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014---2015高三一轮复习课堂复习学案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学习目标】:掌握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自主复习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第91-92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实验原理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生物。

(2)产物的检测

试剂现象(颜色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CO2

酒精

【自主复习指导二】:认真思考植物组织呼吸方式的探究材料。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

无氧呼吸

【特别提醒】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 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 、培养液浓度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 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

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当a 和b 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 a 和v b ,则v a <v b

B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b 和T c ,则T c >T b

C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 b 和L c ,则L b <L c

D .如果a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a 和T c ,则T a >T c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 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中X 为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

B .在20~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 3/min

C .如将X 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 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4.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

中加入10 mL 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 ℃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 ℃的恒温水浴锅中。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实验组一段时间内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min 液滴移动距离

/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酵母菌是研究细胞呼吸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

(1)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H]在__________处与氧结合生成水,水中的氢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_________。适宜温度下,在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并密封(如图1),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____

____。

(2)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a .将10 mL 酵母菌培养液和10 mL 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 .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实验装置中。

c .两组装置均放入20 ℃的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d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某植物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 液面位置与Y 液面

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

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浸泡种子的目的是让种子细胞增加________水, 使代谢增强。

时间(h) X 液面位置(cm) 0 5.0 1 7.0 2 9.0 3 11.0 4 13.0 5 14.5 6 15.5 7 15.8 8 15.8 9

15.8

(2)装置中使用NaOH的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X液面变化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结果准确性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上图装置相同。

(4)实验4小时后液面变化减缓乃至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吸收的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为测定消过毒的萌发的小麦种子的呼吸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中,物质E表示________。

(2)图2所示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若发现装置甲中墨滴不移动,装置乙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若发现装置甲中墨滴右移,装置乙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8.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

A B C D E F

葡萄糖-+-+++

丙酮酸+-+---

氧气+-+-+-

(1)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___________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___________,根据试管___________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

(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

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_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

1—3 D D AB

4.(1)将气球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2)酵母菌只进行了有

氧呼吸上升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气球膨胀(3)①气球中不注入氧气②取若干相同装置,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4)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任意两个)

5.(1)线粒体内膜葡萄糖和水②③(2)①酵母菌培养液是否煮沸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②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相等,气球体积不变乙中酵母菌已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③上升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球体积增大

6.(1)自由(2)吸收种子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种子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3)气温、气压、装置气密性(至少答出两个,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等量煮熟(或死亡)(4)氧气减少,有氧呼吸减弱,而种子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管内气压没有明显变

7.(1)细胞质基质酒精(2)增大吸收CO2的面积(3)①③④①②

8.(1)C、E B、F B、D、F (2)线粒体内膜能

实验七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浓硫酸溶液)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 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1、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三、结果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资料】溴麝香草酚蓝:也叫溴百里酚蓝,英文名Bromothymol Blue,简称为BTB,酸碱指示剂;吸附指示剂。

分子式:C27H28Br2O5S,分子量:624.39,产品性状:浅玫瑰色结晶性粉末,熔点200~202℃,易溶于乙醇﹑醚﹑甲醇及稀氢氧化碱溶液。稍溶于苯﹑甲苯及二甲苯,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溴麝香草酚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pH6.0(黄)~7.6(蓝)。普通水是中性,pH也就是7左右,差不多呈淡蓝,溶有CO2后,由于会形成碳酸,碳酸是弱酸,因此pH不会降太多,变黄。当中过渡颜色是绿色或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课时检测(十)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相关实验分析

课时检测(十)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相关实验分析 一、选择题 1.(2018·昆明一中质检)对下列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解析:选C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酒精。 2.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解析:选B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减少;植物根系长期被水淹,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进入夜间,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片黄化,叶绿素a、b含量减少,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3.(2018·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为了探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者在遮光状态下,测得了相同的新鲜菠菜叶在不同温度和O2含量条件下的CO2释放量,结果如表(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2 B.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 C.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O2含量限制了呼吸强度的继续升高

D.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解析:选C根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规律可知,在10 ℃、1.0%条件下的数据应大于3.6小于35.2,所以53.7这个数据可能是错误的;温度为3 ℃、O2含量为3.0%时,CO2的释放量最少,是贮藏菠菜叶的最佳环境条件组合;O2含量从20.0%升至40.0%时,在3 ℃、10 ℃和20 ℃条件下,呼吸强度逐渐减弱,但在30 ℃条件下,呼吸强度增强;在20 ℃条件下,O2含量从0.1%升高到3.0%的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逐渐减弱。 4.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O2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倍 C.O2浓度为c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O2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选D由题图可以看出,当O2浓度为a时,只有CO2释放量,说明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O2浓度为b时,CO2释放量=8,O2吸收量=3,所以无氧呼吸释放CO2量=8-3=5,消耗葡萄糖量=2.5,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3,消耗葡萄糖量=0.5;O2浓度为c时,呼吸作用最弱,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当O2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说明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5.(2018·衡水调研)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B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 D.氧分压为8时,AB曲线将演变为M2形态

细胞呼吸___过程及实验

一轮复习课----细胞呼吸(过程及实验) 复习环节:学生活动:ATP合成的反应式 问:ATP主要来源? 引出课题: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问:细胞呼吸又叫呼吸作用,它和人的呼吸是同一概念吗? 引出其定义P91(学生齐读)强调氧化分解非水解(知识背景:水解一般是指由脱水后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水参与反应.例如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氧化分解多指有机物变成无机物,放出能量),无氧呼吸也是氧化分解过程,只是不彻底。 学生活动一:请画出与细胞呼吸有关的细胞器结构模式图,并标示各结构名称并写出内膜的表面积增大的方式。 学生活动二:1、写出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物质变化、能量 变化、反应场所? 2、写出有氧呼吸反应式(底物葡萄糖) 教师强调: (1)反应式箭头不能变为等号。 (2)能量不能写成ATP。各阶段酶种类不同。 (3)底物主要是葡萄糖。 (4)部分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如蓝藻、硝化细菌其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膜上。 (5)释放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光反应产生ATP只能用于其暗反 应 学生活动三:1、朗读课本P94黑体字“定义”,并照样子读出无氧呼吸的定义。 2、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教师强调: (1)无氧呼吸产物是不同取决于酶的种类。 (2)低氧环境中,植物既可进行无氧呼吸,也进有氧呼吸。 (3)长期的无氧呼吸对陆生植物影响?(酒精使蛋白质变性,有毒害作用。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不能满足生命活动需 要。 (4)无氧呼吸产物中仍含有大量的能量。 (5)问:病毒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不进行)蛔虫呢?(无氧呼吸) (6)氧气存在时,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7)进化历程: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基础上进化而来。部分生物仍保留无氧呼吸的酶系统以应付暂时缺氧的不利状态。 板书: 问酵母菌可进行的呼吸方式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引出探究实验) 学生活动四:那我们应如何探究其方式?(可从检测产物入手,也可从能量释放大小的测定入手,也可从气体变化量入手。。。。。。) 设计一:检测产物实验原理:(学生能描述)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18练 准确解答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及实验及计算题

准确解答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及实验及计算题 1.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2.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 )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3.(2015·成都高三摸底)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 的试管是( ) A.甲、乙、丙B.甲和丙 C.乙和丙D.甲、乙、丙、丁 4.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 破碎细胞(细胞 不完整) 甲25 mL 75 mL 无氧 乙25 mL 75 mL 通氧50 mL 未处理 丙25 mL 75 mL 无氧 丁25 mL 75 mL 通氧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乙醇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5.(2015·杭州月考)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氧气浓度为b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B.当氧气浓度为a时,该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曲线Ⅲ中该器官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D.曲线Ⅰ也可以表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 6.有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A.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没有有氧呼吸,只有无氧呼吸 B.当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有所不同 C.当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能产生[H]和ATP 7.(2016·烟台模拟)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细胞呼吸类型

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它能为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对呼吸作用进行实验探究,不仅有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题进行归类如下: 1.验证生物体能否进行呼吸作用 例1.为探究脊蛙(去脑、保留脊髓)肌肉是否能进行有氧呼吸,请依据所给的实验装置(K为止水夹)和材料,在给出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探究实验,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回答问题。 材料和用品:刚制备的去内脏脊蛙、导线、手摇感应电机等 方法步骤: 步骤1:将A、B两根导线插入乙瓶瓶塞,将A导线下端的小钩,钩在刚制备的去内脏脊蛙背部肌肉上,带皮的蛙后肢接触食盐水,B导线的下端也接触食盐水,用凡士林密封瓶口;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能否证明肌肉是否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脊蛙(去脑、保留脊髓)肌肉是否能进行有氧呼吸。由此确定该原理是细胞在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时提供氧气,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来确定肌肉细胞能否进行有氧呼吸。根据题中给出的实验装置设计合理步骤:先提供氧气,再用感应电流断续刺激脊蛙,使其肌肉收缩增强代谢活动。最后通过石灰水检验结果。由于该实验属于“是否类”探究性实验,实验预期结果有两种可能。肌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不能用此装置证明肌肉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步骤2:调节止水夹K,使丁瓶内的水缓缓滴下,用以抽气,使空气由甲瓶经乙、丙瓶进入丁瓶。 步骤3:将A、B导线接上手摇感应电机,用感应电流断续刺激脊蛙,使其肌肉收缩增强代谢活动。 步骤4:观察丙瓶内石灰水的颜色变化。 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丙瓶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脊蛙的肌肉能进行有氧呼吸作用; ②丙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脊蛙的肌肉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不能。因为肌肉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观察不到实验现象。 2.测定生物体呼吸作用强度 例2.植物幼苗在生长时,要进行呼吸作用。请用简单方法来测量菜豆幼苗有氧呼吸强度的大小(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表示)。 实验材料:带塞的玻璃钟罩,大、小烧杯,10%NaOH溶液,带刻度的玻璃导管、清水、微型盆栽菜豆幼苗。 ①本实验可用如上图装置,但该装置中还缺少某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利用所给的器具和试剂,则添加该组成部分的操作是。增加该组成部分的目的是:。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田秋红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 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 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 &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实验拓展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实验拓展 (国考5年未考)(地方卷:2018天津卷;2018浙江卷;2017海南卷;2015安徽卷;2013广东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的条件是有氧还是无氧?酵母菌在有氧和无 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 作出假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作出合理的假设 ↓ 科学思维 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 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 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 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 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 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考问2 实验拓展 (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 ①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②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见下表): (2)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①实验装置 ②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③误差的校正 a.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b.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c.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题组跟进】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课时练习) 1.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2.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3.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 CO2+[H];③ [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须酶的催化 B.第②阶段无ATP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 C.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D.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 4.下列有关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均能产生CO2 B.种子淹水过久,会由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均能产生ATP D.葡萄经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酿成葡萄酒 5.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O2 浓度为a时( )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6.如图表示小鼠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其中A~D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②③④过程均可为①提供ATP B.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③过程只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A~D可能是葡萄糖、丙酮酸、[H]、氨基酸 7. 2015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的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晋级决赛,成为该项目决赛历史上亚洲第一人!人的骨骼肌中,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 B.两种肌纤维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短跑时会因快肌纤维内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78748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 利用学生的结论进一步完善有氧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学生尝试写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进一步分析实验装置的改进。 结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3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考点3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教案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实验设计中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放入绿色水生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 (3)除去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4)保持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变——NaHCO3溶液。 (5)除去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 (6)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7)消除种子表面微生物对种子细胞呼吸速率测定的影响——消毒。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检测产生的CO2情况——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9)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10)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薄膜滤光。 2.“装置图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1)测定装置 (2)测定方法及解读 ①测定呼吸速率(装置甲) a.装置甲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 b.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 c.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甲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②测定净光合速率(装置乙) a.装置乙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CO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乙单位时间内向右移动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根据“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3.“叶片上浮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在相同时间内上浮叶片数目的多少(或者叶片全部上浮所需时间的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4.“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答案

细胞呼吸的知识点归纳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 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其余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4.有氧呼吸过程中H 2O 既是反应物(第二阶段利用),又是生成物(第三阶段生成),且生成的H 2O 中的氧全部来源于O 2。 5.有H 2O 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 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6.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对动物可用于维持体温。 7.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考点2根据CO 释放量和O 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底物为葡萄糖) 【特别提醒】 1.CO 2释放量、O 2吸收量、酒精量都是指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 2.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 考点3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 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外因——环境因素 (1)温度 ①温度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实现的。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 ②生产上常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藏水果、蔬菜。大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2)O 2的浓度 ①在O 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有氧呼吸。(如图) ②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 (3)CO 2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讲义:第5章素能提升课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Word版含

素能提升课/ 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关实验 [核心精要] 1 ?“装置图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1)测定装置 (2)测定方法及解读 ① 测定呼吸速率(装置甲) a. 装置甲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 NaOH 溶液用于吸收C02。 b ?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c ?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d .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甲单位时间内向左移动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 ② 测定净光合速率(装置乙) a ?装置乙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 C02缓冲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02浓度恒定, 满足光合作用需求。 b. 必须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 c. 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乙单位时间内向右移动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 ③ 根据“总(真正)光合速率二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总 (真正)光 合速率。 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 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 验结果进行校正。 2. “黑白瓶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将装有水和水生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层中,测定单位时间内瓶中溶解 氧含量的变化,借此测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仅能进行 呼吸作用;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真正光合作 用量(光合 『 1 色液滴 竦色 一 NaE LCft 乙

作用总量)=白瓶中氧气增加量+黑瓶中氧气减少量。 3. “半叶法”测定光合作用有机物的产生量 “半叶法”的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 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 A、M 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 h)。即M = M B—M A,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对点训练] 1.把一株牵牛花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 .光合作用需要CO2 B .光合作用能产生0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B [下部叶片的实验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02,左下部叶片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左上部叶片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该实验不能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02。] 2.如图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先放在黑暗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重点突破练习: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判断与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重点突破练习: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判断与实验探究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 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厌氧呼吸B.一定是需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 [在呼吸过程中需氧呼吸有二氧化碳放出,厌氧呼吸如果是产生酒精也会有二氧化碳放出,只有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才不产生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一定不是乳酸发酵,D正确。] 2.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 A.葡萄糖→丙酮酸→H2O B.葡萄糖→丙酮酸→CO2 C.葡萄糖→O2→H2O D.葡萄糖→丙酮酸→O2 B [葡萄糖的需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葡萄糖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生成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从空气中吸收进来的氧而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ATP。从C6H12O6被氧化分解产生H2O和CO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综上,B正确,ACD错误。] 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 B.需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受阻,第一阶段不能进行 C.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溶胶高 D.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厌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 A [需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能产生大量的ATP,故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合成ATP的酶,A正确;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故需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受阻,但第一阶段仍能进行,B错误;线粒体消耗O2,释放CO2,因此人体细胞内O2与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溶胶低,C错误;需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能产生ATP,D错误。] 4.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细胞器),以及未经离心的酵母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 教学设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教学设计 田秋红 一.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为了学生能直接获得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本节内容安排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及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 2利用已学习过的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实验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对实验结果和实验装置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 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分析与判断。 五.实验准备: 1.兴趣小组的学生提前一天制作发酵的面团 2.因为按教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实验时间较长,提前让兴趣小组的学生按教材实验装置安装并实施实验。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学案。 六.教学流程: 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引入新课 通过化学知识推测呼吸方式有两种 观察现象,对反应式在推测的基础上做以完善 分析检验的方法,展示演示小实验 通过评价面团实验,引入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图,分析讨论实验观察的方法和检验方法。

高考生物重点强化练第18练准确解答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及计算题北师大版

18 准确解答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及计算题 1. (2017·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 B.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 C.若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可作为该装置的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D.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2.(2017·河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氧气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3.(2018·南川一中模拟)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 ) 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2 3 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1 3 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酵母菌停止发酵 4.(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月考)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熵(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分别是1、约0.8和约0.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RQ会先降低后增加 B.平静状态时动物的RQ一定等于1 C.剧烈运动时动物的RQ会变小 D.三种底物呼吸熵不同的原因与C、H、O、N的比例有关 5.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48 mL,则在1 h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的( ) A.1/3 B.1/2 C.2倍 D.3倍 6.(2018·荣昌质检)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用有关材料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A瓶注入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 g/mL葡萄糖溶液1 L;B、C瓶注入未经煮沸的质量分数为0.1 g/mL葡萄糖溶液1 L;向A、B瓶中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中不加入酵母菌培养液;向A瓶中注入液体石蜡;3个瓶中放入温度计,并用棉团塞住瓶口,以固定温度计并保证保温瓶通气。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瓶中的溶液煮沸并注入液体石蜡油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杂菌 B.24 h后温度计的读数B>A>C,说明了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C.倒掉石蜡油,闻一闻A瓶内有酒味,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 D.C瓶是对照组,A、B瓶是实验组 7.(2017·山西名校联考)下表是苹果在有氧条件下,测得O2消耗量和CO2产生量的关系。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产生量(mol/min) 1.2 1.0 1.3 1.6 3.0 O2消耗量(mol/min) 0 0.5 0.7 1.2 3.0 A.氧浓度为a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3

2018年高考生物重难点突破强化练第19练准确解答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及计算题苏教版

准确解答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及计算题 1.(2017·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实验装置,把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该装置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有氧呼吸速率 B.若将NaOH溶液换为清水,可用来测定小麦种子无氧呼吸速率 C.若把小麦种子换为死种子,可作为该装置的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D.在实验全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2.(2017·河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当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氧气消耗量,乙装置放死亡种子作对照 3.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乙醇中 4.(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月考)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熵(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 分别是1、约和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RQ会先降低后增加 B.平静状态时动物的RQ一定等于1 C.剧烈运动时动物的RQ会变小 D.三种底物呼吸熵不同的原因与C、H、O、N的比例有关 5.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48 mL,则在1 h内乙醇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量的( ) A.1/3 B.1/2 C.2倍D.3倍 6.(2017·河北武邑中学周考)下图是验证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两套装置的培养条件一致(不考虑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细胞呼吸的测定和方式判断专题 【网络构建】关键处填充,连接处思考,问号处回答。 细胞呼吸方式判断(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测定(装置原理注意事项) 【知识精讲】 一、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 【例题】(13·江苏)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 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 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 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例题】(14·江苏)(多选)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 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 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 菌的呼吸 D. 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例题】(15·江苏)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小结】 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下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不动不动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1)装置及相关解读 (2)实验成功关键点分析 ①实验装置:甲组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②a瓶内液体是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图中可检测到CO2的为c、e,相比而言,c中CO2产生量既多又快。 ④图中可检测到酒精的只有d,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条件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变混浊/快无变化 乙组(无氧)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 ⑥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且快,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能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014---2015高三一轮复习课堂复习学案 细胞呼吸(2)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学习目标】:掌握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自主复习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第91-92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实验原理 (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生物。 (2)产物的检测 试剂现象(颜色变化) 澄清的石灰水 CO2 酒精 【自主复习指导二】:认真思考植物组织呼吸方式的探究材料。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 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 无氧呼吸 【特别提醒】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 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 、培养液浓度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 在下图3个密闭装置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三份种子:消毒且刚萌发的小麦种子、未 消毒刚萌发的小麦种子及未消毒刚萌发的花生种子。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当a 和b 玻璃管中的水珠开始移动时,分别记录其移动速率v a 和v b ,则v a <v b B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b 和T c ,则T c >T b C .如果b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水珠移动距离L b 和L c ,则L b <L c D .如果a 和c 中都消耗了等质量的有机物,记录温度计读数为T a 和T c ,则T a >T c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 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图中X 为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 B .在20~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 3/min C .如将X 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 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 4.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 中加入10 mL 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 ℃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 ℃的恒温水浴锅中。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实验组一段时间内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min 液滴移动距离 /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