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剂和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分散剂和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分散剂和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缔合型增稠剂控制乳胶漆的流变行为的卓越能力主要来自于它们能起到类似聚

合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一方面,它们能以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方式与涂料中其他组

分相互作用;另外,这些流变改性剂中的疏水基团相互缔合的方式也与表面活性剂的

疏水性基团形成胶束的方式类似。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类似的行为方式,而且还与相同的组分发生

相互作用。两者都是通过吸附到涂料组分的颗粒表面而起作用,因此某些情况下,缔

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涂料性能。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涂料性能的变化应引起涂料生产

商的重视。例如,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缔合型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

换出来进入连续相,从而抑制了缔合型增稠剂产生缔合作用的能力。发生这种现象

时,缔合型增稠剂会类似于传统的羟乙基纤维素(HEC)型增稠剂导致涂料流平性、光

泽以及遮盖性能的下降。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两者相互作用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已在许多科学文

献(如Peter R.Sperry et https://www.360docs.net/doc/ab9515959.html,?Coating Sci.& Technol,Series 9,1987)中

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相比之下,分散剂对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产生类似的影响所受的

关注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导致乳胶漆不稳定的一个常见原因可能是分散剂与增稠

剂间的不相容性。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发现:2种最常用的缔合型增稠剂疏水改性环

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HEUR)增稠剂与疏水改性碱溶性丙烯酸乳液(HASE)增稠剂能最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作用;HEUR类增稠剂对应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HASE 类增稠剂则对应于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

1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影响。实际上分散剂是一种特殊

类型的界面活性剂,它们能与涂料中其他组分包括流变改性剂相互作用。在涂料中分

散剂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它们能吸附到配方中颜填料颗粒的表面,通过电荷排斥、空间位阻或两者共同作用来防止颜填料颗粒聚结。

大多数涂料分散剂多为低相对分子质量(1000-50000)、含有羧酸基团的聚合物的

铵或碱金属盐。这些产品通常可分为2类:多元酸均聚物与多元酸共聚物。多元酸均

聚物的单体主要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衣康酸或马来酸。多元酸共聚物

由前者酸的单体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根据共聚单体种类的不同,多元酸共聚物则表

现出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陛。

从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角度来讲,2类分散剂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羧酸基

团含量。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要比多元酸共聚物产品的酸含量更高,这对于HASE类增稠剂而言是一个有 蛩兀 杂贖EUR增稠剂类产品则不利。除了酸含量外,分散剂

是否具有表面活性剂类似的性质也很重要。具有表面活性类似性质的分散剂含量高时

会对HASE类增稠剂产生负面的影响。

2 HASE与分散剂的相互作用

2.1 酸含量的影响

酸含量高的分散剂有利于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使用。HASE类增稠剂结构中一方面

含有疏水性单体能使其吸附到乳胶颗粒表面,同时像分散剂一样结构中含有羧酸基

团。因而增稠剂能以与分散剂相同的方式吸附到无机颜填料表面。

事实上,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在颜料及填料颗粒的表面形成相互竞争吸附的关

系。与分散剂分子相比,HASE类增稠剂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它的分子链要长得

多,分子链上能吸附多个无机颗粒,从而导致桥式絮凝。因而如果分散剂不能在吸附

竞争中胜出,涂料的性质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与多元酸共聚物相比,多元酸均聚物的羧酸基团含量较高,因而更能牢固地吸附到

无机(颜料与填料)颗粒表面。因此,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比较不容易被HASE类增稠剂

取代,涂料也不易产生桥式絮凝。

2.2 具有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分散剂

羧酸含量相对较低并不是惟一限制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与HASE类增稠剂一起使用

的原因。

一些分散剂产品同时具有疏水性及亲水性,因此会表现出许多类似表面活性剂的

性质。

前面已经提到,在与HASE类增稠剂竞争吸附到乳胶颗粒的表面时,表面活性剂具

有吸附竞争优势。因而当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进入涂料的水相时,它就只

能通过纤维素增稠剂所适用的体积限制絮凝机理进行增稠。用这种方式增稠的涂料具

有剪切变稀并且易于絮凝的特点。因此,它们表现出流平性、光泽度以及遮盖力相对

较差。HASE与HEUR类增稠剂都易于被表面活性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但HASE类产品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因为它们对乳胶颗粒表面吸附作用较弱。

分散剂如Tamol 681具有与表面活性剂类似的性质,因而使用这些分散剂时会与表面

活性剂一样对涂料的流变特性产生同样的影响。Tamo1 681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使用

的影响如图2所示(使用HASE类增稠剂Acrysol RM-5进行增稠,配方除分散剂外均相同)。因为Tamol 681分散剂的用量相对较高,容易导致增稠剂的解吸。因而含有

Tamo1 681的配方显示出纤维素增稠涂料所具有的高低剪切黏度以及低高剪切黏度特

性,应用时会产生刷痕及涂膜丰满度欠佳问题。相反使用Orotan 1124分散剂的配方

其黏度特性近似为牛顿流体,这表明该配方具有良好的拽刷性能以及流平性。

2.3 HEUR与分散剂相互作用

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使用时,高酸含量的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十分有利,然而与HEUR增稠剂配合使用时,建议使用酸含量较低的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

HEUR类增稠剂其聚氧乙烯主链具有亲水性,正常情况下能与水形成氢键。然而在

离子浓度较大的环境下,水则更易与离子结合,因此引起主链脱水使增稠剂不能溶

解。增稠剂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微观尺度上发生相分离,产生絮凝导致流动性及

光泽下降或分水。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制备2个基于Rhoplex SG-10M乳液和HEUR增稠剂AcrysolRM-

1020的半光涂料配方进行说明。配方1使用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Tamol 1254;另一配

方使用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Orotan 731A。由表1可以发现,用相容性较好增稠剂/分

散剂(Acrysol 1020/Orotan 731A)配合使用的配方所体现出的黏度、光泽及着色性符

合典型的高质量半光涂料特点,而第二种配方在这些方面毫无疑问是较差的。这就清

楚地表明分散剂和增稠剂匹配不当给涂料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显然,任何离子含量高的原料都会导致HEUR类增稠剂溶解性的下降。多元酸均聚

物分散剂由于其羧基含量高而成为这些离子的主要采源,但这些离子也可以来自于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颜料浆、辅助分散剂(如三聚磷酸钠)以及纤维素增稠剂溶液浆。这

些组分含量的略微变化都会对涂料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我们来看2个纯丙乳液24PVC、32%VS配方。2个配方都使用HEUR类增稠剂Acrysol RM-1020和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Orotan 731A,这2个配方的惟一区别在于二

氧化钛的形态。配方1中使用二氧化钛粉料;配方2中使用二氧化钛浆料(表2)。后一种情况中,涂料对比率与光泽明显下降,表明涂料受到了相分离而导致絮凝。通常使用浆料时常造成黏度的下降,在这个例子中黏度没有明显变化。

对于这些问题,涂料生产厂商所采用一些方法加以避免。如改用多元酸共聚物分

散剂,其低酸含量可防止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或避免小分子分散剂如三聚磷酸钠以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也很有益。

表1 分散剂/增稠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分散刑

性能Orotan 731A Tamol 1254

平衡黏度

Stormer/KU 87 76

ICI/Toise 0.16 0.13

展色性(△E值)

酞菁蓝0.07 1.56

氧化铁红0.19 2.03

灯黑0.66 2.86

光泽

20° 31 17

60° 73 60

注:①展色性的大小表示色漆在受到剪切力前后涂料E值的变化,0表示在外力作

用下涂料的颜色不变。

表2 料对涂料稳定性的影响

颜料形态

性能Ti02粉料Ti02浆料

平衡Stormer黏度/KU 93 93

平衡ICI黏度/Toise 0.11 0.11

对比率/%0.92 0.91

光泽(7 d)

20° 13 6

60° 50 36

2.4 配方提示

理想情况下,涂料配方师用来避免缔合型增稠剂与分散剂不良相互作用的策略非

常简单,将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与阴离子HASE类增稠剂例如Acrysol RM-7,Acrysol DR系列,Acrysol TT-935以及Acrysol TT-615一起使用;将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与非离子HEUR类增稠剂如Acrysol RM-8W,Acrysol SCT-275以及Acrysol RM-2020NPR,Acrysol RM-5000一起使用。然而实际的工作并不那么简单。

任何分散剂的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帮助体系稳定的分散。因此,选择分散剂时,配

方师首先关心的是被选物能否在配方的颜填料中有效地发挥分散稳定作用。同时配方的目标光泽也是选择分散剂的一个关键因素。典型涂料分散剂的光泽潜力差别很大,配方师必须选择一种适合于所制备涂料类型的分散剂。除了与增稠剂相容性及光泽潜力以外,分散剂在许多其他方面性能也有所不同。这些方面包括起泡性、耐水性、氧化锌相容性、耐腐蚀性、湿附着以及影响涂料生产厂商成本的分散效率特性。

由于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任何生产厂商不可能仅根据与增稠剂的相容性来

选择分散剂。相反,配方师必须选择适合产品来平衡各方面的性能使其最大地满足自

身需要。实际应用中,这也可能意味着将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与HASE类增稠剂或者将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与HEUR类产品一起使用。

在这些情况下,配方师可能遇到涂料稳定性问题。现代乳胶漆中组分的相互作用

多而复杂,因此涂料生产厂商完全可能开发一种含有未能达到最佳相容的分散剂与增稠剂的成功的配方。因而即使产生了稳定性问题,也不能将问题完全归咎于增稠/分

散剂的相互作用,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因此,涂料生产商最好的选择可能就是按照供应商的建议来选择分散剂与增稠

剂,并牢记它们两者之间的不相容性是导致涂料不稳定的一个可能因素。设计配方时,配方师可以将组分的选择限制在相容的产品中。如果配方环境确实要求选择可能不相容的产品,至少生产商需要知道潜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根据意外采取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问题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3 结语

缔合型增稠剂作用机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了涂料生产商控制乳胶漆流变特性的能

力。使用这些缔合产品,可以使配方师获得与传统的纤维素类增稠剂相比具有更好的应用及成膜特性。然而通常的情况是,这些改善也需要代价,至少部分代价就是在使用流变改进剂时增加了配方的复杂性。

缔合型增稠剂在改善流变性的同时也使得配方师的工作更为复杂。因为它的效果

是通过与涂料配方中其他组分相互作用而获得,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给涂料性能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而新的重点应放在配方中其他组分与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的相互影响上。

以前我们忽视了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乳胶漆稳定性的影响。HASE 类增稠剂可将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从颜填料表面置换出来,从而引起桥式絮凝;另一方面HEUR类产品在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存在时会发生盐析。为了尽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建议将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与HASE类增稠剂配合,而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宜与HEUR类增稠剂配合使用。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四合一增稠剂、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是新型增稠剂。 他们的区别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溶解速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入水即溶。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在酸性水质条件下,5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在常温中性水质条件下,15--30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4、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5、半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二、透明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

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清澈透明,水溶液象矿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2、半透明增稠粉、半透明。 3、高泡增稠剂,在与磺酸+AES复配的情况下是全透明的,单独用是半透明的。三、稠度稳定性几种增稠剂稠度稳定性都很好,不会因为冬夏季而出现变果冻和变稀的情况。 四、耐酸碱情况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耐酸,当PH值小于5,稠度会下降,耐碱,PH值在14都能增稠。 2、半透明增稠粉,不耐酸碱。当PH值大于10,小于5,稠度会快速下降,当PH值偏碱时水溶液呈米黄色。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耐酸碱:PH值在3—14都能增稠,是目前少有的宽幅耐酸碱增稠剂。 五、与盐复配反应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必须与盐复配才能增稠。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宜与盐复配,会分层。 六、增稠条件 1、四合一增稠剂(兑水后须加盐)、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

第8章--增稠剂与乳化剂

第八章增稠剂与乳化剂 增稠剂和乳化剂都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 传统使用的增稠剂有淀粉、琼脂、明胶等,乳化剂有蛋黄和磷脂等。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利用农副产品制取的新型增稠剂和乳化剂。我国资源丰富,利用某些天然存在的多糖物质以及蛋白质等粘稠物质,可以制取性能良好的增调剂。上海、辽宁、广东、河北、湖南、天津等地,先后试制成功了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果胶、酪朊酸钠等增稠剂,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木糖醇硬脂酸酯等乳化剂。为我国食品添加剂填补了某些空白。 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物质。它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根据油在水中分散或水在油中分散的不同性质,乳化剂大体上可分为造成水包油(油/水) 型乳浊液的亲水性强的水溶性乳化剂,和造成

油包水(水/油)型乳浊液的亲油性强的油溶性乳化剂两大类。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⑴分散体系- 不析出油脂和水珠使体系均匀、消除液面脂圈 ⑵发泡和充气-饱和脂肪酸亲水性的乳化剂形成气溶胶,稳定气泡。 ⑶破乳和消泡-疏水型乳化剂可降低液面表面张力 ⑷抑制结晶-乳化剂影响结晶形成过程,使晶粒细小,避免返砂现象 ⑸抗淀粉老化-与淀粉缔合,抑制糊化淀粉集聚和返生现象,延长食品存放期 ⑹提高韧性与强度- 连接蛋白质中亲水基及亲油基,增加网络或空间结构,使面筋的抗拉力增强

⑺抗菌保鲜- 亲水基朝里,疏水基朝外形成保护膜,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连续保护膜抑制呼吸与微生物渗透 甘油酯 monosterin 、双、叁 ; 聚甘酯polyglycerol monostearate 单甘酯:X1= X2 = OH 双甘酯:X1=OH ;X2= R 叁甘酯:X1= X2 = R R=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2) 12碳酸、磷酸及衍生物等 单硬脂酸甘油 C 17H 35C H 2C H C H 2O X 1X 2O C H 2C H C H O O O C 17H 35O n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增稠剂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分类: 增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以膨润土为主)和有机增稠剂(纤维素类、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类、缔合型聚氨酯类等)。但其中用量最大的还是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碱溶胀丙烯酸乳液3类产品。 1. 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HEC)及憎水改性纤维素型增稠剂(HMHEC)是涂料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增稠剂种类。纤维素及其他的多糖类增稠剂常以粉状形式存在,应用时常和颜料一起研磨成颜料浆。当后添加时,纤维素和其他无机粉状增稠剂会给涂料带来更多的问题。以液体形式供货的HEC和HMHEC产品为涂料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2. 缔合型聚氨酯 第二类经常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非离子缔合型的聚合物,最常见的为憎水改性的乙氧基化聚氨酯及相似的含脲、脲-氨酯及醚键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非离子缔合型的增稠剂通常以水/共溶剂溶液或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此当其用于涂料时较难分散,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碱可溶或溶胀的乳液,有2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丙烯酸酯类(ASE)和憎水改性缔合型聚丙烯酸酯类(HASE)。此类增稠剂需加适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 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 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 前使用的增稠剂。1.1低分子增稠剂1.1.1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 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 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 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 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 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1.1.2脂肪醇、脂肪酸类脂肪醇、 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 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 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 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 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 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1.1.3表面活性剂类1.1.3.1烷醇酰胺类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 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 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 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 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 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1.1.3.2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AES中含有未硫酸化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稠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深入研究发现:对平均乙氧基化 度约为3EO或10EO时起最佳作用。另外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的增稠效果与其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较宽时产品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阐述了乳饮料中影响稳定性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造成乳饮料体系不稳定的机理。乳化剂是乳饮料中常用的稳定剂,用于乳饮料体系的稳定。介绍了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比如HLB值、W一0或0一W乳状液、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脂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介绍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引出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机理,并列举了几种复合乳饮料或发酵乳饮料中乳化剂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说明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 关键字:乳化剂、作用机理、HLB值、乳饮料、稳定性 正文: 1.前言 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我国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如:防腐剂、乳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膨松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等23类。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使用量及范围添加才能对人体无害。但是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令大多数人都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像在果脯、蜜饯、酱菜中超限量使用甜味素,有的甚至在蜜饯类食品中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超量使用护色剂亚硝酸盐加工肉制品;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滥用硫磺熏蒸馒头,致使馒头中维生素B2受到破坏;在干豆腐、香肠、冰棒中加人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甚至在婴儿食品或奶制品中添加糖精、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这些行为都是随意使用并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较为严重的有:比如山西假酒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今年所爆发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毒馒头事件。其中,与乳及乳制品相关的违禁添加物有4种:三聚氰胺(蛋白精)、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及13一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即解抗剂)。皮革水解物,添加到牛奶里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用来冒充蛋白质;解抗剂可以用来掩

卡波940(丙烯酸树脂增稠剂)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

广州飞瑞化工有限公司 卡波940(丙烯酸树脂增稠剂)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 卡波940的性能描述 1.卡波940为白色,疏松状;具酸性、吸湿性和微有特殊臭味,能溶于水、乙醇、甘油。常用浓度为0.1%~3.0%。由于其分子中含大量羧基,故水溶液应特别注意用碱中和后使用,以减少对皮肤、粘膜的刺激。 2.卡波940的中和剂可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钾、硼砂、氨基酸类、极性有机胺类如三乙醇胺。月桂胺和硬脂胺可在非极性系统中作中和剂。中和后的卡波姆水凝胶在pH6~11之间最粘稠,如pH<3或pH>12,粘稠度即降低,强电解质存在亦可降低粘度。凝胶不稳定,暴露于阳光下易生长霉菌并迅速失去粘度,加入抗氧剂可减缓反应。 3.卡波姆940具有高效的增稠效果,能产生清澈透明的水或乙醇-水凝胶体,流变性非常短。很适用各种化妆品。如:滋润乳霜、乳液、洁面产品、防晒产品、无醇香水、香精护发剂(增强光泽,易于梳理)等。卡波姆940在很低的用量下(常规用量0.25-0.5%)就能产生高效的增稠作用,从而制备出很宽粘度范围和不同流变性的乳液、膏霜、凝胶和透皮制剂。 飞瑞化工专业提供卡波940(丙烯酸树脂增稠剂)等化妆品原料和技术配方支持。 使用方法: 1.直接法 ·将卡波姆慢慢地筛入急速搅拌的水中,使其充分分散 ·不断搅拌、并将水相倾入油相 ·用适合的碱中和(在某些情况下,中和最好在第四步以后完成) ·快速混合减少粒子的大小,可获得有光泽的产品。可使用均质方法,但高速剪切会使乳液不稳定 2.间接法 ·将聚合物乳化剂分散在油相,连续搅拌直至形成平滑、均匀的分散液 ·将适量的作为中和剂的碱加入水中 ·在强烈搅拌,将油相(含聚合物)加至水相中,继续搅拌直至形成白色乳液 卡波940注意事项: ·卡波姆中和后,持久搅拌或高剪切搅拌会造成粘度损失 ·离子存在--电解质会降低增稠效率 ·紫外线--长期紫外线照射,将使卡波姆凝胶粘度降低pH>/=10时,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 ·温度变化--卡波姆凝胶不受温度影响 ·微生物--卡波姆不支持细菌霉菌增长,细菌霉菌增长不影响凝胶性质。常规用量在0.2-0.4%,能替代3-7%的常规乳化剂。卡波姆聚合物几乎不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所以,添加0.1-0.5%的低HLB值的表面活性剂,能调节油相颗粒达更小,以制备出白色细腻的膏霜类产品。 专业化妆品原料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 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 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 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

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 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 (Pseudoplastics)的效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 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 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 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四合一增稠剂、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是新型增稠剂。他们的区别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溶解速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入水即溶。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在酸性水质条件下,5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在常温中性水质条件下,15--30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4、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5、半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二、透明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清澈透明,水溶液象矿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2、半透明增稠粉、半透明。 3、高泡增稠剂,在与磺酸+AES复配的情况下是全透明的,单独用是半透明的。 三、稠度稳定性 几种增稠剂稠度稳定性都很好,不会因为冬夏季而出现变果冻和变稀的情况。 四、耐酸碱情况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耐酸,当PH值小于5,稠度会下降,耐碱,PH值在14都能增稠。 2、半透明增稠粉,不耐酸碱。当PH值大于10,小于5,稠度会快速下降,当PH值偏碱时水溶液呈米黄色。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耐酸碱:PH值在3—14都能增稠,是目前少有的宽幅耐酸碱增稠剂。 五、与盐复配反应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必须与盐复配才能增稠。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宜与盐复配,会分层。 六、增稠条件 1、四合一增稠剂(兑水后须加盐)、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能直接将清水增稠,自来水、井水、河水都行。 2、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不能清水增稠,必须与盐与AES复配才能增稠。 七、使用量比较 1、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即溶全透明增稠粉使用量都差不多,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2、全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8,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3、半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7---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4、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视水溶液中活性物的多少决定他们的用量,活性物越多稠度增倍剂的用量越少,反之亦然。常规用量为1—2% 5、658-8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8---1,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6、四合一增稠剂,独立增稠用量为4%,与活性物复配增稠用量为0.5--4%加,原有洗涤剂溶液中活性物含量越高,则高效增稠剂的使用量则越少,反之亦然。所以使用比例不是固定的,准确比例需要自己的配方试验后确定。 八、使用方法: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需要在酸性水质中溶解,所以要先将活性剂溶于水中后,加磺酸将水的PH值调至3--5,增稠完成后加碱将水的PH值调至7。 2、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易溶于酸性和中性水质,在碱性水质中溶解较慢,配方中属碱性的产品在生产顺序上需要排在最后放。稠度在碱性情况下稠度更高。 3、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658-8透明增稠粉、三维增稠剂、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都是在生产中最后才放。 九、对皮肤头发的亲和性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和658-8透明增稠粉,为高分子聚合物。对皮肤头发的没有亲和

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非离子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产品简介: 聚氨酯增稠剂,简称HERU,是一种疏水基改性的乙氧基聚氨酯水溶性聚合物,属于非离子型缔合增稠剂。勿庸置疑,这是最老的合成的缔合型增稠剂,六十年代初,其用于皮革处理及纺织行业的印花色浆。随着水性涂料逐渐取代溶剂型涂料,HEUR广泛用于水性装饰漆、工业漆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双组分水性聚氨酯体系。其通常由亲水的聚乙二醇类物质通过氨酯或二氨酯基团接到疏水的嵌段上,疏水基可置于分子的两个封端,也可嵌段在主链或侧链上。 水性增稠剂分类: 结构: HEUR由疏水基、亲水链和聚氨酯剂三部分组成。疏水基起缔合作用,是增稠的决定因素,通常是油基、十八烷基、十二烷苯基、壬酚基等。亲水链能提供化学稳定性和粘度稳定性,常用的的是聚醚。HEUR分子链是通过聚氨酯基来扩展的,所用聚氨酯基有IPDI、TDI、HMDI等。 缔合型增稠剂的结构特点是疏水基封端。

机理: HEUR在乳胶漆水相中增稠机理: 1) 分子疏水端与乳胶粒子、表面活性剂、颜料等疏水结构缔合,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这也是高剪粘度的来源; 2) 犹如表面活性剂,当期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形成胶束,中剪黏度(1—100s-1)主要由其主导; 3) 分子亲水链与水分子氢键起作用,从而达到增稠结果。 应用范围: HEUR类增稠剂被广泛地用于水性漆和涂料中,既可用于有光漆也可用于低光漆;即可以用于色漆也可用于清漆,如:木地板漆,印刷油墨,木器粘合剂,标签粘合剂,壁纸胶甚至乳液聚合中的保护胶。 产品性能: 项目指标

外观轻微朦胧的粘稠液体 固体含量不小于20% 挥发性组分水 比重(25℃) 1.044 PH值6-8 离子型式非离子 缔合型增稠剂性能比较: 性质HEUR HASE HMHEC 成本最高视品种而定稍高于HEC 抗飞溅性优很好很好 流平性优尚好到优好 高剪切速率黏度很好尚好到很好尚好 高光泽潜力很好尚好到很好尚好 抗压黏性尚好好到很好好 对配方中表面活性剂和共溶剂的敏感性很敏感 中度到很敏 感 中度敏感 对pH的敏感性不敏感中度敏感不敏感 耐水性稍低于HEC 低于HEC 稍低于HEC 耐擦洗性很好稍好到好好 耐碱性很好不好到好很好 抗腐蚀性很好不好不详 对电解质的敏感性不敏感中度到很敏 感 不敏感 微生物降解无影响无影响可能发生 增稠剂的选择: 结合乳胶漆的PVC,可按如下原则选择增稠剂。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1 绪论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 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1.2分类及机理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2.1纤维素类[1] 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纤维素是天然有机物, 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苷单元,每个葡萄糖苷单元含有3 个羟基, 通过这些羟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 聚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 年Goodrich 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 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2 种, 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中和增稠是将酸性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和, 使其分子离子化并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 同性电荷之间的相斥促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氢键结合增稠是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先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再与质量分数为10 %~ 20 %的羟基给予体(如具有5个或以上乙氧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 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系统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2.3 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见表1) 。 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的效果。它们的水溶液的流变形态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 但也有些稀溶液的流变特性接近牛顿流体。 1.2.4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无机高分子类增稠剂一般具有三层的层状结构或一个扩张的格子结构,最有商业用途的两类是蒙脱土和水辉石。 其增稠机理是无机高分子在水中分散时,其中的金属离子从晶片往外扩散,随着水合作用的进行,它发生溶胀,到最后片晶完全分离,其结果形成阴离子层状结构片晶和金属离子的透明胶体悬浮液。在这种情况下,片晶带有表面负电荷,它的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发布:多吉利:.duojili.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增稠剂(胶体)的种类与应用 增稠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β-环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CMC) 增稠剂和胶凝剂是一类能提高食品粘度或形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可起供稠性、粘度、粘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脆性、弹性、稳定、悬浮等作用,使食品获得良好的口感。亦常称做增粘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因都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粘度的均相液,故亦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增稠剂的特性 1、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水中强化溶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迅速溶解或糊化。 3、水溶液有较大粘度,具有非牛顿流体的性质。 4、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胶和薄膜。 常用增稠剂有:琼脂、羧甲基淀粉钠(CMS)、黄原胶、明胶、海藻酸、海藻酸钠、海藻酸丙二醇酯、卡拉胶、果胶、阿拉伯胶、槐豆胶、瓜尔豆胶、羟丙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糊精、环状糊精(β-CD)、羧甲基纤维素(CMC) 【CMC-钠】:羧甲基纤维素钠,

白色纤维状粉末。易分散于水中形成胶体溶液。遇二价金属离子生成盐沉淀,失去粘性。不溶于乙醇及有机溶剂。硫酸铝之类的金属盐能赋予防水性。对油脂和蜡的乳化力大。用做增稠剂、稳定剂、组织改 进剂、胶凝剂、泡沫稳定剂、水分移动控制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饮料、酱体、面点等食品中。因吸水后膨胀性极强,又不被消化吸收,可做减肥食品填充物。FH9与FH6都是高粘度胶体。FH9粘度还要高,并分耐酸与不耐酸两种。耐酸型主要用于高酸性制品:酸奶、高酸性饮料、发酵制品等等。其他型号还有FM6,为中粘度胶体。 【卡拉胶】:又名角叉菜胶。 一种用处较普遍的食用胶,用做增稠剂、稳定剂、悬浊剂、凝胶剂、粘结剂。一般分κ、λ、τ三种主要型号。κ型能形成易碎脆性凝胶;λ型能形成弹性凝胶;τ型不能形成凝胶。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三种不同型号的卡拉胶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用处的卡拉胶。如:果酱专用(增稠但不必形成凝胶,以τ型为主);果冻专用(必须能形成弹性凝胶,以λ型为主);肉食专用(以κ型为主形成强凝胶)拌入盐类(氯化钾)增加凝胶强度、粘度。 一般添加量:肉食品、果酱、果冻等为3~8‰;酱油、饮料等为1~3‰。 【明胶】:又名食用明胶、全力丁 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薄片或粉粒,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所必需。有吸水性与凝胶性,它不溶于冷水、加水后逐渐膨胀

涂料分散剂的概述

涂料分散剂的概述 在涂料的组成部分中,有成膜物质,溶剂(水)、顔填料及助剂,其中涂料助剂占涂料组成部分中比重是最小的,但是它也是涂料产品中很重要的组成材料,对提高和改善涂料和涂膜的性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常见的涂料助剂有分散剂、流平剂、乳化剂、防腐剂(防霉剂)、润湿剂、成膜助剂、消泡剂、增稠剂、多功能助剂等等。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涂料助剂中的分散剂。 分散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涂料助剂,是一种高聚物表面活性剂,它具有很高的抗絮凝能力。在固体涂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加入分散剂的作用就是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效应、起泡倾向和润湿作用使涂料在高固形物含量下具有较低的粘度,从而保障涂料具有好的流变性。 分散剂的种类的很多,据初步估算,现存世界上有10000多种物质具有分散的作用。如果按其结构来区分,可以分为阴高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电中性型、高分子型(包括高中低分子量)。而阴离子是用得最多的。 而涂料中常用的顔料分散剂有合成高分子类、多价羧酸类、偶联剂类、硅酸盐类等。在涂料中使用顔料分散剂,可以增加涂膜的光泽,改善流平性,提高涂料的着色和遮盖力,防止浮色、沉降,提高生产效率和涂料的贮存稳定性。 虽然说分散剂在涂中使用量很少,但是它的效果是很显著的,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应该怎样选择一种适合涂料用的分散剂呢?怎么样才能选择到一种质优价廉的涂料分散剂产品呢? 涂料用的分散剂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 1、分散性能好,防止填料粒子之间相互聚集; 2、与树脂、填料有适当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 3、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好;不引起颜色飘移; 4、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 5、分散剂的最佳分散浓度(ODC)为5%。 而要想选择到一款质优价廉的涂料分散剂,那么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了:1,不能完全以最低剪切粘度对应用量确定好坏,而是应该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低的粘度为最优;2,要考察分散涂料的放置稳定性的耐老化性。根据以上两点就可以很快选择出质优价廉的涂料用分散剂了。 (关于本公司的涂料分散剂的更多产品资料,欢迎进入公司网站浏览https://www.360docs.net/doc/ab9515959.html, )

增稠剂使用方法

白油专用增粘粉云清牌陈礼佩 0631-5816542 云清牌白油专用增粘粉陈礼佩https://www.360docs.net/doc/ab9515959.html, 一产品用途由于本品的卓越增稠、乳化性能,使许多原本不具备理想稠度的油性化学品可按厂家、市场的要求随意调节外观及稠度。可以说油品专用增稠剂的诞生与应用在化工界具重大意义。本产品可以使白矿油、IPM、二甲基硅油、氨基硅油、GTCC、角鲨烷、蓖麻油、基础油、苯类硅油等众多油性物质增稠并且透明,在护肤品中可明显提高肤感。主要作为油性物的增稠、流变性调节剂。 二突出特点 1、不会引起对人体的刺激和过敏,保持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与多种油性护肤品、化学品添加剂、颜料有极好的增稠乳化均质作用。几乎能与所有活性物配伍而效能不发生变化;2、随着在油性物质中添加量的增减,与之复配的产品的稠度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增稠后之产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摄氏100度以下不会产生分层现象。常温下不会产生返稀现象。 三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全油性产品、护肤品、润唇膏、彩妆、发用品、果冻蜡、工艺品;甚至在工业用密封胶、涂料、透明蜡烛等油性物质的增稠改性方面都具卓越性能。 白油增粘粉云清牌陈礼佩 0631-5816542 云清牌白油增粘粉陈礼佩https://www.360docs.net/doc/ab9515959.html,一产品用途由于本品的卓越增稠、乳化性能,使许多原本不具备理想稠度的油性化学品可按厂家、市场的要求随意调节外观及稠度。可以说油品专用增稠剂的诞生与应用在化工界具重大意义。本产品可以使白矿油、IPM、二甲基硅油、氨基硅油、GTCC、角鲨烷、蓖麻油、基础油、苯类硅油等众多油性物质增稠并且透明,在护肤品中可明显提高肤感。主要作为油性物的增稠、流变性调节剂。 二突出特点 1、不会引起对人体的刺激和过敏,保持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与多种油性护肤品、化学品添加剂、颜料有极好的增稠乳化均质作用。几乎能与所有活性物配伍而效能不发生变化;2、随着在油性物质中添加量的增减,与之复配的产品的稠度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增稠后之产品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摄氏100度以下不会产生分层现象。常温下不会产生返稀现象。 三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全油性产品、护肤品、润唇膏、彩妆、发用品、果冻蜡、工艺品;甚至在工业用密封胶、涂料、透明蜡烛等油性物质的增稠改性方面都具卓越性能。 白油增粘剂云清牌陈礼佩 0631-5816542 云清牌白油增粘剂陈礼佩https://www.360docs.net/doc/ab9515959.html,一产品用途由于本品的卓越增稠、乳化性能,使许多原本不具备理想稠度的油性化学品可按厂家、市场的要求随意调节外观及稠度。可以说油品专用增稠剂的诞生与应用在化工界具重大意义。本产品可以使白矿油、

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摘要 : 通过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的匹配使用 , 可以尽量避免因其相互作用而出现涂料的稳定性问题。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增稠剂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配合使用时效果最佳 , 而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增稠剂建议与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配合使用。 关键词 : 分散剂 ; 增稠剂 ; 缔合型 ; 稳定性 ; 相容性 ; 嵌段共聚物 ; 均聚物 0 前言 缔合型增稠剂控制乳胶漆的流变行为的卓越能力主要来自于它们能起到类似“ 聚合型表面活性剂” 的作用。一方面 , 它们能以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方式与涂料中其他组分相互作用 ; 另外 , 这些流变改性剂中的疏水基团相互缔合的方式也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基团形成胶 束的方式类似。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类似的行为方式 , 而且还与相同的组分发生相互作用。两者都是通过吸附到涂料组分的颗粒表面而起作用 , 因此某些情况下 ,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涂料性能。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涂料性能的变化应引起涂料生产商的重视。例如 , 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缔合型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进入连续 相 , 从而抑制了缔合型增稠剂产生缔合作用的能力。发生这种现象时 , 缔合型增稠剂会类似于传统的羟乙基纤维素 (HEC) 型增稠剂导致涂料流平性、光泽以及遮盖性能的下降。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两者相互作用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已在许多科学文献 ( 如Peter R. Sperry et al. Ad. Org. Coating Sci. & Technol ,Series 9 ,1987) 中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相比之下 , 分散剂对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产生类似的影响所受的关注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 , 导致乳胶漆不稳定的一个常见原因可能是分散剂与增稠剂间的不相容性。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发现 :2 种最常用的缔合型增稠剂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HEUR) 增稠剂与疏水改性碱溶性丙烯酸乳液 (HASE) 增稠剂能最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分散 剂作用 ; HEUR 类增稠剂对应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 ,HASE 类增稠剂则对应于多元酸均聚 物分散剂。 1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影响。实际上分散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界面活性剂 , 它们能与涂料中其他组分包括流变改性剂相互作用。在涂料中分散剂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 , 它们能吸附到配方中颜填料颗粒的表面 , 通过电荷排斥、空间位阻或两者共同作用来防止颜填料颗粒聚结。

增稠剂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1 绪论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 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 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 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1.2分类及机理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2.1纤维素类[1] 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纤维素 是天然有机物, 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苷单元,每个葡萄糖苷单元含有 3 个羟基, 通过这些羟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 聚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 年Goodrich 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 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 2 种, 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中和增稠是将酸性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和, 使其分子离子化并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 同性电荷之间的相斥促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氢键结合增稠是聚丙烯酸类增稠剂 先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再与质量分数为10 %~ 20 %的羟基给予体(如具有5个或以上乙氧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 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系统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 效果。 1.2.3 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见表1) 。 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的效果。它们的水溶液的流变形态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 但也有些稀溶液的流变特性接近牛顿流体。 1.2.4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无机高分子类增稠剂一般具有三层的层状结构或一个扩张的格子结构,最有商业用途的两

缔合型增稠剂

缔合型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剂,对控制体系的流变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乳胶漆或黏结剂中,它能够赋予产品优良的性能和物理化学稳定性能。例如在水性涂料中加入适量的增稠剂可以改善乳胶漆的施工性、触变性、防流挂性、颜料分散性及贮存稳定性等。起先涂料用的增稠剂时纤维素类(羟乙基纤维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但它不能满足涂料流变性能的要求和易受微生物的破坏,使用受到限制。随后人们又开发了碱溶性增稠剂,这类增稠剂的分子链上含有一定量的羧基,当用碱中和时,可以迅速从低黏度的分散体系转变成水溶性透明粘稠体,整个体系的黏度骤然升高。它们的特征是相对分子质量高、流动黏度低,并能与各类乳液及水溶性体系很好混溶,不发生生物降解,增稠效果明显。其缺点是流变性能不够理想,对电解质敏感,黏度不太稳定。缔合型增稠剂是一种疏水改性聚合物,可分别调整高、低剪切速率时的黏度,克服了胶态分散体在剪切速率低时黏度往往偏高而使涂料的流动性和流平性劣化,以及剪切速率高时黏度往往偏低而使涂料不能顺利的从辊涂机转移到被涂物上的缺点。 增稠机理: 缔合型增稠剂是疏水缔合型水溶性聚合物,一般是指在亲水性大分子链上带有少量疏水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在聚合物水溶液中,疏水基团之间由于憎水作用而发生聚集,使大分子链产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缔合,对水溶液的流变性带来极大影响。在临界缔合浓度以上,形成分子间缔合为主的超分子结构,增大了流体力学体积,故具有较好的增稠性,是新一代的增稠剂。由于缔合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水溶链上带有2个或更多的亲油基团,因此在水中有表面活性剂的行为,可以形成胶束。但分子中的2个亲油基团并不一定在同一胶束内,所以连接而形成了结构。缔合增稠剂中的亲油基团可以吸附乳液颗粒和颜料颗粒,这又增强了结构。而且被增稠剂大分子架桥的微粒形成物理网状(交联)结构,该网状结构可在剪切场中受到逐渐破坏,因此可以控制体系的流动性质。这样的缔合在高剪切速率下脱开,使黏度降低,剪切除去后又重新形成,使黏度恢复,但缔合的形成需要时间,所以黏度的恢复不像纤维素类那样快,从而给出了一定的流动时间,有利于流平,有利于光泽的提高。 种类: 缔合增稠剂主要包括非离子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共聚物(HEUR)、疏水改性碱溶或碱溶胀溶液(HASE)、疏水改性纤维素类(HMHEC)、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乙烯醇类等。 制备方法: ? 疏水改性羟乙基纤维素类(HMHEC) 自然界存在的纤维素是非水溶性的。通过用亲水性取代基例如羟基基团的化学反应可使纤维素变成水溶性。采用此方法已经制备出水溶性的纤维素衍生物如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这些纤维素聚合物可通过疏水性试剂、表面活性剂的大单体、水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