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数据库技术概述

测试数据库技术概述
测试数据库技术概述

测试一、数据库技术概述

1.SQL SERVER 2000采用的体系结构是

P2P

B/S

C/S

单机

2 .SQL SERVER 2000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只能运行一个数据库引擎实例。

正确

错误

3.匹配以下选项,在SQL Server 2000 的管理工具中

1). 通过图形化界面实现数据库操作 B A. 查询分析器

2)以交互方式使用T-SQL实现数据库操作A B. 企业管理器

4.数据库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数据模型有:

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E-R模型

5.

如图所示的1:1联系向关系模式转化中,正确的是:

class(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

monitor(学号,姓名,班级编号)

class(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monitor(学号,姓名,班级编号)

class(班级编号,院系,专业,人数)monitor(学号,姓名)belongto (学号,班级编号)

6.

在课程管理系统中,已存在“学生”(student)和“课程”(course)两个实体,“学号”和“课程编号”分别是二者的主键,二者可以通过选课的方式建立联系,以下实体建立联系方式正确的是?(提示:请注意二者间联系的?

student(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出生日期,性别,照片)

course(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分)

student(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出生日期,性别,照片) course(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分)selection(学号,课程编号,成绩)

student(学号,姓名,专业,班级,出生日期,性别,照片,课程编号) course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学分)

以上都不对

7.

SQLServer是基于CS模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属于客户端组件的是:

企业管理器

查询分析器

服务管理器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

8.安装SQL SERVER 2000时,其客户端仅能安装在Windows 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中。

正确错误

9.SQL语言包括3类,请匹配以下选项。

1. DDL -- A B C A. 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权限

2. DCL -- A B C B. 定义数据库及各种数据对象

3. DML -- A B C C. 对数据实现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

10.SQL SERVER 2000中,不论计算机上有多少个SQL SERVER实例,都只有一

个MS DTC服务。

正确

错误

11.对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说,其主要功能有: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管理功能

数据库维护功能

12.安装SQL SERVER 2000时可以根据需要仅安装部分组件。

正确

错误

13.在1:1关系的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过程中,除了通过两实体之间的公共

属性建立联系以外,还可以将联系单独对应为关系模式。

正确

错误

14.安装SQL Server 2000后,必须先注册本地或远程服务器才能使用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来管理这些服务器。

正确

错误

15.

以下显示了“学生”和“图书”两个实体,根据图书馆运作的规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1

1:m

m:n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6.对于1:1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时,如果由于两个表中没有公用的键值(即作为主键和外键的键),可设计单独的表连接两个表。

正确

错误

17.E-R模型用在关系数据库中用来表示实体及其关系,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实体间的关系有:

一对一

一对多

多对多

一般对个别

对象对类

18. SQL SERVER 2000 企业版可以安装在Windows 2000的任何一个版本上,区别在于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多少不同。

正确

错误

19.对于数据库模型,由于网状模型除了上下层之间可以关联,同层之间亦可以关联,因此它优于关系模型。

正确

错误

20.SQLServer是基于CS模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下属于服务端组件的是:

企业管理器

查询分析器

服务管理器

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

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

21.关于数据库的操作方式,

将SQL语言嵌入到宿主语言中,使用者通过编程使用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这种方式为程序嵌入方式。

22.在SQL SERVER 2000中,Microsoft搜索服务仅用于Windows NT和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中。

正确

错误

23.SQL SERVER 2000的服务器组件包括:

数据库引擎

代理程序

搜索服务

分布式事务处理协调器

24.SQL SERVER 2000中,不论计算机上有多少个SQL SERVER实例,都只有一个搜索服务。

正确

错误

25.自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以来,主要使用了以下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

1.自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以来,主要使用了以下模型: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

测试二、数据库及表创建 :分数

窗体顶端

题目 1

以下SQL 语句实现添加数据库文件的功能,请填空

选项

ALTER DATABASE DB [ / ADD ] FILE (NAME=DB2,

FILENAME="E:DataDB2_DATA.NDF", SIZE=10MB,

MAXSIZE=50MB, FILEGROWTH=10%) GO

成绩: 0/1

题目 2

用户所使用的SQL SERVER 对象是逻辑名。

选项

正确答案 选项 说明

成绩: 0/1

题目 3

SQL 语言中,精确数值型的类型包括

选项

正确答案 选项 说明

decim

al

identit

y

int

bigint

tinyint

成绩: 0/2

题目 4

完成SQL 语句,实现将XS 表中的专业名为“英语”的记录的借书证号、姓名及专业字段的值插入到XSNEW 表中,请填空:

选项

INSERT INTO [ / XSNEW ]

[ / SELECT ]借书证号,[ /姓名],专业名 FROM XS WHERE 专业名="[ /英语]"

成绩: 0/4

题目 5

以下SQL 语句实现创建表的功能,请填空:

选项

其中借书证号是主键。 USE XSBOOK

CREATE [ / TABLE ] XS

(借书证号 char(8) NOT NULL [ / PRIMARY ] [ / KEY ], 姓名 CHAR(8) NOT NULL, 专业名 CHAR(12) NULL,

性别 bit NOT NULL DEFAULT(0), 出生时间 datetime NOT NULL, 借书数 int NULL, 照片 image NULL)

成绩: 0/3

题目 6

以下属于SQL SERVER 数据库对象的是

选项

正确答案 选项 说明

table

view

index

databs

e

constra

int

成绩: 0/4

题目 7

以下SQL 语句实现删除数据库文件的功能,请填空:

选项

ALTER DATABASE DB [ / REMOVE ] FILE db1

成绩: 0/1

题目 8

完成SQL 语句,实现将XS 表每个读者的“借书数”都增加5,请填空:

选项

[ / UPDATE ] XS [ / SET ]借书数 =借书数[ / +][ / 5]

成绩: 0/4

题目 9

以下SQL 语句实现添加文件组的功能,请填空:

选项

ALTER DATABASE DB

ADD [ / FILEGROUP ] NEWGROUP

成绩: 0/1

题目 10

完成SQL 语句,实现将XS 表中借书证号为“100025”的记录的专业改为“计算机”,请填空:

选项

[ / UPDATE ] XS SET 专业="[ /计算机]" [ / WHERE ]借书证号="[ / 100025]"

成绩: 0/4

题目 11

以下SQL 语句实现新建一数据库,请填空

选项

[ / CREATE ] DATABASE xsbook1 ON

(NAME="xsbook1_Data",

FILENAME="e:dataxsbook1.mdf", SIZE=5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10%) [ / LOG ] ON

(NAME="xsbook1_Log",

FILENAME="e:dataxsbook1.ldf", SIZE=2MB,

MAXSIZE=5MB,

FILEGROWTH=1MB) GO

成绩: 0/2

题目 12

如图,适合作为主键的字段是

选项

正确答案 选项 说明

借书证号

姓名

专业

以上任意一个均可

成绩: 0/1

题目 13

完成SQL 语句,实现将XS 表中的“借书数”为5的记录删除,请填空:

选项

[ / DELETE ] FROM XS WHERE 借书数=[ / 5] GO

成绩: 0/2

题目 14

SQL 语句完成以下功能:

选项

CREATE DATABASE DB2 ON

[ / PRIMARY ]

(NAME = "DB2_data1",

FILENAME = "e:/datadb2_data1.[ / MDF ]", SIZE = 10MB,

MAXSIZE = 100MB,

FILEGROWTH = 10MB),

([ / NAME ] = "DB2_data2",

[ / FILENAME ] = "e:/datadb2_data2.ndf", SIZE = 10MB,

MAXSIZE = [ / UNLIMITED ], FILEGROWTH = 10%), (NAME = "DB2_data3",

FILENAME = "e:/datadb2_data3.[ / NDF ]", SIZE = 10MB,

MAXSIZE = UNLIMITED, FILEGROWTH = 10%) LOG ON

(NAME = "DB2_log1",

FILENAME = "e:/datadb2_log1.[ / LDF ]", SIZE = 5MB,

MAXSIZE = 50MB,

FILEGROWTH = 5MB), (NAME = "DB2_log2",

FILENAME = "e:/datadb2_log2.ldf", SIZE = 5MB,

MAXSIZE = 50MB, FILEGROWTH = 5MB) GO

成绩: 0/7

题目 15

SQL SERVER 提供了专门用于处理货币的数据类型,他们是

正确答案 选项

说明

dollar

money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数据库测试的分类和方法

数据库测试的分类和方法 数据库, 分类 从测试过程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把数据库测试分为 系统测试 传统软件系统测试的测试重点是需求覆盖,而对于我们的数据库测试同样也需要对需求覆盖进行保证。那么数据库在初期设计中也需要对这个进行分析,测试.例 如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约束,规则等我们都需要进行需求的验证确保这些功能设计是符合需求的.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确认数据库设计文档和最终的数据库相 同,当设计文档变化时我们同样要验证改修改是否落实到数据库上。 这个阶段我们的测试主要通过数据库设计评审来实现。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是主要针对接口进行的测试工作,从数据库的角度来说和普通测试稍微有些区别对于数据库测试来说,需要考虑的是 数据项的修改操作 数据项的增加操作 数据项的删除操作 数据表增加满 数据表删除空 删除空表中的记录 数据表的并发操作 针对存储过程的接口测试 结合业务逻辑做关联表的接口测试 同样我们需要对这些接口考虑采用等价类、边界值、错误猜测等方法进行测试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侧重于逻辑覆盖,相对对于复杂的代码来说,数据库开发的单元测试相对简单些,可以通过语句覆盖和走读的方式完成 系统测试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这要求有很高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和丰富的数据库测

试经验。而集成测试和单元测试就相对简单了。 而我们也可以从测试关注点的角度对数据库进行分类 功能测试 对数据库功能的测试我们可以依赖与工具进行 DBunit 一款开源的数据库功能测试框架,可以使用类似与Junit的方式对数据库的基本操 作进行白盒的单元测试,对输入输出进行校验 QTP 大名鼎鼎的自动测试工具,通过对对象的捕捉识别,我们可以通过QTP来模拟用户 的操作流程,通过其中的校验方法或者结合数据库后台的监控对整个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测试。个人觉得比较偏向灰盒。 DataFactory 一款优秀的数据库数据自动生成工具,通过它你可以轻松的生成任意结构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填充,帮助你生成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从而验证我们数据库中的功能是否正确。这是属于黑盒测试 数据库性能 虽然我们的硬件最近几年进步很快,但是我们需要处理的数据以更快的速度在增加。几亿条记录的表格在现在是司空见惯的,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在大量并发连接操作时,我们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的使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视图,这些操作如果不当会给系统带来非常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性能优化分4部分 1物理存储方面 2逻辑设计方面 3数据库的参数调整 4SQL语句优化. 我们如何对性能方面进行测试呢,业界也提供了很多工具 通过数据库系统的SQL语句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数据库语句执行的瓶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今天近几十年的历史,其发展速度之快,使用X围之广是其它技术所远不及的。 先介绍一下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模型的发展经历了格式化数据模型(包括层状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两个阶段,正在走向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等非传统数据模型的阶段。 层状数据模型每个节点间是一对多的父子之间的联系,比如一个父亲三个儿子;中心下的几个部门,部门里的人。网状数据模型中允许任意两个节点间有多种联系,层次模型实际上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如同学生选课,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某一课程也可被多名学生选修。关系数据模型,职工,比如我(编号,XX,性别,所属部门,籍贯),我和马薇,X晖,陈曙光等就组成了一X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可以相应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 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模式之间具有转换(或成为映射)功能,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网状数据库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网状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单位。记录包含若干数据项。网状数据库的数据项可以是多值的和复合的数据。每个记录有一个惟一地标识它的内部标识符,称为码(DatabaseKey,DBK),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DBMS自动赋予。DBK可以看作记录的逻辑地址,可作记录的替身,或用于寻找记录。网状数据库是导航式(Navigation)数据库,用户在操作数据库时不但说明要做什么,还要说明怎么做。例如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路径。

数据库在线测试试题

数据库在线测试试题 选择题 1。下述( C)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完整性约束说明 定义数据库模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数据库安全 2.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 A ),它是模式的逻辑子集子模式 模式 内模式 物理模式 3。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C) 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模式 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三层模式 4。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 ) 三层之间的两种映射 模式与外模式 模式与内模式 三层模式

5.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 B) 外模式 模式 内模式 用户模式 6。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 B ) 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到应用程序 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不会因为某些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其他的存储结构 不会因为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存储结构 7.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B ) 数据共享 数据冗余度高 数据完整性 数据独立性高 8.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 D )。I。人工管理阶段 II.文件系统阶段 III.数据库阶段 I 和 II 只有 II II 和 III 只有 I 9.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它是一个集合体,包含数据库、计算机硬件、软件和( D ) 系统分析员 程序员

操作员 数据库管理员 10.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C)。 DBMS包括DB和DBS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DBS包括DB和DBMS DB包括DBS和DBMS 2填空题 1。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DBMS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 , 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维护维护等4个方面 4.数据独立性又可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5。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变,而由DBMS处理这种改变,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6。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 、(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7。(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_(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描述8.数据库体系结构按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进行组织 9.数据库体系结构按照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级结构进行组织 10.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11。数据冗余可能导致的问题有(存储空间大)和(数据不一致) 12.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 、(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

数据库系统概论各章复习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数据 B.数据模型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B 。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一) (总分:1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5.00) 1.采用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建立的数据库系统,称做 ______。 (分数:1.00) A.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 B.扩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C.拓展关系数据库系统 D.以上都不正确 解析: 2.下列哪一种结构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最好的结构? ______。 (分数:1.00) A.共享内存 B.共享磁盘 C.无共享√ D.层次模式 解析: 3.下面属于并行数据库系统目标的是 ______。Ⅰ.高性能Ⅱ.高可用性Ⅲ.高扩充性 (分数:1.00) A.Ⅰ和Ⅱ B.Ⅱ和Ⅲ C.Ⅰ和Ⅲ D.Ⅰ、Ⅱ和Ⅲ√ 解析: 4.下列属于粗粒度并行机特点的是 ______。 (分数:1.00) A.拥有大量的处理器 B.共享一个主存√ C.单个事务运行得更快 D.数据库一般将一个查询分配到多个处理器上 解析: 5.操作型数据和分析型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下列哪一个是操作型数据的特征? ______。 (分数:1.00) A.可更新的√ B.历史的(包括过去数据) C.支持管理决策的 D.面向主题的 解析: 二、{{B}}填空题{{/B}}(总题数:5,分数:10.00) 6.在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中,客户机可以使用{{U}} 【1】 {{/U}}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查询命令。(分数:2.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解析: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U}} 【2】 {{/U}} 存储在多个场地。 (分数:2.0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 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关系模型中,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二维表来表示。在数据库的物理组织中,它 以文件形式存储。 2.数据库中的选择、投影、连接等操作均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3.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二维表的列称为字段,行称为记录。 4.在Access中,查询可作为窗体、报表和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源。 5.子查询“包含于”对应的谓词是In。 6.参数查询中的参数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并且设置条件提示。 7.绑定文本框可以从表、查询或SQL语言中获取所需的内容。 8.在创建主/子窗体之前,必须设置主窗体和子窗体(主表和子表)之间的关系。 9.表A中的一条记录可以与表B中的多条记录匹配,但是表B中的一条记录至多只能与表 A中的一条记录匹配,这样的关系是“一对多”。 10.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有3种,分别是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11.在关系数据库中,唯一标识一条记录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称为主键。 12.参照完整性是一个准则系统,Access使用这个系统用来确保相关表中记录之间的关系 有效性,并且不会因意外删除或更改相关数据。 13.在数据表中,记录是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的。 14.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把由一个关系中相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形成新的二 维表的操作称为连接。 15.关系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6.数据表之间的联系常通过不同表的共同字段名来体现。 17.表是Access数据库的基础,是存储数据的地方,是查询、窗体、报表等其他数据库对 象的基础。 18.在Access中数据表结构的设计是在设计器中完成的。 19.在查询中,写在“条件”行同一行的条件之间是并的逻辑关系,写在“条件”行不同行 的条件之间是或的逻辑关系。 20.窗体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表和查询。 21.计算型控件一般来说用表达式/公式作为数据源。 22.主窗体和子窗体通常用多个表或查询的数据,这些表或查询中的数据具有一对一/一对 多的关系。 23.在报表中可以根据字段、表达式对记录进行排序或分组。 24.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具有数据的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和故 障恢复功能。 25.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中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26.实体完整性是对关系中元组的唯一性约束,也就是对关系的主码的约束。 27.若想设计一个性能良好的数据库,就要尽量满足关系规范化原则。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数据库技术发展概述 摘要: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科学计算,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数据。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所谓数据库就是将许多具有相关性的数据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形成的数据集合。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为DBMs ) 是支持人们建立、使用、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包括数据库模型、数据模型、数据库与应用的接口语言等。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关键字:数据库技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基础和核心 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数据库出现前,计算机用户是使用数据文件来存放数据的。常用的高级语言从早期的FORTRAN到今天的c语言,都支持使用数据文件。有一种常见的数据文件的格式是,一个文件包含若干个“记录”,一个记录又包含若干个“数据项”,用户通过对文件的访问实现对记录的存取。通常称支持这种数据管理方式的软件为“文件管理系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这些数据与其他文件中数据有大量的重复,造成了资源与人力的浪费。随着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的日益增多,数据重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人们就想到将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这样就演变成数据库管理系统从而形成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诞生以20世纪60年代IBM公司推出的数据库管理产品IMs ( Info咖ationMana髀ment System) 为标志。数据库的出现,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整体和结构化管理,使数据具有了共享性和一定的独立性,并能够对冗余度进行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推出,使得数据库概念得到了普及,也使得人们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和统一管理的必要。但是由于IMs是以层次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的,对非层次数据使用虚拟记录,大量指针的使用降低了数据使用的效率,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型机及数据库语言比较低级,数据的独立性也比较差,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即Conference On Data Sv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 DBTG,即Dat aBaseTask Group) 对数据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着名的DBTG报告。该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的许多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报告成为网状数据模型的典型技术代表,它奠定了数据库发展的基础,并影响着以后的研究。网状模型是基于图来组织数据的,对数据的访问和操纵需要遍历数据链来完成。因这种有效的实现方式对系统使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阻碍了系统的推广应用。1970年IBM公司的E.F.codd发表了着名的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的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并获得198 1年ACM图灵奖,标志着关系模型数据库模型的诞生。

数据库系统概论选择填空及答案

单选填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数据库系统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和(C)。 A.系统分析员 B.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操作员 2.下面列出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D )。I.人工管理阶段II.文件系统阶段III.数据库阶段 A.I 和II B.只有II C.II 和III D.只有I 3.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C)。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度高 D.数据独立性高 4.要保证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C)。 A.模式与外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 C.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射 D.三层模式 5.要保证数据库的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 )。 A.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映射 B.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 C.模式 D.三级模式 6.用户或应用程序看到的那部分局部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C)模式。

A.模式 B.物理模式 C.子模式 D.内模式 7.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D)。 A.层次模型 B.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 D.实体-关系模型 8.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B )。 A.名称 B.属性 C.对象 D.概念 9.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是(B )。 A.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B.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完整性约束 C.数据增加、数据修改、数据查询 D.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0.在(A )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网状模型 B.关系模型 C.层次模型 D.以上都有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数据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2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3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5.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等特点。 6 .DBMS还必须提供(数据的安全性)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控制功能。 7 .模式(Schema)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仅涉及到(型

应变测试技术概述及发展

目录 1.前言 (2) 2.正文 (3) 2.1应变测试技术概述 (3) 2.1.1应变量测的原理. (3) 2.1.2应变量测的方法 (3) 2.1.3.应用`最广泛的电阻应变计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技术。 (3) 2.1.4应变量测技术中的温度补偿技术 (6) 2.1.5.应变测点的布置技术 (6) 2.2应变测试技术的发展 (6) 2.2.1.我国近年来应变测试技术的发展 (6) 2.2.2.浅谈对应变测试技术的展望 (7) 3.结束语 (8) 4.参考文献 (8)

应变测试技术概述及发展 100607224 许嘉琳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大多数的试验与检测中都要用到应变测试技术。应变测试技术简单说来就是用应变计测出试件在一定长度范围内的长度变化,再由长度变化和应变的关系求出应变值。电阻应变计是最主要的一种应变计,测点的选择,应变片的粘贴,以及温度补偿技术是应变计使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应变测试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将使它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应变量测技术,概述内容,电阻应变计,使用技术,发展与前景。Title: The simple pres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bstract: Most experiments and tests have to use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o put it simply, 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using strain gauges to measure length changes within a certain distance, and then get strain values by relationships in length changes and strain. Resistant strain gau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in gauge. It’s using technology includes choosing measuring points, pasting strain gauges , and th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technology. Recent years , strain measuring technology developed quickly .It will have a more broad prospect combined with the virtual technology. Key words:strai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simple present; resistant strain gauge; u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1.前言 在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试件作为一个系统,所受到的外部作用(如力,位移,温度等)是系统的输入数据,试件的反应,如应变,应力,裂缝,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是系统的输出数据.通过对输入与输出数据的量测,采集和分析处理,可以了解试件系统的分析特性,从而对结构的性能作出定量的评价.为了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应该采用正确的量测方法,选用可靠的量测仪器设备.应变量测是结构试验量测中最重要的内容,掌握应变测试技术,了解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特别是结构控制截面处应变的最大值及应力分布,对于建立强度计算理论或验证设计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013《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资料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实验环境 1.软件需求 (1)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或者Windows XP (2)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2000 (3)应用开发工具:Delphi7.0 (4)其它工具:Word 2.硬件需求 (1)PC机 (2)网络环境

基本需求信息 一、对某商场采购销售管理进行调研后,得到如下基本需求信息: 该商场有多名工作人员(主要是采购员和销售员),主要负责从供应商处采购商品,而后将商品销售给客户。采购员主要负责根据商场的销售情况确定要采购的商品,并与供应商联系,签订采购单。销售员主要负责将采购来的商品销售给客户,显然一个客户一次可能购买多种商品。一个供应商可以向该商场供应多种商品,而一种商品也可以由多个供应商供应。 商场的管理者每个月需要对该月已采购的商品和已销售的商品进行分类统计,对采购员和销售员的业绩进行考核,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等级评定,并计算商场利润。 二、E-R图 三、需要建立的数据表如下 1.供应商表:供应商ID,供应商名称,地区,信誉等级 2.供应表:供应商ID,商品ID,商品单价 3.商品表:商品ID,商品名称,商品库存量,商品均价 4.采购单表:采购单ID,采购员ID,供应商ID,采购总金额,签订日期 5.采购明细表:采购单ID,商品ID,采购数量,商品单价 6.销售单表:销售单ID,销售员ID,客户ID,销售总金额,签订日期 7.销售明细表:销售ID,商品ID,销售数量,商品单价,单价折扣 8.客户表:客户ID,客户名称,联系电话,客户等级 9.职员表:职员ID,职员姓名,职员类型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上机实验报告 目录: 一、概述 二、主要上机实验内容 1.数据库的创建 2.表的创建 3.查询的创建 4.窗体的创建 5.报表的创建 6.宏的创建 三、总结 一、概述 (一)上机内容: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1. 熟悉Access的启动,推出,界面,菜单,工具栏等; 2. 练习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创建空数据库; 3. 练习创建表结构的三种方法(向导、表设计器、数据表)、表中字段属性设置; 4. 练习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 5. 练习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 6. 练习表的维护(表结构、表内容、表外观) 7. 练习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1.选择查询(单表、多表、各种查询表达式) 2.参数查询 3.交叉表查询 4.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1.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 2.向导创建主|子窗体

3.图表窗体的创建 4.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 5.练习美化窗体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1.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 2.向导创建报表(多表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 3.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主|子报表、自定义报表) 4.练习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1.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 2.课程内容的综合练习; 3.编写上机实验报告、答疑 (二)上机完成情况 第七周:熟悉Access界面,数据库和表的创建,维护与操作 完成了创建表,向表中输入不同类型的数据,创建和编辑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表的维护,修改了表的结构、内容、外观,最后进行了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排序、筛选等。 已完成 第八周:练习创建各种查询 练习选择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然后练习并操作查询,生成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 已完成 第十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 自动创建纵栏式窗体和表格式窗体,向导创建主|子窗体和图表窗体,练习通过设计器创建窗体,美化窗体。 基本完成 第十三周: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 自动创建纵栏式报表和表格式报表,向导创建报表,练习通过设计视图创建报表,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和分组汇总数据。 已完成 第十五周:综合应用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测试题答案

1、某企业有工厂若干,每个工厂可生产多种产品,且每一种产品可以在多个工厂生产,每 个工厂按照固定的计划数量生产产品,计划数量不低于300,;每个工厂聘用多名职工,每名职工仅能在一个工厂内工作,工厂聘用职工时商定聘期和工资。工厂具有工厂编号、厂名、地址等信息,并且每个工厂的编号都是唯一的,在创建工厂的相关信息时,厂名、地址等信息都必须存在,不可缺;每个产品则有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的规定,产品的编号和产品名都不能有重复;职工都有职工号、姓名、技术等级的指标。请: (1)对该企业进行概念设计,画出E-R图。21’ 每点1分 (2)E-R图转化成关系模式4*3’,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4*1’和外键3*1’。 (3)创建工厂表10’、产品表10’。约束每个2分,其他各点每点1分 (4)创建工厂和产品之间关联关系的表15’;修改创建的表,给该表添加属性——合格率6’;删除创建的表4’。 (5)查找1号工厂的所有职工的工资并按职工号排序6’。 (6)查找职工数目大于2000的工厂,以(工厂编号,职工数量)的形式显示10’。 (1)&(2) (3) 仅作参考,除了约束条件外,其他均可自己设置 Create table 工厂( 工厂编号int primary key, 厂名varchar(50) not null, 地址varchar(50) not null ) Create table 产品( 产品号int primary key, 产品名varchar(50) unique, 规格varchar(50) )

(4) 这个外码的属性应该根据前面的表格来,这个地方没有太规定Create table 生产1’ ( 工厂编号int not null, 1’ 产品号int not null,1’ 数量int 1’ check(数量>=300)2’, Primary key(工厂编号,产品号), 3’ Foreign key (工厂编号) references 工厂2’ on delete cascade 1’, Foreign key (产品号) references 产品2’on delete restrict 1’, ) Alter table 2’生产add 2’合格率varchar(10) 1’完整性1’ Drop table 生产4’ (5)每点2分 Select 职工号,工资from 职工 where 工厂编号=1 order by 职工号 (若学生的工厂编号设置属性为char时,1应该要打引号,此处一般没扣分) (6) 完整性2’ Select 工厂编号,count(*) 职工数量2’ from 职工 group by 工厂编号3’ having count(*)>2000 3’

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概述

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概述 发表时间:2017-09-21T10:49:37.0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作者:张涛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迫切需要,电力电缆的应用迅速增长,从而导致电缆故障明显增加(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迫切需要,电力电缆的应用迅速增长,从而导致电缆故障明显增加。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就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修复故障,然而电力电缆是埋设于地下的电力线路,不能用眼睛直接发现故障点。如果不能及时查找出故障点的位置就更不用谈到修复故障,所以如何快速准确的测试出电力电统故障的位置,是修复电力电缆故障提高电网供电可靠,减少经济损失的关健所在。本文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电缆故障的测试方法以及国内外一些先进测试设备进行概述,并介绍电统故障测试设备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应用 随着电缆电网的发展,在电缆数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的环境下,其故障发生频率也逐渐升高,而由于电缆路线隐蔽性强、检测设备和技术有限等原因的影响,使得电缆故障检测难度提升,因此,如何进行电缆故障检测,保障电量供应安全,成为电缆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电力电缆具有供电可靠、不占地面和空间、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较小等优点,使在现代电网供电系统中,电缆的使用数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电缆的故障几率也随之增加,这给电力管理部门带来很多困扰,也给电网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点的位置,对保证供电线路的及时修复和恢复供电有着重要意义。电缆故障的探测方法取决于故障的性质,探测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判明故障的性质。电缆故障的性质可分如下几种。①接地故障,即一芯或多芯接地。②短路故障,即两芯或三芯短路。③断线故障,即一芯或多芯被故障电流烧断或外力破坏断开。④闪络性故障,即当所加电压达到某一值时,绝缘被击穿,而当电压低于某一值时,绝缘又恢复。⑤混合故障即同时具有两种和两种以上性质的故障。另外,高阻与闪络性故障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它与高压试验设备的容量或试验设备的内阻等因素有关。而在各种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外力破坏成为电力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在测定电缆故障类型时,首先用2500V以上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对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以鉴定电缆是否有故障。泄露电流可能出现的情况有:①泄露电流变化很大。②泄露电流值随试验电压的升高而急剧上升。③泄露电流值随时 一、常见的电缆故障测试方法 根据电缆故障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串联故障和并联故障两种,其中并联故障又可分为主绝缘故障和外皮故障两种,而不同的绝缘故障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其具体表现在:主绝缘故障根据电阻影响的不同,分为低阻故障、高阻故障和间歇性故障,在与定位检测中,其分别主要采用低压脉冲反射法、二次脉冲法和二次脉冲法,而有时也可分别采用电桥法、冲闪法和衰减法等,在精确定位检测时,则采用音频感应法、声响法、声磁同步法等,而在断线故障检测中,则使用低压脉冲反射法和生磁同步法进行与定位和精确定位,在外护套故障中,预定位法与精确定位法分别为高压电桥法、降压法和生磁同步法、跨步电压法。 直流闪测发和冲击闪测法是现代进行故障检测的主要方法,其分别面向间歇故障与高阻故障,而其中的电压法也已有效实现检测效果,其波形清晰,盲区较少,这就有效实现了高电阻检测,但是接线操作复杂,分压过大,若操作不规范,往往会产生危险;电桥法、低压冲脉反射法对低压电缆进行故障检测,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对高阻故障却不能使用;二次冲脉法是现阶段较为先进的基础测试法,其与高压发生器冲击闪络技术相结合,通过内部装置将低压脉冲法神,而次脉冲在电弧电阻很低的情况下,发生短路反射,在仪器中形成记忆,而在电弧熄灭后,则实现开路反射,其有利于实现对故障点的转却判断,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而究其使用设备来看,主要有Baur和Seba产品,其中Baur具有安全性高、容易接线、方便切换、结构紧凑、子宫判断以及消除盲区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检测的精确度。 二、电缆故障测试的设备要求 2.1考虑价格比和价值比。在选用设备中,往往将其价格和性能进行比较,而鉴于高性能设备成本较高,出于经济效益考虑,而不予购买或是使用,实际上,当设备达到相应的使用规模时,则会实现其性能效益,若是因设备使用不当而引起停电等,则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2由于电缆故障的隐蔽性,提升了检测难度,尤其对一些不知路径的直埋电缆,由于其埋于地下、管线干扰较强、损失较大,因此要加强各个检测工具和设备的综合运用,如将电缆识别仪器、预定位设备、精定位仪器等,以实现其检测的有效性。 2.3关注仪器反射的波形。在进行波形测定中,要考虑到冲击能量的影响,现代国外仪器一般采用2μF或是4μF电容,但是在进行测试时,往往的不到波形,因此要求其电容量加大,且对主绝缘进行有效保护,控制仪器体积等,促使冲击能量加大,以延长故障点起弧时间,增强放电量,从而获得测试波形,这对于低压电缆而说,其更为突出。 2.4由于电缆设置的隐蔽性,且电缆内部危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检测中要求对故障点进行精确检测,这就要求选择高精确度的设备,在提升检测准确性的同时,实现安全性维护,避免因检测位置不当,或是故障点把握不准,而造成安全事故等。 三、电缆故障测试的把握点 3.1事前准备。电缆故障预测前的准备是保障故障检测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有效监测的保障,因此在进行电缆验证时,要将电缆长度、路径预留情况、接头位置等各项资料查看,以保证监测点的准确性。 3.2检测定位。查找故障点,是进行检测的根本,若是故障点定位不准确,则会造成经济和安全损失,因此在检测中,要充分利用故障预定位检测方式和精定位检测方式,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故障点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升检测维修效果。如由于主绝缘故障精确定位较难但是预定位较容易,外护套恰恰与之相反,因此,在绝缘和外护套故障发生点相同时,则可将两者进行结合使用,以有效实现检测定位。 3.4预定位误差。由于操作或是仪器、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检测误差是必然现象,因此,在检测中,要考虑到预定位误差,其中包括仪器误差、度量误差、波速误差、波形误差等,由于仪器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其具有一定恒定性,不以人为改变;度量误差,是在测量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强化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注意两端电缆的预留圈的存在性;在波速误差控制中,则要以电缆长度计算的方式,尽量降低误差与正确值之间的差距;而在仪器和人为作用下出现的波形判断误差,因此,在进行其控制中,不仅要实现规范性操作,而且要进行经验收集,以提升其准确度。 3.5获得波形。在电缆一段测试不到波形时,要进行两端互换,或是将燃弧电流加大后再进行测试;若是因为电缆较长而在预定位得不到波形,则要采用延长触发时间、加大冲击电压等措施,来获得波形;而对间歇性故障测试中,若冲击电压不能击穿,则可采用直流耐压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