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共享应该是怎么样的综述

知识的共享应该是怎么样的综述
知识的共享应该是怎么样的综述

知识的共享应该是怎么样的?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在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享经济领域流通的货币是信任。这三句话是大家常说的,不过大多数人也只是浅尝辄止,继续深入看,里面包含了非常非常多有趣的东西。互联网的本质在连接,建立关系,把组织服务当作社交产品来做,多赋予产品人性,搭建用户沟通的媒介,连接供需双方,做到去中心化。这样的服务才是未来,让双方不单单是为了利益去创造价值,更多的是在兴趣驱动,而不是金钱驱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不以利益驱动,不以中心化生产。

1、价值回归,新的商业模式下,也会有新的货币体系

a.无酬的动机,是无形的酬劳,不是无酬劳,看不见的价值回馈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愿意把时间贡献在wiki、linux这样的项目上,明明没有报酬、人们为什么会愿意免费为别人创造价值?为什么没有报酬的事情那么多人积极参与?反而其他很多有钱赚的事情,大家参与的意愿不高。比如我下班帮你跑个腿,然后我收你点钱,你明天帮我带样东西,我给你钱,故事很美好,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帮助别人解决点问题,然后自己可以赚点钱,但是这样的方式又不是没有先烈。

我们把这个称为无酬的动机,然后我们试图解释这个现象,我们会说这

是出于人们的利他主义,这是出于人们的善心。我们会说ebay的成功依靠的是人性向善的力量,是因为信任。

但是利他的本质是利己,人类社会的合作和进步都不是出于人们的善良,而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人们愿意不计报酬的参与wiki、linux这样的项目,并不是真的没有报酬,只是这个报酬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站在现在的角度看,确实免费,没有任何报酬,但是站在未来的角度来看,参与wiki、linux的人们其实都获得了报酬。

无酬动机的无酬是无形的酬劳,不是没有酬劳。人们更不是因为利他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去创造价值。利他主义的背后本质上是利己。动机来自价值的回馈,价值来自需求的满足,需求缔造价值,而价值则赋予动机。只有在利他行为会为自己带来足够的价值回馈的时候,人们才会愿意利他。

? b. 无酬的动机大于有酬的动机,无酬的价值回馈更大

没有任何价值的回馈,就没有动机了,那么就不会有wiki、linux这样的项目的存在了。只是这个赋予这个动机的价值是隐形的价值,是我们现在的货币没法去衡量的价值,暂且称这个为潜藏价值吧。如果把整个价值比作一座冰山的话,我们现在的货币体系仅仅能够代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潜藏价值藏在水底下。当你试图将人们的资源简单变现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商业行为的倒退,表面上看是价值增大了,毕竟赚了点钱,但是实际上价值是减少了。

? c. 去货币化,还原价值的本质,挖掘更多的潜藏价值

互联网经济是免费经济,本质上是价值的转换。因为价值转换,我们能够创造出各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商业行为的本质是一场价值的交换。因为价值的转换,所以”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这句话很普遍了。价值转换的背后更深入的看的话是一场价值的回归,货币本身只是一种价值符号,也仅能代表价值的一部分,要还原价值本身,就需要去掉货币的存在。

货币出现的意义就是代表着价值,是一把价值的标尺,但是当这把标尺已经不够去测量价值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换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了。把货币所代表的那一小部分价值还原到整个价值体系上去看,所谓的无酬动机并不是没有任何酬劳,只是这个酬劳是现在的货币代表不了的价值,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看,确实是免费,确实是无酬,但是站在未来看,这个同样是一场等价交换的商业行为。

货币本身只是一种价值的符号,是一种衡量价值的东西,也仅能代表价值的一小部分。当出现了很多货币没法量化的价值的时候,就应该去掉货币本身,还原价值的本质去看问题。在未来新的商业模式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货币体系,这种货币不光是包含了现在货币的价值,还有更多潜藏的价值。

在共享经济领域流通的货币是信任这句话,继续深入思考,在共享经济领域流通的是一种新的货币,这种货币不止包含现在货币的价值,更多的是社会资本、信任还有很多潜藏的价值。在一个新的领域里面,我们需要新的思路。

? d. 新的货币体系,新的支付手段

在部落时期,我们互相交换物品,双方凭借的是私信,到后来出现了货币,货币是一种价值的符号,我们开始用货币去交换物品,再然后,出现了金融,不同的货币之前开始流通。再到现在,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过去我们凭借的私信逐渐变成了公信,一切变成了公开博弈,人们不得不回到部落时期那样的良心经济,进入了一个再部落化时代,市场经济过渡到社会经济。

在共享经济领域流通的货币是信任,未来,会有很多我们现在的货币不能量化的价值作为支付手段。就像过去部落时期一样,我们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别人,我们自己收获了威望,增加了自己的社会资本,这同样是一场商业行为,在这样的一种商业行为下,流通的货币是信任、是社会资本等等。在未来的经济模式下,会有新的货币体系来适应它,只有未来的货币才能在未来的经济模式下流通。

? e. 价值来源于需求,满足需求得以创造价值

价值来源于需求的满足,需求缔造了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欲望体,我们每天都在追寻欲望的满足。按照马斯洛需求,越往上的需求被满足的价值越大,人一生本质上都是在追寻心理的满足。豪车、豪宅、权势、地位,更多的带给人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我们通过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我们一辈子都是在追寻幸福,幸福因欲望的满足而生。

不以金钱为驱动力,不光是因为外在动机的增加会挤压内在动机,挤压理论大家都知道。更深入的看,金钱只是价值的一部分,去挖掘利用更多潜藏的价值,用未来的货币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下流通。无酬的动机大于有酬的动机。用市场经济的思路去做共享经济,是一种倒退的行为,在airbnb的交易中流通的货币不光是金钱,还有社会资本、信任等等,简单的金钱驱动,或者说将价值变现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我们一生都在追寻幸福,所有欲望的根本都是在满足内在的需求。试着去满足更深层次的欲望,会创造巨大的价值。

在一个本该发挥更多价值的地方,将时间当作传统的商品放在货架上卖,有点舍本逐末了,人们需要更大的价值回馈,但是这么做实际上回馈的价值在减少。这样的方式唯一的改变就是,我以前找不到咨询师,我现在可以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下,需要新的思路,新的眼光。

2、信任回归,未来是湿的,市场经济向社会经济过渡

我们说共享经济在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说未来是湿的。展望未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未来人们的信任加强了,社会资本增加了。可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人性向善吗,还是人们都变善良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环境改变了。因为信息公开化,社会资本开始具备市场资本的价值,所以社会资本才能增加。

a. 信任的价值抬头时,信任才会增加

过去,在部落时期,我们交换物品凭借的是双方的私信,在货币没有出现的时候,社会资本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然后接下来,货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出现了,竞争、掠夺占据人类社会的主流,商业形态也从最早的物物交换演变到钱物交换,再到金融的出现,最后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数字交易,信息变得透明化,一切变成了公开博弈。在这样一个透明的环境下,彼此之间的私信在一定程度上逐渐变成公信,社会资本得以在陌生人之间发挥作用。所以人类社会的信任得以回归,而这也是共享经济在重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

过去,社会资本只在亲友之间发挥作用,而在陌生人之间,市场作为一只无形的打手调配着人们的各种私心,所以我们需要货币的存在,我们需要市场经济。商业行为的本质是一场价值的交换,最早,我们互相分享食物获得自身社会资本的增加,我们把狩猎来的猎物分享给其他人以获得威望,同样是价值交换的行为,只不过用的货币不是现在货币的定义而已。

? b. 利他就是利己,出于利己的根本,人们才会愿意利他

利他主义的本质是利己,一切行为都是一场价值的交换,人类社会的合作和进步并不是来自善行带来的,而是来自人们的私心,我们吃到美好的食物并不是因为厨师的善行,而是因为厨师出于自己私心、利益考虑去做出美好的食物,只有在利他行为有价值回馈的时候人们才会愿意去为别人创造价值,利他就是在利己。

? c. 信息透明,博弈公开化,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加

不是人性变好了,也不是人们变善良了,而是环境改变了,在信息透明化、博弈公开化的现在,社会资本能够作为货币在陌生人之间流通,本质上是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加了,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加到足够影响到陌生人之间的商业行为,我们得以进入一个再部落划时代。人性不向善,也不向恶,因环境而变,当环境改变了,向善有价值了,出于利己,人们自然会向善。当社会资本、当互相之间的信任的价值抬头的时候,人们会愿意努力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与社会资本。

我们说未来是湿的,未来的一切都变得很美好。ebay的成功依赖于人性向善,这话没错,但是ebay最早的时候也有欺诈,只是后来改变了规则,环境改变了,人们才开始发挥善的一面,因为在新的环境下,信任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未来是湿的,最早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有疑问,是人性变好了吗,其实都不是.人性既不向善,也不向恶。因环境而变,社会资本的增加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资本的价值增加了,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有了更多的价值。

? d. 市场经济到社会经济,市场行为到社交行为

部落时期,我们分享自己狩猎到的食物,自身的社会资本增加了。这是一场商业行为,通过自己的食物换来了自身威望的增加,同时也是一场社交行为。社交行为的本质也是商业行为,都是一场价值的交换的过程。在共享经济领域,市场交易的行为是行不通的,信任、社会资本等等会让原本冰冷的商业行为变成朋友之间的社交行为。如果简单的将人们的时间变现,以金钱驱动人们创造价值,会将本该充满人情味的社交行为变成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表面看对人们的好处增加了,但是实际上回馈的价值在减少。

3、去中心化,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群体创造,大规模业余化

? a. 分布式,大规模业余化,新的社会生产方式

共享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过去,我们的消费的东西大多是由少数精英人群创造,这是一种单方面的价值输出。共享经济的本质既不是什么物品权的转移,也不是什么分享物品然后赚点钱,这些都是表面的定义或者说只是非常片面的理解,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大规模业余化生产,解放生产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带来的是生产力的提高,所以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去中心化的连接,沟通协作成本的降低,让大规模业余化成为可能。

? b. 生物与机器的交融,有生命的产品,在失控中掌控

一个中心化的产品,是一个不具备生命的产品,工具性太强。一个去中心化的产品就好像一个世界,一个生态系统一样。你要做的不是去控制单个个体的行为,而是去创造出这个环境,创造出一个可以让群体自己衍化的环境。制定出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让用户群体在里面演变,就像是生物学家创造一个生态系统一样。

做产品就像是自己在构建一个世界一样,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构建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让用户群体在其中衍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构建一个生态体系,让群体参与、群体创造。产品就是世界,就是一个生命体,一个由群体构成的生命体。这样的一个产品会自我繁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修复。

不需要费力做BD,去筛选、过滤,然后把“商品”上架,只需要创造出一个环境,一个生态,让整个生态去自己搭建体系,自己去繁衍,做一劳永逸的事情。

c. 制定法则,搭建媒介,做好连接

知识、技能确实需要背书,但这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大规模业余化跟专业化创造比,最根本的改变就是弱化背书的价值。不需要去找一堆认证的专家,何况这个认证标准本来就是一家之言。只需要创造一个环境,搭建好媒介,做好连接就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或许在某方面的见解能够远超那些大咖,并不是说谁不如谁,只是在不同纬度,要真的去做这样一个筛选专家的事情太麻烦。

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制定法则,让用户群体在其中衍化,搭建好媒

介,做好连接。让环境,让生态帮我们做事,让用户自己去演变。

d. 下一个时代,科技跟人文的交融

下一个时代,下一个百年,机器跟生物开始走向交叉点。生物正在机器化,机器正在生物化。如果将一切事物看成分布在科技跟人文所构成的坐标内,其实本质上人工智能跟协同生产是一样的东西。下一个时代的科技,不只有人工智能,还有协同生产。本质上都是机器跟生物融合的产物,只不过所占比不一样。一个是机器开始融合生物性,另一个是生物开始融合机器。

总结

方法、动机的完美融合才能驾驭认识盈余,同样要驾驭认识盈余是很难的,之所以不应该以金钱作为主要动机,不光是外在动机的增加会挤压内在动机,还因为我们应该去挖掘更多潜藏的价值。将一场本应该充满

人情味、乐趣的社交行为变成赤裸裸的市场交易,这是商业行为的倒退。无酬、有酬,两种经济模式下,两种货币体系,两种不同的思路。

动机来自价值的回馈,无酬的动机所具有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于有酬动机的价值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简单又粗暴的把人的时间当作商品来卖,就像是把互联网当成做app一样的道理。用过去的思路去做未来的事情,跟用现在的思路做未来的事情没什么区别。Helpouts 和42区的结局很好的说明了问题,还有非常非常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产品,都是看起来很美好,逻辑也都没问题。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社会生产方式,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是从中央式创造变成了分布式创造。如果用中心化的思路,遵循精英至上,由少数人创造,多数人消费的方式其实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关系,才能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谁都希望做出下一个airbnb,然后接着开始共享一切,共享技能、时间等等,好像这一切都直接可以套用airbnb的模版一样。将用户的技能时间变现的产品多不胜数,出售个人时间,赚点外快,还可以交个朋友,乍一看大有可为。但要是有心,很容易就能发现这样的产品活得好的有多少,共享时间或者技能是非标准化的,跟uber、airbnb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不是为了共享经济而共享经济

无关什么共享经济,关键在于创造用户价值,但是当产品解决的需求流

于表面的时候就没多大意义了。前面的产品在苦苦支撑着,而后来进场的就换个外壳,再加点概念包装一下,接着造个新词,号称全球首款xxx,于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横空出世,我真是不忍吐槽。你能想象snapchat诞生之初到处说:“我们是全球首款阅后即焚应用,会消失的才最美好”这些话吗?难道uber会告诉你:“我们是共享经济的鼻祖”?

况且,uber、airbnb所带给供需双方的价值回馈不只是表面那点金钱,还有非常非常多看不见的价值回馈,要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简单将资源变现的思路就像是传统行业的人用做网站、做app的思路去做互联网一样的概念,用做电商的思路去做共享经济。用过去的思路做现在的事情,用现在的思路做未来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思维僵化,认识不够深入。

生搬硬套的复制uber、airbnb太容易脱离实际需求,有一天我的一个程序员朋友在体验了某款私厨分享产品之后说了一句这个app做不长久,理由就是一句话,味道一般还那么贵,速度还慢。确实,他只会写代码,不懂什么叫共享经济,但是他会判断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公司能不能做下去,投资人说了不算,用户说了才算。

讲轰动性的话语不难,难的是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拆分开,剖析背后的深刻道理。没有哪一个成功的产品是靠提出一个新鲜的概念而做成的,都是去解决不起眼的小问题,然后一步一步走过来。概念这玩意,是后人赋予历史创造者的,snapchat不会标榜自己是阅后即焚、airbnb 不会说自己是共享经济、pinterest不会知道自己是兴趣图谱、instagram

也不会知道自己是图片社交。

总有人只会事后总结规律,总有人只会用过去的眼光来揣测未来,总有人只会按照过去的思路去做未来的事情,不过未来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大道至简,透过表象看到背后的本质才是真的,褪尽浮华的外表,留下的总是质朴而简单的道理。

写在最后

学会放弃,放下执念,懂得了责任,这是我从18岁折腾到现在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当初上大学选建筑学,是为了去了解家居行业,最开始运营一个o2o 项目,19岁的时候开始做家居o2o,那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家居行业,不停的在一个行业里面换着切入点,那段时间的经历有点类似之前那个在自行车领域不停打转的哥们。就这样不停的折腾,但是数据还是惨淡,直到一个伙伴离开了,那段时间他一直刷信用卡,所以欠了很多钱。那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太理想化了,我应该选择一个现在就能够做的方向,而不是在一个小圈子里打转。坚持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执念太深、没执念都不行,一定要掌握好两者的平衡。

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哪怕只有一个人相信自己,也无论如何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我现在的伙伴从饿了么辞职后没去找工作,就一直等我想好做什么。那时候我觉得既然选择了创业,就应该忘掉自己本来的身份,忘掉自己的年龄,接受了别人的信任,就

去担起这份责任,辜负了别人信任的那种感觉真的挺不好受的。

我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倒推需求,不过后来也明白了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不从战略倒推需求。小处着手,从一个点不停的衍化出未来,专注做好一款有价值的产品,其他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从战略倒推出来的基本都是伪需求,虽然不可否认会有这样的妖孽可以从未来倒推出需求,黑天鹅总是会存在的,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只能从现在衍化出未来。

我想试着去找其他自己能够马上动手做的方向,但是我意识到,我的思维已经被限制住了,那时候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走出这个思维的怪圈,花再多时间也没关系。我需要打开自己的视野,去发现更多的机会。去找一个我自己能做,并且自己愿意付出一生去努力的方向。

学校太过安稳,我想要成长起来就不能待在那样的环境里,我需要的是压力,我需要各种打击来磨练我自己。那样平淡的日子不说三年,一年时间都足以把一个人的意志给消磨干净。其他倒是无所谓,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出来,没有实力就努力去成长,但要是意志被磨灭了,我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真正的强者是不依赖于外物的强大,一切源于自己的心,一颗敢于迎难而上,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心。象牙塔从来只适合养老,要想真正成长起来就必须把自己置身在高压下。

那段时间各种迷茫,每天浑浑噩噩的过着。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怎么办,就这么接受了命运了吗。但是每当想起我这辈子以后会平淡的过着就会害怕,害怕得全身发抖。回学校,三年之后毕业,然后等到30岁勉强付

个首付买套房子,成了家生个孩子,然后接下来几十年被一个芝麻大点的地方捆住自己的一生,等到孩子长大了,生命终结,一辈子被一些琐碎的杂事干扰。多少人奋斗一生,耗尽自己的青春最终付了套房子的首付。但是这算什么?这只不过是用前三十年的努力,把自己送进一个芝麻大点的牢房里等死而已。一辈子的努力也只是为了把自己关进牢房里,这样的人生太不值价了。

一生乍一看很长,也就两万来天,很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的人生的每一步都被别人安排着,很多人直到生命终结都不知道自己一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经常会假想自己现在已经老了,我会想我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过去,而这个假想的过去才是我应该去走的路。大多数人的人生是由生到死的一个过程,但是我想要的是一个由死到生的过程。面死而生,不为世俗所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要干嘛,不过虽然迷茫但是我明白,说到底还是实力不行。中间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差在哪里,然后知道了答案就去学习。所以半年时间,我看完的书至少有一百本,其中至少十本书看了不下于五遍。大量的去使用产品,把自己置身在用户场景中,然后在产品经理的角度去思考,时间长了慢慢学会了在站在产品设计者的角度思考完问题之后,再切换到用户的状态去审视自己设计的产品。先在设计者的角度做加法,再切换到用户的角度做减法,剪枝蔓,立主脑。回头看,发现其实很多产品都没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慢慢的自己对产品的理解提高了。

很多产品做得非常好,非常专业,但是我总觉得不太好用。我们可能更需要的是小白用户的那一丝返璞归真。忘掉那些专业的技能,一切都来自小白用户心中的那一丝渴望。我们经常花了很多时间开发了一些很酷的功能,但是上线之前都砍掉,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小白用户的内心,要是真的具备了小白用户的那一丝简单,这些浪费资源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出现了。我经常会看到有用户抱怨说哪个软件的新版本不好用,每一次迭代都是背后团队非常努力去完成的,然并卵,用户说不好用就是不好用,产品经理们要真的具备了小白用户的思维方式,很多不好的情况都可以避免发生。

就这样,慢慢提高了自己的产品水平。除此之外,对设计、对美的认识也很重要。产品设计者对美学、设计认识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高度,不需要自己去画图做设计,但是一定要明白设计的价值所在。将产品的功能价值升华到情感价值需要对人性、对用户心理有非常深入的把握,这会让我们更能明白如何创造出更好的用户体验,做出更有价值的产品。

设计不是画图,而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应该融入到整个产品里面,在一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技术跟设计的共生,这是跟技术具有同等价值的东西。伟大的产品应该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懂得将功能价值升级到情感价值,会让产品有质的飞跃。伟大的设计不是对产品的改进,而是在二次创造这个产品。设计师的价值也不仅仅是画出好看的设计图,而是在重塑这个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的价值甚至会

超过技术的价值。一款好的产品是科技跟人文的完美结合,技术代表科技的一面,而设计就是赋予产品人文的一面,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能够同时驾驭这两种力量的人。

对技术的理解,可以不自己去写代码,但是一定要具备技术的思维方式,要懂技术,这个懂不是指自己的代码能力,而是要去理解技术的本质。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要透过繁杂的表象去领悟背后最深层次的东西,抓大放小,无形的东西主宰着有形的事物,在失控中掌控才是王道,看不见的东西才是最强的。

我们经常说创业,你不需要想太远,你只要找一个痛点,快速发布一个产品,然后搜集数据去做迭代。但是那些告诉你不必思考未来,抓紧上线搜集数据做迭代的人都是在耍流氓。当时我的一个朋友,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意气风发的阶段,拿了一大笔钱,产品一上线数据就暴涨,但是半年后,他告诉我他转型了,因为后来才发现原来的方向不行,然后他又告诉我他的新项目又拿了一大笔钱,我真是羡慕嫉妒恨啊,接着三个月之后我再看他的网站,又一次转型了,三次都是完全不相干的领域。

就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简直是触目惊心,远见跟实干同等重要,眼光一定要长远,没有一个长远的愿景支撑很容易走偏。facebook、snapchat初期运气好没错,但要是没有愿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facebook和snapchat了,早就被收购了。

媒体所报道的一转型就爆发了的公司,那真是黑天鹅事件,背后是无数

家转型多少次都难逃一死的公司。要真想期待浴火之后重生,那可能最后就真的是浴火了,没有重生。所以这样想,我就不着急了。没必要非要去想出一个点子,而是尽全力去提升自己,打开自己的视野,去寻找一个能够马上实现,并且是自己能够看得到未来,能够掌控的点子。其实失败是一次很好的自我迭代的机会,可以沉淀自己的心性,等什么时候能做到真正的不慕浮华、不骄不躁了再出发也不迟,能够不为虚名所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能力倒是其次,心性才是根本,一个人能够走多远不是看能力和赋,更多的是看心性,心性不错的人再加上一点点运气成就一般不会太低。男人嘛,总是要经历痛哭流涕,四处流窜才能真正独当一面。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最新[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要求]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doc

【入党申请书格式】 专利可以在论文中引用吗?关于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专利申请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Example: ttl/needle or ttl/syringe andnot (sew or thread$)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 e、论文集.出版地。②正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应为英文状态下中括号的上标状态,投稿时可依其已刊出文章进行修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福建医科大学.468-471,这个不晓得 A 其他类型 Z#$% 这个也不晓得 Z ②电子元器件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引用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时同样需作标注,磁盘(Disk)——DK.⑤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果你是国外学术论文,有很多参考文献格式模板说明,可以百度搜,但是还是有少部分期刊比较另类。如果是国内的学术论文,论文集。我。;;帮你做,可以帮你做的,可以。。吧。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文献类型不同,符号不同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详细国家标准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 ——专著 C——论文集 N——报。实践内容及活动表现。 谁知道专利作为参考文献的格式,谢谢 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I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3[P].1989-07-2注访问路径可以是引用网址,塑料也可以如上例所示不必写出。专利的文献类型标志一般均为[P]。参见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第5项专利文献。 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 给我加分啊这是我的课件 A.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浅谈专利分类体系 随着技术发展和现代专利制度完善,业界对专利文献的检索成为常用的手段。本文将对目前主要的三种分类体系情况的发展、内容等出发,比较三种分类体系的异同,以期为技术人员、专利工作者使用专利分类号检索提供帮助。 标签:国际专利分类体系;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1.引言 专利文献承载大量的发明创造内容,起传播发明創造,促进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可启发发明创造思路、了解领域发展动态、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等;对于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讲,专利文献的检索,有助于了解现有技术以及专利挖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等;基于上述理由,无论是科研工作者还是知识产权工作者常常需要开展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的检索,除了采用关键词检索外,还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但由于对于专利分类体系不熟悉、不了解,如何通过分类号开展检索成为专利文献检索的一难点。本文将从世界主要专利分类体系人手,介绍这些分类体系的特点和异同,为分类号检索储备专利分类知识。 目前,现行的专利分类体系主要包括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的国际专利分类体系、欧洲专利局和美国商标局共同管理的联合专利分类体系、日本特许厅管理的日本专利分类体系。 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 2.1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审查制的现代专利制度在多个国家实施,如何对多个国家的大量专利文献开展检索困扰着各国,也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建立统一的专利分类体系的必要性。 2.2国际专利分类体系的概况 IPC提供了一种南独立于语言的符号构成的专利分级系统,用于根据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所涉不同技术领域,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进行分类。IPC分类号南公布专利文件的国家或地区T业产权局分配。IPC的修订工作由IPC专家委员会进行。新版IPC于每年1月1日生效。IPC分类表可通过如下链接下载: http://www.wipo.int/classifiCations/ipc/en/ IPC分类体系按照由高到低、逐级细化的结构设置,依次为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部为最高等级。小组中还有一点小组、二点小组等,点数越多级别

客户知识管理文献综述.doc

关于客户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营销08甲班杨昊0890210103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掌握信息和知识的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了很大力气收集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但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应该了解的客户信息,及是否有效的管理、使用这些信息呢?如果企业想成功管理客户关系和管理创造的客户价值,必须不仅立足于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更要编辑整理这些信息原材料,使之转化为企业知识,并使这种转化能力成为企业不可转移、不可复制的能力,,甚至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因此客户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核动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客户知识管理;客户知识;客户关系管理 一、引言 客户知识管理(Customers knowledge Management,CKM)和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作为两个热点研究的领域,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密不可分。后者作为商业策略由于没能很好的融入知识管理从而导致了很高的失败率,CRM的关键步骤正是基于对客户知识的管理从而更好的了解客户,也就是客户知识包含于客户关系管理中,;前者作为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不能独立于企业业务流程的进行和应用。所以CRM又为CKM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在此,鉴于技术方面的专业性,我们并不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做过多的

陈述,而是重点介绍客户关系管理的指导意义。文章中有诸多不足,敬请老师指导修正。 二、客户知识 国内外的学者一致认为,客户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客户的知识;二是来自客户的知识;三是客户需要的知识。 王宏义(2010)分析了客户知识的内含,关于客户的知识是指有关客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这些知识可以被记录并能够重复使用。来自客户的知识是指对产品的评价、新产品的期望、购买欲望等。客户需要的知识是指客户对产品有其他功能的需求,此时,客户所想的,就是客户所需要的知识。他认为,对于客户的知识分类,主要区别是客户知识的显性和隐形的不同,以及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 周晓宁(2009)对客户知识的解释是,与客户有关的知识,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教育状况等背景知识,以及客户的需求、偏好,对产品、服务的希望等。来自与客户的知识。指客户能够提供的知识,尤其是与企业产品、服务相关的知识,包括使用产品、服务的方法、程序、经验,对产品、服务的见解、评价、意见和建议,客户间的矛盾与协作等等,多属于隐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多存在于顾客头脑中,很难获取和利用,是客户知识管理的难点。 邹农基,冯俊文(2008)认为客户知识的定义包括:(1)关于客户的知识:该类客户知识是CRM系统和数据挖掘的重点关注的领域,它不仅包括客户的基本数据(如姓名、联系电话等),还包括客户与企业的交易记录、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记录、客户的个人爱好(如语言、沟通方式)等。这类知识是企业进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日本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制度历史悠久,专利申请审批制度几经变化,因而专利说明书种类繁多,为叙述简便,现将不同审批阶段出版的各种专利说明书以1971年为界分别介绍。 1971年前日本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实行审查制与异议公告程序并举,因而出版的说明书类型有: 特許公報(专利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 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公告说明书,自公告之日起2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即授予专利权。 特許明細書(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C 授予专利权时出版的专利说明书。1950年停止出版,此后改为授予专利权时,只接排专利号,不再出版这种专利说明书。 実用新案公報(实用新型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 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注册证书的实用新型公告说明书。自公告之日起2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即授予注册证书。 登録実用新案明細書(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Z 授予注册证书时出版的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1950年停止出版,此后改为授予注册证书时只接排注册号,不再出版这种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自1971年1月1日起,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同时改为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并保留公告异议程序,此后出版的说明书类型有: 公開特許公報(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审查,也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为第一公布级。作为第一公布级的说明书还有: 公表特許公報(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这是日本为指定国的国际申请说明书。即外国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申请在WIPO国际局公开后,由日本译成日文在国内再次公开的说明书。其它国家一般用T表示。1979年开始出版。 再公表特許(日本国际申请的再公开),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1 这也是一种国际申请说明书。区别在于是由日本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申请在WIPO 国际局公开后,再次在日本国内公开的说明书。1979年开始出版。 特許公報(专利公告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2 根据1971年专利法,申请人可自申请日起7年内提实审请求,因而继续出版这种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公告说明书。1971--1996年3月29日期间出版的特許公報法律属性没有改变,但已是第二公布级。为此,日本也称之为特許公告公報,但说明书的名称上仍是特許公報,INID码文献号(11)注明是专利申请公告号(见图3-1)。 1996年专利法再次修改,取消公告制,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合格,即授予专利权。自1996年5月29日开始出版的特許公報,实际上为专利说明书,虽然仍为第二公布级,名称、文献类型识别代码没有改变,但法律属性已与前不同(见图3-2)。B2表示出版过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公開実用新案公報(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也尚未授予注册证书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为第一公布级。作为第一公布级的实用新型说明书也还有: 公表実用新案公報(实用新型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1 这是日本为指定国的实用新型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即外国人通过PCT提交的国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客户关系管理(CRM)是最近几年管理界热烈讨论的话题,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原来以产品为到现在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模式已日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企业界关注的领域,本文拟从信息的角度对当前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CRM)、信息技术(IT)、功能 近年来,“顾客满意”似乎已成为企业界人士最常挂在嘴边的用语,因为他们认识到顾客是最终评定产品及服务品质优劣,并能决定是否继续与该公司交易的人,也就是说顾客是公司利润的源泉。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全球各公司获取顾客光顾的成本不断增高,加上顾客多样化选择的机会等因素,让人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顾客和激烈的同行竞争,吸引新顾客和保留现有顾客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客户关系管理(CRM 或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对于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市场,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便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 1 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并对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①。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IT业术语,它涵盖了方法学、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一种组织化的方式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概念,它把管理理念和业务实践融合在一起,它继承了销售、定单管理、客户服务以及协调和统一在客户生命周期内与客户交互的所有信息。CRM帮助企业管理单个客户,通过快速响应和高效的服务建立同客户之间的牢固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是一个前端应用工具,通过它能够很方便地捕捉、融合、分析和共享企业已有的和潜在客户的信息。此过程主要贯穿市场、销售和服务阶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客户,精确地定位客户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出的需求。CRM软件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使得企业能更有效地定位、联系和赢得新客户;第二,使得企业与现有客户之间的关系更牢固。 CRM不是一个产品或服务,而是一种商业策略,通过它来有效管理企业客户关系,它为企业的每一个客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集成视图。 综合以上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和有关文献可以看出:CRM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依据一定的商业规则形成的软件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和留住客户,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达到赢利的目标②。 2 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方法和实施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如何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等。从信息的角度,客户关系管理的代表性的研究有:Hurwitz Group提出的CRM的六个主要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余军合,吴昭同(2000)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江波(2002)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和典型功能以及技术实现;AMT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小组提出的CRM系统具有的五大功能模块;以

文献综述理解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 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一一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 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 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 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 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 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 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知识管理概述

幻灯片1 知识管理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卫军朝 w e i j c h@g m a i l.c o m 幻灯片2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教材: ●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幻灯片3 知识管理推荐阅读书目 ●英文书目: ●Ikujiro Nonaka, Hirotaka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Davenport,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1998,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urray Jennex. ●Case studie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5.,Idea Group Publishing 幻灯片4 其他中文参考书目与译著 ● 1.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 3.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 4.苏新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5.林东清等.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6.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幻灯片5 ●7.邱均平等.知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8.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等.知识管理.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波 士顿: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9.Karl Eric Sveiby.知识型企业的管理——通过鼓励创造性来增加价值.梁立新译。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一)

浅谈企业专利战略(一) 内容摘要:“产品未到,专利先行”。由于专利的排他性特征,拥有一项专利就等于拥有了一方市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国内企业似乎尚未完全了解专利申请、实施及保护的重要性。在企业的管理战略中专利权的保护是非常薄弱的环节。本文将从企业专利的申请、实施、保护及救济等战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有所收效。 关键词:企业专利战略外围专利网专利诉讼ShallowDiscussesofTheEnterprisePatentStrategy Abstract:Producthavenotcomeyet,patentarrivedfirst".Asaresultofthepatentexclusivecharacteristic ,apatenttobeequaltohadasidemarket.Thedevelopedcountryand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allma keeveryeffortthepatenttobecomethestandard,byobtainsthebiggesteconomic.However,thedomesti centerpriseasifnotyetcompletelyunderstandstheimportanceofpatentedclaim,implementationand protection.Inenterprise'smanagementstrategy,theprotectionofpatentistheextremelyweaklink.This articlewillanalysisbrieflyfromtheapplication,implementation,protectionandreliefofenterprisepate nt.Ihopeitwillhavetheusetoenterprisepatentstrategy. Keyword:EnterprisepatentstrategyPeripherypatentnetworkPatentlawsuit 现在流行着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买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仅可以合理地占有某一特定领域的市场,还可以通过专利权的有偿转让和许可,获得更大的收益。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一种趋势。无疑,这种趋势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专利战略反映。 一、企业专利战略的概念及内容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运用专利保护来占有一方市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谋求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的措施和策略。 企业专利战略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它包括专利调查策略、专利申请策略、专利实施策略、专利诉讼策略等。有些策略具有进攻性,有些则是防御性的战略,但不管如何专利战略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尖兵利器。 二、企业调查战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企业专利战略的确定来说,专利调查是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助于决定企业专利申请的方向及价值,也有助于企业专利保护的资料收集。具体包括以下以几点: 1、技术动向调查 指在大量收集和分析过去及近年新出现的技术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后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的预测性的调查,旨在为企业的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资料。简单的说就是对一项专利技术进行评定,究竟是“有利可图”还是“无益可取”,为企业的开发研究提供课题和指导。 2、专利性调查 在申请专利前对该专利有无专利性即专利的“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进行的判断。 3、法律状态调查 所谓法律状态,是指某项特定技术是否是专利、是何种专利技术、是否是有效的专利、专利的期限是否届满,以及特定技术和特定专利之间的关系等情况。这种调查,对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进出口、技术价值评估十分重要。1] 4、同族专利调查 这是指特定国家的特定专利是否在其他国家取得专利而进行的一种调查。这种调查、对于该技术的商业价值评估、技术和产品的进出口是非常重要的。2] 5、竞争对手专利跟踪调查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精)

国内外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研究也丰富起来。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属于微观层次范畴,通过研究信息资源的规律,以科学地指导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协调和调控。本文拟梳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流派、发展历程、体系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1理论派别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派别: 1.1信息学研究流派信息学研究流派是现代信息管理学的开创者,它集成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文献管理思想。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部以信息资源为逻辑起点的信息资源管理专著。[1]霍顿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指导、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估的过程。在克里斯和高、怀特、伍德、莱维坦等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迅速。国内,霍国庆教授在企业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北京大学秦铁辉教授从企业文献、网络、实物和人际等信息资源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法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2]信息学研究流派主要研究企业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组织、检索与传递。该流派逐步建立独立的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较高,引领着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脉搏。 1.2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流派以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代表。早在20世纪30年代,柏纳德强调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时就已提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思想,而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最早形态。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D.胡塞因和K·M·胡塞因的理论是计算机资源管理理论,[3]其核心是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计算机在工商企业领域的应用问题,它又被称为“管理中的信息系统理论”。为促进研究,国外有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杂志如管理信息系统杂志,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等。国内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郑继芳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建立过程及社会功效等入手研究企业信息资源管理。[4]管理信息系统流派主要研究如何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管理。不过该流派局限于技术角度,应该弥补人文、社会视角的盲点,其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待深化。 1.3商业管理研究流派商业管理研究流派源于经管界,将信息视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管理。1983年,美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应把信息看作与劳动力和资金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罗伯特、巴罗和英经济学家莫里斯也认为信息和知识与一般的有形资产不同,应特别重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欢迎来参考!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xx,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x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xx, (3): 62 – 67. 2.专著类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xx: 42-45. 3.报纸类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xx-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xx-8-15(33). 4.论文集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xx: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xx,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浅谈专利翻译规范

浅谈专利翻译规范 发表时间:2014-12-19T09:27:30.32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8月中旬供稿作者:向群 [导读] 要准确地翻译好专利文献,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 On Patent Translation Norms向群XIANG Qun(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呼和浩特010070)(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010070,China) 摘要院专利文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技术宝库”。专利文献既具有科学性,又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是一种技术与法律的结合物。基于这两大特点,专利文献有着较为固定的书写格式和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专利文献时,必须达到专利文献的翻译规范。这是避免传达错误信息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输出高质量译文的首要前提。 Abstract: Patent literature is very important technical data, and an inexhaustible "treasure-house of technology". Patent literature hasscientific nature, and it is a legally binding document and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the law. Based on the two characteristics, patentliterature has a relatively fixed written form and expression way, which needs us to achieve the 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andard in thepaten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avoid the error message, and the first premise of high quality translationoutput. 关键词院专利文献;专利技术;技术资料;翻译规范Key words: patent literature;patented technology;technical data;translation standard中图分类号院H315.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3-0292-02 专利文献是一种依据法律公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以统一而固定的格式及书写方法,记载各种新的发明创造技术成果的说明书,同时也是新发明、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产品的详细记录。因此专利文献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源。特别是对于产业界的发展来说,专利文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以及参考应用的价值。因为其既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先行技术信息,同时又是处理专利纠纷或把新的技术商业化,以及调查了解是否会侵犯已有专利权所依据的“权利信息”与“经济信息”。[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对外交流信息量的日益加大,国外先进技术的大量引进,人们接触专利文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专利文献通常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利代理人或专利律师撰写,发明人一般不是专利文献的作者。由于专利文献是一种承载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的特殊文献,所以与普通文本的翻译相比,专利文献翻译具有特有的严谨风格。 刚开始接触专利翻译的人,往往因为理解得不够透彻,会觉得翻译专利比较困难。其实,在专利文献的翻译中,专利文献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撰写,这就促使专利文献的内容在布局上呈现大同小异,在语言上呈现多处相似的特点。所以,只要多花些时间去认真阅读、仔细解析、推敲斟酌,直到最后的译文的成型,甚至多练几篇,就不会感觉专利文献太难翻译。但鉴于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翻译专利时,了解一些应注意的翻译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这既是翻译专利文献的重要前提,又是高质量译文的重要保障。由于专利文献具有法律文件和科技文献的双重属性,其体现的语言特点就是,既具有科技文献用词简练、专业术语较多的特点,又具有法律文件严谨性的独特风格。[2]专利翻译是一种要求十分严谨的翻译工作,不但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功底深厚的英文水平,而且也要熟知专利相关的技术领域知识以及相关专利法律的内容。 在英汉专利翻译中,首先,应注重“信”与“达”两个要求。“信”是要求译文与原文内容基本符合,不得有任何语义上的出入和省略。“达”是要求译文语文通顺、语句易读、没有语法错误。其次,在“信”和“达”的两个前提下,让译文表现出雅致、自然,符合正常的英语表达习惯也至关重要,即读者不用参考汉语原文,就能顺利地阅读并理解译文的内容。 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三个特点。[3]独占性体现在专利权归专利权人所有,具有专属的特点。而时间性,就是法人享有的专利权在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内才有效。地域性,就是对专利权空间上的限制,其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授予及保护的范围内有效,但在其它国家和地区不发生法律效力。通过专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在翻译英汉专利文献时,应熟悉不同领域文献的内容及其翻译规范,切实遵循专利摘要翻译的具体要求,注意避免专利翻译中一些常见误区及问题。当然,在译文初步成型后,一定要仔细通读译文,检查译文是否存在语法、语义、结构等不规范的错误,以保证最终的译文,符合专利文献翻译规范的要求。 在汉英专利翻译中,需要避免翻译时模糊含义不清、译文出现歧义、冠词错误翻译、同义词错译以及时态转移不当等问题。在汉英专利翻译中,若出现语法错误,对于译文的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英汉、汉英专利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专利翻译规范的首要保障,也是完成高质量译文的前提。 专利说明书是对某项专利技术发明的清楚完整的说明。其是专利申请人向国家专利授予机构申请专利权时必须提交的重要法律文件。 [4]通常,专利说明书全文包括专利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摘要等内容。专利说明书既是法律文书又是科技文献,具有融科技与法律语言为一体的文体特点。在结构与表达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程式化、用词正式程度高、频繁使用长句与紧缩句等。[5]基于上述特点,在对专利说明书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一些翻译规范,以符合专利说明书的基本表达。 专利文摘的翻译属于科技翻译的领域,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将翻译实践的标准定义为忠实准确、通顺流畅、规范专业的过程。在翻译专利摘要文献中,需要注意是否正确理解原文、译文表达是否符合逻辑、术语前后是否一致等问题。[6]在翻译专利摘要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段落的语义和逻辑关系,不允许有漏译,中英文内容明显不适当以及语法错误等现象发生。由于摘要来自专利说明书,其必然带有原文的文风,特定的技术术语及习惯用语。通常,专利摘要有语句简练、新创词汇多、专利性强三个特点。 总之,要准确地翻译好专利文献,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了解英汉、汉英翻译的语法结构特点,段落、篇章的翻译方法之外,还需要熟知专利翻译的规范和要求,只有这样,才是优秀译文的重要保障。在专利翻译文献中,译者要以“忠实准确”、“通顺流畅”、“规范专业”为标准[7],顺应具体文本的语境,输出的译文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地道流畅、语义通顺。而翻译专利的规范化,要求译文的专业术语表达符合科技语言和术语规范要求,尽可能利用译人语中已有的约定俗成的定义、术语和概念。鉴于专利文献的语言特点及在法律意义上体现的重要性,在阅读和翻译时必须坚持一丝不苟的态度,平时多加积累,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准确熟悉专利翻译规范,传递原文件的技术及法律信息,避免输出的译文含义不清或表达错误。 参考文献院[1]江里楠.英文专利文献阅读入门[M].专利文献出版社,1984.[2]张桂平.英汉专利翻译技巧精析[M].北方软件教科室,2011.[3]史玉琴.标准文献的语言特点[M].中国翻译出版社,1998.[4]韩岐山.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M].中国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 [5]宋新智.基于科技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