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学习资料(1)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1)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1)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A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依法执政

C全面依法办事D全面依法行政

2、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和(C )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A治党B治军

C法治D治理

3、市场经济本质上是(B ),所以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

A法制经济 B 法治经济

C规则经济 D 自然经济

4、依法治国的根基在(C )。

A单位B社区

C 基层D个人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 D ),取得历史性成就。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法规

C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法治

6、目前,我国( D )已经形成。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规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体系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

C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依法治国

D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 A )。

A法治保障B制度保障

C 组织保障D法制保障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 A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

C完备的立法规范体系 D 完备的司法规范体系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共同推进。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B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C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D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B )一体建设。

A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区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社区 D 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社区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 D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

B 科学立法、公正执法、严格司法、全民守法

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高效司法、全民守法

D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4、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 C )。

A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

B 坚持公民主体地位

C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D 坚持民众主体地位

15、( A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B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 A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A宪法B法律

C组织法D法规

17、( D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A领导干部B共产党员

C关键少数D人民

18、( D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 自由

B 诚信C效率 D 平等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以规范和约束( A )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

A公权力 B 私权利 C 法人权利D公民权利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D )。

A管理作用 B 强制作用 C 惩罚作用 D 教化作用

21、( D )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22、要完善以( A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A宪法B组织法

C行政法D公法

2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D )是善治之前提。

A宪法B法律

C法理D良法

2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 A )。

A立法先行B执法先行

C司法先行D守法先行

25、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抓住( B )这个关键。

A扩大立法参与B提高立法质量

C规范立法行为D优化立法程序

26、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 D ),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A社会主义法治理论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C社会主义法治精神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 )。

A依宪治国B依宪行政C依宪执政D依宪办事

28、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D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 组织法B民法

C 行政法D宪法

29、我国将每年( D ) 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一日B十二月二日

C十二月三日D十二月四日

30、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 B )政府立法机制。

A公众主导B公众参与

C 公众监督D公众评估

3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 D ) 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A地方利益B个人利益

C单位利益D部门利益

32、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 A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

A 第三方评估B中介评定C专家鉴定D公众参与

33、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保障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实现( D )。

A公民权利保障制度化B公民权利保障规范化

C公民权利保障法制化D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

34、国家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 A ),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

A产权保护制度B物权保护制度

C 所有权保护制度D收益权保护制度

35、国家保护企业以( B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

A法人名称权B法人财产权

C法人名誉权D法人荣誉权

3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要完善激励创新的(D )。

A 所有权制度B使用权制度

C 收益权制度D产权制度

37、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就是要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 B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A行业自治B行业自律

C单位自律D单位自治

38、我国要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 A )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A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B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

C不愿腐、不能腐、不想腐D不能腐、不敢腐、不愿腐

39、依法加强和规范( A ),就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A公共服务B行政管理

C公共管理D依法行政

40、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B )。

A大幅度降低违法成本 B 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C大幅度减轻违法责任D大幅度减轻监督力度

4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 D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A自然资源开发法律制度B自然资源利用法律制度

C自然资源保障法律制度D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

42、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就要做到重大改革( C ),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A获得授权B先行先试

C于法有据D及时立法

4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D )也在于实施。

A法律的效率B法律的效果

C法律的效力D法律的权威

44、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首先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 D ) 。

A规范化B制度化

C科学化D法定化

4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B )。

A法无禁止皆可为B法无授权不可为

C法无授权皆可为D法无禁止不可为

4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 D )职责。

A宏观管理B具体执法

C制度设定D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市县政府的( B )。

A管理职责B执行职责

C指导职责D调控职责

48、建设法治政府要建立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决策(B )机制。

A风险审查B合法性审查

C环境审查D民意审查

49、政府法律顾问在制定( A )、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重要作用。

A重大行政决策B一般行政事务C常规业务活动D单位内部规则5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 C )。

A教育和规范作用B教育和强制作用

C引领和规范作用D引领和教育作用

51、坚持依法行政必要坚持(D )执法。

A严格、规范、公正、公开B严格、规范、公开、文明

C严格、公正、公开、文明 D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52、坚持依法行政重点要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A )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A关系群众切身利益B关系社会稳定

C关系市场经济秩序D关系公共安全

5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落实( D ),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

A执法标准化制度B执法备案制度

C执法评估制度D执法责任制度

54、加强对( B )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

A行政执法权力B政府内部权力

C行政立法权力D行政司法权力

55、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 A )监督制度。

A常态化B科学化

C规范化D制度化

5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 B ),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A纠错机制B纠错问责机制

C问责机制D责任追究机制

57、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就是要推进( A )结果公开。

A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

B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程序公开

C 决策公开、执行公开、职责公开、服务公开

D决策公开、执法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

58、( A )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59、现阶段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要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

( A )建设。

A便民服务平台B政务服务平台

C 社区服务平台D信息服务平台

60、( B )是法治的生命线。

A公开B公正

C平等D效率

61、( D )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A司法公开B司法平等

C 司法效率D司法公正

62、习近平同志指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D )。

A公正平等B自由平等

C自由正义D公平正义

63、保证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是确保( D )。

A司法独立制度B司法免责制度

C司法中立制度D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64、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 A )、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A干预司法活动B干预案件审理活动

C干预案件调查活动D干预案件执行活动

65、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 D )。

A行政责任B党纪责任

C民事责任D刑事责任

6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 D )。

A立案评估制B立案备案制

C立案预审制D立案登记制

67、优化我国法院审级制度,再审重在解决(A )、维护裁判权威。

A依法纠错B事实认定

C法律适用D司法监督

68、推进( B ),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A公正司法B严格司法

C公开司法D公平司法

69、推进严格司法,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 C )的法律制度。

A实体公正B结果公正

C程序公正D目的公正

70、推进以( A )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A审判B侦查

C起诉D执行

71、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 C ) 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A职业负责制B工作负责制

C 终身负责制D有限负责制

72、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 D )参与。

A涉事主体B当事人

C利害关系人D人民群众

73、完善( A ),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 A )公信度。

A人民陪审员制度B庭审旁听制度

C公开审判制度D司法公开制度

74、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 B )。

A审判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

B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

C审判公开、检务公开、狱务公开

D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

75、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 C ),杜绝暗箱操作。A法律文书B法律文件

C生效法律文书D法律裁判

76、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 D )。

A公开纠错制度B规范统一制度

C公开执行制度D公开查询制度

77、加强人权( A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各种权利保障。

A司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诉讼保障

78、加强人权的司法保障要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查手段的司法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 C )。

A有效预防B全面预防

C源头预防D充分预防

79、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对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 D )范围。

A法律咨询B信访维权

C社区服务D法律援助

8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完善( A )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A检察机关B审判机关

C公安机关D立法机关

81、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要依法规范( C )与当事人、律师、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

A审判人员B侦查人员

C司法人员D公诉人员

82、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 D )从事法律职业。

A有效禁止B同业禁止C有限禁止D终身禁止

83、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 A )。

A人民维护B公权力机关维护C公职人员维护D共产党员维护84、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 B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A社会主义法制文化B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C社会主义法律文化D社会主义法规文化

8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D ) 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是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A司法工作人员B共产党员

C 公权力机关工作人员D领导干部

8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 A )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A宪法法律B行政法律

C民事法律D刑事法律

8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 C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A公民教育B法律教育

C 法治教育D宪法教育

88、( C )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A立法机关B执法机关

C各级党委和政府D司法机关

8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D )活动,提高普法实效。

A法治教育B法治普及

C法治宣传D法治文化

90、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 A )、有权利就有义务的法治观念。

A责任B权利

C利益D效率

9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 C ) 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A规则B纪律

C法治D契约

9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市民公约、( C )、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A组织纪律B道德规范

C乡规民约D商事规定

9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 D )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

A维护社会治安B维护市场秩序

C监督产品质量D预防违法犯罪

94、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

( C )。

A业务指导功能B法治支撑功能

C专业服务功能D法治建设功能

9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 D ),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A法律援助制度建设B纠纷化解机制建设

C 法律宣讲服务建设D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96、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 A ) 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A司法救助B执法监督

C立法监督D法律咨询

9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信访纳入( A ),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A法治化轨道B制度化轨道

C规范化轨道D程序化轨道

9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C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A规范化B科学化

C立体化D多元化

9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建设一支( D )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A忠于党、忠于国家

B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C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

D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100、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 B )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法治精神D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10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坚持( D )至上,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

A党的事业人民利益

B党的事业、宪法法律

C党的事业、人民利益、行政法律

D 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

102、抓住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把善于运用( C )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A伦理思维B政治思维

C法治思维D经济思维

10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 B ),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

A法律职业尊崇制度B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C法律职业道德制度D法律职业纪律制度

104、加强律师队伍(A ),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

A思想政治建设B职业伦理建设

C执业能力建设D业务能力建设

10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 B )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A律师事务所B律师协会

C律师联盟D律师

10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切实发挥律师事务所党组织的( C )。

A业务核心作用B执业自律作用

C政治核心作用D职业规范作用

107、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 D ),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

A法务部门B社会律师

C法务人员D公职律师

108、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 B )必考范围。

A公务员考试B司法考试

C高等教育入学考试D研究生入学考试

10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 C )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A 注重业务B精通业务

C德育为先D研修业务

11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 D ),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

A单向流通机制B资源共享机制

C互帮互助机制D双向流通机制

111、( A )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A党的领导B深化改革

C法治队伍D领导干部

112、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 B )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A行政法律B宪法法律

C刑事法律D民事法律

113、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A )、敬畏法律,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尊崇法律B了解法律

C熟知法律D运用法律

1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实现党和国家( A )的长远考虑。

A长治久安B安全稳定

C和谐稳定D安全和谐

115、( A )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A党政主要负责人B党政领导

C行政领导D党委领导

11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 B )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

A立法法机关B政法委员会

C司法法机关D行政机关

117、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 C )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A 法治保障作用B业务指引作用

C政治保障作用D制度规范作用

118、(D )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A法律规范B纪律规范

C组织规范D党内法规

119、( A )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

A 党章B宪法

C组织法D党的纪律

1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提高党内法规( C )。

A有效性B规范性

C 执行力D科学化

12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各项制度规定,着力整治各种( A )。

A特权行为B违纪行为

C违法行为D违规行为

122、( C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A领导干部B人民群众

C党员干部D共产党员

123、党员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B )能力。

A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B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C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D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维护稳定

124、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 D )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A经济建设B社会治理

C文化建设D法治建设

12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 C )、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A政治素养好B文化素养好

C法治素养好D业务素养好

126.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就是要发挥( B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A社区B基层党组织

C 社会团体D单位

127、我们要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创新发展( D )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A依法治国B依法行政

C依法办事D依法治军

12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在( C )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A制度轨道上B规范轨道上

C法治轨道上D科学化轨道上

12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从严治军铁律,推动( A )落到实处。

A依法治军B依法治国

C依法行政D依法办事

13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 C ),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

A军事公职律师制度B军事社会律师制度

C军事法律顾问D军事法务制度

131、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要严格依照宪法和( B )办事。

A法律B基本法

C组织法D法规

132、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运用( A )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A法治方式B政治方式

C和平方式D战争方式

133、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运用( D )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A政治方式B经济手段

C文化方式D法律手段

134、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 B )。

A决策权和影响力B话语权和影响力

C话语权和执行力D决策权和话语力

13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 A )而奋斗。

A法治中国B法制中国

C文明中国D伟大中国

136、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 D )。

A 依法办事B依法行政

C 依法治理D依法治国

137、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B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A依法办事B依法治国

C依法行政 D 依法执政

138、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B ),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

A 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结构格局

B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C形成利益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

D形成利益优化协调的结构格局

139、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 A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A农业、农村、农民

B 依法治国

C改革开放

D党的建设

140、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 D )。

A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B 坚持改革开放

C加强党的建设

D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141、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坚持(A )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A 绿色发展B创新发展

C 共享发展D开放发展

142、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各级党组织要着力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 A )上来。

A改革发展B思想建设

C 政治建设D文化建设

143、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让那些( C )能够心无旁骛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真正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互促共进。

A干净的人B干事的人

C 既干净又干事的人

D 担当的人

144、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重视( A )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

A理论建设B理论创新

C 理论总结

D 理论研究

145、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 A )永远在路上。

A全面从严治党B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6、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 C )。

A关键少数B领导干部

C 人心向背D党员意愿

147、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党要坚持( D ),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A 理论导向

B 结果导向

C 实践导向

D 问题导向

148、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A )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

A管党治党B理论创新

C深化改革D依法治国

14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贯彻落实(D )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A总体社会安全观B社会安全观

C国家安全观D总体国家安全观150、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要把( A )摆在首位。

A思想政治建设B工作作风建设

C职业道德建设D业务能力建设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哪些历史意义? 网站编辑:杨宾日期:2003-07-02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强调要“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保证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依法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他反对那种“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从上述这些内容就可以看出:法治的概念,是民主和法制相结合,而同人治相对立。邓小平同志积极主张推进法治、否定人治。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又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将成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引导我国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只要全党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我国就一定能够实现邓小平同志的要求,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这段论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而不是少数国家公职人员以言代法,以权治民。具体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或者司法权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公职人员,只是在人民授权范围内行使国家管理某些权力的执行者,任何机构和个人决不能未经人民授权或者超越人民授权成为人民之外或者人民之上的治理国家的主体。(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凡是涉及这些事务、事业的人员和单位,不论职位高低,权力大小,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规范。由于国家机构和国家公职人员掌握一定权力,所处的地位很重要,它(他)们应当是依法治理的重点。任何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必须重视依法治权,而不应把治理的对象仅限于治民。(三)依法治国依的是什么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严格依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都不能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地方和部门的法规不能只考虑地方和部门的利益,把依法治理变成自我保护的工具。(四)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是依法治国的倡导者,党同人民

第十一章全面依法治国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55 2.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56 3.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256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56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257 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57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57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8 以下内容由专题教学班级掌握(文新、外语、学前三个学院所有专业) 10.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 AB )的重大战略问题。(搜的) A. 我们党执政兴国 B. 人民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统一起来。 3.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BCD )257-258 A.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 C.必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 ABCD )。 258-259 仅供学习与参考

认识依法治国

《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依法治国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依法治国观念,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增强守法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法治国的内涵、本质及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实施。 难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国庆假期,老师在商场购买了一双皮鞋,穿了一天就发现皮鞋脱胶。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凭购物发票要求退货。 师:商场有权不退货吗? 生:没有。 师:什么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生: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师:对!是法律!那么,我们的生活跟法律的关系怎样呢?请看。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学生联系教材来回答) 生:在现代社会,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国家的治理,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学生在课本划出相关知识点) 师:俗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认识依法治国。 第二环节: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一、认识依法治国重大方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6-78,思考以下问题: 1.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历史过程。 2.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根本目的。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师:是否今天才有依法治国的思想呢?古人有没有呢? 生:有。(可以让学生简单介绍) 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古代的“以法治国”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法家,是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它主张轻罪重刑,主张用“严刑酷罚”来治理国家。法家的“法治”本质是人治和专制,皇帝言出法随,言出法废,皇帝就是法,就是王法。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处理羊群失窃案时,久查未决。有人来告发,案件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国王大怒,“为子不孝父母者与为臣不忠君王者同罪,告父即不孝,不孝即不忠,不忠即犯国法,犯法则当诛”。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师:古代“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谁的权威?根本目的是维护谁的利益?今天的依法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2020广东省学法考试依法治国专题答案-2020广东学法考试

[单选]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 ? A 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B 根本要求和主要保障 ? C 基本要求和主要保障 ? D 本质要求和主要保障 [单选] 2.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描绘了到()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C ? A 2025 ? B 2030 ? C 2035 ? D 2050 [单选] 3.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C ? A 十六届 ? B 十七届 ? C 十八届 ? D 十九届

[单选] 4.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B ? A 共同富裕 ? B 两个一百年 ? C 共产主义 ? D 两个六十年 [单选]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B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C 现代化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D 人民民主法治体系 [单选] 6.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A ? A 人民代表大会 ? B 人民民主专政 ? C 改革开放

? D 依法行政 [单选] 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B ? A 传统 ? B 优秀传统 ? C 先进 ? D 现代 [单选] 8. ()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D ? A 公平 ? B 平等 ? C 公开 ? D 公正 [单选]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经济。A ? A 法治 ? B 市场 ? C 共产 ? D 共享

2021年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认识依法治国教案 课题: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掌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增强守法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媒体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形式 学生活动 内容形式 设计

意图导入新课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过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阅读、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并导入新课学习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上学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就业劳动法结婚登记婚姻法驾驶车辆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饭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摸彩票中奖民法、税法立遗嘱继承法教师小结: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二)感悟体验1、仔细观察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谈自己的感想。师:这说明了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2、阅读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王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说明了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三)阅读文本,梳理知识点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泊头市第四中学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体会个人成长与法治建设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法治国家建设,做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能力目标:学会从法治的视角解释评判生活中现象,并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理解依法治国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意义,感受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二、学情分析: 1、对于县级市的学生尤其是住宿生而言,很少有时间去关注时事,缺乏社会实践,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更需要老师结合时政进一步加以完善,这就要求思品老师提高自身思品的敏锐度。 2、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体现在思维特征上容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缺乏思维的辐射度、广度、深度。因此,专题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三维目标实现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体现思品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教学策略: 教材整合策略(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删减、改造,符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问题切入,任务驱动,设计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创设促进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基于思维的问题没有预设答案,教师提问只是一种刺激、引导、启发、补充、评价,甚至“有意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故意发表一些偏激意见,扮演一个魔鬼代言人的反面角色。”); 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四、教学过程: (一)歌声传情,导入本课复习专题: 播放MTV《法律伴我茁壮成长》,传播法治精神,以小见大,感受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给我们个人带来的积极意义。 师:法律伴我们健康成长,得益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依法治国专题复习。 展示课题。 (二)聚集法治,构建拓展知识网络: 用“法治建设”视频创设情境,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师生一起系统构建本专题知识网络,巩固记忆,深化理解。 师:下面呢,让我们观看视频,聚焦法治建设,提取视频中的有效信息,链接教材观点,重构一下本专题的知识网络。 播放视频,生发言,师作关键字板书,并作梳理。 发言毕,作拓展整理,展示幻灯。

第七课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

依法治国专题训练

依法治国专题训练 一、选项题(每小题3分,共57分) 1.因为煤矿产权纠纷,陕西省横山县波罗镇发生群体械斗事件。令人震惊的是,这起悲剧的根源竟是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拒不执行省高级法院及榆林市中级法院的生效判决。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的做法 ①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原则②损害了政府的信誉和形象③没有遵守法律④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2013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前20多天,数省公安机关全力配合,成功捣毁了一个涉嫌医师、司法考试窃题、泄密的犯罪团伙,王某、孙某等4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③考题泄密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选拔人才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4年元宵节,节日喜庆的鞭炮声响彻河南省邓州市城区、乡镇,而曾经身为这片土地父母官的董平玲,却要在监狱里聆听大墙铁网外的鞭炮声……董平玲原是邓州市副市长,因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南阳市唐河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这充分表明 ①接受惩罚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②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违法行为一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5. 习近平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④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③④ 6.食品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据悉,卫生部等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分期分批对现行国家食品标准进行规范和提高,使国家食品标准的检测技术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 ①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要求企业把社会责任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出发 点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④要求企业依靠科技打造品牌和信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中国从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围绕提高食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了涵盖食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重要监管体系。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③系统优化方法④抓主要矛盾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黄薇介绍说,“《食品卫生法》的立法是一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过程。”为使这部法律的审议更加贴近百姓、更具可操作性,2008年3月20日至4月20日,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一个月的时间,收到意见11327件。广大民众反响热烈,很多人通过信件、网络、报纸积极进言献策。这种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主要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 C.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 9. 全国人大常委会之所以面向社会征求教育改革规划意见,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行政机关工作 的基本原则③正确认识来源于群众④只有站在群众立场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10.国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科学与否和参与公众的素质密切相关。这 ①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要求公民具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③要求我国要不断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④对公民参与政治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食品卫生法》对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也亮出利剑,规定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处以 最高多达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并吊销许可证;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也依据不同情况设置了相应处罚措施。这是宏观调控的 A.经济手段B.司法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 12.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存在利益驱动下的违法行为,原因在于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②企业以营利为目的③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④市场规则不健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3.《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这表 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务院之间是隶属关系 D.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执行机关 1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章立制只是迈出了 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企业等要切实负起责任,把监管制度落到实处。这说明实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小康社会是我国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的建成离不开法治,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中,法治既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根本保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法治建设,提升全面的法治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知道哪些是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是允许我们做的,哪些是法律所禁止的,是不允许我们做的,现在正在所热议的依法行政,但作为普通人,也应该依法言行,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意识、法治思维,习惯以法理政,依法行使权力,依法进行社会活动,只有这样小康社会建设才有一个强大的支柱、根本的保障。 从所周知,现在以及以后的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关键阶段,所以要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全社会普遍存在金钱为上的观念作祟,社会公德缺损、法制意识淡薄,某些企业的不良行为、不法行为,某些干部的贪污腐败、不作为、乱作为,都在社会产生了不好影响,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上执行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给社会稳定、人民安定生活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依法治国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局面,就必须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破坏、犯罪活动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能得到正确有效地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依法治国。 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从封建专制国家,到资产阶级民主法制国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要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实现依法治国,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三、依法治国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保证。 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和权利 ,是依法治国的目的取向所决定的。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 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 依据区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任务与目标 1. 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 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 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 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 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 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 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 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 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 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 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 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 抓管理1.备课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

怎样理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固国安邦之磐石怎样理解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2014年12月4日,13亿多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从各大媒体到各个校园,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人们加深了对宪法的认识,普遍增强了宪法意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宪法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阐明了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和依宪执政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深远。 一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是什么关系 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宪法是根本法、是总章程。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我国现行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是坚持依宪治国,最重要的也是坚持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从内涵来看,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思想基础和活动准则,也就是说,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都在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依法治国的过程,首先就是贯彻落实宪法中所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的过程。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从效力上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基础,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讲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依法治国所依之法,首先就是宪法。 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了最高准则。从权威上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宪法,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可以说,法治的权威,首先体现为宪法的权威;对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对宪法的遵守。 因此,强调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确立了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教材内容和地位而言,本节课涉及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等。就逻辑联系而言,本节内容和前面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而且“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上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还比较模糊,加上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比较欠缺,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的国情教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辨能力。 其次,就一堂复习课而言,重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考察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知识学活用活。而农村教育的共性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较为通畅的信息渠道,较为闭塞,思想也比价规律化,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熟悉的资料分析,进行适当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

理国家。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2.对于复习课,要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经典影视剧,学生思辨导入新课。 2.学生阅读提取信息,活动感悟依法治国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3.借助“宪法修正、班规执行、任长霞、宋鱼水”等材料,解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学生说法,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5.开展“中学生和食品安全”讨论活动,进一步掌握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依法自律。 3.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设计思想: 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这一内容,主要是考虑离学生生活较近,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能够从学生的问题回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对于具体的设计思想,我主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导课环节,通过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受贿数钱的3分钟视频,引入到现代和珅文强的最终下场,导入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兴趣。课堂的中心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以及通过材料解读,如何掌握依法治国的基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复兴之路 第六课 依法治国 第1框 法治 我们的选择教案 人民版

法治:我们的选择 【教学目标】 1.了解人治和法治的表现和根本区别。 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3.正确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依法治国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xx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施行。实施好这部税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环保税法说明我们积极落实什么方略? 二、自主预习 1、从历史上看,治理国家一般有____和_____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______、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_____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______,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_____。人治和法治的_______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______的表现。 2、从______年通过第一部宪法,到_______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民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我国走过了一段_________的依法治国之路。 3、依法治国就是依照______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_______。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______。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_______的权利,维护人民______的地位。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和______。全面建成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________。 展示:1.人治法治以权代法法律人人平等特权根本区别文明进步 2.1954 xx 艰难而充满希望 3.法律基本方式人民群众权威当家作主当家作主 4.本质要求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三、讲授新课 探究一:人治与法治 阅读课本57-58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人治与法治有什么区别?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专题针对性训练 一、选择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 ③ D.①④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3.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执政,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C.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6.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转变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提高党的科学立法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据此回答7—9题: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九年级政治坚持依法治国

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明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以及国家为实行以德治国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能够结合事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权力”“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对建设社会正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依法治国的内涵。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三、教学时间:

2课时(机动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法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现代化事业的顺利推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名词——法治。法治离不开德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思想驿站:你了解这些法律吗?你知道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吗? 二、新课学习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篇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请结合现实谈谈依法治国的意义。 已解决 悬赏分:0 | 提问者:tianshiwcl | 解决时间:2006-11-7 12:02 最佳答案 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几点认识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政治体 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民 主的表现形式已当然地包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中, 并且社会主义与社会 主义法治在作用上是相辅相承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 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 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因此,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在整体上的综合体现,当然地包含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中,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而维护国内稳定的政治局面,就必须 运用法律武器。 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器。首先,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 容和制度模式。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针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就必然要 突破我国人治模式下的诸多制度,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制度。其次,依法治国创造的民主和秩 序必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依法治国创造的民主和秩序不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而且能够达 到市场主体平等和意志自由的要求,从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里程碑。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是 指人类社会发展中与愚昧、 野蛮状态相对而言的进步和开化状态, 因此它一般表现为物质文明、 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种形态,法律属于制度文明。任何社会的文明状态都是这三种文明在一 定社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辅相承、协调统一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法治中,我国的依法治国即 社会主义法治,它作为法治模 式的一种新形态,不仅借鉴吸取了现代资本主义法治的有益经验,而且与现代资本主义法 治在一些基本的方面有共同特点。但是,我国的依法治国与现代资本主义法治又有着本质的区 别:我国的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社会主义民主为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制度化、法律化,体现着最大多数人的公平与正义,以社会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基础,同 时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为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服 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