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段或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添加平行线构造“ A “ X”型

例1:如图,D是厶ABC的BC边上的点,BD: DC=2 1, E是AD的中

点,求:BE EF的值.

解法一:过点D作CA的平行线交BF于点P,则

PE DE 彳BP BD

1, 2 ,

FE AE PF DC

??? PE=EF BP=2PF=4E所以BE=5EF:BE EF=5: 1 .

解法二:过点D作BF的平行线交AC于点Q,则BF BC - BE = BF - EF

= 3DQ - EF =6EF - EF =5EF , DQ DC 一3,

??? BE EF=5 1 .

解法三:过点E作BC的平行线交AC于点S

, DQ _ DA

—2, EF EA

解法四:过点BE BT

__ _ ?EF _TC ?E作AC的平行线交BC于点

??? BD=2DC 二 5 “

BT = — DC,

2

T,贝U DT =CT =

??? BE EF=5: 1

变式:如图,长交AC于F, D是厶ABC的BC边上的

点, 求AF: CF的值.

BD DC=2 1, E是AD的中点,连结BE并延

解法一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过点

过点

过点

过点

D作CA的平行线交

D作BF的平行线交

E作BC的平行线交

E作AC的平行线交

BF于点

AC于点

AC于点

BC于点

P,

Q

S,

T,

例2:如图,在厶ABC的AB边和AC 边上各取一点D和E,且使AD= AE, DE延长线与BC延长线相交于F,求证: BF BD

CF CE

(证明:过点C作CG//FD交AB于G

例3:如图,△ ABC中, ABvAC 在AB

F,证明:AB- DF=AC EF.

AC上分别截取BD=CE DE, 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分析:证明等积式问题常常化为比例式,再通过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证明。不相似,因而要通过两组三角形相似,运用中间比代换得到,为构造相似三角形,需添加平

行线。.

方法一:过E作EM//AB,交BC于点M则厶EM OA AB Q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方法二:过D作DN//EC交BC于N.

例4:在△ ABC中, D为AC上的一点,E为CB延长线上的一

证明:过D作DG/ BC交AB于6则厶DFG ffiA EFB相似,

??? DG DF T BE= AD, A DG DF

BE 一EF AD 一EF

由DG// BC可得△ ADG ffiA ACB相

似,. A EF X BO AC X DF.

DG AD

BC AC

例5:已知点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交AC于E, 交

BA的延长线于F,

AF AE

求证:

BF EC

if

D

I

c

分析:利用比例式够造平行线,通过中间比得结论 ?

(或利用中点”倍长中线”的思想平移线段 EC,使得所得四条线段分 别构成两个三角形.)

例8:在?ABC 中,AB=AC,AD 是中线,P 是AD 上一点,过C 作CF// AB,延长BP 交AC 于E, 交 CF 于 F,求证:BPZ=PE- PF

分析: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成比例,可以通过中间比转化,也可以通过线段相等, 把共线的线段转化为两个三角形中的线段,通过相似证明 ?另外在证明等积式时要先转化 为比例式观察相似关系,有利于证明?

例6:已知: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BD 是高,求证:BC=2AC ?CD 分析:本题的重点在于如何解决“ 2”倍的问题; 找到这一线段2倍是哪一线段.

例7:如图,△ ABC 中, AD 是BC 边上中线,E 是AC 上一点,连接ED 且交AB 的延长线于F 点.求证:AE EC=AF BF.

分析:利用前两题的 思想方法,借助中点构造中位线,利用平行 与2倍关系的 结论,证明所得结论. 找到后以比例式所在三角 形与哪个三角形相似

?

A

、作垂线构造相似直角三角形

例9:如图从ABCD顶点C向AB和AD的延长线引垂线CE和CF, 垂足

分别为E、F,

求证:AB AE AD AF = AC

证明:过B作BM L AC于M过D作DNL AC于N

??? AM: AE=AB AC AB ■ AE = AC AM (1)

例10: ?ABC中, AC=BC P是AB上一点,Q是PC上一点

(不是中点),MN± Q且MNLCP,交AC BC于M N,求证:

PA: PB =CM : CN

证明:过P作PE!AC于E, PF L CB于F,贝U CEPF为矩形

.PF //EC v / A=Z B=45°. Rt △ AEP=Rt PFB

. = v EC=PF . PA 二ZE 二ZE (1)

在厶ECP^n A CNM中CPL MNT Q PB PF EC

./ QCN£QNC=90 又v / QCN£ QCM=9° /-Z MCQ/CNQ .Rt A

PEC^Rt A MCN .皂二竺即空(2)

由(1)( 2)得PA CM CM CN EC CN

PB CN

三、作延长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例11.如图,在梯形ABCD中, AD// BC,若/ BCD的平分线CH L AB于点H, BH=3AH且四边形AHCD勺面积为21,求△ HBC的面积。

分析:因为问题涉及四边形AHCD所以可构造相似三角形。把问题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而加以解决。

解:延长BA CD交于点P v CHL AB, CD平分/ BCD

??? CB=CP 且BH=PH v BH=3AH 二PA AB=1: 2 /? PA PB=1 3

v AD// BC

? S A PCH= 2

S

^ PBC S A PAD二 S四边形AHCD = 2

:7 - S四边形AHCD = 21 2_ , _ 1 _

…S A PAD - 6 S A

PBC

- 54…

S

A HBC= 一

S

A PBC=

27

2

-?△ PAD^A PBC . . S A PAD : S A PBC =1:9

例12.如图,RtABC中,CD为斜边AB上的高,E为C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交BC于F, FG

交AB于G,

分析:欲证式即肆二籌由“三点定形”,△ BFG与厶CFG会相似吗?显然不可能。(因为

△ BFG为Rt△),但由E为CD的中点,.??可设法构造一个与△ BFG相似的三角形来求

解。

不妨延长GF与AC的延长线交于H,贝U旦二竺=竺史又ED=EC 二

FG=FH又易证Rt △ CFH h FAt E A GFB EC ED

CF _FH FG- FH=CF BF ??? FG=FH /? FG2=CF BF

FG BF

四、利用中线的性质构造相似三角形

例13:如图,中,AB丄AC AE1BC于E, D在AC边上,若BD=DC=EC=1求AC.

解:取BC的中点M连AM T AB丄AC . AM=CM:/仁/C BD=DC

???/ DBC M DCB CAM M C=Z DBC . A MA O A DBC

.虬二竺又DC=1 MC= JBC . AC二MC B C J B C2(1)

DC BC 2 DC 2

又Rt A AEC O Rt A BAC 又■/ EC=1 . AC2=CE BC =BC (2)

由(1)(2)得,AC - AC 4. AC = 32

小结:利用等腰三角形有公共底角,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取BC中点M,构造A MAS A DBC 是解题

关键

求证:

C

A

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举例有答案新

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举例 例1: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BD ⊥AC 于D . 求证: BC 2 =2CD ·AC . 例2.已知梯形ABCD 中,BC AD //,AD BC 3=,E 是腰AB 上的一点,连结CE (1)如果AB CE ⊥ ,CD AB =,AE BE 3=,求B ∠的度数; (2)设BC E ?和四边形AECD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且2132S S =,试求 AE BE 的值 例3.如图4-1,已知平行四边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 AD AF 31= ,连E 、F 交AC 于G .求AG :AC 的值. 例4、如图4—5,B 为AC 的中点,E 为BD 的中点,则AF :AE=___________. 例5、如图4-7,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O 点,E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OE 交BC 于F ,若AB=a ,BC=b ,BE=c ,求BF 的长. 例6、已知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CD BD AC AB = . 相似三角形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举例答案 例1: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BD ⊥AC 于D . 求证: BC 2 =2CD ·AC . 分析:欲证 BC 2=2CD ·AC ,只需证 BC AC CD BC = 2.但因为结论中有“2”,无法直接找到它们所在的相似三角形,因此需要结合图形特点及结论形式,通过添加辅助线,对其中某一线段进行倍、分变形,构造出单一线段后,再证明三角形相似.由“2”所放的位置不同,证法也不同. 证法一(构造2CD ):如图,在AC 截取DE =DC , ∵BD ⊥AC 于D , ∴BD 是线段CE 的垂直平分线, ∴BC=BE ,∴∠C=∠BEC , 又∵ AB =AC , ∴∠C=∠ABC . ∴ △BCE ∽△ACB . ∴ BC AC CE BC =, ∴BC AC CD BC =2 ∴BC 2 =2CD ·AC . 证法二(构造2AC ):如图,在CA 的延长线上截取AE =AC ,连结BE , ∵ AB =AC , ∴ AB =AC=AE . ∴∠EBC=90°, 又∵BD ⊥AC . ∴∠EBC=∠BDC=∠EDB=90°, B C B C E B C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规律.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规律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记忆歌诀;及几何规律汇编;人们从来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三角形;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 初中数学证明题常见辅助线作法记忆歌诀 及几何规律汇编 人们从来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当问题的条件不够时,添加辅助线构成新图形,形成新关系,使分散的条件集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圆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方法总结(1)

典型例题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例1: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的应用 2)解题思路:要求证BD=2CE,可用加倍法,延长短边,又因为有BD平分∠ABC的条件,可以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结合起来。 解答过程: 证明:延长BA,CE交于点F,在ΔBEF和ΔBEC中, ∵∠1=∠2,BE=BE,∠BEF=∠BEC=90°, ∴ΔBEF≌ΔBEC,∴EF=EC,从而CF=2CE。 又∠1+∠F=∠3+∠F=90°,故∠1=∠3。 在ΔABD和ΔACF中,∵∠1=∠3,AB=AC,∠BAD=∠CAF=90°, ∴ΔABD≌ΔACF,∴BD=CF,∴BD=2CE。 解题后的思考: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逆命题在添加辅助线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加强了相关知识点和不同知识领域的联系,为同学们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并且在添加辅助线的过程中也蕴含着化归的数学思想,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可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2020年中考高频考点——圆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中考高频考点————圆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圆是中考的必考点,也是重难点,圆的题型难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圆中很多的隐藏条件,需要添加辅助线才能很好的理解,圆中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如下几种:(1)遇弦作弦心距或半径;(2)遇直径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3)已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4)直线与圆交点明确,证切线时,连半径,证垂直;(5)直线与圆交点不明确,证切线时,作垂直,证半径. 一.知识梳理 圆的主要知识点: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_____,并且平分弦所对的__________.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________于弦,并且_______弦所对的两条弧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__________. 推论:1.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__________.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____. 3、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 4.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性质:圆的切线_________于过切点的半径或直径. 推论1: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 推论2: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圆心。 判定:1.已知半径,证垂直;2.作垂直,证半径. 二.常见辅助线做法 ?作法一作半径或直径

①作半径(或直径):构造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C =30°,⊙O 的半径为5,若点P 是⊙O 上的一点,在△ABP 中,PB =AB ,则P A 的长为( ) A .5 B.5 3 2 C .5 2 D .5 3 2.如图,△ABC 内接于⊙O ,∠A =60°,BC =63,则BC ︵ 的长为( ) A .2π B .4π C .8π D .12π 3.如图,△ABC 内接于⊙O ,∠A =60°,BC =2 3,则⊙O 的面积为( ) A .2π B .4π C .8π D .12π 4.如图,△ABC 内接于⊙O ,若∠OAB =32°,则∠C =________. 5.如图,⊙O 的半径为6,点A ,B ,C 在⊙O 上,且∠ACB =45°,则弦AB 的长是________.

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所考知识点常常 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 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ABC 的两边AB 、AC 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 和等腰Rt^ACE , ? BAD = ? CAE = 90 (1)如图① 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 与 DE 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二(0<二<90)后,如图②所示,(1 )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 变?并说明理由. 连接DE ,M 、N 分别是 BC 、DE 的中点?探究: AM 与DE 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例1、已知, 例2、如图, 例3、如图,

九年级数学圆中常见辅助线作法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P 是⊙O 外一点,PA 、PB 分别和⊙O 切于A 、B ,C 是 弧AB 上 任意一点,过C 作⊙O 的切线分别交PA 、PB 于D 、E ,若△PDE 的周长为12,则PA 长为______________ 例题2、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AC ⊥L 于C ,BD ⊥L 于D ,且AC+BD=AB 。 求证:直线L 与⊙O 相切。 例题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AC 与AB 成30°角,CD 与⊙O 切于C , 交AB?的延长线于D ,求证:AC=CD . 例题4、如图,⊙O 的直径为10,弦AB =8,P 是弦AB 上一个动点, 那么OP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B A C B 1. 遇到弦时(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 1)、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于弦的半径(或直径)或再连结过弦的端点的半径。 作用:①利用垂径定理; ②利用圆心角及其所对的弧、弦和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③利用弦的一半、弦心距和半径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有关量。 2)、常常连结圆心和弦的两个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还可连结圆周上一点和弦的两个端点。 作用:①可得等腰三角形; ②据圆周角的性质可得相等的圆周角。 2. 遇到有直径时 常常添加(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3. 遇到90°的圆周角时 常常连结两条弦没有公共点的另一端点。 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可得到直径。 4. 遇到有切线时 (1)常常添加过切点的半径(连结圆心和切点 作用:利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A ⊥AB ,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2)常常添加连结圆上一点和切点 作用:可构成弦切角,从而利用弦切角定理。 5. 遇到证明某一直线是圆的切线时 (1)若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还未确定,则常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 段,再证垂足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若直线过圆上的某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即作半径),再证其与直线垂直。

相似三角形之常用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之常用辅助线 在与相似有关得几何证明、计算得过程中 ,常常需要通过相似三角形,研究两条线段之间得比例关系,或者转移线段或角。而有些时候,这样得相似三角形在问题中,并不就是十分明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证明所需得结论。 专题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X”型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得直线与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定理得基本图形: 例1、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B中点,AF:FD=1:2,求AG:GC 变式练习: 已知在△ABC中,AD就是∠BAC得平分线.求证:、(本题有多种解法,多想想) 例2、如图,直线交△ABC得BC,AB两边于D,E,与CA延长线交于F,若==2,求BE:EA得比值、 变式练习:如图,直线交△ABC得BC,AB两边于D,E,与CA延长线交于F,若错误!= 错误!=2,求BE:E A得比值。 例3、BE=AD,求证:EF·BC=AC·DF 变式1、如图,△ABC中,AB

初中数学圆的辅助线八种作法

中考数学圆的辅助线 在平面几何中,与圆有关的许多题目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决。百思不得其解的题目,添上合适的辅助线,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思路畅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只通过分析探索归纳几种圆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下面以几道题目为例加以说明。 1.有弦,可作弦心距 在解决与弦、弧有关的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出弦心距、半径等辅助线,以便应用于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例1 如图1, ⊙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P , 且AC=BD 。求证:PO 平分∠APD 。 分析1:由等弦AC=BD 可得出等弧 = 进一步得出 = ,从而可证等弦AB=CD ,由同圆中 等弦上的弦心距相等且分别垂直于它们所对应的弦,因此可作辅助线OE ⊥AB ,OF ⊥CD ,易证△OPE ≌△OPF ,得出PO 平分∠APD 。 证法1:作OE ⊥AB 于E ,OF ⊥CD 于F AC=BD => = => = => AB=CD => OE=OF ∠OEP=∠OFP=90° => △OPE ≌△OPF 0OP=OP =>∠OPE=∠OPF => PO 平分∠APD 分析2:如图1-1,欲证PO 平分∠APD ,即证 AB ( BD , ( CD ( D C B P O A E F P B 图 1 AC ( AC ( BD ( AB ( CD (

∠OPA=∠OPD ,可把∠OPA 与∠OPD 构造在两个 三角形中,证三角形全等,于是不妨作辅助线 即半径OA ,OD ,因此易证△ACP ≌△DBP ,得AP=DP ,从而易证△OPA ≌△OPD 。 证法2:连结OA ,OD 。 ∠CAP=∠BDP ∠APC=∠DPB =>△ACP ≌△DBP AC=BD =>AP=DP OA=OD =>△OPA ≌△OPD =>∠OPA=∠OPD =>PO 平分∠APD OP=OP 2.有直径,可作直径上的圆周角 对于关系到直径的有关问题时,可作直径上的圆周角,以便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个性质。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 , 以AB 为直径作⊙O 交BC 于点D ,过D 作⊙O 的切线DM 交AC 于M 。求证 DM ⊥AC 。 分析:由AB 是直径,很自然想到其所 B D C M A O . A 2 1 图 2 D C B P O A P B 图1-1

相似三角形常用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之常用辅助线 在与相似有关的几何证明、计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通过相似三角形,研究两条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者转移线段或角。而有些时候,这样的相似三角形在问题中,并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进而证明所需的结论。 专题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 ”“X ”型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定理的基本图形: 例1、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AB 中点,AF :FD =1:2,求AG :GC 变式练习: 已知在△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 (本题有多种解法,多想想)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CD BD AC AB

例2、如图,直线交△ABC 的BC,AB 两边于D,E,与CA 延长线交于F,若 DC BD =FA FC =2,求BE:EA 的比值. 变式练习:如图,直线交△ABC 的BC,AB 两边于D,E,与CA 延长线交于F,若BD DC = FE ED =2,求BE:EA 的比 值. 例3、BE =AD ,求证:EF ·BC =AC ·DF 变式1、如图,△ABC 中,AB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E 在AB 上,AE=AC ,CE 交AD 于F ,EF ∶FC=3∶5,EB=8cm, 求AB 、AC 的长. 变式:如图,21==DE AE CD BD ,求BF AF 。(试用多种方法解) 说明:此题充分展示了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形的方法和技巧.在解题中方法要灵活,思路要开阔. 总结: (1)遇燕尾,作平行,构造 字一般行。 (2)引平行线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点:一般选已知(或求证)中线段的比的前项或后项,在同一直线的线段的端点作为引平行线的点。 2)引平行线时尽量使较多已知线段、求证线段成比例。

圆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圆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1.圆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 (1)作弦心距,以便利用弦心距与弧、弦之间的关系与垂径定理。 (2)若题目中有“弦的中点”和“弧的中点”条件时,一般连接中点和圆心,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得出结果。 (3)若题目中有“直径”这一条件,可适当选取圆周上的点,连结此点与直径端点得到90度的角或直角三角形。 (4)连结同弧或等弧的圆周角、圆心角,以得到等角。 (5)若题中有与半径(或直径)垂直的线段,如图1,圆O中,BD⊥OA于D,经常是:①如图1(上)延长BD交圆于C,利用垂径定理。 ②如图1(下)延长AO交圆于E,连结BE,BA,得Rt△ABE。 图1(上)图1(下) (6)若题目中有“切线”条件时,一般是:对切线引过切点的半径, (7)若题目中有“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往往过切点作两圆的切线或作出它们的连心线(连心线过切点)以沟通两圆中有关的角的相等关系。 (8)若题目中有“两圆相交”的条件,经常作两圆的公共弦,使之得到同弧上的圆周角或构成圆内接四边形解决,有时还引两连心线以得到结果。 (9)有些问题可以先证明四点共圆,借助于辅助圆中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去证明。(10)对于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问题,往往添作边心距,抓住一个直角三角形去解决。 例题1:如图2,在圆O中,B为的中点,BD为AB的延长线,∠OAB=500,求∠CBD的度数。 解:如图,连结OB、OC的圆O的半径,已知∠OAB=500 ∵B是弧AC的中点 ∴弧AB=弧BC ∴AB==BC 又∵OA=OB=OC ∴△AOB≌△BOC(S.S.S)图2 ∴∠OBC=∠ABO=500 ∵∠ABO+∠OBC+∠CBD=1800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有辅助线)

相似三角形中几种常见的辅助线作法 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段或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一、添加平行线构造“A ”“X ”型 例1: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BD :DC=2:1,E 是AD 的中点,求:BE :EF 的值. 解法一:过点D 作CA 的平行线交BF 于点P ,则 ∴PE=EF BP=2PF=4EF 所以BE=5EF ∴BE :EF=5:1. 解法二:过点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 ∴BE :EF=5:1. 解法三: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S , 解法四:过点E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T , ∵BD=2DC ∴ ∴BE :EF=5:1. 变式:如图,D 是△ABC 的BC 边上的点,BD :DC=2:1,E 是AD 的中点, 连结BE 并延 长交AC 于F, 求AF :CF 的值. 解法一:过点D 作CA 的平行线交BF 于点P , 解法二:过点D 作BF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Q , 解法三:过点E 作BC 的平行线交AC 于点S , 解法四:过点E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T , , 1==AE DE FE PE ,2==DC BD PF BP ,则2==EA DA EF DQ ,3==DC BC DQ BF , EF EF EF EF DQ EF BF BE 563=-=-=-=,则DC CT DT 2 1 ==;TC BT EF BE =, DC BT 2 5=

例2:如图,在△ABC的AB边和AC边上各取一点D和E,且使AD=AE, DE延长线与BC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 (证明:过点C作CG//FD交AB于G) 例3:如图,△ABC中,AB

九年级数学下册2圆小专题五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习题新版湘教版

小专题(五)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口诀及技巧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还要作个内切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三角形与扇形联姻,巧妙阴影部分算. 一、连半径——构造等腰三角形 1.如图,在⊙O中,AB为⊙O的弦,C,D是直线AB上的两点,且AC=BD.求证:△OCD是等腰三角形. 二、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方法归纳:在圆中,求弦长、半径或圆心到弦的距离时,常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再连接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在弦长、弦心距、半径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个可求另一个. 2.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排水管道的截面直径是1 m,其中水面的宽AB为0.8 m,求排水管内水的深度. 三、见到直径——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方法归纳:构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这是圆中常用的辅助线作法,可充分利用“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性质. 3.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 D与AB相交于点E.∠ACD=60°,∠ADC=50°,求∠CEB的度数. 四、有圆的切线时,常常连接圆心和切点得切线垂直于半径 方法归纳:已知圆的切线时,常把切点与圆心连接起来,得半径与切线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题. 4.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切点为G,连接AG交CD于点K.求证:KE=GE.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三角形中位线中的常见辅助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中点 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 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 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斜边中线判定:若三角性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该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与中点有关的辅助线 方法一:倍长中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方法二:构造中位线 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方法三:构造三线合一 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共顶点等线段,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方法四:构造斜边中线 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

C E D B A 常见考点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 考点说明:①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四边形对角线中点、等腰三 角形底边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或其他线段中点; ②延长三角形一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题中有中点,莫忘中位线”.与此很相近的几何思想是“题中有中线,莫忘加倍延”,这两个是常用几何思想,但注意倍长中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构造三角形全等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平移也有类似作用.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E 是ABD △的中线,且AB BD =,求证:2AC AE =. 举一反三 1.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2AB DE =.

三角形常见的辅助线Word版

D C B A E D F C B A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A

应用:1、(09崇文二模)以 ABC ?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90, BAD CAE ∠=∠=? 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当 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 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 ABD ?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θ(0<θ<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二、截长补短 1、如图,ABC ?中,AB=2AC,AD平分BAC ∠,且AD=BD,求证:CD⊥AC C D B A

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专题练习题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1.如图,⊙O为△ABC的外接圆,∠A=72°,则∠BCO的度数为( ) A.15° B.18° C.20° D.28° 2.如图所示,AB是⊙O的弦,OH⊥AB于点H,点P是优弧上一点,若AB=23,OH=1,则∠APB的度数是( ) A.60° B.50° C.40° D.30° 3.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CD=8,OP=3,则⊙O的半径为( ) A.10 B.8 C.5 D.3 4.如图所示,⊙O的半径是3,点P是弦AB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OP,若OP=4,∠APO=30°,则弦AB的长是( ) A.2 5 B. 5 C.213 D.13 5.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P,若CD=8,OP=3,则⊙O的半径为( )

A.10 B.8 C.5 D.3 6. 如图所示,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ABC=50°,则∠D 为( ) A.50° B.45° C.40° D.30° 7.如图,半圆O的直径AB=10,弦AC=6,AD平分∠BAC,则AD的长为( ) A.8 B.5 5 C.5 D.45 8. 如图所示,在半径为5的⊙O中,AB,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弦,垂足为P,且AB=CD=8,则OP的长为( ) A.3 B.4 C.3 2 D.42 9.如图,AB是⊙O的弦,AB=6,点C是⊙O上的一个动点,且∠ACB=45°.若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MN长的最大值是 . 10.如图,AB是⊙O的直径,且经过弦CD的中点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 的切线,切点为F.若∠ACF=65°,则∠E= . 11. 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ABC=50°,则∠D= .

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技巧及典型例题

三角形中做辅助线的技巧 口诀: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一、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 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 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如图1-1,∠AOC=∠BOC ,如取OE=OF ,并连接DE 、DF , 则有△OED ≌△OFD ,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 了条件。 例1. 如图1-2,AB//CD ,BE 平分∠BCD ,CE 平分 ∠BCD ,点E 在AD 上,求证:BC=AB+CD 。 例2. 已知:如图1-3,AB=2AC ,∠BAD=∠C AD ,D A=DB ,求证DC ⊥AC 例3. 已知:如图1-4,在△ABC 中,∠C=2∠B,AD 平分∠BAC ,求证:AB-AC=CD 图1-2 D B C

九年级数学圆中常见辅助线作法

九年级数学圆中常见辅助线作法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P 是⊙O 外一点,PA 、PB 分别和⊙O 切于A 、B ,C 是 弧AB 上 任意一点,过C 作⊙O 的切线分别交PA 、PB 于D 、E ,若△PDE 的周长为12,则PA 长为______________ 例题2、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AC ⊥L 于C ,BD ⊥L 于D ,且AC+BD=AB 。 求证:直线L 与⊙O 相切。 例题3、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AC 与AB 成30°角,CD 与⊙O 切于C , 交AB?的延长线于D ,求证:AC=CD . A B C D E O

例题4、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8,P是弦AB上一个动点,那么OP的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遇到弦时(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 1)、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于弦的半径(或直径)或再连结过弦的端点的半径。 作用:①利用垂径定理; ②利用圆心角及其所对的弧、弦和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③利用弦的一半、弦心距和半径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求有关量。O C B A

O C B A O C B A 2)、常常连结圆心和弦的两个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还可连结圆周上一点和弦的两个端点。 作用:①可得等腰三角形; ②据圆周角的性质可得相等的圆周角。 2.遇到有直径时 常常添加(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 3.遇到90°的圆周角时 常常连结两条弦没有公共点的另一端点。 作用:利用圆周角的性质,可得到直径。 4.遇到有切线时 (1)常常添加过切点的半径(连结圆心和切点 作用:利用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A⊥AB,得到直角或直角三角形。(2)常常添加连结圆上一点和切点 作用:可构成弦切角,从而利用弦切角定理。 5.遇到证明某一直线是圆的切线时 (1)若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还未确定,则常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垂足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若直线过圆上的某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即作半径),

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练习题

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练习题 1如图:D 、E 为△ABC 内两点,求证:AB +AC >BD +DE +CE. 2如图:已知D 为△ABC 内的任一点,求证:∠BDC >∠BAC 。 3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4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A B C D E A B C D E F G A C D E F 123 4 A B C D

5已知△A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边、AC 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求证EF =2AD 。 6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7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BD =2CE 8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9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A B C D E F A B C D P 1 2D A E 1 2 A D B C

B A C D F 2 1 E 10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11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12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13.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14.如图,已知∠A=∠D,AB=DE,AF=CD,BC=EF.求证:BC ∥EF C D B A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C 圆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1. 遇到弦时(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 1)、常常添加弦心距,或者作垂直于弦的半径(或直径)或再连结过弦的端点的半径。 2)、常常连结圆心和弦的两个端点,构成等腰三角形,还可连结圆周上一点和弦的两个端点。 2 ,遇到有直径时 3.4.常常添加过切点的半径(连结圆心和切点 5. 遇到证明某一直线是圆的切线时 (1)若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还未确定,则常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垂足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若直线过圆上的某一点,则连结这点和圆心(即作半径), 再 证其与直线垂直。 6. 遇到两相交切线时(切线长) 常常连结切点和圆心、连结圆心和圆外的一点、连结两切点。 7. 遇到三角形的内切圆时 连结内心到各三角形顶点,或过内心作三角形各边的垂线段。 8. 遇到三角形的外接圆时,连结外心和各顶点 C B P

,E,F,求Rt△ABC的内心I ,若CF垂直于AD,AB=2,求CD 上一个动点,

8、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O点,BC切⊙O于E点.求证:AD也和⊙O相切. 9、如图,学校A附近有一公路MN,一拖拉机从P点出发向PN方向行驶,已知∠NPA=30°,AP=160米,假使拖拉机行使时,A周围100米以内受到噪音影响,问:当拖拉机向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音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拖拉机速度为18千米∕小时,则受噪音影响的时间是多少秒? 10、如图,A是半径为1的圆O外的一点,OA=2,AB是圆O的切线,B是切点,弦BC∥OA,连结A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1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弦,AE⊥CD,垂足为E,BF⊥CD,垂足为 F.求证:DE=CF.

三角形和四边形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和类型(绝对经典)

D C B A E D F C B A 三角形和四边形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和类型(绝对 经典)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 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E D C B A 二、截长补短 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 C D B A

C C B A 2、如图,AD ∥BC,EB,EA 分别平分∠CBA,∠DAB ,CD 过点E ,求证;AB =AD+BC 注意: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中位线 3、如图,已知在ABC V 内,0 60BAC ∠=,0 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 ,BD 平分ABC ∠, 求证: 0 180=∠+∠C A

P 21 C B A 5、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 >PB-PC 三、平移变换 例1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MN ⊥AD 于A.E 为MN 上一点,△ABC 周长记为A P ,△EBC 周长记为B P .求证B P >A P . 例2 如图,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D 、E ,且BD=CE ,求证:AB+AC>AD+AE.

相似三角形中的辅助线及动点问题(经典题型)

第2讲相似三角形中的辅助线及动点 在解相似三角形问题时,常需要作辅助线来沟通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在添加辅助线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往往能够构造出一组或多组相似三角形,或得到成比例的线段或得 出等角,等边,从而为证明三角形相似或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到等量关系。主要的辅助线有以下几种: 、作平行线 例1.如图,.VABC 的AB 边和AC 边上各取一点 ” BF BD 求证: CF CE 例2.如图,△ ABC 中,AB

例4.如图从—ABCD 顶点C向AB和AD的延长线引垂线CE和CF,垂足分别为E、F,求证: 2 AB AE AD AF =AC2。 三、作延长线例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 BC,若/ BCD的平分线CH丄AB于点H , BH=3AH,且四边形AHCD的面积为21,求厶HBC的面积。 例6?如图,https://www.360docs.net/doc/ac10811981.html,BC中,CD为斜边AB上的高,E为C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交BC 于F, FG _ AB于G, 求证:FG2=CF *BF

四、作中线 例 7 如图,. :ABC 中,AB 丄AC , AE 丄 BC 于 E , D 在 AC 边上,若 BD=DC=EC=1,求 AC 。 2、如图,正方形 ABCD 勺边长为2, AE = EB MN= 1,线段MN 的两端在CB CD 上滑动,当CM 为 何值时,△ AED 与以M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动点题型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 AE=EB ,线段MN 的两端点分别在 MN=1,当CM 为何值时厶AED 与以M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CB 、CD 上滑动,且 u c D N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