 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

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 _ __ __ _ __ 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 __ _ __ ___ 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 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 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 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 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高中化学(新教材)《走进化学科学》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 1 节走进化学科学 自主学习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火种的获取和□01保存、□02烧制陶瓷、□03冶炼金属、酿造□04酒类和炼丹等 .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发现□15 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16合成化学,

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 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17 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科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03 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 化学的特征就是□04 从微观层面上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表征物质、在不同层面上创造物质。

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02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03 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04 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大显身手。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05 新型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能帮助研究人员在□06 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新方法,研制新药物,为人类提供健康保障。 课堂探究 、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有什么贡献?

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让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获得公认,使化学由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1.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一、焓变反应热: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 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化学键___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___能量。ΔH=反应物分子的______-生成物分子的____________。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____”或ΔH_____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 (2)当ΔH为“___”或ΔH_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_____。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_________ ___________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ΔH=-186 kJ·mol-1为例) E1:_________________E2:_________________ΔH=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图二 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化学反应一般是以热量和功的形式跟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而其中多以热量的形式进行能量交换。 (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生成物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不同。 (2)任何化学反应除遵循质量守恒外,同样也都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请计算H2(g)+Cl2 A.+862 kJ·mol-1B.+679 kJ·mol-1C.-183 kJ·mol-1D.+183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第ⅦA族元素一族。 0族或 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全部是元素; 又称为元素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再下列空格中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 (各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给出个部分的最佳答案)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训练例题1:(2006年广东化学-2)同主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探究点二: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分组讨论5分钟,然后回答方法) 1.由原子结构来确定,原子序数= ; 电子层数= ; 最外层电子数= ; 例如;某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可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 2、由原子序数确定,已知原子序数画原子结构示意图,据电子层数推断周期数,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其所在的族序数; 例如11号元素,Na , 位置。 训练例题2: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3、(2004年全国Ⅰ理综)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 的元素的符号为Ds,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 B.Ds是超铀元素 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 D.Ds为金属元素 三、反思总结

高中化学导学案

导学案 高一化学备课组 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导学案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 授课日期: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重点与难点:重点: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关系难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梳理: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而原子或分子都很小,我们直接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 1、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含有的集合体。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 (2)单位:简称,符号为。强调指出:“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_______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__________个微粒。 (2)适用范围:摩尔可以计量所有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注意: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使用__________表示。如:2mol H ,1mol H2 ,1.5mol NaOH ,1molOH-和1mole-等。 (4)定量关系:物质中所含某微粒的n=该物质的n×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微粒的数目。 例:1mol Na2SO4中含有______mol Na+、______mol SO42- 1mol NH3中含有______mol N、______mol H、______mol e- 1mol S2-中含有______mol e-、1mol NH4+中含有______mol e-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2)摩尔基准的规定:以______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导学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 是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2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 3

高中化学选修五导学案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导学案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新知预习 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化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分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细讲精练 1.按碳的骨架分类 (课本第4页) 状化合物,如: ; 化合物,如: _________ 状化合物 化合物,如:_________ 2.按官能团分类(填写下表)

课时跟踪训练(A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氰化钾(KCN)B.氰酸铵(NH4CNO)C.尿素(NH2CONH2)D.碳化硅(SiC)2..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烷烃B.烯烃C.芳香烃D.卤代烃 3.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D.烯烃的官能团是双键 4.下列表示的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式中的一部分,其中不是官能团的是A.-OH B.C C C.C=C D.C-C

5.与乙烯是同系物的是 A.甲烷B.乙烷C.丙烯D.戊烯 6.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A.烷烃B.烯烃C.卤代烃D.羧酸 7.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8.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物质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乙烷、乙烯B.乙烯、乙炔C.氯乙烯、溴乙烯D.苯、2-丁烯 二.简答题 9.请同学们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1)芳香烃:;(2)卤代烃:; (3)醇:;(4)酚:; (5)醛:;(6)酮:; (7)羧酸:;(8)酯:。 (9)含有-OH官能团的有机物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完整教资)

系统教学#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 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系统教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三四节导学案加习题

探究:C H 。 有机物命名 一、烷烃的命名 1、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 2、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 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4 10 能形成多少种烷基? 3、习惯命名法: 根据 C 原子数(十以内: ;十以上用数字)为了区分同 分异构体,在前面加上“正”、“异”、“新” 4、系统命名法 ⑴ 选取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做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的数目称作“某烷” ⑵ 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一次给主链上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位置 ⑶ 将支链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位置,并在数字和名称之间用“—”隔开 ⑷ 如有相同支链,将其合并,用“二、三”等表示个数,且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 隔开,如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原则:一长、一近、一多、一小(最长碳链、最近编号、最多支链、总序号和最小) 二、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 ⑴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⑵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⑶用阿拉伯数字表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表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 “三” 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三、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⑴以苯环为母体。 ⑵在苯环上,从连有较简单的支链的碳原子开始对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 ⑶如苯环上仅有两个取代基,常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相对位置。

随堂练习 [练习一]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3 C 2H 5 CH 3 CH 3 C 2H 5 (1)CH 3CHCH —C CH 2CHCH 2CH 3 (2)CH 3CHCH 2CH 2CH 2CHCH 2CHCH 3 C 2H 5 CH 2CH 2CH 3 CH 3 C 2H 5 C 2H 5 CH 3 CH 3 (3)CH 2=CCHCH 2CHCH 3 (4)CH 3CH=CCH 2CHCH 2CH 3 (5)(CH 3CH 2)2CHCH 3 CH 3 CH 2CH 3 2、写出下列名称的结构简式 (1)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2)2,3,5—三甲基—3,4,4—三乙基辛烷 (3)2,5—二甲基—3,4—二乙基—3—己烯 (4)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烷烃 (5)2,2,3,4,4—五甲基戊烷 (6)2,3—二甲基—1,3—丁二烯 3、下列有机物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不正确的写出正确的命名) (1)3—甲基—4—乙基戊烷 (2)3,4,4—三甲基己烷 (3)3,5—二甲基己烷 (4)2,4—二甲基—3—乙基—3—己烷 (5)2,4—二乙基戊烷 (6)2—乙基—1—戊烯 4、找出下列物质的一氯取代产物的种类 CH 3 CH 3 (1)CH 3CH CHCH 2CH 3 (1)CH 3CH 2C (CH 2CH 3)3 [练习二] 1、下列四种名称所表示的烃,命名正确的是( );不可能存在的是( ) A.2-甲基-2-丁炔 B.2-乙基丙烷 C.3-甲基-2-丁烯 D .2-甲基-2-丁烯 2、2,2,3—三甲基戊烷是由某烯烃催化加氢得到的,这种烯烃可能的结构有几种( )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3、下列命称的有机物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 B.2-甲基-4-乙基-1-己烯 C.3-甲基-2-戊烯 D.3,3-二甲基-2-戊烯 4、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 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 A.2-甲基-1-丁炔 B.2-甲基-3-丁炔 C.3-甲基-1-丁炔 D .3-甲基-2-丁炔 5、下列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1,1,2,2-四溴乙烷 B.3,4-二溴-1-丁烯 C.3-乙基戊烷 D .2-甲基-3-丁烯 6、2,2,6,6-四甲基庚烷的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7、有 A 、B 、C 三种烃,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A 的名称是 ; B 的名称是 ; C 的名称是 。

高中化学-铝及铝合金导学案

高中化学-铝及铝合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铝的性质,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2、了解铝制品的相关使用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铝合金含义及特性;铝及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铝与强碱的反应、铝的钝化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 1、铝的物理性质: 铝是色的金属,密度 ,属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铝可制成各种合金,铝合金的优点 铝合金主要用于 3、铝的化学性质:铝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化合价,表现出性. (1)活泼金属的通性(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与S、Cl 2、O 2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②与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③与硫酸铜等某些盐溶液的反应:(2)特性:

①与NaOH等强碱反应 ②与氧化铁等发生铝热反应 ③钝化: 二、合作探究 1、钝化: 浓硫酸、浓硝酸可贮存在铝制容器中,说明铝与浓硝酸、浓硫酸不发生反应,该观点对吗? 2、合金: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常见的合金有 3、铝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铝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铝是一种的金属. 4、铝热反应: (1)铝热反应是反应(“吸热”或“放热”);实验中用到了镁条和氯酸钾,其作用分别是. 三、典型例题 【典例1】不宜用铝热法冶炼的金属是:

A.镁B.铁C.铬 D.钨 【典例2】将铝及铝合金的应用与性质用短线相连: 铝制炊具、热交换器良好的导电性 制作导线、电缆良好的导热性 飞机制造密度小 用作包装良好的延展性 房屋门窗强度大、抗腐蚀能力强 建筑外墙装饰强还原性且反应放出大量热 焊接钢轨外观好 汽车车轮骨架反射性好 【典例3】Array 四、当堂检测 1、正误判断: (1)铝元素在人体内积累可导致脑损伤,所以在制炊具、净水、制电线等方面要加以控制. (2)铝热反应常用于制取某些金属、焊接钢轨,因为铝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 (3)铝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牢固地覆盖着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高中化学学案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学案全套 必修1 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写出下列化学变化的的方程式并将物质进行分类:Ca→CaO→Ca(OH)2→CaCO3→Ca(HCO3)2 C→CO2→H2CO3→CaCO3 2、用树状分类法与交叉分类法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3、分散系及其分类: (1)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依据是: (2)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都是棕色的区别的方法是: (3)明矾净水的原理是什么?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流口形成的三角洲等都与胶体的性质相关 二、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础类型的关系: (1)2H2O2 == 2H2O + O2↑ (2)CaCO3 == CaO + CO2↑ (3) 2Na + Cl2 ==2 NaCl (4) CaO + H2O == Ca(OH)2 (5) 2CuO + C == 2Cu + CO2↑ (6)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如何判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书写并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氧化剂与还原剂并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 (2)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炭反应 (3)铁与硫酸铜反应 3、盐酸与锌反应,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时,盐酸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4、分别写出水作氧化剂、还原剂、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5、常作氧化剂的物质有:O2、Cl2、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常用的还原剂:Al、Zn、Fe、C、H2、CO

高中化学导学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课前预习◇ 【知识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自学内容】 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课堂互动◇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学习过程】 1.初中知识回顾 〖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思考与交流〗 (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 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 (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 (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 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教师释疑】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目录 com验基本方法1含答案 com验基本方法2含答案 com验基本方法3含答案 com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含答案 com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含答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课 com分类含答案 com应⑴含答案 com应2含答案 com原反应⑴含答案 com原反应⑵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 com化学性质含答案 com要的金属化合物含答案 com泛的金属材料含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1 含答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2 含答案 com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含答案

com海水中的元素氯1含答案 com海水中的元素氯2含答案 com的氧化物 1含答案 com的氧化物2含答案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含答案 com验基本方法1 ◇课前预习◇ 知识回顾 1试剂的存放 易挥发类 见光易分解类 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 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 2试剂的取用 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 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 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 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反应类仪器 量器类 其他常用仪器 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

不能直接加热的有 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密度小于空气的 密度大于空气的 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 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 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 自学内容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 C.剩余的BaCl2残液倒入 D.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 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 D.投入碎瓷片 教师释疑

高中化学必修一 《导学案》(全套)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化学科学经历了三个过程: 1.古代人类的化学实践活动 火种的获取和保存、□01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和炼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3.现代化学的发展成就

(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发现□06放射性元素,建立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创造新分子的□07合成化学,创立高分子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2)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全合成的□08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DNA结构的测定,使生命科学进入了研究基因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新阶段。 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1.化学科学的概念 化学是在□01原子、□02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科学的特征 化学的特征就是□03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1.化学家们已能在微观层面上操纵□01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02合理开发、□03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04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化学科学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能帮助研究人员在□05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一、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交流研讨]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对近代化学发展的贡献? 提示:拉瓦锡通过实验否定了燃素学说,提出了燃烧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导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 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6.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酸与乙醇、浓硝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绝对精品)Word版

人教A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 目录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6) 第三章电离平衡 (13)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3)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4)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1、2) (19)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3、4) (22)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课时5、6) (26) 第四节溶解平衡(第1、2课时) (34)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38) 第一节原电池 (38) 第二节化学电源 (40) 第三节电解池 (44)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49)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要点: 一、焓变(△H)反应热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 吸热反应△H 0 焓变(△H)单位: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 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 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 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 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CO 2,H→H 2 O(l) 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 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 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 H 2 O(l) △H= -57.3KJ/mol 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