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犬繁殖障碍疾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母犬繁殖障碍疾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母犬繁殖障碍疾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鉴别诊断表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鉴别诊断表 病名病原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尸检病变特殊诊 断 预防治疗 猪乙型脑炎乙型脑 炎病毒 能感染人及多 种动物。蚊为传 播媒介,故夏秋 季发病。本病散 发流行,多隐性 感染。4-6月龄 猪较易感染。 妊娠母猪主要表 现为流产、大小不 等死胎、畸形及木 乃伊胎,亦可产出 弱仔。流产后不影 响下次配种。公猪 单侧睾丸肿胀、发 热及萎缩,性欲减 退,有的幼猪可呈 现全身症状。 母猪子宫 内膜炎,粘 膜充血、出 血、水肿及 糜烂。胎儿 脑皮下及 腹腔水肿。 肝、脾、肾 坏死灶及 脑非化脓 性炎症。 流产或 早产胎 儿血液 及脑组 织分离 病毒。 无特效药物 治疗,每年4 月分给5月 龄以上种猪 接种乙型脑 炎弱毒苗, 可产生坚强 免疫。 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 病毒 不同品种、年 龄、性别猪均能 感染。常见于 4-10月份流行, 多初产母猪发 病。病毒抵抗力 强,容易长期连 续传播。 猪只感染后均无 明显症状。主要表 现为妊娠母猪的 流产,死产、木乃 伊胎、弱仔及不孕 等。个别母猪有体 温升高、关节肿大 及后躯运动不灵。 母猪轻度 子宫内膜 炎、胎盘部 分钙化。胎 儿水肿、软 化吸收或 脱水呈木 乃伊化。脑 非化脓性 炎症。 70日龄 以下胎 儿组织 悬液作 血球凝 集反应。 无特效治疗 方法。母猪 配种前2月 接种细小病 毒灭活苗可 以预防。 伪狂犬病伪狂犬 病病毒 10-30日龄仔猪 多发。各窝仔猪 发病率,同窝仔 猪发病先后均 不一致。发病与 环境及饲养管 理因素有密切 关系。 排灰白、腥臭、浆 状粪便。体温与食 欲无明显改变。病 程一周左右,多数 能康复。 贫血、消 瘦。小肠护 张充气及 黄白酸臭 稀粪。实质 器管无明 显病变。 根据流 行情况 及临床 症状即 可诊断。 多数抗菌、 收敛及助消 化的中西药 物均有效 果,但必需 同时改善环 境及饲养管 理。 猪呼吸与繁 殖障碍综合症PRRS 病毒 妊娠母猪及月 龄内仔猪最易 感。肥育猪发病 温和。本病经呼 吸道及胎盘传 播,传播迅速。 母猪精神食欲不 振,体温短暂升 高,咳嗽及不同程 度呼吸困难。孕母 猪早产、死胎、弱 胎及木乃伊胎。出 生仔猪体温升高、 呼吸困难周后死 亡率25-40%。 育肥猪及 种猪无明 显病变。病 死仔猪胸 腔积水,皮 下、肌肉及 腹膜下水 肿。肺前叶 有肺炎实 变灶。 间隔3周 以上的 双份血 清抗体 检测。 无特效治疗 药物及有效 疫苗。预防 依赖于纵使 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因分析及防治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以妊娠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无活力的弱仔、畸形儿、少仔、公猪不育症及母猪不孕症为主要特征[1]。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猪繁殖疾病已成为大中型饲养场最重要疾病之一。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病原性因素主要包括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猪伪狂犬病(Swine pseudorabies,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温和性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猪肠病毒综合征(Stillbirth mummification embryonic death infertility,SMEDI)等因素。此外,某些细菌、衣原体、寄生虫、真菌毒素、有毒气体和矿物质元素钙、磷、铜、碘、锌、锰、硒、铬及维生素E的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等也是造成猪繁殖障碍的原因。有时一些药物的应用、霉变饲料毒素等也可导致猪只的繁殖障碍,但这通常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予以阐述。 摘要: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原因主要包括疾病性因素、药物的运用、霉变饲料以及母猪的便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常见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比如猪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瘟、布鲁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方案。在预防上提倡防重于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②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程;③加强母源抗体检测;④严把引种检疫关;⑤加强饲养管理;⑥处理好霉变饲料; ⑦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 1 病因分析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母猪繁殖障碍的处理措施 概述: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母猪繁殖障碍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也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非传染性不孕症主要包括青年母猪初情期迟缓、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配种后不受孕、发情微弱以及卵巢囊肿。 初情期迟缓:生长发育正常的大型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 原因: 1、卵巢发育不全:多发于长期患慢性消化系统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寄生虫病的小母猪。由于卵巢发育不全,使得卵巢内没有大的卵泡发育以致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引起发情。对患猪剖检观察时可发现卵巢小而没有弹性,表面光滑没有凹凸形状。即使有卵泡发育也形如米粒,发育不到大豆粒大小,也找不到以往曾经发过情、排过卵的痕迹。 2、异性刺激不够:猪的初情期早晚除遗传因素决定外,同时与后备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时间有关系。有实验证明,当小母猪达160—180日龄时,用性成熟的公猪进行直接刺激,可以初情期提前约30天。同时证明,公猪与母猪每天接触1—2小时产生的刺激效果与公猪和母猪持续接触产生的效果一样,用不同公猪多次刺激比用同一头公猪多次刺激效果好。

3、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由于营养水平过低或过高,造成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都会影响其性成熟的正常到来。有些体况虽为正常,但在前期饲养中,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E、生物素等养分,性腺发育受到抑制,性成熟会延期到来。再者,每圈饲养4—6头为宜,单圈饲养1头对母猪的发情有不利影响。过分拥挤及频繁打斗可导致初情期延迟。 4、安静发情:个别青年母猪已经达到性成熟年龄,体内卵巢活动及卵泡发育也正常,却迟迟不表现发情症状或在公猪存在时不表现站立反射。这种现象叫安静发情或微弱发情。 微弱发情可采取一定措施,母猪可以受孕。这种情况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引进猪种及培育猪种,发情表现不明显,尤其后备母猪。 防治:对发情迟缓的母猪,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1、营养调控:体况瘦弱的母猪应加强营养,短期优饲,补喂优质青绿饲料,使其尽快达到7—8成膘;对过肥母猪实行限饲,多运动少给料,直到恢复种用体况。 2、管理措施:对母猪进行调圈处理。公猪刺激。过肥母猪进行饥饿处理,与以前饲料减半。

一株高致病性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特征

附件:详细摘要模板 一株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特征杨小蓉,荫硕焱,潘梦,周磊,盖新娜,陈艳红,郭鑫,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引言 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已成为危害全球养猪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疫病之一。我国的高致病性PRRSV[1-2]已成为近年来引发我国PRRS 疫情的优势流行毒株[3],但是否存在变异值得关注。本研究对从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猪场分离到的一株PRRSV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基因组特征分析,旨在为高致病性PRRSV的变异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用于分析的毒株—PRRSV SD0901于2009年分离自山东地区发生PRRS猪场的病猪血清样本。采用文献[4]报道的引物序列,分段进行毒株基因组的RT-PCR扩增,克隆至载体pEASY-Blunt Cloning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ClustalX、GeneDoc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拼接、比对与分析。 结果与讨论 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不包括Poly (A),SD0901的基因组全长为15 320 nt,与高致病性PRRSV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8.6%-98.7%;基因组的Nsp2编码区除存在与高致病性毒株相同的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外,还存在468位的异亮氨酸缺失,且在585-586位氨基酸之间插入1个脯氨酸;该毒株的结构蛋白GP2、GP3、GP4和M编码区分别存在1个氨基酸的突变,即GP2的240位丝氨酸(S)突变为苯丙氨酸(F),GP3的66位异亮氨酸(I)突变为苏氨酸(T),GP3的151位、GP4的43位和M蛋白的7位天冬氨酸(D)突变为天冬酰胺(N)。该毒株在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上与已报道的高致病性毒株高度同源,除了Nsp2编码区存在与高致病性毒株相同的缺失而外,还有另外的缺失和插入,而且结构蛋白还存在突变位点。尽管这些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有待深入研究,但我们可以认为SD0901是一株高致病性毒株的变异毒株,提示高致病性PRRSV毒株的进一步变异无疑将增加毒株的多样性。主要参考文献 [1] Tian K.G, Yu X, Zhao T, et al., Emergence of fatal PRRSV variants: unparalleled outbreaks of atypical PRRS in China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the unique hallmark. PLoS One. 2007, 2: e526. [2] Zhou Y.J, Hao X.F, Tian Z.J, et al., Highly virulent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emerged in China. Trans. Emerg. Dis. 2008, 55, 152-164. [3] Zhou L,Chen S.X, Zhang J.N, et al., Molecular variation analysis of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in China. Virus Res. 2009, 145, 97-105. [4] Zhou L, Zhang J.N, Zeng J.W, et al., The 30-amino-acid deletion in the Nsp2 of 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emerging in China is not related to its virulence . J. Virol. 2009, 83: 5156-5167.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及其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及其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SRDS)是母猪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 病因分为先天性、机能性、营养性、机械性和疾病性,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常呈大面积的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的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先天性繁殖障碍: 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畸形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运行,阻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常见的生殖器官畸形有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囊肿、输卵管阻塞、缺乏子宫角、子宫颈闭锁、双子宫体、双子宫、双阴道,这些都是难以治疗的,只有在选育过程中进行淘汰,消除畸形基因。 二、机能性繁殖障碍: 1)卵巢发育不全:猪的正常卵巢重量为5克左右,发育不全的在3克以下,原因是脑垂体机能障碍,卵巢对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 2)卵巢囊肿:表现发情不规律,青年母猪占一半。 治疗:肌肉注射促黄体素200-500微克/次,注射1 4次。治疗到发情的间隔时间为22天,发情率一般为77.4%,受胎率可达70.2%。 3)持久黄体:母猪长期不发情,可用前列腺素使黄体消退,与性腺激素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方法:先用前列腺素3 5毫克肌肉注射,经3 5天后、阴部肿胀时再注射性腺激素1000单位,大多数在3 4天内发情,配种即可受胎。 4)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在不发情母猪中有69%为卵泡发育障碍所引起。 治疗:可用性腺激素200 1000单位肌肉注射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单位隔1 2 天做一次。 三、营养性繁殖障碍: 1)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尤其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 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配种前一周每天给母猪增加饲料,消化能为12兆焦/kg可获较高胚胎存活率。 2)维生素:VA、VB、VD、VE是母猪维持正常繁殖机能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严重缺乏会影响受胎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VA:缺乏会使母猪难于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 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儒猪。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VB3缺乏时运动失调、鹅步、肠炎、生殖及泌乳机能受损。 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仔猪易患佝偻病。

猪繁殖障碍传染病鉴别诊断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病名病原流行特点主要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 猪瘟猪 瘟 病 毒 猪是本病唯一的天然宿主,不同 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 既有垂直传播,又有水平传播。 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一年四季 均可发病。 ①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停止,喜饮水。 ②精神高度沉郁、畏冷、嗜睡、发抖。 ③初便秘,后腹泻,粪稀臭,常带血。 ④眼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 ⑤口腔黏膜发绀或苍白。 ⑥皮肤初期充血,末期鼻端、耳、四肢、腹下、会 阴等处皮肤有出血点。 ⑦公猪包皮积尿。 ①皮肤、黏膜、浆膜广泛出血。 ②淋巴结:肿大、切面出血,中心部位仍有白 色区域,如大理石样(淋巴结周边出血)。 ③脾:不肿大、出血、梗死。 ④肾、膀胱:有出血点,呈麻雀蛋样称雀斑肾。 ⑤肠:坏死性肠炎,回盲肠形成扣状溃疡。 ⑥孕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死胎全身水 肿,小脑、肌肉、肺发育不良。 蓝耳病 猪 繁殖 与 呼吸 综 合 征 病毒 只感染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 均易感,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 猪。仔猪死亡率高,母猪无死亡,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本病也可垂 直传播。 ①母猪:表现为突然厌食、发热、沉郁。皮肤发绀 (蓝耳病),出现流产、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 ②仔猪:病猪发热,呼吸急促,咳嗽,厌食,体温 高,耳部发紫,皮肤发绀。共济失调,急性死亡。 ③公猪:精液质量下降并带毒 ①主要病变为弥漫性间质肺炎。 ②肺部大理石样变,肝肿大,胃有出血水肿, 心内膜充血。肾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 ③仔猪:皮下水肿,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肺 淤血、肉变。 ④流产胎儿出现动脉炎、心肌炎、脑炎。 1

猪伪狂犬病伪 狂 犬 病 毒 多种动物易感,孕猪和新生仔猪 最易感。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垂 直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 的传染源,仔猪死亡率高,母猪 主要流产。 ①怀孕母猪:咳嗽,发热,精神不振,流产,木乃 伊胎、死胎和弱仔。弱仔发病死亡快。 ②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咳嗽、流涕、腹泻、 呕吐,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共济失调,很快死 亡。 ③种猪不育: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等。公 猪不育、发生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能力。 ①呼吸道及扁桃体出血、水肿。 ②肺水肿、有小叶性间质性肺炎。 ③出血性肠炎、胃底部出血。 ④肾脏针尖状出血。 ⑤肝和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⑥脑膜出血、充血,非化脓性脑膜炎,脑组织 有核内包涵体。 乙型脑炎乙 型 脑 炎 病 毒 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初产母猪、 仔猪、肥育猪多发。人兽共患, 经蚊子传播,有明显季节性,感 染率高,发病率低,多为隐性感 染。 ①一般症状:高热、沉郁,嗜眠,减食,粪干;后 肢麻痹,最后麻痹死亡。 ②怀孕母猪:主要是流产,胎儿多是死胎或木乃伊 胎。 ③公猪:睾丸单侧性肿胀、发热、疼痛。 ①有神经症状的猪:软脑膜和实质充血、出血、 水肿、坏死,脑脊髓液增多。 ②流产、早产胎儿:胎儿木乃伊化,脑水肿, 脑膜、脊髓充血,非化脓性脑炎,脑发育不 全,皮下水肿,体腔积液,肝脾坏死。 细小病毒病细 小 病 毒 只感染猪,大小猪均易感,初产 母猪繁殖障碍。可经呼吸道和消 化道传播,垂直传播,流行期长。 ①妊娠早期感染,胚胎死亡,产仔数少或屡配不孕; 中期感染产木乃伊胎;后期感染产仔正常。 ②对公猪的受精率或性欲没有影响。 ①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微炎症,胎儿在子宫有被 溶解、吸收的现象。 ②感染胎儿还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 液或木乃伊化。 ③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 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 征的脑膜脑炎变化,为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技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繁殖障碍性综合征,它表现在母猪不能正常的怀孕,即使怀孕也不能顺利的产仔。 有的母猪在不足月的情况下会产生流产的现象;有的仔猪在怀孕的初期就已经死在母猪的肚子里,生下来的时候,全身发黑,只有骨架和外皮,俗称木仍伊胎;有的仔猪虽然已经发育完整,却不能健康的活下来。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很多猪场都有发生,给农民朋友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与防治。 片花: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与传染性两类。 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生殖器官畸形、机能障碍以及饲养管理等因素所导致;传染性繁殖障碍则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病毒、细菌、螺旋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 我们先来看看非传染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哪几种。 先天性繁殖障碍先天性繁殖障碍较为常见的是生殖器官畸形、发育不全,输卵管阻塞等等。 科学地选留后备母猪,对提高其生产、繁殖和性能,防止先 1 / 6

天性繁殖障碍有很大的好处。 选留后备母猪时,应询查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成绩,无遗传缺陷,同胎至少九头以上,仔猪初重 1. 21. 5 公斤,乳头多且排列整齐,体形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除了仔猪选留时要询查系谱以外,在其生长过程中还要多次选留。 70 天左右时,选择毛疏而光,皮红而润且富有弹性,背腰平直,肢体健壮整齐,乳头粗大而突出,阴户发育良好的小猪留种; 5 月龄左右,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不肥不瘦,能够如期发情配种的种猪留种。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也是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原因之一。 配种或分娩前后消毒不严格及产后胎衣不下、恶露不尽、死胎滞留等因素,都会造成子宫内膜发炎。 感染子宫炎后的母猪往往会因炎症推迟发情或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发生胚胎死亡、流产等,最终淘汰。 在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中,胎衣不下是最常见的原因。 胎衣一般在胎儿产出后10-60分钟即可排出。 产后2-3小时内未排出胎衣,或者只排出一部分的现象叫胎衣不下。 饲养员在母猪生产完毕后,一定要检查胎衣的数目,胎衣的数量必须和所产仔猪数对起来。 如果胎衣长时间不下或下不全,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

奶牛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感冒 一、病因 主要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寒冷季节贼风侵袭,早春及秋末受到冷雨浇淋及牛舍原因营养不良而使牛只抵抗率下降而致病。 二、症状 体温升高至40℃食欲减少直至废绝,清神沉郁、呆滞、耳尖发冷也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潮红、呼吸心跳频率加快,伴有咳嗽,病情严重时,患体皮温不整、寒颤、反刍停止,常表现前胃弛缓症状,鼻腔内流出清水鼻涕。 三、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即能诊断 四、治疗 解热镇痛预防继发感染为原则 五、处方 1、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40ml,每日二次。 2、复方氨基比林40ml,青霉素80万×10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二次。 3、5%糖盐水1000~1500 ml,10%安纳加30ml,VC注射液40~50ml,静脉注射。 4、柴胡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普青80万/瓶×8瓶,温合肌肉注射每日二次。 牛常见病的防治2 1.乳房炎 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许多奶牛场已计划将其纳入乳房炎控制规程。它能有效预防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具体使用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 乳头药浴:停乳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日1~2次,泌乳牛每天挤乳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等。

服药治疗:在采用传统的抗生素疗法的同时结合中药治疗,效果明显。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日喂15克,每日2次,拌入精料中,饲喂6~8天。 2.子宫炎 预防:胎衣不下是牛产后子宫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每日饲喂精料3~4千克、青贮料15千克,或让其自由采食青干草,以防止母牛过肥;产前2~5天和产后应当立即注射20%葡萄糖酸钙溶液200毫升、2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2~3天;产后还应肌注催产素100单位,以加快胎衣脱落,预防子宫炎。 治疗:常规方案是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阶段主要用宫康宁混悬剂治疗。使用前剪掉前封口,用输精器具直接输入宫体内给药。治疗产后急性子宫炎和产道感染时,2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治疗慢性子宫炎所致不孕症时,每5~7 天注药一次,每次20毫升。 3.蹄叶炎 预防:定期修剪和清洗牛蹄,用10%硫酸铜溶液倒入带喷嘴的喷雾器内,直接喷入蹄叉内,隔日一次。 奶牛常见病的防治3 1.感冒感冒是由于奶牛受到风寒侵袭而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 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疾病。无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早春、晚秋气候多变季节较为多见。 症状:精神不振,头低耳耷,结膜潮红,怕光流泪,皮温不匀,耳尖、鼻端和四肢末端发凉,鼻塞不通、咳嗽,体温升到40℃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粪便干燥,皮毛竖立,全身颤抖。 诊断:根据病因调查和身颤肢冷,皮温不匀,鼻流清涕等主要症状,即可确诊,但必须与流行性感冒相区别。如体温突然升高达40℃以上,传播迅速,眼结膜和消化道粘膜有卡他性炎症,结膜黄染等症状,则为流行性感冒。 治疗: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可肌注安基比林或安痛定或安乃近20毫升~40毫升,每天2次。病情较重者,可用磺胺类药物和抗菌素,氨基比林20毫升~40毫升,青霉素100万单位~20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肌肉注射,每天2次。 2.瘤胃臌气奶牛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草子(苕子、紫云英)、露水青草、腐败的饲料、冰冻的萝卜等可使瘤胃臌气。 症状:腹部胀大,腹痛不安,不断弯转头来回顾腹部,摇动尾巴,踢腹,时起时卧,不食草料,反刍停止,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口流泡沫。病末站立不稳,不断呻吟,最后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重症牛病情发展快,常于数小时内死亡。

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

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 郑 杰1,2,宁宜宝2,赵启祖2,刘业兵2,邱立新3 (1.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海淀100094) (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海淀100081;3.湖南兽医总站,湖南长沙41000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1,2]。该病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先发现,然后迅速向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目前为止,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如瑞典[3]、新西兰[4]、澳大利亚[5]等。1992年,欧共体将其统一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 S)”。1992年5月,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 lE)己将其列为B 级疾病。 1991年,我国台湾地区首先报道该病,然后大陆学者郭宝清[6]分离到PRR SV,从而证实中国大陆地区存在PRR S,此后,国内大部分省、市或自治区出现,并分离和鉴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 2006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特点与特征 自2006年夏季以来,我国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发生,而后波及全国各地的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主要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弥散性、出血性间质肺炎、淋巴结和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为突出特征的猪传染病,由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较低,故俗称“三高一低”, 2006年至今,该病的暴发与流行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起始由于人们不清楚该病的主要病原,故有“猪无名高热”的称谓,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引起本病最主要的病原为变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7,8]。经过对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株全序列测序表明:病原的基因序列变化主要是在N SP2区缺失了30AA,其中仅在一段基因序列中就连续缺失了29AA。 1.1 主要发病流行特点 1.1.1 本病以2006年夏季在我国中南部的发生最为严重,在以后的秋冬季节迅速向西、北方各地延伸, 2007年春天该病除了在2006年发生过该病的一 收稿日期:2007204211 作者简介:郑杰(19752),男,博士,从事研究方向为预防兽医学 通讯作者:宁宜宝,电话:010*********,E2m ail:ningyibao@ivd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0018489.html, 些老疫区重新抬头外,在一些新疫区也出现流行。从流行季节上看,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较去年夏季有所减缓。 1.1.2 流行范围广,发病地区多。到目前为止,该病已在我国的10多省市出现流行,流行范围已涉及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各地。 1.1.3 大、中、小猪场以及农户散养猪均有感染发病。发病率较高,有的几乎100%发病,病死率较高,一般为50%,有的可以达到80%以上。 1.1.4 各种年龄、各种品种、不分大小和性别都可感染发病。但有所不同的是,去年夏天,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发病死亡较多, 严重感染死亡,成年种猪和育肥猪虽有发病,但死亡明显减少。 1.1.5 发病猪使用了替米卡星、泰乐菌素、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等抗生素以及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退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体温暂时下降,但往往在第4~5天体温又上升到原来的水平,抗生素药物治疗基本上不能降低发病猪的死亡率,有时反而加速了发病猪的死亡速度。 1.1.6 本病复发率较高,约占10%。土猪比良种猪容易康复,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1.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发病严重者,食欲废绝,嗜睡,呕吐,拉稀,流鼻涕,呼吸困难。病死猪全身出血,身体部分地方尤其皮表、肢体远端出血,有的四肢、耳尖出血最为严重(图1,见中插彩图,下同);有的臀部、腹部及后肢皮肤出血严重,有的耳朵、四肢远心端出现黄豆大小纽扣状坏死(图2);耳朵出血,有的呈现蓝色;有的出现紫斑。起初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传播至大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41.5℃,出现个别猪突然死亡;病猪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伴有腹泻。病猪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多数发病猪在腿部有小型扣状的溃疡或结痂。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高达50%以上,其中以保育肥猪最为严重。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死胎。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 84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6期 Ch inese Journal of V eterinary M edicine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03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xx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

种猪繁殖障碍及其控制

种猪繁殖障碍及其控制 1.内蒙古恒丰集团,内蒙古临河015000; 2.内蒙古蒙泰大地生物技术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0; 3.天津科恩动物药品有限公司天津300161) 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全国各地种猪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一些猪场都普遍存在繁殖障碍的问题。如果:头母猪年哺育断奶仔猪不到16头,这说明存在严重的繁殖障碍。造成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有遗传、病毒和细菌感染、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因素等。主要表现:乏情、久配不孕、配种出血、返情、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畸胎、产仔数少、哺乳率低等,这些问题势必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影响其正常发展。下面笔者就这类问题做一些介绍,供广大养猪界同仁参考。 1 乏情 乏情是指青年母猪或断奶母猪到了应该发情的时间段而不表现发情症状,不愿交配。后备母猪一般应在饲月龄出现初情期,但英系大白猪的初情期在9月龄出现,通常情况下,如后备母猪8月龄后仍未出现初情期,就应该淘汰。乏情的后备母猪要小群体地与公猪混养或放牧饲养,并让种公猪追赶来刺激母猪排卵发情。同时,母猪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激发后备母猪的性欲,使它们的初情期正常出现。断奶母猪离仔后正常情况应该10d内发情配种,如超过就说明乏情,其主要原因是怀孕及哺乳期间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水平低、不平衡、给料量不足造成母猜断奶时体重减少过多,体况不佳推迟发情时间;另外,母猪产仔和哺乳期间易发生产道及乳房炎症,这也会影响其正常发情。控制断奶母猪乏情主要是保证怀孕期特别是哺乳母猪日粮供给量应为4~5kg/d。其次,要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控制疾病的发生。一般情况哺乳期最少应为21d。断奶后通过种公猪的刺激,也可提高母猪发情比例,缩短发情间隔。 2 配种失败和配种出血 配种失败主要表现:公猪不爬胯发情母猪或发情母猪不愿让公猪爬胯,主要原因是由于公猪年轻无交配经验、体肥年龄大、热应激及阴茎创伤、后备母猪无交配经验、母猪断奶后子宫及产道和尿道发炎。控制措施是让青年公猪观看成年有经验的公猪配种的过程,加强公猪管理,合理使用公猪。对生殖系统损伤有炎症的公、母猪用消毒药清洗,并用抗生素对症治疗,然后进行配种。配种出血主要是公猪阴茎损伤和母猪产道的损伤,一般用抗生素治疗就很快能恢复配种功能。 3 返情 母猪配种后返情主要是公猪生殖能力低、精液品质差、配种时间不当及母猪子宫卵巢发炎等因素造成。及时淘汰生殖能力低下的公猪,合理掌握配种时间,一般母猪允许公猪爬胯后10~12h第1次配种,隔12h后进行第2次配种,母猪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0018489.html, 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 作者:岳振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和谈论了导致母猪繁殖性障碍的四种病毒性疾病,即猪伪狂犬病、非洲猪瘟、脑心肌炎、猪圆环病毒病,以上四种病毒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是可导致母猪发生流产。现简要介绍以上四种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病毒;诊断;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3-0136-02 1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疾病,该病毒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净化,因此在这些净化地区不再会有猪伪狂犬病毒的危害。 1.1 临床症状 如果该病毒进入某个未感染的阴性繁殖群,通常会引起流产和呼吸道症状。处于妊娠期前1/3期的母猪会发生胎儿吸收,导致后期返情;处于妊娠后2/3期或者末期的母猪感染后,分娩时会产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仔率升高。一旦过了该病的急性感染期,一部分母猪会潜伏带毒并间断性排毒,此时很难观察到临床症状。 1.2 防控措施 目前没有针对猪伪狂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抗生素能预防二次感染。对于繁殖猪群进行疫苗免疫预防,预防效果较好。一旦猪确诊为伪狂犬病时,全部猪群应该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免疫,以减轻疾病的影响和减少病毒传播。若猪场位于猪伪狂犬病毒地方性流行地区,要对猪群进行常规免疫。 2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是家养猪和某些品种野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 2.1 临床症状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4月/1日/第007版 实用技术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SRDS)是母猪生产的主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孕、流产、胚胎早期死亡、死产、木乃伊、畸形、弱仔及少仔等。常呈大面积地方性和流行性感染,导致大量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新生仔猪死亡,给规模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分为机能性、营养性、疾病性和霉菌毒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危害最大。 机能性繁殖障碍 卵巢囊肿主要表现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临床上以卵泡囊肿较多见,该病可导致母猪不能排卵,以无规律的频繁发情和持续发情为主要特征。 持久黄体在发情周期或分娩后的卵巢中,黄体机能完成后,超过应消退的生理时限如25天仍不消退,称为持久黄体。有周期持久黄体和妊娠持久黄体,二者均可分泌大量的孕酮,抑制卵泡发育,使发情周期停止循环,引起母猪长期不发情。 卵泡发育障碍包括卵泡机能减退、萎缩与硬化。 营养性繁殖障碍 能量和蛋白质高能量饲料使母猪过肥,尤其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导致肥胖性不育。如能量和蛋白质供应不足,母猪瘦弱,则发情期向后推迟或不发情,卵泡停止发育,安静排卵或形成卵泡囊肿。 维生素V A缺乏会使母猪难于受胎、中途流产、产弱仔、盲胎、死胎和畸形胎;VB1缺乏时母猪屡配不孕,性机能紊乱,发情不正常、产弱仔;VB2缺乏时母猪泌乳减少,所产的仔猪易形成僵猪;VB6缺乏时母猪发情推迟;VB12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产仔少,易患恶性贫血症;VD缺乏时母猪泌乳量下降,受胎率降低,易患产后瘫痪,表现流产、死胎、子宫脱,仔猪易患佝偻病;VE缺乏时会使生殖道上皮角质化,母猪不易受胎,易流产。对公猪扰乱精子形成过程,严重时精液中无精子。 疾病性繁殖障碍 细小病毒病母猪在怀孕期的前30天~40天最易感染,怀孕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如流产、死胎、产木乃伊、产后久配不孕等。其他猪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钩端旋转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死亡、流产和降低仔猪存活率。该病的潜伏期是12周,在怀孕第一个月感染,胎儿一般不受影响。第二个月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木乃伊或流产。第三个月感染引起流产、产弱仔。 乙型脑炎猪只感染乙脑时,临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胎,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 非典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常引起繁殖障碍。妊娠10天感染,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产仔头数少或返情。妊娠10天~50天感染,死胎多。产前一周感染不影响仔猪存活,但影响发育。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或一个月免疫猪瘟疫苗,剂量两头份即可预防非典型猪瘟的发生。 子宫感染可发生在产仔前后,尤其是母猪发生流产以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几乎不可避免,因而经常导致流产后的母猪发情正常,但屡配不孕。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断及防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特征 ●后备母猪8~10月龄不发情或经产母猪断奶后长时间乏情; ●母猪发情但屡配不孕;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产弱仔; ●母猪产后无乳等。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原因 ●非传染性因素: ●饲养管理不当; ●环境因素; ●饲料营养因素; ●生殖器官感染; ●遗传因素。 ●传染性因素: ●猪伪狂犬病; ●细小病毒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乙型脑炎; ●猪瘟; ●布鲁氏菌病; ●衣原体病; ●弓形体病。 猪伪狂犬病 ●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只有l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 异。 ●美国发现有个别流行区毒株的毒力有所增强,以往只能导致乳猪和幼猪死亡,而现 在也能引起成猪死亡。 ●本病在我国广泛存在,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威胁。 流行特点 ●许多研究者认为,其他动物感染本病与接触猪和鼠有关,所以猪也是本病毒主要寄 主。 ●本病传播途径除接触感染外,亦可经皮肤伤口感染;猪配种时可传播本病;病猪的 鼻分泌物中含有病毒,也可以由空气传播。 ●哺乳母猪感染本病6~7d后,乳中便有病毒,乳猪因吃了带病毒的乳而感染本病。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断乳后仔猪发病较少。妊娠母猪感染本 病毒,可侵入子宫内感染胎儿。 临床症状 ●哺乳仔猪主要发热、呕吐、下痢、鸣叫;有的猪眼球上翻,呼吸困难;并出现明显 神经症状,如震颤,共济失调,发抖,间隙麻痹,作前进或后退转动,倒地时四肢划动;常见仔猪昏睡,触摸时肌肉抽搐,最后因衰竭死亡。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或发育受阻。

●妊娠母猪表现咳嗽、发热,接着发生流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产下的弱 仔猪出现呕吐和腹泻,运动失调,痉挛,角弓反张,通常在24~36h死亡。还有种猪表现不育症,母猪返情率高、屡配不孕。 ●种公猪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性欲。 病理变化 ●病仔猪剖检可见肝、脾有散在坏死点;有神经症状仔猪,则表现为脑膜明显充血, 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流产胎儿的皮肤有出血点;脑、肾脏、心肌出血;肝、脾有灰白色坏死灶。 猪细小病毒病 ●病原: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病毒具有血凝性,能凝集人、猴、豚鼠、小鼠和鸡的 红细胞。病毒毒力有强、弱之分,强毒株能通过胎盘感染使胎儿死亡;弱毒株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往往被选用作疫苗株。 ●本病在我国许多养殖场普遍存在。 流行特点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特别是初产母猪受感染较多。 ●本病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因此在本病发生后,猪场可能连续几年不断出现母 猪繁殖失败。 ●本病除经交配、人工授精或胎盘感染以外,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环境经呼吸道 和消化道感染。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能终身带毒和排毒。 临床症状 ●母猪不同孕期感染,所表现繁殖障碍的症状不同。在怀孕30~50d感染时,主要产 木乃伊胎;怀孕50~60d,多出现死产;怀孕70d常出现流产;怀孕70d以后感染,母猪多能正常生产,但是仔猪常带有病毒,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若怀孕早期胚胎受感染而死亡后,被母体迅速吸收能有效地清除子宫内的传染源。 但有些母猪发情不正常或久配不上,最终造成不育症。 ●对公猪的精液或性欲没有太大影响。 病理变化 ●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炎症,胎盘有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 ●感染的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可见胎儿充血、出血、水肿、体 腔积液及组织坏死等病变。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本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而肥育猪发病温和。 ●公猪在感染后3~43d精液中均能分离到病毒。 ●本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 ●猪场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饲养密度大,可促进本病流行。 ● ●母猪:发热、精神倦怠、厌食。妊娠母猪后期发生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 及弱仔,有的出现产后奶量下降或无乳;少数猪耳部发紫,有的母猪出现四肢麻痹性神经症状。 ●仔猪:早产仔猪在生后即死亡或几天内死亡,病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后 肢麻痹,共济失调,咳嗽、打喷嚏,昏睡,有的仔猪耳部发紫。2~28日龄感染症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802 (报告范本系列)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 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病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20xx年我们引进了带有外种血缘的外种猪洋二元母猪,进行了优良品种推广,结果80%的猪场母猪普遍出现第一胎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高达20%,而母猪一般无临庆症状,对这情况我们凝似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故进行了血清调查。共采血抽样237份,分离血清212

份,并对分得的212份血清全部进行蓝耳病(PRRS)检测,其中阳性80份,阳性率37.7%;对其中的160份血清进行了伪狂犬(PR)检测,160份进行了猪瘟(HC)检测,160份血清进行了细小病毒(PPV)检测。结果表明:一十三个猪场均有以上母猪繁殖障碍病存在。由此可见:母猪繁殖障碍病在我县外种猪场已普遍存在。 关键词: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调查;血清学;检测 As hog farms have increased in both size and efficiency,so have hog disease types,In rencent yesrs,the problem has been especially serious among breeding sows,where disease has increased inferticity and negative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g breeding industr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